首页 > 文章中心 > 汇率风险论文

汇率风险论文

汇率风险论文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首当其冲的是汇率风险。因此,持有外汇敞口头寸的有关经济主体应当怎样管理汇率风险,就已成为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已成为当前需要全面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简要的介绍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分析我国汇率市场面临的风险,介绍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办法,阐明金融工程的涵义及概况,说明金融工程在控制我国汇率风险的必要性。



在世界金融动作极其活跃的今天,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这一尖端金融技术应运而生。金融工程所具有的高度灵活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令其在金融领域备受注目。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汇率逐渐市场化,这样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逐渐加大,传统的汇率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因此,使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成为我国各经济主体的首选,而金融工程所具有的巧妙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特性恰恰极大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上述两者的关系,来说明我国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去应付难度较高的汇率风险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开始启动。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大了资本流动开放的力度。汇率制度改革的启动对于有关经济主体的影响深远。长期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使各经济主体对汇率风险既缺少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也缺乏必要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技能,汇率制度改革使各经济主体开始真正面临汇率风险的考验,尽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对汇率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

2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办法

在金融工程方法出现之前,主要有三种汇率风险管理手段:一是资产负债管理;二是保险;三是证券组合投资。(1)资产负债管理法。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汇率风险管理方式要求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新调整,使本币和外币资产负债相匹配。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弱点,表现为:①耗用的资金量大。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设置风险基金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都要耗用大量的资金。②交易成本高。为了达到资产负债风险暴露状况的匹配,需要在谈判协商、业务调整和具体实施上花费许多时间与金钱。③会带来信用风险。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在资产负债项目上要作频繁调整,这可能会从总体上带来企业的信用风险,丢失一部分客户。④调整有时间滞后。这种风险管理措施涉及具体业务的谈判、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能紧随短期市场金融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当风险管理措施真正落实时,风险损失可能已经造成。所以,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本较高,见效慢,价格适应性差,应用范围有限。

(2)保险。通过大多数法则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保险业风险事件概率的计算和风险的共担,成为一种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使得海上保险、财产保险相继迅速发展。但在汇率风险的处理上,保险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有效运行中一直存在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问题,道德风险提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利选择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预计水平,二者还相互作用,如道德风险会加重不利选择;另一方面,可投保的风险又具有较为苛刻的选择条件。可保风险必须是很多企业(或个人)都面临的,而这些企业(或个人)彼此之间的风险状况不是高度相关的,而且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确定的。所以,保险可保的是部分有形的风险,此类风险在本质上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伴随货币经济的发展,一个金融社会正在出现,有限的保险服务远远无法满足人们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

(3)证券组合投资。在传统金融市场上,投资基金的证券组合投资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证券组合投资理论认为:预期收益与风险成为证券投资优化的两个主要评估指标。对投资者而言,在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必须在二者之间权衡取舍。投资者就要倾向于通过证券组合投资来获取适当收益。由于组合投资策略的投资风险小于任何单项的证券投资,预期收益介于各个单项证券投资收益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所以被广泛采用。经济学家们也采用了各种模型来实现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各种证券的投资比例系数以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最著名的模型要数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理论。但单一的证券组合理论运用到国际证券投资领域,尤其是在汇率风险管理时就相形见拙了。原因一方面是模型本身有缺陷,如模型计算比较困难,数据难以获取等;另一方面则因为单一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来规避风险只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往往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汇率风险中的系统性约占总风险的一半以上。

为了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为了满足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了弥补传统保险服务和投资基金证券组合投资手段的不足,金融工程这种新兴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就应运而生了。

3金融工程

3.1金融工程的涵义

(1)芬纳蒂。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学科概念的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JohnFinnerty)在1998年发表的《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综述》一文中,将金融工程的概念定义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2)格利茨。1994年英国金融学者洛伦兹·格利茨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学》一书中提出一个“统一的定义”: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

(3)马歇尔和班塞尔。马歇尔和班塞尔在其《金融工程》一书中,肯定了芬纳蒂对金融工程的定义。更进一步,二人还认为金融工程不只限于应用在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层面,近年来,许多富有创造性金融创新都是面向零售层面,有时也称为消费者层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金融工程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司理财、金融交易、投资等现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被认为是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内容。

3.2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三种控制汇率风险的方法仅是表内控制法(指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基础上,通过调整公司基础业务中的资产与负债的不同组合方式来消除市场金融风险)。与之相比,

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采用的是表外控制法即是利用金融市场上各种套期保值工具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由于此类交易不涉及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不改变基础业务资产负债的平衡,一般也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出来,故称为表外业务。金融工程与传统汇率风险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1)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衍生工具避险的一个重要内在机理就是我们在定义中所言明的衍生性,其价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趋势有明显的规律性。成熟衍生市场的流动性(一些创新的衍生产品除外)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灵活反应,并随基础交易头寸的变动而随时调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管理风险时的时滞问题。

(2)更大的灵活性。场内的衍生交易头寸可以方便地由交易者随时根据需要抛补,期权购买者更获得了履约与否的权利。场外交易则多是为投资者“量身订造”的。而且,以金融工程工具为素材,投资银行家可随时根据客户需要创设金融产品,这种灵活性是传统金融工具无法相比的。

综上所述,我国汇率逐渐放开,进行市场化,金融工程在控制汇率风险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应用金融工程控制汇率风险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唐建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绩效比较[J].金融研究,2003,(3).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电业;规避;汇率风险;策略

导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告别短缺经济后,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国内企业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截至2005年中期,我国外汇储备超过七千亿美元,并出现加速上升趋势,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提高汇率。在此情况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实行有管理、有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将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汇率,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地调整汇率浮动区间。

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显而易见地会对家电行业出口带来较大冲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主要家电出口企业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市场占有率不高,低附加值,品牌效应弱,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格。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几乎不可能通过出口价格调整予以转嫁,全行业的出口和利润水平明显会受到冲击。

1.我国家电业出口型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

1.1出口型企业的汇率风险类型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一个经济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学术上把它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指的是进行外汇交易时产生的风险,它包括买卖外汇时的风险和对外贸易结算时的风险。当出口型企业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用本币购买外汇时,或者出售成品获得外汇需要解汇时,就会在本币和外币的兑换过程中产生汇率风险称为买卖外汇风险。当出口型企业以外币计价贸易时,因将来结算所使用的汇率没有确定而产生的风险又称为对外贸易结算风险。外汇汇率的下降将使出口商面临风险。

会计风险,又称评价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引起会计上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出口型企业在处理涉外业务时,必然涉及到如何用本币评价外币债权债务等,由于折算中使用汇率不同,就会产生帐面上的损益差异。

经济风险,指的是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产量、成本、价格从而对出口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收入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如果一国本币汇率上升,会使出口企业承担风险,使其预期的外汇收入折成本币的收益减少。

1.2家电业出口型企业主要面临的汇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家电业出口型企业主要面临的汇率风险形式有交易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外币与外币间的汇率风险。主要是外币与美元之间的。美元是国际上主要货币之一。我国的贸易及非贸易外汇收支、利用外资均以美元为基本的计算货币和统计货币。这样,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往往表现在其对美元的汇价的变化上。例如近十年来,我国家电业企业从日本、欧洲引进的技术设备和资金越来越多,经常要用日元或者欧元支付,但国家批准的进口用汇指标却是美元,在日元、欧元和美元之间汇率发生波动时,就面临汇率风险。

(2)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人民币汇价必须与国际市场上西方货币汇价保持一定联系,随国际市场上行情变动,而这必然给进出口企业带来汇率风险。

对于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我国家电企业也是要承受的,但笔者认为由于目前人民币币值稳定,再加上我国外币计价一般采用美元计价,所以相对交易风险来说,这两者的程度要小一些。

2.汇率波动对家电业出口型企业的影响

2.1家电业出口型企业的行业属性

目前,导致我国家电企业在汇率风险上受到影响的两个内部原因是:

(1)利润率低。在传统家电的生产方面,中国有着非常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国内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二是在积累了大规模生产的经验之后,国内家电企业已经具备了组装生产的优势。

(2)部分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我国绝大多数家电生产线都是靠引进发达国家淘汰的技术发展起来的。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家电技术明显落后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含量低导致产品赚取的利润远远低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出口金额的增长低于出口数量的增长。

2.2汇率波动对家电业出口型企业负面的影响

2.2.1汇率的波动家电企业影响的宏观分析。

汇率波动对家电各子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轻到重依次是空调、照明、手机和彩电子行业;据了解,家电企业在签订出口订单时普遍采取闭口合同的形式,短期内对各公司的出口盈利情况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

长期来看,一方面家电出口企业同国际家电巨头和经销商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有限,使得每次升值后出口价格的上升幅度达不到人民币的升幅;另一方面,调价行动总是在人民币升值以后;所以出口利润水平将长期受到压制;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出口为主要市场的中小家电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2.2将弱化出口的价格优势,减少企业的盈利

汇率的波动,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家电企业的影响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外汇存款和负债带来的汇兑损失或收益、出口利润下降,以及出口需求的下降。在此之前的中国家电企业基本无外币债务,或可忽略不计。而风险较大的汇兑损失来自应收帐款中的外币应收款。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虽然国内采购成本不变,但现在许多企业都进行了全球采购,尤其是境外采购的部分,可能会引起总成本和利润下降,从而削弱了本土生产的产品竞争力,进而影响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从我国家电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整机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廉价竞争,在核心技术方面则没有太大的优势,这是造成中国家电企业利润率始终在低位徘徊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大牌家电企业。故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国内多数企业将面临新一轮考验。表现在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使国内企业在价格上的优势减弱。现在,很多家电企业的赢利能力已处于历史以来的低点,不再具备价格下调的空间;即使勉强应对,也难以有根本性的弥补,且不是长久之计。人民币汇率调整初期对家电出口的影响已有所显现:据浙江的一家经营家电进出口公司透露,仅以刚刚接到的一笔150万美元的定单计,人民币的此次升值就让其损失了约30万左右人民币。这对于主要经营家电的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讲,人民币升值2%将会给公司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对于今后的定价策略。人民币升值可能会造成部分产品的贸易流失,但对中国家电业来讲,竞争优势不能长期表现在价格上。

2.3汇率波动对家电业出口型企业的正面影响

2.3.1将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

从长远角度看,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家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这次的汇率调整除在一定程度上对家电企业的出口造成了直接影响外,也还将对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从长期的效果来看。

2.3.2汇率调整带来全行业出口成本上升,首当其冲会淘汰一批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市场集中度(尤其是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会明显上升,这无疑有利于整合骨干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2.3.3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会降低

目前我国已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家电企业率先“走出去”,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会下降,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对于一些新生代的技术及产品,人民币升值显然更有直接的有利因素。一些经营家电产品的企业认为,这将有利于像高端平板电视这样的高技术产品的发展。由于中国平板电视的关键部件——面板,目前主要从国外进口,人民币升值将使PDP或液晶显示器的成本相对降低,从而加快平板彩电价格下调;在其他需要借鉴或引进高技术的产品制造领域来讲,也将是“利大于弊”。

2.3.4将促使企业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

从近一二年的反倾销,到如今的人民币汇率调整,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遭遇挑战,又不断在挑战中前进。一直以来,家电行业主要依靠的是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价格优势,这也就形成了中国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基地”、“制造工厂”,但是中国家电行业在技术以及品牌方面都还相对落后,很多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在品牌上中国家电行业真正走出国门的也寥寥无几。

实际上,企业可以借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机会重塑自我,加快知识产权和循环经济领域的基础工作,拓新工作。中国的家电业要想走的长久,根基坚实,就必须更加注意内在素质上的提高,特别是应在自有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上有所突破,以弥补这方面多年来的不足。

3、我国家电业出口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策略分析

由于我国采取小幅、渐进的汇率改革模式,因此,目前人民币升值态势总体上仍处于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过,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和升值趋势的延续,汇率风险将长期性存在,我国家电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在固定不变的汇率机制下的经营惯式,学习使用各种避险工具,综合考虑资金来源和用途、自身财力和外汇市场的具体情况积极应对。

3.1自然避险策略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企业要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和生产成本,以保持利润回避风险。

从长远来看,汇率的调整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出口结算方式的变化,而且还使整个产品结构的一场“革命”,事实上,只有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又有核心技术,才能加重国内家电在海外市场的谈判筹码,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否则,国内家电企业将永远处于“买方市场”,受制于国外经济游戏规则和国外经销商的牵制。(论文)

2、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

目前我国很多家电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以代工、OEM、贴牌等的方式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出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与国内企业的竞争,还是与世界品牌竞争。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来给中国企业施压。

美的电器2006年年报中就指出:“针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公司将加强与海外经销商业务合作关系,增强自有品牌的出口比重,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的产品种类,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尽可能地保证外销增长与利润增长的协调性。”

3、海外设厂转移,绕开汇率波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出口型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民币对外升值,有一点是令家电企业开心的,虽然出口产品成本加重了,但海外并购和扩张的成本却降低了。这个方法在TCL身上得到了运用。根据TCL公司2006年度对外公布的信息,该公司已经加速其在东盟地区和印度的现地生产,并提高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据点的生产能力。并且计划于今年将该区域的彩电销售量增加到16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加50%。同时,也将推进空调和洗衣机等白家电的现地生产。

4、让客户分担成本。伴随着汇率的不断波动,外来汇率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逐步对出口产品报价进行适应性调整,将汇率波动带来的出口成本增加部分,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对于已经签订了合同的客户,尽量和客户进行谈判,比如当人民币升值2%的时候,争取直接提价2%或者和客户共同承担一半的损失。而对准备报价的,考虑到外来人民币还可能继续对外升值,还必须给客户说明,如果人民币升值,汇率进一步提高,将对报价直接提价。这样就可以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大的“买方市场”形式下,这种方法存在较大难度。

5、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外汇账款占用

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力争企业应收外汇账款不到出口额的10%。

3.2金融工具避险策略

对于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我国众多家电企业如果仅仅通过自然的避险方法,希望快速有效的规避汇率上的风险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快速的规避当前汇率波动对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家电业出口型企业应积极运用现有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中短期的避险和保值,以下几种笔者认为最适合家电企业进行规避汇率风险的操作。

1、外汇期权:应用最广泛、最灵活的避险工具

外汇期权是国际外汇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具,每天成交额高达数千亿美元,因为它不仅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还存在让投资者盈利的机会。

外汇期权分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买入期权的特点是,可以锁定风险,在先付出一笔期权费后,便没有任何风险可言,而收益则可以无穷大;卖出期权的特点是,得到的收益是固定的,而风险是无穷的,即敞口风险。期权适用于企业和个人,尤其对个人而言,更是非常灵活方便。笔者认为外汇期权是适合于家电企业的,原因是它是非常主动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消极的逃避汇率风险。

2、远期外汇:最适合外贸企业的衍生工具

对外贸企业而言,远期外汇是一种非常容易操作的,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避险衍生工具。

3、外汇掉期:人民银行钦点的避险工具

人民银行在相关通知中,特别点名银行开办人民币兑外币的掉期业务,可见人行对掉期这一工具的重视程度。

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掉期有很多种,外汇掉期只是其中一种。掉期是一种良好的避险工具,因为它已经涉及到了避险的本质——对冲,即在持有一项风险的同时,进行反向操作来对冲掉已有的风险。外汇掉期实际上包含两笔交易,一笔即期交易,一笔远期交易,两笔交易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且金额相同,但方向相反。

4、贸易融资

近年来,由于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亟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

更重要的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例如,2005年11月14日美元6个月LIBOR(伦敦同业拆放利率,国际间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场利率基准)为4.56%,加50个点后为5.06%;而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至少为5.22%,贸易融资成本甚至低于同期的人民币贷款。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从实践方面来看,研究和改革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要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相适应,体现财务管理运行新机制的特点:①目的性。财务运行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目的。②内在性。表明机制是其内部客观存在的内在特性。③整体性。它的各构成要素既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又是引导企业搞活的依据。④联动性。表明机制构成大小系统的有序运行呈现网络状态的交叉。

在财务管理分层理论中,经营者财务是整个财务管理的中心,所以说,对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经营者财务管理机制问题进行探讨。当然,研究经营者财务管理机制,必须以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建立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①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从事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所应遵守的各项规范标准。现代企业财务运行机制,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财务行为的规范化。②投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两种:一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即企业用资金或实物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其目的为了谋取较高报酬或向其他单位控股,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对内投资,对内投资既是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诸如购置固定资产,从事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投资控制企业生产规模、方向、速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甚至促使企业转产经营等等。③利益分配制度。指在按规定足额上交国家所得税款,提足公积金、公益金之后,企业对剩余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决定支配红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就是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幅度、方向等所作的规定。④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必须运用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额。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解决经济纠纷的法律的健全,商业信用必将日益发达,因赊销业务的应收账款数量直线上升。为了避免坏帐损失及现金流转困难,必须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⑤现金流转管理制度。现金流转即是有关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额及其时间的总称。现金流转包括两种: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资本投资决策的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入流出。企业的资金周转是以现金为中心的,现金流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周转的顺畅与梗塞,现金流转管理的关键,是要在现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从而有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化。⑥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体,实行有效的自我监督,是保证其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防范不轨行为,维持正常秩序,保证委托人利益不受侵犯。内部专职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内部会计及审计机构,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约束。

2、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①实施分权管理,制定责任会计制度。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其所经营的产品(劳务)品种十分繁多,其所涉及的业务(作业)内容极为丰富。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通常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或同时经营多种不同业务型态(或类型),这时,仅靠整体性预算成综合性报告来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集中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须把企业划分为若干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门,将每一个部门作为一个在决策时受到较小限制而在经营时享有较大的自的“责任单位”:各该单位的主管人员对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负责,而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则对各个责任单位提供指导和帮助。这就是所谓的分权管理。②划分责任中心,考核中心绩效。现代企业一般按照分权管理的原则建立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并分别考评各责任中心上的绩效。

建立考核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机制目标确定了理财的方向,财务机制的主要内容确定财务行为的范围,而财务机制运行效果的好坏则要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体系来反映。

财务机制目标规定和制约着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而完善的指标体系又是正确考核财务机制目标实现好坏的标准和工具。企业所有者利用财务指标考核经营者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作为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凭证;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找出问题和差距,为将来经营方法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债权人利用财务指标考核企业的资金保障能力,为其贷款的安全性着想。

1、建立评价财务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组。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首先,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是以资本保全为前提的;其次,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经营企业而实现的利润,企业进行财务活动获取的收益,最先表现为企业的收益。所以,反映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的指标有:

①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注:该公司假定企业报告期内无增资扩股和资产评估增值。

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资本保值;大于100%为资本增值;小于100%为资本减值。

②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这一基本财务目标。它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经营能力(资产周转率)和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经营能力和一定的偿债能力是盈利能力的保障。

2、建立评价财务杠杆效应的指标组。从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来看: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投资收益率-负债/资本*(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

当负债利率小于投资收益率时,负债经营能力产生良性杠杆效应,使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高于投资收益率。负债比率越大,杠杆效应越强,所有者权报酬率高于投资收益率的越大。反之,结果相反。

当然,上述分析是假定负债利率不随负债比重的提高而增加这个前提的,负债比率的提高会产生如下负面影响:

①负债比率提高,企业把越来越多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债权人为了弥补其债权资产风险的提高,必然按“风险收益”对等原则提高其报酬率,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增加。

②负债比率提高,银行或债权人对其债权资产要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故而会采取抵押贷款、抵押债券等苛刻条件,限制贷款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威胁到企业所有者对资产的求偿权。

③负债比率提高,企业因经营状况不佳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增大。

由此可见,负债比率越高,企业遭受的预期风险越大,财务杠杆发挥的威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为所有者创造更多的“债权人利润”。所以,为了评价企业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可建立一组指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投资收益率、负债比率、负债利率。

3、建立资金监控控制指标组。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流动,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动情况,能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建立企业资金的有效监控机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不发生资金紧张的关键。资金监控指标组由三个指标组成: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银行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2日

一、研究背景

1976年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会议,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新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开始。新体系正式提出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但是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有时会出现大幅持续的波动,不利于贸易和投资,同时也会导致过度的外汇投机交易,从而使汇率进一步失衡,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动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亚洲各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我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和汇率风险控制的警惕和关注。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调高了2%。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率逐步加大,根据最新统计,从汇改至2013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对于持有大量外汇敞口头寸的商业银行来说,汇率变动导致的汇率风险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市场风险。为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全国银行间市场逐步建立起了外汇衍生品市场,2005年8月首次推出远期外汇业务,随后依次开放人民币外币掉期交易、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和人民币对外汇的期权产品,合约品种日益丰富,为国内各类经济主体管理汇率风险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金融工具。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量从2006年的649.17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3.47万亿美元。而随着规避汇率风险需求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二、外汇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影响的理论实践

(一)衍生品交易的套期保值理论。套期保值是指为规避风险,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变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相应风险。根据风险管理理论,管理风险的方法包括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衍生品套期保值管理法,而所谓的衍生品套期保值管理法是指借助于各种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等对风险进行对冲,从而实现套期保值。

(二)早期的套期保值理论。早期的套期保值理论就是源自Keynes和Hicks的正常交割延期理论(全额套期保值理论)。该理论认为,套期保值是在现货市场上的商品生产者回避价格风险的一种行为。该理论强调套期保值的四大交易原则,即交易方向相反、品种相同、数量相等、时间相同或相近。如果投资者遵循了这一原则,则可以对损益金额实现全额套期保值。

(三)基差逐利性套期保值理论。现实中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资本市场不完美等,使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学者们指出的基差风险。与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不同的是价格波动的风险不能被套期保值完全消除,只能被降低。为克服基差风险,Working教授提出了基差逐利性套期保值理论(选择性套期保值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套期保值归类为一种图利行为。因为套期保值者参与套期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基差方面的变化或预期基差的变化来谋取利润,并不关心他能否消除价格风险,所以在该理论的解释下,企业的套期保值成了套利行为。

(四)现代组合投资套期保值理论。财务风险管理上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正是所谓的Markowitz提出的组合投资理论。企业要把风险分散管理,套期保值也一样不能只用一种衍生品或者只对某一种风险进行套期,也就是Johnson、Ederington等提出的现代组合投资套期保值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参与套期保值者要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进行投资组合选择以确定交易头寸。

三、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实践

(一)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发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中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开办外汇业务的时间最长也就不过20多年,接触汇率风险的经验自然也就不足。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人民币长期以来单一盯住美元,使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在8.3上下浮动,央行吸收了几乎全部汇率波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着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而实践中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却缺乏现实的驱动;二是2005年7月21日之后,为了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和银监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相继出台了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以及允许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在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规范化进程与发展步伐。之后,我国各商业银行依次开始开办不涉及利率掉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贵金属业务汇率敞口外汇管理等。

以人民币汇率改革为界线的这两个阶段,表明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逐渐由表内管理法走向表外管理法,由传统工具和业务操作走向金融和商品衍生品的趋势。表外管理法中的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主流。

(二)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现状。汇率风险是汇率水平的不利变动使银行财务状况受影响的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源于本集团持有的非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负债在币种间的错配,以及金融市场做市而持有的头寸。监管层面上各政府监管机构通过颁发法规条例的形式从宏观上控制汇率风险外,在微观层面上,国内各家商业银厅也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各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如表1所示。(表1)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基本上都能综合使用表内管理法和表外管理法管理汇率风险。首先,可以明显看出,大型商业银行在最传统的外汇敞口限额基础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VaR计量方法来计量部分交易账户的汇率风险,小型商业银行也在逐步建立中;其次,最重要的是,几乎全部商业银行都已经把金融衍生工具对冲作为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个别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策略和风险承担能力等特有特征补充压力测试等管理方法。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正在逐步朝向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对冲策略仍然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本文就是从银行角度出发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四、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外汇衍生品对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因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负面冲击;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银行汇率风险程度系数平均提高约10%。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稳步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外汇衍生品能够有效缓解因人民币升值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负面冲击,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认识上扫清了障碍。与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实际上我国还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外汇衍生合约的品种偏少,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缺乏一个转移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交易平台。本文建议我国应不断丰富外汇衍生品,尤其要尽早推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外汇期货合约,积极促进健全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2012年5月全球知名的摩根大通银行披露了因过度投机信用衍生品合约而造成巨额亏损,这一事件值得我国银行业深思和警钟长鸣。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都设置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能够独立的、权威的、有效的管理起商业银行各个层面上的汇率风险,银行整体结构上缺乏整体紧密联系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鉴于银行的汇率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户,定量分析科学性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努力探索发展衍生品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建立一个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改善商业银行外汇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属于典型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场外合约,合约的日常交易缺乏透明度。根据本文选取的代表商业银行特征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应该努力改善银行业垄断现状,增加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性。同时,在市场监管方面,根据不同资产规模、流动性、收益水平对不同的商业银行进行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督。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莉,高璐.中国上市金融机构外汇风险暴露――基于汇改后数据的经验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2.4.

[2]郭飞.外汇风险对冲和公司价值: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12.9.

[3]郭站琴,周宗放.基于VaR约束的商业银行贷款组合多目标决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2.

[4]黄祖辉,陈立辉.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及其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来自352家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验数据.农业经济问题,2010.12.

[5]侯小波.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7.3.

[6]罗航,江春.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下的上市公司汇率风险暴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在华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交易风险。跨国公司应如何根据一些指标、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管理的方针,成本控制型或利润创造型,通过选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或其组合进行风险管理以降低交易风险,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 与Timme(1992)指出, 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 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 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 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参考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 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 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着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着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转贴于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3)目前,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提前、延迟收付款和外汇远期协议是在华跨国公司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式,目前开来也是最实用的理方式。这种保值方式比较灵活, 手续简便,且避险效果好, 成本低, 因此在国际上也被广泛采用。此方法简单实用,目前来看,不足之处就是价格略高,企业难以完全享受到风险管理保值之好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人民币衍生品的成熟,利润创造型的风险管理势必成为在华跨国公司未来风险管理的趋势。因此,跨国公司应该对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在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和创造利润的时候,也要注意衍生品本身的风险。

相关期刊更多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大学法学院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新金融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