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5/18 17:32:00 阅读:
【摘要】为了积极应对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时代变化和培养出适合国内外金融业需求、综合实力强的全能型金融人才,我们需要加快高等院校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金融学课程现有的教学状况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介绍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国内金融学课程教学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国内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普惠金融背景下改进金融学课程教学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始改革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着力解决传统金融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使学生在积极学习普惠金融的新知识、新理念的同时,掌握一些与国际接轨需要掌握的新技能,能够发现金融发展前沿的新问题,并提供科学的解决办法,以积极应对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时代变化。金融学专业只有经过系统、科学的改革,才能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出适应企业实际需要、能够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能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的综合实力强的全能型金融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学教育制度以及改革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需要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结合本国金融教学的基本现状,加快国内高等院校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金融学课程现有的教学状况进行教学改革,创造出一种适合本国人才培养的方案。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对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普惠金融出现后,给我国目前金融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普惠金融要求金融学的教学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依托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信息普及与传播特点,普惠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金融学课程教学却因为教材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楼后等相对滞后而发展缓慢,很多普惠金融知识并没有通过教育这一途径获得广泛的传播,这就形成了普惠金融本身在经济中迅速发展与当前传统金融教学滞后的巨大反差。普惠金融的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这一特点,必然将推动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从书本文字到网络信息的变革,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推动金融学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二)普惠金融要求将教学引导到关注普惠金融惠及的社会群体上来
在传统金融学教学方式下,广大在校金融本科学生身处校园,对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了解甚微,难以深入偏远地区体会薄弱的金融服务体系给广大农村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更无法体会来自偏远地区的人民对普惠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因此,学生必须深入农村地区的基层实践,亲自置身于基层金融领域,切身体会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普惠金融关系金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普惠金融的知识普及必将推动金融课程教学重点的转移,因此,目前我国金融课程的教学急需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将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关注普惠金融惠及的社会群体上来。
(三)普惠金融将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金融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基于一个理想的环境分析,即默认社会各阶层都能找到并接受适合自身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在普惠金融的新背景下,学生面向的群体大都不具备甄别各类金融服务的能力,不能根据自己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参与其中,因此,金融课教学一定会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将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
二、目前我国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普惠金融发展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影响迅速影响到了教育层面,我国普通高校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模式在普惠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迫切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深层次改革,以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金融教育有了很大进步与巨大创新,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相比较而言,我国金融本科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偏重宏观金融,淡化了微观金融,教学体制相对落后,金融专业教材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培养出卓越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专业人才。
三、目前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在普惠金融背景下,金融逐渐出现小微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传统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讲授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利于金融学专业人才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由于本科学生对社会上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不熟悉,影响了对金融课程的学习,也影响了与金融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学习,诸如计算机的操作、数理统计等与金融密切相关的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教学模式依旧单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已经在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但目前高校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金融学教学课堂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很难清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师生互动”未能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难免低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实践应用就更加谈不上了。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大学生大多生活在象牙塔里,对外面的现实世界了解比较少,学生要将现学知识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结合得很好是很难做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教授本专业课程的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有些大学教师很年轻,刚读完硕博就进入教学岗位,这些都使得教师难以进行社会实践,因而实践经验少。
四、造成金融学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教材没有及时更新与修订
目前国内金融学专业的很多教材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编写的货币银行学,而金融学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与修订,导致其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国内的金融学教材内容、教材体系与国外的相差甚远,更五、普惠金融背景下改进金融学课程教学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与时俱进,将普惠金融知识带进金融学课堂随着普惠金融在我国大力发展,我们需要在金融教材当中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若不能及时在教材里注入新的金融知识,可能会导致学生因没有掌握这些新的知识而造成日后就业空间受限,影响其个人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在汲取国外先进金融学教材养分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要对我国金融学专业教材进行适当修改,注入一些新鲜的知识养料。我们可以考虑在教材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传授,多引入一些金融发展中比较新的案例或讨论题,让学生可以敏锐地洞悉到金融发展的新问题。要将普惠金融的知识与金融学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全面系统地对金融学本科教材进行补充。
(二)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创新性教学环节
我国传统金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得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进度,也同样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通过引用当前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控制好时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分析普惠金融产生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且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金融交易,直观地感受金融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使金融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三)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师资力量、人才资源和品牌效应,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部分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学习相关专业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同时,巩固高校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还可以提高学校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声誉,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为普惠金融相关知识普及和普惠金融服务范围的扩大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旸.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6(21):130-132.
[2]吴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7:22-23.
[3]张文颖.国外高校金融学教育特点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改革[J].当代经济,2006(6):109-110.
[4]董梦云.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究[J].财经论坛,2016(25):130-131.
[5]柳楼.拓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银行服务水平[J].甘肃金融,2014(6):16-17
作者:隆宗佐 罗荷花 廖子贞 尹宜民 蒋重霄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投资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人民币论文 金融管理论文
财务分析论文 财务控制论文
融资决策论文 财务综合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毕业论文
电子银行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财务毕业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财务法规论文
财务报表论文 企业财务论文
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英语论文
金融监管论文 金融风险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 金融法律论文
小额信贷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消费信贷论文 证券投资论文
股票投资论文 投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