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抑制现象的解释

金融抑制现象的解释

检验结论及对我国目前金融抑制的解释

第一,储蓄增速下降,银行信贷规模减少。早期研究我国高储蓄率成因的观点认为存款市场竞争不完全、金融产品欠缺导致的居民投资渠道匮乏,进而引发的被动储蓄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间竞争加强,金融产品更为丰富,居民理财观念增强,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储蓄行为,被动储蓄的影响逐渐下降。加之我国目前仍对存款利率上限实行管制,在通胀预期较高的时期,实际利率极低甚至为负,必然导致居民投资于其他金融产品,储蓄意愿下降。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近些年的储蓄增速明显下降,尤其在2003年以后,在多数月份中实际利率为负,储蓄率增速明显降低。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结构的数据中,人民币信贷的占比已从2006年的79.5%下降至2011年的58.5%。银行的信贷规模缩减不仅体现在新项目,还体现在在建和续建项目中,在我国目前仍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信贷下降将会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第二,二元金融格局分割严重。我国正规信贷市场和非正规信贷市场的分割十分明显,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在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以较低的资金价格将贷款投放至所扶持的大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及其他借款人无力从正规市场获取资金支持,只得依靠非正规民间借贷市场,并承受更高的资金价格。这种二元金融格局的分割,对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和正规金融发展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非正规借贷市场是对我国正规银行业信贷的有力补充,但由于其资金需求量大推高了资金价格,挤压企业的正常利润,使企业不得不追求具有高回报但风险高的投资项目,甚至使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而在金融领域内空转,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旦正规银行业的资金牵涉其中,将给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情况下,这种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将始终存在,威胁经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对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管制,给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利差收入,制约了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力。在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7月份期间,人民银行数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大幅增加,据各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工、农、中、建、交五家大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76.3%、81.3%、69.5%、76.7%和80.82%,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也在80%以上,其中华夏银行高达9390.31%,高比例的利息收入容易使商业银行安于现状,放缓经营转型的力度,造成银行业创新动力不足。第三,投资效率低,阻碍经济发展结构转型。有学者曾指出,利率的低估压低了企业的贷款和投资成本,由而导致了企业的投资冲动,许多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项目也可以上线,造成了投资结构失衡。与发达国家或者同等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35.6%提高到2009年的47.7%,如此高的投资却只带来每年约10%的GDP增长率,投资效率低下。在商业银行的惜贷政策下,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国企低效率的资金运用,使得相同的项目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黄桂田、何石军,2011)。我国的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其重要性不在于绝对值而在于其联动效应,由于国有部门多处于垄断行业或者行业链上游,信贷资金多投资于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引导中下游企业和私人部门的投资也多集中于这类领域,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旺、高新科技行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等自主创新的投资力度不足。因此,虽然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多年,却仍以大规模投资为“三驾马车”之首,利率低估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转型。

促进金融深化的建议

首先应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均衡利率引导资金流动。2012年6月、7月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打破了之前“存款管上限、贷款管下限”的利率政策格局,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对各档次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利率敏感型的居民将对各家银行利率“货比三家”,加快了储蓄存款的流动和活期向定期的转存,都将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央行应尽快确立短期和长期的基准利率体系,以此调整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再适度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需求自行调节利率结构,并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提高实际利率,在信贷投放不足的时期,银行通过适度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居民储蓄存款,扩大信贷规模以支持经济发展。其次,加快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调动县域金融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的金融格局中,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还有大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这些金融机构多有当地政府注资,在当地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经营更加灵活,主要服务于我国县域地区的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加快对这部分金融机构的改革,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适度放开对该金融机构的限制和束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第三,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大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挤压银行现有的利息收入,缩小信贷利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未雨绸缪,向综合化经营迈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积极培育非银行金融体系,将更多地民间资本纳入银行领域,不仅能加强货币创造,增加信贷,还能及早防范和控制民间资本风险。

本文作者:曹晶支俊立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