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保险发展难题及策略

农业保险发展难题及策略

根据笔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解,一个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六类制度要素:第一,有比较严格和明确的游戏规贝l],主要是法律法规。确立推行农业保险的性质、目标、原则、政策、经营模式和操作方式等。第二,明确界定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中,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协助推进农业保险的政府三方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边界。特别是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政府各部门如何配合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协同推进”农业保险。第三,有一定力度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难题。农业保险产品具有高风险、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省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50年成立,在山东、北京等省市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中间停办一段时间,1982年正式恢复,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上世纪80年代后期,民政部门开办农村救灾保险,但由于经营亏损严重,都相继退出了农业保险领域。199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市场化体制转轨,农业保险业务日益萎缩,许多地方停办。2004年以前国内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在少数地区维持开办。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全面铺开,上海安信、吉林安华和黑龙江阳光等农业保险公司相继获批成立,江苏、浙江、四川、内蒙古等省份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注入10亿元资金于首批被列为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的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六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将参与试点。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加近两倍。

二、我国省市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府推行农业保险发展的力度不够,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经营体系不健全,缺乏财政、税收及法律支持政府支持是农险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由于国家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财政对省市农业保险的支持严重不足。农业保险体制不健全,缺少法律税收支持,导致了在实际运营中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过于集中,很难实现农业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赔付条件下,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亏损较大,而政策性保险的保障程度偏低,区域分配不合理。

2.部分省市农业保险占保险业的比例低,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增长过程有所反复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承保单位是中保财险,因为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高,农业保险费收入低,省市的农业保险市场萎缩。从发展过程来看,从1991年到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收入占整个保费收入中的比重非常少,农业保险的增长过程有所反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省市农业保险的发展。

3.部分省市农业保险的投保金额少,受灾面积大,赔付率高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使每年的受灾面积占农田面积的比例非常高。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害和重大疫情的补偿额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农业除了面对自然风险之外,还同时面临诸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地区风险和人为风险等等,这样的高风险使得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与给付极高。

4.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使得农业保险难以推广,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在部分省市地区,农村经营方式分散,导致难以对保险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一些农户家庭生产呈小规模分散经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主要从事小规模种植业的农户,大多数缺乏投保的支付能力,这使得农业保险很难推广。

5.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农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难以接受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村缺少网络、报纸、广告牌等平面宣传媒体,使一些农民缺乏保险意识,不懂保险是怎么回事,对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条款等的不了解。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农民,风险意识淡薄,比较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对事情的发展缺乏全盘的考虑,风险大的投保不起,风险小的认为没必要投保,一部分农民认为一般的灾害损失发生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对其投保,即使发生了大的灾害损失,自然会有国家救济。还有部分省市农民年收入很低,各种开销又必不可少,经济能力承受有限,农民想保险交不起钱。

6.农业保险公司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由于农业保险业务萎缩,以及农业保险在保险公司经营地位的下降,从事农业保险的人员纷纷改行或离岗。专业人才稀缺,缺少专门研究农业保险的人员,特别是能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进行中期预警人才,这样导致农业保险风险的不可控。

三、对加强省市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

1.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强税收优惠力度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各级财政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和保险公司与农民的互利合作,对农业保险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农业保险必要的财政支持,对农民提供保费补贴,减轻农民的承受负担。从税收上增强税收优惠力度,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机构监督制度的实施。

2.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发展农业保险的法制保障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是建立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关键,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

3.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成立三农保险服务站以省市为单位,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农业保险模式,逐步建立多主体经营、多层次完善的的农村服务体系。由气象部门、农情研究机构组建农业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发挥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技术支持网络,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建立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的金融系统。

4.建立“以险养险”的大农险模式各省市农业保险以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宏观调控引导农业保险发展方向,以各省农业保险公司的区业保险公司的区域性管理为业务主导,以县乡两级的农业保险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健全的组织体系。参考借鉴黑龙江、吉林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采用的组织经营形式,建立“以险养险”的大农险模式。

5.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地方政府网站等,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农险常识,开展一些如电视、讲座、广播等,使农民了解什么是农业保险,懂得投保、索赔、防灾防损常识,采取农民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农民宣传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了解农业保险、认识农业保险、购买农业保险、宣传农业保险,使农民真正积极主动地参加农业保险。

6.重视农业保险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保险人员的专业素养素质提高农业保险人员工作的环境,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农业保险事业;积极从一些吸收和委培一些高层次人才,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加强在岗培训和管理,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和保险专业知识的农业保险队伍,对于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泳单位:中国人保财险佳木斯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