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范文精选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范文第1篇

现有考核效果不理想交通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同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选修课一样,存在学时少、知识点多的特点,同时需要教师讲授大量课本外的前沿知识。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很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或讲座式教学,加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高校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因为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没听或没听懂就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了,导致他们对后续内容失去兴趣。目前高校对交通工程专业选修课的考核设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平时点名考查出勤成绩,即通常意义上的平时成绩;二是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或者课程总结报告成绩,即期末成绩。两大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各高校基本保持在20%~35%和65%~80%之间。其中,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出勤情况查考作用不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期末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试卷或课程结课报告,使部分学生养成了平时不学习、期末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显然,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该门课程学生学习的学风、教授授课的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选择考核方式时应更加慎重。如何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是专业选修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继续加强修养以外,还应对教学的约束和成绩的考核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改革方案的设计

1.将专业课按照课程内容及性质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专业选修课期末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对道路工程CAD、交通系统仿真、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以期末大作业的形式来代替学期末的试卷考核。对交通运输法规、交通心理学等比较枯燥、学生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考核时可以借鉴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考核方式,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作答。一方面可以充分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正确、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文写作的能力。对交通工程导论、轨道交通新技术等引导性课程,在期末时可以以小组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首先,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的资料查阅能力和整理能力,而资料查阅能力和整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其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再次,以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改善工科学生不善于表达的状况。

2.对现有的考核比重进行调整,增加日常考核的比例在我校目前的考核方式中,将期末时试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定为80%,进而导致严重的考前突击现象。学生通过突击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将会在短时间内被忘记。为此,我们建议将交通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结束时的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降为50%~60%;增加每章课程结束后的小测验或作业所占成绩的比例,建议为20%~30%;增加课堂活跃程度表现分,建议按不同性质课程定为5%~25%;降低点名考核所占比例,建议为0~10%。通过此种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及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更好的了解,而且也间接地增强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

3.充分尊重任课教师的意见,将考核方式权交给教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试卷考核定为开卷、半开卷和闭卷等多种形式;不建议事前给出标准答案,可视学生答题的创新型及独到性酌情处理。考核内容不局限于目前常用的判断、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及计算等形式,可视课程需要,酌情增加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自主性较强,可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核内容等。

三、改革成效

对交通工程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几轮实验证明:通过增加课堂活跃程度表现的比重,有效遏制了高年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中的迟到、早退、逃课、不听课等不良现象;通过汇报答辩的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毕业设计之前大部分学生就已锻炼了较好的资料查阅能力和整理能力。此外,该种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公文作答的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章节结束后的考核,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对部分难点内容进行回顾讲解。

四、结语

考核方式范文第2篇

(1)考核方式仍属僵固的应试教育的延续

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师和学生双方教与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其考核的结果对于课程教改来说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就目前教学实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在大学语文教改过程中,虽然教育形式和内容有了相应的改革,但是依旧遵从应试考核方式,作为高中教学考核制度的延伸,大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一样,还是遵从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绝大多数高校依然无法摆脱教师出考卷学生机械式答题的模式。由此可见,相对于期末考试的僵固性来说,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更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按照教学需要合理布控,以确保教学效果。

(2)考评标准缺乏公平性

大学语文课程的最终考核在不同学校、相同学校不同老师的设定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尽管综合考核比例有所规定,但是就平时成绩来看,教师的随机性和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学生成绩的高低,由于作品完成情况、学生课下动手操作能力、期中考试等相对复杂,无论是从对成绩统计还是从汇总分析角度来看,均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因此在实践中很容易被教师所摒弃。大学生的逃课率在近些年的调研中已经成为一项无法控制的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人为因素,但是对此而出现的课堂提问式考勤核查法并没有在所有高校中普及,相对来说很多语文教师会使用随机点名的方式作为日常出勤率的依据,从根本来看,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新思维下大学语文考核的创改

(1)以教改内容为立足点,实行灵活的考核机制

首先要转变现有教学思维和观念,从汉语的自身魅力和应用需要入手,相应加大日常测试的频次,不一定必须通过期末和期中两种答卷式考核来完成最终统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表达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等均可以在日常情况下按照教师的课堂内容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主题型实践项目的调研,学生对调研进行的前期准备、调研过程中的步骤规划、调研结果及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均可作为大学语文考核的方法之一。重视日常测试的设计,加大日常成绩与教改之间关联点的紧密度,可以作为保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措施。

(2)建立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考核方式范文第3篇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主要关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重点是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高职院校每个学期英语教学成果的考核测试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考查,同时通过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探索也可以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有助于教师自觉地探索适合学校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发展和建立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

从高考英语成绩即可看出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较为分明,学生进校后按专业分到各个班级,这样就导致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没有实施分层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在进行公共英语语言教学任务时就要做到综合分析和层次兼顾。除了教学方面的考量外,学期结束的考核方式方面也需要根据班级、学生、专业等具体情况,在遵循公平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公共英语考核内容和形式。高职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如何在人际交流场合合理正确地进行语言交际,因此,“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不能简单使用考试的形式”(武尊民,2003)。学校学期考试属于教育测试,它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用并服务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学校在进行公共英语学科期末考核时,如果教育管理部门安排笔试考查,那么任课教师应开会讨论命题原则和技术并达成共识,根据学生和专业特点设置试题并保证测试信度的可靠性,然后出题教师需要确定考试内容和范围、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口试或笔试等)、题目类型(主观题、客观题、写作、阅读等)。除了公共类型的题目外,试题结构设置可以适当包含专业方面的具体语言结构知识和运用的题目,也可以有较多的主观性试题,如阅读理解,专业词汇翻译等。举例来说,如果考生是建筑专业类的学生,那么期末公共英语考核试卷中除了要有大纲和教材范围内的重点知识点之外,还可以适当含有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建筑专业词汇的应用:荷载(load)、应力(stress)、构件(member)、混凝土(concrete)等,这类词汇对建筑专业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常会用到,不论是在互联网上或是外文书籍中查阅资料时都很实用。考核学生对这些专业词汇的认识理解可以采用翻译、选词填空、短文理解等题型。如果期末考核采用是任课教师自主选择的考查方式,而且对试题的设置没有硬性要求的话,考核的方式就会比较灵活,试题形式更为多样化,这种相对自由的考核方式能更直观和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口语测试、笔试、虚拟情景对话、综合式考试等方法来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中主观性试题占了很大比例。任课教师在设置考核试题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层次、学习兴趣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考查。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习程度较好的小组可以设置综合性试题,主要考核其英语的应用能力,如:朗读短文,因为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考查包括单词重音、同化、连读、句子义群划分等方面的情况;其次要求该组学生现场创建情境表演对话,场景背景可以设计为职场招聘、商品交易、服务行业的咨询(酒店、饭店、卖场)、道歉、告别等方面。比如,设定的情景环境是有朋友过生日,那么去庆贺的时候应该怎样表达、在生日宴会中遇到其他相识的人又该如何处理应对,这个环节的考查包含了听力、口语、语言组织等方面知识,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第三是短文写作,可以安排该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100-150个单词的写作练习,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信件、电影或电视观后感等,要求文笔流畅,语言表达规范地道。这种方式的考核可称为水平考试(proficiencytests),“通常用来衡量考生语言能力”(邹申,2005),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非常实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考核的同时进行自我审视,看到自己在英语应用能力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对于英语水平中等或较差的小组,在进行考查时,试题的设置主要倾向于考查其初级口语应用能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考核目的来规定具体的口语技能层次,比如:要求考试对象(testtakers)创建日常交际场景(朋友相遇、同事谈话、家人聊天),用日常对话(见面问候、主题会话等)的形式做出相应反应并展开话题(topics),这个环节应该考虑为学生平时所熟悉、感兴趣或大众化的情况,如学习生活、个人爱好、课余活动、环境问题等都可用作考题,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他人而发挥自身想象力,互动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创建的情景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所涉及的范围不能超越大纲或教材,给予这类考生相对宽松宽容的考试环境以减轻压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其在将来的交际场合合理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对这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的考核同样要有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但是所涉及的知识面范围相对要小,程度也要简单一些。例如,考生为机电系的汽车专业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和考查,了解其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在设置考核试题的时候,对专业知识方面的考查程度要适当降低,舍弃中长篇的短文阅读或翻译,重心在倾向于专业词汇,可以翻译一些机电和汽车方面的如:手柄(handle)、发动机型号(enginetype)、排量(dis-placement)等重要而实用的词汇。对于各个英语认知层次的学生来说,看图说话、对话、相互交谈都可以作为考核方式来使用,这些方法不仅考查语音语调,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交流中得体地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在以考查为手段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考核任务类型的选择上可以多样化,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参与对其他组别的考核过程和效果的评判,进行对比和改进。教师在每组考核结束后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提示,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语

考核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创新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道德理想的重要渠道,是帮助中国共产党培养具有优秀思想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可靠路径。而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作为检查、评估和总结大学生思政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其不仅是教师们了解当前阶段大学生思政知识掌握程度的一项考核过程,也是帮助教师直观了解当前阶段大学生实际思政道德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科学优良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在当前课程的考核中是否取得了科学合理、公平全面的评价,对大学生后续思政道德的良好发展、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科学发展均有非常积极的参考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与优化策略。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理论课应试考核方法与素质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问题。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目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功能和性质的定位情况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是一门将学生思想发展与行为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课程内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涉及到学生思想文化与政治理论的发展水平、学生实际行为与道德实践的发展水平,也即要通过思政理论课引导学生的各项价值观念均能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督促学生能够从集体角度和政治角度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发展的成败与得失,最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道德信念和理想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保持道德水平与行为实践的优良性和统一性。然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际考核过程中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单纯闭卷考核+教师日常考核的方式,其中单纯闭卷考核在整体考核成绩中所占据的比例还明显超高,最终只能通过分数来反应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事实上,这种考核方法只能反映出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背记程度,并不能充分反应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实践效果和掌握情况。尤其是思政理论课并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绝不能代表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政治水平发展。

(二)思政理论课实际考试内容与教学材料内容之间的矛盾问题。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一门偏向于素质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其考试内容的设计本身应当具备灵活性、即时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然而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统一性且缺乏及时的更新换代,使得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只能想方设法的将陈旧的教材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那么思政知识与学生思考之间的衔接程度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如果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过于超越了教材内容的内涵,那么学生所学习的思政知识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方向偏移。这种情况发展至最后,就会出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绩考核内容与教学材料内容之间的矛盾,也即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联系并不紧密,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兴趣也会越来越小。

(三)思政理论课具体考核形式与教学最终目的之间的矛盾问题。正如上文所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思想人格、学识智慧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进而引导学生在后期社会生活过程中之中保持健全、独立、健康的人格与行为。从本质方面来讲,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大学生培养为具有正确思想、行为、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牢固塑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原则,要让大学生从心理层面与思想层面均能接受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以此具备良好的道德实践水平。然而结合当前我国范围内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绩考核形势来看,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形式始终坚持以纸面试卷考核作为主体形式,教师本身的日常考核成绩在考核体系中也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应试类型的考核形式必然无法反映出大学生的真实思想道德素质,也不能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效果。因此简单来说,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具体考核形式限制了该项课程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过程,双方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且始终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设计原则。本文认为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要充分借鉴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在双方特点上求同存异并以此选择创新考核方式,从而真正的体现出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考核方式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基于此,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设计原则应当涉及到以下内容:首先是思想考核原则: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绝不仅仅只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承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成长的影响和培养作用。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实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掌握正确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设计务必要更加灵活多样,考核内容的设计务必要侧重现实效应,以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效果、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其次是过程考核原则: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应当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考核过程,而绝非简单的期末试卷考核。高校在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素质教育特性,要关注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对课堂教育内容与实际社会事件的思考情况和理解情况,要全面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约束能力与行为实践能力。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目标的创新优化设计。基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设计原则,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目标的创新优化设计涵盖以下内容:首先要以学生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作为考核目标,尤其要重点观察学生对实际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思政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内容,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过程都能直接反映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和掌握情况;其次要以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为考核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水平的发展最终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行为,因此高校要以现实问题为例观察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展现出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行为;最后要以学生的精神道德、思想理念、政治素养发展水平作为考核目标。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理念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精神道德、思想理念、政治素养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对上述内容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优化策略。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要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动态性评价与静态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结合的原则进行创新优化。首先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应当由以往的闭卷考核方式转变为开卷考核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开卷考和方式的内容要以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社会环境问题思考、社会事件问题解决等为主,如此才能有效规避以往思政理论课考核过程中学生死记硬背即能完成考核的窠臼;其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应当由以往的单纯期末考核方式转变为日常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高校要提升日常考核成绩在整体考核成绩中的占据比例,改善以往考核过程中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日常考核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实践行为、课堂参与、日常问答、素质表现、社会能力等为主,以此建立形成性评价并结合教师的观察进行更正;最后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要由以往的笔试考核方法转变为面试考核方法。虽然面试考核方法相较于笔试考核方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中的应用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但其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准确的把握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语言表现、理论掌握、实践能力等,以此能有效完成对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对于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状态下对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与实践效果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的陈旧是限制其考核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对待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际看法与重视程度,也是影响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外部世界环境都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与高校均应当提升对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单纯的应试教育看法而更加重视思政理论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响作用,以此作为考核重点并创新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促使思政理论课考核能够为学生的观念塑造和价值成长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作用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广水,王岳喜,李敏.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157-159.

[2]张坤,庞凌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7):98-99.

[3]徐向上,李曙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教育的实践探索——基于学习心理学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40-44.

考核方式范文第5篇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统一考核不分优劣工作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连生活都存在问题的话,想要一个员工完完全全的投入工作里面,那是非常难的,“想要它有力工作,先要让它吃得饱”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领导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漠不关心,表现好的没有鼓励,表现差的没有惩罚,这会令教职员工觉得无论怎么努力和不努力都是一样的,这是导致教职工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例如:某高校的教职员工小谢,每天到学校就坐着闲着,没事就晃一下,其他同事比他辛苦,工作也比他积极认真,一到月末的时候,工资却和其他同事一样,从工资上体现不出优劣的成效,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一些同事产生辛辛苦苦拿那么多,清清闲闲也是拿那么多的想法,最后使一些同事失去积极性,懒散起来,使整个学校气氛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最终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

2、以各自语言为中心的沟通障碍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领导还是教职工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举个例子说一下,一些本地的领导,普通话讲得不好,粤语也讲得不好,只会讲本土方言和带有本土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其他领导、教职工也听得云里雾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工作的漏洞更大或遗漏了一些听不懂的工作安排,最后领导责怪下来,下属也觉得非常无辜,所以语言沟通是高校传递信息的最直接方法,其他的沟通也是同为重要的,忽略了任何一点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某高校的小何,他是本地人,在学校里工作非常认真积极,为人也很好,就是和其他同事聊天的时候都是用方言,平常聊天就算了,但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不怎么会讲普通话,很多同事听不懂,搞得学校里面的同事都不知道和他谈什么好,时间长了,没人和他沟通交流,他自己觉得也无聊,在学校里面干得也不开心,最终他递交了辞职信,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语言交流出现问题,导致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好,遭到了同事们的排斥,工作没有任何的动力与激情。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失去了语言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朋友与工作。

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与有效的沟通方式

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的考核模式为使高校考核的价值取向趋于积极,引导教职工成为积极有为的开拓者而不是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高校的考核必须侧重于绩效方面的考核,这有利于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在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考评中,应作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其进行廉洁奉公、遵章守纪、尊重同事等素质的考察,这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处于基础地位,分数可以占一定比例。但是应当侧重考察其管理素质,即主要从其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来考察,高校领导的核心是协调能力,这是对干部的主要要求,居主干地位,分数应占最大比例。能否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对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文化和整个社会形象做出较大贡献,则是对管理者的最高要求,占顶峰地位,分数比例虽不大,但体现了高校领导的价值导向,这是极为重要的。

2、搭建以诚信为核心的桥梁,沟通从心开始首先,在高校中诚信是沟通的核心原则,沟通交际中有诸多需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有:(1)平等原则。(2)互益原则。(3)信誉原则。(4)相容原则。良性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内外一致,就是说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与所思所想所做一致。而虚假做作的言辞则会导致相互的猜疑,得到同样虚假的附和吹捧。从而导致决策和指令虚假,甚至是扭曲的执行。久而久之,高校中的务实之风日渐淡漠,虚假之风盛行,衰败便会接踵而来。当然,这里所说的真诚不是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因人、因事、因地,有艺术地进行真诚的交流。也就是说,真诚要达到真诚的良好目的。其次,在高校中相互尊重是沟通不可或缺的要素。沟通就是要通过语言、行为的交流而达到相互的理解、思想的融合和信息的互通,最终达到健康而密切的人际关系。为达此目的,无论是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沟通的双方必须是相互尊重的,否则,沟通就不可能真正进行下去。教职工间相互尊重的沟通,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而且能汇聚群体智慧,从而促进工作的高效性和开创性。再者,在高校中讲究技巧和方式。良好高效的沟通仅靠真诚和相互尊重是不够的。对教职工团队来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对个人来说,则需要交流的技巧。交流的一般技巧有(:1)寻找共同语言。(2)向对方有限度地敞开自己。(3)善解人意,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4)学会倾听。(5)真诚赞赏。(6)沉着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