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范文精选

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范文第1篇

现代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竞争,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论文百事通因此,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定位在“客户满意”这一基点上,立足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观,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惟一准绳的目标规,它服务于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形成长期有效的经营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己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各环节的资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整个供应链成本低于相互竞争的其他供应链,该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成本随着供应链成本的优化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加强。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精益成本管理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如何实现供应链成本最小,正确确认和计量它,显得十分重要。从总体说,供应链成本应是为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总和。供应链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供应链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运行成本、培训成本、维护成本、仓储成本、环境成本和回收成本。这种供应链成本划分方法主要基于供应链作业过程来进行的,但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成本对整个供应链成本产生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不利于对供应链成本中关键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鉴于这一原因,在考虑供应链成本作业过程相关性的同时,对关键性的影响供应链竞争力、客户满意度的成本予以足够的重视,供应链成本可划分如下:采购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

精益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十分丰富,管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体系。如果孤立地看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方法,不能准确把握精益成本管理的精髓。精益成本管理的每个管理思想,每种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方法支持另一种方法,方法又保证思想的实现,只有把供应链的精益管理思想与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益成本管理系统,才能发挥每种方法的功能,才能达到系统的最终目标-质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种是多的、时间是快的。精益成本管理不断追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精益生产的宗旨是在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杜绝一切浪费”;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动因为切入点,作为整个精益成本管理的基石;敏捷制造的目标是“速度”和“满意度”,以达到综合性竞争能力;ERP系统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梳理了业务运作流程。精益成本管理以供应链作为整个成本管理的连接纽带,以ERP汇集供应链各方的信息,达成精益成本管理目标。

1.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一60%,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依托于精益采购来实现,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精益采购使采购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的成本实现了精益化控制的目标,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2.精益设计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产品开发阶段,并将其看成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因此,成本规划工作要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大体上要遵循以下程序:

(1)确定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规定新产品开发成本。目标成本是按照市场预测的销售价格、企业中长期计划目标利润应用售价减法公式来确定的;

(2)目标成本按照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总成本和零件上;

(3)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

(4)根据分析对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和采用降低成本措施,保证不突破目标成本。

新产品目标成本在产品设计任务书中,与主要性能指标、质量指标一样,对指导产品开发工作有刚性指令作用。当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达不到目标成本又无法改进时,它就会像一把锁一样把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锁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产品投入市场的命运。作好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工作,产品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设计人员既要精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又要掌握必要的成本业务知识;而成本控制人员应当是既懂技术经济分析,又懂产品设计制造的复合性人才。

3.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领域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也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精益生产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几种方法:

(1)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制造产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生产技术,又称固有技术;另一种制造技术是指能够熟练地掌握使用现有设备、人员、材料和零件的技术,又称之为管理技术。精益成本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技术的成功运用;

(2)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

(3)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团队活动和全体员工自觉化,是精益生产方式很重要的特征。精益生产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要求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管理现代化,而且要求员工的现代化,要求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实行自觉化,没有全体员工自觉化,精益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员工的素质有下列要求:思想观念新,要树立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市场观念、集体生产观念、精益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能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业务技术精,要求员工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工位操作,并有能力参与管理和技术工作;团队协作好,要求员工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去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精益精神强,要求员工把精益思想付诸于行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

(4)采用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将管理重心放在作业上,并以提高客户价值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使美国企业获得再生的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下,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作业,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在一定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

4.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制造业或零售业中更为突出。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在保证客户价值需求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这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精益物流来加以实现。精益物流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融合在精益物流之中,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成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5.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精益服务成本是指在满足客户一定价值需求情况下的最小服务成本。服务成本是企业的支出,旨在通过服务从而增加客户价值,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客户。服务成本与消费者购买成正比,企业支出的服务成本越大,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就越多,方便和满足客户程度就越大。为了增强竞争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客户的服务,服务成本已成为企业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益成本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益视角;企业;成本管理

精益化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常规的成本控制、保证有关成本管理环节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上投入成本、时间消耗方面的支出,最大程度上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企业需要承担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现阶段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的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完善的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习惯于最大程度上将生产成本压低,以此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方面的不成熟及不完善经常出现原料浪费、生产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第二,不健全的采购成本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受到企业采购成本的影响,不完善及不健全的企业采购成本管理主要表现为供应商采购的加工材料成本高、采购数量过多等现象,主要表现为大量产品囤积或停止销售的现象,且大多数采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采购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1]。第三,物流成本管理的缺失: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为尽可能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成本管理主要包括运输、暂存及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但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运输不及时、信息准确性不高及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有效的基于精益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精益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措施

2.1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划目标

在精益化视角下实施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为企业成本规划,主要是由于企业成本规划影响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确定针对性的、基于精益化视角下的成本规划能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问题解决,提升各个部门的协同意识,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及进步[2]。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成本规划后能充分协调企业各个部门的作用及功能,共同针对企业成本管理、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决,完善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计划,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先进性及经济性。

2.2培养企业各个部门员工、管理人员的精益化成本管理意识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员工、管理人员灌输精益化成本管理的理念,要求企业全院参与进成本管理过程中去,将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节约成本,减少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在企业内部向员工灌输成本管理意识旨在引导全体员工知晓如何为实现成本精益化管理作出自己的努力及贡献,提高企业各部门员工的配合度,引导企业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及前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3]。企业在提升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发展方向及发展需求等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适合的成本管理理念,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的信息管理方式,在精益化视角下定期更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及设备,构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将采购、生产及经营等方面的成本管理进行透明化、公开化,实现各个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为企业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精益化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一支“精益化成本管理”考察小组,在企业内部每个部门内随机选取一名员工组成,对各个部门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大程度上控制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

2.3开展企业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的全面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精益化视角下开展成本管理应紧密联系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等工作内容,及时考核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流程管理,对成本控制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及考察。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及考核过程中应采用“责任制”、“划小核算单位”等方式开展考核工作,针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成效较高(不影响企业生产、质量及经营发展基础上)的部门及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合理对成本控制的考核内容进行制定。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交相应的各个部门成本管理考核结果,方便企业管理人员结合成本管理的成效及问题作出相应管理方面的调整及优化[4]。

3结语

在精益视角下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发展需求及发展方向等通过实施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划目标、培养企业各个部门员工、管理人员的精益化成本管理意识及开展企业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的全面管理等多元化的成本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谢莉芬.试论精益管理视角下企业的精益成本核算[J].现代企业文化,2016,15(26):110-110.

[2]刘广玉.增长管理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精益成本管理[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23(9):96-96.

[3]袁冰.价值链视角下企业精益化成本管理研讨[J].知识经济,2017,05(13):77-77.

精益成本管理范文第3篇

当前生产型企业是否拥有低生产成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不断加强企业每一个项目的成本管理以有效降低成本,在企业的生产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日趋发展以及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被定位在了更高的战略层面。精益成本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立足于在“客户价值增值的同时将企业成本降到最低”的目标观,关注的是顾客需求能否准确反映、企业的决策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高低以及成本竞争优势的强弱。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生产型企业实施精益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理念推行难度大中国的中小生产型企业很多,企业主可能鉴于自身企业的承受能力或者只是在别人产生巨大效益的时候企业主才会采取精益成本管理方法。另外由于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的员工并不能满足精益成本管理方式下对人才的要求。

2.2专业技术投入不足现代企业的经理制规定经理人要经常轮换,在经理人管理企业的时候,通常强调部门利润最大化,而精益成本管理作为初期投入巨大前期收入甚微的成本管理方式,经理人鉴于当期利润考核可能会延期甚至阻碍推行精益管理的专业技术投入。

2.3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非物质产品成本,对于成本是事前还是事后控制不明确,成本预决策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对成本费用的发生规律和成本动因分析的把握不准确,从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脱离最初的精益原则。

2.4各部门协作效果差在对几家企业调查时发现,部门之间几乎互不往来,与财务部联系的最多,其他各部门之间彼此几乎一无所知。员工大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部就班。由此可能引发大额仓储成本,管理人员不经过市场调查下达生产指令,造成企业产品积压,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造成企业汇款能力差,存在大额应收账款,财务环境恶化,引发一系列恶果。

3关于推行精益成本管理理论的几点建议

3.1培养职工成本控制意识企业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与降低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包括要求职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以及要求职工对企业的政策程序全面掌握,以遵照执行。此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管理人员也要给员工树立一种节约成本的意识,带动政策的推行。

3.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精益成本管理要想在将来运行良好,就有必要实施技术与结构变动。进行技术变革要考察投资于信息、投资于工具、重组、创立扩展企业四个促成因素,并把它们转化为需要实施的具体变动。对经理人,企业要采取一些降低利润率,减少生产量等目标,给他们时间来适应,接受这种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3.3重塑企业文化企业必须明确地将理解与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狭隘行为要被抛弃,并且能实现跨职能的合作。雇员要感觉到企业文化奖励信息与知识的分享,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开放式共享,对精益成本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信任对建立有效扩展的企业非常重要,而扩展企业对精益成本管理必不可少。企业领导者要尽可能承担起创立正确的文化的责任。

3.4建立精益成本控制的保障机制保障精益成本控制的机制可以从制度和组织两个方面来考虑,前者注重规则指令的完善,后者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自身条件的改变、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可能随时改变着企业的竞争环境,企业为此应建立相应的成本预警分析系统,不断分析这些条件的变化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精益成本管理范文第4篇

时将美国的汽车、钢铁、机械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其他行业带入了鼎盛辉煌的时期;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根据日本本国的

实际生产条件,创立了以适时生产JIT为核心,以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为目标的精益生产方式。日本汽车企业实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之后,在短短的三

十几年里就将汽车产业落后于欧美的地位完全改观,甚至超过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世界的汽车舞台上独占鳌头。

关键词:精益生产生产方式成本管理管理模式

一、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

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

“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准时化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合适的时间生产高质量和合适数量的产品,以“平准化”为前提条件、以市

场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

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

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

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并且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

“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是指: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

地。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②消除一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

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③连续改善是当今国

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改善、提高

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据麻省理工学院汽车研究小组沃麦克和琼斯统计,在初步实施精益的企业,“通过用户的逆向拉动,把典型的‘批量’生产系统转化为连续流动,可

以使整个系统的劳动生产率翻一番,同时减少完成生产时间的90%,减少整个系统库存量的90%;在用户手中发现错误、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下降一

半;新产品面市的时间也缩短一半;用户只需再增加极少的费用,就可以获得产品族范围内更多的变型品种。当“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实施两、

三年后还能够通过持续的改进将“生产率再翻一番,同时库存量、失误率和供货时间再减少一半。”

二、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企划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原材料消耗

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

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因

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

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

纪70年代,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

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努

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即日本的目标成本规划。

成本企划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成本企划”这一术语,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

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成本企划’的体制”。其后,丰田公司在1962年开始导入成本企划的主

要工具——价值工程。在1963年则对企业的全体员工明确提出了成本管理的三大支柱:成本维持、成本改善和成本企划。大约在1967年,丰田公司

制定了“成本企划实施规则”,明确规定了成本企划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其责任部门,使成本企划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组织活动。而在1969年以后,丰

田公司的成本企划不仅运用于新车开发设计阶段,而且扩展到全部车型的开发、设计、改造阶段;同时,成本企划不仅在丰田公司内部实施,而且开

始将协作企业也纳入成本企划活动,实现了确保产品全过程的目标利润的成本控制。

三、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的最佳模式

由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到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的独特思路:从企业的下游——最终用户出发,从产品生命周期

的全过程来重新安排企业运作的流程,由最终用户开始倒推至源头,以目标成本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推拉,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

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将JIT适时生产系统引入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实现零库存、零时生产,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

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有精益生产要求持续改进的思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途径,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地创新

,以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保持生存空间。精益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本管理必须能够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

控制成本的发生,并能适应JIT生产系统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企划和作业成本法从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两个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入手,将

先进的控制与核算方法引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并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实施更有效的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论认为,成本控制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在成本计划执行之前,为防止成本计划执

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的管理行动,它规定了完成成本计划的各项要求、措施和职责。通过对成本计划制定的监控,在成本计划实施之前

就能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成本计划符合要求。比如用测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来控制产品设计成本,对各种设计工艺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从中选择

最优方案;事先制定劳动工时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费用开支预算和各种产品、零件的成本目标,作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超支或节约的依据,

是一种预防性的控制。事中控制则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直接观察、检查、监督成本活动,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

二是现场的控制,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经营活动,检查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与有关的技术、经营人员一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案。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取的成本信息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之后,与最终的目标进行比较,并且以这些成本分析数据为

依据,评价和指导未来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调控,发现偏差及时揭示,并采用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

,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成本范围内。运用工程学原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发现其中不增值的作业,找出原因并加

以改善,减少任何不增加企业价值的耗费,从而降低成本。

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而日本的目标成本规划则基本上完

成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计划这三个方面,在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事后控制这两阶段的控制则相对

较弱,特别是成本企划在核算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使得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影响成本分析,有可能因为成

本信息的误差导致该降低成本的项目(作业)没有降低;而有些本已达到最佳成本状态的作业却仍在挤压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先进的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以及成本计算方法能够弥补成本企划的不足,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及控制对象,揭示了成本发生的真实

原因,并根据各产品、劳务、活动实际耗用资源合理地分配成本,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产品、劳务、活动成本的信息。作业成本法从确定作业的成

本动因开始,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改进设计和生产过程上,而不是盲目地增加投资改进设备来调整成本费用的结构。使得产品成本在产品制造、

销售阶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做到成本的适时控制,由于作业的成本动因分析能够较科学地揭示成本发生的源泉,因此成本信息更加真实,从而在

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方面能够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的作用。。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展开成本管理活动,运用成本企划对产品投产前的开发设计实施成本控制;运用作业成本法

精益成本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价值流;精益会计;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以最小的生产耗费,获得最大的经营成果。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精益生产过程中,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运行生产需求,与传统会计和成本管理系统不相适应。精益会计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在传统会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有独特的方法,也有成本管理的一般特征。精益会计的核心是价值流管理,服务对象是客户,首要任务是控制成本,规避或减少非增值和浪费等环节。因而,探讨基于价值流的精益会计成本管理模式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以价值流为核心的精益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精益会计的特点

1.以价值流管理为核心

精益会计以价值流管理为核心。进行价值流管理应有相应的目标,有效运用成本提升,拒绝浪费,实现质量的提升。价值流管理作为运营核心,需要在整个流程中,注重将客户的价值创造放大,各项工作的目的是提升客户的价值。在价值流中的这些活动,存在增加价值的可能性,也可能不增加价值,甚至减值。精益会计要根据价值流来进行分析,这就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2.以最大程度减少浪费为目的

在价值流的各个环节中,要提高价值流,降低成本,需要实施为客户增值的作业及活动,以此满足客户的价值增值要求。精益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模式,就是要消除浪费,零缺陷,零库存,消除无用的交易和系统[2]。其中,如何优化各个环节是重点。精益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和理念,在价值流下,必须遏制浪费,如果无法控制,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行。在精益会计体系下,需要及时查找浪费的原因,尽可能消除浪费。精益会计系统,强调遏制浪费。实行精益生产的企业,需要有效追踪无用的交易和系统,并且消除不增值或浪费的活动[3]。企业专注于有价值的活动,有助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为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应提高企业价值流中各环节的创造力,满足客户的价值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4]。与传统会计不同,精益会计关注客户的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而不是仅仅考虑成本控制,也重视增加客户的价值。在相应的财务信息上,精益会计以价值流为基础。同时,精益会计并不是将成本信息的重要性弱化,而是要求注重提升信息质量,重视信息。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后,会转变企业文化,开始调整成本意识。

(二)精益会计的优点

精益会计综合使用价值流管理、目标成本法等方式,依托价值流管理展开,基于精益思想创立,全面优化及升级企业的会计系统。通过精益会计,可以消除生产运营中出现的浪费环节、非增值环节。精益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推陈出新,能够为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框架[5]。精益会计依托价值流展开核算分析,明确提出精益改善方向及方案,能够优化精益决策,有利于逐步释放资源。精益会计的财务信息非常简洁,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浪费的情况,创建精益业绩考核指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精益会计的基本方法

1.价值流成本法

精益会计价值流成本法与传统的会计方法明显不同,是一种新的会计方法。价值流成本核算以价值流为核心。价值流成本法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可以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基本情况和财务信息的具体含义[6]。价值流成本核算操作简便,主要是因为不需要收集太多的数据信息,使用的核算方式是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不需要细分产品成本中心。实现成本核算,只需要对一周内和产品有关的价值流总成本进行收集。采取价值流成本核算模式,去除很多成本分摊问题,使企业的真实成本信息能够被准确掌握,收集成本作业信息,从而为产品价值流更好地提供服务。整个工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单,确保企业成本和利润真实可靠。在生产经营流程中,全方位监控并汇报不正常现象、不受控制的环节[7],不得随意变动或更改生产流程,严格、合理控制生产流程,及时处理不合理问题。

2.目标成本法

依据客户价值,形成目标成本法。传统会计方法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企业的发展动力。而精益会计方法下,企业为客户实现价值而生存。统一研究完整的价值流,对特殊利润点进行鉴别;寻找出业务增长的动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落实;深挖客户的细分需求,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这是精益思想本身的原则。目标成本方法的最大目的是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和设计成本,明确企业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实现提高整体价值流的利润要求。

3.产品特征成本法

采用产品特征成本法比较标准产品,与以往传统的决策不同。传统决策进行考虑决策,采用的是单产品盈利能力决策方法,也就是产品先导[8]。而产品特征成本法考虑整体利润,以价值流为基础,需要设计价值流,保证相似的产品相似的加工流程,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明确成本的差异性。大部分的企业只是对单一产品的成本投入比较关注,容易使决策出现各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制定决策时,不仅仅关注单一交易,而是对价值流进行统一的考虑。产品特征成本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产品特征与客户要求的价值间的联系有多大,产品特征与产品设计决策间的关联度如何,产品特征对成本有多大的影响,哪些产品特征产生成本,怎样改动哪些产品特征才能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等。利用特征成本法,可以对价值流中的成本动因进行识别,类似的产品可以被分为一类,不需要对每个产品的加工成本进行计算。产品特征成本法能够极大地减轻成本核算的压力,只需计算价值流成本即可。

二、基于价值流的精益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一)剔除成本管理中的多余活动

精益生产企业需要消除一些无用的交易,进行交易瘦身活动。价值流精益改进工作中,应让更多的会计人员参与,避免会计的人力资源出现浪费,而会计相关人员也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益改进中去,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9]。企业在实施精益会计后,强调的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周期上较短。在精益会计模式下,车间的物料进入价值流后,在价值流成本中,体现了物料,从而杜绝重复进账。在精益会计体系下,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存货的水平。企业推进精益生产,在收到原材料时,将原材料转化为价值流成本,使企业的存货跟踪可以不通过计算机调整每个月的具体情况,就可以获得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价值,最后获取相关数据。

(二)帮助企业制定更好的成本决策

精益企业使用的是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是标准成本会计系统。在进行精益会计的过程中,会消除这些不能发挥作用的成本控制系统。精益会计相关性很高,成本核算法会更为简便。精益生产企业要进行精益会计模式,对价值流的整体流程进行明确十分关键,同时,评估价值流所影响到的企业决策。传统企业重视企业盈利,主要关注的是控制成本,进行成本计算和控制,扩大利润空间。而精益会计体系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决策,为企业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三)使精益企业成本考核更符合精益思想

实行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已经不适合传统的业绩计量方法。其强调工人的人工效率和设备的利用率,对工人的劳动效率、工作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批量化生产,还需要充分利用库存的方式。精益企业的业绩计量指标,通常涉及三个层面,即企业或工厂层面的业绩指标、价值流业绩指标,以及生产单元业绩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精益战略,为员工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通过这三个明确简单的指标促进企业改进,实现持续地精益,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开展精益行动。

三、基于价值流的精益会计成本管理

(一)构建完善的精益会计体系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采取精益会计体系进行成本管理以提升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水平,需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通过增强培训力度,进行全方面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水平。同时,要形成规范化的发展机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与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企业工作人员应当尝试开展精益会计体系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成本决策方面,使存货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联系不会被打断。与此同时,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决策,参与产品特征成本决策,在第一时间发现消耗较多的生产工序,从而有效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对企业的生产工序进行优化调整。

(二)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业绩考核机制

制定企业成本管理业绩考核标准,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需求。企业成本管理业绩考核机制,需要剔除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建立有效的精益会计体系。以企业的生产设备为例,全方面考察产品检验的相关报告,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核算需求,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可以是小时。制定业绩考核标准,进行成本管理,实时跟踪车间生产情况以及废品、返工产品的数量。每隔一个固定的时段,匹配成本费用与价值流。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快找到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时排除精益会计体系的企业成本管理隐患,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企业成本管理业绩考核机制,实时跟踪废品、返工产品的数量和车间生产情况,发现潜在的成本管理问题,或者出现的问题。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流动速度,决定企业的生产设备的运作效率,及时解决这些成本管理问题,能够使产品生产符合价值流成本预算。有效的精益会计体系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需求,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满足精益会计体系需求,能够加快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流动速度。

四、结语

企业的生产流程制约企业的成本管理建设,企业的生产流程随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变化,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建设也需要保持动态性。成本管理要能够对企业成本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映。基于价值流的精益会计,能够优化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的革新,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会计模式与精益生产企业不相适应,需要利用精益会计成本管理,完成对企业的改进,所以要积极构建精益会计框架,深入分析成本管理,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阳.基于精益会计体系的茶企成本管理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73-74.

[2]张欣玮.浅析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精益化成本管理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86(26):31-32.

[3]张玉缺.IT信息共享与精益思维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以南方电网为例[J].新会计,2018(4):33-36.

[4]黄媛.精益管理会计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7(10):56-59.

[5]蒲晓婷.精益会计在企业成本改善中的应用———以三一重工为例[J].财会通讯,2017(11):85-88.

[6]王芳露,章雁.基于价值管理的精益管理会计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2017(11):68-69.

[7]李慧娟,张佩,何青枝,等.加强资产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精益化水平[J].中国总会计师,2017(2):102-105.

[8]范丽君.精益化管理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0):173-174.

[9]江滔.精益会计体系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204(3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