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管理培训

经济管理培训范文精选

经济管理培训

经济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创新途径;开发策略

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上,国有企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空间,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形成,国企当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可以帮助国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赢得一定的发展先机。部分国企在长期的发展中,深受传统发展思路、理念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工作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不足,未来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国企都需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创新。

1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创新的重要性

国企作为市场上的关键性参与者,每年给国家经济贡献了巨大的财富,企业运行和发展水平与国企中的人员素质、能力都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全面发挥国企在运营中的人力资源优势,各个国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可忽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因为在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下,可以大力提升企业内部的人才素质,进而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创新。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人才素质和管理能力,还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国企的综合竞争力、生存能力,使得国企能够在同类型企业中赢得竞争优势[1]。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此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国企转变发展思路,提升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国企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经由创新发展来提高国企的生产效益。最后,人才资源培训可以使得每个岗位人员的自我价值都得以充分实现,切实帮助员工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给员工的个人能力展示提供对应的平台。

2国企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施现状

2.1人力资源培训观念相对落后

国企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深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的工作效果和水平与许多因素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但如果要从根源上分析,思想观念才是影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使国企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可与国企当下的总体战略布局相一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各个国企都应该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采用最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发挥观念的指导作用[2]。但很多国企因为深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并没有进行观念创新,并未在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观念的滞后性导致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无法在国企内部构建其专业的人才梯队,也无法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人才调配,长此以往,对国企的发展必将造成一定的制约。

2.2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较为单一

国企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培训模式、方法都是此项工作中需关注的重点,为提升总体的工作成效,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时,除了要保持培训模式的系统化和多样化外,还需要保持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纳入培训内容中,以提升培训工作水平。但就当下的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现状来看,国企内部的相关人员缺乏对培训工作的正确认识,在培训方面仅仅开展了理论教学,并未给实践和模拟锻炼等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国企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较为单一,是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单一的培训模式下,所开展的理论教学形式也十分有限,教学效果无法保障。长期维持这一工作现状,国企内部的领导层、基层人员都会逐步丧失对人力资源培训的热情,即使后续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3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下,同样需要有对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支持,对于任何规模的国企而言,其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开展时,除了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体系,还需要在培训工作的落实中有对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辅助,以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但很多国企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并未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进行对应的监督与考核,培训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一些制度、流程的制定和执行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实效性。

2.4选拔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国企性质特殊,为保持国企发展的活力,在国企内部应逐步构建专业化团队,发挥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保持国企正确的发展方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但就我国当下的国企人力资源培训现状来看,很多国企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并未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通过选拔机制给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提供切实的保障,存在人才招聘方面的违规行为。对于市场上的部分国企,其深受传统人才选拔机制的限制,导致国企所招聘的人才并不能与当下市场上的人才需求完全保持一致,影响了国企内部的工作变革。事实上,对国企而言,如果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化团队,必须要确保该团队内的每个人员都是经由层层选拔而来,这就要求国企内部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考核标准,以确保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显然,很多国企并未完全做到这一点。

3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创新途径

3.1转变落后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源培训的认知

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为加快此项工作的创新步伐,各个国企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都应该对于人力资源培训有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并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始终用崭新的人力资源培训观念来指导企业内部的工作变革。对任何规模的国企而言,在人力资源培训创新时,最为基础的步骤就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出发,使得国企内部的管理层、基层职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管理层和基层职工在意识到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以后,就可以结合国企自身的发展要求、岗位职责来进行对应的人力资源培训创新[3]。国企在日常的工作开展时,要组织行业内的人力资源专家,深入企业内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宣传工作,通过宣讲会等方式,使国企内部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能够意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

3.2不断丰富人力资源培训创新形式

从我国国企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国企都在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一些大规模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意识到自身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进行了对应的改进与创新。但在具体的工作创新过程中,因为深受国企内部已有发展模式、理念和方法的影响,使得其创新成效不足。一些国企的人力资源培训创新中,培训模式十分单一,长期坚持一种培训模式,使得国企内部的员工无法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整体的工作水平低下[4]。因此,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创新同样要从培训形式的创新出发,在企业内部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合理分配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方面的比重,使得员工可以在各种培训方式下,更具人力资源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经由多元化培训来提升员工的整体工作水平。

3.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考核监督机制

国企人力资源培训的工作成效,在一些时候还取决于人才考核监督机制,因此,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创新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人力资源考核监督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当下的国企发展市场上,一些国企的发展规模十分有限,人力资源考核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并不能完全与人力资源培训要求相一致。未来的工作创新时,国企的专业部门应根据行业内关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企业自身工作经验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考核监督机制,从企业内部的员工构成、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保障考核监督机制的可行性。

3.4改变固有的人才选拔机制

人才选拔机制的构建,也可以帮助国企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国企固有的发展模式使得其在人才选拔机制的创新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部分国企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还未形成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没有结合国企内部的人才需求进行相应的人才配置,所选聘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发挥专业优势。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源培训创新中,为加强人才选拔机制的创新,专业部门要加强对人员性格、能力等的把握,在形成了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后,严格执行人才选聘流程。

4国企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策略

4.1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系统

部分国企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构建了对应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形成与执行,实现了在原有工作体系上的工作创新,该系统建成以后,不仅使得各项工作更为规范,也提升了总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给国企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因为每个国企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系统的建设时,应从以下方面来开展:①将所编制的符合国企自身发展特点的培训计划、内容和管控目标等都在相应的管理框架上关联起来,经由培训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条例制定,当审查通过以后,在国企后续的工作实施中,要严格落实这些规定[5]。②在国企内部建立对应的奖惩机制,用奖惩机制来确保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在企业内部实施,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人员都可以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更好地履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规定,提高岗位人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4.2打造多元化培训模式

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中,对人才培训模式的创新重点是要保持培训的多元化。首先,在国企内部的管理层和基层职工,都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培训并不能完全与教育画等号,此项工作的开展往往只能经由学习交流平台构建,对专业化人才的培训和交流提供一定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为保障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培训讲师需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培训工作中始终以员工的基本需求为切入点,根据对员工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学习特点等了解,来保障培训内容、策略的科学性。其次,整个培训工作开展时,要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在正式的培训工作开始之前,专业人员需对国企生产经营特点、内部不同部门等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每个岗位人员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讲师需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在组织培训时,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做好与员工的双向沟通。

4.3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国企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过程中,应在企业内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给予实际的工作以制度保障,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首先,国企内部应进行部门协调机制的构建,使得在国企的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进行中,不同部门都能够始终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目标作为基础,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使得各个部门都可以在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比如,领导者要密切关注每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任何一个部门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要立即进行相关部门的工作调整,结合国企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科学安排,保持不同部门之间工作的高度协调性,在各自的部门职责权限下,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助解决各种问题。其次,在企业内部要构建对应的激励制约机制,发挥激励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起来,确保企业员工参与到培训工作中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经由企业内部层层的责任落实,保障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高效实施。

5结语

国企的长期发展中,人力资源培训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但当下很多国企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并未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国企的改革发展,各个国企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唐颖.浅谈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8(10):122.

[2]俞鹏.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研究[J].商情,2019(40):115.

[3]韩金娜.基于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分析[J].消费导刊,2019(4):167.

[4]谢君丽.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创新路径及开发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38(21):110-111.

经济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现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意见

为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精神,现提出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意见。

一、培训目的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强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其适应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经济适度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对象、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对象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要打破所有制界限,不仅要积极面向国有中小企业,同时要面向其他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中型企业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等领导人员以及后备领导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小型企业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厂长、经理等。

(二)内容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应以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为主,适应性短期培训、国际合作培训等与之配套。重点学习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规等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学以致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1、工商管理培训。开展以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对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培训。工商管理培训设计严谨,内容丰富,在具体组织实施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指导性教学方案》(附后)执行。已经开展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地区要总结经验,加大力度,逐步深化;尚未开展的要尽快启动这项工作。各地经贸委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将工商管理培训作为特色培训精心组织、长期坚持。

2、适应性短期培训。为培养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对新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改革方案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要根据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和加强有关专题的短期研讨和培训。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培训;资源深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培训;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的外经外贸知识培训;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

3、国际合作培训。开展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培训,要更加广泛地拓展引智渠道,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运用国外培训资源,为中小企业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熟悉有关国际惯例、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培训工作要求,结合各自情况,积极探索既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又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的培训方式。有条件的培训机构也可试行“网络教室”、“远程教育”等新型培训方式。

三、政策与措施

(一)依托现有培训基地,优先提供各类培训服务。现有培训基地,即国家经贸委培训序列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已经认定的承担工商管理培训任务的214所资格院校(中心),应充分发挥优势,合理调整培训结构,在继续认真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同时,努力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优先提供工商管理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服务。有些培训任务繁重的地区或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国家经贸委审定承担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任务的资格院校(中心)的办法,择优认定一些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对现有培训基地和新认定的培训基地都要加强管理,定期评估,促使其完善办学条件,优化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

(二)与人力资源开发及企业管理总体规划密切联系,增强培训的延伸作用与有效性。培训要同中小企业人才测评与推荐紧密结合起来,在完善和发展管理人才市场方面发挥延伸作用;也要同中小企业咨询、诊断及制定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努力拓展培训的直接有效性。国家经贸委培训序列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有条件的可尽快筹建企业管理人才评价与推荐机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培训作为中心环节的作用,激发培训活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

(三)坚持组织动员与自愿报名相结合。开展中小企业培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广泛动员,但不要沿用传统的调训方式。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中介机构服务、院校自主办学、企业自主培训、学员自主择校的新型培训格局,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自愿参加培训。

(四)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办班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4〕84号)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以及滥设培训中心等现象,确保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质量、信誉和严肃性。

(五)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比例。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可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要多安排一些必要的经费投入,踊跃参加有关培训或组织自主培训。

四、领导与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经贸委负责统筹规划,重点制定工商管理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组织编写有关教材和师资培训,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服务;各省(区、市)经贸委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对所属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也要认真规划并组织实施,考虑到行业特点和就近培训的需要,经与地方协商后,也可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培训。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经贸委要主动与组织、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附件: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指导性教学方案

根据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制订本教学方案。

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队伍,使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工商管理基础知识,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培训对象

1、中小企业领导人员,即厂长、总经理(经理)、董事长等;

2、中型企业后备领导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1、根据当前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现状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培训内容上,要重点安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技术进步、经济法规、金融知识等课程。

2、培训中要注重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使培训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培训课程共设14门,其中主修课程8门(总授课180学时),分别为:企业资源配置—学习管理经济学(30学时)、中小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25学时)、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与分析(15学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25学时)、中小企业市场营销(25学时)、经济法(20学时)、企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20学时)、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20学时)。各门主修课程的授课时数,均指课堂教学的实际时数,不包括自学时数。其他6门列为自学课程,分别为: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小企业信贷与税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实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关金融知识和企业的领导艺术。

4、各地在执行本教学方案时,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对主修课程以外的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也可增设若干课程或专题讲座。

四、培训方式

1、各培训单位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方式进行培训,将集中脱产培训与倡导自学相结合。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

2、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须在经国家经贸委或各省(区、市)经贸委认定的资格院校(中心)进行。

五、教材为便于检查与考核,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应统一使用国家经贸委培训司、中小企业司和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组织编写或推荐的系列教材与辅助教材。各地目前使用的教材,学员反映确实较好的,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辅助教材使用。除此之外,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换用其他教材。

六、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学以致用,积极推行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应少而精,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防止出现“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的作法。

七、考核

1、坚持严格考核。考核形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为保证培训质量,8门主修课程中,必须有3门为考试课,其它课程亦需进行考查。

2、考试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四级记分:优、良、及格、不及格;考查课程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

3、学员结业前必须运用所学到的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撰写一篇与本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密切结合的论文。论文应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独到见解。

4、考试不及格或考查不合格者,应予补考。

八、结业与发证

1、学员修完本教学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及格与考查合格,认真撰写并提交论文,即为结业。

经济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一、培训目的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强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其适应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经济适度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对象、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对象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要打破所有制界限,不仅要积极面向国有中小企业,同时要面向其他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中型企业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等领导人员以及后备领导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小型企业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厂长、经理等。

(二)内容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应以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为主,适应性短期培训、国际合作培训等与之配套。重点学习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规等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学以致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1、工商管理培训。开展以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对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培训。工商管理培训设计严谨,内容丰富,在具体组织实施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指导性教学方案》(附后)执行。已经开展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地区要总结经验,加大力度,逐步深化;尚未开展的要尽快启动这项工作。各地经贸委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将工商管理培训作为特色培训精心组织、长期坚持。

2、适应性短期培训。为培养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对新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改革方案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要根据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和加强有关专题的短期研讨和培训。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培训;资源深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培训;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的外经外贸知识培训;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

3、国际合作培训。开展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培训,要更加广泛地拓展引智渠道,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运用国外培训资源,为中小企业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熟悉有关国际惯例、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培训工作要求,结合各自情况,积极探索既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又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的培训方式。有条件的培训机构也可试行“网络教室”、“远程教育”等新型培训方式。

三、政策与措施

(一)依托现有培训基地,优先提供各类培训服务。现有培训基地,即国家经贸委培训序列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已经认定的承担工商管理培训任务的214所资格院校(中心),应充分发挥优势,合理调整培训结构,在继续认真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同时,努力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优先提供工商管理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服务。有些培训任务繁重的地区或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国家经贸委审定承担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任务的资格院校(中心)的办法,择优认定一些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对现有培训基地和新认定的培训基地都要加强管理,定期评估,促使其完善办学条件,优化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

(二)与人力资源开发及企业管理总体规划密切联系,增强培训的延伸作用与有效性。培训要同中小企业人才测评与推荐紧密结合起来,在完善和发展管理人才市场方面发挥延伸作用;也要同中小企业咨询、诊断及制定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努力拓展培训的直接有效性。国家经贸委培训序列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有条件的可尽快筹建企业管理人才评价与推荐机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培训作为中心环节的作用,激发培训活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

(三)坚持组织动员与自愿报名相结合。开展中小企业培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广泛动员,但不要沿用传统的调训方式。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中介机构服务、院校自主办学、企业自主培训、学员自主择校的新型培训格局,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自愿参加培训。

(四)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办班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4〕84号)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以及滥设培训中心等现象,确保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质量、信誉和严肃性。

(五)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比例。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可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要多安排一些必要的经费投入,踊跃参加有关培训或组织自主培训。

四、领导与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经贸委负责统筹规划,重点制定工商管理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组织编写有关教材和师资培训,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服务;各省(区、市)经贸委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对所属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也要认真规划并组织实施,考虑到行业特点和就近培训的需要,经与地方协商后,也可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培训。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经贸委要主动与组织、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附件: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指导性教学方案

根据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制订本教学方案。

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队伍,使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工商管理基础知识,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培训对象

1、中小企业领导人员,即厂长、总经理(经理)、董事长等;

2、中型企业后备领导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1、根据当前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现状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培训内容上,要重点安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技术进步、经济法规、金融知识等课程。

2、培训中要注重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使培训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培训课程共设14门,其中主修课程8门(总授课180学时),分别为:企业资源配置—学习管理经济学(30学时)、中小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25学时)、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与分析(15学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25学时)、中小企业市场营销(25学时)、经济法(20学时)、企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20学时)、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20学时)。各门主修课程的授课时数,均指课堂教学的实际时数,不包括自学时数。其他6门列为自学课程,分别为: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小企业信贷与税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实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关金融知识和企业的领导艺术。

4、各地在执行本教学方案时,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对主修课程以外的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也可增设若干课程或专题讲座。

四、培训方式

1、各培训单位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方式进行培训,将集中脱产培训与倡导自学相结合。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

2、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须在经国家经贸委或各省(区、市)经贸委认定的资格院校(中心)进行。

五、教材为便于检查与考核,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应统一使用国家经贸委培训司、中小企业司和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组织编写或推荐的系列教材与辅助教材。各地目前使用的教材,学员反映确实较好的,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辅助教材使用。除此之外,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换用其他教材。

六、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学以致用,积极推行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应少而精,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防止出现“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的作法。

七、考核

1、坚持严格考核。考核形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为保证培训质量,8门主修课程中,必须有3门为考试课,其它课程亦需进行考查。

2、考试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四级记分:优、良、及格、不及格;考查课程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

3、学员结业前必须运用所学到的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撰写一篇与本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密切结合的论文。论文应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独到见解。

4、考试不及格或考查不合格者,应予补考。

八、结业与发证

1、学员修完本教学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及格与考查合格,认真撰写并提交论文,即为结业。

经济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培训;管理水平;企业发展

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着企业的发展的快慢,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素养。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一、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工商管理培训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企业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企业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文化培训的缺失。

现代企业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许多企业却忽略了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员工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知之甚少,这在新员工的培训方面更为突出。导致其不能很快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尽快的适应公司,不能尽快由“局外人”向“局内人”的转变,提高新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导致企业管理的发展不到位。

(二)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的正确选择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企业经营活动、企业组织活动提供有效保障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盈利为目标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发展相悖,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但现代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对人才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培训的缺失。

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方面作用更加明显,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但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却不够,对人才的培训零零散散,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人才管理培训制度,培训方式单一。对于培训的考核形式而言,其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受训人员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不能起到对人才的管理培训作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和内容的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单一,通过“理论教学-理论考试”这种简单的方式结束培训课程。这种枯燥单一的培训方式并不适合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加上培训内容的理论化,实践内容不多,受训人员的知识吸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歪曲了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五)受训人员的学习质量不高。

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知识进行培训,可以向企业管理人员“灌输”更多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从而使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但由于管理人员学习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导致工商管理的培训很难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二、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加强企业对工商管理的培训,改进管理培训的方式与内容,全面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能继续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

一方面,对于企业新进员工讲,对企业文化的培训至关重要。由于新员工刚进公司时,对公司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的具体情况了解很少,对工作的主要内容还没能完全知晓,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职业感也未形成。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对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新员工入职前三天对其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了解公司的现状,尽可能多的向其展示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使新员工更快的了解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还可以向新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相比之下,离职率也会降低,企业可以留住人才,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企业文化培训都必不可少,在团队工作中,企业文化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同事相处关系,从而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转变企业管理模式。

转变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对工商管理的培训,通过对金融、财务、商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专业综合知识,以达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思想上,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对工商管理培训不重视思想态度,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端正管理培训的态度。只有改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践上,为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需要管理领导人员进行宣传,从自身做起,使员工明白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自身管理素质的必要过程,以此促进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培训师资力量的提升。

为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首先需要注重企业培训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培训师的培训水平。一方面,师资认证体系必须要进过严格的审核。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知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的考察,综合了解培训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师资队伍的管理培训现状。另一方面,培训师的知识储备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求培训师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综合知识培训。随时更新培训师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为企业管理培训进行服务。例如,让企业的管理培训师到国外进行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培训,再回到企业中,对员工进行先进企业管理的培训,更好的发展企业管理。

(四)改革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中,面向的培训对象不同,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就会发生相应改变。比如,对普通行政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培训师侧重于对行政管理方面的管理培训。对领导层的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侧重于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和方式需要同传统的内容方式相结合,不仅要使受训人员顺利接收到培训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使其能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利用管理知识进行办公。通过多样灵活的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培训的积极性,以期达到企业管理培训的目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五)转变培训考核的方式。

以往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考核的方式比较单一,采取培训完立刻进行考核的方式,导致受训人员将培训当成一种任务,没有积极参与到培训中,体会培训的乐趣,真正增长管理培训的知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必须进行改变,由枯燥的课本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性教学,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仅仅是对培训课本的考核,还需注重课本知识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实践考核。

(六)重视受训人员的学习质量。

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由此可见,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努力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对学生学习心态方面,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一般讲来,参加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学员往往是企业中具有领导地位的人员,其往往会认为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能管理好企业。因此,在进行培训时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对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不能很好的吸收,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这种现象,就要求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其学习心态进行正确引导,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培训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精的管理人才队伍,将培训的效果最大化的影响企业管理的方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协调企业管理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为国家经济取得更大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晓梅,金晓祺.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08)

[2]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5)

[3]崔亚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经济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人才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

从年开始到2011年,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的目标。具体实施"1225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即:培养100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2000名农村经济管理(营销)人才,2000名种养能手,5000名能工巧匠。

二、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培训对象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为主,重点加强对村干部、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接收点管理员、复转军人、农民合作组织骨干和农村知识青年的培养。

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突出以下重点培训培养。特色种植技术培训,对苗木花卉、女儿茶、中药材、有机蔬菜和优质果品等特色种植业,进行种植技术和管理培训;特色养殖业培训,对奶牛、赤鳞鱼等特色养殖业,进行培训;农产品加工业培训,对以赤灵芝为主的*中药材、女儿茶等农产品加工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培养村干部、种养能手和各类协会骨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对农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农民进行培训;能工巧匠人才培养,对从事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等方面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行培训;农村党建和村级事务管理培训等。

培训方式主要针对农民比较分散、求知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采取进村办培训班、入户指导、基地示范等多种培训方式。

1、集中办班培训。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对全区4000个示范农户和156名农民科技辅导员重点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现有的各类学校为基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市场营销、计算机、面点、特色种植等八个专业的培训;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聘请专家教授,集中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的推广应用培训;举办农村财务会计培训班,每年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实施"村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农村实用法律知识、农业技术的培训。

2、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农业龙头企业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3、建立示范基地。每街道镇建立3—5个种植、养殖及加工方面的示范基地,为培训人才提供示范场所。

4、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

5、工作现场培训。在建筑、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等工作现场开展技能培训。

6、组织参观交流。分期分批分产业组织优秀农民外出参观和学习。

7、编印农业实用技术手册。配合技术培训活动,编写相应的技术培训教材和农业信息,发给参训学员。

三、培训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

培训任务分解。按各街道镇农村人口数量,将培训1万人的任务分解到5个街道镇。各街道镇按照任务分解安排参训农民和培训场所。(附任务一览表)

落实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按各自职责范围组织实施,没直接责任的单位要协助组织实施。

1、种植技术培训

工作任务:编制教材及信息、安排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培训。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团区委。

2、养殖技术培训

工作任务:编印教材及信息、安排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养殖技术、管理及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

责任单位:区畜牧局、区水务局、区妇联。

3、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工作任务:按照各单位职能,对村干部、种养能手和各类协会骨干,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知识培训。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水务局、区畜牧局、区农机局。

4、培养农村经营管理人才

工作任务:对村会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人才、农村经纪人及种养致富带头人,进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农机局、区科协、区教育局。

5、培养能工巧匠人才

工作任务:对建筑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农民进行培训,并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和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劳动保障局、区人事局。

6、农村党建和村级事务管理培训

工作任务:利用党校、远程教育办培训班等形式,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建设、财政、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农机、科协、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培训工作的重点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责任。有关部门和街道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有关村确定专人负责,并把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各农业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业务,制定细化方案,对本系统培养开发的农村实用人才建档管理,录入数据库。人事、劳动部门和科协组织负责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评审、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培训经费;其他部门要按照分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完成。各办学单位要加强教学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培训教材、师资、场所、人员等落实到位。

2、经费保障。采取区财政投入一块、业务部门筹集一块、街道镇配套一块、办学单位资助一块、受训个人承担一块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