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金调查报告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基金调查报告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发展现状

目前,县的微小农村金融组织仅有县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县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分别成立于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末,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贷款余额15386万元,占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8.1%,全部贷款均为正常,不良率为零。

二、成效明显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以其灵活、快捷、高效的运作模式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增加了对微型企业和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给,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居民的融资困难,引导民营资本流向农村,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发挥了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满足小额贷款需求、丰富“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地区其他金融机构并存,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激活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市场,增加了“三农”和其他经济组织获得贷款的机会,对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获得贷款的时间较短,担保形式多样,贷款期限灵活,满足了“三农”和小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资本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了有效路径,促进了民间借款行为规范化、阳光化。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规定发放贷款,将民间借款行为纳入规范管理,既可以使民间借款行为得到法律保护,也有利于加强监管,促进民间借款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健全,存在风险隐患。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投资者往往只重眼前收益,忽视风险的存在。诸如贷前调查不充分、贷款资料不全、有些抵押物未办理抵押登记、单笔大额贷款超比例等容易滋生风险的违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带来风险隐患。

(二)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高素质的熟练业务员。从调查情况看,辖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除高管及个别人员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经历外,大部分都无金融从业经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稳健发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资金来源单一,发展潜力受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主要靠股东出资,渠道单一,与旺盛的需求相比,资金紧缺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

(四)经营成本大,负担较重。小额贷款公司不同于银行金融机构,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收入要交纳接近30%各种税费,对仅靠贷款利息收入盈利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税负负担较重。

(五)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为主,多为信用等级较低、风险评估难的对象,由于没有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无法通过信贷征询系统查询企业、个人信用状况,导致风险防范滞后,同时,由于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小额贷款公司未按规定计提呆账,无法用呆账准备金来覆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影响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经营范围狭窄,发展后劲不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办理放贷业务,其利润来源主要靠贷款利息收入,单一的经营模式束缚了小额公司应有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制约其持续稳健发展。

(七)监管工作跟进不到位。目前,地方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但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自身太多的事务性工作,加之缺乏专业监管人才,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日常监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也未被赋予监管权利与责任。据了解,辖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至今,政府部门还没有对其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检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稳健经营。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责任,并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做好监管工作。一是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由银监、人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设立专门的检查小组,负责日常的监管工作,督促其完善内部管理。不定期地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检查,规范其操作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二是建议审计部门每年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掌握其经营情况;二是聘请中介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外部审计,对各项指标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做好相关的信息披露。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年4月出台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同年5、6两月开始在全市12个县(区)各选择了一个乡镇进行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在对《试行办法》重新修订和完善后,于7月1日起,在全市按年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下的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年1月,按照“民生八大工程”和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工作的通知》,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800元/年/人提高到1200元/年/人。

经审计调查,截止年底,全市人口总数37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275.69万人,享受农村低保72883户、187114人,全市低保人数占农业人口的比例为6.79%,农村低保平均标准800元/年/人,平均补差水平623.82元/年/人。通过对农村低保户的入户调查发现,大多数低保户是属于残疾、智障家庭,还有部分家庭是因家庭成员中的1-2人长期有病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大多数家庭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无生活来源,生活状况较差,急需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方式保障。

年全市农村低保资金收支情况:年初,上年结余1705.51万元,其中:市本级852.6万元,县区852.91万元;年全年收入19118.9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5605万元,本级配套3513.66万元,利息收入0.26万元;当年支出12666.26万元;当年结余6452.6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8158.17万元,其中:市本级6997.6万元,县区1160.57万元。

全市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全市上年可用财力35.1亿元,农村低保资金应按本级上年可用财力1%配套3513.66万元,市县区财政当年预算实际安排3513.66万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过积极有效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深得民心的好政策。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全市低保资金全部按季度实行社会化发放,保证了困难群众能及时领取低保金。三是市县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对低保对象实行的动态管理,保证了低保对象有出有进、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五是省市下达配套资金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市县(区)财政均按规定及时足额配套了资金,保证了低保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拨付。

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村低保工作整体运行良好。低保对象的确定基本按照政策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农村低保户每季度除了可以领取足额的低保金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领到临时补贴资金。县(区)、乡(镇)、村三级对低保户大病救助、子女上学、临时救助等都进行了相应的特别照顾,保障了低保户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等基本生活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和温暖。

三、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执行方面

1、执行低保政策不严格,部分低保对象没有严格执行“按户保障”,而按人保障问题比较普遍。在审计调查和低保档案抽查中发现:有些县区在实际操作中是将家庭人口中的残疾、智障、患病人员、年老父母单独确定为低保对象,享受低保待遇,从而导致一户保一人或两人现象比较普遍。全市家庭人口数与保障人口数不一致的户数共有5721户,低保户家庭人口总数与享受低保人数的差异数共计14253人。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县(区)、乡(镇)按人口比例将农村低保指标下达到村,村委会初步审核低保家庭户数和人数,在不能超指标的情况下对个别低保家庭少保了人数;二是享受低保的“边缘户”较多,部分村组干部为平衡村里关系和维护村上稳定,对个别家庭条件相当者同时定为低保户,但少报家庭人员,将“按户保障”一部分变通为挑选户中的“困难人”保障,造成了少保低保家庭人数;三是村组为了扩大低保政策覆盖面对部分低保户实行了“按人保障”;四是县(区)、乡(镇)低保户量大面广,从事低保工作人员少,部分乡(镇)民政办人员身兼数职,工作头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逐户核实。

2、优亲厚友,个别村组干部及亲属享受了低保。今年3月份,扶风县财政和民政部门开始对低保户进行年审复核,严格要求各村组对新确定的低保户全部予以公示。在对城关镇龙泉村低保户名单公示后,有部分村民直接向新闻媒体和市民政局反映了该村个别村组干部及亲属享受低保的问题,县民政局在收到市局低保处批转信函后,于4月16日组织人员赴该村进行了入户核查。经查毋公岐等4户村干部及干部亲属家庭不符合享受低保的规定,于今年4月份取消了他们的低保待遇,并追回了年下半年领取的低保金1800元。千阳县一些除特困户以外的相对贫困户是否符合低保标准由村组干部凭印象确定,容易形成人情保、关系保。延伸审计调查的6个村,普遍缺乏公示资料,会议记录难以全面反映低保对象确定过程。

3、低保对象的确定没有严格执行“以核实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前提来确定”的政策要求。调查发现:对低保对象的确定工作主要在村上,在村民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村委会主要依据申请者家庭生活状况及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来确定低保对象,没有严格仔细的核实每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另外,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测算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很难核定的原因是:第一,收入难以货币化,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比较大,价值转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第二,收入不稳定,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第三,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外出劳务、存款和财产等隐性收入难以核实。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核查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在确定低保对象时没有严格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存在草率估算、凭印象填报现象。延伸审计低保户档案发现,有的乡镇低保户档案中无家庭收入计算及调查核实资料、多数低保户档案家庭收入核定计算粗略、档案难以全面反映低保户家庭状况及收入具体情况。

4、动态管理滞后。区部分低保家庭人数已发生变化,但未及时进行变动、调整;岐山县保障对象虽然在按季度发放农村低保金的时候进行动态调整,但不够及时,个别户家庭成员户籍迁出后因村组未及时申报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金台区个别低保户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明显超过政策规定的标准,但由于村组乡街及相关部门底子不清,审查不严,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二)资金管理方面

1、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不规范。县管理不规范资金2485元。县民政局在汇总农村低保资金过程中,核算不准确,出现错误造成多计多拨低保生活补助费1765元和少计少拨低保生活补助费720元的问题。

2、凤县财政低保资金专户银行未计利息。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对低保资金按规定计息管理运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财政、信用社各行其职,互相协调配合不够紧密。

3、工作经费不到位,对低保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在农村低保基层工作中,表现为政策性强、量大面广、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县(区)、乡(镇)、村组在农村低保的具体工作中,承担着逐村逐户调查以及审核、审批、发放、动态管理等一系列繁重工作,很多抽查、调查、摸底、填表等工作程序都需要工作经费来保障,低保工作经费缺乏,导致了一些具体工作不细、不实,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政府《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规定,需要县(区)财政按本级配套资金的3%列支农村低保工作经费,保证基层农村低保工作正常开展。实际工作中经费缺口比较大。

(三)管理方面:

1、农村低保档案资料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区抽查的部分档案存在审批表内容填写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相关证明性材料不齐的问题。凤翔县个别乡镇农村低保户档案资料未完全做到按户归档。金台区各乡镇街档案资料管理形式不一,个别低保户档案资料信息不全,审批发放低保金程序不够规范。县在继续享受低保政策的以前年度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表》中,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均未加注复核审批意见。低保档案未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民政局未建立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完整的低保对象档案。陇县、太白县、扶风县也存在档案不够完善,归类不及时,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2、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未建立全市享受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未能为低保人员的动态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信息资源。

3、其他问题。岐山县不同乡镇及村组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保障对象受救助程度不同。确定低保对象指标时,虽然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也考虑了经济条件的制约,但由于是按当地农业人口数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因而形成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保障对象在不同乡镇及村组享受救助金额不同的状况。县乡镇民政办未建立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备查帐簿,不便于管理、核算,不利于全面反映和掌握低保资金帐户的收支结余情况。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调查中发现,部分低保户虽然享受低保待遇,但并不了解低保政策,即使相关部门存在发放问题,低保户也不知道。

四、审计建议

(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农村低保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民政部门要不断加强管理,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进一步规范业务程序;二是加大低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责任意识,督促县(区)、乡(镇)、村组对低保政策执行到位;三是要教育村组干部增强政策观念,严格执行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程序,加大公示力度;四是县(区)、乡(镇)切实做好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核清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合理确定保障对象,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和审批程序,按要求完善农村低保档案,及时调整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的低保户保障金,做到应保尽保“按户保障”,及时纠正在实际操作执行中与现行政策规定不一致的问题,使惠农政策执行不走样;五是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方便群众开展监督。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应加强与本管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的协调,按规定要求信用社及时足额结算利息,以保证低保资金专户的正常运营,确保低保资金的完整性。同时对低保户所持存折采取一定的监控措施,对长期未领取低保金的农户要查清原因,适时调整;对那些家庭成员常年患病,但年人均收入超过政策规定标准却仍享受低保的家庭,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适时调整,使国家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救济的家庭。

(三)增强低保对象生活信心和劳动技能,达到自身脱贫。要激励低保对象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对低保对象的产业发展,要辅之以物质、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通过农村低保政策的“输血功能”促使低保对象逐渐增强“造血功能”。在给予低保户物质救助的同时,给予低保对象人格上等同、精神上鼓励,提供生活和精神双重援助。同时发挥自身“造血”机能,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可探索实行包帮制度,制定包扶计划,扶持他们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尽早脱贫致富。针对家庭有赡养老人能力的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的情况,倡导各种帮扶措施等形式进行帮助;也可利用社会舆论力量和道德榜样,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形成社会救助的良好氛围。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主要特点是:

——措施务实。围绕推进落实重点工作,一些单位和部门切实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创新手段,攻重点、破难点,具体做到了“三个落实”:一是落实了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一些县(市)和部门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既挂帅又出征,跑项目,原创:抓招商,争政策,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发改委、经委、财政局、民政局、水务局等单位和部门,坚持抓“教育”与抓重点工作推进“两结合、两不误”,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积极跑省进京争资金、跑项目。二是落实了层层分解的责任机制。按照《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明奖惩。三是落实了专题推进的保障机制。为确保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抓实落靠,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重点工作专题推进机制,集中领导,集中力量,狠抓落实。海林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木业、药业、风能、对韩招商等个推进组,狠抓工作落实;宁安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牵头的医药、能源、旅游等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穆棱实行“一个重点产业、一名市级牵头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产业办公室”的“四个一”机制,项目建设成效比较明显。

——启动较快。在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上,一些单位和部门抢前抓早,不等不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村备春耕生产等重点工作启动进展较好。全市个市级重点项目中的大部分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有些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一季度,全市共引进项目个(其中超亿元以上的个,正在洽谈的个),引进域外资金亿元,同比增长,由于圣戈班等外资企业落户牡丹江,全市引进国外资金亿元,是去年同期的倍。东安区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资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阳明区完成招商引资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从备春耕情况看,全市已累计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万元,筹集备春耕生产资金亿元,其中贷款投放额度达亿元,种籽、化肥、农药货源充足,下摆到位。从城市建设情况看,今年城建计划已编制完成,太平路人防工程第四期改造、东四跨江桥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情况看,教育系统教师聘任制改革已经完成。同时,社保并轨试点进展顺利,目前已发放经济补偿金亿元,涉及并轨企业户,职工万人。

——亮点增多。围绕加快发展,多数单位和部门坚持抓重点、抓推进、抓落实,经济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桦林佳通公司万(套)全钢半钢子午胎、大宇制纸万吨胶版纸、鑫基包装容器公司精铝加工生产易拉罐盖等个市直重点建设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恒丰万吨高档印刷型水松原纸扩建项目已完成项目登记备案、环境评价等前期工作。穆棱开工建设和正在洽谈的超亿元大项目已达个,超千万元的达个。宁安一季度新引进了投资亿元的甜叶菊深加工项目;三环生物精细化工等个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启动资金已经到位;草原兴发等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绥芬河全力推进个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效果明显。八女投江纪念碑、杨子荣烈士陵园、马骏烈士纪念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海林市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全国仅有的个“可持续发展城市”试点市之一。园区建设有实质性进展。对俄贸易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公顷土地征用补偿金已开始发放,目前正在洽谈通讯、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开行贷款地方匹配资金。大庆路工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已投入亿元,国际商展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目前部分单体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中俄“东—波”互贸区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室内装修、室外配套开始启动;东宁经贸工业园区已到位资金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征地申报;海林对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核心区已吸引了个项目落户,其中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骨干企业重组迈出新步伐。制药厂与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达成了收购意向,目前正在商谈收购价格;省农资公司投资亿元,收购宁安化肥厂已开始实质操作;沈煤集团投资亿元收购林口青山煤矿正在洽谈相关事宜,并购后每年可为林口增加税收多万元。

——增势趋好。对全市经济发展起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工业经济开局良好,尤其是各县(市)、区发展势头看好。一季度,县(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城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销售收增长。在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的牵动下,对外贸易首季冲高。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亿美元,同比增长;加工贸易实现万美元,同比增长。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项目,有力地推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外汇收入完成万元美元,同比增长。通过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一季度实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各产业的快速发展,确保了财政、税收的大幅度增长。一季度,全市国税累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地税累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季度,部分重点工作进展较慢,特别是个别经济指标完成得不够理想,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⒈抓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一是精神不振。在省内各市(地)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前,市委、市政府及时在全市开展了“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意在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一些单位和部门未能通过“大讨论”振奋精神,反而认为我市经济横比位次后移、纵比没有发展,出现了用“涨工资政策、第个月工资、房改资金”能否及时兑现来衡量我市经济发展的偏颇,部分干部职工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意志消沉、士气不振,对重振牡丹江经济缺乏足够的信心。二是推进乏力。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上,有的单位和部门仍停留在会议和计划上,一些本该有进展的工作,形象进度缓慢,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动;有的面对推进落实中遇到的难题,唉声叹气、摇头绕开,缺乏直面问题、较真碰硬、敢于突破的魄力。三是抓先进性教育与抓落实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一些单位和部门“就教育抓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跑省进京争资金、跑项目的较少,“两不误、两促进”没能真正得到体现。

⒉对俄经贸形势不容乐观。一季度,虽然全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个百分点,比计划进度慢了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低报关导致出口额下降。今年国家从月日起对出口服装征收出口关税,出口企业以低报关的办法降低出口成本,特别是多年来一直呼吁却未果的“出口外汇核销难”问题更加凸现,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出口大户为缓解出口外汇核销的压力,仍采取低报关方式出口。同时,由于省地产品出口奖励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到位,兑现比率一降再降,严重影响了企业如实申报出口额的积极性,低报关愈演愈烈。二是企业加速外流。为了应对国家取消“双倍抵扣”政策带来的影响,省内外各地对俄口岸纷纷出台优惠政策,致使绥芬河、东宁相当一部分企业“脚踏多条船”,各地注册,享受各地优惠政策,有的企业甚至还把进口业务转向总公司,使我市流失了部分贸易额。一季度,绥芬河口岸过货量增长,而贸易额却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外流问题非常严重。三是俄方整顿“灰色清关”。俄罗斯调整海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俄方“清关”公司的赋税,这些赋税最终被“清关”公司转嫁到我国企业身上,致使出境货物严重受阻。据企业反映,尺货柜的费用由美元飙升到万美元,仅俄东方港一个港口压货最多时就达多个。除上述问题之外,俄方严格限制手拎包、入境车辆重量等因素,也是导致对俄经贸增速减缓的原因。

⒊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令人担忧。一是在全省的位次仍然靠后。一季度,虽然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比同期完成得好,但是在全省的位次仍然不高。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列全省第位,分别比第一位的七台河和第二位的齐齐哈尔低个和个百分点,仅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列全省第位,分别比第一位和七台河和齐齐哈尔低个和个百分点,仅比最后一位的伊春高个百分点。二是经济效益较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减少亿元,下降幅度高达。其中,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增亏万元;实现税金亿元,同比下降。实现利税总额下降,主要是受大户企业负拉动产生的。一季度,十大骨干企业有户亏损,亏损额高达万元;十户企业利税合计同比减少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同比减少额的。影响当前效益指标下降的因素主要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大幅提高;部分产品售价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减小;产品积压严重,流动资金滞死;部分企业财务费用及其他支出增加,影响了当期效益。据了解,炼油受原油涨价等因素影响,现已被迫停产检修;水泥效益急剧下滑,亏损万元。三是市直工业增长乏力。一季度,县(市)、个城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个和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增幅分别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个和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经济指标增速较快,主要靠各县(市)区拉动。

⒋市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一季度,全市新签约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市直一个都没有。年初确定的个市级重点项目(当年计划投资亿元),市直仅完成投资万元,无论是在项目谋划、项目引进还是项目落实上,与县(市)区比都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瓶颈”制约加剧。除国家严格审批项目建设用地,严重影响项目落地外,市直绝大部分重点项目都存在着资金缺口。有的企业因银行信用等级不高,难以取得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有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影响了国债和开行贷款的落实。二是积极性不高。各县(市)、区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党政班子成员亲自挂帅出征,主要部门披挂上阵,企业踊跃参与,项目建设亮点频现。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市直在项目建设上存在当“裁判”的多、做“运动员”的少,谋划的多、落地的少,在家守的多、出去跑的少的问题。三是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难。由于产业结构与国家政策吻合面较小,项目规模普遍也较小,进一步加大了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的难度。

⒌经济发展环境出现反弹。近两年,虽然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县(市)好于区、原创:区好于市直,上面很好、下面好狠的问题仍没有大的改观。一些市直部门始终固守“部门利益至上”思想,经常拿着国家和省的条条框框与市的要求相抗衡,端枪等罚款、动辄贴封条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对此反响非常强烈。据有关部门反映,法国圣戈班虽然已落户我市,但市长办公会做出的一些决策和部分相关部门承诺的一些政策,由于利益趋动的原因,该落实的、该兑现的仍然没有到位,企业对此意见非常大。

三、对策建议

二季度工作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双过半”的实现,甚至会影响全年大目标的完成。为此,应紧紧抓住二季度推进落实黄金季节,全力抓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

⒈建立“有为有位”的机制,形成紧逼加压的工作态势。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领导干部。针对当前部分干部意志消沉、推进乏力、政绩平平的问题,应建立一个不委屈干事的、不成全混事的、不宽容败事的用人机制,并结合我市此次领导干部调整,抓紧召开一次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通报一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推进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对重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对经批评后仍不作为,工作无起色的应及时令其“下岗”,形成一种紧逼加压的工作态势。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市级领导干部应结合“保先”教育,采取“一杆子”插到底、逆向督查的办法,经常深入基层直面问题,具体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对广大干部职工比较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给予明确说法,以平息议论,获得理解,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⒉走活“错位”发展棋,推动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对俄经贸是省考核重要指标之一,能否完成不仅关系到我市,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全省大目标的实现。从这一角度看,实现对俄贸易快速增长又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千方百计扭转一季度的被动局面,力争二季度贸易额多实现、快增长。一是抓紧确定对俄经贸错位发展格局的内涵。市委全会确定了“对俄经贸实现错位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得到口岸县(市)和内陆县(市)区的一致认可。当前,应抓住我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有利机遇,抓紧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对中心城市,两个口岸县(市)及其他县(市)区在对俄经贸大格局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尽快明确错位发展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推进措施,充分释放各地的区位、产业、资源和经济优势,推动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同时,应积极构建沿⒈国道的对俄经贸加工产业集群。二是建立联动互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应以利益为联结,建立共享机制,形成互惠互利的对俄经贸格局,充分调动内陆县(市)参与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两口岸应统一政策,避免因互相争利而打“内战”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建立口岸县(市)与内陆县(市)区合作机制,树立“全市对俄经贸一盘棋”的思想,定期召开区域合作首长碰头会,研究对俄经贸应对措施,在横向联动、错位发展中实现互赢。三是打造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增强市区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在积极推进对俄贸易工业园区通讯、上下水、供电、供热项目开工建设的同时,广泛招商引资,尽快引进几户大企业;抓好光彩大市场、中俄商品集散中心、中俄双合菜果出口、中俄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四个项目建设,引进“三检”入场,实现对俄直通货运,建设对俄商品出口“绿色通道”。加速“绥—波、东—波”互市贸易区建设速度,全力解决“东—波”互市贸易区外交换文问题。完善各县(市)对俄出口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支撑、错位发展的对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四是积极破解制约对俄经贸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的力度,抓紧兑现地产品出口奖励资金,力保不再发生新的“欠债”,充分调动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尽可能减少低报关问题的发生。从全省对俄经贸“一盘棋”的角度出发,积极与省里沟通,尽快统一各地的对俄经贸政策,避免互挖“墙角”产生的内耗。积极协调工商、税务、商检等部门取消不合理税费,降低企业进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充分调动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的积极性。

⒊抓住“大户”这一关键,力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工业一直是牡丹江立市的根本,因此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做实工业这篇大文章,做大工业这块大蛋糕。一是加大对立市企业的扶持和监控力度。目前,十户立市企业有一户稍有风吹草动,全市经济就会“打喷嚏”。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十户立市企业不放,对桦林、大宇等一些效益下滑较大的企业进行专题研究,实行全程跟踪,全程监测,全程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流动资金、水电汽运等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应协调好铁路部门,在车皮计划安排上,向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倾斜,促其尽快增产增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国有控股企业的监控力度,对效益大幅下滑且重组一时难以突破的企业,尽快采取紧急果断措施,防止出现“下一个桦林”。二是加快改制重组步伐。市委全会确定加快水泥、制药等骨干企业重组,争取桦林、牡纺等企业列入国家今年破产计划,是我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的大事,应在责任领导直接指挥下,成立专门班子,给予财力和物力支持,集中攻关。对新加坡收购制药厂一事,应早谈判、早合作、早重组,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水泥等目前尚无合作意向的,应放宽重组视野,广辟重组渠道,抓紧确定重组对象。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户中小企业破产力度。三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顺达电石、友搏药业、红林化工等户“小巨人”和户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抓紧研究出台扶持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

⒋明确“谁扛旗”这个重点,抓实落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我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强力组织推进。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和目标市场。目前,市直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处在“谁都有任务、谁都是责任主体,但谁都没有压力”的处境。应借鉴推广各县(区)的做法,明确招商主体,成立若干招商团组,由市级领导带队“走南闯北”、“飘洋过海”,走出去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找项目、挖项目、抢项目。重点组织好欧洲招商、日本爱知世博会招商、韩国招商,认真筹备好全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的振兴老工业基地投资说明会及招商活动,同时做好哈洽会、沿海发达地区及香港招商和项目签约活动前期工作。二是搞好项目谋划。应抓紧对全市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能整合的整合,能打捆的打捆,统一包装,统一立项,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进行招商。三是启动项目建设大检查。本着“看大的不看小的、看好的不看差的、看新的不看旧的”原则,抓紧对全市项目建设特别是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拉练式”大检查,并对招商引资完成情况“挤水”,形成紧逼加压的态势,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四是研究好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导向。应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在抓紧落实已经获得国家支持项目资金的同时,认真研究国家陆续下达的投资导向,深入挖掘和谋划项目,认真落实好相关申报,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大胆探索用黑地置换客税地的可能性,千方百计破解项目和园区建设土地制约问题。

⒌拿出砸“饭碗”的茬子,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一手抓集中整顿,一手抓源头治理,真正做到动真的、碰硬的、来实的,切实把“用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抓环境”付诸行动。市级领导应经常性地深入到基层特别是一些企业大户,及时了解掌握环境建设第一手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重大问题、原创:特殊事项,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决定、部门已经做出承诺的事情一定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对那些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单位和部门,立即责令整改。组织、纪检等部门应抓紧研究出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奖惩办法》,对那些损害发展环境的干部坚决给予严肃处理,同时追究单位主管领导直至“一把手”的连带责任,公开曝光一批、严肃查处一批、坚决惩治一批,形成一种穷追猛打的高压态势。应尽快建立起高层协调机制、定期开展综合整治的推进机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切实解决“抓一抓就好,松一松就坏”的问题。

市委办公室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1、___县情。___县地处黄河岸边,境内交通不便,矿藏贫泛,工业较为落后,是个传统的山区农业生产小县,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5%。据统计,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财政收入800万元。

2、___县金融机构格局现状。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___县建行、工行都相继撤并,农发行降格为信贷组,目前只有人民银行___县支行、农业银行___县支行、8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邮政储蓄及保险代办所等金融机构。其中农行和信用社这两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44人;截止200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559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0990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0%。

二、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

总体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额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平均增幅10%。有的年份增加较快,有的年份增加较为缓慢,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其中农村信用社落农业贷款余额为5038万元,占到全部农业贷款的46%。

三、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稳产、高产田较少。2000年开始___县连续三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欠收,农民收入呈极不稳定

2、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县处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范围内,使农民的耕地更少,近年来,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有托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发生,使农民成为受害者。

3、农民取得贷款难。一是从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来看,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储蓄存款,___县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商业银行存款组织难度很大。二是从银行信贷投向和规模分析来看,商业银行市场化运营行为加大,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导致农行放贷比以前更为为期不谨慎。公靠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难以满足需求,导致民间借贷一度流行。

4、从农民自身信用状况分析,种种原因导致农民信贷户信用状况不佳。据调查,从2001年,农村信用社大力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以来,但贷款回收情况很不尽人意,部分农户确因农作物欠收,养殖户受市场行情影响,导致无力偿还贷款,造成了农村信用环境差,难以取得贷款。

5、社会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加大调产力度,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林”等工程,大力发展枣、草、羊等主导产业,从2001年起,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步发展起了一些养羊大户,红枣大户和种粮大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不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四、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

1、优化经济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一是优化整体经济环境。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地方政府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切实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坚觉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触觉农民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支持“三农”发展。二是积极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由政府牵头,经贸委、计委、银行等部门配合,建立信贷投入项目库和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以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应强化政府服务指导的职能。简化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规范职能部门的收费权限,消除对农民征收的不合理的税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加大执法力度,有效解决当前银行依法维权执行难的问题,确实维护金融债权。

2、改进信贷管理,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通过改进当前信贷管理过于僵化的模式,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社会信用状况,合理下放信贷管理权限,提高信贷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信贷投入上积极扶持“三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引申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在支持农民发展枣、草、羊等主导产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信贷政策的制定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贫困山区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切实有效地扶持贫困山区“三农”经济发展。

基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分别比2003年增长30%和62.5%,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劳务收入1.2亿元。占农村总收入的18%,占种植业收入的31.4%,占养殖收入的167.7%,占第二三产业的105.23%。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二)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目前劳务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务输出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2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加快。2、劳务输出从事的行业较多。可分四种,一种是纯外出打工,有的从事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服务等40多种工种。第二种是自己闯出做生意。有的去外地开超市或去俄罗斯、南韩、日本等国家做生意。第三是兴办企业,有的外出打工挣钱后在外地直接办工厂,企业、公司等。第四种是移地开发,有的去三江开发种水稻,有的去天津养奶牛,有的去俄罗斯种菜。3、劳务输出形式不断活化。一是政府组织送出,二是中介组织推介,三是依靠信息引出,四是依靠亲友带出,五是依靠能人或经济人领出,六是自己独立闯出。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200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报表看,农民自发转移的占44.81%,政府组织输出和中介组织及经济人组织输出的占55.19%。有组织输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4、劳务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人员已经从乡内、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不断扩大。从劳务输出地域比例看,乡镇内输出占0.9%,向外县内占12.9%,县外省内占24.8%,省外国内占51.3%,国外占2.05%,一半以上的农民务工人员在省外、国外50多个大城市务工。5、劳务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县、乡主要领导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考察、联系。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青岛、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2004年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2005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三)劳务经济作用和取得成效

1、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作用突出。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县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650元,2005年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800元。有526户农村贫困户和1573人通过劳务输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部分村屯劳务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如上集民族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家家达到小康户水平,消灭了贫困户。

2、劳务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劳务输出,一方面使土地集中在有经验的种田能手中经营,提高了种植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在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据2004年全县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统计分析,2004年劳务收入12067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二三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1%,畜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4%,种植业总收入只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一半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多元经济并举的格局。

3、劳务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富裕了,手中有钱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作业能力。如上集镇天放村几年来投资557.5万元,打电机井212眼,架高压线路3000延长米,修桥涵73座,有农业机械343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4、劳务经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由一家一户传统种植转为规模化经营。**乡**村有劳动力310人,劳务输出219人,占劳动力的70.65%。5442亩土地由原来的一个劳力耕种17亩,增加到一个劳动力耕种59亩,增加3.47倍,土地基本集中在部分种田能手中,这样既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又实现了走一户富二户的目的,全村人均收入达4855元。

5、劳务经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外出打工农民不仅富了口袋,而且富了“脑袋”。农民走出了家门,跨出了省门,冲出了国门,看到了纷繁万变的大千世界,从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树立“要想富、出劳务”外出打工光荣,创业致富有功的新观念。许多打工农民不仅赚了钱,而且学习了外地的致富经验,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学到了很多技能和本领,增强了市场意识和创业发展的信心。人们反映:外出打工人员接受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回来穿戴讲究、说话文明,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有的人还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实践证明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农民。

6、劳务经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级领导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每年将有4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开发,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农民通过打工富裕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谈论更多的话题是多挣钱、快致富、讲科学、学技术。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文明向上尉然成风,杜绝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潜在不安定隐患发生,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7、劳务经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抓劳务输出,为农民发家致富服务,为外出打工农民送信息,找门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更加拥护,对领导干部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8、劳务经济的发展加快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农民进城务工,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农村“半年忙碌半年闲”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使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收到最大效益。同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促进了城市工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融入城市,有的已成为城市居民,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劳务经济成功的实践,既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基本经验有如下六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长期以来,有的领导思维方式是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眼睛光盯着那块土地,或者忙于领导事务。对劳动力转移,一些干部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放任不管,带管不管。一些部门认为与己无关,针对上述问题,各级领导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二是组织领导参观考察。县委书记**亲自带领主管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劳务基地考察访问。三是搞好调查总结典型。全县总结了一大批典型,在**镇召开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四是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表彰先进,带动中间,推动落后。今年2月20日,全县召开了劳务经济工作电视会议,在全县500个自然屯,建立1500多个分会场,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会议。五是通过算劳动力转移收入帐,看发展劳务经济重大意义。通过上述方法,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劳务输出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抓。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由抓土地产出率向同时抓劳动生产率转变,由抓自然资源开发向同时抓劳动力资源开发转变,由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向抓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列入了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各级干部不仅重视在思想上,而且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分解在责任上,体现在效益上,树立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富民,抓发展的思想。工作中与经济工作齐抓共管,并举并重。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农民中程度不同,存在温饱既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无技术不敢走的问题。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打工不是正经人干的,女孩子怕出去学坏。特别是“一免两补”和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对出外打工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有回流现象。县乡党政领导根据上述思想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出劳务的积极性。一是组织宣传队、报告团深入全县500个自然屯,巡回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宣传。二是县乡召开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大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三是通过新闻谋体跟踪采访报导外出务工的**农民,先后制作了《离土创业**人》、《走出一步天地宽》、《务工典型精粹》等电视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四是组织在外打工成功典型进行现身说法,春节期间组织打工者深入村屯宣讲,针对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宣传。五是坚持先宜后难分类发动的方法。对一些容易发动的户采取宣传发动和干部包屯、入户工作就可以发动出去,对那些无技能没门路,身体弱、岁数大、头脑差和一些懒散户迟迟走不出去的,由乡村干部包户逐人发动。如**村等采取此办法发动出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1.2%。六是制定宣传优惠政策。县委专门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证照办理、生产生活帮助,回乡创业等12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调动各级干部和务工人员积极性。七是帮助农民算好三比帐:一算收入帐,通过对种地与务工收入对比、投入对比、风险对比,使农民认同认可;二算政策帐,种地有政策,打工也有政策,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三算效益帐,让农民知道劳务输出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改变的是身份、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从而树立起要想富出劳务思想,推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又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为此,县里在五个方面抓了培训工作。一是抓阵地培训,二是抓岗前培训,三是抓岗位培训,四是抓职业培训,五是抓订单培训,六是抓源头培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电大站等九所培训学校合为一所,成立了**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去年,该校培训农民工7401人,其中技能性培训3001人,引导性培训2400人。由于县乡、村层层动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所以输出劳动力比较稳定,固定人数较多。据全县10个重点村劳务输出调查统计,转移时间在三年以上的占输出人数的42.14%,其中固定人数占长期输出人数的92.17%,提高了农民工的实际效益。

(四)加强基地建设,搞好管理服务。劳务输出最初是农民自发转移,散兵作战,领导自流,无人管,服务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各战线分管领导和各部门、各乡村都把辟建劳务基地,实现规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领导干部走出去对接选基地,利用能人创基地,轮流驻在抓基地,网上洽谈建基地,把用工单位请到县、乡进行用工对接建基地,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搞对接,利用亲情、乡情、友情搞对接,利用驻外机构搞对接等形式,千方百计抓好基地建设。全县已在北京、上海、大连、天津、俄罗斯、日本等建立劳务基地398个,有60%的劳动力都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基地管理和服务。确定专人,成立劳务输出联络组织。一是对民工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及生活常识教育。二是负责务工人员工作联络,依法签定用工劳务合同。三是保障劳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搜集和掌握劳务信息及时向家乡传送。如**乡**村在大连**集团建立劳务基地。由村长**亲自带队出去务工,做到“六统一”、“四满意”。六统一即:统一动员组织;统一办理相关证件;统一座车到用工单位;统一协调签订用工合同;统一结算务工工资;统一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满意既:各级领导满意;用工单位满意;务工人员满意;务工人员家属满意。

(五)利用能人,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各级领导坚持多输趋动,千方百计活化了输出形式,重点发挥了能人作用。据统计全县已发展能人260多人,为发挥能人作用,各地采取以下六种办法鼓励培养帮助能人。一是成立协会吸纳能人。县劳务协会吸纳40多名能人为会员,各乡镇劳务协会将这些能人都吸纳为会员。二是总结表彰能人。春节前后县、乡、村分别给回乡过春节能人披红戴花,鼓励多往外输出劳务。三是组织培训能人。召开能人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培训、充电,征求能人意见,鼓励多为家乡做贡献。四是选派一元村官锻炼能人。全县76个行政村、劳务输出一元村官达98人。五是扶持有困难能人。如**村**在延吉开始作豆腐,村里主动借5000元钱,鼓励大干事业,现在村投奔他们去作豆腐或作生意的250多人。六是经常联系能人。千方百计与能人联系,随时掌握能人情况,让他们经常往家乡反馈信息。这些能人利用地域熟、人缘好、路子宽、联系广、能量大、信誉好优势,发挥示范引带,中介协调、服务管理、信息反馈作用。全县劳务输出能人一年向国内外输出1万多人。如**村**先后带领72人到莫斯科做小商品批发生意,每人年收入7万元以上。**村**在天津静海发展养奶牛1000多头,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有1000多名农民举家搬迁到天津养奶牛。吉长村于顺利创办建筑公司。带领300多农民工在外搞建筑,每人月收入1500多元。

(六)搞好后方服务,当好农民工后勤部。农民工外出后在家的土地怎么种?家里有事怎么办?遇有天灾病业谁来管?各地主要采取四个办法:①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方式将承包耕地进行流转。②成立互助组。对由自己耕种地,缺少劳动力的可由乡村组织出面,从留守家庭的实际出发,在民主、自愿的原则下,组织邻居、亲属、朋友等组成互助小组,互助合作,以适应农时,解决突击性农活人手少干不了的问题。③建立临时服务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出面组织协调,把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农活比较集中的季节,搞有偿服务。④利用“党员服务区”、“老促会联络员”解决外出打工者家中大事小情。做到大事小情问一问,天灾病业访一访,具体杂事管一管,象对亲人那样对待外出打工人员留守家庭,使其走出去的放心,干活的顺心,在家留守的安心。

三、发展劳务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近几年来,劳务经济虽然呈持续发展趋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薄弱乡、村、屯还原因不一,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组织引导宣传发动不到位,基地建设市场对接不到位,职业培训不到位和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化和近期部署,研究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推动劳务经济大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树立劳动力转移新思路。通过调查咨询看,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劳动力需要量大,要求素质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是劳务经济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从劳务输出男女比例看,妇女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的29.6%。三是每年都有一批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增加了一些新生劳动力,四是大型农机具更新配套,机械化程度提高,可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农民工中高中毕业者仅占10%左右,初中毕业者占30%,小学毕业占50%,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80%的人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按照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创名牌相结合,坚持就地兼业转移与离土转移相结合,向小城镇转移与向大中城市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无序向有序、有组织方向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二)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一是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村屯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三是大力推广先宜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四是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出劳务。选派干部外出打工,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五是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培训的阵地上。要利用九校合一的**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和**等各乡镇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重点上。要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要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员、建筑工、电动缝纫工、机械维修工、物业管理等八大专业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请进来,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请用工单位来讲课。二是送出去。广泛与省内外知名院校搞好联合办学,联手培训初高中毕业生。三是与用工单位对接联合培训,送到用工单位进行专业或岗前培训。四是成立讲师团。到乡村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土地流转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转移的快,就会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办农机作业合作社,土地连片耕作,分户管理;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按自愿的原则,主动作好离土农民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以土地入股,组成股份合作社或联合体,按劳计酬、按股分红;四是有地无机户与有地有机户自愿组成互助组,互利互惠,提高劳动效率,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劳务输出大军中,为农民增收创造一种长效机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做好更新配套工作。解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老化、不配套问题,才能把捆在土地上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一是增加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更新老式机械。二是购置先进、现代、高效、配套农机具,全县要达到1000台套,现已新购置120台套大型农机具,继续加大购置量。三是加强现有农机具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新农机具、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五是田间作业要求用大马力拖拉机,连片作业,标准化耕作。目前全县已投资1000万元,购置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50台,大型联合收13台,配套农机具120台件。要充分发挥这些和原有的农机具作用。要坚持自愿、民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落实好对农民田间作业优惠10%的政策。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解放更多劳动力,外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六)辟建外埠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千方百计巩固老基地,不断开辟新基地。一是要实行领导对接辟建基地。各级领导要把辟建基地、考察劳务用工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村都要建立几个稳定的输出基地。特别要求把“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劳务输出做大做强。二是要开展中介联络辟建基地。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劳务经济人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与外地中介组织、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洽淡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劳务人员长期稳定的就业格局。三是要鼓励能人带动辟建劳务基地。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走出去赚钱。四是依托各级各类驻外办事机构辟建基地。发挥其窗口导向作用,派驻“劳务大使”,积极谋求更大的输出数量,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依托劳务品牌辟建基地。品牌是信誉,品牌就是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带动劳务经济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靠品牌声誉和诚信度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七)以劳动部门为主,建立多元化社会化输出格局。一是要强化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经济人和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业能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联合会等。三是要大力挖掘亲缘、友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外埠亲友的力量把劳务输出去。四是要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独立闯出去,站住脚后带动乡村民工输出。五是要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劳动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劳务输出工作格局。

(八)强化民工管理,实行全面全程服务。一是要加强劳务基地管理。政府对辟建的劳务基地要加强管理,主动引导农民工在自愿、民主的原则上成立民间劳务组织,经常与政府、企业、民工联系,做好各方面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中实际问题。二是做好社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为外出就业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向农民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作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欠薪保障,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制度。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严禁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和乱摊派。加强农民工的司法援助,严厉查处随意延长工时、克扣工资、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搞好后方服务工作。继续推广已有的经验,认真解决农民工家地怎么种?大事小情谁来办?家人天灾病业谁来管等问题,当好农民工后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