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课堂论文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精选

化学课堂论文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一、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科学、准确

物质在世界上是客观存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结构、性质,也存在自己的变化规律,因而严谨、科学、正确地表达出物质的性质规律是优秀化学教师的基本功。化学有自己专门的语言,就像英语、汉语一样,我们叫化学用语。它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而准确地表达书写它们是化学教师必备的,如元素符号Co是钴,而不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应写为CO;“HCl”如果是液体我们读为“盐酸”,而气体时则为“氯化氢”,读时如果是酸也可以读为“氢氯酸”;还有“58.5g的NaCl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这句话也是错的,因为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对于化学概念更应该讲究严谨科学了,如高考考纲中提到的“四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概念的精确则先要强调是同一种元素,而元素中是中子数不同;同素异形体依照概念则强调首先是物质,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简明、清晰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精练、总结、好记

化学知识内容多而杂,而要把内容在课堂上仅有的45分钟内教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啰嗦,应该语言精练,把所要教的知识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不仅好记而且好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来总结知识要点。如,在高一物质的学习中“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我们就可以总结为:浮、溶、游、响、红;还有在氧化还原的规律中,总结八个字:失、升、氧、还;得、降、还、氧。其实它包含了十四个概念,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还”则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四个字有7个概念的理解,另外四个也是,这样学生记起来和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运用此知识解题的不会乱。还比如:制取氧气操作过程可概括为“查、装、定、热、集、移、熄”七字;将过滤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留心观察、多总结、多对语言进行提炼,做到对知识点的讲解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功底。

三、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抑扬有度、幽默风趣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方法手段当然也很多,比如实验、视频等,既形象生动又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单一平和的语言,那么再生动的课学生也会感到疲劳。如何才能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呢?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到几点:

1.教师授课声音要抑扬有度、声声入耳。

试想一位教师语言干瘪、乏味,学生刚开始听注意力还行,如果时间久了呢?肯定会觉得无味、昏昏欲睡,那还怎么学到知识呢?笔者觉得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应该是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语气重的时候重,该轻的时候轻,做到抑扬有度、节奏分明、声声入耳,有如高山流水,温和轻柔;急如疾风,痛快淋漓,就像唱歌一样把握上课的节奏,这样学生听起来自然声声入耳,印象深刻。但是这种节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所以在讲到重难点时要适当地重复,语气要加重强调,比如化学课中的原理、公式、计算等,也好让学生及时记下;而引用过去学过的,且是学生很熟悉的知识则应加快讲解节奏。如,讲氧化物的概念后举出种种实例便可如线断珠落般倾出,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回顾回答;而在讲解例题、解题技巧时,第一遍宜慢、细、重,如讲元素守恒时,例如0.6mol的CO2通入1mol的NaOH中,得到的物质有哪些,它们的比值为多少?此时教师讲解时应慢且细。而技巧守恒应该重点讲,不但重点讲而且语气也要加重,抑扬有度。当学生理解掌握方法后,老师便可引申、拓展、再举例,再举例时就可急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可见,教师授课语气的重轻可以体现知识的重要性,快慢则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的授课语言要适当地大胆夸张、形象比喻、语气幽默风趣。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你的课堂上,让学生在形象比喻、风趣幽默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掌握知识,特别是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在讲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时,更应该注重打比方。例如,在讲到同位素概念的时候,笔者就以班集体当作一种元素,如大家都是高一(2)班的同学,而每位同学都是一种核素,大家不同的是座位号,也就是说中子数不同,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位素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很形象地理解了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又如,在讲到氧化还原概念时,原因是原子核内质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笔者就以古人讲的“山高皇帝远”引导,古代国家的疆土越大则对边远地方的管辖就越忽略来比喻,也就是说原子半径越大则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就越小,就越易失电子,则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国家小的则越好打理疆土,并且越想向外扩张,也就是说半径越小就想变大,那么就越易得电子,氧化性就越强,这样大胆夸张的比喻更加形象,学生也更易于理解,当然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去总结归纳,使化学教学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当然化学教师还有最重要的语言功底就是,教学语言还要幽默风趣,如果都是平铺直叙的讲话教学,那么学生上课时就会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在农村高中,学生喜欢的教师是风趣幽默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和学生开点玩笑,其实这是课堂调节,如,笔者在讲到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NaNO3+KCl=NaCl+KNO3正确与否时,笔者写完后反问:“这个反应能发生吗?”有人回答“不能。“”为什么呢?”本人接着又问。“没有沉淀呀。”又有人回答,笔者说“:这个好办,我就让它有沉淀。”说完,在NaCl后面添上一个沉淀符号。这时,有人发愣,有人发笑,有人还会忙于说:“老师,错了,错了。”于是笔者就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有些同学就是不顾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不管生成物是不是气体、沉淀,觉得加上气体、沉淀标记反应就能进行反应了,因此,你们告诉我化学知识是不是要记住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物理化学知识呀,要记些规律呀。”

3.充分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大胆地表演

课堂其实是个舞台,教师不仅是导演,更重要的还是演员,而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丰富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讲氧化剂还原剂时,我在给学生“失、升、氧、还”时,就用手夸张地向上指,口里说“:上升,上升。”夸张的表演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教师的亲和力,上课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四、结语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在于兴趣,而兴趣的培养不是自发的,需要老师进行有益的启发、教育和耐心的培养。这种意识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有机化学的教学,可以通过讲与每章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与该章有关的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醇那一章,可以结合检测醉驾的原理来讲,讲讲如何检测酒精含量及如何醒酒。绪论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来讲,学习有机化学可以指导人的衣、食、住、行。比如有趣的食,可以用一些大家喜欢吃的肯德基快餐、可乐为例,分析这些食品的主要有机成分,以及给人体带来的伤害。还可以讲一下最佳的膳食平衡,每种食物提供给人体哪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的有机结构是什么?缺少了会怎样?等等。立体异构体那章,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分子模型,然后再去观察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可以先显示烯烃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互动可以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来完成,还可以通过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来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须巧设疑问。比如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老师可以先讲几个实验现象,并把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写出来,让学生分析一下主要发生了什么反应,再结合前面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大致写出反应机理,并把反应机理进行分类,比如是亲电加成还是亲核加成等等。羧酸那章就羧酸同时存在羰基和羟基,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与醛或酮相比,羧酸中羰基的亲核加成活性如何?

2.羧酸中羟基的氢原子与醇的相比,为什么酸性更强?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一一解答。这样该章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学生可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要引导学生多议

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怎么办?是由老师一个一个来解决,还是分类汇总后解决,抑或由学生一起讨论来解决?由于课时的限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多议多问,让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讨论,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讲酯的亲核取代和克莱森缩合反应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以醛酮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羟醛缩合反应为基础,分析一下酯可以发生哪些反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交上来的答案基本上是完整的。当然,问题也不要总是由老师提出,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讲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老师可以先写第一步机理,按照单烯烃的性质先进行第一步,生成一个碳正离子中间体,第二步老师可以直接写出和单烯烃一样的1,2加成产物,然后问学生:有疑问吗?有不同的想法吗?这个例子我们曾经试过,有很多学生举手提出了疑问。学生会问,第一步生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为什么不重排?它是烯丙型的碳正离子,正电应该可以分散到另一个碳上,这样第二步就应该形成1,4产物。学生能这样分析问题就说明他们把前面章节学的知识都掌握了,也能激发出想问题的乐趣。这样,学生课后就会按照课堂上的模式进行提问和讨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除了理论学习外,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选择部分学生特别是毕业后继续读研和从事化学化工类工作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比如我们学校的有机化学课都是在大二开的。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有哪些学生打算考研?有哪些学生对化学有兴趣,今后有可能从事与化学有关工作的?又有哪些学生对化学没兴趣,以后不想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挑出一些想考研的和想从事与化学有关工作的学生参与课题组,一般是占班上人数50%的比例。然后将他们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有一个研究课题,课题与所讲的内容有关。让他们从查阅文献、总结文献开始做,由他们自己先提出实验方案,然后老师再指导他们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确定后,由学生自己准备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他们在查阅文献时可以了解化学的发展动态;提出实验方案时可以对所学的反应做个总结和比较;准备药品和仪器时可以了解一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一些仪器的用途。举个例子来讲,当讲到酸与醇的酯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与酯化有关的课题。由于酯化是个可逆反应,不断地有水生成,要使这个反应向右进行,最好是把产物之一水移走。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做个对比实验,一个是没装分水器的,就是让水留在体系里,一个是装了分水器的,将水通过与有机溶剂共沸带出来。实验后会发现后者的酯化收率较高,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移走产物之一反应会向右进行,收率会较高。每届参加课题组的学生都会有不少收获,做得好的最后还发表了论文,这些论文可以参与评奖学金,还可以参与保研等等。学生因此积极性特别高。学完了有机化学后,大部分学生还想继续留在课题组做实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用实验验证了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从实验中发现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很好的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

有机化学的考核以前主要采取一考制,即由最后的期末考试决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应用,并且考完就容易忘记。我们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考核方法改成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平时作业、平时讨论及平时实践来决定;期中考试形式可以灵活一点,可以考试,可以写论文,也可以用课堂作业甚至是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期末考试的题不要局限于选择、填空、合成、机理等类型,可以适当地加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综合题。以前的一考制容易造成很多学生不来上课。考核加上出勤率后到课率基本上是100%。有机化学一般都是三节课连上,三节课都讲新课可以讲很多内容,学生一下消化不了,加上一点讨论题可以让课堂变得轻松,课堂气氛好很多,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而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参加了课题组的学生可以加上实践分,没有参加课题组的学生可以加上讨论分。这样,期末考试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补考率也会低很多。我们现在采取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成绩(25%),期中成绩(25%),期末成绩(50%)。平时的出勤率很高,平时作业也完成得很好,讨论题都很积极,而且印象深刻,讨论题如果出现在期末试卷上,同学们没有人不会答,参加实践的人也很多,最后取得的成绩非常好,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很少,比以前有不少30~40分的现象好很多,总评基本上没有不及格的。这种改革逐渐改变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走出考场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学生在多方面得到了发展。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生命本质的学科。我们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意义,特别要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在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时,我们把历代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获奖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放开思维,回味获奖的辉煌;让学生有信心在生物化学领域能做出成就。但是又不失时机地抛出“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好做的前面的科学家都做了,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等问题,然后再把近年来出现的未解开的生命科学谜题讲给大家,让大家有信心:只要我努力,我也有希望是诺贝尔得主。例如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疯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但是至今朊病毒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或者把20岁的女孩面容还似一岁多的娃娃的照片和20岁女子面容已衰老成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发育停滞不前?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早衰?如果找到“罪魁祸首”,是不是就解决了“青春永驻”的问题?爱美的女士也不用再去打肉毒素来防止皱纹的产生了。继而告诉学生生命科学未知的领域还很多,科技发展到今天,研究清楚透彻的领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开发,增加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自由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

设计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一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并且对教学中会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虑;二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中哪些知识学生了解一点,哪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识难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所谓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例如糖酵解的讲授,如果学生预习的话,他会发现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应、酶、产物。虽然反应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维中是紊乱的,搞不清谁前谁后,能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在课堂上就有畏难情绪。我们在本节课引入时这样设计:首先问大家,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在操场跑两圈后,第二天大腿会有什么感觉?(又酸又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最讨厌学习的学生也有诱惑力———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产生乳酸;肌糖元又从哪来,又是怎样酵解的?男生爱喝啤酒,女生爱喝葡萄酒,酒酿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粮食,淀粉是葡萄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分枝状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样变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学习,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课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师绝不反对。这样既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讲授糖酵解过程中,告诉学生一共10步反应,不难记,首先记住反应的起始物和终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学通了。在讲课时强调“第一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问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唯一的一次脱氢反应,催化的酶是......”,接着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学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脱氢反应;“第三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应。糖酵解过程讲完,再总结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这样学生在愉悦中基本把酵解过程理解了,并记住了关键内容。

三、利用天盘记好课堂笔记,启发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

生物化学内容较多,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有的同学采用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忽视老师着重强调的内容;有的同学听懂老师当时在讲什么,但是来不及记笔记,一下课又忘了。简洁高效地记笔记也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推广天盘的方法记笔记,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天盘是起源于中国的奇门遁甲,用于梳理知识体系,效果极佳。上课时,学生以天盘的形式记笔记,简单易学易记。图1为糖酵解的天盘:十步反应,三个不可逆反应,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一次脱氢。每一步反应如天上的一个星球,每步反应的要点如星球上的卫星,围绕星球转,要点的解释犹如卫星的卫星,围绕着卫星转,通俗易懂,易学易记。一般的,上课时画一次天盘,下课时再重复画一次,本节内容基本上就掌握了。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创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氛围,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

我们常说环境影响人,说的就是情境氛围能够深刻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行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甚至在脑子里面预演一遍对于课堂情境氛围的构建,这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构建起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氛围,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化。

二、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过分倚重于教师的“说”,这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语文课堂变成了语文教师表演“单口相声”的茶馆,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口沫四溅,学生表情漠然、热情不高,师生在课堂上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节课下来,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这似乎陷入了一种教学的死循环,教师知道这样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在大家都是这样上课的顺势思维影响之下,又不得不继续这样的课堂模式,往往把效果的不理想归咎于学生的努力不够。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的思维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转变语文课堂以往的陈旧“一言堂”模式,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服务,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作为教师只需要引导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合理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转变,效率化语文教学。

三、利用好问题导入展开课堂教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向,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一定数量的问题,导入课堂教材教学的主体内容,让学生可以沿着教材预设的教学思路主路线去思考探究。生动有趣且切合教材章节知识面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驱动自主性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高效化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四、让学生多读,吃透课本教材

从课本教材出发,基于课本教材,认识到课本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去阅读,一遍又一遍。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虽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教学手段,但却是十分有效的,语文的教学模式改革永远都不是需要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更不是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割裂,所以我们必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多让学生进行基于课本教材的阅读,课本教材的严谨性决定了其出于很多教育专家的斟酌再三,因而每一篇课文都十分具有代表性,这些课本教材里的文章拥有美妙的语境,修辞技巧方式独到,思维方式表达具体,能够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内化为自我的语文能力素养。当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本教材的内容包含程度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也必须强调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涉猎,让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语文感知表达能力。

五、借助作文的写,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如果说阅读可以内化语文知识能力素养,那么写作就是夯实这一过程的行为。通过特定主题的作文的写作,教师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能力技巧的内化程度,并且借助作文,夯实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学生多写作文,教师多批改点评作文,如此反复练习,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会有显著提升,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有很大改善。

六、热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化学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增强学生对生化课的信心学生厌生化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要培养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首先要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学习生化时,学生必需准备两本书,即以前学过的化学书和生物书,在开讲蛋白质和核酸化学之前,要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复习好。在讲物质代谢时,要求学生把酶、维生素等前面学的知识巩固好,使学生能够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防止出现知识断层,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化的学习信心。

2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

合理取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生化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把握教学大纲,吃透内容,找准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必需够用的生化知识,如:脂类代谢一章,重点、详细讲解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对于检验专业,还要把脂类的生理功能,甘油磷脂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也重点讲解,其它内容画龙点睛就可以了。再如维生素一章,学时数由4学时减为2学时,但内容不能删减,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大多数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基,讲代谢部分就要用,我对这一章的处理是讲完维生素的概念后,用一个图表把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的缺乏病列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把该掌握的和后期要用的都讲清了。

3做好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化课内容多,课时少,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必需做好课前预习。具体措施是学生利用第二次上课前的时间完成第二次课程的自学任务,包括:①预习第二次课内容;②列出主要内容问题;③对问题和主题做全面的解答;④记录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预习,一方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听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

4用运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课堂上如果不注意课堂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学。在讲授生化时,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启发式教学法即提出一系列问题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内,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糖代谢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们一日三餐都吃了些什么?(学生回答:馒头、大米、油条、面条、肉、蛋、奶等)②这些食物对机体有什么用?③在体内又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思考后,老师以糖类食物为例导入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和糖的代谢概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4.2形象比喻法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

许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中职学生第一次接触,往往很难理解,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打比方,一方面可以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另一方面,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脂肪酸的β-氧化时,把β-氧化的次数和乙酰CoA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作切西瓜时,刀切的次数和切下西瓜的块数之间的关系。

4.3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可以揭示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还可以把繁多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列表的方法简明直观的展示出来。例如,在学完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后,采用列表比较法将两条代谢途径的两个要点和概念进行对比,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4多媒体辅助教学

法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新颖,科学的内容设计,丰富的影像画面以及生动的视听效果,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三维动态图像的演示,声像结合,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5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代谢过程复杂,是大家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利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消除厌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一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把繁多的内容条理化,如生物氧化一章就可整理成三个问题①水是怎么生成的?②CO2的生成;③ATP的生成和利用。也可以把类似的事物和概念进行比较记忆,防止混淆,如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还可以用韵语、缩略记忆,如二十种氨基酸记为“中性有十五,酸性天冬谷、碱性赖精组,八种必须氨基酸记忆为”“赖色苯丙蛋、苏亮异亮缬。”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熟。用列表图示法帮助记忆,也是一个好方法,如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功能、缺乏病,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的区别,DNA和RNA的组成等都可通过列表进行记忆。

6适当联系临床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