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慢性传染病;心理特点;护理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而慢性传染病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由于疾病本身的传染性,治疗时间长,他们的内心非常的敏感脆弱,所以对于这个群体,要更多的注意他们的心理。我科一年来,医治慢性传染病病人500例,随机选择100名病人进行调查,现就其心理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500例病人中随机选择100名进行调查,近95%有心理异常。其中结核病28例,肝炎62例,其他10例。年龄14岁-82岁,职业为个体户、农民、职员、工人、学生。

2 心理特点

2.1 恐惧、焦虑,极度敏感 慢性传染病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为了防止传染病菌的传播,有的要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而有的病人不能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感到自己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治疗和康复。

2.2 孤独寂寞,抑郁自卑 慢性传染病病人需要适当休息,如果病情严重时,还需要长期休息,暂不能上班,同家人亲友隔离的时间长,病人会产生失落感。慢性传染病人担心有传染性,会传染给亲友,在前来探视的亲友面前,总是谨小慎微,自尊心极强,害怕别人瞧不起。病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摩别人尤其是家医生、护士、亲友谈话的含义,不愿意与周围人交往。因此渴望亲友的陪伴,盼望早日痊愈,尽快回到正常的环境中去参加社会活动。

2.3 焦虑急躁,悲观绝望 亲友的有意无意的疏远,加上长期接受治疗,注射服药的痛苦,多数病人有焦虑反应。慢性传染病病情反复,长期或多次住院,由于病痛的长期折磨,经济难以承受,面对家人有内疚感,造成思想负担严重,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而且看病费用不能得到保证给病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病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悲观绝望,主要表现为言寡行独,抑郁苦闷,经常被失望无援及孤立凄凉的情感所困扰,对事业和生活失去信心,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

2.4 不安全感和放任心理 有的慢性传染病病人在住院期间会害怕再感染上其他的传染病,因此而过分小心谨慎,过分疑虑,不敢活动,不敢接触室内的各种物品。而有的病人则不了解疾病的传染性,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现为生活随意,不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随意互窜病房等。

3 护 理

3.1 热情主动接待病人入院,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护患间最初的信任格局。耐心、详细地为病人进行各种讲解,劝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护士的言行要让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敬,做某项处理时,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有的慢性传染病病人被隔离,与社会交往减少,所以护理病人时,密切护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护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

3.2 对于恐惧、焦虑、敏感的病人忌谈论各种不良预后以及某人得此病去世等。并向病人介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隔离时间及隔离治疗的意义。使病人意识到治疗期间采取隔离防护措施的必要性,而非冷淡与歧视。

3.3 对于孤独寂寞,抑郁自卑的病人,护士应该主动亲近,多与病人交谈,尊重病人。可组织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如读书、看报、听音乐或散步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知家人多来看望。用通俗的语言来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使病人消除自卑感,积极配合治疗。

3.4 对于焦虑急躁,悲观绝望的病人,尽量把年龄、文化、社会层次相近的安排在同一病室里,他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且认真地对待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及单位的工作,妥善解决病人所担心的人和事,使其能安心治疗和护理。

3.5 对于有不安全感和放任心理的病人,要多次与病人进行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要有忘我奉献、无私无畏的精神。在与慢性传染病病人的沟通中,护理人员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掌握病情及其变化。对于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不同心理特点,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给予病人心理安慰,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75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常可迅速传播,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因而往往造成病人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心理压力较大。在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心理护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临床观察表明,传染病病人除具有一般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外,还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笔者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主要介绍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

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首次患病且确诊病情的病人。一旦患了传染病,首先是畏惧心理,传染科病房的特殊环境、医务人员的服装以及各大项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均给病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因患传染病而感染家人或亲友们的嫌弃,甚至对外隐瞒所患病种。此时期病人比较敏感,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均影响病人的情绪。

不安全感、多疑心理:有些传染病病人在住院期间害怕再染上其他传染病,因而在病室内过分小心谨慎,过分疑虑,不敢活动,不敢接触病室内的各种物品。

孤独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住院病人。由于传染病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住院病人的活动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加之严格的探视、陪待制度,病人不能经常与家人和朋友见面,病人之间因病种的不同也不能相互来往。这样,病人往往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空虚无聊,因而产生孤独感。

急躁、担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慢性传染病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反复、情绪易波动,甚至性格改变。病情反复时情绪难以控制,或消沉哭闹,甚至不配合治疗,直接影响病的康复。

悲观、绝望心理:这种心理多见于病程长、病情重、经济条件差的病人。由于疾病长期折磨,经济难以承受,造成思想负担沉重,终日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自卑心理:传染病人出院时仍担心有传染性,出院后会传染给亲人和朋友,更担心因患过传染病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此时病人心理复杂,表现为忧虑不安,过多询问。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得到改善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护理对传染病病人的治疗过程及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传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学科。从事传染科工作,护理人员要有无私无畏、忘我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充分尊重和体谅传染病病人,给他们以人道主义关怀和温暖。护理人员要尽心尽力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理平衡,促进早日康复。

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化要掌握、理解、同情。细心观察病人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细致观察病人的表情、言语及行为或与病人交谈,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症状及治疗情况、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等,引外还可向家属了解病人提出哪些问题及要求,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能反映病人精神状态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推理,从而准确地分析了解病人的真实心理。

注重语言修养: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甚至致命。传染科护士应时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以自己优美、良好的语言影响病人,给病人安慰和信心。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住院规定,讲解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知识,劝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向病人说明现代医学对传染病有很多治疗药物和方法,只要病人能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传染病是可以治愈的。

运用护患换位移情法:作为一名传染科护士,要学会运用护患换位移情法,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认识到传染病人因其传染性,易被社会不解理,他们的孤独、苦闷、急躁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同情、亲近他们,主动做好护理工作,使病人得到安慰和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病人多疑好问心理,另一方面利用此机会向病人宣传卫生保健常识,向病人宣传如何避免交叉感染及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知识。可以以黑板报等形式展开多元化的宣传。

鼓励病人进行心理宣泄:人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宣泄是缓解心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人承受精神压力是有限的,过高的压力不公导致人的情绪、行为的改变,严重时可导致人格解体和精神崩溃,这对病人极为不利。护士当发现病人精神压力过大时,应及时鼓励、疏导、帮助病人寻求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以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与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耐心仔细地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有关防治措施和乐观的预后等,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病程也会大大缩短。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摘要】传染病是一组由特定病原体致病,具有相应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传染性的疾病,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

【关键词】传染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8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02-01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常有恐惧、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心理[1]。因此,需要在正常的一般化的护理工作之外,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甚至是患者因为其疾病的特殊性而造成心理障碍[2],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传染科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一回顾性总结。

1 临床资料

我科3年来共收治878例传染病患者,男580例,女298例,年龄21~83岁。其中结核病421例,占48%,肝炎307例,占35%,其他占17%。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过我们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 心理特征

2.1 诊断疾病所致的恐惧心理患者被确诊患传染病后,恐惧心理特别明显,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传染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病情重、治疗难度大,不仅自己要忍受疾病之苦,更可怕的是自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患者常表现为恐惧、自卑、心神不宁、怨天尤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动,爱发脾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饮食与睡眠,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2.2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焦虑、抑郁心理传染病患者治疗期间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焦虑、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抑郁。因为治病心切,有些患者急切地收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还有一部分患者缺乏传染病的保健知识,或因其他原因,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这期间的患者表现为抑郁、伤感、情绪低落、言语少,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绪非常不稳定等特点。

2.3 被隔离时自卑、惧怕的心理传染病患者进入隔离区时大部分都有自卑、惧怕与孤独感,自己在心理和行为上与周围的人划清界限,出现消沉、不语、厌食现象,同时又会担心自己被家属和社会遗弃,产生惧怕情绪。这种情绪会加重躯体病症,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他们希望得到关心和爱护,被社会接纳尊重。

3 心理护理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修养传染科的患者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习惯、能力各异,在心理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力、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象力等,还要充分了解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好解释,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耐心、爱心、诚心以及热心,让传染科患者能够体会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3.2 分年龄段对患者进行差异化护理由于不同年龄的传染病患者心理负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年龄、性格以及生活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由于儿童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加上又不善于表达,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细心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护理工作中对患儿我们要以母爱之心,对他们态度要热情和蔼,多赞扬、鼓励,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中青年是社会及单位的中坚力量,又是家庭的顶梁柱,面对传染病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甚至导致理智失控,产生自杀念头,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鼓励、支持,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和现实。老年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还有的出现绝望厌世心理,表现为抑郁少言、暴躁、怒气冲冲,护理人员要给予深切的理解,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3 恢复患者的社会适应力传染病患者由于自卑、悲观情绪的影响,对社会都有一定程度的逃避倾向。以往的治疗一般只是强调服药、打针、营养和休息等身体治疗,对社会功能等心理治疗等重视不足。现代医学和护理学则十分注重让患者重返社会。一般地,只要病情许可,应当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为患者痊愈后回归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摘要】 护理管理尤其是传染科病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科护士长的有效管理和领导,是提高护理质量、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传染科护士长有效的管理策略和领导技巧,以帮助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染科 护士长 管理

在医院的组织系统中,护士长是最基础的管理者,护理管理应体现护理的价值观及理念,组织并领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活动。传染科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工作风险大,危险性高,往往使护士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传染科病房在内容和方式上相对其他成人科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故护理管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现探讨如下。

1. 传染科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导、评价是管理的四个职能。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现在组织一个工作群体、拟定计划、做出决策、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并把人、财、物合理安排以取得护理质量的高效优质。因此,传染科护士长应合理的组织计划,计划工作的核心是择优寻求能获得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根据确定的计划,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去努力实现目标。每项计划都要具体落实到人,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护士长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注意所分配任务的执行情况、协作情况及落实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护士长应根据护理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和时间指标,对个人和集体所进行的护理工作做质和量的分析、评价。通过评价,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从而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达到实效。

2. 传染科护士长科学的领导技巧

传染科护士长从来不会是孤立存在的,是通过对本护理单位团体的力量来增加影响力,实现既定的目标。在经营管理中,为病人服务的质量意识,日日讲,时时讲,倡导为病人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用价格杠杆,把握好创收和服务的关系。面对护理人员不足的现实,确保住院有人管,有人看,有热情、细致、周到的直接服务。为创服务一流,确保服务到位和维护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措施而吸引病人前来住院。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环境气氛,使工作人员心情舒畅。然而,有部分护士长自己拼命干,对下属迁就,想以实干精神和讨好下属来赢得威信,这些“虚假威信”经不起时间考验,一旦由于护士长工作忙碌而工作重心偏移或下属利益得不到满足时,这种“苦干威信”和“善良威信”就会破灭,领导威信一落千丈。因此,护士长应学会使用一定的领导技巧,从而确立真正的领导威信。

3.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传染科护士长要做好规范病房布局,严格划分区域,按病种分室收治患者,并设立醒目标志。加强病员管理和规范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落实到班,规

范到人,从制度到每处微小物件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一切用物严格分开,有醒目标记。对死亡、出院、转科患者的各种用物,分类消毒后才能出病区,布类用双套袋法运出。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立即全部用消毒后毁形,再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其不得回收使用。

4.加强学习和服务质量

传染科护士长是护理业务的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作好传授工作,制定专科知识点,方便大家学习。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各项操作都能做到稳、准、轻、快,即使碰到各种意外情况,也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处理,通过自己的语音和行为,稳定患者及家长的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培养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利于传染科工作,鼓励大家经常阅读护理杂志,了解新进展,按职称要求每年,参加论文交流或书写护理心得,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制定培训考核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每月分别从操作、理论、制度三方面进行考核,使她们切实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新同志尽快胜任科室工作。

5. 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

传染科护士长要建立病区活动室,在病情允许时,组织住院患者的一些活动,如各种活动和比赛,以丰富住院患者的生活。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其康复。培养护士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应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操作中,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关心帮助受伤者.提供心理支持:对发生意外暴露的医务人员科室要给予关心、帮助,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防用药。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上报医院保健科,进行医学追踪观察,解除了该医护人员的悲伤、恐惧心理。

6.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科护士长要积极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尤其是传染病,其可见性不强、程度较复杂、影响规模大。其特点有:①对疾病的不明确性及预后等不确定,易导致公众心理恐慌;②病员数量的不确定性,给准备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③疾病的传染较强,如何加强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④医疗救护的强制性,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实施或接受医疗救治,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⑤疾病一旦暴发、流行,人力或物力均显得相对不足(传染科专业人员数量更少)。所以要制订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按预案启动护理救护。

总之,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护理专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传染科护士长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护理管理知识,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能和领导技巧,做好基层护理的带头人。要达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必须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玲燕.段梅欣. 传染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570-570.

[2] 刘宝成,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123-124.

[3] 张晓苇,游建萍. 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J]. 第三军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县级医院 爱滋病 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及血制品等传染,引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导致顽固的条件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损害。本病传播迅速,病死率及高[1]。如何做好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我科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2004年12月我科首次发现了一例艾滋病患者,继之2006年又接诊了2例多发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经我科精心的治疗及护理,2例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1例自动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39岁,大专文化,干部,有婚外性接触史。因发现颈部肿物,伴咳嗽>21天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体温39 ℃,脉搏9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5/70mmHg,神志清醒,在一系列排查和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后经血液HIV的初查提示为(+),立即将患者血液标本送到权威机构检验最终确诊。但患者不愿到上级医院治疗,要求返回当地(即我院)住院治疗。经我科给予抗结核、抗感染、免疫调节等治疗3周后患者颈部肿物有所回缩小,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并建议其转去区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检查治疗。

病例2,男,35岁,初中文化,无职业。因咳嗽、咳痰一个月、持续低热2周就诊,门诊拟肺结核收入院。患者神志清醒,极度消瘦,乏力,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8℃。其家属称,患者与发廊女有性接触史,而此发廊女已死于爱滋病。入院后给予患者抗结核治疗,并抽血进行HIV初查,提示为(+),立即将患者血液标本送到权威机构检验最终确诊。此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及控制机会性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

病例3,男,59岁,文盲,农民,因被确诊AIDS已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因经济困难,转回本地继续治疗。患者全身多处皮肤及口腔均不同程度的溃烂。神志清醒,精神萎靡,消瘦,全身呈衰弱状况,生活不能自理,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8℃。此例患者住院治疗4天后,症状未缓解,自动出院。

2 护理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我们首先组织全科人员对有关艾滋病资料和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培训,掌握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2.1.1流行情况:根据《中国AIDS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我国的AIDS疫情目前居亚洲第2位[2]。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的生命将进一步缩短[3]。

2.1.2了解了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传染病,既无有效疫苗预防,又无特效药物治疗,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已进入广泛流行期,并从高危人群逐渐转向普通人群[4]。

2.1.3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恋或双性恋;血及血制品传染,或共用受HIV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如静脉药隐者;母婴传染,又称围产期传播[1]。

2.1.4了解了感染是AIDS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明显消瘦、衰弱、持续性或间断性发热、慢性咳嗽、慢性腹泻或反复出现的腹泻:此外,鹅口疮、皮疹、皮肤瘙痒、带状疱疹等也比较常见[5]。结核病是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6]。

2.1.5了解了艾滋病患者的HIV主要存在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宫颈粘液、唾液、眼泪、脑脊液、肺泡液、乳汁、羊水、尿液、伤口渗液中[7]。

2.1.6了解了构成感染需要3个条件的存在:皮肤黏膜有破损、带有足够分量和浓度病毒的体液交换、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8]。

2.1.7了解在执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并有可能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手指产生感染的机会。

2.1.8了解了艾滋病虽然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但传染性很强[8]。

2.1.9了解了HIV对热敏感, 在56℃ 下经30分钟可被灭活,70%乙醇、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0.5%来苏儿处理5分钟均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1]。

所以,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要掌握操作时工作程序和防范措施,掌握消毒隔离的方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和对患者的歧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2.1病房要求。对患者进行严密隔离,置患者于单人间病房,室内整洁,物品专用,空气对流、光线明亮、便于操作。设感应水龙头,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治疗和护理用物尽可能用一次性,用完经毁型后装入双层标有“感染废物”字样的黄色塑料袋内送定点处焚烧,需要再用的物品放入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送高压灭菌,。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的一切物品随时进行消毒处理,被血液污染的被服予以焚毁。患者出院后行终末消毒。

2.2.2送检标本的处理。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血标本用带有盖子的试管盛放。标本经消毒后丢弃。检验单保持清洁,勿与标本及其容器接触。

2.2.3 患者用过的利器放入耐穿刺的利器盒中,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

2.2.4 患者的痰液、呕吐物、排泄物用0.2%含氯消毒液浸泡2-4小时后进行处理。

2.3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2.3.1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为防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感染,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树立自我防范意识,灵活运用防范措施。

2.3.2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或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及防护眼镜;高风险操作时戴双层一次性手套。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用肥皂液及清洁流动水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3.3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3.4操作前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或污染危害性较大的操作,应由2名技术熟练的人员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

2.3.5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同时注意个人安全防护,避免患者的恶意伤害,做好自我保护。

2.4发热的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通风良好,按时监测体温,鼓励患者适量饮水,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予以温水擦浴,及时更换退热时汗湿的衣被,以免着凉。

2.5口腔护理

每天用较软的牙刷刷牙2次,每次进餐后给予温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使患者感到清洁舒适。口腔有破溃时,用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3~4次/天,可抑制真菌的生长[9]。 转贴于

2.6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头发的干净,勤剪指甲。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平整,穿柔软宽松的内衣,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磨察。伤口保持清洁,经常换药。

2.7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无刺激性的清淡饮食,宜少量多餐,保证一定热量的摄入。

2.8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因多方医治无效而迫切要求检查治疗,被证实为HIV感染后,均产生自卑、抑郁、恐惧心理,甚至有报复社会的偏激行为,患者多表现为沉默寡言、敏感等[6]。针对艾滋病患者独特的心理行为特征,确定心理护理对策,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及针对性的开导。语言亲切自然,避免使患者感到讥讽和歧视。生活上多关心和照顾,做到对其人格的尊重,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为了得到患者家人的支持,尊重患者的权利,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病情告知家属,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宣教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消毒隔离知识,讲解血液、体液隔离的方法及重要性,使家属主动关心、照顾患者。使患者及家属相信护理人员将会为患者保守秘密和保护隐私,从而满足其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取得配合。

2.9出院宣教

鼓励患者增强生活的信念,正确看待疾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力进行自我护理,回归正常生活。教育患者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自觉预防疾病传播,生活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日常生活中防止带有HIV的血液、体液传播造成他人感染,如手部皮肤有破损时要戴手套。指导患者注意自我防护,预防意外损伤,少到公共场所,避免各种感染,指导学会自我观察以下应警惕的表现:发热、咳嗽、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服胀、排尿功能失调、皮疹、皮肤及口腔溃疡等,一旦发现这些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3 讨论

目前全球登记在册的艾滋病患者已超过4200万人,在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的趋势。据专家估计,我国当前HIV感染的实际人数已超过120万[10]。艾滋病病毒是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全身性传染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免疫力低下、反复的机会性感染,最终因全身情况恶化而危急生命[8]。因此,探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对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组3例患者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护理,并辅以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使患者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只有以勇气和自信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操作技巧,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同时也给予了患者安慰,使患者具备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尽快控制病情,重反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

[2]孙慧敏.农村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2):11.

[3]李小塞,崔雷.国外爱滋病护理研究的热点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51.

[4]刘翠萍,李小妹,唐争艳.中国护士对爱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3):9.

[5]罗忠叁.爱滋病370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4):238.

[6]陈登翠.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4):43.

[7]王钊,吴明江.性病爱滋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

[8]周淑荣.2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