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文电影论文

英文电影论文

英文电影论文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语言与文化意象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语言在有声电影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声画同步的视听手段能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创造出酷似“真实”的艺术时空。如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简爱》、《王子复仇记》、《叶塞尼亚》等优秀译制片中那玲珑别致、清晰明亮、颇具异国风情的语言,逼真、、随意,充满了生活气息。因而这些精彩的对白、片段令人百听不厌,久久不能忘怀,它们留给观众余韵不尽的美的享受。文化意象(Culture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3](P184)物象(Physicalimage)与寓意(Connotation)是意象(Image)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伸意义。意象的功能即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4](P137)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其著名的“前赤壁赋”中用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昆虫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人很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P509)谚语Itisthelaststrawthatbreaksthecamel’sback.[6](P1578)意为“骆驼负载过重时,再加上一根稻草也会把它压死。”谚语中意象词语thelaststraw“最后一根稻草”,生动形象地寓意为“某事或某物使人到了忍无可忍的极点。”

二、重构文化意象

译制片又称翻译片,顾名思义,一些国外优秀的影片必须通过翻译方能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电影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翻译具有共同性,即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但电影翻译又有区别于其它翻译的特殊性,即其译文要做到能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相同。”[7](P28)

汉语、英语分属两大不同的语系。汉语是象形文字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要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间进行成功切换,这对电影翻译工作者来说不是件易事。但研究表明老一代电影翻译工作者不仅给观众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优秀译制片,同时也给电影翻译研究留下了不少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80年代初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英国电影RedShoes播放时被译成“红舞鞋”,觉得也无可厚非。此片主要讲述了英国一名芭蕾演员面对爱情与事业而不能作出正确抉择,最终走向断崖的凄惋的故事。尽管“红舞鞋”正确无误地译出了的原意,也紧扣剧情,但直译的平铺直叙,没有更深的寓意。观众如果光看片名,确实难以激起任何联想的波澜。80年代后期,在一次外国优秀影片巡回展的大幅广告上RedShoes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艳丽却薄命。

译者把这一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红菱”注入其翻译中,从而成功地重构了一幅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ofCultureImage)这一巧夺天工的翻译手法在电影翻译中随处可见。如美国电影WaterlooBridge这一片名原意为“滑铁卢桥”。众所周知,1817年英国在泰晤士河上出资建造了滑铁卢桥,以此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而取得的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如果依据英文直译成“滑铁卢桥”,乍一看,观众定会认为这是部与拿破仑打仗有关的战争片或介绍与该桥建筑有关的纪录片。但看过此片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

影片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轻漂亮的女演员玛拉在滑铁卢桥上结识了青年军官罗依,并成了恋人。而后,玛拉获悉罗依战死疆场,痛不欲生,为了生存沦落为妓。当罗依奇迹般地出现时,她无法面对现实,为了爱情和名誉,她再次来到与罗依初恋的地方,丧生在车轮滚滚的滑铁卢大桥上。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有着许多与之相仿的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陕西省蓝田县一年一度的“蓝桥相会”等。而“蓝桥相会”的传说与WaterlooBridge故事情节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译者把原名“滑铁卢桥”译成了“魂断蓝桥”,这样做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迷域;而且“蓝桥”这一隐含中国文化的意象能使观众一看到片名即刻领悟到这是部关于爱情的电影。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的意义在于它能及时有效地达到使译文与观众勾通,使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由此来吸引广大的影迷,创造译制片票房纪录的新高。仔细认真研究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这样的翻译手法会不时令人拍案称奇。三、文化意象的修润

由于中外观众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电影翻译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帮助观众去理解那些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电影翻译中如果对某些特定文化意象不作任何修润(ModificationofCulturalImage)处理,就事论事直译,会造成这一文化意象的缺损,文化涵义支离破碎。英国电影《魂断蓝桥》[8]一开始,有这样一段画外音:Announceer’sVoice:At11:15thismorning,thePrimeMinisteer,speakingtothenationfromNumbeerTenDowningStreet,announcedthatGreatBritainisatwarwithGermany.

广播员的声音: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10号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宣布英国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

应该指出此例忠实地译出了原文的字面层意义。但对“唐宁街10号”这一隐含文化意象地名不作些补充说明的话,相信绝大多数普通观众会茫然不知其所云。其一、观众不知道这个“唐宁街10号”在什么地方?其二、他们更不知道广播员在这里特地提及这个地名有何特别的寓意?为了使电影译文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之于广大观众。译者宜对上述译文作恰如其分的增补修润,如:

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邸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宣布英国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

通过增补“英国首相府邸”,观众这才真正认识到了“唐宁街10号”的“庐山真面目”。至此,“唐宁街10号”所隐含的意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才真正懂得具有典型地起域文化地名“唐宁街10号”的全部文化内涵。又如:

Peter:Oh,this?Well,IlikeprivacyIretire.Yes,I’mverydelicateinthatrespect.Pryingeyeeeesannoyme.BeholdthewallsofJerichho!Err,maybenotaaasthickaastheonesthatJoshuablewdownwithhistrumpet.Ijustshowyoumyheart’sintherightplace,I’llgiveyoumybestpairofpajamas.DoyoumindjoiningtheIsraelites?

彼得:这个吗?我休息的时候不想被别人干扰,在那方面我很敏感,不想被别人偷看。你看这耶利哥城墙,比不上约书亚用号角吹倒的墙厚,却比它安全多了。你看,我没有号角,为了表示我的公正无私,我把我那套最好的睡衣交给你用吧。你不想做以色列人吗?

此例选自英国电影《一夜风流》[9]。这段对白译文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在这段译文中出现了“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这三个与《圣经》故事有关的词语。众所周知,东方盛行佛教,尤其是在中国,中国观众对佛教还可略知一二,而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宗教历史文化就知之甚少了。因而在影片切换的瞬间让中国观众把上述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件难事,他们会搞不懂这“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直译用于上述译文中不仅令中国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也失去了电影翻译的真正意义。

为使中国观众明白这三个词语间的关系,使原文中所涉及的那些特殊文化意象丰满起来,译者应在电影翻译过程中对这段文字作如下润色:

彼得:这个吗?我休息的时候不想被别人干扰,在那方面我很敏感,不想被别人偷看。你看这像《圣经》中的耶利哥城墙,虽比不上《圣经》里以色列人的军长约书亚用号角吹倒的墙厚,却比它安全多了。你看,我没有号角,为了表示我的公正无私,我把我那套最好的睡衣交给你用吧。你不想做以色列人吗?

由于对“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这些出自《圣经》故事的词语增补了必要的文化涵义修润词后,观众不仅了解了这些“典故”的出处,同时在上下语境中也弄明白了最后一个词语“以色列人”的特定意指。修润增强了语言文字在语境中的透明度;增强了文化意象在观众认识理解中的清晰度。

四、文化意象的转换

语言学家认为世界上各族人看到的同一客观现象,不同的民族语言会给它“刷上不同的颜色”。缘于此,文化意象的错位(NonequivalenceofCultureImage)会具体表现为作为喻体的文化意象上的差异。换言之,在一种文化传统中一个具有正面寓意的美好文化意象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成了反面寓意的丑陋文化意象。如英国电影《呼啸山庄》[10]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Isabella:It’sabrother’sduty,dearEdgaar,tointroducehissisteertosomeothertypethanfopsandpaleyoungpoets.

Edgar:Oh,youwantadragon?

Isabella:Yes,Ido.Withafierymustache.

依莎贝拉:这是一个哥哥的义务,亲爱的埃得加,你总不能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那些花花公子或弱不禁风的年轻诗人吧。埃得加:哦,你该不是想嫁一个龙骑兵吧?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原版英文电影;高中生;英语学习

为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绝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被迫过分重视学生阅读、翻译、写作等应试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高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普遍滞后,利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专门的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普遍滞后这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截至目前,研究者们所提出的改进措施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的原有框架内修修补补,许多认知语言心理学家提倡的“原版英文电影教学”刚刚进入我国研究者们的视野,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原版英文电影与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关系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二、运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的原因

第一,原版英文电影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教媒体,它把声音、影像合为一体,使语言信息与特定的情景相结合,实现了多渠道的、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信息传递。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让学生概括词语的条件刺激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思维,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第二,原版英文电影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贴切、地道的英语语言感知和训练环境。语言的特征与语境和情景有直接关系,一个具体的语境会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语言,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全面的语言知识,促进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可见,语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版英文电影所提供的语言信息语境丰富,使英语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气沉沉的学问,而成为妙趣横生、鲜活灵动的实践,这为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第三,原版英文电影可以为高中生提供更多英语浸润和英语听说的机会。当前的认知语言心理学认为:大量的英语浸润和听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电影的语言多是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的对话,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通过反复听说,学生既能积累词汇、掌握常用的口语句型并理解这种句型的适用环境,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感受不同的重音、节奏、音高、停顿、语速所携带的大量信息。

第四,原版英文电影可以促使高中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和国情、获得英语学习的必备知识。原版英文电影包括了英美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英美国家社会文化和生活最直观生动的反映,可以切实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

三、选择怎样的英文原版电影

第一,主题思想健康向上,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电影与其他教育手段一样,所隐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所选影片应该有益于高中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正确的视角和心态来解读英美文化和现代生活。

第二,所选电影要适合英语语言训练和学习。大致有三个标准:语言含量大、内容贴近生活、发音清晰地道。根据以上标准,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影片为生活片、喜剧片、科幻片。像屡创票房以及各项艺术奖项神话的《飘》、《罗马假日》、《红与黑》、《魂断蓝桥》等原版老电影,语速慢、句子完整、语音清晰、难度适中,适合高中生学习使用。

第三,使用时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简单而又精彩的电影片断是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突破点。刚开始要选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的电影,慢慢领略熟悉了电影的语言之后,再循序渐进选一些语速较快、难度较高、情节更为复杂的影片,以推动学生进步。

四、怎样把原版英文电影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第一,放映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尽量把放映时间选在自习时间或学生学习劳累之时,使学生既得到了休息,又促进了学习。

第二,在英美经典电影的赏析中适当穿插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影片所剖析的社会现象或就某个人物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有助于改进学生的语音、语流、语速,提高口语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就某个情节进行模仿或改编,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第三,“精看”与“泛看”相结合。对“精看”的影片,要求学生认真反复看,彻底了解电影的文化背景,挑出其中的精彩语言进行模仿、朗读、背诵。课后作为书面作业,还可让学生就影片中感兴趣的角色或情节进行描述和评论。经过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渐积累起大量英语口语的短语或句型。

参考文献:

1、陈俏淳.电影作为现场文本用于英语教学的探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葛萍.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J].上海金融学报,1998(1).

3、赵秀华.原版英文电影与英语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第3篇

为妥善解决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大胆革新教学模式,将英语原声电影引入到口语课堂教学中,利用精心选取的英语原声电影片段为学生创造真实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得体的语言,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练习,在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口语运用能力;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影视资源,让学生将课下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英语水平提高。

(1)英语电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引入英语电影素材,能够一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简单罗列大量词汇与句子的教学方法,改变英语学习在学生以往印象中的枯燥乏味的印象,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与运用英语的热情。英语电影片段中,精彩的剧情、生动的画面、形象的人物刻画、悦耳的背景音乐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真实英语环境重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体验,从而激发其模仿冲动与学习热情,逐步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2)英语电影能够展现真实场景,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在任何语言学习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要想练习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必须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英语来源于生活,电影亦如此,采用英语电影教学,能够展现真实自然的英语对话情境,学生可在观看过程中不自觉地将有声语言与人物所处环境、面部表情、手势、语态等无声语言进行整合,最大程度上体会英语语言的感染力。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着重注意任务语言中的用词、句型、语音、语调、节奏停顿、思维方式和思想感情等要素,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习得纯正英语,克服掉“中国式英语”的弊端。

(3)英语电影能够提供得体的语言

课堂教学中提供的英语知识往往是书面语,如果照搬运用到口语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表达歧义、晦涩难懂等问题阻碍彼此交流。另外在英语日常交流中,一些俚语、方言也需要特别注意,如果运用错误可能就会贻笑大方,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方面内容涉及却相对较少。而将英语电影恰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能有效弥补以上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在表情、手势、体态以及音乐等配合下,学生能快速地、深层次地理解常用英语语言的内涵,进而学习到地道得体的语言,加强口语交流技巧学习。

2基于英语原声电影开展的口语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与模仿

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掘其模仿能力,为学生播放英语原声电影片段后,选取特定场景,提出任务要求,在解决词汇、语法障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课下完成角色分配,对电影场景进行模仿,课上学生自愿表演,并由班上其他学生评价,教师补充,对优点加以赞扬,对缺点恰当分析,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善,以求提升。

(2)配音活动

当前许多英语原声电影可利用调整声道等方式将原对白声音消去,只留下影像与背景音,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配音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人物角色,完成配音练习,使学生在充分体验表演乐趣的同时学习到实用的语言知识。

(3)口译活动

口语翻译是英语学习中难度相对较高的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语法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全方位考量。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引入英语原声电影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先根据原文字幕进行翻译,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习效果决定是否进行语音口译,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划下,逐步达到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4)基于电影片段讨论

教师将全班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标准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播放英语原声电影后,基于电影片段组织学生讨论,讨论内容可涉及历史背景、语言特点、口语知识等,但要求用英语完成讨论交流。

3英语原声电影资源选用原则

英语原声电影资源丰富,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对其进行选择:以教学内容为导向,不可脱离教学主题,电影片段中要包含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汇、语法等;电影主题要积极向上,摒除暴力血腥场面,注重通过电影欣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符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不可进行拔高教学,应做到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4结语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第4篇

1.英语原声电影有利于矫正学生口语发音。当下大学生英语口语发音都是通过跟读磁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在英语社团中与外国人交流来提升口语,跟读磁带的弊端是学生的口语练成后向BBC的主持人一样,过于刻板。参加英语社团的机会比较少,并且由于英语表达水平有限,学生与外国人的互动并不深入,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不准,并且为了矫正发音而进行口语练习浪费了很多时间。英语原声电影应用于口语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首先,英语原声电影中的语言表达都是经过字斟句酌的,发音也非常标准。英语电影中的对白,演员带有感情的表述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兴时候语言表达充满喜悦之情,忧郁时语言表达的低沉,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矫正了自己的发音,还让自己对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二,英语原声电影中,学生不仅可以矫正发音,还可以让自己的英语说得更得体,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就是不同的语气,学生通过看电影来学习口语,不仅仅能够消除中国口音的英语,让外国人听得懂,还能够让口语表达更加得体。

2.英语电影有利于普及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和英美文化教学是分开的,相应的考核也是分开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口语交流中出现culture shock(跨文化震惊),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不多。英语原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这就能够让学生在看电影时了解英美文化。看电影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在电影中吸收的英美文化知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上课时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致不高,加上课堂教学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的学习质量通常不高。所以,要充分利用英语电影来普及英美文化知识,夯实学生的英语文学常识。

3.英语电影有利于情景教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解,通常教师会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电影是最佳的情景教学素材,英语电影中的情景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人物安排都非常精美,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变脸(face off)》中,伊芙发现自己现在的丈夫是变脸后的的敌人。她在说假丈夫时,用的词是fake husband,而不是false husband。在这种情境下,就能够对fake和false两个词进行辨析,这个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对两个词的用法有深入理解,较之传统的文字解释而言,电影情景教学的效率非常高。

4.英语电影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英语电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英语电影中的内容各种各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主题来观看,在丰富思想的同时,也能够进行英语学习。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很多英语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暴力指数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差异很大,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误入歧途。所以,教师要对英语电影进行甄选,将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电影推荐给学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的运用策略

1.运用英语原声电影来提升口语。在英文原声电影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对白,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将这些经典的对白片段剪辑出来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同时将对白资料给到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资料来听清、听准确演员所说的每一个单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解释对白中涉及的重要语法知识和句式,这样大学生便能更容易地进行理解。教师在讲解完对白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也已经完全懂得了之后,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白模仿,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运用英语电影来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跨文化交际的教材中的内容是非常典型的,但是文字表述与电影画面相比,用电影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更好。在电影中,学生会将自己与某个电影人物联系起来,将自己置身于电影中。这样学生就会以第一人称来体会电影中的情节变化,电影中的文化会有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会对比电影中的文化与生活实际中的文化,找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运用电影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3.运用英语电影来开展情景教学。电影中的情节是情景教学的素材,但是電影太长,无法恰当的镶嵌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所以,教师要学会使用狸窝和会声会影等相关的软件,从而将电影中的与教学相关的情节截取下来。这样就可以让英语电影为英语课堂教学所用。为了提升电影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将截取下的电影片段制作成微课,将知识点以字幕的形式添加到视频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下观看微课来复习。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文电影 片名翻译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1.引言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进一步提高,作为现代艺术手段与形式,英文电影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英文电影以其高投入、离奇的情节、宏大的艺术效果吸引人的眼球。当然一部好的英文电影需要有个吸引观众的影名,影片名是对一部电影核心思想的关键影射,对语言要求独特,再加上其中包含多元的民族文化,使其意义更加鲜明。本文在此基础上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

2.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2.1经济效益原则

就片商的目的看,他们不仅要借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人际间的交流,还要产生商业价值。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原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原语的可读性程度。”“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观众水平参差不齐,对片名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译名的可读性是基本要求。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该片译为“音乐之声”,就被广泛接受。

2.2信息原则

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里的信息不仅指形式的信息,更包括原文的语气和风格。因此一个贴切的译名不但要在意思上准确,还要在风格和语气上忠于原题。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但每个字、每个词都包含丰富的信息内容,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译为“黑色追缉令”;“Meet the Parents”译为“拜见岳父大人”;“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译为“鳏夫二重奏)”。

2.3审美原则

中国观众对电影名的审美期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从形式上来说,西方人崇尚语言简洁美,而中国人讲究语言对称和谐,尤其喜欢那些表现力强、匀称悦耳的四字词语。大量的英文电影的四字格中文译名受到观众的喜爱,如“Fugitive”译为“亡命天涯”;“Happiness”译为“童年往事”;“Beautiful”译为“美若天仙”……体现在内容上,观众喜欢那些具有丰富文化韵味和联想意义的词,如“淑女,君子,情”……

3.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3.1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体验相同的内容,并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时候就可以采用直译。英文电影名采用直译可直观地反映其内容,易于迎合观众的心理期待,并且可以一定程度地保持原语的民族特色,使译语读者逐步熟悉并接纳异域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电影名“The age of innocence ”译为“纯真年代”;“Schindler's list”译为“辛德勒的名单”;“King Kong”译为“金刚”;“Star Wars”译为“星球大战”等。

3.2音译法

如果说直译是把原语按字面的意义进行翻译的话,音译则是将原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与语音形式的方法。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在片名翻译中使用较少。主要涉及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多为人所知,翻译之后不会让人费解。这时应尽量采用已有的定译,不要重译,如:“Jane Eyre”译为“简·爱”;“Casablanca”译为“卡萨布兰卡”;“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Elizabeth”译为“伊丽莎白”;“Aladdin”译为“阿拉丁”。曾在各大影院热映的“Harry Potter”译为“哈利·波特”采用的就是音译,因为通过原著的畅销和电影前期大规模的宣传,大家都已熟悉主人公哈利。

3.3意译法

由于中英两种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影响意译的准确传达,不能实现中英文片名的对等。既然是意译,就要以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地保持中文片名所表达的内容。根据英文同名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同名影片在中国公映时被译为“乱世佳人”,既切合题意又赏心悦目,乃成功的典范之作。如直译为“飘”或“随风飘逝”,虽无可厚非,但逊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运用这一方法翻译的:“The Wizard of Oz ”(“绿野仙踪”);“Ghost ”(“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All Colors of the Rainbow”(“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4.结语

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充分研究分析原片内容、片名来源、语言功能、风格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目的论,以音译、直译、意译翻译方法为手段,同时根据受众的不同心理、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进行电影名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