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文教学

英文教学范文精选

英文教学

英文教学范文第1篇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多,范围广,所以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强化综合性、强化医学性、弱化验证性”的原则。将单一的基本操作训练应用到综合实验中去,并且精心挑选了一些与医学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项目,比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阿司匹林的制备等,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另外,我们对验证性质的实验进行整和与压缩,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出各类化合物的共性与个性,使学生从实验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选择好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4名英语较好,专业较强的教师,查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利用半年的时间,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完成了教材的编写工作。此教材共含有10个有机化学的经典实验内容,语言规范准确,图文并茂,这既是教师备课的参照依据,也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实验报告的书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师精心备课

在全英语实验教学中,我们以“教学”和“英语”为中心,通过查阅大量的英语原版专著,反复推敲,认真撰写英文教案;设想留学生在听课和实验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状况,做到可以用不同的英文表达法来解释同一个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多用口头用语,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考虑到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有机化学实验综合性比较强,每个实验中包含有2-3个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分解,按照实验步骤将其制成挂图,挂图中包含大量图片和照片,内容涉及实验流程、装置图和实验注意事项等。例如: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中,我们将整个实验分为合成、分离和提纯3大步,其中分离中还包含有分液和干燥两个基本操作。我们将如何进行分离和干燥以照片的形式制成一系列的流程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能。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总要在挂图前站立数分钟,细心观摩,教学实践证明,挂图为学生的学习构筑起了整体的框架并给予学生以形象生动的指导。

一丝不苟的组织教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留学生和国内学生接受的教育观念不同,课堂纪律比较差,自由度大,迟到和缺席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实验课结束后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也不理想。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较好的教学质量,我们在第一堂课就强化课堂纪律,让学生明确哪些事情在中国的课堂上是不允许做的。此外,我们采取了“2签”的模式,即实验前我们收取预习报告并签到,试验结束后待学生清洗好实验仪器,并经我们检查完毕方能签字离开。这样不仅督促了学生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更好地理解整个实验的原理和流程,又杜绝了学生缺勤和不整理实验仪器的恶习。留学生非常看重任课老师的评价并且对分数看得比较重,鉴于此,我们不仅对规范的操作、美观的实验装置和认真的值日等给予真诚的表扬和赞美,同时还建立了多指标的成绩评价体系,其中考勤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为60%;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若有作业抄袭现象,我们仅给予考勤与实验操作的分数,当然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卫生的打扫,若做值日比较认真我们会酌情增加相应的分数。通过实施以上的措施,我们发现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实验兴趣明显提高。良好的出勤率、认真规范的操作以及积极地参与值日使整个实验课教学秩序井然,留学生还经常和自己的实验装置、产品等拍照留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留学生的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的书写都非常认真,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装置通常都会很美观地画出来,有些同学还把自己的操作通过照片的形式放到实验报告中,这一点中国学生很少能够做到。

注意课后的总结

英文教学范文第2篇

教育部十分清楚地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⑤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8:1)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大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至少能“用英语有效地”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教学经验反复证明,在促进英语学习者有效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众多办法之中,学习英语文学经典,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国内外英语教育专家多力主此举。ThomasRendall教授已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外国专家7年,不仅自身学养深厚,博古通今,更有北京、澳门、加拿大两国三地大学英语教育、管理的丰富经验,既熟悉英语为母语的教学,又熟悉英语为外语的教学。谈到英语文学经典之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含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Rendall教授认为,“学习文学经典作品至少有3点益处”:(1)文学作品情节曲折、人物鲜明,能激发学习动机;(2)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即负载了所在文化的最佳语言表达。有机会学习最好的材料,为何还要学习其他次好的材料?(3)研习文学经典必然要大量阅读与写作,而阅读与写作是提升语言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最佳途径。而对于教师,教文学经典也颇有益处,能改善教师长期教重复内容产生的“倦怠”问题(唐进,2011:60)。Rendall教授强调文学经典在大学英语中的作用,早已经我国精通外语者和英语教育专家反复印证。辜鸿铭(1857~1928)不仅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等古今欧洲语言(龚书锋,1995:1),更熟谙欧洲“语文、政艺”,且是一个“外交奇才”(冯天瑜,1985:1);俄国王储敬称辜“各国无此异才”(刘戎禺,1985:1)。辜鸿铭常以欧洲语言发表时事论文,“每一文出,各国争相移译”(罗振玉,1985:2)。据载,辜的英文著作,“给英国人看,可以和任何维多利亚时代大文豪的作品相比拼”(姜文锦记,转引自黄兴涛,1995:6)。辜鸿铭之所以学习外语如此“高效”,是因为他学习语言时重视经典的缘故。据《考试》(高考•英语版)《辜鸿铭的语言学习法》(2008:107~108)一文,辜鸿铭通过熟背《浮士德》、莎士比亚戏剧、《失乐园》等文学经典后,德文、英文水平在义父布朗心中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了。”辜认为,掌握西文之法是“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他对学习英文“低效”的结论是:“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身只有小成”(见兆文钧,1998:139~146)。⑥文婷(2003:34)也证实了辜鸿铭精习英语经典的方法:“到了晚年,还能一字不移地当众背出上千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华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外语一如辜鸿铭,令讲母语者折服。大陆著述谈钱先生精通欧洲古今文字者众,在此无需赘言,仅略举一例,稍加佐证。据夏志清(1979:369)先生亲历,1979年4月23日,钱锺书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座谈会后,“一位专治中国史的洋同事对我说,生平从未听过这样漂亮的英文,只有一位哈佛教授差堪同钱相比(这位同事大学四年在哈佛,研究院多年在柏克莱加大⑦)。”钱先生(1997:530)借用某评论家的比喻,幽默地说:“专学外国语言而不研究外国文学,好比向千金小姐求婚的人,结果只跟丫头勾搭上了。”换句话说,总是从一些简单的小品文、小故事学英语,不学文学经典作品,则犹如买椟还珠,反裘负薪,不能得到英语的精要,恐怕“阅报、修函”都困难。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刘润清教授(2003:8)结合自身经验告诫我们:“读原著[指文学经典]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因为大部分经典都出自“语言大师”之手,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刘教授强调:不读上几十本原著,“英文学不到家”。总之,要学好真正地道的英语,勤奋学习英语经典名著是必经之路。

文学经典与文化学习

学英语必须学英语代表的文化,这是所有外语教育者的共识。WangZuoliang(王佐良)先生(2010:8)指出:“Thebestwaytounderstandapeople,apeople’smind,people’stemper,people’scharacter,orwhatthephilosopherscalledtheinnerclimateofapeopleisthroughliterature.”Rendall教授也跟笔者谈了学英语文学经典的文化功用:学习文学作品能帮助学生获取该作品所在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知识,如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想动态等。英文系的学生不应只是个“语言工匠”,虽称自己专治语言,乃至专家,实则仅仅会查字典、熟悉语法规则而已。欲深入理解外国语言,非了解其文化不可。欲了解文化,则必先学其文学。伊格斯通(转引自Hall,2005:3)说:“Thestudyofliteratureandlanguagecouldbeanopportunitytounderstandandencourageanevenmoreopenandmulticulturalsociety.”Hall(2005:81)也指出了文学的极大作用:“Thevalueofliteratureineducationalcontextsreachesfarbeyonditslinguisticmaterialitytorealmsofexperienceandone’sculture.”刘润清教授(1994:71)也十分肯定文学经典于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内容,语言就成了空壳;语言学习者不可不学习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他(2003:13)还指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语言不学点文学,无论如何也学不出味道来。”虞建华(2002:8)也认为,“所谓的‘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并置的两部分的简称。为什么合在一起,道理显而易见:这两者分不开、也不该分开的。”张燕(2010:60)还指出,文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精神。”

文学经典的实用特点

有人仍反对语言教学以文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理由是文学的语言不实用。其实,文学经典包含同样实用的语言,涵盖历史、经济、商业、政治、法律、社会交往、旅游甚至科学等各科、各类语言表达,有益于提高实用语言技能。除语言外,文学经典还有以下实用的地方:第一,人文教育。刘润清教授(2003:13)警告我们:“文学作品是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只能培养出按电钮的野人。而人文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生活——特别是如何顶住压力,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对待坎坷,又如何以平常心面对成功和荣誉。中国的独生子女太需要这方面的教育了。”虞建华(2002:8)也说:“文学是认识人生、丰富经验、开启心智的学问。它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第二,想象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文学经典都是作家丰富想象力的结晶。要理解作品,学生必须发挥想象力。文学经典本身的曲折情节也必然诱使读者去想象。理解文学经典内容之际,学生还将训练表达、观察、思辨、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反过来必然促进其创造能力。同时,积累了英语文学经典的知识,就积累了英语文化的具体材料。掌握了这些材料,与英美各国、欧洲各国、甚至凡是了解同样经典的人交流,必然顺利,取得良好交际效果。可见,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语言学习的中心材料非常实用。教、学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学到普通文章包含的语法、词汇、句法等内容,以及各学科(如商业、法律、化学、生物)的专业表达与知识,还能丰富人生经验、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训练意志,进行卓有成效的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思考、想象、创造、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从长远看,远比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实用得多。正如WangZuoliang(2010:8)先生所言:“It’s[literature]goteverything,becausethelanguageofliteratureisthelanguageoflife.”既然学习文学经典如此有效,又如此实用,我们就应以经典的篇目设计教材。设计教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由于经典之间本身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或教材作者必须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经典的思想内容、教师自身专长及偏好,参考学生的心理状况、课程设置,选出作品适当的片断或整体,编定教材。

文学经典与教学方法

确定了经典作品为教学内容,还应明确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因为经典作品语言生动精彩、思想内容深刻,语言、文化信息量都大,所以在教学中,就不应将重点仅仅放在有限的语言点教学训练上。教授经典作品,必须既操练语言,又探讨发掘其思想内涵,分析其文化特点。要兼顾上述3个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作品,与同学一起深入讨论、分析作品。这样,学生的读、说、听、讲,甚至译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同时得到锻炼,增强其听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具体教法因人而异。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选取自己喜欢、擅长的教学方法。如精于写作,不妨指导学生多写课文分析总结;如擅演说,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演讲、辩论;如长于改编、表演,则可多带领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排练表演。但无论何种方式为主,听、说、读、写、译这5项能力训练都必须兼备,不可偏废。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能力、气质性情也不尽相同,教师应选择适合激励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语言教学同样如此。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2007:5)教育部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允许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内容,允许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故呼吁高校根据自身物质条件,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英语各科(听、说、读、写、译)教学训练,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5)。今天,我们身处互联网普及时代。互联网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平台,能十分有效地补充正式学习,而正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之外的学习,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余胜泉、毛芳(2005:21)认为,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参加兴趣小组、写博客(Blog)、参与[网络]社区讨论、通过网络交流工具获取帮助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柴迎红、秦罡引、崔丽(2006:47~48)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撰写博客的几大优势:(1)全面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量,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2)构建开放的语言学习和交互环境;(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提供大量丰富的个性化多媒体语言学习资源;以及(5)增进师生交流。我国大学生非常喜欢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吴丽林、吴璀,2011:39)。今天的互联网能丰富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方式,促进人机、人与人互动。大学英语教学以经典作品为中心内容,结合当今互联网技术,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围绕教学选用的经典作品在网络论坛发起讨论,或者撰写有关经典的博客、微博、邮件、百度或维基文章,制作用于分享的音、视频文件,与师生和其他互联网用户进行交流。英语学习网站则可以充实文学经典,运用RSS技术(reallysimple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聚合,即网络用户订阅阅读的技术与服务),支持RSS服务,帮助提供英语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最佳学习内容。其次,要求或建议学生至少用一定的上网时间阅读、听说、写作跟教材相关的内容,并与同学、教师、网友交流。学生交流时,特别是学习期间,教师和网络社区应鼓励学生尽量用完整、规范的语言,以利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网络辅助教学再有效,也不能取代英语教学。互联网的各项技术并不能直接保证英语教学效果。再现代化的互联网毕竟只是辅助作用。云红(2011:45)指出,学生成天面对机器,与教师、同学无交流,收效甚微。这种单纯的模式有“缺陷”。如果把现代互联网用于英语教育的技术大体分为阅读(如RSS)和贡献两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局限不利于英语自学。RSS允许读者完全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阅读的内容;但徐立乐(2010:38)从“优选论”的角度指出,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选材必须谨慎。以贡献为主的学习方式,包括博客、微博、维基、论坛、音频视频等。通过写作或者录制音频、视频,贡献内容与网友、同学、教师交流,固然可以提高英语表达技能。但是,如果写作者、录制者英语能力不高,或者常常甚至总是采用特色鲜明、支离破碎的网络语言,如r代表are,u代表you,b4代表before,mm代表agirl,7456代表“气死我了”等,那么,写作者的语言不会因为网络写作交流得到实质的提高,交际能力也不会明显提高。王清杰(2010:208)发现,多数人对类似上述的网络语言不大容忍;这样的语言会“影响交际效果”。因此,必须明确,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只有这样,网络才能最好地发挥促进英语学习的作用。

结论

英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大学英语教学交谈分析法跨文化交际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碰撞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跨文化交际,英文叫做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或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主要是国与国之间在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由于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对方国家文化就成为国与国之间能够顺利交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写作论文。

笔者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在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交流障碍。比如在与当地人见面哪怕是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都问“Howareyou?”或者“Howiseverythinggoing?”“Howareyougoing?”几乎没有人问“Howdoyoudo?”起初笔者感觉这可能是澳大利亚人的特殊问候方式,也许英美不同。可当笔者在与当地英美游客接触时,他们和澳大利亚人的问候方式是一样的,因此,这样的问候方式并非澳洲特有。而且,笔者在澳大利亚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现在很多澳大利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语言正追随美国人,同时澳洲又是英联邦国家,因此,澳洲人的语言完全可以代表英国或者美国。还有这样一个例子,nativespeaker给“Howareyou?”的回答令人诧异,并非多年来中学英文课本上所教的“Fine,thankyou,andyou?”而是“Good,good.Andyou?”再比如,对“Thankyou”这样一个包括中国未受过英语教育的人都知道的用语,对方的回答既不是“That’sallright.”也不是“Notatall.”而是“Noworries!”而且笔者在后来观看美国电影“27Dresses”也有此发现。当然,有时也有人回答“You’rewelcome!”还有,中国学生喜欢用“please”这个单词,因为翻译过来是“请…”,觉得用这个单词非常礼貌。可是英语国家的人则不然。一次,笔者在email里向导师请教一个问题后这样写道“Tellmesomethingaboutthatplease.”后来导师告诉我,其实这样说很不礼貌,因为这是个祈使句,给他的感觉是我在“命令”他去做,让他很不舒服。后来笔者了解到,其实英语国家的人并不是用“please”来表示礼貌的请求,而是“Canyou…?”或者“Couldyou…?”如果要用“please”也是用在一般疑问句中“Canyouplease…?”或者更礼貌的话“Couldyouplease…?”还有一个例子很值得思考,当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是ofcourse,当时老师大怒,实际上,学生的并不是有意要惹怒老师的,因为在中文中,ofcourse是“当然”的意思,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说没什么不礼貌,可是,在NS听起来就不舒服,他们会理解成“那当然啦,你傻啊,连这都不知道”。这些例子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去思考,即为什么我们中国学生在去英美国家语境中会遇到这么多交流障碍呢?

造成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是EFL国家,语言环境相对不好。但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此,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问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比较欠缺。那么,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多找机会邀请英美国家的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由于中国与英美国家在文化上存在诧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大相径庭。比如,中国人会说“拦路虎”,而英文却用狮子来表达,即“alionintheway”。所以经常请他们来课堂,对学生了解国外文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充分利用英文原声电影。在一学期给学生放一到两次英文原声电影,看电影的时候,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果课堂上抽不出时间,教师可以将自己下载的电影拷贝给学生,让他们课后看,当然,要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S对话中的用词用语及其特点。

其次,教授阅读(包括精读、泛读)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多找一些真文,即authentictext。近几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真文的好处是,它由NS所写,可以说是原汁原味。阅读真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或者价值观念等。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杂志、报纸等。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国外英文杂志、报纸等都可以在网上搜到。

最后,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口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提出口语教师应采用交谈分析法教授口语。

长期以来,中国英语口语教学多采用视听法。视听法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其自然掌握英语。其中drills也就是句型练习构成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使用句型练习固然有其优点,但由于教材所使用的句子很多都是人为加工而成,其劣势也很明显。笔者上面所提到的在澳洲遇到的交际问题就是其劣势的体现。笔者认为,用“交谈分析法”教授口语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McCarthy指出,语篇分析是对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的分析。Paltridge认为,之所以要进行语篇分析,其原因是它能够给语言学习者展示语言应用的真实画面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对话者的语言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因此,掌握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技巧能够使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Burns,Joyce和Gollin指出,分析语篇的方法有五种,即,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交换结构理论、评论话语理论和交谈分析。在此,笔者谈谈交谈分析法。

Cook提出,交谈分析法是对话语的局部和微小细节层面做分析。因此交谈分析法主要分析对话中的小单元,例如对话开始语与结束语(openingsandclosings),对话统一体(adjacencypairs),说话次序(sequences),话论转化(turntaking),对话的修补(repair)等等。Cook将对话统一体,说话次序和对话的修补归为一类,并成其为“话论类别”。下面具体谈谈话论转化与话论类别这两大理论。

首先,话论转化。TenHave认为,话论转化是交谈分析的核心理论。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话论转化指的是对话中一个人结束话语之后,另一个人紧接着说话,以此类推。Cook认为交谈分析法主要是描述对话者之间如何转化话论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话语重叠或者中止。因为不同文化之间使用不同的话论转化机制,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话论以及传递话论,因此分析话论转化非常必要。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谈话中想要得到话论,他们通常使用一定的谈话技巧,比如提高话音;假如想要传递话论,他们一般借用一些信号,比如“mhm”,“yeah”,“so”,or“anyway”来中止他们的话语。Burns,Joyce和Gollin认为在日常对话中,经常会出现话语重叠,话语重叠可表达不同的目的,包括表示不赞成,迫切以及恼怒等。

其次,话论类别。Eggins和Slade认为对话统一体是由两个紧密联系着的对语组成。比如,howareyou/good;goodmorning/goodmorning。Cook指出在英语口语中,如果对话一方提出问题,提供帮助,提出批评等,通常会得到满意或不满意的回答。话论类别中的说话次序包括两种:插入次序和话题次序转换。Paltridge指出,插入次序指的是第二组对话统一体插入第一组对话统一体中,从而将第一组对话统一体分开。Cook提出,话题次序转换是指话题从一个转换成另一个然后又回到第一个话题。Paltridge指出,对话的修补指的是对话者纠正他们在谈话中的错误。TenHave认为,对话的修补是在谈话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组织的方式”。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NS在真实情景下的对话,对话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是电话对话。将对话的transcript用OHT展示给学生,用交谈分析法对transcript进行仔细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对话内容,更加细致地学习NS是如何交流的。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具体怎么做,下面网址nixon.archives.gov/find/tapes/watergate/wspf/000-000_37d.pdf的例子是一个电话对话的transcript,笔者将对它怎样在口语课堂上应用做以具体分析。

假设口语教师用交谈分析法进行教授并选定这个电话对话作为范例,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话中的第一个“hello”不是问候,而是对电话铃声召唤的回复。这就同时纠正了

中国学生很习惯用hello来与外国人打招呼问好的错误表达方式。其次,教师应告诉学生,在通常情况下NS对话的第一个话题一般不是对话的真正原因,因此在这个电话对话中,第一对话论“hi/howareyou;I’mpretty,prettygood/good”仅仅只是一般的闲聊,并非打电话的真实原因。这样告诉学生,有利于学生在与外国人对话中培养良好的对话习惯,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说自己谈话的原因,NS势必会感觉比较突兀。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对话中的话题转换。这篇电话对话的话题转换是这样的(“^”代表话题转换):问候^约会的时间与地点^接到O’Brien的电话^有关Dean的事情^安排好下一次约会^E告知K有关陪审团事宜。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观察NS是如何进行话题的转换的,从这篇电话对话看出,NS会用一些技巧,例如升高音调并提出问题“didhetellyouaboutDean?”,“now,canyou…”.最后,教师让学生注意NS是如何使用话语技巧的,NS会使用一些填充词或者反馈语,例如,“well”,“uh-huh”,“sure”,“yeah”,“uh—hm”,“um,hum”,“right”等。学生学习这些有助于他们在与NS交流时显得更加自然,为自己争取一些思考时间,不至于陷入尴尬的境地。

总之,不管是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任何环节,其主要目的都是使学生能够与英美国家人民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也是文化的交流,因此,为了使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应该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urns,A.,Joyce,H.&Gollin,S.(1996).Iseewhatyoumean:Usingspoken

[2]discourseintheclassroom.Sydney:NationalCentreforEnglish

[3]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MacquarieUniversity

[4]Cook,G.(1989).Discours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5]Eggins,S.&Slade,D.(1997).Analysingcasualconversation.London:Cassell

[6]McCarthy,M.(1991).Discourseanalysisforlanguage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英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文教学;难点;策略

引言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一定英语作文写作,但是初中英语作文写作与小学阶段相比,无论在词汇、语法的运用上,还是在语言逻辑顺序上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针对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难点,结合初中教学现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初中英语作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展开初中英语作文学习。

一、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难点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都知道作文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可是作文教学难在哪里,很多教师却不得而知。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明确,英语作文具体难在何处,从而立足难点,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逐一突破,更好地开展英语作文课堂教学。

(一)同义词替换运用的缺失

在初中英语作文中,学生想要使作文有新意、有特色,需要注意使用的单词不能过于单一。这时就涉及英语单词中的同义词替换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该用哪一词语进行替换。这实际上是由学生的词汇记忆混乱造成的,学生没有对词汇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规划,导致当学生想要表达“好”的时候,一律使用“good”的情况。

(二)英语表达逻辑的转变

英语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习惯用中文的思维套用英文,这就造成学生在表达上出现了严重的中式英文的问题。若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就会导致学生在作文表达上,习惯运用中式英语。然而一些教师在点评学生作文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指出学生的表达逻辑存在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转变为英语的表达逻辑,故而感觉英语写作困难。

(三)运用恰当的连接词

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学生的作文往往由一个个简单的句子组成,这样便造成了整个作文不流畅。对于初中生来说,恰当使用连接词,将句子与句子串联起来,难度较大。即使学生使用连接词,也多为“and”和“but”,不足以让作文变得出色。

二、有效的作文教学对策

教师应针对难点,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逐个击破难点,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性,提升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质量[1]。下面,笔者将结合上述难点问题,谈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词汇小册子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本词汇小册子。这里讲到的词汇小册子,是将单词按照中文词义进行分类,让学生将同一意思的单词记录在一起,一同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快速查找同义词。至于连接词,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以读促写,多读促写

笔者认为英语逻辑转变是学生作文写作中比较难克服的问题。教师可以从阅读的角度入手,通过阅读、理解别人的文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逻辑,慢慢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从而完成从中文思维到英文表达思维的转变。例如,在教学Unit2Whereareyoufrom时,这节课主要围绕“Whereareyoufrom”和“I'mfrom...”两个句式展开。为了让学生慢慢习惯英语的表达逻辑和顺序,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两个句式,让学生进行句式训练,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慢慢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具体来说,如Whereareyoufrom?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你来自哪里,在中文的表达习惯中,我们习惯将主语放在最前面,按照主谓宾的格式展开,即使在问句中也是如此。但是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英语问句中,习惯将疑问词提前,然后将谓语动词放在最后面。当学生熟悉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后,自然会养成英语逻辑思维。

(三)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2]。在学生动笔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作文的框架结构,根据自己所列的框架填入内容和单词[3]。这样一来就能使作文写作变得简单,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逻辑。例如,在教学Unit3Whatclassareyouin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介绍班级的作文训练。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构建作文框架的习惯,即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作文写作。其中,思维导图中作文的框架要包括文章的开头、中间的事例以及结尾。学生在列框架时,可以将一些句子中会涉及的单词写出来,如class,desk,blackboard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将一些连接词,如notonly...butalso...,however,inshort等写出来。构建作文的整体框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文章的结构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明确自己要写作的内容和方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开展英语作文教学,才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夯实作文基础。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英语作文难点,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意茹.浅析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91.

[2]苏方芳.初中英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J].散文百家旬刊,2017(3):54.

英文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英语;教学

一、人文教育概述

人文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方式不同,人文教育主要指对学生的心理、文化素养进行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施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人文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人格、心性进行完善式的教育发展方式。人文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首先是人文教育的精神层面,主要指人文教育具有培育学生观察力、理解力的作用,同时能帮学生理解、探寻人生的奥秘;其次,是在文化知识层面上解读人文教育,指的是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不仅要在课堂中展开知识性的教育,还要能够在课堂中融入具有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等;最后,是在思想层面上解读人文教育,思维层面发展人文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实施,人文教育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对教学活动积极的一面。

二、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社会也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不仅注重高校毕业生的才能,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更重视。为了顺应时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高校毕业生的道德素质,高校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一定的人文教育活动。教师通过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2.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帮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还能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一些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在期末测评中取得好的英语成绩;有一小部分学生把英语当成一种语言工具,助其就业。这些高职英语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使他们不能真正理解高职教学活动的真正含意。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将英语语言背后的人文知识素养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在具备一定人文知识素养的背景下开展英语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寻英语知识文化的热情。

三、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1.人文思想在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体现英语教材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高职英语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多是一些西方文化的教学内容,语言表达富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基于这种教学内容开展的英语教学丰富了高职英语人文教学课堂,使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课堂成为可能。2.富有人文思想的高职英语词汇在教学中的体现在高职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开展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效果。英语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词汇依托课文中的英语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中融入人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高职英语词汇是高职英语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3.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设置有助于人文思想的渗透英语是高职学生学习的基础课。在英语方面,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教学时间较长,这使高职英语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在高职课堂开展人文教学更具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改变做出及时的跟踪调查,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途径

1.充分利用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开展教学高职英语教材是高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资料,高职的英语教材中蕴含着浓浓的西方文化知识素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职英语教材开展人文教育的教学,在高职英语教材中充分挖掘英文词汇、语句、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的资料,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深度讲解、适当延伸,帮助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2.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是高职英语教学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要想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顺利开展人文教育活动,高职英语教师就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既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教育内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英文知识,在播放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3.开展高职英语第二教学课堂高职英语的第二课堂指的是存在于课堂之外的英语教学方式、场所,即英语实践教学。教师通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互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渗透,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向学生展示西方的礼仪活动、节日风俗等。4.打造一支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高职英语教师是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因此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成效。学校要不断加强高职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技能培训,组织高职英语教师进行相应的人文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蓉.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与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2]黄一茜.高职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