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颅脑外伤;高压氧;氧舱护理;特殊性

颅脑外伤为常见外伤的一种,其多发生在交通事故中,该病症极易引发昏迷和生脑水肿症状,甚至会因患者昏迷时间过长而变成植物人。我院高压氧诊疗室从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共治愈了35例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激素、脱水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现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几点护理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组:35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人,女性患者有10,其年龄从20岁-6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手术治疗患者为23例,其余均没有做过手术。本组3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病症,有6例为硬膜下血肿病症,有15例为蛛网膜伴脑挫裂伤出血病症,有2例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病症,其中15例气管切开。

对照组:35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人,女性患者有10人,其年龄从26岁-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手术治疗患者18例,其余均没有做过手术。本组3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有12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有9例患者为蛛网膜伴脑挫裂伤出血,有6例患者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病症,其中19例气管切开。

1.2治疗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初始舱内提供一级供氧量,其压力数值显示为2ATA,患者需要接受40分钟的治疗,我院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中会给患者10分钟的休息时间,每个疗程为12次,最长治疗时间为4疗程,最短治疗时间为1疗程。患者第一次接受高压氧疗法时,为防止患者颅内压出现较大波动,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激素与脱水剂等预防措施。

2、高压氧舱护理

2.1舱内加压前的护理工作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按时供药和查房护理。

观察组:舱内有专人看护患者,舱内加压前,陪舱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诊断结果、检查项目和治疗过程,如果进舱治疗患者的意识清醒,陪舱护士应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并应向患者介绍舱内加压后的身体反应,传授其应对措施,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好,详尽介绍治疗安全性与治疗环境,耐心介绍高压氧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治疗效果,减压、稳压和加压时应注意的具体事宜,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恐惧心理。测量呼吸、脉搏及血压,将必须药品、急救仪器与器材准备好。气管切开患者在进舱前,气囊应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入量应与改注前一致,减压或免加时,套管气囊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气囊出现漏气或气管隔膜损坏等问题[1]。凡有吸痰指征者应吸净痰液然后再加压,患者进舱后应采取平卧偏向一侧或侧卧偏向一侧的姿势,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应对昏迷患者开展鼓膜穿刺工作,固定好患者身上的引流管,如果有躁动者,应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四肢,避免进舱患者自行拔出舱内设备或损坏各管道,对于瘫痪患者而言,应将其四肢放置在功能位上。

2.2舱内加压时的护理工作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按时供药和查房护理。

观察组:舱内加压时护士继续对患者做心理护理工作,尤其是第一次治疗不能够保持意识清醒的患者,护士努力解除患者的消极情绪[2]。协助、指导患者做调压活动,比如指导其捏鼻子吐气、喂水和吞咽等,不断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没有耳痛症状,如果患者感觉有明显耳痛,应通知舱外加压工作者立即停止加压,当排除患者不适反应后,才可以继续加压。听取患者主诉并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特征,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有吸痰指征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应通知舱外加压工作者稳定舱内压力值,舱内压力值低时用100mL-50mL注射器吸引,舱内压力值达到0.03Mpa时,可以使用舱内负压吸引器吸痰,通常情况下吸引强度应低于26.7Kpa,常压吸痰同吸引操作护理常规,当痰液被吸净后应通知舱外加压工作者继续加压。输液时应尽量使用柔软包装的输液器,比如用密封瓶,必须灌入大号的穿刺针头插入液面上部,沟通瓶外与瓶内的气压,与此同时,莫非氏管内液面必须调至低位,等到稳压后才可以重新对液平面进行调整。

2.3舱内稳压时护理工作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按时供药和查房护理。

观察组:应协助患者佩戴好吸氧装置或面罩,此时应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使患者保持安静状态,正确吸气,应告诫患者不要换气过度,以防出现疲劳、头痛和头晕等症状,实时观察患者吸气情况,如吸气不良,应立即纠正患者的错误吸气方式。对使用呼吸囊吸氧装置的患者,应严禁其挤压或拍打吸气囊,防止患者出现肺气压伤症状。密切关注病情并将相关记录做好,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氧中毒反应,如果患者有面部抽搐、流涎、烦躁、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应立即摘除患者佩戴面罩[3]。应保证舱内人员呼吸道的通畅。协助患者二次护理,如有必要,应通知舱外操作人员及时关闭照明设备,注意防护患者安全,不要使其跌倒于舱内,

2.4舱内减压时的护理工作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按时供药和查房护理。

对照组:舱内减压前陪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吸净痰液,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测量患者血压并开放引流管。使患者主动呼吸,切不可让患者咳嗽或屏气,谨防气压伤。减压时舱内温度会有所下降,陪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调高墨菲氏管液面,控制管内滴速,如调换静脉穿刺或液体,应与舱外工作者沟通,立即停止减压,当所有工作完成后再减压操作。舱内雾气出现时,患者有便意或腹部不适反应是正常现象,陪护人员应做好解释,说明现象原因,让患者保持平衡心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减压病、大出血、肺水肿或肺气压伤反应。督促患者开展肢体锻炼活动[4]。

3、结果

4、结论

高压氧疗效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联,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因开展治疗工作前准备充分、评估正确,护理人员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对氧舱护理技术运用得当,尤其是在静脉输液和使用吸引器方面,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了可能发生的后遗症,保证了护理效果,使高压氧技术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96.

[2]杨晓春, 薛珍, 余艳霞.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高压治疗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 24- 251.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机 NICU 护理 消毒 保养

在我们科对于德尔格呼吸机并不陌生,经常会有上呼吸机的患儿,也是必须要考试的一项抢救技能。对于德尔格呼吸机管路的连接,上机后患儿的病情观察、吸痰护理、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撤机后呼吸机的消毒及平时怎样去保养呼吸机是每个护士必须懂得的操作。现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共21例危重患儿应用德尔格呼吸机的护理体会与消毒保养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1例患儿为2010年1月~2010年7月收入我科NICU治疗的危重症患儿:有5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肺出血;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2 气管插管的配合

2.1 插管前先检查德尔格呼吸机的管道是否连接正确,湿化器加蒸溜水,插上电源,打开主机,调整好参数,置患儿旁边备用。

2.2 插管时护士做好医生的助手,至少有两名护士分工协助,一名护士复苏囊加压给氧同时使患儿仰卧位,肩背部垫高,使头部稍微后倾,以保持气道通畅。另一名护士立即予口腔中吸痰,以免痰多影响插管视野,协助医生插管。

2.3 插管后,一边保持好插管位置一边复苏囊加压给氧,观察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听两肺呼吸音是否相同,然后协助医生用蝶形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已调节好参数的呼吸机接于患儿。

3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 患儿应用呼吸机时注意观察: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患儿神志、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面色、周围循环,如患儿有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烦躁、出汗、摇头等变化时,应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阻塞或呼吸机发生故障。需及时处理,观察患儿有无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否则应设法调整,注意避免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躁动者应及时应用镇静剂。

3.2 气管内吸痰的护理 吸痰由两名护士分工协助,呼吸机连接模拟肺,一名护士用复苏囊加压给氧通气4-5次或先加大氧流量一分钟,另一护士戴口罩和无菌手套,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吸痰管选择软硬适度,外径为内径的1/2,快速开闭负压吸引器,作间歇性吸引,可减轻对气管组织创伤,抽出吸痰管时要左右捻转,慢慢向上提出导管,每次吸痰时间宜十秒以内。原则是:“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若痰液过多需多次吸引,在间歇期用复苏气囊加压替病人通气4-5次后,再作吸引,这样可避免病人缺氧。根据气管感染菌种选用气管内滴药,根据痰粘稠程度及痰量选择吸痰和滴药次数,每次往气管内滴药时应使患儿侧卧,在呼气末吸气初滴药、吸痰同时应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如发现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明显时,应立即停止吸痰,连接呼吸机或复苏囊通气,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95%或者恢复到吸痰前水平,方可再次吸痰。还要注意观察痰量、颜色、粘稠度并报告医生,。吸痰后摆好患儿体位,防止气管内插管与呼吸机意外脱出;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确定两侧呼吸音对称,气管导管未脱落,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将吸氧浓度逐步调回吸痰前浓度。

3.3 防止交叉感染

3.3.1 谢绝探视,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应尽量不接触患儿。

3.3.2 医护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进入室内,外来会诊人员应穿上隔离衣。

3.3.3 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地面,桌椅等每日用1:200清洗消毒液擦拭。

3.3.4 呼吸机管道、吸痰管及吸痰罐,无菌盒等24小时更换1次,用后消毒。

3.3.5 气管内滴药最好现用现配,放入无菌盒中不能超过24小时。

3.3.6 口腔护理:气管插管患儿每日用生理盐水做2次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制霉菌素每日涂2-3次。

3.4 一般护理:注意远红外线治疗台的温度调节在患儿体温维持于36-37℃之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每四小时翻身,随时更换湿污的衣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必要时用红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注意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血糖调节输液速度及糖的浓度。

4 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5 停用呼吸机拨管的护理

患儿病情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自主呼吸良好,用氧浓度在30%-50%,PaO2>6.67-8KPa,可遵医嘱给予适量的地塞米松和阿托品,1小时左右在负压吸引下拨出气管插管。拨管前备好吸氧装备,吸痰设备,抢救用药及再插管用物,拨管后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拍背吸痰。清洗用物,消毒备用

6 呼吸机消毒及保养

6.1流量传感器应用75%酒精中浸泡约一小时,在空气中彻底自然凉干30分钟,不要用高压锅或蒸气消毒,不可冲洗,不可甩干。呼出阀膜片可以高温高压消毒,机器内无消毒死腔。通气软管、储水器及Y-型管、在高温消毒(93摄氏度/10分钟)或2%戊二醛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再送供应室环氧已烷消毒。不可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苯酚类消毒剂及强有机酸消毒。管路、面罩等耗材,如属价格低廉的,可按一次性医用废弃物销毁处理。

6.2呼吸机内部的气路系统是吸人室内被污染空气的部分,可以用环氧乙烷熏蒸法或是利用可以杀死SAILS病毒的气体,让其通过气路系统进行消毒。

6.3电路、机壳、控制部分,也受到室内空气的污染,这部分可以用防腐、防水的消毒剂进行熏蒸、喷雾、擦洗的方法。

6.4每日清洁:取下管路,挂在清洁、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避免阳光直射,否则时间长会导致管路硬化、干裂。 每周清洗:将管路从呼吸机和面罩上取下, 用含中性清洗剂的温水清洗管路,清水漂洗后悬挂晾干,不允许烘干,将管路与压力传感器适配器及面罩重新连接好。冷却空气过滤网、周围空气过滤器应每4个星期用温水清洗,晾干,每年更换。定期清洗空压泵过滤网。

6.5定期保养: 面罩及管路每天都要进行摘、戴,所以请定期检查是否有受损处; 定期用湿布及中性清洗剂擦拭机体外部;每月检查一次滤膜是否被脏物堵塞或出现漏孔;如果滤膜脏了,就应该及时更换滤膜,防止呼吸机送出的空气不足;正常使用情况下,滤膜每半年需更换一次(若机器工作环境较脏,更换可频繁一些);不要用水清洗滤膜,滤膜不可清洗和重复使用。每年更换一次压力传感适配器。

参 考 文 献

[1] 陈娟.新生儿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搞.2009 6(25).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训练有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06-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发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常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严重的高碳酸性呼衰患者病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机械通气尤其是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一部分患者/家属拒绝IPPV治疗,此时无创机械通气(NPPV),特别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可在部分患者获得成功[1-2]。因此类患者行BiPAP治疗时有较大的风险,专科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和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及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2010年3月一2011年3月,我院共有38例AECOPD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治疗,现总结其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AECOPD合并重度II型呼吸衰竭,且患者或家属拒绝行IPPV治疗患者38例;重症呼吸衰竭标准:PaCO2升高(≥80mmHg)伴严重的酸中毒(pH≤7.20)、意识障碍;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73--85岁,平均年龄在(76.35±4.73)岁;PCO2在83-125mmHg,平均PaCO2(98±14)mm Hg;pH (7.18±0.05),均有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自主呼吸存在,痰液相对不多,无气胸与休克等合并症;均签字拒绝行气管插管行IPPV治疗。

1.2 方法 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美国Puritan-Bennettg公司 SMARTAIR S/T型)辅助通气治疗,选择BiPAP S/T模式,IPAP治疗水平在16-24cmH2O,EPAP为3-5cmH2O,氧流量3-8 L/min;所用患者同时抗感染、平喘、化痰、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前(经鼻导管吸氧状态下)、通气后1-2h、4-6h、12-24h作血气分析。机械通气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气道分泌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2 临床治疗效果

予以BiPAP辅助通气4-6小时,16例患者症状改善,PCO2降至80mmHg以下,PH在7.25以上,意识障碍均有所好转;6例患者血气、意识未见明显改善,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均稳定状态下,继续通气达12-24小时后,PCO2降至80mmHg以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57.9%;16例患者在BiPAP辅助通气4-6小时内(其中10例在1-2小时内)意识、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心率、PCO2、PH值等进一步恶化而放弃BiPAP辅助通气治疗。

3 护理

3.1 治疗环境 所有患者均在有监护条件(最少包括基本生命体征、血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吸引设备齐备)场所下(如RICU内)实施BiPAP辅助通气治疗,有经验的专科护士(对NPPV有一定认识及了解,能指导患者应用N PPV,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具有对人机协调性、漏气等问题进行监测、处理和及时判断NPPV失败的能力)专人监护呼吸机工作及患者意识、气道分泌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胃肠胀气等情况变化。

3.2 呼吸机准备及面罩安装 治疗前检查电源及呼吸机功能正常,确认呼吸机及呼吸回路管道处于清洁备用状态;抬高床头30°卧位,头略后仰,清洁患者口鼻腔,选择型号合适的面罩,正确固定,松紧度以无明显漏气的最小张力为宜,保证面罩密闭性和舒适度(一般以扣紧头带后能于面颊旁轻松插入1-2 指为宜) ,防止鼻梁、面部皮肤压伤。经面罩盖输氧孔接输氧管,调节氧流量3-8 L/min。

3.3 监护呼吸机工作和患者病情变化 选择BiPAP S/T模式通气治疗,有过呼吸机治疗史的患者,IPAP水平可直接调至患者可耐受的最高通气支持水平即治疗水平(16-24cmH2O),EPAP为4-5cmH2O;第一次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一般采取适应性调节方式:IPA P从4-8 cm H2O 开始,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至治疗水平(每10-20 min逐步上调2cmH2O,保证SpO2在90%-95%);EPA P在4-5 cm H2O 水平,以尽量保证患者每一次吸气动作都能触发呼吸机送气;一般在床旁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由护士口头复述一遍,无误后调节参数,同时参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每班交接班。当呼吸机报警时,即时检查以下几种情况:(1)面罩松弛漏气,本组发生4例;(2)呼吸机管道脱落、扭曲,本组发生1例;(3)气道大量分泌物,本组发生2例;(4)呼吸参数调节异,本组发生1例;(5)呼吸机出现故障,发生1例;立即给予调整和处理,确保了患者安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意识状态)、气道分泌物、胃肠胀气;观察患者呼吸肌运动情况,是否存在人机对抗,同时结合SpO2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来确定NPPV治疗是否有效。本组发现19例患者在BiPAP通气治疗1-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和血压异常波动、在无漏气的情况下潮气量下降等情况。其中3例患者充分吸痰后症状改善,并完成了无创通气治疗;其他16例患者在排除肺损伤等情况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PCO2持续上升(PH下降),SpO2下降,考虑NPPV治疗无效,遂放弃NPPV治疗。本研究发现在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专人监护下,可使部分拒绝IPPV治疗的重症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行BiPAP治疗获得缓解,本组研究比率可高达57.9%,参与护士均参加了科里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培训,具有能指导患者应用N PPV,观察并发症、对人机协调性、漏气等问题进行监测、处理和及时判断NPPV失败等能力。

3.4 并发症的护理 BiPAP呼吸机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胃胀气、面部皮肤坏死溃疡等[3]。呼吸道痰液潴留且排除障碍是严重并发症,导致BIPAP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本组除3例患者负压充分吸痰后症状好转完成了无创通气治疗外,16例治疗失败患者考虑可能与呼吸道痰液潴留有直接关系;治疗期间湿化气道,定时翻身拍背,间歇让患者主动咳嗽(咳嗽时将呼吸机与面罩的连接暂时断开)、负压吸痰、甚至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等护理措施可能会减少呼吸道痰液潴留几率[4],提高BiPAP治疗成功率。本组5例患者发生胃胀气,尽可能采用半卧位,IPAP压力不宜设置太高(≤24cmH2O),其中2例较严重者实施胃肠减压,胃胀气均缓解。本组患者发生1例面部皮肤红肿、疼痛,原因主要是面罩固定过紧,即将固定带适度放松,并防止睡姿不当,压迫面罩,患者皮肤红肿很快消退。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指南[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9):513-518.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 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思想的思考

1.1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内容更加广泛,由专科到全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的考查内容除保留了原有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新的考核内容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考试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能反映学生的法律意识、伦理观念、沟通技巧等人文素养。

1.2 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各题型的比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由原来的60%减少至20%,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至60%,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约占20%。A1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A2、A3/A4型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病历分析题(A2、A3/A4型题)比例增加,对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而应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

1.3 考核内容从重视医学知识转变为重视护理知识,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涉及医学相关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人文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但各个知识模块所占比重大不相同。2011年以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医学知识的题量大大减少,而涉及护理知识试题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凸显护理专业特色的考核内容大大增加, 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等。同时考试内容是以临床常见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分别是执行患者日常护理活动以及护理特有的操作,进行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执行对患者的评估/评价,向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教育支持,执行与护理工作中伦理法律方面有关的活动。上述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考试内容编排打破了学科界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改变了以往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做法, 采取了以系统为依据的知识编排体系。新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21个章节。以系统为依据编排知识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2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比重,而目前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制短、对护理专业特色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现有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比例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中高职护理院校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精简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增设人文课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2.2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A3/A4型题占到约80%,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原因,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革,护理院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常见疾病为背景,以护理任务和护理工作为核心,设置多种与临床情境相关的问题如疾病的首要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结合典型的病历分析题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病历分析题所占比重达80%,中高职的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大,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缺乏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病历分析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记忆知识点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讲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后可运用下列病例分析题目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题目:患者男,62岁。心绞痛2年。4小时前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体: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ST段抬高。该患者的检查结果最可能出现:A.血糖减低B.白细胞减少C.血清心肌酶升高D.C反应蛋白降低E.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分析:题干中讲到患者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初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题干中又提到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进一步证实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以外,还可能出现心梗三项的异常,即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因此本题应选C。

2.3 构建知识结构图,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有结构的,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内容结构化。知识结构应反映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疾病的基本知识提炼出来,同时利用结构图的形式指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结构图清晰地列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腹痛的原因及特点、抽搐的原因,首选的检查方法,腹痛和腹胀的处理措施。同时上述结构图还指出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4 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联系临床实际,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和实习目标。教学计划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通过小讲课、病案分析、护理查房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常见疾病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操作、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有效沟通、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能力。

2.5 强化毕业前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5.1 分阶段辅导,先基础后综合,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毕业前的强化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第一节阶段为基础知识串讲阶段,教师可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系统分类的方法对考试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经典习题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教师讲授后,学生应及时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为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可在学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病例分析题的形式把主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癫痫患者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时,可帮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首要的急救措施,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效果。

题目:患者女,34岁。因癫痫发作突然跌倒。护士赶到时患者仰卧,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人工呼吸B.保持呼吸道通畅C.胸外心脏按压D.氧气吸入E.应用简易呼吸机分析: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容易出现窒息,因此护士应首先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本题应选B。分析上述题目时,教师不应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癫痫患者急性发作出现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还要同时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的首要急救措施。

2.5.2 以临床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毕业前返校复习时,已经接受了至少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采用临床情景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体位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神经外科实习情景:1例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到病房,接诊护士协助患者取什么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为什么(防止麻醉反应引起呕吐、误吸)? 第2天早上,患者病情稳定,护士摇高床头15,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师有效运用上述情景导入卧位的相应内容,通过下面的试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题目:(1~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38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正确的体位是:A.侧卧位B.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C.头高足低位D.头低足高位E.中凹卧位2.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A.头高足低位B.半卧位C.头低足高位D.中凹卧位E.俯卧位3.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A.促进排痰B.利于呼吸C.便于观察瞳孔D.促进引流E.预防脑水肿

2.5.3 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10门课程、21个章节,考核内容众多,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1)总结口诀,使枯燥知识趣味化。部分的中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教师可将枯燥的知识总结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复习。如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及其表现可总结为下述口诀:溃疡病,经常见;四大恶魔常出现,出血与穿孔,梗阻与癌变;出血表现为黑便,穿孔出现腹膜炎,梗阻患者吐宿食,少数患者会癌变。胆道蛔虫症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和服药时间可总结为下列口诀:胆道蛔虫症,发作很吓人,钻顶样绞痛,好转如常人,B超检查是首选,治疗不用手术刀,驱虫、消炎和利胆,驱虫药,清晨服、睡前服用效果好。

(2)总结归纳,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将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零散知识点总结归纳到一起,促进相关知识的正迁移,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乙醇用于急性肺水肿湿化给氧;30%乙醇用于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用于高热时的乙醇擦浴;50%乙醇用于预防压疮时的皮肤按摩;75%乙醇用于皮内注射和预防接种消毒;95%乙醇用于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的湿热敷等。又如不同疾病的给氧流量:0.5~1L/min用于小儿肺炎鼻导管给氧,1~2L/min用于COPD、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给氧;2~4L/min用于右心衰竭给氧;4~5L/min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给氧;6~8L/min用于急性肺水肿给氧,8~10L/min用于CO中毒给氧。

(3)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很多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形,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书本知识。如病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的表现,考生如能联系生活实际不难理解。温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艳阳高照,人走在大街上感觉非常热,食欲下降(不想吃饭),全身无力;温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人穿着单薄行走在大街上,这时候人会寒战、肌肉紧张。湿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天气放晴,这个时候,人走在街上就会感觉非常闷热;湿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晚上开了一夜的空调,第2天早上起来人会感觉口干舌燥、咽痛。

(4)仔细分析,使表象知识规律化。很多知识表面看去不容易记住,实际上仔细总结就会找出其中的规律,如血压的分级,仔细总结就会发现高血压的分级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血压每升高一级,收缩压增加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增加10mmHg,考生只要记住I级高血压值,Ⅱ级、Ⅲ级血压值很容易推导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理解式记忆、直观式记忆、谐音记忆、对比式记忆等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提高辅导效果。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人皮肤松驰、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防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强,从而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加强对老年患者压疮的整体护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标本兼治,促进压疮的愈合,尤为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老年压疮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1~95岁,平均78岁。Ⅰ期6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2例。

预防:①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1次,翻身时应轻柔地将患者托起,避免拖、拉、推动作,建立床头翻身卡,及时记录。②加强观察,保护骨突出处皮肤。老年患者感知力低下,巡视病房时,护士不仅要勤问,更要勤看。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使用气垫褥、水褥、羊皮褥或用软枕垫在身体的空隙处,降低骨隆突处皮肤所受的压强。对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或牵引器等固定的患者,应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松紧度。③变换时,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患者平卧位时,如需抬高床头,一般不应超过30°;如需半卧位时,为防止身体下滑移动,可在足底放一木垫,并屈髋30°,在胸窝下垫软枕;长期坐椅时,应适当给予约束,防止患者身体下滑,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力,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引起压疮的发生。④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保护患者皮肤。每天用温水清洁患者皮肤,擦洗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不可过度用力,防止损伤皮肤。清洁完皮肤,待其干燥后,可适当涂凡士林软膏,保持皮肤湿润,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沫。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为患者变换后,对局部受压部位及时进行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刺激血液循环。但对于因受压而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则不主张按摩,观察30分钟后若皮肤红色不褪,则表明软组织损伤,实施按摩可造成深部组织的损伤。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如要经常改变、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及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等,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

治疗和护理:⑴全身综合治疗和护理:①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床整洁,病房空气清新,综合评估压疮的高危患者、危险因素及易患部位,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应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②做好心理护理:老年压疮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情绪低落,总认为自己无用,是儿女的负担,再加上创面恶臭,大小便失禁,导致自卑感增强,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因此,护士应用亲切柔和的称呼,关切的眼神,乐观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操作时动作轻柔,介绍疮面的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其自卑感。③增进全身营养,提高患者抵抗力。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创面愈合,对有水肿的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④积极治疗原发病: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能很好地护理而并发的。如血糖控制不佳,并发了皮肤水肿、缺血、缺氧,感觉异常而形成压疮,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促进压疮愈合。⑵局部治疗和护理:①适时进行物理疗法:增加翻身次数,改善循环,保护出现水泡的皮肤,防止水泡破裂、感染,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局部消毒后,再用无菌敷料包钆,根据情况还可以选择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治疗。另外还可采用局部持续吹氧法,改善局部组织有氧代谢,使疮面干燥,促进结痂、愈合。方法是用塑料袋罩住疮面并固定4周,通过一小孔向袋内吹氧,氧流量5~6L/分,2次/日,每次15分钟。②合理应用药物疗法:疮面有感染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疮面,再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包扎,1~2天更换敷料1次,还可采用甲硝唑湿敷或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后涂以磺胺嘧啶银、呋喃西林等药物。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以抑制厌氧菌生长。③必要时采取外科疗法:对大面积深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外科医生清除坏死组织,以缩短压疮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除2例原发病病情恶化死亡外,其余28例均治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