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化监理分析

智能化监理分析

智能化监理分析

智能化监理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监控;智能化;智能视频监控;智能视频监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91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使得以视频信息为特征的视频监控更为广泛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前,传统的监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在安全防范方面的需求,因而拥有智能化特点的视频监控系统则成为新的应用趋势。

传统的监控系统只记录事发经过,难以提供更多关键细节,使得监控应用的作用和效果得不到提升,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技术来完善,而智能监控系统恰恰满足了这个需求成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人来人往的闹市区如何看清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在车辆快速行进的公路上如何看清楚车辆牌照的同时还能看清楚司乘人员的面部特征,这些需求促进了监控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对社会治安事件的智能化分析,将远程图像监控和报警联网系统以及智能视频监控服务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既能进行远距离的监控、图像传输、联网报警,又能智能调控、方便历史资料查询和对大批量数据进行保存,这都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所具备的功能。与以往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智能监控系统有了自己的大脑,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和预警,能够及时地消除安全隐患,因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一定是监控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智能视频监控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视频监控技术还处于“模拟转数字”的阶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监控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需求自然而然提出的要求。大批量的视频数据信息与有限的人工监控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实时监控,即时反应”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成为市场对视频监控技术的新要求。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比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要具备更加强大的智能因子和图像处理能力,因而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的高级的视频分析功能,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可以识别不同的物体,觉察监控中的异常情况,并且能以最好和最快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的预警信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在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严重的今天,智能视频监控显然能够成为应对城市安全和应急保障事件的有力辅助工具。

作为智能视频监控应用的一门主要技术——智能视频监控分析技术,近几年一直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其通过对视频内容的分析,将人们所关注的目标从监控背景中分离出来,按照目标的移动方向、速度、时间等参数和某些行为特征进行关联,从而达到主动监控防御的目的。智能视频监控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新兴的应用方向和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智能视频分析监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系统能够24小时保持清醒地运行,有效地控制着监控范围内的所有动静,将监控人员从监视器前解放出来。

智能视频监控分析可以不需要人为干预情况之下,依靠计算机视觉和视频监控分析的方法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的,其中包括目标检测、目标分割提取、目标识别、目标跟踪以及对监视场景中目标行为的理解与描述,得出对图像内容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客观场景的解释,从而指导和规划行动。其中,目标检测、目标分割提取、目标分类、目标跟踪属于计算机视觉中的中级处理部分,而行为理解和描述则属于高级处理。运动目标检测、分割、识别与跟踪是视频监控中研究较多的四个问题;而行为理解与描述则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目前,对智能视频监控分析的研究与应用正蒸蒸日上。

目前最新的发展阶段是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分析,发展趋势有:

1)视频监控分析技术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是数字化,而智能化是“三化”的最高境界。系统由目视解释转变为自动解释是视频监控分析技术的飞跃,是实际工程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2)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大大向前推动了智能视频监控分析技术:因为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视频监控分析系统及设备的硬件成本就不会增加太多,其中主要是软件成本的增加;但每个系统软件成本随着推广数量的增长会迅速下降,智能视频监控分析系统的性价比将凸现。

3)互联网和宽带网络技术为视频监控分析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有的宽带网络能够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内容服务上,能够提供具有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内容服务,为视频监控分析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

2 智能化视频监控是社会发展所趋

当前,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建设热潮,不仅仅包括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还有不断兴起的高楼大厦和智慧社区的建设,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绿色交通、平安社区为主导的和谐社会思想理念深入人心,也使得越来越多人开始将出行、工作、生活的安全监控需求提上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也会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大对危险品生产、食品生产、环境卫生、医药等行业的有效监管。目前,“智能化城市管理”的概念正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如何通过视频监控来达到对整体运作的有效监控,并藉此提高社会的宜居性,确保可持续发展将势在必行。

当前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走向大联网、一体化的大安防的时代。视频监控与传统防盗报警、门禁、对讲的集成和整合也越来越紧密,安防系统与治安管理、社区管理、城市交通、城市应急、消防、重大危险源监控、环保监测、食品药品监督、城市执法、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等也进行了更多的融合,建设城市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是大势所趋。

3 智能化视频监控优势

1)智能视频监控是以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为基础的,除了具备人人皆知的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了更有效的监视——监控工作人员只需要注意相关信息。

2)智能视频监控24小时全天候进行可靠监控,通过智能分析的相关模块对监控的画面进行不间断分析,可以对异常情况进行主动编码、预警和保存,从而改变了以前由监控工作人员对监控画面的监视和分析的落后工作方式。

3)智能视频监控具有更加精确的报警智能监控功能,它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及高智能算法,能使监控工作人员可以精确的确定安全威胁的特征,更快更准地发现潜在的威胁,从而大大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且只存储出现可疑情况或报警时的监控画面的图像与场景信息;这样就减少没用的数据量,节省了存储空间。

4)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快速响应并识别可疑事件。一旦发现可疑活动事件,能立马提醒监控工作人员关注相关监控画面,从而达到了快速响应快速准备并预防目的。

4 智能化视频监控架构与应用

城市管理智能视频系统的设计可以利用先进智能化视频技术建设城市智能化公共视频系统模型架构及解决方案并能投入到实际应用,提高城市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设计面向社会的城市公共视频云服务平台架构并建设政府单位、社会面单位共享接入模型。

1)城市管理智能视频系统传输专网架构与应用:利用MSTP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监控管理与资源共享管理的传输共享机制。并利用VPN技术在逻辑上区分视频监控专网和视频资源专网。

2)系统资源共享模型架构与应用:建设城市智能视频云(vPaaS),政府各部门、社会各单位的监控资源(视频、报警、事件、GIS等)统一接入到vPaaS进行管理,各部门、单位通过用户访问视频服务云vSaaS,vSaaS面向政府、社会提供不同服务的各类智能视频监控资源。

3)智能化视频管理平台架构:包括智能化视频采集、转发与存储等内容。

4)视频智能分析功能:图像识别、智能跟踪、人脸识别、视频检索与摘要、图像质量分析等技术与系统应用。

5)智能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隔离与防护、系统运行维护架构模型与应用。

5 智能化视频监控实施

1)对城市而言,重点区域的联网摄像头进行智能化化改造和更新,同时推进社会重点单位视频监控智能化。

2)构架以“社区防控网”、“路面巡逻防控网”、“企事业单位防控网”、“重点位置防控网”四位一体、四网联动的社会面整体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3)全面互联公安、交通、城管、安全生产、水利等部门重点监控视频资源,大大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

4)建设公共视频系统运维管理平台,满足各级部门海量视频资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维护和可运营要求,提高跨网应用的安全管理。

5)继续推动“社会投资、政府租赁、行业管理”的建设方法,并探索“资源整合、授权管理、市场开发、成果共享”的社会化运营服务机制。

6 智能化视频监控实效

1)实现“看得全”:当前,绝大部分摄像头的视频信息都只是通过城市视频专网接入和传输;但是,目前安防系统已经走向大联网、一体化的大安防,因而,视频监控应与传统防盗报警、门禁、对讲的集成和整合也越来越紧密,公安业务与城市交通、城市应急、消防、重大危险源监控、城市执法和事件管理等也更多的融合,并形成护卫整个城市的大安全防控体系。

2)实现“看得清”:对进入城市的机动车辆进行登记、监控、识别,在机场、海关以及重点防控区域部署人脸识别,对监控目标运动特征进行视频分析、步态识别,并对一些不可视、模糊不清或是振动的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全面互联公安、交通、城管、安全生产、水利等部门重点监控资源,并实现重点监控目标监控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

3)实现“管得稳”: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运维管理平台,满足各级部门海量视频资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维护和可运营要求。

4)实现“用得好”:城市应急、交通、城管及企业、社区和家庭的视频应用联合与共享。

智能化监理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视频监控;高清;智能分析

[作者简介]凌广宇,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鹿寨分公司总经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输,广西 柳州,545600

[中图分类号] TP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1-0021-0003 鹿寨县作为广西柳州市最早的平安城市试点地区,经过5年多的发展和建设,视频监控前端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县的主要路口、路段以及重点场所。鹿寨县是安防监控系统最早开始高清化视频改造的地区之一,2011年后新建的公共安全监控点全部采用数字百万高清视频,部分重点区域的老旧摄像机也进行了升级改造。由此鹿寨的安防监控从过去的“看得见”,逐步向 “看得清楚”发展。

但随着视频监控前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首先,目前视频监控的最重要环节仍旧是靠人监看。人工监看不但成本高,而且存在无法避免的问题,譬如人眼观看同一画面超过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漏掉内容信息,或人是一定会疲劳、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情况,导致靠人工无法实现预警作用。其次,由于监控前端的快速增加以及较长的存储时间要求,形成了海量的视音频存储数据,想要查找、调阅有效的视音频数据需要庞大的工作量。因此,传统视频监控系统面临更新换代的局面。

一、智能高清是必然趋势

监控视频由早期的D1分辨率,逐步发展到现在的720P、1080P甚至4K分辨率,从技术上解决了图像清晰度的问题。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由于其具有视频目标实时提取、跟踪、分析的能力,可以实时发出预警,从而改变了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被动监看状态。同时,事后取证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其相比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更加快速的反应时间以及更加强大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使得监控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提前预警。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不仅能实现事件事后查询、取证,而且能主动、实时地对视频图像内容进行分析,根据预先设置的报警规则,及时发现、预警可疑事件的发生。

2.自动管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同时对所有接入视频的信号进行处理,而不仅仅限于电视墙或者监控客户端上看到的,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可疑事件。

3.全天候监管。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24小时的全天候监控,而不必依赖于管理人员。

4.提取有效内容。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从海量视频中提取出有用的关键信息,对于用户关心的人、车、物进行动态标记,实现随时随地按需查询。

5.自动分析行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功能应用多样化,能够逐步扩充自动识别的行为,可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智能高清的核心――智能视频分析算法

智能高清应用中,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是核心。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即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其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进行分析,并追踪场景内出现的目标。用户可以根据视频分析功能,通过在不同的场景中预设不同的报警规则,一旦场景中出现了违反预定义规则的行为,系统便会自动发出报警,前置式的智能摄像机便会自动将报警图像上传到后端监控PC机,使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

上图1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处理事件过程示意图。

在智能视频分析算法中,有四项关键技术:

1.目标识别和跟踪。视频监控中90%以上的内容都是无用的静止画面或者用户不关心的内容,这些视频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网络传输通道和存储空间,也大大增加了用户寻找有用信息的难度,如何有效地获取需要的视频内容成为难题。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中,目标识别和跟踪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识别算法一般将识别目标分为人、车、物三大类。在1080P的高清画面中,识别目标最小可以是4×4个像素。当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提取了目标以后,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不同虚拟规则,从而自动提示报警,我们所熟知的视频拌线、区域入侵、目标徘徊、人数/车辆统计等等,都是在目标提取的基础上虚拟的规则应用。

2.视频内容分析。在视频画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可以归纳、分析不同的行为,比如人物的体态特征、暴力打架、异常奔跑等,有了这些内容分析,就可以针对一些常见的突发事件进行预先报警设置,实现事件的预警和最短事件处警。

3.视频场景自学习。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根据动态场景中,提取有效的目标,场景中的常态画面或者外部环境的自然变化需要智能视频分析算法自动过滤。目前的最新技术方向是自动学习、认知场景。也就是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可以学习,认识场景中目标,并作为常态背景进行处理。视频场景自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视频目标识别、跟踪以及分析的效果。

4.局部图像增强。局部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技术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结合,视频编码算法根据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提取的目标进行最高质量的处理,对于其他画面进行弱化处理,也就实现了最小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的条件下,保证有效目标的最清晰图像处理。

三、智能高清系统形态

从现行的技术来看,智能高清视频系统主要分为三类:基于PC服务器的智能分析系统、嵌入到NVR/DVR中的智能分析系统以及内置到前端摄像机的智能分析系统。

(一)基于PC服务器的智能分析系统

智能视频分析算法运行在中心服务器或者PC上,前端采用普通的高清摄像机。目前主流的PC,一台机器可以实现16~32路的智能视频分析。基于PC构架的智能分析系统具有灵活部署的优势,在新建系统中可以按需部署,随时扩容;在老旧系统改造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投资。鹿寨县公安局利用这种方式在指挥中心进行了试点应用,实现了对县政府、办、法院等场所的人群密度的自动检测,一旦有人群聚集发生,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会自动识别提示报警,并切换视频到指挥中心大屏。不过,由于PC性能的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部署,限制应用范围,同时对于中心带宽也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嵌入到NVR/DVR中的智能分析系统

在NVR或者DVR中嵌入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是一套非常灵活高效的方案,它可以分散管理中心识别构架压力,可以灵活配置智能视频分析前端数量,同时不额外占用系统带宽。不过,由于嵌入式芯片性能的限制,导致识别能力不足,每台设备最多只能同时识别1~4路,无法完全满足系统的部署要求。

(三)内置到前端摄像机的智能分析系统

将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内嵌到前端摄像机中,就好比让“眼睛”学会了“思考”,每个监控点都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自动识别规则。由于智能高清摄像机内嵌了智能视频分析算法,也就意味着每个监控点都有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传输视频内容,最大程度地节约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对视频内容中的信息进行自动识别标记,方便检索查找;对视频场景中的人、车、物进行识别跟踪,一旦触发预设规则立即报警。

四、智能高清在平安鹿寨中的应用

截至2013年底,鹿寨县基本实现了城市主要路口、路段以及重点场所全覆盖,关键监控点的高清升级改造。整个系统采用了前端智能视频分析与中心智能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原有视频监控资源,同时发挥新建高清监控前端的优势,大大的提高了实时预警能力,极大地缩短了事后视频查找时间。系统具有了快速、有效和全面的管理能力和功能。

(一)三级系统框架,两级行政管理

整个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网络以及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县级指挥中心为一级管理单位,各个派出所为二级使用单位。所有监控图像统一汇总到县级指挥中心,进行集中录像、分发和上墙处理。派出所根据所辖区域范围,通过客户端可以浏览和调阅监控视频。

(二)重点区域智能视频分析预警

对于县政府、公安局、办以及人民广场等重要场所,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高清监控视频进行人员聚集、人员打架、冒烟着火以及物品遗留/遗失等功能自动检测,一旦发现异常自动切换视频到指挥中心大屏,并通知值班复核处理。

(三)可疑车辆跟踪、布控

通过路口、路段的智能高清卡口摄像机,可以实时检测、识别和跟踪所有车辆,并对可疑车辆形成全城布控,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迅速定位到目标车辆,并分析出所有行车轨迹。

(四)报警联动预案

单点监控视频发生报警后,可以根据其地理位置信息,迅速将相邻路口、路段视频切换到电视墙和监控客户端上,形成完整视频布控。同时,根据目标移动速度,系统自动延时切换稍远地理位置图像到监控客户端或者电视墙上。

(五)人机有效结合

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全天候的对视频进行分析检测,一旦发生异常后迅速通知管理人员复核处理,对于有效的报警实时处理上报到二级报警管理,进行相关预案联动,对于误识别或者错误报警进行消除管理。

五、智能高清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视频识别技术虽然一直在发展、完善,但是依然存在环境要求高、误报率高、成本高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智能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

不过,在全球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领域,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已经有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有可能极大地改善目前智能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研究方向是三维视频分析和机器智能技术。

三维视频分析技术是以三维图像为基础,进行目标提取、跟踪和分析。该技术解决了二维场景中,目标景深的问题,对于目标定位和提取具有显著改善。

机器智能技术是指依靠机器本身对目标进行分类、特征提取以及行为分析技术。原来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依靠人对目标进行特征提取、分类,然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对于一般性的简单事件可以较好的分类、提取和分析,但是对于很多复杂的事件则有些力不从心了。而机器智能技术则是充分理由机器本身对大量目标素材的总结分析,形成一套机器自身理解的分类、提取和分析方法,这种方式对于原有的智能视频分析研究方向有了颠覆性的改变,真正地由人工智能向机器智能转化。

六、结 语

安防视频监控已经迈向高清安防视频监控,正在牵手智能,未来视频监控高清化、智能化的特征将更加凸显。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安防监控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价值,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生活、生产质量、防御各种灾害,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智能化监理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监理

在进行大型复杂工程的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较高的专业性,需要工程主体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然后弱电专业单位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使施工图符合施工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弱电化单位通常也是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中,监理单位要努力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为施工阶段的智能建筑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智能建筑工程的概念

智能建筑指的是将建筑作为主要平台,包括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并且对各种系统、结构、管理、服务进行集合优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技能、健康、环保的建筑环境,还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智能建筑工程指的是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利用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通讯的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工程。从工程技术上来看,智能建筑工程的主要系统有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从管理归属要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和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等。综合布线系统是这些系统的基础,各个集成化管理系统是控制终端,对于控制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二、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智能建筑工程相关的设备、技术和标准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各个业主在智能化需求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部分设计院在进行智能化的专业设计时,由于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往往只能进行初步设计,如果想要进行深入的设计,需要请具有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智能系统集成商来负责。集成商能够对技术设计、产品供货、技术施工、安装验收、安装调试等全程负责,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能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的深化设计时,通常要与具体品牌设备功能相结合,并且通过系统结构的优化制作出施工图。深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深化设计进行说明,完成各个弱电子系统的系统图,系统图要与平面图相对应,并且将设备配置体现出来;完成平面布置图,并且对管线路由和末端设备进行绘制,还要提供图例说明和文字说明;对大样图进行安装;对机房和弱电间进行布置;提供材料设备表等。

三、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作用

(一)编制招标文件,提供设计方案

监理能够根据业主需要,在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招标之前,与业主做好配合,编制招标文件,并且协助业主做好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和施工招标工作。监理还能够提醒业主对施工承包商进行监督,让他们根据合同完成准备要求,并且能够对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接口存在交叉的现象进行协调,将详细情况向业主说明。除此之外,监理还能够结合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帮助业主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产品,并且对产品性能测试、相关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的复查和鉴定、设计方案的评审等工作做好监督和控制。

(二)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

智能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深化设计时,监理能够帮助业主对功能进行定位,并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监理还能够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设计协调会,对设计院的实际要求、业主的具体要求、施工单位的建议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由智能系统集成商在深化设计中进行落实。这样一来,能够保证业主功能需求和施工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使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变更状况得到改善。

(三)图纸会审

监理需要对工作范围所包括的各种专业图纸都要有充分了解,并且对相应的规范、合同、标书、施工概预算等进行详细分析,还要了解当地电信、供电、技防、消防、质监站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有充分了解。监理要对智能建筑工程图纸和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业主的实际需求,符合各级政府部门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对深化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向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建议。

在进行图纸会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保证设计图和产品与设计文件的要求相符,加强弱电子系统的兼容性、合理、可靠性和开放性;第二,要保证设计系统图与施工平面图的一致性;第三,要保证各个回路标示和终端的准确性;第四,要保持导线型号和导管规格、敷设方式的一致性;第五,要合理设置工程信息点的位置,使其与功能需求相符。

(四)协调专业

在深化设计阶段,要做好各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对各个机电安装专业之间的管道路由矛盾进行协商,并且对室外市政专业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协调过程中,可以利用总包组织专业实现对槽、管通道的预先规划,和对重点部位的管道预排,避免发生冲突,为施工控制提供便利。

(五)其他内容

监理工作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监造方案,如果需要对重要设备进行驻厂监造,要确定设备的重要技术指标,并且制定出相关的监造方案和检验方案。资料整理和分析,监理要对施工设计文件、合同文件、设计交底、分包单位资格报表和图纸会审记录等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会,监理要组织设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会,并且记录好会议内容。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工程开始兴起,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是智能建筑工程的重要阶段,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我国智能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对深化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监理单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采取科学方式,做好监理工作,提高智能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帆. 浅谈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J]. 建设监理,2013(05)

[2]徐军.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智能化监理分析范文第4篇

智能电网的建设对通信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通信管理将趋于扁平化。电力通信专业管理职能和运维职能的变革,迫切需要采用灵活的技术手段对管理、运行和维护检修进行支撑。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和重点。为了适应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需求现状,为了适应公司“两个转变”的新形势,满足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对通信专业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提升驾驭大规模通信网络的能力,提升通信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业务管理和保障能力,必须以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核心目标,大力加强和加快推进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研究与建设。

2通信网监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想

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应具备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特征。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由一体化基础平台及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和四类应用(通信实时监视、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运行管理、通信专业管理)组成。通过分层管理和分布应用,全面覆盖各级电力通信骨干网络和终端通信接入网络,为公司电力通信网和通信专业管理提供坚强支撑。采用统一数据库、规范数据模型的方法构建的电力通信集中监控管理平台,由资源管理、综合监视、T-MIS等应用子系统组成。电力通信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为各个应用子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资源管理应用子系统完成通信资源的维护管理和资源统计分析功能。综合监控将实时信息反映到资源的实时属性上,用户可以随时了解资源的实时健康状态;综合监控完成通信设备、通信网络、通信业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利用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的资源对象服务和资源关联关系,进行告警压缩过滤、故障定位、故障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通信信息管理完成通信的设备管理和专业流程管理,其基础数据均来自综合监控和资源管理等应用子系统。

3通信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电力通信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在统一监控管理数据平台之上,构建了综合监控、资源管理、通信信息管理等应用系统,以资源监控一体化、数据采集多样化、故障分析智能化、数据联网分布化为关键技术和特色。(1)资源监控一体化:统一建模和命名电力通信的各类资源,建立资源之间的包含、连接、承载关系,规范通信资源的自身属性、管理属性、资产属性、实时属性,为系统的基础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在统一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实现通信资源的综合监控与管理。(2)多样化的数据采集方式:网管接口、文件或数据库接口、旁听技术、直接采集技术。(3)智能化的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是在综合监控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的,由一个高效分析引擎和故障分析规则库构成。其中,分析引擎主要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和分析计算;故障分析策略库则是描述故障分析、判断策略的专家库。(4)分布化的数据联网:系统采用数据分布存储、上下同步和实时发送技术实现系统的分布式数据交换联网(通信数据交换方案、数据联网功能)。

4结语

智能化监理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国土监管 云服务平台 智能监控

[Abstract] In face of problems of domestic land resource such as illegal occupation, overly development, waste and etc., the paper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practical solution of “Internet+ Land Resource Surveillance”, concluded that “Internet+” can make progress in land surveillance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on, which lowers investment and increases efficiency of law enforcement. By typical cases the paper also illustrated the extended value of “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 land surveillanc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intelligent monitoring

1 国土监管的背景现状

国家土地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项目违法用地、越界滥采、资源浪费等问题时有发生,因而需要对土地的使用情况加强监测管理,但国内地域广、地理情况复杂等原因加大了土地监管的复杂度和难度。

在常用的土地监管方案中,工作人员携带执法终端到现场采集被监测土地的坐标、外形图片等信息,并进行电子化的存储和管理,后续需要定期收集被监测土地的现场图片等信息,再将被监测目标的历史图片与在不同时间点下采集的图片进行比较,基于视频图像的变化特征来判断是否有土地违规使用问题的存在。因为采用的是纯人工的土地监管方法,所以存在无法及时准确发现问题、人力成本高等缺点,实际应用中只能针对少量的重要目标进行监测,不适用于对区域较大、数量较多的农村耕地、山区土地等的监管。

为减少人工的工作量,也有在目标土地的监测现场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的优化方案,采集现场图片并通过有线网络传至后台,后台监控室内有专门人员通过比对视频是否发生变化来实现土地的监管,但这种方案需要现场具备施工布线的条件,以实现供电、有线网络传输等功能,同时繁琐的图像比对工作仍然需要较多人工的投入。因而该方案只能在城区等场所实施,存在投入成本高、施工复杂等问题。

综上,国土监控的传统方案存在人力投入多、部署成本高、实现复杂等问题,导致实用性较差、难于复制推广,因而需要探索和提升国土监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

2 “互联网+”推动国土监管的智能化应用

“互联网+”是国家近期提出的行动计划,其基于新的生产要素(如信息技术)和通信设施(端、管、云)与行业应用相结合,促进生产方式的升级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因而在国土监管应用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国土监管的智能化、高效化,并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践。

2.1“互联网+国土监管”的系统架构

图1为“互联网+国土监管”的系统架构,主要包含互联网监控终端(如带云台控制功能的高清智能视频监控摄像头、执法手机等)、4G移动通信网络和云监控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即基于“互联网+”的“端、管、云”体系架构。这种“互联网+国土监管”的方案已在某地市由电信运营商与当地的国土局联合开展探索与实践,未来可在国内推广。

(1)4G互联网终端

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定期主动采集被监测目标土地区域的视频图像,再通过4G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至国土监管云平台。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如支持高清视频拍照、摄像功能的球机)主要集成了数据采集模块、4G通信模块、图像的智能分析模块和业务接口模块等,如图2所示。

监控终端内部的智能分析模块通过对图像特征信息的提取和预分析,在本地实现对被监测土地发生变化的初步识别和判断,若判断被监测对象可能发生变化(如被非法占用等),现场实时采集图片并通过业务接口模块通知国土监管平台,实现及时的告警通知;业务接口模块负责与国土监管平台的对接,通过4G通信模块实时传输视频和图片。

国土监控的执法人员可通过执法终端(如定制的4G工作手机)接入国土监管平台,实现告警的接收处理和被监管土地现场视频、图像的查看,以提高执法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2)通信管道

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内嵌4G移动通信模块,其通过4G无线网络实现视频和图片的传输功能,因而使得国土监管的落地应用不再受场地和施工布线(即部署有线网络)的限制。随着将来4G信号的全国覆盖,可在全国范围内灵活低成本地部署智能监控终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资金投入。

(3)云服务平台

国土监管云平台在收到视频监控终端定期采集的视频图像后,在本地存储并建立被监测对象的特征数据库,通过智能算法来实时分析采集图像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可疑情况,如土地被非法违规占用等,通过短信或触发工作手机的形式通知执法人员确认并及时到现场执法。

与视频监控终端内的智能分析模块相比较,云服务平台的监测算法更为复杂,其采用大数据、历史经验库、智能学习等机制对图像特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因而互联网终端相当于第一层监测、云服务平台相当于第二层监测。

2.2 “互联网+国土监管”的实践方案

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外接太阳能电板供电、内置4G移动通信模块,因而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布线等复杂的施工操作;现场安装时,高清视频摄像头对准被监测土地,固定好安装位置,保障能清晰地抓拍被监测土地的完整视频图像。智能视频监控终端默认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点(如9点、12点、16点)抓拍一次图像并实时远程传输至国土监管平台,后台进行图片存储以作后续可能的举证等用途。

智能监控终端在本地先对抓拍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判断是否有异常情况。图3为相关工作流程示意,终端内的嵌入式软件支持相关的图像处理和智能分析算法。

(1)智能监控终端的数据采集模块(即视频摄像头)每次拍摄一张或多张(一般三张)被监测土地的图片后,对其进行预处理,消除干扰噪音(每天拍摄图像的时间点、抓拍次数、每次拍摄图像的数量等参数可通过国土监控平台进行远程配置)。

(2)基于一幅图片采样获取多个目标图像块,每个图像块可选取长宽分别为2像素或3像素大小的尺寸,第一个图像块位于整幅图片的中心,以其为基点,分别向上、下、左、右方向每间隔2个或3个像素(即两个图像块边缘之间的间距)来采样获取图像块,一直到整幅图片的边缘为止;同时分别对每个图像块按采样的顺序进行标号。

(3)对于每个图像块,提取并计算每个像素点的色调、灰度等特征信息。

(4)以图像块为单位,对其内所有像素点的特征信息进行统计平均,将平均化的特征值标识为该图像块的特征值;若每次拍摄多张(如三张)被监测土地的图片时,可再统计平均多张图片中相同标号(即同样位置区域)的图像块的特征值。

(5)若系统首次获取被监测土地的图像的特征数据,则在终端内进行存储;否则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若相似度较低,智能终端通过4G网络向国土监管平台告警,国土监管平台对图像进行深度分析并确认异常后,再通过短信或APP告警等方式通知执法人员确认。

国土监管平台存储被监测目标土地的原始图像,当收到智能监控终端的告警通知时,通过提取相邻时间点的视频图像的主色调和纹理特征信息,进行相似度匹配以确定被监测目标是否发生变化。相关的工作流程系统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仅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才通知执法人员确认后再到现场执法。国土监管平台支持接入多路智能监控终端,执法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并选择查看任一被监测对象的实时视频信息、所有被监测土地的当前状况等。

2.3“互联网+”的应用价值

综上分析,“互联网+”利用了信息采集与智能分析、无线宽带通信、云服务等技术,实现了对国土的智能化监管,对比传统的模式,带来了如下方面的诸多优势:

(1)通过互联网终端、云平台提供智能视频的分析与处理,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多层监测,提升了国土监管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2)智能分析的结果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如短信、手机APP消息通知等)通知执法人员,提高了执法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3)前端智能监控设备采用4G通信,不受场地和施工方面的限制,因而系统部署更灵活、方便,从而节省大量人工和费用投入。

(4)“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可以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互联网+”的方案模式同时可在其他行业内应用,以实现其价值的延伸。

3 “互联网+”的价值延伸

“互联网+国土监管”应用方案中的视频采集、智能分析、4G网络传输、云平台服务等相关功能可作为一种通用的能力复用到其他需求场景中,如在旅游业、家庭安防等领域中应用。

以旅游业为例,游客在计划前往新的景点前,有提前了解景点相关信息的需求。在风景区的特色景点现场安装4G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实时连续采集视频图像并传输至后台,游客可通过手机APP(登陆后台)查看视频的形式来提前“访问”景点的实际场景,根据视觉感官体验等来决定是否现场参观景点。进一步拓展,可在手机APP内增加景区购票、点评等服务,这就是“互联网+”的价值延伸,即实现传统业务的O2O(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型,实现智慧旅游服务。

以家庭安防为例,其基于家庭宽带面向家庭用户提供远程视频监控服务,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在4G、Wi-Fi等网络下远程视频实时查看家庭内的场景,满足用户的监控、安防、家庭看护等需求,如实时查看老人、小孩、宠物在家的具体活动情况等。图4为家庭安防业务的应用架构,主要包括前端智能监控摄像头和家庭业务云平台,前端摄像头安装于用户家内,实现视频图像的采集并通过标准接口传输至安防业务平台;业务平台实现视频流的接入、转码、分发和用户管理等相关功能。

4 结束语

“互联网+”是一种产业创新,其促进了互联网信息化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国土监管”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土地资源监控中碰到的诸多问题,实现国土监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同时“互联网+”带来的相关核心能力可在其他行业内复制应用,延伸了其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 叶敏. 信息为王:互联网+国土管理提升[J]. 中国发展, 2015(6): 15-18.

[2] 黄超. “互联网+”思维下的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12): 74-75.

[3] 王建兵. 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建设[J].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3(3): 12-16.

[4] 方从刚.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国土资源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3.

[5] 黄郁淇. 土地资源综合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经营管理者, 2015(19): 297.

[6] 张超. 智能视频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4.

[7] 曹昌盛.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14.

[8] 杨德坤. 图像纹理特征的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9] 雷少坤,冯新,于登秀,等. 家庭远程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J]. 机械与电子, 2013(4):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