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统计论文

卫生统计论文

卫生统计论文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第1篇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6]董军,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伟,胡湖,董军,等.医院信息采集质量的监控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102-103.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 课程特点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82-02

《卫生统计学》是使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收集―整理―分析医学资料的一门学科,它的特点是应用性广、实用性强。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为了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统计学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因为这门课程涉及到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困难性比较高。所以,探讨《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卫生统计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卫生统计学》是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人群健康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就是概念抽象、理论深奥、数据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和《医学统计学》有所不同,学习的重点不是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同时,又不同于医学学科的学习,学习的重点也不在于记忆和背诵,而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所以《卫生统计学》又具有了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1]。

2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2.1 定位不明确

《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和《医学统计学》交叉的现象。《卫生统计学》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公共卫生领域,比较侧重公共卫生学的社会性;《医学统计学》侧重的是医学的生物性。所以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的区分不明主要体现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比如,有的医学院校为《卫生统计学》专设了教学部门,但是这个部门开展的工作却是编写医学统计学的教材,进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甚至有的医学院校虽然设立了《卫生统计学》的硕士点,却进行的是医学统计学的考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两者也经常被混为一谈。这样的情况给《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

2.2 教学重点不合理

第一,《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统计学基础,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是数据资料描述、统计和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回归分析,调查设计等;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横断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队列研究的分析和设计、生存分析、寿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对于专业性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非常少,甚至卫生统计调查方法、卫生统计制度等很多内容都没有在现行的《卫生统计学》中涉及。这种情况给《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二,《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公式的推导,没有完善的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内容。统计思维对于《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透过数据就能对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 缺乏电脑实验课程

《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很强,为了保证课堂效果,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和电脑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软件将抽象性比较强的统计学概念转变为直观的数据结果或者是形象生动的图形,可以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医学院校中,因为资金和课时的问题,还没有开设电脑实验课程,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3]。

2.4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在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单一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卫生统计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在遇到统计学问题的时候,不能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决,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组交流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教学法等方法来改善《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卫生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通过案例为学生设计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创造性、仿真性,能够很好的将启发式教学、民主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融为一体。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的[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准备教学案例。在课程开始之前,要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融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实践,根据以上内容精心选取案例,对案例进行实际的分析,保证案例符合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保证选择的案例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进行: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和分析―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方法。具体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辩论,还可以是个人发言;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客观的点评,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点和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讨论过程中不准确、不完整的方面给予指正。

3.2 基于问题教学法

基于问题教学法(PBL)的应用核心是“问题”,应用流程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建立假设―论证假设―总结。这种教学法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捕捉、整合、判断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5]。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理论的讲授。应用基于问题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相结合,然后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从而引出问题,然后将处理问题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思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

第二,问题的确定。在理论讲授完成之后,授课老师根据授课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者在文献中曾经出现的统计问题,来确定学生的具体问题,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进行明确。

第三,讨论学习。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由学习小组来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可以针对文献中的不足之处和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或者还可以对如何实现课堂效果的改进进行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第四,总结评定。教师针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同时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报告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种,分别是: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通过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3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就是在《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来训练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关的计算和检验问题时,大都是通过计算器来完成的。计算器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计算量,导致计算过程繁琐,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导致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6]。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因为涉及到配套设施的购买问题和相关课时的安排问题,所以要循序渐进的来实现。

首先,实验教学的应用可以从预防医学专业开始,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部分内容可以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方差分析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公式比较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应用计算器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计算方面会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电脑教学,将方差分析时需要的数据,比如:SS处理、SS总、SS区组、SS误差等,通过幻灯片对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节约部分实验课课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4 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

因为《卫生统计学》的内容非常抽象、实践性非常强,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实时课堂中可以对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学习,在非实时课堂平台中,通过网上课程辅导、网上讨论、课件练习、网上作业、资料查找、网上论文指导、期末复习等环节,可以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灵活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卫生统计学》的开展。

4 结语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和《医学统计学》有一定的差异,和其他的医学学科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混为一谈,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导致《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分别是: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电脑实验法和非实时课程平台的搭建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进林.《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PBL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58.

[2]贾贤杰,付连国,吴学森,等.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10):1122-1124.

[3]王娟,王家骥,雷毅雄,等.研究性教学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5):57-58.

[4]胡乃宝,王玖,韩春雷,等.《卫生统计学》实践性教学[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5):106-109.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院校;卫生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卫生统计学》是医学院校,包括中医院校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工具性学科,其强调应用与实践。但由于《卫生统计学》目前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体系,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为使学生初步具有人群调查和卫生信息处理能力,《卫生统计学》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针对中医院校卫生统计学教学现状,借助教育部、陕西省以及陕西中医学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尝试探索中医院校卫生统计学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将自己培养与引进外援相结合,以培养中青年教师为主要目标。重点加强中

青年教师专业培训,同时,经常邀请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指导教学工作。与此同时,积极构思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共同申报课题,努力为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创造教学科研机会,加强教学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富有活力、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

2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卫生统计学》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可将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大教学模块:

2.1理论教学部分卫生、医学领域常用统计学方法的理论介绍。

2.2数据分析及处理部分以书后的练习题和案例讨论为资料支撑,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及处理。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采取以上两个教学模块齐头并进的教学安排,以有利于课程各单元知识的沟通和掌握,也便于适时安排上机操作。

2.3开展现场教学环节。针对卫生统计学应用性强的特点,可通过各个社区的实践教学,逐步探索卫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与慢性病、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

3教材建设

在选用权威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上,编写与中医实例相结合的案例分析资料,为学生的实际应用性学习提供材料;进一步结合学习重点和难点,完善已有的习题资料;自编与中医院校相适应的《SPSS应用与实践》教材,为学生具体操作提供指导。

4优化教学方法

卫生统计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实践和经验的总结,许多知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单凭教师的语言表述或者借助简单的教具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若将优秀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1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发表个人观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协作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启发作用,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4.2任务教学引导法以处理数据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展开,突出知识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3案例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可采用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案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出本案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的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互动,使原本枯燥呆板的数字直观易懂,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4多媒体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制作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比如习题可采用Word文档表示,在PPT中应用超链接,从而增加教学信息量。计算过程则可链接在Excel文档中,还可以进行统计公式编辑,在讲授统计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增加了Excel的应用,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动画、声音文件等使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味,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加深记忆。

4.5强化SPSS实践教学法采取理论课教学与SPSS统计软件实习同步进行,例如,学完t检验和方差分析后,紧接着安排一次SPSS实习课,通过SPSS统计软件以达到提高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统计分析动手能力,整个卫生统计学课程安排20学时的SPSS上机操作课,使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SPSS统计软件,通过统计软件的应用,可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其应用。

5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到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的转变和质量观念的更新,实施卫生统计质量控制的对象不应是统计工作,而是卫生统计主体。卫生统计主体是影响统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1 卫生统计主体的再思考

统计主体是指从事统计者,不仅仅是指专门从事卫生统计工作的人员,它应包括4个人群。不同的主体对卫生统计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1.1 专业统计人员:主要负责统计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分析与再分析、信息表达与传播。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分析能力。

1.2 卫生服务人员:主要负责填报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种原始登记。要求能准确把握统计概念,并掌握一般的统计方法论。

1.3 卫生服务对象:主要负责提供有关卫生服务内容的个人及家庭成员情况。

1.4 卫生调查对象:主要负责提供与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口、经济和社会需求等情况。

由此可见,明确认识“内部卫生统计主体”和“外部卫生统计主体”的含义对提高卫生统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外部卫生统计主体是指为卫生机构提供有关卫生统计信息的个人或机构。内部卫生统计主体则是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卫生统计信息的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提高外部卫生统计主体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加强内部统计主体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相互协作,是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保证。

事实上,外部卫生统计主体作为卫生统计资源的提供者来说,他们是主体。但作为卫生服务的对象来说,他们又是客体。那么,他们在提供卫生统计信息的时候,往往首先是从客体的角度,要求能安全、便捷地接受服务,能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决定权、隐私权,能认同卫生机构的服务确切可靠,并且能了解卫生机构的职能,了解有关药物、饮食、保健方面的知识。内部卫生统计主体,在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卫生统计信息的时候,希望所提供的卫生统计资料对领导决策、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科学研究有利用价值。

2 评价卫生统计主体的满意度

卫生统计主体的满意度对于卫生服务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制造业,顾客满意、职工满意因而提高了社会满足程度已深入企业理论中,顾客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通过自己的卫生服务使外部卫生统计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这一社会价值被社会认可后,内部卫生统计主体的职业自豪感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增强卫生机构的活力,推动卫生机构的发展。

据有关调查显示,外部卫生统计主体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不到70%,内部卫生统计主体对其担任的角色的满意度只在50%左右。因此,重视卫生统计主体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运用调查方法所得出的指标,可知道卫生机构自身的位置,挖掘卫生服务中的巨大潜力。就内部卫生统计主体而言,对职务、工作环境、条件、成果、以及同事的满意程度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就高,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责任心就强。相应地,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就高,统计分析的逻辑性就强,进而,统计信息的占有率亦高,统计信息精品的产出亦多。反之,当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及促进各项工作改善的方法在工作中难以应用时,他们就会推动工作兴趣,放弃他们的职业抱负,推卸责任,最终导致卫生服务对象的利益受损,卫生统计工作的质量下降。就外部卫生统计主体而言,对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高,其所提供的统计信息就全面、真实、准确,这就为统计分析、统计精品的产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即使在同一卫生机构、同样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卫生统计主体随着年龄的不同、身体状况的不同和对卫生机构的期待值不同,其满意度亦不相同。一般来说,在外部卫生统计主体中,年龄大、身体差的人评价较低,满意率也较低。相比之下,在内部卫生统计主体中,年龄大、身体差的人却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期待,提高满意度。还可以在实质上的卫生服务达到一定质量时,通过提供一些卫生服务的相关服务,提高潜在满意度。

3 卫生统计信息开发利用程度的组织诊断

卫生统计信息资源是卫生机构的一项重要的物质财富。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开发卫生统计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卫生机构宏观决策与科学管理的水平。解决如何提高卫生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程度与强化统计管理思想、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品质紧密相连。按多项目调查方式对卫生机构领导层及卫生统计主体进行十二个方面的评分,这十二个方面是:卫生服务的项目、数量、质量,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卫生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卫生统计信息精品的产出率、利用率、覆盖率。调查结果表明,内部卫生统计主体能完成对统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一般处理的在70-80%,能完成对卫生统计信息作科研设计、分析,提炼信息精品等高层次处理的则不足10%。即是在不足80%的一般处理中,其合格率也只有70%。至于外部卫生统计主体利用卫生统计信息的就更少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领导成员对信息社会的认识不够,在进行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利用卫生统计信息少,对卫生统计质量要求不高甚至没有要求。二是内部卫生统计主体的工作面窄,业务素质低,没有能严格测定信息原材料的规范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指标的敏感性,也没有能提出有数据,有数据支持的观点和有符合辩证法的讲座与最终的科学结论的卫生统计信息精品。

对卫生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对信息资源的真正占有。也就是把大量的卫生统计信息原材料经过去除和淡化偶然现象的提炼,保留和突出事物的本质,最后变为信息产品,以至信息精品。

4 卫生统计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与统计质量的关系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常态;新理念;卫生计生;宣传工作

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卫生计生宣传工作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展的必要条件。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紧扣时代的步伐、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生活的需求,切实做好能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需要,能够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卫生计生宣传工作。“新常态”一词是我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国情,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条件下提出的,在我国政治体制转型的关键期,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班子切实做好卫生计生工作,要求卫生计生机构改革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到发展为了人们、发展依靠人民,最后做到发展成果能够为人民所享。卫生计生工作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且对提高我国全民健康、人口结构及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常态”下,“四个全面”的提出为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甚至今后几十年的工作中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全党发展的目标,卫生计生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紧紧围绕卫生计生的发展目标,严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纵观而言,新常态下,卫生计生的宣传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准确的把握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工作的核心任务,并根据此任务来对工作的进行战略部署,把卫生计生服务群众的优势和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优势力量,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下,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下面,本文作者将对新常态下的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历史使命

我国属于“迟发展”型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发展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成为我国转型期发展的重要的“问题”,产生了阻碍社会协调运行和良性发展的因素,并且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引起了大多数人的注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动用社会的力量进行解决,就这一方面来讲,我国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从我国人口的结构、人口的数量以及质量来讲,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持续的恶化,庞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环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讲,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问题成为我国当前发展不可忽视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样来讲,卫生计生的宣传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二、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

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指标。卫生计生关呼民生所向,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联,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人们的需要进行。新常态下,卫生计生资源的高度融合成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从更高层次来讲,卫生计生事业的高标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从党的十八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等等,都为新常态下的卫生计生宣传工作指明了方面,明确了要求,因此,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必须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群众权益、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三、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卫生计生事业的宣传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不可避免的产生“阵痛”现象,具体的表现为,一方面是以往的医疗卫生体制不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迫切的需要改革;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带来道德滑坡现象的发生,医疗纠纷事故频频发生,医疗人员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正能量”,已被部分媒体大肆的不正渲染所破坏。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自主观念逐渐增强,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均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育、养老,健身、养生等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卫生计生工作必须在尊重人民自主性的前提下,将计生观念、卫生健康防护观念、疾病治疗观念(由治疗向预防的转变)的转变切实的落实到人民群众队伍中去。

以上笔者对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面临的情形及挑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必须深刻的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采用新方法、运用新手段进行有效宣传。

1.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积极适应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卫生计生事业也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需要科学的定位、准确的判断,充分发挥先行先导作用,在提升生业形象、营造有利氛围、服务百姓健康等方面,做令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宣传工作。

①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大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卫生计生事业宣传机构要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提供健康支撑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卫生计生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局。无论是从机构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卫生计生事业的改革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经济实际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水平。日常卫生计生宣传工作中,要切实能够体现我国新形势下政策取向、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紧紧抓住宣传工作的核心内涵,全面体现“四个全面”的纲领要旨,做好卫生计生宣传工作。

③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能够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大局。紧扣国家“新型政策”的发展做好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政策引导”。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谋划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健康中国”重大意义,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拓展宣传工作,以新修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为基准,广泛宣传计划生育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从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宣传工作,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积极主动做好深化医改的宣传工作。

④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能够适应需求发展新常态大局。要认清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积极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尽快适应卫生计生宣传工作新常态,真正把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全局上来,着力解决好以往卫生宣传工作思想认识不重视、投入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制定科学实施计划,探索有效实用方法,科学引导、整体规划,主动求变、力求创新,切实促进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认识、改进措施,增强做好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新动力

卫生计生宣传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提高我国治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卫生计生事业的开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民生的科学建设,在维护公共卫生服务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①强化思想认识,营造舆论引导良好氛围。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坚持以理论宣传坚定理想信念、以正面宣传树立良好形象、以舆论引导化解社会热点、以文化建设增进社会共识、以健康促进服务百姓民生,要主动开展新闻和政策解读、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等等,真正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把政策制定背景和依据讲透,把目标任务、措施办法、进展成效讲清楚,把群众得到的利益实惠讲明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夯实宣传工作的民意基础,努力为新时期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化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社会环境。

②强化机构建设,培植过硬人才队伍素养。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宣传机构和队伍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消弱。特别是卫生和计生机构改革以来,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宣传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相对健全完善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宣传机构建设,保持宣传队伍稳定,确保宣传不断、队伍不散、人心不乱。要全面加强宣传队伍的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媒体素养、宣传业务和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宣传倡导、舆论引导和传播知识的新常态下的卫生计生宣传队伍。同时,要高度重视和整合卫生计生系统各类宣传资源,发挥好各级宣传机构以及乡村卫生计生工作网络的重要作用,调动好各级卫生计生直属机构宣传部门和宣传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③强化社会宣传,深化卫生计生文化建设。要谋划好主题宣传,围绕深化医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和中医药推广等,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人口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围绕“三下乡”开展经常性宣传服务活动,实现卫生计生政策、知识常下乡、常在乡,广泛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要积极推进健康文化和人口文化建设,加大对卫生计生文艺作品创作的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开展反映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先进典型人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中医药传承等方面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要加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户外宣传环境,通过打造宣传一条街、完善丰富人口文化院、建设健康主题文化长廊(公园)等形式,营造大众化的社会宣传氛围,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公卫机构、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的优势,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突出重点、创新思维,努力提升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新水平

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紧跟政策引导、时展的具体的综合性的工作,卫生计生都是民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在宣传的过程中,必须深刻体现新时代下的政策导向,心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切。紧紧围绕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抓导向、健机制、搭平台,创新性的开展卫生计生宣传工作。

①要创新卫生计生宣传新思维。在进行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突出重点要点、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思维创新,提高质量效率,要将宣传工作与卫生计生业务工作同谋划、同推进,把握好宣传工作时机、程度和效果,积极为业务部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卫生计生宣传机构要树立强烈的宣传意识,积极做好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代感,善于团结和借助各类社会组织做好宣传,形成卫生计生宣传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真正做强卫生计生大联合大宣传的格局。

②要创新卫生计生宣传新导向。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卫生计生系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宣传工作的新导向,提升队伍的公信度,发挥标杆模范作用,传递卫生计生正能量至关重要。要善于深挖卫生计生系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人、典型事、典型集体,发挥标杆效应,村立实干导向,为争在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为增进全社对卫生计生工作的理解支持提供正面舆论导向。要坚持走基层宣传之路,敢于带着记者走基层,发现身边人的善举,弘扬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力量,强化正能量,助推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③要创新卫生计生宣传新手段。新闻宣传始终是舆论战线的前沿阵地,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勇于打破传统的宣传方法,广泛利用新型网络媒体,通过将卫生计生工作与当下的新媒体工具相结合进行宣传,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大提高宣传的力度及深度。可以通过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在公共平台上宣传政策导向、健康知识等,并且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向人民群众推送最新卫生计生工作及动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利的社环境。

四、小结

卫生计生宣传工作作为我国新时期发展下,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工作部门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新理念、新政策的引导下,加强卫生计生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人民对于卫生计生相关工作的认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