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量和数量的关系。

3.初步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由实际情况决定的。知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简便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符合的简洁美,发展抽象概况能力,感悟初步的袋鼠思想,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了解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 唤起生活经验

1. 生活中的字母

师生一起唱英文歌曲ABCD……

教师: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生:字母歌)字母,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

请看(课件呈现)这都是什么标志?表示什么含义?这是(扑克牌)(课件出示JKQ)这里有字母吗?他们在扑克牌中分别代表几?(学生答)

师:可见,在生活中,字母可以代表事物,也可以代表数。

2. 揭示课题

师:那这些字母又分别表示几呢?

课件出示

师:看一看,从这儿,你发现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小结、揭题师: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新的数,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我们就可以说字母可

以表示任意数(板书----任意数),那他在数学中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新知

(一) 理解不确定的数用字母表示

1.师:同学们我大老远的来到咱们班上课,但是我很高兴,我想认识一下咱们班的几名同学,下面我想请咱们班的班长来自我介绍一下,请说出你的名字和年龄好吗?

指名回答

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结合实际情况说:老师比XX同学大XX岁,你们猜老师多大?你是怎么算的?

2.当班长1岁的时候,老师多大?当班长5岁的时候老师多大?当班长40岁的时候老师多大?大家看这里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的年龄,你能用一个简便的式子简明的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吗?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写写,写完之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3.教师巡视,指导:大致预设文字表示和字母表示

4.汇报: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这两种表示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为什么呢?(板书:更简便)这里的字母可以换成别的字母来表示吗?

(二) 理解带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1. 大家看这样带字母的式子还叫做“字母式”,这个式子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能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具体的数,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几岁)也就是我们两个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板书:表示数量关系)

(三) 规范带入求值的格式和取值范围

1. 那么根据这个式子XX13岁的时候老师多大?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板书:当A=13时,正确书写格式。

2. 同学们在本子上按照这个格式,算一下,当xx同学90岁的时候老师多大?

3. 这里的A能表示任意数吗?能表示200吗?老师也上网找到一条相关信息,目前世界上的人寿命最长的是130岁,所以这里的字母取值不能取200.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学们,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啊。

小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字母表示什么数?(任意数,但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有的字母取值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刚才这道题谁做对了,请举手。

(四) 自学例2,强化新知

1. 师:当有一个人举手时是几根手指?2个人举起几根手指?N个人呢?谁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同意吗?

2. 请同学自学数学书53页的内容,判断你们写的对不对?看看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3. 给同学自己订正的时间,并指名板演。教师借机总结。

4. 师:请同学们完成数学书例2的题目。

5. 集体指正。

三、 巩固提高

1. 数学书习题

2. 课件

四、 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表示任意数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范文第2篇

新课程还特别强调结合数学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课,力求通过介绍数学家韦达的故事,了解发明家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渗透人文思想,注重思想教育以进一步完善新知的建构,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并将会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用字母表示数” 这一数学概念的建构,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符号感。它需要经历从算术思想到代数思想转变的一次飞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层层推进,建构新知:一是字母既可以表示特定的数,又可以表示变化的数;二是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三是用代数语言表示数学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基于以上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唤起经验,主动建构

1、课前交流:出示扑克牌,算“24点”。

这些扑克牌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数? A Q J K

1 12 11 13

在这里,字母表示的是特定的数。

2、接下来,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唱一首熟悉的儿歌——《数鸭子》。

①这数不清的一群鸭可能是多少呢?②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那你能确定是多少吗?③在数学上,通常可以用一个字母来概括这些的可能性。比如:a、b、c……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是不确定的数。

3、小结:看来,字母不仅可以表示特定的数,而且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新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循序渐进,逐步建构

(一)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1、(课件演示)让我们的研究从摆三角形开始吧!

①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如果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怎样列式?(2×3) 这里的2、3分别表示什么?

如果照这样摆3个、4个呢?你也会列式吗?

②你还能照样子往下写式子吗?请你们在本子上继续写。

写不完,怎么办呢?开动脑筋,想想能不能创造一个式子来概括所有像这样写不完的式子呢?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想一想,写一写,并在同桌互相交流。)

③汇报。如:a×3,这里的a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④除了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外,还可以用其它的字母,如:b×3、n×3……

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呢?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2、类比练习:以此类推,如果摆a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根数是多少?

(a×4)

(二)进一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又表示数量关系。

1、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个“猜猜看”的小游戏,请班长带个头,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

①老师的年龄比你大20岁,大家猜猜看,老师今年几岁了?怎样列式?②如果班长10岁时,那时候老师几岁?列式:10+20③如果班长15岁了,你能直接用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吗?④如果班长是6、7、8、20岁等等,你还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⑤如果班长是b岁,老师的年龄怎么表示?(b+20)为什么?

小结:这个式子不仅表示出了老师的年龄,而且也表示出了老师和班长两人年龄之间的关系。

2、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小结:所以,用字母表示数时,根据实际情况,应该要有个合理的范围。

3、那好,咱们换个角度来概括,如果老师n岁了,那班长的年龄如何表示?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完善建构

下面,我们一起去“数学俱乐部”放松放松吧!(课件演示)不过,每次要想进入一个地方,必须得先对上下面的这句口令,才能进入,有信心通过吗?

我想去( ),从入口出发,要走的路程是( )米。

1、生活园

①从入口出发,我们会最先到达哪里?对上口令,进入生活园。

②一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m只手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笑笑有20元钱,买书包用去d元钱,还剩多少钱?

小结: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的问题。

2、名人屋

①对口令。

②介绍韦达。

四、畅所欲言,总结延伸

1、畅所欲言

①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②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③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成功的秘诀。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范文第3篇

片段一: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

课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师:(出示存钱罐(一),并用力晃一晃)有钱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看我的,变!(教师逐一放入5枚一元硬币,学生边看边数)现在有多少钱?(5元)

师:这个存钱罐是不透明的,如果我想一眼就看出里面有多少钱,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在上面贴上5元的标签条。好主意!

师:(出示存钱罐(二)晃一晃)有钱吗?猜一猜有多少?

生:20元、30元……

师:只靠听,无法确定里面的钱数,如果用刚才贴标签的办法,你认为标签该怎么写?

生:写上字母。

师:为什么用字母?

生:存钱罐里的钱数不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里面的钱数。

师:也就是说,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板书:未知数)用哪个字母?

生:用a或b。

师:这个“或”字用得好,说明用任何一个字母都行,我喜欢a。然而,数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那么字母能进行计算吗?(能)

师:一个存钱罐里面有a元,另一个里面有5元,两个一共有几元。

生:a+5。

师:数学上计算要的是结果,那么,a+5得多少呢?

生:5+a、a5……

师:别急,刚学不习惯,数学上的正确结果是——(展示a+5=a+5)

生:(满脸疑惑地)奇怪,等号左、右两边一样呀!

师:它们的样子长得一样,可它们大不一样呢!请注意看。

(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教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左边a+5中的a和5分别表示这一罐里面的钱和另一罐里的钱。而右边的a+5表示将存钱罐(一)里的5元倒出,逐一放进装有a元的存钱罐,现在结果是……

生:a+5。

师:它们的读法又有什么不同?

生:将a+5=a+5的左、右两部分采用明显不同的语速朗读。

师:如果将a+5写在便签上,我有两个主意:一是用两张便签,一张上写a,另一张上写5,中间添上+;二是在一张便签上直接写a+5,你选择哪一种写法?

生:我选第二种,直接写a+5,它更像结果。

师:哦,原来同一个字母式既表示算式,还表示结果!

赏析:“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的起始内容,是常量教学到变量教学的开端,是从算术向代数过渡的重要转折点,是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字母表示数的一次飞跃。对此,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出示a、b两个字母,让学生与之“打招呼”,并引出加法交换律a+b=b+a,学生在用具体的数据举例验证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真真切切地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随后张老师巧妙运用存钱罐,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之中。如:“只靠听,无法确定里面的钱数,如果用刚才贴标签的办法,你认为标签该怎么写?”使学生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强力需要。在符号化过程中,学生真实体验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必要性和概括性。

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的。”张老师总是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架设“桥梁”,引领学生的学习进入“悱愤”状态,如:“数学上计算要的是结果,那么,a+5得多少呢?”在学生作出大胆尝试后,张老师别开生面地分析与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字母式既表示算式,又表示结果的意义。在这深入浅出的诱导后,全班同学不经意间由“算术”思维跃入“代数”思维,理解了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的内涵。整个过程犹如强大的磁场,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心理,这就是大师驾驭课堂的功力!

片段二:字母式表示数量及其关系

张老师巧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字母和字母、字母和数相乘的简写方法之后,用自己一家的年龄关系展开教学探究,令人回味无穷。

师:(课件展示张老师的头像)猜猜看,我今年多少岁?

生:25岁或者是30岁。

师:我的年龄你们不知道,就用x表示,x能代表任意数吗?能代表1000吗?

生:不能,因为人的年龄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活到1000岁。

师:那样,张老师岂不成了千年老妖啦?(众笑)看看张老师,此时的x可能代表哪些数?

生:25、26、27……

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字母有时表示任意数,有时只能表示一定范围的数。(板书:范围)

师:(课件展示男童头像)他是谁呀?多大岁数?

生:(笑眯眯地)是你的儿子。大概6岁……

师:这里的年龄不确定,给个字母。

生:a、b、m……

师:你们差不多把26个字母都用上了,可张老师都不同意。他的真实年龄是x-26。

生:噢!

师:你们“噢”什么呀?

生:我知道张老师比你儿子大26岁。

生:用x-26表示你儿子的岁数,还可以看出你们父子俩相差26岁。

生:这样表示好,可以清晰地看出你们父子俩年龄的数量关系。

结合学生回答,完善板书:

师: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在变?什么始终不变?

生:你们的年龄在变,你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变。

师:说得太好了!年龄之间的关系永远不变,原来字母式不但表示一种数量,还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字母式——数量关系)

师:我还带来一位漂亮女性(课件展示头像),她的年龄(出示x-1),猜猜看,这位神秘人物是谁?

生:是你的妻子!(众大笑)

师:你怎么知道是我妻子?

生:因为比你小一岁,又是个漂亮女性。

生继续猜:可能是你的表妹。

师:同学们很善于想象,不管她是谁,她和我的年龄之间什么不变?

生:关系不变。

师:如果用x表示我儿子的年龄,我的年龄该怎么表示?

生:x+26

师:(用手指头像)这个神秘人物的年龄呢?

生1:x+26-1。

生2:x+25。

师:奇怪!神秘人物的年龄刚才是x-1岁,怎么突然间又变成x+25岁呢?

生:原来x是表示你的年龄,现在x表示你儿子的年龄。

师:看来,x表示谁重要吗?

生:重要,x表示的量改变,另一个量也发生改变。

师:因此,我们要仔细研究题意,抓住数量父子之间的年龄关系不变的特点,灵活应用字母式,使字母式达到以“万变应不变”的神奇功效!

赏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张老师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维,通过展示一幅幅头像(照片),引领学生探究三个年龄的关系,这一过程既是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思考共融的过程,更是体验精彩与快乐想象并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张老师不仅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字母表示数量,还深刻地体会到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其间,流露出张老师“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在“提出疑问——猜想结论——给定结果——探究原因”的建构模式中,师生之间多次的“捉迷藏”活动,使得三维目标水融,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是张老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例如:“奇怪!神秘人物的年龄刚才是x-1,怎么突然间又变成x+25岁呢?”一语破的,将学生的思维“来回搅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促进学生形成了强韧的思维张力!

作者单位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范文第4篇

1.“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已经被众多特级、优秀教师研究与展示过,如何能上出自己的特色与思考?

2.“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学生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虽然对字母表示数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如何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从而为今后的代数学习打好坚实的第一课?

3.“用字母表示数”中的两大重点,即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该设置怎样的情境,用怎样的素材能突破这两大重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于是有了第一稿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

电脑上出示“猜数游戏”,这个数在0~100之间,学生任意猜,电脑会提示大了还是小了,直到猜对为止。

二、新授

1.出示一个密封的黄盒子,问题:里面有几个黄球?

生:n个、20个、50个、x个、不知道……

师:到底用什么呢?

生:用x个。

师:是呀,因为不确定里面有几个,所以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反思:希望在有了课前游戏的铺垫,能让学生从无序的猜,然后感受到在不确定的时候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从而经历字母产生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看似学生也经历了猜数到用字母表示的过程,但由于出现的顺序是无序的,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单纯的接受,并没有切实的经历与感受。)

2.再出示一个密封的红盒子。

问题1:里面有几个红球?

生:x个、50个、y个、xy个……

(反思:由于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的经历与感受没有落实到位,以至于学生没有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在表示红球个数的时候,还是有学生在猜数。哪怕是能用字母表示红球个数的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思维层次:有的学生认为字母只能用来表示一位数,因此如果是两位数就要用xy来表示;也有的学生认为,前面黄球是x个,这里红球只能用不同的字母y个来表示,这说明到目前学生只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其内在的含义并没有更多的感受与理解。)

问题2:如果知道红球比黄球多3个,红球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x+3。

问题3:x和x+3都可以表示红球的数量,哪个好?为什么?

生:x+3好,因为能看出红球与黄球的关系。

问题4:如果红球的个数用y表示,关系不变,黄球还可以怎么表示?

(反思:这几个问题原本被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以为学生会在不断纠正与辨别中巩固概念,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一下子解决了,而且没有任何异议。然而,再回过来反思才意识到这个重点并没有突破,而是被个别好学生的回答掩盖了。由于对前面知识的不掌握,导致到了这个环节多数学生都不能解决这里的问题,以至于不敢再举手回答,课堂上看似教师预设的问题都解决了,实则所有的问题都被掩盖了,这是课堂上不应该有但却经常会出现的情况!)

三、简写

1.以童话的形式出示简写的规则。

2.判断。

(反思:以童话的形式出示简写的规则对于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的确有帮助,但是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如童话的外衣虽然美好但是却容易让学生看不到数学的本质;童话故事虽然有趣但是却会让学生找不到中心思想;童话的语言虽然充满童趣却失去了数学应有的简洁,这对于规则的学习是弊大于利的。以至于在之后的判断简写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简写的规则模棱两可,不太清楚。)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一本故事书共有a页,小明每天看15页。

(1)小明10天共看了( )页;

(2)小明c天看了( )页;

(3)小明看了5天,还剩( )页。

2.

求 C甲= S甲= C乙= S乙=

C甲+ C乙 = S甲+ S乙=

如果C甲=36cm,那么a =( )cm

如果S乙=40cm2,a=( )cm,b =( )cm

3.编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 )声跳下水。

(反思:一节课花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练习反馈时间,本以为会有多余的时间,但恰恰相反,从第一题开始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前面环节设计的漏洞以及落实不到位还能被好学生的回答与发言所掩盖,到了练习需要每个学生动手的时候就能看出问题。如第一题中“10天看了几页和c天看了几页”,这两个问题相对比意在让学生领会确定的可以用数表示,不确定的可以用字母表示,然而很多学生却是用“a、b、c”这3个字母回答了3个问题;第二题对于读图能力弱的学生而言要从图中获得信息比较困难,而且题目本身对于这节课而言就过难了,再加上前面的不到位导致这个问题形同虚设;第三题放在最后意在用有趣的儿歌来开开心心地结束一节课,然而从思维层次考虑却是最简单的,放在最后不够合理,然而就是这道最简单的题目,学生中还是出现了“x只青蛙x张嘴,x只眼睛x条腿,扑通x声跳下水”这样的“残疾”青蛙!)

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由于对学生的生成没有很好的预设,只是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在实施教案,因此和学生的实际是脱离的,再加上在素材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使得整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效果欠佳。基于对这节试教课的各环节的反思,笔者又重新选择素材、设计教案,于是有了第二稿教案,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次教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一)初步感受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

1.在空盒子里放入1个黄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1

在空盒子里再放入3个黄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4

在空盒子里再放入一堆黄球――可以用什么表示?――

2.小结:原来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不知道的数在数学中我们称为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设计比较:和一稿相比,取消了课前猜数游戏,直接引导学生经历从用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有猜的想法,但随之就会自我否定,想到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快的时间使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深切感受了字母出现的必要性,由于是自发产生的需求,因此,对学生的冲击会比较大,会引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需求与欲望!)

(二)初步感知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问题1:你们觉得a可以是几呢?

问题2:如果老师现在的盒子足够大,黄球也足够多,你认为a还可以是几?

生:可以是任何一个自然数。

追问:那可以是1吗?可以是4吗?――再次强调可以是任何自然数。

(设计比较:和一稿相比,这里增加了对字母表示数的范围的研究,其实学生很容易理解,在这里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是对于是否可以是之前袋子里已经有的1或者是4,还是有疑问的,通过抓住学生的这一疑惑,让学生展开交流与辩论,再次明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三)揭题

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与关系

(一)表示红球的数量

1.用字母表示红球的数量。

2.黄球与红球数量大小比较――a>b,a

(设计比较:通过对红球数量的字母表示的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深层次含义。首先能认识到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不同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也可以表示相同的数,进而确定在这里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红球的数量更合适,从而引出字母所表示的数之间可以有大小比较。通过这样的讨论与研究,让学生对字母的理解更具一般化,揭开字母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更易亲近与接受。)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红球的数量。

(1)小组交流:如果红球比黄球多3个,那么当黄球用a个表示时,红球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2)小组汇报。

(设计比较:与一稿相比,这个重点环节笔者设置了小组交流,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好学生的一言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首先是组内交流纠正的过程,然后全班的汇报交流对于学困生而言又是一次学习,而且经过组内交流,每个学生都能把理由说得更清楚、更自信,这样能更好地突破重点。)

(3)比较:红球的数量用b与a+3表示,哪个更好?――a+3更好,除了能表示红球的数量,还能看出红球与黄球的关系。

(4)进一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红球与黄球的关系。

师:现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红球的数量了,那当a=1时,红球就是1+3=4……

在这个过程中,黄球和红球的数量都在变,但是它们的关系没有变。

(设计比较:首先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感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更好,可以表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后续环节中通过计算来强化,既是再次领悟,又是对代数式计算的一个铺垫。)

(5)师:如果现在用b来表示红球的数量,当红球比黄球多3个时,你认为现在黄球又可以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比较:这个问题的设计有3个考虑:一是对之前学的知识的一个巩固;二是理解当用字母表示不同的对象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关系时也会不同;三是体会到虽然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同,但是都能从中看出红球比黄球多3个这样的关系,体现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的优越性。)

(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

1.师:现在如果红球与黄球的关系不是多3个,而是少3个,黄球用a表示,红球可以怎么表示呢?如果红球用a×3表示,你能知道什么?如果红球用a÷3表示,你又能知道什么?

2.小结:加减乘除这些运算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比我们平时说的多几个少几个要简单多了!

(设计比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在这里增加一个练习的环节,能够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说理的作用。而且通过这样题组的形式出现,再次让学生体会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三)年龄问题

1.独立完成练习。

(1)小明今年x岁,老师比小明大18岁,老师今年 岁。

(2)当x=11时,老师 岁。

(3)当x=30时,老师 岁。

(4)当x= 时,老师 岁。

2.反馈。

重点讨论:当x= 时,老师 岁。

小结:在年龄问题上,x的取值是有范围的。

(设计比较:和一稿相比,这是新增的内容,考虑到前面的素材比较单一,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学生连贯的思维,但是从情感上来说,未免有些枯燥,而且学生可说想说的内容不多、欲望不强。放入年龄问题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反馈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有趣的点,如“11岁”正好是学生的年龄,由此教师的年龄秘密也就被揭示了;“30岁”是学生的而立之年;“让学生填的空格”更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估计x的最大范围中既是对代数式计算的不断巩固,更是对x取值范围的深入研究,在学生的激烈辩论中,明确了在实际情况中未知数的取值是有范围的!)

(四)总结:字母还能表示什么?――定律、公式、确定的数

(设计比较:经过以上的讨论,学生的思路已经被完全打开,想说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字母还能表示什么”,既是让学生对于以前学习中、生活中字母用途的搜索,更是丰富学生对于字母可以表示的内涵的理解。)

三、应用

(一)数青蛙――课件出示数青蛙动画,跟着一起数

(设计比较:和一稿相比,在经过多番考虑后还是把思维层级相对简单的青蛙儿歌提到了前面,但在处理上有所变化,不是让学生去编儿歌,而是让学生在跟着动画不断数、不断念的过程中自觉产生念不完需要用别的方法的需求,从而自发地想到用刚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这里就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去编儿歌,而是为了能把儿歌用最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将自己的表达能让大家都看明白,所以,“残疾”青蛙不复存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嘴巴、眼睛、腿之间的关系。)

(二)自学简写

1.看屏幕自学简写规则。

2.巩固练习:判断对错――比较2a和a2的大小。

(设计比较:和一稿相比,去掉了童话的外衣,以简单的规则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安静地看大屏幕自学,并告知要检查自学成果,效果甚好!)

(三)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课件出示甲、乙两个图形,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3.反馈:巩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字母公式。

4.把两个图形拼在一起,求拼成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设计比较:和一稿相比,降低了这一图形题的难度,首先引导学生去观察题目、发现信息,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去揭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公式,联系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记忆与比较,并且把两个图形合在一起作为课后思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略)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4-02

自2001年新课程的推进,结合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我们的数学课堂活动多了,学生主动了,气氛热闹了。但有些课在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技能落实之处偏了脚,在“数学味”与“生活化”之处变了味。那么像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没有能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鉴于此,数学教学设计要化“无效”、“低效”为“有效”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个人认为,如今的教学设计更需要追求“实在”,追求“备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仔细阅读教参、阅读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有针对性地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分析,定位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再结合效果评价,设计教学过程。下面就以《用字母表示数》(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谈谈有效教学设计。

一、把握学习起点,重组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背景,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有哪些潜在是可以开发的。教者把握住了这些,那就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就明确了“这节课我需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学到什么程度?”等合适的组织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比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但是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用字母表示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需求还是潜意识的,没有被激活。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飞跃,是由数字王国走向代数王国的必经之路。基于这样的知识背景,本节课在导入时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字母表示人名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也让学生初次感受了字母的简洁。接着仍抓住生活中的例子,如“KFC”“WTO”,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有没有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展开新课的教学。

二、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像《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基于这一目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两个情境安排教学活动,从直观具体的数量1个、2个、3个三角形引出摆N个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在规律的类推下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却缺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另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例1的教学中也是从直观具体的量1个、2个、3个入手,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个提问的环节,他提问:“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像这样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能不能想一种方法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说出来?”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新课导入对字母的初步接触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用字母表示。这一过程不光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还经历了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再一次体会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在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对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目标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了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教学方式也就会体现这些,学生就不但能学会知识,还体会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三、结合效果评价,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是教学方式的直观体现。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就数学材料的设计方面见解就很多。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含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古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如今的教学也提倡“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的组织教材”,这样就为我们的课堂开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第1道例题学生刚接触字母,能积极地对例题进行思考。而第2道例题,安排在例1后面学习,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小,情境也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为了能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对例2进行一个变式的设计。换成学生和老师年龄的关系,在学生年龄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差,求老师的年龄。这个例子与原例2相比,一方面和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会“不管时间怎么变,年龄差总不变”这条规律。学会了用字母表示加法的式子后,此时在把原来的例2用来练习,巩固刚才所学。

相关期刊更多

自动化应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数字化用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数字技术与应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