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继续解放思想给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计生部门党总支部书记,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必须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计生人”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突出“三靠前”,扎实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做贴近群众的“计生人”。一、突出靠前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去贴近群众解放思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靠前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强化服务理念是每一位“计生人”的基本要求。要彻底改变以往将群众当作管理对象的思想认识,从思想上把群众真正放在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对象和主人翁的位置,树立“群众至上”、“工作就是服务”的意识,尊重人民群众是计划生育主人公的地位,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树立计生就是民生的理念,切实让普惠政策落到实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要求。“计生人”必须要站在计生就是民生的高度,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工作部署,将抓好抓紧人口计生工作同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结合起来,维护计生家庭的切身利益,把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让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实惠。三是要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当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模范。要树立“履职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的人本意识,心与广大群众贴近一块,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端正服务态度,简化办事程序,优惠优先优待计生家庭,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当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模范。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计生服务,使人性化服务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进一步树立新时期“计生人”的良好形象。二、突出靠前宣传,坚持人文关怀去贴近群众解放思想一是坚持把宣传融入百姓家,突出“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确立宣传教育新的目标定位,突出“人文关怀”的新理念,积极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人口计生文化精品。通过加强计企联手,使生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要把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进一步促进生育文化与企业文化、与农村(社区)传统文化相融合,促使婚育新风吹进工厂企业,吹遍社区,融入百姓家庭。二是坚持社会“大联合”,突出“参与互动”的新方式。要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多渠道、多层面”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区活动,使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在我市初步形成。通过靠前宣传,把群众参与程度、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制定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以舆论造势为先,实现人口计生宣传与群众相互动,进一步去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引导人、塑造人。三是要坚持“出精品”,突出建设“先进人口文化”的新思路。先进的人口文化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旗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灵魂。要按照“出精品、求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建设“先进人口文化”的新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教等科学知识,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突出靠前管理,坚持推进工作去贴近群众解放思想一是要坚持调查研究,贴近群众去破解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做为“计生人”尤其要掌握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要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针对阻碍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围绕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等重点、突出问题开展调研,着力探索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努力寻求破解难题的思路,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新一轮大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拓宽管理思路。管理要创新,关键是思路要创新,只有思路创新才会有突破。“求实、创新”是“计生人”精神风貌之一,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任务去解放思想,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最终形成新思路、新措施、新途径。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工作各个环节之中。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力克服制约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工作各个环节之中。要紧紧结合当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深入贯彻十七大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计生人精神,在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作用。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Abstract: With accelerating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the eighth agricultural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antly develop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existing traffic map of the eighth agricultural divis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moder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o it must be speeding up the update road traffic information to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In the paper, aiming at the traffic status of the eighth agricultural division, the design of highway traffic map is analyzed.

关键词: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思路

Key words: the eighth military division of agriculture;traffic map;design idea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56-01

1农八师公路交通图设计的必要性

在农八师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公路建设网络技术资料的汇总、归集已经成为影响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编制的重要因素。加快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农八师交通局对各团场公路情况的掌握、对公路网络进行科学的规划,还有助于兵团公路交通地图的编制与发行,满足公路管理者、职工群众对地图的需求。近年来,农八师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其交通图的更新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的需求,需要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其公路交通网络进行交通图的汇总与设计,从而提升农八师公路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思路

2.1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背景分析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是为农八师交通局制作并提供以团场为基础的各团场农村公路现状图,将农八师各等级公路(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相关信息准确、详细、科学的反映出来,从而对整个农八师道路的现状及规划信息能够全面的反映、宏观的掌握。

2.2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基础在进行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时,以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资料为基础底图,以各团场提供的农村公路信息为依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各团场农村公路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有机结合,以地图的方式直观的呈现给公路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制作。

2.3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思路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是按照既有资料收集为基础,GIS数据分层技术为重点,以科学的工作流程进行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工作。这一思路是农八师交通图设计的指导思路,其具体的设计工作都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首先,收集现有资料。主要依据兵团国土资源局2000年编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公路信息的编绘。资料的收集工作主要集中在收集和整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各团场各等级公路的现状、在建及规划信息。针对各团场公路的资料收集,并将样图发送给各团交通主管部门,由他们按照样图的要求准确、完整的将本辖区内的各等级公路的具体信息收集并标绘到图纸上。其次,对资料按GIS技术要求进行整理。按照GIS技术要求将收集的图形按照点、线、面层的方式进行分层。进行分层后,还要对工作底图进行整理。另外,对于各团交通部门提交的辖区内公路资料,还需要会同相关的专家对这些资料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和验收合格后,进行公路图形信息的具体编绘工作。

2.4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过程的管理交通图的设计方案与作业过程对成图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势必也会对公路管理和规划产生影响。加强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是这一项目工作中的重点。针对设计工作管理重点以及农八师公路交通实际情况,在这一作业过程中,应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强化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的工作质量管理,以此有效保障交通图的准确性。同时,在项目作业过程中,还要强化各个阶段的校核与审核工作,以此有效保障交通图的成图质量。针对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中的重点,还要在作业前构建科学的质量控制点,将交通图资料收集、处理、整理、成图等各个阶段的关键点作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控制,以此保障交通图成图质量,为农八师交通工作统计与规划奠定基础。

3以遥感影像技术强化成图质量的复核

为了有效提高农八师交通图成图质量,在进行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作业过程中,借鉴了遥感影像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对成图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以此有效检验成图与实际交通情况的相符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工作组将遥感影像图片利用专业软件与图形数据进行对比,以此对农八师交通图成图质量进行复核与分析。通过多方面的实际应用有效提高农八师交通图成图质量,为农八师交通局的信息资料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4关于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思路的分析

在农八师交通图设计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交通图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为了更加准确的将农八师所辖公路情况体现在交通图中,在成图作业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通过基本资料收集以及与下属团场交通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确保了信息收集的准确性。针对设计思路对成图质量的重要意义,在进行农八师交通图设计与作业前,本项目组对交通图的应用需求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论证,以确保能够将交通图的内容全面、直观、准确的体现,以此为交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作业对农八师经济社会发展、公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设计思路以及作业过程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为基础,通过对资料收集、处理以及成图等程序,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成图作业。注重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此确保成图质量,为农八师交通局的公路规划提供准确的技术信息,为农八师公路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技术总结[D].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2]刘庆伟,张扬.公路交通图设计与成图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地理信息技术资讯,2009.

[3]王超文.公路交通图设计思路对成图质量的影响[J].公路与交通,2009.

[4]陈广生,刘易群.现代公路交通图设计思路及作业流程分析[J].路桥信息,2009.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 难点 解决方案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与思考。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从经济学、哲学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提出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成本为主线,强调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市场发生了不利的变动,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浮动盈亏”,会计有“反映性”的要求,如果不在报表中反映就会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潜在风险,而要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则会碰到两个难点:是否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是否满足“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问题,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观念和确认标准产生冲击,所以在国际上无论是FASB还是IASB都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三种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所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将落脚到一些会计基本理论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所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本文强调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第一种解决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二)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经济事项实质上已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那么确认资产和收益中包括的不确定性就相对较小,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因而,现在的问题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在合约签订时交易并未发生,而传统会计要素则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就不再是确认会计要素的必要条件,即会计要素定义中解除了“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这一基本要素。(三)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将资产的条件扩充为“两个固定的基本特征+一个可选择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就是将“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这一基本特征扩充成平行的四个“相当的”可选择的基本特征,使经济业务在满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两个基本特征下,在满足扩充后可以选择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认,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利益,它是通过下列条件之一由特定主体取得或加以控制的:1.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包括产权交易);2.由于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其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 3.由于其市场价值(有公开标价或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评估)长期高于账面价值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基本上的改变,在己取得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上的增值部分;4.由于环境和原因,在可靠计量并极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值”。即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后,资产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产,还包括合约产生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因满足基本特征的第2条,从而能够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三、解决思路的多视角分析

对于上述的三种基本解决思路方案,我们从经济学、哲学、会计基础理论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和对比,具体如下:

(一)经济学角度:会计学从本质上看带有经济学的属性,属于统计学,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学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心家盖尔特分析:人们追求确定性较大的事物,并要维持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任何一门学科,它都经历从描述性到形式化再到精确化这么三个基本层次。会计随着、市场等环境条件的完善及计量手段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表外披露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也是“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要求,那么第三种解决思路以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视为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将不确定性有效地纳入到会计要素确认中来,有利于前瞻性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建立。

(二)角度:哲学原理中具有层次性:表层理论、中层理论和深层理论。结合理论的层次关系表现归结如下表:

最高理论层次 深层理论:世界观论理论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 层次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深层理论的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指南 表层理论:应用层次的理论,中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实务 实践

因此,一种理论不仅应能指导当前的实践,而且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否则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被削弱。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也应该能够适用于未来的业务。第一种解决思路仅靠增加新要素的方法,是一种随着的,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动会计核算体系,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解决眼前的,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具有"时滞性",对实务缺乏指导性。因此,不是理想之举。第二种解决思路中扩充后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将资产与负债的边界模糊化,可能将一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对现有会计体系变动太大,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

(三)会计基础理论角度:关于衍生工具确认,起源于应否确认履行中合约的国际理论争论,结果有三种观点:1.全面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 ;2.反对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3.只应该确认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履行中合约。争论的结果本质是根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讨 “不确定性”是否符合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会计确认的“确定性”。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满足FASB和IASB所强调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可以在签约时可以进行初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是否得到履行并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为了避免这种交易结果的 “不确定性”,设计了有助于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得到正常履行的市场制度,如:市场上的间接结算制度和定期的保证金制度,以使合同履行受高信用担保的保障,使权利和义务具有会计确认条件的 “确定性”,所以第三种解决思路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的定义中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国际借鉴角度:FASB在SFAS 133中主张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要素定义是在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突出预期“获取或牺牲未来经济” 和“为所拥有或控制”这两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基本特征;IASC也有相类似的见解。事实上,IASC从诠释负债的定义入手,把 “合约”列为导致法定义务的事项,以相当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IASC明确地提出,合同是形成确定性义务(负债)的法定事项。IASC 在IAS37中提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义务事项,指形成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的事项,这些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使企业别无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法定义务,指因以下任何一项而产生的义务:1.合约;2.法规;3.的其他司法解释。推定义务,指因企业的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其中:1.由于以往实务中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政策或相当明确的当前申明,企业已向其他各方表明它将承担特定的义务;2.结果,企业使其他各方形成了对企业将履行该义务的合理预期。”IASC这样定义,较“周到” 的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义务(和权利)代表的“确定性”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第三种解决思路的指导思想与国际做法如出一辙。

四、结束语

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思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能有效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具有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引,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

1.陈小悦著,《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界银行)格鲁宁,科恩,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 116- P 122。

3.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

4. Lil E.Crawford, Using and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5.Francisco Gabriel Hernandez, Derivatives and the FASB:Vi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Recognition for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Li yan Cheng Taolin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路桥设计 构思 问题 探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随着这些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现代路桥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现代的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生活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的交通事业中,路桥设计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水平的高低和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桥梁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因此,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才能够确保路桥施工能够按部就班进行,才能够确保路桥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而为了是现代路桥设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促进道路交通事业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现代路桥设计的研究力度。本文从路桥设计的构思出发,对现代路桥设计的研究,然后对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路桥设计的构思

1.1一体化设计的思想

综合考虑桥梁与桥坡段的沉降。尽可能使桥梁与桥坡沉降协同。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一方面分析桥坡软基的沉降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分析桥梁的沉降问题。合理的软基处理方式与适宜的桥梁基础设计相结合,综合分析施工工期、工后沉降等因素,解决沉降协同的问题。

1.2按沉降控制桥梁桩基设计

在传统的路桥设计中,桥梁桩基采用常规桩基础的设计方式。设计指导思想从强度出发,承载力作为设计的控制指标,而沉降作为验算校核指标。此外,在承载力设计中仅考虑桩的承载作用,并给予安全系数为2的安全度,未考虑承台的持荷作用。因此,在传统强度控制设计思想下,桥梁桩基往往具有大于2的强度安全储备,并且沉降很小。从经济的角度讲,过多的安全储备,也造成了建造费用的浪费。

1.3设计流程

(1)选择技术可行,费用低廉的桥坡软基处理方法;

(2)对处理后软基的沉降量,沉降速率进行分析;

(3)采用按沉降控制的设计思想,设计桥梁桩基础,对桥梁桩基的总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进行计算分析;

(4)较核桥梁桩基的沉降计算与桥坡的沉降计算,调整设计方案,对施工工期做技术上的限定,使沉降差尽可能小。

二、按沉降控制桥梁桩基设计方法的研究

2.1 目前通用桩基沉降计算方法评述

(1)对于群桩沉降,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①按Mindlin解确定地基土附加应力;

②等代墩基法;

③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沉降计算方法。

(2)目前沉降计算方法的评述

软土中基础的沉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软土中桩基沉降的实质是由桩身压缩、桩端刺入变形和桩端平面以下土层受群桩荷载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整体压缩变形等多个主要分量组成,并且是一个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即使忽略软土中桩身弹性压缩量,但由于桩端刺入变形和桩与±体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复杂性,以及土体参数不确定性,在目前认识水平条件下软土中桩基沉降计算仍不是单纯理论计算所能描述的问题。

2.2合理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的考虑

对于桩端平面以下土体的整体压缩,采用目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桩身压缩量由于桩材本身模量很大,所占比例很小,且为瞬时弹性变形,对整个沉降分析的影响不大。因此,沉降分析的核心与难点就集中在桩端的刺入变形量计算预估上。

三、路桥建设设计思想及问题

3.1桥头跳车问题的存在

由于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量、低透水性、低强度等特征,在道路与桥梁的结合部位,桥坡高填土通常会引起路基的较大沉降。与之相反,桥梁仅产生极小沉降;因此,如何解决因桥头道路与桥梁之间的沉降差而形成的“桥头跳车”现象,成为困扰工程界的大难题。

3.2传统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

(1)消极对待,不做处理,发生沉降后对路面进行修补;

(2)从减小工后沉降的角度,采用堆载预压方法;对桥坡软基,进行长时间的堆载预压,以减小道路通车后桥坡的工后沉降:

(3)从减小软基总沉降的角度,对桥坡软基进行地基处理;通常采用注浆、强夯、深层搅拌桩、碎石桩、砂桩等地基处理技术,提高软土强度与压缩模量,减小软基的总沉降;

(4)从减小附加荷载的角度,对桥坡路堤的填料进行处理:一般采用二灰路堤,EPS轻质填料等;

(5)设置搭板,作为过渡段,调节路桥的不均匀沉降。对桥坡软基不做处理,如工后沉降过大,后期修补路面的养护费用将很高;若采用堆载预压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往往受到工期限制;如果进行深层处理,费用则较高;EPS轻质填料也因其造价偏高难以推广;单纯设置搭板,桥坡一侧的过大沉降有可能使搭板脱空,产生沉降从而失去作用.因此,工程中通常组合使用这种处理方法。而道路的设计人员也仅在如何处理道路沉降上下工夫,而不会考虑桥梁的沉降问题。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深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结合河北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借助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提供的课程平台、师资培训、学科竞赛、实习就业等优质资源,形成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规划与布局。同时,在思科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与“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专业课程的融合与实践中,督促专业教师主动地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规范、课程体系,为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方向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融合;借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各类技术人才、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实现了跨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专业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建设方面[1]。作为思科公司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公益项目,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思科网院)[2]通过校企合作,用思科提供的课程培养符合市场诉求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课程强调实践性学习以及岗前技能准备,让学生符合“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技术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通过初步探索思科网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为解决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知识面不宽广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迄今为止,网络工程已形成独有的理论、工程方法和技术架构,专业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专业方向基本明晰[3]。文献[1]旨在明确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明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需求,据此论证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确定核心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制定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供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以下简称“方案”。文献[3]作为一种标准和规格,从工程教学的本质出发,探究网络工程的专业定位,梳理知识体系与能力构成,为各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各高等学校可在专业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和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以下简称为“规范”。以上两个文件成为目前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指导性文件。“规范”中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方案”中提出将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四个方向。同时,围绕四个专业方向制定了一个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五个环节的课程体系结构,一个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自主创新、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思科网院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路由和交换课程体系[4]全面覆盖了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它从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到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均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教学资源、模拟软件、实验资源和学习平台,加之高水平的学科竞赛、高质量的实习及就业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借助思科网院这个平台,学好网络技术,胜任岗位需求,实现职业规划。

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体系

思科网院课程由思科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以NetSpace作为课程平台(为配合课程教学推出的一个在线学习、测验平台,课程的所有相关资源可从该平台下载),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创新能力、21世纪必备职业技能等,较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场入门、职业认证、创业能力、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准备。课程开展形式包括教师开课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其中教师开课主要采用面对面教室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指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在线学习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思科网院课程体系框架请参见文献[5],各门具体课程请参见文献[4]。以下详细介绍3门与网络工程专业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

2.1CCNA课程

CCNA课程分为如下4个学期的内容。1)网络简介。介绍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功能、组件和模块。介绍IP编址原理以及以太网概念、介质和工作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为选修其他CCNA路由和交换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修完本课程后,能够组建简单的LAN,完成基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以及实现IP编址方案。2)路由和交换基础。介绍了小型网络中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架构、组件和操作。将学到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学完本课程后,将能够配置、排错路由器和交换机,并能够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RIPv1、RIPv2、单域/多域OSPF、虚拟LAN、VLAN间路由相关的常见问题。3)连接网络。介绍了聚合应用在复杂网络中所需要的WAN技术和网络服务。了解如何选择网络设备和WAN技术,以满足网络需求,将学到配置和排错网络设备以及解决与数据链路协议相关的常见问题等知识,还将掌握在复杂网络中实施IPSec和VPN所需的知识和技巧。4)扩展网络。阐述了大型复杂网络的架构、组件以及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功能。学完本课程后,能够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能够排除其故障,并且能够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常见的OSPF、EIGRP、STP和VTP问题,并具备在网络中实现DHCP和DNS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ITE课程

ITE课程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高级概念。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内部组件、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工具和诊断软件并进行故障排除。学生还将能够连接到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共享资源。本课程的新主题包括移动设备和客户端虚拟化,扩展主题包括MicrosoftWindows7操作系统、安全性、网络连接和故障排除。

2.3PT课程

CiscoPacket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3融合与实践

3.1CCNA课程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接

在学校最新修订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根据“规范”和“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培养进一步凝炼为网络设计与集成(即“方案”中的组网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3个方向。保证六种能力培养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案”提出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机制。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组网工程和网络规划与设计3门课程构成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人才培养的主线,思科网院CCNA第1~4学期的课程较好地覆盖了以上3门核心课程的大部分内容。经过对CCNA课程以及3门专业课程的分析和比对,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对接。其一,理论课程的分析与对接。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CCNA第1学期内容基本覆盖了原有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内容,而且配合理论知识点的讲解,CCNA提供了更多的动画演示和实验。针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借鉴CCNA课程的讲述方法,加入flas演示、加入PT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验例程的演示,增加动手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组网工程课程。CCNA第2、3学期内容与本课程完全相符合,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实验的设置上以CCNA第2、3学期为基础,采用“先硬后软”实验法,即要求每名学生都先实际使用和配置网络设备,然后让他们使用PacketTracer这样的软件模拟器进行详细配置。3)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从CCNA第4学期内容中选取与网络规划与设计相关的部分,并加入CCDA(思科认证设计工程师)部分知识点,开展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工作。其二,在课程设计环节引入相关内容。在《组网工程》和《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课程设计中,采用PackerTracer辅助实际设备的方式,选取思科网院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展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环节。其三,开设新的全校选修课程。把CCNA第1~2学期的课程作为春季学期的选修课,暂定为“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实践”。其四,个性化教育和学科竞赛。在本专业的个性化教育环节,引入思科认证的相关内容,鼓励具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参加CCNP或者CCIE的认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技术实力。同时,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参加思科网院组织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带练,使得学生有目标地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拓展就业机会。在以上4个环节中,充分利用NetSpace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考试系统,以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基础,全方位开展CCNA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同时,把思科网院当作一个教学的交流平台,借鉴、学习其他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的特点,不断完善思科网院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对接,制定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和规定,逐步形成思科网院与本单位教学工作相互促进、长期良性发展的局面。思科网院CCNA课程与专业教学对接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明确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深化如下3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其一,认证与就业。联系到了河北思科授权培训合作伙伴,选派优秀的工程师到校,讲解本领域内的技术需求、学习方法、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思科的认证体系,鼓励学生参加CCNP、CCIE的认证考试,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其二,企业资源拓展。接触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优质单位,他们是我省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接触,我们了解到目前企业内部的网络工程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较大,能够拓展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其三,行业动态跟踪。思科网院项目的开展,也使我们跟业内同行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了解本领域目前的就业情况。以上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本方向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规划与布局,为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方向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一,在“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中,以思科网院平台提供的课程体系、网络大赛为基础,当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网络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时,后续的个性化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依托对口的技术型企业进行,使得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实际的工作中,构成了一条人才培养的主线。目前,多名毕业生就职于中国通信服务浙江设计院、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河北分局、河北广电网络石家庄分公司、新疆电信等国内知名企业,从事本方向的管理与技术工作。其二,在“网络管理与安全”方向中,借鉴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就课堂教学、学科竞赛与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初步合作,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实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后续在“网络应用开发”中,将沿用这一思路,细化具体的培养方向,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合作,达到在教学、实习、就业等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2ITE课程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融合

把ITE课程的部分章节与信息技术基础的部分内容相结合,使得后续可能进入网络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接触到思科网院的课程与理念。对接过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教学对象。学校本三独立学院实行大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被包含于计算机类中。基于以上,信息技术基础与思科网院ITE课程的融合,只针对计算机类8个班。其二,融合意义。把思科网院ITE课程部分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将丰富原来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思科网院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模拟软件也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学对象针对理工学院计算机类学生,所有学生后续都将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部分学生将进入网络工程专业学习,还会进一步接触到组网工程、网络设计与规划等课程,以上内容都整体或者部分采用了思科网院的课程资源,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必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内容分配。保留原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Windows和Office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主要变动包括:在Word内容之后,增加“长文档排版”内容;增加“思科ITE教程第3章计算机组装、第6章网络、第7章笔记本电脑”内容;增加PT课程内容。

4结语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实践,为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限于师资、软硬件资源等问题,未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其一,课程对接基本完成,但是具体到每一门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程能力还有待提高;其二,在已有的课程对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NetSpace平台单元测验占用时间较长、PacketTracer实验强度不高,鉴于此要学习兄弟网院好的经验[6],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处理好理论、实验、测验的关系,不断完善课程对接过程,探索专业认证与个性化教学的学分互认。

作者:张光华 张世民 阮冬茹 练沛强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

参考文献:

[1]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背景[EB/OL].(2010-06-04)[2012-03-09].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