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精选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增大,如何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且可靠的资金支持,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税务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点,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企业长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资金链的稳定性。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力度,降低企业在税务风险上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一、财务管理中控制税务风险成本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有利地位,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后盾,同时还要确保企业能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收入的多寡由投入的资本决定,在盈利收入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控制税务风险成本成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通过提升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成本支出,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风险,以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国有企业为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对我国整体税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税务制度和规定,加强税务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拓宽成本控制的辐射范围,保证整体税务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维持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切实落实相关财务管理措施,对保证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效果,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外部原因造成的税务风险。税务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申报纳税工作也较为复杂,造成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企业与税务管理部门对于税务政策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税款征收出现问题,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其二,不同税务部门对税法和税收政策认识存在差异,导致纳税工作结果出现差异,产生税收风险;其三,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政策影响等也是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我国的税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环境及发展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因此,税务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若在此结算,财务人员未及时更新税务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或认知出现偏差,在进行税务申报、纳税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常规或惯例进行操作,无疑会引发税务风险,导致税务风险成本增加。

(二)内部原因造成的税务风险。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税务人员对税法及税收政策的认识不足,或存在差异性,就会导致税收风险,致使税收成本增加。此外,税务人员业务能力或工作经验较少,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及时识别和预控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也会导致在税务申报时出现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税务政策的了解不足,也会导致企业涉税行为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出现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同时还会影响相关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利于制度的顺利执行,影响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税务人员对防控税务风险的形成及风险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效果,因此,加强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对财务管理中涉及的税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进行综合且细致的考评,切实掌握和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从根本上杜绝税务风险形成的内在因素,降低税务风险成本支出。其二,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进一步强化税务人员的管理工作。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有先进税务管理知识及经验的人才,为企业税务风险成本内部控制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激励原有税务人员自我提高。同时,还要加强税务专业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专业素质水平,增强其应对和识别税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效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税务风险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在税务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传统税务管理受到工作方式的影响,不仅在税务核算中容易出现错误,且工作效率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模式,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在提高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的同时,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为精确、及时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构建税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集中式管理,确保税务信息化平台的全覆盖,以保证税务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融合,有效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此外,税务系统信息化平台也需要覆盖所有涉及增值税管理的业务流程,包括发票申请、作废以及缴纳等等,有效杜绝税务风险成本的增加,提高企业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力度。

(三)定期开展税务检查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不断进行自检以发现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保证企业健康稳定运行。因此,只有加大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建立专门的税务检查部门或岗位,并安排专人负责税务检查和监督工作。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对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务成本,但是专业的税务机构能更为准确的发现企业内存在的税务风险,且立场中立,检查的结果也具有权威性。此外,除了企业自检,还需要政府机构对企业财税进行监督,通过建立完善的税务监督机制,落实相关监督制度,严惩企业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税法及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在对企业进行制约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政府的监督不仅是约束和规范企业和市场环境,同时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健全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监督管理机制时,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等需要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持续的税务风险监督体系。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环境和经济环境,找出税务风险管理重点,然后依托于部门、企业、集团三个层面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其中监督体系包括环境控制、税务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沟通以及监控反馈等内容,在此系统的支持下,对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税务处理及财务管理环境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监督,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价体系对财务人员及税务人员进行监督,有效规范和约束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态度,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对涉税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税务环境,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税种中存在一些业务发生即征收的税种,如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城建税等,也有些是分期预缴,或汇算清缴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等。针对这些汇算清缴的税种,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容易诱发税务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降低税务风险成本。以所得税为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依据业务活动的频率,按月缴纳税款后,对预缴情况进行监督,所得数据与全年预估情况进行对比,有效进行税务筹划工作,避免超出汇算清缴金额,导致后期出现退税或抵税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避免税务风险成本的增加,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切入点,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应对能力,并通过构建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将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成本。此外,企业还需加强财务人员及税务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发现和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一帆.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探讨[J].纳税,2019,13(14):15–16.

[2]董玫.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探讨[J].纳税,2019,13(05):11+13.

[3]王明元.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控制策略[J].纳税,2018(11):7+10.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采购成本;风险控制

1园林工程采购的成本分析

园林工程中的采购成本是采购部门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的物品进行采购,根据需要物品的数量和特殊性,对其实用性和实效性进行选择。因此采购的成本直接影响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但是其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采购的物品无法满足实际的工程建设的要求,采购的成本就会增加,造成物品的浪费,这样就会增加损失,从而为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

2园林工程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2.1园林工程采购成本的控制原则

首先是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在实施成本最低化原则的时候,需要最大限度的减低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采购人员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其次全面控制的原则,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对采购人员素质、采购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再次,实行动态控制原则,采购人员需要实时关注市场物价的变动,注重整体的物价节约;最后,建立权责统一的原则,采购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位员工划分实际的工作属性和工作内容,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建立责任制度[1]。

2.2做好采购成本的预算工作

园林工程承担的项目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的钱财数目也比较大,因此需要对采购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规划,及时做好账务的明细工作。采购部门及时与施工部门进行沟通,使项目的实施明确具体,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园林工程中技术人员的分析,对需要采购的物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确定采购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浪费;也不宜过少,因为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采购部门合理采购有利于降低整个工程建设的损失和风险,实现预期的目标。

2.3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地监管

科学具体的安排采购人员。采购部门的任务不仅是物品的采购,也直接决定了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影响其成本和利润。因此园林工程的采购人员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划分部门职能之前先对整个部门的人员素质进行考核,不能选择见钱眼开的采购人员,这样只会造成利益的损失,影响园林工程建设的整体利益的同时,也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2]。

3园林工程采购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3.1园林工程采购风险分类

在日常的生活中,采购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含政治环境的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包含采购计划风险、采购价格风险、采购人员风险、采购合同风险和采购质量风险等。这些风险不仅严重影响采购的进度和质量,也为园林工程的建设带来了质量和安全风险,因此对采购风险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3.2园林工程采购风险规避

首先,在工程前期的采购中,需要严格选择供应商,其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整个采购产品的质量,也影响了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工程企业需要成立采购质量中心,按时对采购供应商进行质量测试,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其次,园林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对工程质量的监测,严把质量关,避免由于返工造成的质量和进度问题;最后,园林施工前需要对整个施工团队和采购团队的人员素质进行测试,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水平,同时加强对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指导,保证技术水平过关,从而促进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3]。

3.3园林工程采购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采购部门的人员在进行物品采购之前,需要对整个市场进行细致而具体地考察,了解相关物品的基本价格,做到货比三家,在保证物品基本质量的同时,从价格低廉的物品入手,减少整个工程建设的基本成本;其次,由于园林工程需要采购的物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大小幅度的变动,因采购前需要充分预见类似的变动,采购时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最后,园林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满足基本工作条件的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个美丽而赏心悦目的外观。物品采购时一定要注重美观性原则,充分考虑价格、质量以及美观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大降低由于采购造成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为园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基本的前期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加大对园林工程的建设和规划。成本和风险控制是园林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对成本及风险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园林工程的建设,对其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成本及风险控制的中,需要对风险进行归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在保障采购物品质量的同时,遵循价格和美观的原则,为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慧.园林工程采购成本及风险控制策略[J].南方农业,2014(36):106+108.

[2]黄颂谊.园林工程采购成本与风险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销成本营销风险模式

营销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营销成本与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是企业财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营销成本与营销风险的互动关系

营销成本是指企业由产品最初所有者到最终所有者的营销过程中花费的代价,是企业利润的必要投入。包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谈判成本、契约成本、运营成本、物流成本、税收成本、协作成本与诉讼成本等。一般而言,企业发生的耗费是为了获得收益,在实现收益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成本与风险的压力。实际上,营销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风险的形成基础。根据必要收益模型,必要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与风险收益相加之和。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风险收益又可以用风险价值系数与标准离差率的乘积来表达。标准离差率以期望收益或期望利润以及概率为基础来衡量风险。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必要收益模式也可以转化为必要成本模式来进行决策。因而,风险衡量必须考虑成本因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成本越大期望利润或是价值降低的风险诱因越多,不可控环节也有增加。同样,风险越大,企业也承担了较大的成本或是损失。当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中出现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导致市场营销活动受损甚至失败的状态,便认为存有营销风险。市场营销风险主要有可控风险(也称特种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也称系统风险)两种。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指可控风险控制。诸如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存货量风险控制、价格风险控制、业务风险控制和道德风险控制等等。这些风险主要源于产品自身、市场状态、销售渠道、企业客户及企业人员等方面,有效的决策要考虑这些方面形成的期望利润(包括成本)与风险的大小以及两者的内在关系。例如对营销的应收账款风险在会计制度中主要以应收账款的成本为基数并以一定风险比进行衡量;而存货则采用了市价与成本孰低法进行有效衡量。也就是说,营销风险以成本规模和成本与市场的对比为基础构建分析体系与控制体系,从而寻求有效的成本与风险控制的结合点与途径。目前,大多数企业营销成本与风险均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但执行效果欠佳。

笔者认为,从财务角度来说,营销成本的发生规模多以营销人员为主导产生并增加了相应风险;而营销风险大多是由于企业反应机制相对落后造成不利的后果与代价。所以,营销成本与营销风险的控制应以成本规模的有效控制和市场作用的有效规避为主。当然,这一观点是以制度合理设计与管理有效施行为前提。

营销成本与营销风险控制模式

人本因素控制

从上述成本与风险的互动关系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本因素是一个应基于成本规模控制而制约风险控制的主要方面。这一选择是为适应营销工作而提出的,也是目前成本责任中心将成本落实到人的推广。其中涉及营销人的观念、素质、道德与责任等内容,从微观角度控制成本与风险效果更佳。

有效的人本因素控制应注意以下工作要点:

更新观念。树立“服务营销”思想与“客企关系营销”理念,将成本耗费与市场风险融合在市场与消费者的有机结合之中。浓重的市场观与服务观和信用观念会使营销运作有一个良性的起点。成本节约思想与风险规避教育是该观念的核心。为此应强化“制度+奖惩”的管理模式。制定营销过程中严格的制度化的行为准则,使人员行为规范化、量化衡量的同时,严格奖惩制度,凡是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与市场占有的行为应当奖励;凡是有利于降低成本与规避风险的行为应当奖励;讲求抓住商机,但也讲求减少风险与代价,渐近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

提高素质。风险的形成有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经营理念对人员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可以正确理解与把握成本与风险的关系,有效消除不利因素而正确决策。因此营销人员不但应当牢固树立“以销定产”的观念,而且应熟知市场规则及法规、企业价值目标、经济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性等素质。企业应采用“兴趣+激励”模式调动营销人的参与感与长远观,以利于降低成本与风险。

教育监督。营销成本经常是在一定的授权下发生的,然而成本规模界定却很难把握。道德因素成为成本控制的主导。建议实行一定的信用担保政策,减少客户风险、企业成本风险和其他潜在的风险发生。企业应在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日常成本甚至因此而引发的诉讼成本与风险。“教育+监督”是良好道德规范的基础。

明确责任。责权明确是一些企业运营的共识,明确责任包括设计与执行两个方面,有效执行是关键。对于尽职尽责人员及时奖励,对于损害企业形象、“拉走”客户、贪图利益等行为应有快速的应急对策与措施。职责划分应当体现“利益+防范”的原则,相应人事制度配套机制应当明朗化、透明化。机制因素控制

形成有效责任中心与量化成本风险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要是明确责任流程、责任范围、责任奖惩等。企业可以设立相应责任中心做到责任与风险共担。同时建立赊销信用政策审批机制,慎重选择客户与市场商机,对信用条件、信用政策、收账政策决策经过严格的授权与审核,防止营销中心的短期行为,注重对中心的总体考核。定期不定期编报营销责任报告,进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通过信息反馈控制和调节偏差。对于营销成本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方式,按照环节量化定额,设置企业总体量化成本与风险,保证营销中心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风险衡量可以依据上文述及的方法进行,既考虑企业内部因素又考虑了企业市场因素。在经营中善于利用组合经营理念分散风险又与企业价值保持一致。责任中心考核中可以选用双重市场价格结转为主,例如,对于成本等中心依据购进市场价格结算,有利于企业各方积极性的调动。

形成有效会计控制与即时监控机制。会计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是资产经营者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建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各环节、程序和方法核算手续间相互稽核和制约关系。会计控制对于营销成本与风险可以做到总体控制,但是长期以来的工作体制一直限制了它的作用。笔者认为,一方面应积极考虑建立营销预算,将其纳入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将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突出营销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应注重对预警指标的设计选择,如竞争风险指标、顾客风险指标等。增强企业高层管理对成本与风险的预先获知能力,提高反映速度,减少企业营销损失。成本与风险控制应当具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引用营销杠杆等指标体系,如,DML(营销杠杆)=基期营销中心的边际收益/基期营销中心的息税前收益。其数值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体现成本与风险作用的综合。增强了操作性,并依据此量化结果做到“即时监控”的有效与合理,对成本与风险做到前馈与后馈管理相结合,注重全员管理与例外事项的特殊剖析,为决策提供可行的基础。同时,应结合授权分工、职责分离、管理机构设置理顺会计控制的关系,使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旭芒,施放.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商业研究,2001(4)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1引言

成本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在研习材料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提出了简要的解决对策。

2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

2.1管理粗放缺乏细致分解

工程项目建设前,目标成本管理存在较为粗放的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尤其是工程项目的经营目标,未能做到有效而细致的划分。对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了整体预算,但未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导致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存在偏颇,目标成本与预算出现偏离,过多或过少,不能细致精准的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2决策失利未能精细管理

要做好工程项目目标的成本管理,最重要的是挖潜降耗、降本增效。而在整体过程中,工程项目经常出现部分时段决策不到位的情况,针对具体事项不能精细的管理,不能讲成本管理贯彻到各个环节,导致部分成本预测不够精准,经营目标未能达成。

2.3专款专用不能灵活处理

工程项目在建前,需要对新建项目成本进行整体预测,要做好预算。但是在预算的过程中,成本管理上存在转款专用的情况,很多情况下过于教条,不能够灵活的处置,导致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控不到位,进行了非必要的投入,也产生了非必要的浪费。让原本可以因地制宜的使用的费用,变成了定向的、定性的费用,不能让费用达到最优化的使用目的。以上,是工程项目目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进行了思考。浅析以下三条对策:一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粗放,不能细致划分的情况。要在工程项目招标后,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精细化的管理,让专业的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实施环节和项目进行划分,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预算划拨到实际工程项目的环节中,不出现偏离;也将为未来的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让未来其他工程项目的预算更为精准和可靠,更为优化、更好的落地;二是针对决策失利,未能精细化管理的情况,要对在建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就精细化管理的各项环节进行系统的梳理,要形成系统化的固化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由此,才能深耕细作,真正地让目标成本管理高效;三是针对专款专用,不能灵活处理的情况,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工程项目中目标成本管理进行系统而实时的分析,要实时了解目标成本管理的情况,确保成本能够有效调拨,进行灵活的处理。针对以上三种情况,要在工程项目招标后,形成专业的财务管理小组,对各项环节进行细致划分,明确落实责任人,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有效运行。

3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及对策

财务风险管控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要对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团队与当前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要求差异较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策略、专业财务管理团队组建策,提高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控制质量。

3.1审计频度不高稽核流于形式

目前,财务审计较多的参与到了企业的日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并会在财务审计后,出具财务审计报告。但是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审计频度不高,未能实现实时审计的效果,且审计的随意性较高,未能定期的阶段性的形成体系。在整体稽核的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的情况,部分审计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将审计细化落实到底。针对此种情况,要深入细化做好审计工作。在工程项目招标后,要成立专项审计项目小组,建章立制,做好体系建设,做好审计工作。明确审计的频度和具体的工作职责,审计要点,确保审计工作到位,不流于形式。另外,在审计之后,要对具体的审计情况进行复核,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确认风险点的存在,并形成审计报告。作为专业的审计人员,也要提出专业的整改意见,后期要进行不定期的复查,对审计内容进行必要的完善,更好的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3.2风险意识不足管控手段不够

在工程项目中,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不足。在建项目招标后,专业的项目组后进行财务的整体核算,而在此后,具体的财务预算和经营指标都束之高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多的关心的是工程项目中的整体外部管控问题,如安全管理、建材管理等实体管理过程,对于财务风险控制上,风险意识不足,并且没有具体的管控手段。针对此种情况,要聘任专业的人从事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明确工程项目过程中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通过培训、定期宣贯等方式,自下而上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强化风险管控手段,做好财务风险管控,规避财务风险。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的风险管控意识,强化其对风险管控的手段,真正做好工程项目,优化和落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中,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和财务风险管控是两项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企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措施,是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目标成本及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助力工程项目质量提升,更好的落地。

参考文献:

[1]周永莉.对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8(12):251.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5篇

一、当前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主要问题分析

在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研究中,展开了一些实际性问题。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类。

(一)固定资产核算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成本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的开展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中,由于事业单位传统财务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意识的缺乏,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核算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信息核算难以有效进行。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损坏等信息内容,对于资产核算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单位的财务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单位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中存在资料遗失、信息与实物不符等实际问题,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提升。二是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问题。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其核算内容的不完整是影响成本核算管理开展的重要问题。如在部分事业单位中,没有核算经营中的合理损耗,影响了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质量。

(二)现金成本控制细节问题较多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现金成本管理特别是现金成本管理中的细节化内容缺乏管理意识。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于成本控制整体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是制度细节的缺失。在事业单位现金成本管理过程中,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的现金成本管理制度中缺乏细节化制度规定。这就使得我们在成本管理中缺乏制度支持,影响了成本控制的开展。其次是控制执行细节的忽视。在当前的单位现金成本控制中,财务人员忽视了制度执行中细节化问题,造成了控制质量的降低。如在实际的现金成本管理中,财务人员未按照制度程序进行现金审批,造成了现金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完成,就属于较为常见的细节化忽视问题。

(三)支出提升造成了成本控制难点加大

成本支出控制的开展是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合理的控制了单位支出,其单位运行成本才能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受到物价、人力成本等因素上升的影响,当前的单位支出有了很大提升,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单位成本控制的开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造成单位成本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成本支出的提升。随着社会总体物价水平、人力资源成本与行政管理成本的提升,使得事业单位的正常支出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随着在采购过程中,社会物价的上涨对于支出提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二是管理技术发展造成了支出的提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单位新型管理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中,单位的成本支出受到了严重影响。如在单位中推广内部网络建设、自动化办公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成本支出的提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种单位技术发展与成本控制工作的相互影响,是我们成本控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四)风险因素对控制过程造成极大影响

风险因素的管理是我们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受到事业体制财务管理理念影响,其风险因素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开展,进而对单位成本控制的开展造成了以下影响。一是风险成本失控问题的出现。在成本控制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出现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造成成本管理失控问题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财务风险的出现,容易对单位现金支出、银行存款、贷款等财务因素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使单位的支出成本出现大幅度提升,造成成本支出的失控。二是影响了正常成本控制的开展。在单位应对风险因素过程中,需要调动企业财务资源开展应急性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些应急工作的开展,对于单位正常成本控制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措施探讨

在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解决以上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控制措施开展控制工作,提高单位成本控制质量。

(一)结合财务制度实施,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

在事业单位成本控制过程中,固定资产成本控制的开展是我们重要的控制工作。在这一工作的开展中,我们需要结合财务制度特别是固定资产制度实施,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首先以新财务制度为基础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在新财务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开展,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以及后续支出的标准与账面处理工作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所以利用新财务制度作为单位固定资产成本控制的基础,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二是建立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单位固定资产成本控制中,我们需要在事业单位整体财务制度的框架内,集合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控制管理制度。如结合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特殊情况提高折旧率,使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符合实际的使用情况,就是很好的实践方法。

(二)以细节化管理模式,加强现金成本控制监督

在单位现金成本控制过程中,利用细节化管理模式加强现金成本控制的监督质量,对单位成本控制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控制管理过程中,这种细节化管理的开展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现金管理制度中的细节化处理。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下,我们对单位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处理,使之在细节部位(如工作细节、误差细节等)可以更好地保证单位内现金控制管理质量的提高。二是以细节化视角监督现金控制过程。在现金控制监督过程中,我们需要以细节化的视角对现金控制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如在现金审批过程中,我们对现金申请、支付、审核等过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观察,防止因细节问题造成现金管理失控对于现金成本控制的开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合理规划单位整体支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管理的加强对于单位支出控制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利用合理的规划方式控制单位的整体支出,是非常有效的财务支出管理方法。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合理的制定预算内容。为了避免预算管理脱离单位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积极配合单位全年发展计划,结合单位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指导年度内的财务支出工作。这种预算的制定工作,可以为单位年度内的成本支出提供有效的支持。二是做好预算执行的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管理过程中,预算执行的控制管理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物品采购过程中,财务人员应根据预算要求进行监控性的管理,将采购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三是做好预算应急准备。为了避免遇到物价提升较快、突发问题造成大量现金支出,我们需要在预算制定中预留出应急准备金,避免造成单位资金失控问题出现。

(四)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降低风险因素对成本控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