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

二、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的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四阶段,练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2篇

一、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认清时代,才能使政治课教学适应时展的需要,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当今,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矛盾中正在重新分化和组合。面对这种形势,我们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应该体现出时代特点,把时代精神贯穿于我们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之中。比如我们在讲授《政治常识》时,把国际形势的变化贯穿到“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一课的学习之中,应围绕和平和发展这个世界人民面临的主题,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中的意义,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教授《经济常识》时,应该使学生认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从流通与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方面, 让学生明白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清理整顿流通领域、清理整顿公司、控制消费过热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在学习《科学人生观》时,面对近年来人们观念上的一些变化,针对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观念上的混乱,不适当地强调个人价值,把个人抬到社会之上,用资产阶级的价值学说贬低传统美德等情况,在具体教学中,应该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弘扬雷锋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懂得如何正确体现个人的价值,懂得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错误的。

二、时代要求新手段、新方法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嬗变,要求改变以往那种过时的教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原先惯常运用的手段主要是空洞的说教,只凭一腔热情,大喊大叫。在当今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 用单色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空洞的说教进行政治课教学,势必要遭到失败。因此要求一改原来那种英雄故事的说教,要求展现活生生的人, 要求恢复人的本来面目。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典型人物和平凡的人物的对照。体现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接近学生的思想,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用理性知识解决学生所碰到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所说的都是“实”的东西,教师讲给他们的是一些有用的东西, 教师所要求的是他们能够做到的。例如,在学习《科学人生观》的时候,教师在讲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时候,学生觉得距离他们自己生活的时代太远,有一种达不到的感觉。倘若老师讲一些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学生反而感到特别亲近,觉得他们容易做到。在讲革命理想的时候,要结合现实生活,只有讲一些现实生活的时候, 才使学生觉得革命理想是建立于现实基础之上的,不是空的东西,是他们能够做到的,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学习《政治常识》的时候,通过国家、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制度的特点,比较我们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了解我国在民族、宗教上的政策,以及我们奉行的外交政策,使学生懂得我们在这方面的长处,进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

三、时代要求新教师

要在新的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要有一批很有素质的教育骨干,就学校政治课而言,应该有一批称职的教师。如何才能谈得上称职呢?我觉得,首先应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搞政治课教学是不行的。其次应该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是教学工作所要求的知识,也是增强教学效果所要求具备的知识。另外,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这是一个教师的感染力的体现。例如,一个只知道专业知识的人讲课比知识广博的人要呆板、生硬得多,一个有摄影爱好的老师通过摄影题材教学要比一个对任何事物毫无兴趣的人的教学效果强百倍。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不能谈上称职的教师,前面我们分析了,时代要求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方法,因此,称职的教师除了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政治课老师,大多数理论水平可以, 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终生用一种方法讲课,不善于变换方法,不愿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老是凭一张嘴干巴巴地说教,使学生一想到政治课就头痛。记得我曾经搞过一次测验,让学生描述一下现实中的政治课教师和他理想中的政治教师,很多同学描述的现实中的政治课教师是一口官腔、面无表情的催眠师,他们理想中的政治课老师应该有政治家的风度、理论家的博学、魔术师的幽默、演员的表情。这就对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它要求除把问题讲清外,还要讲得活灵活现,把讲明事理与精神享受结合起来,所以, 要搞好中学政治课教学,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68-01

思想政治学科担负着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学科。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和根本要求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使思想政治课从教材、备课、上课等一系列环节上都服务于德育,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接受教育的基本环节,是系统的对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有机结合教材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真正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当前落实十七大精神,特别要学习科学发展观,并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学生的实现实际,密切结合改革开放和当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把政治课上活,变政治课的“乏味”为“多味”,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正确评价各种社会思潮。

二、改革考核制度 全方面评价学生

考试,历来是指挥棒。改革考试方法,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一环,因此,我摒弃传统的考试方法,首先对考试作了改革,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行三七开打分,既考学生的“应知”,更看学生行动上做得怎样,如分成“升旗仪式要立正”、“不吃零食不乱抛”、“尊敬老师有礼貌”、“读报自修要安静”若干个细则进行考核,与争创文明班活动结合起来,以平时考核为主,由学生、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三方面共同讨论评定,促进班集体建设。

三、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道德需要形成道德认识树立道德观念转化道德行为,最终由学生自己完成知、情、意、行的转化。只有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真理的认识深深印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他个人的观点,并同他的意志融合起来,在他的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才真正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较直观具体地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让学生较自然地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增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情感,了解社会,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

四、多种形式搞好思想品德教育

“情”是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情感,是人们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志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思想政治教材和重大的国内外时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震动,引导学生通过情景的体验,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在课堂内,我结合教材内容,尽量利用挂图、插图、尽量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真挚的感情讲解。在课外,我配合学校搞好黑板报、广播、橱窗宣传,在公共场所悬挂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科学家画像及名言警句、格言等,让每一个墙面都说话。

五、提高自身素质 重视言传身教

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不仅靠理论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它是靠教育者长期工作和言行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留下的感情和印象积累而成的,即为人师表。因此,思想政治课老师首先要努力完善自己,这是搞好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要爱岗敬业,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怀希望,严谨施教,精心育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学生。

其次,政治教师要善于表达真情,要给学生一个“好心肠”,也要给学生一个“好榜样”,教师在叙事达理时,能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颂扬良好的道德行为时,能唤起学生敬仰之情;在鞭挞不道德行为时,能激起学生愤慨之情。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启之以思、晓之以理,再导之以行。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4篇

政治课教学技能

一、新课导入技巧

新课导入通常称之为“导言”、“课始”、“开讲”、“开场白”, 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犹如说书中的 开讲,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先声夺人;或似评弹中的开篇,虽闲中着色,但鞭辟人里、引人入胜;也像电影中的序幕,虽短小精悍,但别开生面、扣人心弦。因此,对于新课导入艺术,确实大有研究之必要。

(一)、新课导入的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首要环节。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1.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协调功能,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然时至今日,在有的教师执教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怀着过分紧张的心理进入课堂学习的。在这种紧张心理的伴随下,学生是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应发挥新课导入在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协调作用,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一位特级教师在介绍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经验时说:“教师不妨每一节课节约小几分钟时间,来跟学生倾心交谈。”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2.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诱导功能,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改变。刚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因此,教学之始,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注意心理,或形象描绘、激发情感;或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或设置疑难、造成悬念;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待他们产生了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时,教师再讲一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教和学的效果自然就好得多。

3.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衔接功能,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极富吸引力的一个口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新课导入,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遵循迁移原则,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即以旧导新,使学生产生前后知识的贯通感,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产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主动地探求新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

4.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激励功能,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任课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总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他们是自己所希望的“好老师”。同时,他们对每一门新学科,每一个新课题,都怀有一种新鲜感。这些是新课导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但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若能把这种期待的火苗烧旺,转化为学习的激情,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导入,要像小提琴上弦那样,第一个音符就必须准确无误、悦耳动听、先声夺人,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而“乐为”。

5.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定向功能,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思维活动

在论及新课导入时,人们常常要求它新颖、风趣,这无可非议。但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事例并不乏见:有的教师一走进课堂,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教室里笑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谓新颖、风趣矣。但是,时间已过了10多分钟,教学还未“入题”。这样的导入能说是成功的吗?只有服务于启迪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定向思维的前提下,新颖、风趣才是可取的。衡量新课导入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尺度,就是看它是否能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是否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否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

6.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美育功能,可以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渗透性。渗透性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最厌恶的就是那些没有“色彩”、没有“形象”、没有“旋律”的平淡如水和枯燥无味的讲解与说教。因此,教学之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美的心理特征,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去展示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的心灵美、大千世界的自然美以及科学理论的理性美,以此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使之产生酷爱、迷恋的心情,从而进行执着的追求。

(二)、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地去寻找它。新课导入要富有艺术性也并非易事,它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指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同于讲评书、说相声,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新课导入必须目的明确,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起到一锤定音的功效。新课导入的指向性具体表现为:

① 内容定旨。新课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因文以明道”。因此,无论是开门见山或温故知新,还是设置悬念或模拟情境,就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它应为整个“乐章”定下一个“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就是教学的主题或教学重点。否则,离题万里,是无法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

②思维定向。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新课导入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要使学生迅速捕捉思维目标,进入对课文知识的探求,尤其是对教学重点的探求。

③情感定调。教学活动是充满情感的活动,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体验到这种感情。教师的新课导入应运用与教学内容一致且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他们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为后续学习确定一种情感基调。

2。新颖性原则

新课导入往往是出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之时,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信息的新颖性来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新颖性原则的运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材料新颖。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引入教学。这样常教常新,就会给学生以新鲜感。二是角度新奇。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早巳熟悉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变换切人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例如,“洛阳纸贵”的典故,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文学上的寓意早巳知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借用这一典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道理”,学生就会产生另一番新的感受。三是方法新异。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叙述、描绘、议论、说明、设疑、投影等均可用之。如果老是一套刻板的公式,每堂课的导入均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X课的第X框”,势必淡而无味、平而无奇,从而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

3。和谐性原则

新课导入的真正价值和目的在于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定向反射,将思维指向课文主题。这就要求新课导入与教学的诸要素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一致。教师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插科打诨。否则,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陶醉于那些笑料之中,久久不能出来,何谈导引?第二,情调协调。由于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情感类型、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异,所以,新课导入必须因文制宜,造成一种与课文内容和谐统一的情调气氛,以形成由导语到课文的流畅通道。第三,心理融合。新课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尤其要符合学生的情景心理,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心理趋向于课堂学习,自然而然地形成心理过渡,达到“和谐共振”之目的。

4.精练性原则

精练本来是教育口才的普遍原则。但是,相对于其他教育环节的语言而言,新课导语尤其要讲究精练。新课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过程,不允许占用过多的时间。即使允许多占时间,语言哕嗦、冗长也易使学生不得要领,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应该是:

① 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教师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导入课题,迅速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标,把握教学主题。

② 辞切意明,言简意赅。“辞切”就是用词准确,合乎逻辑;“意明”就是表意明确,通俗易懂。古人云: “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文约”、“言省”都必须在“通”与“明”的前提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精练。

③内容精当,要求具体。新课导入要简明扼要,最好就是三言两语,如果不得要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又怎能吸引学生?因此,导语的设计应有—个中心,要使学生明确其中的主要信息及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

(三)、新课导入的主要技巧

新课导入的方法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按新课导入的形式来划分,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讲解式导入

所谓讲解式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讲述、讲解等手段直截了当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向学生交待学习目的,消除知识障碍,帮助学生迅速思维定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其弊端是渠道单一,难以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僵滞局面,弄不好会导致教师的“一言堂”。这类方法主要有直入法、题解法、评价法、概述法、谈话法等多种具体方法。

[教例]“商品”概念的导入

课始,教师投影展示下面一幅图画——“商品的海洋”,并指出:我们每天都要与商品打交道。我们吃、穿、住、行、用的许许多多物品,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那么,究竟什么叫商品呢?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教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新课导入

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什么是意识”的问题,说法种种,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意识是神所赋予给人类的。如,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有人认为,意识是人的头脑里自生的。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人。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里分泌出来的一种东西,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有人认为,意识是由精致而富有活动性的原子所组成。

有人认为,意识是一切物体都有的特性。

究竟什么是意识?上述说法究竟对不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课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2.诱导式导入

所谓诱导式导入,是指教师依据新旧知识和学生的情感、兴 趣、能力等方面相互迁移的原理,借助原有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直观教具等手段,因势利导地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类方法克服了讲解式导入法信息渠道单一的弊端,有利于开辟多种教学途径,创造动态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类方法主要有:温故法、类比法、联想法、图示法、随感法等等。

[教例] “能自律得自由”的新课导入

初一《思想政治》“能自律得自由”的课始,教师讲述《脱线的风筝》这则寓言故事来导入。当讲到“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它还不满足,想摆脱线的束缚。于是,一阵狂风,吹断了系在风笋上面的线,风筝便摔落到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场”时,便启发学生思考:风筝与线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学生积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总结:风筝离不开线,并受线的制约,而线是维系风筝自由飞翔的东西。一旦系着它的线断了,风筝也就失去了飞翔的自由。那么,人的自由是否需要纪律的约束呢?在此基础上再导入新课——能自律得自由。

由“风笋与线的关系”类比“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来导入新课,贴切自然,形象生动,恰到好处。

3。设疑式导入

所谓设疑式导入,是指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引发思维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学源于思,思始于疑”。学习、探索、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之始就设疑问难,可迅速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探索目标。这类方法主要有:提问法、引猜法、置难法、练习法、示错法等等。

[教例]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的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出其不意地提出:“什么是人?”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待到笑声一停,教师再讲: “确实,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然而,你们可曾知道,越是司空见惯的简单问题,往往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简单吧,牛顿正是从它的研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吧,爱因斯坦通过对它的潜心研究、探索,才发表了相对论。他们都成为了划时代的伟人。你们认为‘什么是人?这个问题太简单,实际上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一问题,不知道人与物的根本区别。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4.激情式导入

所谓激情式导入,是指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去感 染和激励学生,使其“动之以情”,迅速进入既定的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运用激情式的方法导入新课,往往能迅速启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之产生“欲罢不能”之感。这类方法主要有:朗诵法、描述法、演讲法、引用法、电教法等等。

[教例] 一位教师教学“商品”概念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如果我们走出校门,徜徉在繁华的街市,就可以看到——百货商店里陈列着色泽鲜艳的服装、质地精美的鞋帽;粮店里出售着雪白可口的面条、清香扑鼻的麻油;集贸市场上卖着活蹦乱跳的鲜鱼、品种繁多的蔬菜;新华书店里摆着情节曲折的小说、图文并茂的自学参考书;等等。这些东西是否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呢?它们又有何共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来回答的问题。”

这样开讲,将众多的商品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围绕着教师提 出的问题来展开思考。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上述方法的分类和列举并不 尽然。对于某一确定的课题,导入的方法也不是惟一的。各种方法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相互配合、融于一体,这里面正蕴含着执教者精湛的教学艺术。

二、教学小结技能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应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仅就课堂教学艺术而言,它既要有“风头”——引人入胜的新课导人,又要有“猪肚”——巧妙自然的课堂提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民主和谐的课堂讨论、恰到好处的习题训练,还要有“豹尾”——收束有力的课堂教学小结。

(一)、教学小结的教学意义

课堂教学小结艺术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课堂小结广泛运用于某一章或新课授完,某一新概念、新原理的讲授完毕以及某一堂课的收尾。近些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小结”却为不少人所忽视。其实,“小结”与“导入”一样,对于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精美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课堂小结的教学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梳理概括,形成网络

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分课、节、框编写的有着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课终之时,对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知识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既可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化,增强学生的整体印象,形成知识网络,又可理清线索,提练出精要,使之纲举目张,执简驭繁,增强记忆,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画龙点睛,强化主题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课堂教学同样道理,良好的导入并不等于成功的全部,小结的失当将导致功亏一篑。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主题。在课终之时,如果教师不重视小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只能是零散的、停留在浅表层次之上的感性知识,,与此相反,教师富有艺术性的“点睛”之笔,则可强化主题,升华知识,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理性知识。

3.承前启后,浑然一体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富有艺术性的小结,若在课中进行,则既要概括前一个问题的主要内容,又要巧妙地引出后一个问题的讲解;若在课终之时进行,则既要对全课进行总结,又要为讲授以后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这样,承前启后,既可以使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又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4.拓展深化,发展智能

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涉及到的问题都讲清楚.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去思考、去探究。因此,有些课讲完之时,可把“小结”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而课堂忙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从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发展智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即使不向课外延伸,在小结之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促使学生智能的发展。

5.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众多不确定因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进行,其中难免出现失误与不足。富有艺术性的小结,既可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又可检查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及时弥补其缺陷与失误,使教学更趋完美。

6.情理统一,转化升华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相联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富有艺术性的小结,可以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体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从而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小结的主要技巧

综观众多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小结的 技巧主要有:

1.归纳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终之时,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貌式的归 纳总结。归纳总结既可以是教师示范,又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或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归纳总结必须体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简明扼要和生动有力的特点。归纳总结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力求多维度、多形式、有深度、有创新,不能只是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简单重复。

[教例]“商品经济中无形的指挥棒”小结

教师:这一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商品经济中无形的指挥棒就是价值规律。什么是价值规律呢?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就是“价值决定”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之达到供求平衡,实现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教师的总结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平铺直叙,而是抓住价值规律 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主要作用”进行总结,尤其是将价值规律的内容概括为“价值决定”和“等价交换”,强化了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主题。

2.首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终之时,解决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以达到前后照应、首尾相连、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运用此种方法小结,既可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又可启发学生思前想后,体验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兴趣。

[教例]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小结

导入:对于商品大家并不陌生。但什么叫商品呢?这是我们学习这一框必须解决的问题……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①劳动产品;②用来交换。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比较异同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终之时,将教学内容中那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防止学习的负迁移。

[教例]“民族区域自治”一框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都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都享有自治权。

相异点:①对象不同。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指为了解决香港、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而将分别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域。②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自治权的内容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比民族自治区所享有的自治权大。

4.师生对话法

这是一种以师生互问互答来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它既可以是学生质疑老师答,又可以是老师提问学生答。这种方法气氛和谐,调动面大,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教例]“揭开商品之谜”一节的小结

师:我们学完了“揭开商品之谜”这一节,现在,大家考虑一下:两种不同的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

生: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并且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师: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够进行相互交换呢?

生:因为它们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师:它们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相互交换呢?

生:因为商品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双方交换商品是以价值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的。

5.绘图列表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图示或表格概括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板书即为运用此法进行小结奠定了基础。

[教例] 教学“我国的主要税种”时,可运用如下表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后填写,就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小结。

────────────────────────

│ 附表15 我国主要税种比较表 │

├──────┬──────┬─────┬────┤

│ 税 种 │ 征税对象│ 纳税人│ 作用│

├──────┼──────┼─────┼────┤

│ 营业税 │ │ │ │

├──────┼──────┼─────┼────┤

│ 消费税 │ │ │ │

├──────┼──────┼─────┼────┤

│ 企业所得税│ │ │ │

│ │ │ │ │

├──────┼──────┼─────┼────┤

│ │ │ │ │

│ 个人所得税│ │ │ │

├──────┼──────┼─────┼────┤

│ 关税 │ │ │ │

──────┴──────┴─────┴────

6.设疑深化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是一味“求同”,照本宣科,应有求异创新,有认识的深化。在一堂课或某一问题教学即将终结,学生以为“盖棺定论”之时,教师若能巧妙设疑,提出新的问题,可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高潮,收到“课虽尽而思不断”之功效。

[教例]“纸币与通货膨胀”的小结

师: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应以什么为限度呢?

生: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师:能否说“通货膨胀就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是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才叫做通货膨胀。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重要手段。那么,我们又如何看待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呢?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搜集资料,认真思考,下次课上我们再来讨论。

7.练习检测法

练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堂练习尤为必要。新课讲授结束时,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练习,既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教例]学习“税收的种类和作用”后,可联系实际,设计这样的习题来检测学习效果:

1999年8月5日,李某在商店里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在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行车手续时,管理人员让他交10%的购置车辆消费税。李某认为这是一种乱收费。对此,你有何看法?

8.悬念过渡法

每堂课都是整个教学链条的一个环节,对前面的课有承接关系,对后面的课有预示作用。在一堂课终结之时,教师若借用旧体章回小说惯用的“欲知X X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手法,设计 一个预示下一课题的悬念,承前启后,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切地盼望“下回分解”。

[教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小结

教师: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略)。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其买卖过程中,必然要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要知资本家赚钱的秘密,且听下回分解。

9.呼唤感召法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奠基作用。在课堂教学终结之际,可以捕捉教育时机,将教材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或提出目标、使命呼唤,或给予榜样、信任感召,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教例]“立志培养爱国情操”小结

“爱国是一种对祖国深厚的、神圣的、崇高的感情。据说,有人问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人生存在多种爱,你最珍视哪一种爱?肖邦毫不犹豫地说:爱祖国高于一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绝不能泯灭一颗爱国之心。

“热爱祖国,要有为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而这种英勇献身的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我们青少年一代是‘21世纪的太阳’,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吧!”

10.行为评价法

这是一种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来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书面测量而是直接从课堂上获得反馈信息来进行的。从评价的形式来看,它既可以是教师评价,又可以是学生互评。从评价的内容来看,不是看教师给予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不是看教师教授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是看教师的自我感觉,而是看学生的课堂反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学习行为作出准确、公允的评价,无疑是学生奋发向上的一种催化剂或推动力。

[教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资本主义民主?”讨论后的小结

“同学们发言热烈,尽管有个别同学的看法有点偏激,但都是大家的肺腑之言。敢说真话,不说假话,确实难能可贵。对资本主义民主大家既肯定了其历史进步性,又指出了其阶级局限性。这里就贯穿了历史的观点、阶级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今后,我们还会讨论许多政治问题,我相信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踊跃发言,都能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三)、教学小结的基本要求

课堂小结如同一出戏的闭幕式,如果“表演”得当,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境界。为此,课堂小结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巩固性。这是对课堂小结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它要求在课终之时,教师的小结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为目的。

(2)针对性。长期以来,根据凯洛夫的课堂教学“五环节”,布置作业几乎成了课堂小结的惟一模式。其实,课堂小结应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差异、课型与教学内容的区别,千姿百态,或收于情,或结于理,或启于思,或煞于景等等。

(3)简约性。课堂小结要以“小”为前提,要做到语言简洁,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发聋振聩;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第5篇

一、更新观念,以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育指导思想决定着教学的设计,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1、明确政治课教学是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基础的,它肩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光荣使命。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2、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愉快地获取思维方法。

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唯教师为中心的教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二、深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

三、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矗。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矗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学生要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四、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政治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使之入心入脑。

具体来讲:

首先,以开讲艺术萌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