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画展总结

书画展总结

书画展总结

书画展总结范文第1篇

张扬出生在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香世家大伯父张书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中国的花鸟画家,二伯父张纪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党员、机要员,父亲张世简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家族中还有著名语言学家张世禄,著名花鸟画家、教育家张振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之子沙更世。在他小的时候,其父母对子女寄予深切的厚望,背唐诗,习字画、明事理。分配到工厂后又成为宣传骨干,其绘画作品《明珠》、《牵牛花》等多次在北京市青年书画摄影展上展出、获奖。90年代初。他放弃了较为优越的工作而专心致志随父习画,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遵循“学习就要认真刻苦”,在普遍临习名家作品的同时,重点继承张氏画风,发挥自己的特点。为了画花卉,他除了到各大公园写生外,还自己种植多种花木。为了画禽鸟,他在动物园里拍摄了大量禽鸟的动态照片,回家后分析、研究禽鸟在各种情况下的结构。

张扬的绘画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首先继承的是造型准确、组织合理,然后追求神似情趣。在父亲严格要求下,经过十几年的寒窗,以渐现成就。著名画家焦可群称赞他的画“造型准确”:陈大章鼓励他画画要大胆、敢画,要善于总结别人的优点,阿老、黄均、吴广泉等也对他的作品给予肯定。同时他又向欧阳中石,林锴,侯德昌,夏湘平等书法家请教书法。

随着绘画艺术的逐渐成熟,张扬的作品也被广泛认识和喜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市共青团青年书画摄影展、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书画展、庆祝和平解决50周年全国书画家邀请展、“发扬光荣传统奔小康”书画大赛。纪念诞辰110周年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书画展、纪念诞辰120周年书画展等众多展览并获奖。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集》,《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新编花鸟画谱丛书》等书画典籍。张扬先生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社会:向中国慈善总会捐赠与父亲合作作品《和平春色》及个人作品《天鹅湖》;向光华科技基金会“仁爱工程”组织捐赠名人书画作品30余幅:抗震救灾期间组织画院及其他知名书画家多次捐赠书画作品为广东高山寺征集、捐赠当代名人书画作品30余幅,价值约50万元。在备战北京奥运期间多次以“翰墨传承书画院”的名义组织著名书画家慰问体育健儿。

在艺术上,张扬追求的是一种完美,他从传统和生活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生命之泉,这是他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结果。相信,张扬将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书画展总结范文第2篇

本学期以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实施为载体,按照“敬业爱岗,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争创佳绩”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模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具体工作

1、严格执行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实施办法,确保学生“课前到书、免费用书、人手一册”;明确学生使用循环教科书的程序,加强正确使用循环教科书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爱书、养成正确用书的好习惯。

2、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主阵地,备课按规范执行,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把美术教学升华为一文化学习。美术课堂要求课前充分准备,课后有所思、有所悟,力求精品课,实现课堂40分钟最优化。

3、积极开展组内课堂教研活动,交流教学所得,2010年4月16—18日美术组老师赴象山参加第24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取长补短,提高组内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育水平。

4、美术组与信息技术组合作,参与校园网站的制作维护以及校园电子杂志《小桔灯》第4期设计制作,获得好评。

5、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开展学生体艺“2+1”活动。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对美术教室的改造,下一步做到教室的布置要高雅别致有品位,如何有效地利用美术教室及保洁工作;注重对书画苗子的培养,力争在各级各类书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本学期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同时在教师个人和指导学生获奖取得一些成绩,具体如下:

1、由俞红峰老师指导的六(5)班王开来同学的科幻画作品《能辨别正误的自动铅笔》获省、市科幻画评比一等奖,并推荐参加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评比。由汪美萍老师指导的三(4)班梁澍晗同学的科幻画作品《噪声吸音网》获市二等奖。

2、4月,2010年县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揭晓,由俞红峰老师指导的六(6)班吕杨同学电脑动画作品《保护我们的环境》获一等奖;五(4)班章炜峰同学的电脑动画作品《安全教育防火篇》获二等奖。

3、组织校六一书画、摄影小明星评比,本次比赛共收到作品500余件,经过认真评审,共评出绘画十佳作品65件、优秀奖121件;毛笔十佳作品62件;硬笔十佳作品64件;摄影十佳作品10件、优秀奖48件。各类获奖作品总计360件,优秀作品在校园书画廊及校园网站展出。其中择优选送了237件作品参加县六一书画评比。

4、俞红峰老师被评为2010年度县优秀共产党员。

实验小学美术组

2010年6月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书画展总结范文第3篇

张光宇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张秦伯曾是陕西省“易俗社”首任编剧和陕西省戏剧学校校长。正因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张光宇从小耳濡目染,背唐诗、作画,聪慧过人。艺术的种子早早地根植在他灵魂深处。

扎实的基础让张光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西安美院附中专修美术,在这所艺术殿堂,张光宇没有浪费宝贵的青春,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张光宇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沉浸在书画的世界中,画素描、画水粉、画人物。后经刘文西、萧焕等名家指点,张光宇如醍醐灌顶,画技进步之快令人膛目。凭自己过人的实力,张光宇成为美院附中的焦点人物。

随着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张光宇已然不能满足在院校四面墙里的“照猫画虎”。他渴望走出校门,走向大千世界,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多方努力之下,张光宇终于如愿以偿,他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军营生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紧张的野战部队生活,塑造了他顽强的意志。这个时候的他犹如一只搏风击浪的海鸥,翱翔在人民军队的大海之上,其艺术视野更加宽广,胸怀更为广阔,三年的军营生活使他产生了对生活更多的感悟。他用手中的画笔,展现了年轻军人火热的雄心。

因为家庭生活的困难,张光宇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在县城干过各种临时性的体力劳动。他在建筑工地当过工人,砖瓦窑里搬过砖头。当积攒了一些资金后他开始相继投资做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

痛定思痛,张光宇总结了失败原因,作为一名生意人整天处于尔虞我诈的商场,而自己却心系一尘不染的艺海。在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总结后,张光宇又开始与妻子经营起一家饭店。这次,他决定封笔全身心地投入,虽然起早贪黑辛苦,总算也有所收获。但是向来性情直率的张光宇竟每每感觉心里空落无底。在一系列思想斗争之后他终于明白,自己对艺术的魂牵梦绕是怎么也克制不住的。只有自己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于是,张光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让饭店,彻底放弃生意,重新挥笔,就这样张光宇重新回到了书画世界。

偶然的一个机遇,张光宇与中华儒商总会结缘。在得知中华儒商总会是一个“以义取利、利济天下 ”的团队,并经常会到各高校举办慈善活动后,张光宇便主动加入到商会的活动中。他多次拿出自己的作品参加儒商总会的慈善拍卖,拍卖所得数百万资金分文不取用于资助贫困的大学生。这也许正是一名优秀书画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张光宇艺术简介:

张光宇,号奉天六一,堂名。汉族,男,1965年2月生于陕西乾县,幼承家学,受祖父张秦伯教育成长(祖父乃陕西文化名人,曾任乾县首届人民代表、人民委员、政协常委、文化馆馆长、陕西省易俗社首任编剧。亲手创办了“乾县晓钟社”,并任社长,后任陕西省戏剧学校校长。编写剧本30多种,今原本俱存。培养了一大批戏剧名家如任哲中、殷守中等。于人称“东方沙翁”的范紫东先生长期从事戏剧创作,并引为至交)。1979年入西安美院附中专修美术,后参军,在部队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宣传工作。数十年辛勤耕耘不至,创作了大量国画作品,深受艺术界同行喜爱与好评。书画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省、市刊物上多次发表,入编多种丛书,多次获奖,并被西安、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文化团体和同行爱好者收藏。

社会兼职及参加协会:

国家一级书画师

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培训中心荣誉教授;

北京尔康书画院院士;

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会诗书画研究会乾陵分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诗书画研究会乾陵诗书画院副院长;

陕西省中老年养生协会养生书画院副会长;

陕西省神州书画研究会艺委会主任;

河南名人书画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大唐美术研究院理事;

中国儒商总商会、中华儒商联合会书画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当代画坛十大风云人物;

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创新百杰;

中国儒商十大慈善家;

海南师范大学顾问;

青岛黄海学院客座教授;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成就:

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大赛纪念奖;

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名家邀请赛,作品入编《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家交流活动作品集》一书;

2009年5月获“母亲颂”第十五届国际大奖金奖,并入编《母亲颂》第十五届国际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集;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翰墨颂伟人全国书画大赛银奖,并入编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翰墨颂伟人《作品选》一书;

“今日翰墨”第二届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最高特别金奖,并入编“今日翰墨”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精粹一书;

今日翰墨中国当代书画家优秀作品集一书;

第五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铜奖,并入编《中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全国书画名家迎新春优秀作品选》一书、《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明鉴》一书;

2010年参加北京美阿国际书画艺术大赛荣获金奖,作品入编《2010年中国书画名家贺岁珍藏版》中国书画名家一书,特授予“2010年中国百杰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2010年参加夕阳颂全国中老年书画迎新春大赛荣获金奖,作品入编《夕阳颂'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优秀作品集》,特授予“2010年有卓越贡献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2010年参加“岳阳楼杯”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金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优秀书画珍迹选集》,并由组委会永久收藏;

中国当代书画界全景式大阅兵中华艺术英才奖第五届全国书画大赛“最高金奖”。

2010年参加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国际书画交流展被评为“金奖作品”,入编《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国际书画交流展作品集》,授予“国际书画交流贡献奖”和“国际优秀书画家”荣誉称号;

书画展总结范文第4篇

以书画图片作鉴定的不确定性

这里所说的在电脑上或手机上看书画,虽然现在显得十分普遍,但它实际上所鉴定的并非书画本身,而仅仅是被鉴定物的“载体”或“替身”而已。受摄影时拍摄者主客观条件及摄相机成像原理特点所限制,图片与所摄制实物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除了大小比例通常有悬殊外(多数是大幅度的缩小版),那些信手随意性拍摄到的图片与(事后拿到的)实物相比较,在色调、清晰度与透视上多数都有较大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遭遇这样一种现象:某件书画凭图片看很像是真迹,但一目睹实物便发现它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的甚至于一打开实物就漏洞百出,根本不用细看(所以拍卖行惯例要在拍卖前在印制图录的情况下一定还要再预展两天展示拍卖品)。反之,也有另一种极端就是某些书画图片看似有隐约的若干疑点,可上手实物时它却是“真气逼人”,即俗称的“开门见山”真货。因此,“电子”书画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失真问题,它只能做为了解当局作品的资料,不能做为鉴定真伪的直接依据。更有甚者,近些年有些职业书画造假者已频频利用“电子”书画的特点,在电脑上修改或伪造图片做为旁证材料企图误导收藏爱好者,那些图片俨然成了伪劣书画的助销物。

书画鉴定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依照书画鉴定学术上的基本道理,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处鉴定任何书画,都不能脱离于书画本身做鉴定,而只能从被鉴定物书画的在要素下手,从直接依据中得结论。必要时还要结合其他辅助依据做系统判断,以取得或真或伪结论。任何脱离实物,包括仅从实物取得的旁证材料统统不能做鉴定的主要依据,这是书画鉴定工作的特殊性及规定性。否则就是主次颠倒,若举证也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如前一段时期所谓苏轼《功甫帖》的争议,似乎就有点这味道,至今不能不让人莫衷一是。正因为如此,所以长期以来古玩业界行家们一致认为,图片、印刷品类的资料只具有“参考”的意义,业界总结诸多经验教训后形成一套有关图片鉴定的工作原则是:凡图片上的某文物与真品标准差距极悬殊的,俗称“一眼假”类型的就不必再看实物;要是图片上的文物感觉上较接近于真品(的标准),那就必须再对原件进行常规性鉴定(行话称“上手”)。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避免由眼光以外的因素给鉴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书画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裱,装裱发展,装裱形式,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而生发展的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许多历代珍贵的书法、绘画、碑帖能够保存至今,其关键一点是经过了装裱。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说的有些夸张,但从实际情况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装裱是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中国画特别是写意、波墨山水,当作品完成后,在没有装裱之前是无法欣赏的,只是一张褶皱的宣纸,看上去只是黑糊糊的墨和色没有层次感,也使观赏者感觉不到美的意境,水墨的气息。但是经过装裱后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水墨的韵味、画的意境之美从纸显现出来。中国有句谚语“人靠衣裳、马靠鞍”一身美观和体的衣服可以给人增添几分风采一副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可以说明装裱与书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经过装裱的书画作品不能算是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

装裱又称“装潢”、“装治” “装褫”“装池”“装褙”等等。是伴随中国书画艺术生发的一种特殊装潢工艺,装裱的优略直接影响到书画本身的保护与收藏,古代书画中流传有绪的稀世珍品都是有了精良的装裱,才得以世代相传。古语有“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中国古人将书画装裱提高到关系到书画本身的性命的地位,可见书画的装裱对书法绘画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浅到深的过程。装裱也是一样,而它的发展历程和书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从早期的书画的发展中可以看出装裱的发展与进步。像早期的绘画、文字都是用雕刻的记录方式来完成的。如:刻在石头、金属、兽骨上或竹简上。比如:竹简的装订形式,竹简是在一根根长条形竹片上,打孔用绳连结起来形成书籍。回来想想竹简的形成方式,打开阅读的方式和装订的形式很相以后装裱三大形式之一的卷轴的打开方式,又如:从早期绘画作品中看1973年5月,湖南长沙弹子库出土的战国《人物御龙》帛画。画37.5x28cm 细绢质地此作品虽然是一件精美的绘画作品但对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一定的帮助。 在这幅作品上端有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竹条中间系有棕色的丝绳,在这幅画上不仅看到古代绘画现有最早的实物作品。也看到了古代挂轴的初期形式(可以把竹条看作现代立轴的天杆而丝绳很相现代丝带起悬挂作用)。还有以后出土的T形的帛画它的形式与《人物御龙》帛画相同。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最初的装裱只是单纯的悬挂和装饰的目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装裱的原始动机。

装裱工艺也是经历了各个朝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画和装裱艺术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文化事业却很活跃,这时一些艺术大师出现了,如:顾恺之、王羲之、王献之等,而造纸术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装裱事业的发展。关于装裱这一时期就要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虞和,他是一位南朝书法家,他撰写了一部专著《论述表》此书最早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装裱形式和装护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期:已经是装裱的萌芽阶段,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唐代:唐代在装裱艺术上有了更为突出的成绩这是由于,唐代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政治上比较开明政局相对稳定,因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唐代的帝王又都重视文化事业。这时又有一些高水平的知识分子出现。如: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王维等。他们促使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同时也使装裱艺术进入了成熟时期。唐代以前基本上都是横幅。卷轴成了主要的装裱形式。如:《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等。但道了“盛唐”时期由于当时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书法及绘画的不段涌出,特别是山水楼阁等大幅绘画的兴起和小型、纵长、横长及团扇画面作品的问世。单一卷轴影响着书画家的创作,于是了出现挂轴和册页两种款式。而挂轴的产生与发展是受到三方面的影响,时代的推进;屏风画的启迪;卷轴画的装裱的理论基础。这是由于卷轴画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出现的大型方斗、长方形等字画,装裱的需要只有向新的形式挂轴发展。而屏风画对挂轴发展起到了启迪的作用。。所以就引起了屏风画如何装裱的设想从而引发了立轴装的设计。立轴装有些地方是以卷轴为理论基础的也就是说是以卷轴的基本原理借鉴而来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美感,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初级阶段的结束逐渐已步入了成熟阶段。

宋代:说唐代是步入成熟阶段那宋代在书画装裱是一个成熟和承前启后的时期,由于皇帝对艺术的追求,对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装裱业也随着发展起来了,这一时期装裱的材料工具进一步完备,幅式美观整齐使装裱趋于完善,装裱操作有了规范化的方法。而进入成熟阶段装裱工艺在款式有了新的发展,如:至今不衰的“宣和装”,到明清时期装裱工艺集历代装裱之大成,更加完善,装裱工艺在民间得到普遍,形成各自装裱风格,像南方和北方的装裱工艺有“苏裱”、“京裱”,即“南裱、北裱”等。

关于装裱的相关著作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如明代周嘉胄的《装潢志》,堪称中国古代装裱的经典著作;《装潢志》篇幅虽不长,仅4000多字,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最系统、最周祥地总结书画装裱技术的著作,它集前记论述中有关装裱的文字于一身,偏重于装裱古书画技艺上阐明此道,把整个装裱过程中的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色、镶、覆背、上壁、下壁、安轴、上地杆、装天杆、贴签等15个步骤谈得清清楚楚。发展到清代出现同《装潢志》有同样重要地位装裱著作是清代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总结了中国古代历经多年书画装裱的经验,是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研究价值。随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和现代高科技的进步,当代书画装裱师经过长期对装裱工艺的实践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出现了新的著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著的《书画装裱与修复》等促进书画装裱的发展并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使用价值。

国外对中国的装裱也并不陌生,对书画的装裱艺术也逐步形成了各国的风格和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自唐代中国书画装裱工艺传入日本,日本装裱艺术家经过吸收、创造,在材料、工艺制作、款式上都有所变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装裱形式上挂轴装裱材质和装裱款式上与中国有很大差异,这是与各国生活房舍建筑及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挂轴装裱品式可分为就有袋裱、台裱、唐装、明代裱、奴裱等,最具代表的江户时期确立的大和裱、文人裱两大形式。而我国装裱的形式有三大类卷、轴、册三大形式。在轴(轴又称立轴或挂轴)类装裱中,还有十二种装裱品式。如:立轴,可分为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宣和装、诗堂装、和不常见的框二色装、纸镶绫边装、锦眉装、屏条、对联等等。在装裱工艺上又有挖嵌和正镶的不同,所谓“正镶”是在画心正面粘连镶料,而“挖嵌”是将托好的整块镶料作为嵌身,挖嵌画心,这种方法镶料边框没有接缝,高雅美观。装裱技法国外与国内基本相同,可分为:托、裁、镶、覆、砑、装等工序,所以说装裱工艺不是单纯的手工工艺。而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虽然只是书画作品主体的一个附属部分。。但它与作品本身一样承载了历史、艺术、人文等多方面信息方面的内容,并不是糊糊贴贴的表象,而是经过装裱师对作品的审色使其宾主相掺,锦上天花。在一定程度上装裱是鉴定书画的的有力的佐证。在装裱材料上装裱的样式上可分辨,比如:宋代将藏书画按年代、优劣分成若干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绫锦、纸、轴头装裱,具体到包首、天头、隔水、扎带都有明确的规定。。又如:明代在手卷增添了用于题记的“引首”。这种形式在明以前时没有的。清代宫廷对绘画要经过皇帝的御览在包首、天头、玉别、轴头等细节上要皇帝亲定。可见装裱的是与书画密不可分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建筑日增多,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对书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现代装裱形式也在不断提高,品式及形式出现了一些变化在用料上无论是色彩或质地都有所改变,

书画装裱工作是用手、用脑、用心的工作,是识知识集约、技术精细、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装裱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书画艺术素养,以便真正理解作品的用意,完成对作品创作的延伸与完善。而一个没有书画知识的装裱工作者,是谈不上书画的装裱的,更成不了装裱师,装裱工作者要集书、画、鉴、理论于一身。在掌握传统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举一反三,加以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从画面内容和装裱形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使书画成为完整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 谈装说裱成江 中文版 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5年

[2] 中国书画装裱大全杨正旗 中文版 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