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升

中图分类号:G5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77-03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调节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高校师德培养的内容包括教师能否做到热爱教育、勇于创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热爱学生,侮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毋庸置疑,教师的道德情操、价值观、世界观和文化修养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常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一环,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德的状况的良莠,将直接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影响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当今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虽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导致一些教师价值理念的功利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 “弱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只重教师的科研和学历,而忽视师德素质。以上三种主要因素导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失范、学术道德失范,未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许多高校师德建设与考核处于“空白”状态,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通过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到位、注重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科学、监督激励恰当”的五个步骤,增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做好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

高校党委要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学校、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把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 加强师德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宣传到位

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如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网络、甚至报纸,以及召开师德模范教工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渲染学先进、向道德模范教师看齐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可以使各级政府、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充分意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形成“政府从政策上对师德教育给予保障,学校为师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觉参与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3]。

(三)师德建设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效

高校坚持“德育为先”,重在“育人”理念,在师德培训内容上要讲求人文化,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奉献、仁爱博爱、遵纪守法的精神,引导教师成为有强烈服务意识,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能模范的遵守法规法纪、校规校纪,能耐心地根据学生多样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信任情感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直到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机制,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4]。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除了讲求内容,还要讲求方式方法:(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能力水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教师正确的决策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由浅入深:一是可以引导性地开展师德自我诊断活动,即开展有周期性的师德修养小结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结中崛起,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可以就某一事件的处理为载体,开展师德素质大讨论活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群体目标,整体上提高师德素质;三是开展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师德素质较高的学校开展学习与交流,从学习中领略同行的境界,从比较中找到不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原有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良好师德素质的过程。(2)开展研究型活动,提高创造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的创新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师德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看着旧书讲新课,有必要组织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和开发活动,使师德素质的提升与开发成为教育发展的先锋。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创造的专题活动,通过对比职业规范与学校实际的出入,编辑富有特色的学校规章读本[5],体现学校生命,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要求,以解决纯理论要求的问题。(3)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阵地,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教育。课堂教学和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扬师德的主阵地。我们引导教师紧跟时展的脉搏,不断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四)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考核评价科学

师德的考核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师德考核评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评估。因此,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6]。具体来说要做到:(1)明确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评价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师德的考核评价内容以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为主。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内容。(2)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应将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具体化,使之可以操作。这就要求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方式,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化评估指标。在师德考核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主评、教师自评、同行评、师德考核小组评等多个层次相结合的方式来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表现。(3)注重师德评价的实际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现行教师的各种评比、评优、晋升等工作,多是注重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出版多少部学术专著,完成多少项科研成果,而很少在意教师师德状况到底如何,更不要说把师德的好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其中。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7]。

(五)优化师德建设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激励恰当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重视考核管理、监督保障以及激励的紧密联系,要强调行政约束与广泛监督、利益保障的协调一致。监督激励机制作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的功能 [8]。强化监督激励机制,首先,必须有规范的师德行为标准。标准是监督的依据,没有规范的制度,就谈不上监督。其次,完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师德的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学校和院系监督机构,及时收集监督信息。第三,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通过校园网、师德师风意见箱和学生座谈会等途径,让各方人士就师德建设自由发表意见,督促教师完成道德修养。第四,要做好监督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师德建设的偏差,预防和补救违反师德的问题。师德监督激励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运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感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建立健全师德的激励机制,必须要在师德践行的惩层面坚持客观公正、赏罚分明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奖惩即激励的标准要明确,一视同仁。在激励的强度上要根据社会转型期及广大教师要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以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赏罚明,就是要求在惩罚或激励的执行层面,真正落实确实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对于践行师德行者,可以从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生活待遇等方给予破格待遇,使其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增加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违反师德行为者,坚决给予处,以此产生警示作用,使其他教师也从中受到育[7]。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具有层面感和阶段性的课题。抓主线,重实践,稳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攻薄弱,重规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规范执教,严谨执教,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抓导向,重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支点;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执著追逐职业理想,默默坚持教书育人。这种境界,需要有教师个人的自律和修养,也必须有环境的导向和支撑。讲诚信,重激励,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平台。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制度规范,营造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的氛围;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的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要关心、理解、教师,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好事的实际工作,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9]。

参考文献:

[1] 田延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2] 魏旭.论师德培养的内容及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7,(S1).

[3] 田秀云,李朝辉.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理论战,2004,(4).

[4] 曾骊.师德建设的核心及其长效机制的立[J].教育与职业,2007,(35).

[5] 张宗基.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6] 刘文,王永章.试论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7] 哈斯也提・艾力.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课,进一步规范广大教师的日常行为,并使教师的行为有所依从,从而逐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奉献为乐的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创建特色名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内容:

根据上级教委要求,结合本园实际,确定我园教师师德培训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幼儿园要广泛通过幼儿园微信群、墙报板报,横幅等宣传形式,学习《指南》、《教师职业标准》。引导教师重视自身的修养,即选择教师就要全力倾注教育事业。通过宣传,使每个领导和教师真正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师德建设当成是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来抓。切实提高教师行为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2.认真学习,增强责任感。

集中组织本园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系统学习,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乐意奉献的良好道德观,做到爱岗敬业、礼貌待人,运用正确的儿童观面向孩子,以游戏化的形式与孩子宽松对话。全面贯彻执行《纲要》和《指南》精神。

3.正面引导,提高水平。

在师德建设活动中,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先进师德典型,并做好学习和宣传工作。要宣传师德标兵事迹,组织教师向标兵看齐学习活动,形成人人讲求高尚师德,文明做人、礼仪待人的良好园风。

4.加强监督,奖惩并用。

(1)幼儿园将进一步强化检查监督机制,接待和受理师生和家长对师德师风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并严肃查处。

(2)幼儿园要开展学生评师德、家长评师德、社会评师德等评议活动。每年年终考核,进行一次师德师风的专项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教师个人考核档案。

(3)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要予以批评教育,评优、奖惩首先看师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零一八年三月

附:

培训内容具体安排

时间

培训内容

参与人

形式

3月

教师师德标准

全体教师

集体

4月

“两会”学习

全体教师

集体

5月

“两会”学习

全体教师

集体

6月

师德师风评议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范文第3篇

一、师德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1.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2.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

3.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这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要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师德建设与保持高校教师先进性的措施

1.培育高校教师崇高的思想政治信仰

在新时期,保持高校教师的先进性,首先要从培育高校教师崇高的思想政治信仰着手。高校教师要有崇高的思想政治信仰,必须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科学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养育和审美精神的养成等方面接受先进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2.加强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教育

一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广大高校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和教学观,摈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陈旧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把培养创新人格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突出创新品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如果教师都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就不具备良好的师德,就会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那就无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教育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创新舞台。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夹着教案上课,夹着教案下课的现象,师生之间缺乏思想感情的交流,没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大学生愿意接近老师,有亲切感、信任感,而后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地接受教育,身心得到更充分地表现和舒展,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三是鼓励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全面塑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强弱的标准。教师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按照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教育刨新,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教师还应对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利用多种形式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思考运用能力,全面塑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性师德考评体系与奖惩制度

先进性师德考评体系应包括考评办法、考评内容等指标。考评办法,应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定期考核为主,注重平时考核。定期考核通过“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通过“问卷”来实现。问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问卷对象,在表述上应有所侧重,以适应评价者对被考者的了解层面;在内容上应有所拓宽和细化,也可缩略和简化,以便于评价者进行客观评价。平时考核主要考察师德表现方面的优秀事迹或不良行为及其各级表彰、表扬或批评、处分。考评的内容,原则上依据学校的师德规范。

奖惩制度包括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奖励机制要解决的问题,是要通过激励制度激发教师不仅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而且是以高度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来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奖励机制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个方面。惩罚机制针对教师种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程度,在教师的课程安排、课时计算、课题申报、工资档位、职务聘用、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大惩处力度,甚至可以通过行政程序对该教师进行行政处分,直至吊销该教师的从教资格。

4.加强高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还传承着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正是有了后者才使得一所大学的学风得以形成并且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

教风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在教学上马马虎虎的老师,肯定不具备好的教风:教风体现在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的行为上,这也是教师个人应有的起码道德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教师,才会有教育教学上的威信,才能指导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教风还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本人的学风上,针对当前社

会上出现的一些学风不良现象,更应该在教育工作者中提倡优良的学风,这种学风应该是富于道德感与责任心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是学生追求创新、发明、发现和发展的榜样。因此,教风对学生的学习风气影响非常大。无论从广义看还是从狭义上看,教风在学风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近年来,大多数教师能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提高教育质量尽了努力。但也有少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责任心不很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治学不太严谨,对学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规范教师教学工作,使每位教师都爱岗敬业,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以其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作风,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既教书育人,又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优良学风、校风的根本出发点,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目前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应该提高质量意识。这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的学风、教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会极大地促进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因为学校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教师则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满意的回报,所有这一切都是形成良好学风和教风的源泉和动力。

5.创新高校教师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1)严把教师质量关。要选用那些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人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既不能只看学历,不看表现,也不能重“洋”轻“土”,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2)搞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新教师上岗时,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岗前培训,重点学习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高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以德才兼备的标准选用人才。选用人才不能论资排辈,不能求全责备,而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要走群众路线,特别注意选拔任用政治清醒、信念坚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图虚名,坚持原则、弘扬正气的人。与此同时,还必须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法,广开进贤之路。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范文第4篇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师德师风具体内容范文第5篇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www .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