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继续深化乡村一体化管理

1、积极推行 “县镇村一体化,医生进农家”模式,将县镇村卫生组织融为一体。实行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公共卫生考核、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月组织培训;药品配送的方法措施)

2、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整体托管、重组、联合办医、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区域协同医疗、组建医院管理集团、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医院与**医院结对子,与**外地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合作关系等等)

二、加强县级医院管理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稳定化,加强县乡村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协调,促进纵向管理的机制创新,使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医院对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建立完善县乡村一体、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2、建立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支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管理、县乡村互通互联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从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居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合理就诊流程出发,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沟通,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及时沟通患者诊疗信息,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方便双向转诊。充分运用已经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三、强化监督检查

1、确保药品采购安全。把好药品准入关。

2、严格依法依规采购,规范采购行为。

3、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药品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4、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巡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督导。

四、加强科室管理工作

1、制订年度计划,每半年和年底做好总结,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2、每月按时填写工作记录本及相关台账记录本,对 存在问题要有明确的整改措施。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药品试剂是开展医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必需物质,管理好药品试剂是保障教学与科研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我院教学任务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和任职教育并重后,更加重视学员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实验项目增多,所需药品试剂品种增加、消耗量增大,对教学保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药品试剂的采购管理

1.1制订科学的采购计划药品试剂采购计划是指根据年度实验教学、科研计划,制订本单位的需求量,是教学保障部门组织货源、采购物资的依据。由于药品试剂具有使用效期,因此,计划需根据课程安排,分阶段制订。各使用单位制订需求计划,批准后报教学保障部门,以便及早核查库存,按照使用日期编制药品试剂采购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品种、规格、产地、数量、供货商等。无计划采购或超计划采购不仅浪费资金,造成物资积压,而且还会增加管理难度,甚至影响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开展。

1.2掌握市场信息当前,药品、试剂价格比较混乱,产地、生产厂商、批次等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因此,采购人员要经常阅读国家物价部门的价格信息。对不同渠道的物资,在质量、价格、服务上要进行对比,把供货质量好、信誉高、服务周到、价格合理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一些不常用、市场供应少或独家经营的物资,对其供货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采购需求后能有的放矢。

1.3坚持合理的采购原则在采购方式上要采取少购、勤购、就近采购的原则,对于批量大的药品试剂,要公开招标,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药品试剂库的管理

2.1微机化管理药品试剂品种多,即使品种相同,其规格、包装材料、生产批次也各不相同,而且药品试剂的保障点多面广,消耗大、流动快,传统的手工账卡管理费时费力。实际工作中,我们把药品试剂分为四大类,即常规试剂、指示剂、危险品、毒麻药品,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使药品试剂的登记、查找、利库变得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零库存管理利用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物资流动快的特点,药品试剂储备可依托社会,实行本单位的“零库存”保管。“零库存”就是依靠需求导向制订采购计划,即需要什么品种、需要多少量,均根据实际消耗采购。“零库存”保管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避免物资积压或过期失效。

2.3出入库管理仓库管理员对购入药品试剂的品种、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对不符合规定或已接近有效期的药品拒绝验收入库。验收后,要在随货通行单上签字盖章,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各使用单位领用药品试剂要纳入教学经费核算,由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药品试剂的出库按照“先进先出”与药品试剂批号次序发放,并对出库的每一种药品试剂进行质量跟踪检查,确保实验教学、科研数据精确。对于剧毒药品如氰化钾、升汞的发放,严格按照《剧毒药品管理办法》执行。

3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化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药库管理; 药品积压; 药品采购计划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4.069

药品是一种用于防治疾病的特殊商品,其储备和消耗量受地区病种范围,医师用药习惯,季节变化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医院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充足合理的库存是保证医院临床医疗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在日常工作中,因为受到供应体制及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干预,医院药品虽然满足了临床供应,但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积压[1]。近些年来,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品种类的丰富,医院对药物的选择空间逐渐扩大,导致药品积压的情况逐渐显现[2]。药品积压不但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流动资金有效使用率、药品周转率、人力资源造成冲击[3]。

对工作实践中药品积压的各种原因全面分析,总结一些相应的解决的对策,是提高医院药品周转率和药品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以加强购销管理,提高药品有效周转,保证药品质量,加快资金周转,减少浪费。

1 药品积压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1.1 对药品选择的变化引起的积压 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且应用方便的新药大量上市,药品种类的增多及剂型的更新,扩大了临床医师对药物选择的范围,大多数患者在医生开具处方时也倾向于应用新药。但同时医师选择药品的习惯也存在不一致,一般是逐渐更替可替代的效价高,毒副作用低的药品。一些药品因疗效一般或副作用大而消耗量减少,甚至停用。如制霉菌素片,吡哌酸片,注射用阿昔洛韦等药品在本院出现积压,最后淘汰。

1.2 某些流行病或特种疾病治疗所需药品的积压 比如腺病毒流行时因前期感染发病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后续发病人数具有不可预知性。因而对疾病救治所必需药品采取大批量多渠道采购储备。一旦疫情得以控制,出现大量药品积压,像胸腺法新、干扰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这种应急事件中发生的积压要及时清退至供货商业,避免影响再次销售。还有治疗有机磷中毒的药品,必备而很少使用出现积压,如氯解磷定注射液。院内病种结构短时间内发生变化,易造成药品积压。像脉管炎科患者数量的急剧变化,曾经导致注射用重组链激酶,前列地尔注射液等药品的积压。

1.3 适应证少的某些专科药品的积压 肿瘤科用药出现较多。治疗口腔部血管瘤的平阳霉素注射液,博来霉素注射液等,或者价格昂贵的靶向制剂吉非替尼片,盐酸厄洛替尼片等,由于病例较少,住院患者用药单日发放,可出现拆包后未使用完的情况。这类药品积压后无法向供货商退货,易造成浪费。

1.4 新引进药品易出现积压 新药的准入制度及各种手续(包括使用过程中)复杂,间接影响其使用量,造成积压。新药进入药品流通各个环节都要履行严格的报批和审查程序: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书面申请,通过质监部门审查同意才可以进入采购环节。先小量采购,经临床验证,随访等最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再经相关部门筛选,才可作为常备药品目录。临床科室新引进的药品使用量不稳定,容易造成积压。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医师对药品的认知水平,药品自身的临床疗效,患者对药品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学术推广的连续性有效性。

1.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导致相关药品的积压 由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或者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和欧洲)药品不良反应的警示信息,舆论导向引起的积压。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太罗),盐酸吡格列酮片,被报道有引起心脏病风险。盐酸吡格列酮片同时被报道有引起膀胱癌风险。这些药品的使用量在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后急剧减少,出现积压,最后及时退货处理。原本使用广泛备药量较大的喜炎平注射液和胸腺肽注射剂被报道易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后,使用量也出现大幅减少,一段时间内呈院内库存过大的情况,为防止药品积压及时退货。

以上为导致药品积压的不可控因素,出现以上积压情况应随时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以避免造成浪费。建议实施专人管理、定时核查、定期汇报和考核的制度,及时对数据进行汇总,多方协调加以解决。可先于医院内部对积压的药品进行调剂,如果确实无法进行调剂使用,则争取向医药公司退药,以尽量减少医院的损失。

建议基于目前药品管理系统,加入积压药品相应的处理程序,做到积压药品的信息流与药品流同步生成,实现报表的电子化,使之具有多点联动、信息共享、反应迅速的特点,使积压药品得到及时处理,缩短处理流程,并有效避免了积压导致的资金占用[4]。

2 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提高药品有效周转

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和精确药品库存是确保药品不产生数量型积压的前提条件,合理的采购计划,不但可以提高药品及资金周转率,还能避免药品断货,减少积压失效,提高工作效率[5]。某药品单位时间的库存量绝对大于其销售量,此类药品积压是数量型积压,或者院内病种结构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当需求发生变化,或不合理进货量多于实际需要,易于发生数量型积压。这种原因的积压一般涉及的药品数量较大。所以,药库管理需要符合药品流通的市场规律,确保药品供应的同时,缩减库存量,加快其周转循环,同时完善药品的账务管理及成本核算,以保证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

数字化信息系统应用于药品采购管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药品库房主线流程的工作效率,大大优化流程,提高工作质量[7]。准确及时掌握医院用药变化的规律,计划量科学,包括调剂室备药量,库房采购量。药房整体库存统筹考虑。

目前本院主要依靠药品采购计划软件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实施以来,制定计划所用的时间较以往人工汇总调剂室药品需求数据而言大幅缩短,同时是对院内使用的药品的全品种扫描,数据全面。

药品采购计划的原理如下:药品需求数量A=C-B,A代表以当前计后n天内某药品的需求量;B代表当前院内某药品的库房和各调剂室总库存;C代表以当前计前n天内某药品总消耗量。制定n天的采购计划则在程序中输入相应的数字n,确定后程序自动扫描所有的库存量及消耗量。如果A为正数则说明该药品n天内库存不足,需要进货,如果A为负数则说明该药品n天内库存充足不需进货,不显示在程序的界面。

最后依据药品包装的规格,体积的大小和储存条件等因素对数据A进行修正,使采购计划更加合理。消耗量大稳定的药品一般修正为整包装,体积大的药品则根据库房及调剂室的货架空间随机调整。这种模式的采购计划的最大优越性是不易遗漏药品。合理制订采购计划,除了上述软件得到的数据之外,还要统筹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依据各科室用药具体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重点突出。利用药品库房信息系统及时了解药品采购信息,根据反馈的数据掌握临床用药情况,进一步对药品分类总结:对于常用药物,相应提高采购下限,以保证临床应用的库存充足;而对于临床用量小及周转慢的药品,应相应降低其采购下限,仅保留较少储备量或无库存。(2)依据药品的库房仓储,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药品管理人员遵循国家制定的药品价格调控政策,按照合理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加速周转的原则制定采购计划,根据临床用量实行多次小量购进,以有效避免药品积压浪费,并利于保证仓储药品的质量与控制。保障药品供应关键在于“合理库存”,要恰好能保障临床常规用量,对特殊需求用量也要能及时做出反应,才能真正地达到“高效保障”目的[8]。(3)实施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降低药品储存成本。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医院药库药品管理在药品流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药库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及临床疗效[9]。所谓“零库存”管理,是企业在物资的储备环节上对物资以“零库存”状态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10]。实际工作中销量稳定,与疾病流行无关及可维持长期供应的药品可采用绝对零库存管理。但是,作为医院特殊医疗部门的药品库房,则与企业管理有较多差异,如果实施绝对的“零库存”管理,必然会导致许多问题,如临床出现用药数量的变化、医药公司药品供应不及时以及相应部门药品库存信息上传滞后等情况均可导致临床用药供应不足。因此,“相对零库存”的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品库房中已经被广泛采用,相对零库存的药物为治疗流行病,突发病、销量不稳定,实施零库存易断药的品种,如抗生素、血液制品等[11]。

3 结论

通过综合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一方面能确保医院充足的药品储备供应临床使用,另外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药品的储存成本,减少积压浪费,促进资金的运转,同时确保了医院仓储药品的质量。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益和管理质量,健全药品库房质量信息系统,改进工作流程提供客观、实用及科学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单文治,谢静,顾苏俊.医院积压药品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69.

[2]吴晓松.医院药品积压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J].广东药学,1998,8(3):44.

[3]卞红霞.病区药品管理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2(16):196-197.

[4]连娜,吕顺忠.浅谈医院药库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189.

[5]张国荣,武新安,郭小冬.浅谈移动平均法在医院药品采购计划生成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9,20(28):2204.

[6]赵自玉.浅谈医院药库管理及临床供应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151.

[7]刘砚韬,许群芬,林芸竹,等.基JCI标准管理医院药品库房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0,21(5):428.

[8]颜耀东,王楠,刘东麟,等.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7):580.

[9]胡淑凤,胡淑春,王新玲.药库药品管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41.

[10]林芸竹,许群芬,曹幼红,等.实施零库存理念管理模式,优化医院药库工作流程[J].中国药房,2008,19(25):1958.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应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概述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医院药品采购具有种类多、资产高的特点,是医疗服务的基础保证。考虑到采购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内部审计能够监督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才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进行审查,通过查缺补漏降低管理风险。具体到药品的采购上,风险管理审计能够保证采购活动科学、合理,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重要性有以下三点。第一,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第二,能够对采购、管理等部门进行审查,评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发挥警示作用,降低风险损失。第三,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包括思路、内容、职能等要素。和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作用,而且在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在医院中,内审部门是独立的,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站在客观、全局的角度上,通过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药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医疗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占据85%以上的市场。基于这种背景,医院作为买家在药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药品的采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成为管理漏洞形成的首要因素,常见问题如下。

(一)采购金额大、折扣高

医院对于药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在购买数量和资金上高,成为药商的公关重点。针对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调查显示大型医院通常在40%左右,基层医院则占比70%以上。另外,在购买途径上,大多包括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中药材市场等渠道。供应商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就会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常见如商业折扣。其中,明扣能够上交医院,暗扣的受益人则是院方领导、医师、采购经办人员等。较高的折扣降低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长此以往会对药品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采购计划不科学

不科学的采购计划,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上,缺乏完善的计划方案,或者药品的购备和临床应用有出入,体现为常规药品库存量大,特殊药品供不应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医院在确定药品的采购种类和数量时,往往以差价大小作为依据;二是部分医院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喜欢采购新药,或者药商上门推销的产品,因此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在以药养医的认知下,个别医生喜欢开具大处方、高价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不利于药品合理使用和科学采购。

(三)采购操作不规范

药品在采购环节上的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采购风险的发生。举例来说,为了提高买卖双方交易的便利性,或者出于药品让利考量,部分医院在采购资金的支付上选择现金,可能出现盗抢、上当受骗等情况;而且由于药品质量无法在现场进行检验,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另外,药品采购人员往往也是出纳人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发生舞弊行为,难以保证采购资金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采购合同不完善

采购合同自身不完善,或者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这样很容易带来采购损失。例如一些医院对于采购合同的重视程度低,将采购工作交给某个部门甚至某个人员,就可能忽视合同的签订;或者药品采购只提供类型、数量、价格,没有按照合同内容规范履行;又或者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对于双方的责任规定不明确,体现在缺少质量保证条款、安全事故追究条款等。如此,违约现象和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高,但责任赔偿的归属成为一个难点。

三、药品采购管理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其前提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药品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各个岗位职责。在具体操作上,应该组建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把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组员则是各学科专家;对于院内涉及用药的科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工作任务如下:一是指导临床用药;二是制定并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三是做好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四是针对用药差错现象及时有效处理;五是定期药品风险信息;六是评估新型药品的临床安全性,对高危药品进行替换等。而岗位职责的落实,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对于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督,提高用药安全性。

(二)识别风险因素

对于内审人员而言,应该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采用有效的方法判断潜在风险,例如决策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实现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目标。具体来说,在采购计划编制环节,分析计划的合理性,看是否依据药品目录进行编制,看需求药品是否全部覆盖,看采购资金和预算规定是否相符等。在申请审批环节,要求审批手续齐全,按照审批采购计划执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验收入库环节,依据质量标准进行药品检验,严格执行各项验收制度,保证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岗位相分离,并且对入库单准确填写、存档。在药品领用环节,要求采用定额控制、限额控制,领用过程要有相应的记录,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在盘点处置环节,要求对药品定期清查盘点,检查核对制度是否完善,以及亏损、盈余是否按照规定处理等。实践管理经验表明,准确识别风险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础,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风险因素作为依据,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就是针对已经明确的风险因素,对影响严重性进行等级划分,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必须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以保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不会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导致评估结果盲目、随意,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且,经验表明药品采购风险评估中的关键点,在于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具有充分的评估依据,保证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相一致。

(四)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和防范,都是在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打基础,在具体的措施上,一是可以组建药品质量验收小组,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减少验收异常、验收舞弊现象的发生;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针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进行全程监管,避免药品出现严重积压、断档等现象,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为了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期间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防范措施要和药品采购的实际情况相符,从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入手,能够和医院管理制度保持一致,并有机融入药品的采购环节;二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应该具有可行性,确保采购管理部门能够接受,而且管理期间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保证合理;三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可以对采购风险实现规避、分担、降低的作用,能够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五)风险审计报告

对于药品采购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风险审计报告是最终结果,在报告内容中,会对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继而发现其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采购金额大折扣高、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操作不规范、采购合同不完善等方面。文中分析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药品采购中的具体应用。要求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及时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继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完成风险审计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加强药品采购管理质量的目标。

作者:李燕芳 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财务处

参考文献:

[1]王佐德.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审计浅析[J].中国药事,2012,(3):301-302.

[2]雷铎.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2):71,81.

[3]李榕.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与成本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224.

[4]张超.发挥药师职能,确保药品采购管理与安全用药[J].海峡药学,2012,(1):257-258.

药品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经济效益;保障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零散、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在医院库存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严格控制药品消耗,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药房管理机制必须由原来的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过渡到开放式科学化管理理念并贯彻到药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管理模式的革新。

1采购管理

1.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药品采购应由医疗机构具有请购权的部门统一采购,按计划并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和《新药引进工作制度》。采购最优价格,合理确定不同药品的采购量、供应商,依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库存情况、临床需要等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预算计划,能使采购活动的控制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考虑药品的保险储备,防止缺货药品的发生;又要考虑药品的积压,防止储备成本过高。对药品采购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药品费用及采购成本。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新品种采购,应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归口管理部门集中报本单位药品审批机构审核,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请购手续。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紧急情况下,特殊药品的采购流程,以满足临床需要。

1.2一些不法经销商会进一些假劣药品,并且以次充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使假劣药品进入医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贿赂或者变相的商业贿赂手段进行操作的。这样就会提高药品的价格,坑害患者,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延误病情,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家属和医院、医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对药品的采购管理,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成了药剂科工作的头等大事。

1.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通常由药库或药房、病房等部门对所需购买的药品填写申请单,注明所需药品名称、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由独立于请购单位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药品采购回后,要及时验收、入库。验收人员应独立于药库保管员。

2盘存管理

2.1加强药品物资核对管理,建立定期盘点制度。药剂科应每月对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由药品会计月末对药品出、入、存进行结账,并据以编制月末结账信息查询表。药品保管员要根据药品会计提供的月末盘点表逐一盘点药品库存,做到账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如实填写盘盈盘亏表,并对盈亏原因做出书面说明,由药剂科主任签字报请院长核准后,财务依据审批后的盘点报告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药品的缺损、报废失效药品需及时分析原因,专职药品管理人员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保管负全责。

2.2药品的期末数量是否正确,取决于药品数量的确定是否准确和药品计量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而药品的数量要靠盘存来确定,常用的盘存方法主要有定期盘存法和永续盘存法两种。定期盘存法(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药品进行实地盘点确定期末存货的数量,再乘以各项药品的单价,计算出期末药品的成本,并据以计算出本期已销药品成本的一种药品盘点方法。通常称“以存计销”或“以存计耗”。永续盘存法(永续盘存制)也称为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是通过设置详细的药品明细账,逐笔或逐日记录并计算金额的一种药品盘点方法。医院应对药品进行不定期的盘点,每年至少应全面盘存1—2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医院按规定要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以代替以往的“以存计耗”,从而真实反映药品进、销、存情况。

3明细化、信息化管理

3.1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实行制度化管理,关键要将制度明细化。要建立健全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人员、设施到药品,所有的管理都必须有章可循。特别是药品的采购、中西药调剂、制剂、中药材炮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检验等的管理以及药房管理的评估,都必须制度化、明细化。医院还应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可由药剂科、财务科、住院部、门诊部、医教科的负责人参加,定期对药品供应工作进行研究,提出关于药房药品指导性建议,对药品的供应单位要严格筛选,以确保药品质量价位合理,能及时提供药品为前提,采取招标、择优定点,合同订购等方式。

3.2医院药房还要实行信息化管理。要想提高药房管理服务质量,医院药房业务流程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根据医院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建立医院管理系统(HIS),以实现药房资源共享,使药房的流程更加科学化,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如实现门诊就医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包括患者主诉信息、过敏史、用药史、影像学分析、理化检验数据等辅助诊断结果及医师诊断结论等资料,药师据此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良好服务。

4充分利用药品电脑网络化管理

4.1根据管理模块的功能,进行药品请领。首先根据每周常用药品的消耗量计算出每种药品的高低限量并设定,然后每次领药就可根据高低限量或根据上周用药量自动生成入库申请单,对一些用量变化较大的品种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通过网络传输到药库,申请领药。药库接受请领单后,根据确认后的实发数生成出库单,发送到门诊药房。门诊药房对实物核对后便可上架入帐,实现了帐目数据的自动管理。对一些积压药品,系统可显示现阶段用量很少的记录,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积压。对告急药品,管理人员也可按系统提示及时领取,这样就可保证门诊药房药品流动的合理性从而压缩门诊库存。

4.2按《药品管理法》规定,凡药品均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效期的药品禁止流入患者手中。对效期药品进行列表管理,每月定期进行检查,对效期较近的及时通知有关医生,或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使用,减少浪费。发放时依效期的远近依次发出。对已失效的药品及时报废处理,杜绝流入患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