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我于2013年3月参加工作,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怀揣着梦想踏上充满未知的道路。路桥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行业,风吹日晒,还要到处跑,而且又需要细心工作,所以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不成的。资料和预算工作虽说不上搞科研,但也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好用来比喻资料工作,而“一子错,全盘皆落索”又正好用来形容预算工作。

从拿到图纸到图纸会审,认真的查看每一个部位细节,核对数据,思考施工步骤方案。做到脑中有图。组织图纸会审。协调交换与业主、设计、监理各方意见。进入工程开工,认真了解每一个部位施工细节,按设计图纸要求,严格编制本专业施工方案,对关键点编制作业指导书,监理单位确认后执行。同时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对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班组对所施工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按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班组自检、复检、专职检“三检”工作,同时做好分部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隐蔽记录及相关质保资料。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应用于工程。

我认为,工作中必须要做到:能吃苦、能干活、能奉献、能忍耐,这样才能有收获、有提高。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应对困难,怎样做好工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还原到生活中,一年多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过程式的转变。在工作中我认识到我要学习很多东西,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勤学好问,适时地对自我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潜力的同时,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

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现行的资料文件,并加强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自我的工作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把工作做的更好。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矩阵式管理模式 预算归集 组织体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79-03

整车研发预算归集和组织体制的内容,是整车研发预算管理的基础。整车研发活动作为一种研发作业形式,其预算管理方法同样可选用作业预算法[1]作为整车研发成本要素的基本预算管理方法。只是整车研发成本预算需在此基础上,按照整车研发企业的特点进行预算归集。目前,整车企业的研发流程可以简化为六个阶段:前期策划阶段、造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阶段、设计验证阶段、小批量生产阶段、关闭阶段。在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下,一个职能部门将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相同流程阶段的研发工作。该组织结构下,预算的管理体制不同于职能型、项目型的组织结构。其中,研发工作因避免涉及到资源的重叠使用而发生预算的重复申报。

整车研发项目可以分为四类,包括全新整车研发项目、新能源整车研发项目、动力总成匹配项目、专项搭载项目。在固有整车研发流程和管理模式下,预算的归集方式和组织体制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预算的归集内容涉及的职能部门及其研发活动存在差异。

整车研发预算活动的生命周期覆盖整个研发过程,研发预算作为研发工作中的重要资源配置工具,可以帮助研发管理团队提高研发工作的计划和协调性;同时,不同类型的整车项目的预算差异可以由一百多万至几个亿人民币,甚至几十个亿,相应生命周期变化也可以由几个月至3或5年不等,而这么多成本的70%~80%在研发阶段就已经发生[2];整车研发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存在着研发预算管理意识远远低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的意识的通病[3],这与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导致预算编制困难不无关系。故打好预算管理的基础,设定合理的预算归集和组织体制在整车研发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矩阵型组织下的项目架构

汽车企业组织结构是整车预算归集和制定预算组织体制的基础。组织结构的类型包括职能型、项目型以为位于这两者之间的矩阵型结构。在汽车企业组织机构中,通常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同时开发,致使各职能部门需同时承担很多任务。此时,整车研发项目的组织结构通常采用位于职能型和项目型间的矩阵型结构,它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且对不同的项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4]。整车研发项目涉及的职能部门有研发部、采购部、销售/服务公司、质量部、财务部、制造部、动力总成公司、备件中心、法务部等。在每一个职能部门下,又可以细分多个组织。在该组织结构下,项目的组织包含各个职能单元,见图1。其中,项目经理负责整车项目管理统筹、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向本部门经理汇报工作的同时,也要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进展。

2 整车研发项目预算归集

矩阵型组织下的项目预算应分项目归集和申报,而不是按职能部门为单元操作,这有利于对每一个项目预算的执行和监控。每一个职能部门的经理负责在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预算统计,为项目群的总预算成本提供参考。

根据矩阵型组织下的项目结构,研发预算可分为前期策划、造型、整车试制、底盘开发、动力总成、车身内外饰、电子电器、整车试验、零部件试验、系统试验和认证、SE工程、安全技术、工程分析、项目管理、基建技改、NVH及材料及其他费用等;根据研发工作内容,可设置二级预算科目:基地试装费用、造型设计费、固有平台开发费用、零部件开发费用、动力总成研发费用、基建技改费用;在二级科目下,可设置三至四级科目包括工程样车试制费、试生产费、竞品车购置费、内部样件\样车领用费、总布置设计费、造型设计费、工程设计费、工程分析费、匹配标定费、公告认证费用、零部件基础台架试验费用、整车试验费用、零部件设计工程费用、零部件工装模具费、差旅费及其他费用。(如图1)

其中基建技改费用为基础建设、技术升级改进费用,直接用于生产建设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技术引进费等;零部件设计工程费用是指零部件委外设计开发中涉及的设计、物料费用;零部件工装模具费是指零部件开发中所需的检具、模具等费用;整车项目研发预算中需要预留不可预计费用作为其他费用科目使用。该预算值由财务部门按有关规定设定,一般不超过10%。该费用主要用于支付项目执行过程中,来至项目内部可能发生设计变更而产生的费用。同时,如发现某职能部门的预算可能超出原设定的预算值时,可将该费用用于调剂,做机动处理。整车项目研发预算中须避免各职能部门因不同项目对同一资源的同时使用而重复申报项目预算。该问题因由职能部门经理负责,各模块负责人监控,集团部门核查,统筹合并部分预算。其他主要的预算科目详细定义见表1。

根据项目研发流程可分为前期策划预算、造型设计预算、工程设计预算、设计验证预算、小批量生产预算、关闭阶段预算。该预算分类可以集合按工作内容划分的预算科目。如前期策划预算包括有外部竞品车购置费、样车\样件领用费、差旅费等;造型设计预算包括造型设计费、零部件开发费等;工程设计预算包括工程样车试制费、工程设计费、工程分析费、匹配标定费等;设计验证预算包括试验费、公告认证费用等。该预算分类方式有利于项目经理对项目预算的整体把握和集团部门对项目完成里程碑意义节点的预算管控。

3 整车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整车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职能范围和权限应至少包括三个内容: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监督决策[5],它是整车研发预算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环境。整车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研发执行主体、研发管理部门、研发监控部门。研发执行主体为矩阵式组织中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如研发部、制造部等,它根据整车项目WBS所分配的研发内容,参与预算申报和研发活动中的预算花费;研发管理部门为矩阵式组织中的项目经理组成的项目管理部,它统筹来至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进行整理和汇总,并上报研发监控部门;研发监控部门为集团层面的组织,如集团财务部、总裁办等,监控项目预算的实际花费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对超出预算范围的项目提出警告通知,并决策是否可以进行预算变更。如图2。

在预算归集和申报的过程中,应充分让职能部门及其下属技术科室参与进来,让职能部门间充分沟通和讨论,对研发预算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工作业绩的计划和协调能力。研发管理部门应根据职能部门的预算申报情况,对预算归集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预算考评机制;及时向监控部门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以便其对整体预算适时把控。监控部门应明确预算归集制度和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申报过程中的申报内容,以避免预算申报和下发的归口不统一,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4 结语

在整车研发预算归集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本人结合矩阵型组织结构和整车研发流程对研发预算的归集分类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整车研发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预算归集和申报过程中应考虑的部分要点。其中,不同的预算分类方式可以直接被整车企业中的执行、管理、监控部门运用到预算管理过程中,为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必要的基础,使整车预算管理在整车研发项目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建新,赵明丽,李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研发支出成本化研究[J].财会月刊,2005(12):26-28.

[2] LOWE EA,SJAW RW.An analsis of managerial biasing evidence from a companys budgeting process;1968(8).

[3] 官小春,梁莱歆.高科技企业研发预算管理现状透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5):92.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预应力损失;长期监测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上预应力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相对后张法中其他预应力技术具备无需预留孔道及无需孔道灌浆的优点,在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应力损失是伴随预应力技术应用产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取决于结构的有效预应力值。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多,且长期预应力损失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过高或是过低考虑预应力损失,对构件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就预应力损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监测内容及方案

1.1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结构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该大楼西南角1-6层会议室区(1-3轴,a-d轴)为满足大空间要求,设置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板(见图1),板纵向长度为19.5m,横向长度为16.8m,板厚为370mm,预应力混凝土板采用c30混凝土。预应力筋采用直径15.2mm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1860n/mm2,截面面积a■=139mm2;张拉控制力n=0.75f■a■=193.905kn。非预应力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三种规格制作,预应力锚具一律采用i类锚具,张拉端采用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具。

图1 upc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平面布置图

如图1所示,预应力筋布置,按每个区段内的钢筋根数均匀布置。在轴线2和b处,分别有1600mm和2200mm的区域,其钢筋根数分别为17根和23根,布置相对其他位置较密,可视为暗梁。由《upc结构技术规程》(文献[6])5.3.5可取al1-al2跨度为4200mm。预应力筋按抛物线形布置,如图2所示。

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板施工实际情况,为了量测预应力筋的应力状况及实际预应力损失,取图纸的2-3轴交a- b轴板,在upc板中选择四束钢绞线安装振弦式预应力测力计(如图3),安装位置分别选择在张拉端和锚固端。用jmzx-300x综合测试仪测试各预应力测力计的应力,测试各根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固定端在浇混凝前布置(图3(a)),张拉端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布置(图3(b))。图4~5为upc楼板从施工到竣工的一组照片。

图2 无粘结预应力筋线形布置图

图3 传感器布置

图4 upc楼板钢筋笼

图5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1.2 预应力损失监测结果

四根钢绞线在张拉端和锚固端均布置有传感器,张拉端传感器张拉到控制力时开始用综合测试仪读数;锚固端传感器与张拉端同时采集数据。测得1#~4#钢绞线从2007年7月30日张拉至2010年3月3日预应力损失百分比数据曲线图所示(图中为1#钢绞线锚固端及2、3、4#钢绞线张拉端传感器所测数据。1#钢绞线张拉端被破坏,2、3、4#钢绞线锚固端数据明显不合理,并剔除了各点明显不合理的数据)。

从图6中可见,预应力长期损失在前期发展较快,第1天预应力长期损失平均值达到了预应力长期损失总值的41.23%,后期损失趋于平缓;文献[1]中有提到:一般24小时钢筋的松弛损失即可完成50%,可见预应力长期损失在前期短时间内损失较大。

图6 预应力长期损失实测值

2 预应力损失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比较分析

在工程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预应力损失组合一般按施加预应力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计算。正常使用阶段的预应力值为永久作用的构件混凝土体的预应力,即认为此阶段全部的预应力损失均已完成,长期的预应力损失,即钢筋的松弛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损失是在张拉完成后产生的,并且它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根据文献[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各项预应力损失计算值之和见表1。

表1 各筋预应力总损失计算值(n/mm2)

见表2,将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锚固端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原因:

(1)锚固端传感器所测数据是扣

除了锚固损失和摩擦损失的应力值,其总损失中不包括这两项损失,故其值比计算值要小;

(2)3#、4#钢绞线锚固端传感器没有被保护好,压力传感器放在锚固端(埋在混凝土中),因混凝土对这种形式锚具的嵌固作用,锚固力不可能全部传给压力传感器,部分传给了混凝土,导致压力传感器的承压力比实际小(3#、4#锚固端数据明显偏小),不能真实反映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表2 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

3 结论

本文以某办公楼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无粘结预应力工程为对象,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楼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长期损失进行为时近三年长期跟踪监测工作,得出预应力损失实测值;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楼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按分项总和法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得出总损失计算值;并对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实测值与计算值之比均小于1,计算值偏大,说明理论值偏于保守,这对于工程受力构件和结构来讲,是偏于安全考虑的,使得工程建设对象安全度更高。同时,从表6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可知同一个测点总损失比值比较长期损失比值更小,说明计算瞬时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护套壁之间的摩擦损失σl2、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l6三项之和)考虑过于保守,这样就需多考虑抵消瞬时损失的超张拉,从成本角度来讲是不够经济的,以后在类似预应力构件的施工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减少预应力瞬时损失值。

【参考文献】

[1]房贞政.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邴晓,等.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张拉损失[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40(6):747-751.

[3]袁国干.配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4]李国平,主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陶学康.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与施工[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沉降计算

【论文摘要】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复杂性,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如何正确计算路基的工后沉降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用于路基沉降计算的常用方法和一些新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作了比较,为准确计算路基的沉降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1.前言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同时保证路基的稳定与适用,需要对路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计算预测。高速公路对地基要求甚高,为了实现其“安全、舒适、高速”的服务目的,在使用年限内不应出现较大的工后沉降,同时还应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随着我国“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展开,高填方路堤和软土路基也越来越多,如何准确地预测它们的沉降量将会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用于计算沉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传统计算方法、根据现场实测资料推测的经验公式法、数值计算法等。本文拟在对传统的计算方法作一总结的同时,侧重于对新的计算方法作一介绍。

2.传统计算方法

经典的沉降计算方法将沉降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瞬时沉降包括两部分:由地基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和由地基塑性区的开展,继而扩大所产生的侧向剪切位移引起的。对于固结沉降的计算,主要采用分层总和法。次固结沉降常采用分层总和法根据里蠕变试验确定参数求解。最终沉降量的计算通常采用固结沉降值乘以经验系数的方法。

2.1分层总和法

分层总和法是先求出路基土的竖向应力,然后用室内压缩曲线或相应的压缩性指标,压缩系数或压缩模量分层求算变形量再总和起来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路基土的前期应力。e-lgp曲线法可以克服这个不足,能够求出正常固结、超固结和欠固结情况下路基土的沉降。但这两者都是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变形计算方法,所以司开普顿和比利提出利用半经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分层总和法的介绍比较多,这里不再赘述。使用该方法有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就是压缩层深度的选择,这可以从位移场角度和应力场角度加以考虑,具体可参见参考文献[1]。

2.2应力路径法

直接用有效应力路径法来计算沉降的步骤是:①在现场荷载下估计路基中某些有代表性(例如土层的中点)土体单元的有效应力路径;②在试验室做这些土体单元的室内试验,复制现场有效应力路径,并量取试验各阶段的垂直应变;③将各阶段的垂直应变乘上土层厚度即得初始及最后沉降。

有效应力路径法可以克服估计初始超孔隙压力以及固结沉降的街接上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这个缺点,但它无法避

免用弹性理论来计算土体中的应力增量。

3.现场实测资料推测沉降

由于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所以通过前期的沉降观测资料可以推算路基的最终沉降量。

3.1对数配合法

由路基固结度常用式U=1-ae-bt及其定义式,在实测的初期沉降-时间曲线上任意取3点且使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得最终沉降量。为了使推算结果精确一些,时间间隔值尽可能取大一些,这样对应的沉降差值就要大一些。

3.2双曲线配合法

该法认为时间沉降量为一双曲线,可由此确定路基的沉降量。但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比较后发现偏离较大[3],推算的最终沉降量也偏大,如果沉降过程的观测历时较长,而且在求算最终沉降量时着重于后一阶段的沉降曲线的话,就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双曲线配合法模型简单实用,预测值较实测值稍微偏大,偏于保守,但对工程沉降预测有利。

3.3指数函数配合法

指数函数配合法即在沉降时间关系曲线上,取最大横载段内的三点,并使三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将三点的时间与相应的沉降代入固结度的常用式U=1-ae-bt即可得指数函数配合法的具体表达式,由于上述方法中采用了实测的三点时间和对应沉降值,该方法又称三点法,三点的选择以沉降曲线趋于稳定的阶段,且三点间隔尽可能大最为有利,此时推算的沉降值最准确。

4.其他计算方法

4.1原位试验法

通过原位试验来确定沉降量的方法主要有:平板载荷试验法、静力触探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和旁压试验法。其中平板载荷试验法主要适用于砂土地基,该方法是对一定面积逐级施加荷载增量,并测量由这些增量所引起的沉降,可得到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曲线,该方法通常要进行尺寸效应修正。静力触探法如标准贯入试验法是利用由大量的资料分析所得到的这些试验结果与土的压缩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沉降。旁压试验法是用旁压试验得到的模量应用弹性理论得到预估沉降量,该方法将沉降分为二部分:由球形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和由偏斜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

4.2有限单元法[5]

有限单元法是将地基和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将其划分网格,形成离散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算得任一时刻地基和结构各点的位移和应力。该方法可以将地基作为二维甚至三维问题来考虑,反映了侧向变形的影响。它可以考虑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非线性弹性的本构模型,或者弹塑性本构模型。目前用得最广的是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它可以考虑应力历史对变形的影响,还可以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考虑复杂的边界条件,考虑施工逐级加荷,考虑土层的各向异性等。从计算方法上来说,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它的缺点是计算工作量大,参数确定困难,要做三轴排水试验,目前主要用于重要工程、重点地段的计算。

4.3反分析法

反分析法是依靠在工程现场获取位移量测信息反演确定各类未知参数的理论和方法[6]。在反分析确定了路基参数后再根据所选择的模型能准确地求出路基的沉降量。进行反分析计算要注意的问题有:一个可靠的反分析必须依靠一套可靠和完整的数据测定;在反算某些参数时,总要对其他一些辅助参数进行实测,有时还需要估计;进行反分析首先要对整个数学模型某种假定,这些假定的可靠度将影响反分析的适用性;在反分析的模型选择、介质特性假定等方面,经验的工程判断将起到重要作用。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概念综述

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EPC”是“设计(Enging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的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是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工作,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可以起到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投资成本的作用。通常适用于以工艺工程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程项目,只有承包商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在转固”。“在转固”就是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缩写,在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用状态以后,项目建设单位就应进行结转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及价值确定

(一)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

一般情况下,所建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即满足了结转确认的一般条件。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由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在建工程转固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按照行业主管单位以及业主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所建造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下列情况之一时: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2.应经过试生产或者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3.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4.所构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不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二)单项资产价值确定原则

1.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线路等固定资产应包括的内容:(1)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食堂、车库、宾馆等)、建筑物(如烟囱、水塔、水池等)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一般应包括列入房屋、建筑物工程结算内的土建、采暖、给排水、通风、照明、弱电、电梯、消防、油饰等费用,土建设备基础等费用应当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2)给排水管网、室外供热管网、煤气管网等工业管网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管道、管廊支架、管道防腐、保温、油漆以及与工业管网有关的其他费用。(3)外部电缆电线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桥架、油漆、防腐以及与外部电缆电线有关的其他费用。(4)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以业主审计部门确定的结算价值为准。甲供材料费用根据财务部、物资采供部、以及施工单位核对确认以后的数量、金额确定。

2.需要安装的设备:需要安装设备结转固定资产费用一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购置费、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设备基础等建筑工程费用、应分摊的工程待摊费用。(1)设备购置费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1)买价,包括原价和手续费(按照合同和发票价入账)。2)运杂费,包括运到工地仓库前(施工现场存放器材的地点)所发生的包装、运输、装卸费用。3)采购保管费,包括为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设备所发生的各种费用。(2)设备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设备的装配、装置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费用,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油漆等费用以及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体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行和系统联合无负荷试运转所发生的费用(投料试运行工作不包括在内)。应将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分摊到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中。如果设备安装费属于发生的费用是多个设备的安装费,需要按照设备购置费的比例进行分摊。(3)设备基础工程费是指未安装该设备所发生的基座、支架等工程费用。应将设备基础中土建部分的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属于钢结构的设备基础,计入设备固定资产价值中。

3.运输设备和其他不需要安装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按照购置费计算结转固定资产价值。

4.建设期间采购但属于投产以后使用的备件,应计入存货,待工程投产后列入生产费用,严禁将生产用备件列入在建工程投资价值。

5.工程待摊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工程管理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指按照规定应付给商品检验部门的进口设备成套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其他工程待摊费用等内容。对其分摊作出如下规定:

对明确界定应由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固定资产;对于不能明确界定承担对象的费用,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分摊:1)发生的土地使用费属于一个工程的,应直接计入该工程的待摊费用,如果属于两个以上的工程,应当按照所占地面积的比例分摊到各个工程的待摊费用“土地使用费”中;2)以设备购置费为基数,将汇总的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设备价值中;3)以房屋建筑物结算价值为基数,将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房屋、建筑物价值中。

6.其他规定:(1)在建发生报废或毁损的账务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零星工程能够明确界定为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结转时直接计入。(3)未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布置、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土地平整,以及工程完工后场地清理和绿化工程等发生的费用,按照建筑工程费用比例分摊计入。

三、EPC模式下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及时成立专门的转固领导小组

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基础资料最为清楚,其在向业主移交实体工程的同时,也负有向业主移交工程资料的责任。考虑到建设期业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客观上也需要依靠总承包单位的力量来完成繁杂的转固工作。组织总承包单位参与转固工作的难点在于总承包单位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往往无法像内部管理那样依靠行政关系以命令的形式组织实施。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就要依靠公司内部对口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去组织和协调。业主应高度重视项目转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门领导小组应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职务,项目主管副总担任副组长,组员则应由工程、财务、预算、审计、采购和各项目部、中心的负责人担任。

(二)准确划分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和认定单项资产

1.化工项目建设投资大,包含单元数量多,各单元分别建设,逐条交工。为了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应将装置划分为若干个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同步开展转固工作。固定资产单元的划分既要符合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更要考虑正式投产运营以后成本核算和经济考核的现实要求,要按照成本核算单元来划分固定资产单元,这样就能够准确列支资产折旧费用,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顺利完成竣工决算的审计工作。

2.固定资产单元确定以后,就要以固定资产单元为单位分别统计资产清单了。在具体确认资产清单前,首先要明确资产划分的口径问题。业主行业主管部门及业主现行的《固定资产目录》是确认固定资产类别的权威性标准,要求EPC总承包商在提供资产清单时也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固定资产目录》,统一确认口径。考虑到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一旦业主现行的目录没有涵盖所有的新增资产,业主就应及时与行业专管部门和总承包商尽早协商解决。

(三)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问题

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资产种类繁多,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确认资产类别、编制资产清单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业主今后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责任划分,所以在转固之前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对现有的符合确认标准的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准确区分已转固资产和未转固资产,以及按照成本核算单元重新确定资产归属。

(四)转固前的对账问题

要进行资产确认和确定单项资产价值,首先做好转固前的各项对账工作,尤其是和甲供材料提供方和EPC总包方之间的账务核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确定资产价值结转的基础,同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物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完成盘盈、盘亏资产的后续处理。

(五)要严格控制转固工作的时间节点,做好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为了及时完成项目建设,业主转固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定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时,要周密计划、审慎安排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了保证转固工作的及时性,最好按上述固定资产单元确定时间节点,分别编排计划进行管理。关于各单元计划的编排,尽量使用倒推法,即从转固截止日期向前推算实际转固工作启动日期,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计划的跟进、调整和落实。

(六)妥善处理“预转固”的后续问题

按照准则规定和项目建设需要完成转固的账务处理,仅仅是完成了资产的预转固工作。资产预转固以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后续支出,包括合同尾款的结算以及零星费用的处理,还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该项工作,为准确列支建设成本、真实反映资产状况提供准确的核算依据。

四、“预转固”的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一)“预转固”的账务处理

1.在项目建成中交,经过装置的试运行,在产出合格品的当月根据设备部转来的资产清单进行预转固的账务处理。预转固的金额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可以依据项目设计概算、合同金额确定。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

2.结算项目后续发生的工程尾款时,借:在建工程,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到每月月底,将后续发生的“在建工程”与之前暂估的“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 ――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科目进行对冲。借: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或者借: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

3.财务竣工决算后,将暂估资产账务冲销(如果有遗留事项,部分工程不具备结转条件的,暂估账务不予冲销)。借:固定资产(暂估金额)(红字),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

4.正式结转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