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积极推进预算项目公开

国务院《决定》强调,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全面公开,既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预算,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预算都需公开。预算项目的全部内容,除依照保密法属国家秘密事项外,其他内容都需向社会公开。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有其必然性,因为预算公开本质即是政府行为透明,以利于社会监督,保证依法行政,保障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践中,应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实施步骤,积极稳妥推进,不断完善预算公开工作机制。要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和部门预决算。除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部门预决算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而且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要以推进预算公开为核心,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将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三者有机衔接、相互制衡。要进一步完善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能,加强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建立严格报告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要完备财税基础信息,健全全国性信息系统,加快形成财政及相关信息共享机制,以提高财税管理效率和发挥辅助决策功效。

(二)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根据预算法,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法规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同时,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还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国务院《决定》要求,要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同时,要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成为一种制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

(三)改进预算管理控制

1.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中期财政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衔接,以增强财政政策前瞻性和财政的可持续性。为此,要研究编制3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着眼于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等;推进部门编制3年滚动规划,完善项目库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按轻重缓急排序项目,实行滚动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统筹能力,各部门规划中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要与3年滚动财政规划相衔接,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等。2.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政策逆周期调节需要,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此,一般公共预算审核重点应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即要强化支出预算约束,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支出预算,应重点报告支出政策内容;预算执行如需增减总支出,须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收入预算则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要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等科学预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因宏观调控需要可编列赤字,通过发行国债予以弥补;经国务院批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可编列赤字,通过举借一般债务予以弥补,债务规模要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批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政府性基金预算按以收定支原则,根据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编制;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可举借专项债务,债务规模要纳入限额管理并经报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收支平衡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应根据需要优先保障某些重点支出。陆续取消一些领域专款专用规定,统筹安排经费、统一预算分配,逐步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分配。二是加快健全预算标准体系。应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各级预算支出应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通过功能分类反映支出方向,通过经济性质分类反映支出用途,以全面反映政府支出,利于审查和监督。2.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遵循规范、公平、公开原则,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依法律法规等可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特定事项。当前,要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其规模和比例,明显增加对老少边贫地区转移支付;同时,大力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规范项目设立,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并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此外,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支持各部门按有关规定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五)清理优惠规范发债

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各级征管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组织税收收入,严格减免税管理,强化税收入库管理,建立与相关经济指标变化相衔接的考核体系。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收益共享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落实国有资本收益权;加强非税收入分类预算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三是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部门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各地区、部门要清理规范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考核问责和违法惩处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一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经国务院批准,省一级政府可适度举借债务;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债务分为一般和专项两类,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三是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限额内举债,须报批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举债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并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四是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财政部根据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债务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五是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并明确责任落实。

(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题目】民办院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高校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民办高校预算控制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民办高校预算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参考文献】民办学校预算控制策略探讨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逐步优化,高校对资金的优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水准和要求[1]。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始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与普通事业单位高校预算管理有所不同,民办高校受制于预算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办学实力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差异化影响,在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其特殊性。例如,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更加严重,民办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漏洞较大,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在教育经费来源上,我国普通公立高校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民办高校则以自筹资金为主;在学校基本建设上,公立院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完善,而民办高校则处于发展中阶段,基建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且基建管理非常不规范;在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公立院校制度更加规范化、完善化,而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预算制度不健全、制度流于形式化等问题。与公立院校相比,我国民办高校不论是在生源、办学资金还是政策扶持方面均不具备优势,这些都严重影响我国民办高校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使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研究民办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预算管理问题和困境,有利于促进使以 S 民办高校为代表的我国民办高校群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的现实困境,在大众群体抱怨高校收费过高的同时,更伴随着学校实际债务压力过大的双重矛盾现象,这充分反映出我国民办高校还普遍缺乏健全且可持续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监督考核机制。本文以 S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剖析我国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根据其特殊性和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民办高校预算核算体系建设和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有利于为以 S 民办高校为代表的我国民办高校的成本核算提供理论指导,实现民办高校资金的优化配置[2]。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还进一步结合我国民办高校预算的特殊性,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方法,构建出了一套健全且科学的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解决理论方案,研究结论有利于丰富当前我国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为 S 民办高校等预算调控职能的发挥和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起到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2)实践意义。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完善与否与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密切相关,当前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表现出多种问题,如预算模式的滞后性、预算体系的不健全性以及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落后性等,这不仅使得民办高校的资金难以得到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同时也造成当前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不能真正发挥其高校经济运行指挥棒的核心作用。

本文研究通过真实的访谈、现场调查等手段,基于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实问题,剖析当前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构建一整套健全的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制,预算动态管理流程,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价策略以及形成信息化形式下高校的预算新模式,为面临瓶颈期的 S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困境的解决提供了破解之道,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章节:

第 1 章绪论,探索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概述。

第 2 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特性、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梳理,并进行优缺点评述,奠定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 3 章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选取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追加和调整、预算监督与财务决算等方面对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并从预算管理体制、编制、执行、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对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3]。

第 4 章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预算管理模式滞后,表现为管理层缺乏预算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权限不清,财务预算岗位设置重视不足,预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亟待提高;二是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表现为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漏洞较多,预算分配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4]

三是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表现为预算信息化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不相匹配,预算管理系统未能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第 5 章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设立闭合式的预算管理组织网络,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制,完善奖惩制度;二是从计划阶段(Plan)---预算编制、实施阶段(Do)---预算执行及监督、检查阶段(Check)---预算分析评价、处理阶段(Action )---预算评价结果应用等几个方面建立基于 PDCA 循环的动态流程模式[5];三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四要建立信息化形式下高校的预算新模式,具体建立以财务系统为依托的预算管理新模式,进行预算管理系统的内部设置,制定内部运转机制;五是编制预算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第 6 章结论与展望,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进行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框架如下图 1-1 所示: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以预算管理、高校+预算管理、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等为关键词,对当前国内外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搜索,对国内外有关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特性、高校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梳理和优缺点评述,奠定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案例研究法。

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例,研究其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监督等方面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剖,得出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实地调查法。

笔者在 S 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工作,有条件对 S 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在多次的部门访谈、座谈和实际调查中,深入了解了本文写作所需要的具体案例资料,奠定了本文研究的资料基础。

1.3、 研究思路。

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探索其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调查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先从理论文献上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座谈和实地调查,对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及改进措施[6]。

1.4、 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主题为 S 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问题,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普通高校的预算管理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而对于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与普通高校预算管理有所不同,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具有其独特性,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研究民办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预算管理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这不仅可以为民办高校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与水平提供一些新思路,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研究对象的创新所在。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 预算松弛 文献综述 启示与改进

一、引言

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实践已历经二十余年,随着国家有关企业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的落实,绝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正在广泛开展。与此相适应,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也伴随着预算实践的发展而出现日益繁荣的局面。据对会计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至2006这五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以预算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篇数近300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每年论文数量激增(2002年至2006年占比分别为6.45%、8.47%、22.18%、27.02%、35.88%)。这也表明,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管理及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预算松弛(Budgetaryslack)是预算控制中尚未解决的主题(Horngren,1982),在国内也同样成为预算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突出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对1997年至2007年国内预算松弛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思想脉络,展现研究成果,并期待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与展望。

二、预算松弛的成因

(一)基于活动的成因分析绝大多数的国内研究文献都从这一角度和侧面进行了分析。万良勇(2002)提出,信息不对称为预算松弛提供了环境条件,参与型预算为预算松弛提供了制度基础,制造预算松弛可以虚增业绩从而谋取更多的激励性报酬。基于规避风险和争夺有限资源的考虑。祝红月(2003)指出,维护部门或个人利益是产生预算松弛的最大主观动因,预算标准评价业绩客观上刺激了预算松弛的产生。黄海梅(2004)、许弟伟(2006)、韩立军、韩立龙等(2006)、施燕、宋良荣等(2006)、袁立、韩红梅等(2007)也提出了相同的结论。潘广伟(2007)从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三个环节,分别分析了预算松弛的动因。曾维林、周密等(2005)提出,影响预算松弛的主要原因是预算组织不健全和编制方法的落后。如果企业有专门的预算机构,其预算准确程度高于无专门预算机构的企业。此外,原先的生产经营计划编制方法编制全面预算,与面向市场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编制的预算体系相比,其准确性显然较差,产生于前苏联的“棘轮效应”可能也是导致预算松弛的另一重要原因。何红渠、程惠等(2006)则提出,企业战略的文化渗透力不够,可能是引起预算松弛的一个原因。宋岩(2001、2006)认为,预算松弛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基层或下级管理人员和上级管理人员(代表企业)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目的是想借助于企业目标达成个人目标,但并不因此认为自己对上级下达的预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而与组织目标发生冲突。“棘轮效应”则是预算管理目标中的矛盾。预算管理的目标可以总结为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这两个不同的目标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预算仅是为了向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下级管理人员就会将其所掌握的信息毫无保留地与各部门进行分享;但如果预算的目的之一是作为业绩评价标准,预算编制的数值要在年末用来对部门业绩进行评价,下级管理人员就会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对其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一定的“裁剪”,就会有意低估未来的收入,建立较为松弛的预算,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同时还认为,影响预算编制中预算松弛的另一个原因是防备上级的层层削减或层层加码。张玲(2006)认为,预算执行者认为如果能够制造出“压缩预算”现象,会给预算监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林峰国(2004)将预算参与、信息不对称、预算强调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归位于组织层面进行研究。组织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具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二是该群体是有层级、有结构的。组织层面涉及到权利和责任的分布,是预算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虽然预算参与为中下层管理人员提供了在企业管理中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预算参与过程可能会导致预算松弛(Antic&Eppen,1985)。一旦激励与预算目标挂钩,普通管理人员就会利用参与机会压低预算标准,同时也会尽力影响绩效评价标准。预算松弛就是管理人员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因为它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Lowe&Shaw,1968)。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人拥有与预算有关的信息而委托人不拥有。人可以修饰提供给委托人的信息,或限制信息的供应量,委托人得到的可能是不完整的或非原始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人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参与性预算编制的机会,选择较为松弛的预算。用预算约束标准评价管理者,势必造成行为功能紊乱(Dysfunctional behavior)(Hopwood,1972)。虽然组织业绩标准与管理者的内部竞争可以限制经理人员的预算松弛偏好(Fama,1980),但当预算控制系统依赖于业绩评价标准时,人在参与性预算编制时可能隐藏一部分私人信息。特别是当业绩评价标准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可能会加剧预算松弛现象(Baiman&Evans,198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某些突发性事件,妨碍预算的顺利完成。所以松弛的预算可为预算的执行留出余地,规避不确定带来的风险。管理者经常对预算目标讨价还价,以消除不确定性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Onsi,1973)。预算松弛能够为短期内消除不确定性留下一定的自由度(Merchant,1985)。

(二)基于人性的分析张朝宓、卓毅、董伟、葛燕等(2004)的试验研究揭示,实际管理部门的财会工作者比学生表现出较低的预算松弛倾向,这表明预算管理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影响产生预算松弛的一个原因。林峰国(2004)指出,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会计功能,首要的是行为功能。会计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会计研究的技术观必须和社会文化观相结合(余绪缨,1998)。由于受利益驱使,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出现预算松弛现象。由于自利行为,经理人总是尽力影响预算编制过程以获得松弛的预算(Williamson,1964)。此外,个人风险偏好也是造成预算松弛的因素之一。风险规避者更易造成预算松弛(Young,1985)。风险偏好不仅导致预算松弛,而如果与真实――引诱计划(Truth-inducing)结合时,情况将更为严重(Waller,1988)。于增彪(2001)认为,预算松弛就是预算主体在预算管理中的逆向选择。王桂萍(2005)首次提出“人本”范畴在预算管理中的影响,强调管理学中对人性假设演变,越来越强调入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影响着管理思想的演变。不能把管理看作是单纯的物质技术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社会系统,要求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确立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余绪缨,2004)。从预算的制定、执

行、监控到考核,是企业各部门共同起作用、全员参与的过程。成功的预算管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组织如何能把直接受预算影响的人包含并考虑进来,也即成功的预算管理就要充分运用“人本”的思想,即企业要实施“人本”预算管理。并提出了由员工参与预算编制是预算松弛产生的直接诱因。周密、曾维林等(2005)以“人性”假设的视角,分析了影响预算松弛的成因。何红渠、程惠等(2006)则直接指出,预算松弛的动因是人性的本位主义及理性表现。

(三)基于制度的分析潘飞、程明等(2007)以理论和权变理论对预算松弛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论证明,经理人拥有的私有信息是影响预算松弛的重要因素(Young,1985;Merchant,1985;Dunk,1993等)。当企业采用预算作为经理人业绩评价的主要方式时,预算目标就成为业绩评价和经理人薪酬的重要决定标准,因而经理人有动力干扰预算制定。而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如果企业所有者允许经理人有较高的参与程度,那么经理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私有信息影响预算制定(Chow等,1991;Young,1985)。而根据权变理论,作者总结了企业战略选择对预算松弛的影响(Stede,2000),认为采用差异化或进攻型战略的企业更有可能建立松弛的预算。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难以区分“无意的预测偏差”与“有意的预算松弛”,导致预算松弛成为一种必然(Kren&Liao,1988)。此外,任务不确定性也是导致预算松弛的重要原因,预算松弛程度与任务不确定性呈显著的正相关(Hirst&Yetton,1999)。其实证研究结论是,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政府的行政干预是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预算松弛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战略和成长性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并未发现显著的结果。

三、预算松弛属性的判断

(一)预算松驰属性的负面影响祝红月(2003)、黄海梅(2004)、何红渠、程惠等(2006)、李雪雁、许弟伟(2006)、丁丽、樊宁等(2006)、潘广伟(2007)认为,过于宽松的预算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率,难以激发企业的潜力,并且为预算执行者提供了掩盖失误的弹性空间。马勇(2004)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预算松弛,都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表现在:其一预算松弛的存在使公司的稀缺资源过多的流向制造预算松弛的部门,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其二预算松弛使各部门之间传递的信息有很大的水分,导致公司内部各部门缺乏互相信任,同时失真的内部信息在公司内部传递时,误导决策部门决策失误;其三松弛的全面预算使控制标准过宽,妨碍全面预算差异分析,掩盖了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四预算松弛使表现出来的业绩虚增缺乏客观、公正性,在采用基于完成全面预算目标的激励方案时,公司为预算松弛这种“数字魔术”付酬,激励的效果适得其反。王桂萍(2005)认为,预算松弛造成员工的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带来了大量的无效成本,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影响了业绩评价的客观性。

(二)预算松驰属性的合理性程明(2005)则认为,企业的竞争性战略会影响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而且组织理论也支持,当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一定程度的弹性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时,预算松弛甚至放弃预算的使用是有必要的(Langfield-Smith,1997)。有时预算松弛可能也对企业有益,因为它可以作为对抗不确定性的一种缓冲(CyertandMarch,1963;Merchant,1989等)。如果只是简单的以刚性的预算评价经理人的业绩情况,并以此决定其薪酬水平,很可能导致经理人更重视短期行为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效益(Van der Stede,2000)。宋岩(2006)、袁立、韩红梅等(2007)认为,应该从多种角度看待预算松弛的属性。任何企业的营运均会有松弛,非常完整是不可能的。预算松弛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但预算松弛也有积极性的一面,一方面适度的预算松弛可以减轻预算执行者完成预算的压力,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诱导其为完成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减少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松弛的预算执行时具有弹性,易于成功,会提高员工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很多预算执行者在营运良好的年份建立起松弛的预算,调低利润,在营运困难的年份又转回利润,使企业好的年份不至于太好,坏的年份不至于太差,客观上有助于企业的稳定。预算松弛的这种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高层管理者的默认。国外的一些学者将松弛视为预算的“油”,并认为在景气年份,由于满意的利润容易达到,为松弛保留的余地会增加;在不景气年份,整个企业一般均会自动减少松弛的余地。这便从另外一个角度肯定了松弛对企业稳定的作用。潘飞、程明等(2007)认为,预算松弛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与理论预期(Mento等,1980;Locke等,1981)基本保持一致。

四、预算松弛的控制对策

(一)制度层面的对策很多作者认为,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祝红月,2003;王桂萍,2005;刘焕冰,2005;何红渠、程惠等,2006)。张朝宓、卓毅、董伟、葛燕等(2004)也认为,当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时,采用合理的手段加强上下级间的信息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其实质正是上级管理者掌握更多的信息,缩小与下级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水平。林峰国(2004)则认为,消除预算松弛的办法并不是告诉管理人员停止虚报,甚而废弃预算,而是废除把预算当成个人的奖励或升迁与是否完成预算无关时,就没有动机去隐藏信息或说谎,这时预算就成为组织计划或协同的工具。程明(2005)认为,预算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业绩评价标准,但这种标准的选择需要考虑组织特征。当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或企业处于成长期的时候,由于面临着相对更加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预算可能无法有效发挥其计划与协调的作用,这时企业可能并不适合于采用预算管理,或者仅将预算作为一种辅的业绩评价标准。此外有不少作者提出,要强化内外部审计监督执行力度(韩鹏、陈刚等,2005;周密、曾维林等,2005;李雪雁、丁丽、樊宁等,2006;许弟伟,2006;施燕、宋良荣等,2007)。

(二)预算层面的对策祝红月(2003)、黄海梅(2004)、何红渠、程惠等(2006)、李雪雁、丁丽、樊宁等(2006)、许弟伟(2006)等认为,要慎重确定下级参与预算编制的程度和方式,并且要引入“联合确定基数法”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多数作者认为,采用“真实诱导预算法”改进激励报酬模型(王桂萍,2005;周密、曾维林等,2005)。程明(2005)认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难度的预算目标激励效果更好,所以企业应该尽可能从这个角度出发限制经理人建立预算松弛的倾向。周密、曾维林(2005)提出,采用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案,使用“格罗夫斯机制”,即通过将部门实际利润和公司其他部门期望利润之和作为业绩评价的基础指标。还有作者提出了“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解决办法(周密、曾维林等,2005;刘焕冰,2005;李雪雁、丁丽、樊宁等,2006;许弟伟,2006;施燕、宋良荣等,

2007)。此外,韩鹏、陈刚(2005)提出,预算指标设置要体现柔性思想。何红渠、程惠等(2006)认为,要建立强有力的预算管理机构。

(三)道德与文化层面的对策张朝宓、卓毅、董伟、葛燕等(2004)认为,要加强预算管理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意义的认识。应该坚持公平和透明的原则,保持前后一致的严格预算控制。王桂萍(2005)也认为,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道德教育。周密、曾维林等(2005)提出,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应贯彻“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从经营者的价值观念上减少预算松弛的做法。韩鹏、陈刚(2005)提出,强化道德软约束机制。韩立军、韩立龙(2006)认为,要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协调不平衡的情感,并且建设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与团队精神。潘广伟(2005)提出,在预算管理中,积极引入声誉激励。

五、预算松弛研究评价与展望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契约论 预算管理 松弛

推行预算管理是发电厂成功进行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这对于了解发电厂的财务状况,并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发电厂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被视为发电厂实现管理控制与评价分部经理按计划运行的能力的有效办法。

但是,目前在发电厂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其效用的发挥,比如,一些发电厂虽然有预算管理,但是仅仅止于预算编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预算执行规则和环境,或者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没有在战略的指导下进行,预算松弛严重,导致预算仅仅成为文件夹中的文件而无法成为衡量业绩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现实与预测的差异导致预算调整偏离了原来的目标,或者执行者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导致费用超预算和利润低于预算等。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的激励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使得预算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失效。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预算管理的瓶颈,因此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使发电厂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契约理论概述

所谓契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装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契约理论、财务契约理论等。其中: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委托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使委托成为普遍现象,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形成的便是委托契约,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契约理论则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契约问题,其以融资方式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阐明借贷双方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最终影响双方的利益分配。

2、预算管理和预算松弛概述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企业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管理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规范性,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它是财务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关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一般要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此进行比较,再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

预算松弛是指预算执行人员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故意高估支出、低估收入或低估业绩能力的情况。预算执行人员之所以会虚报预算,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认为超额完成低水平的预算与无法完成高水平的预算相比,前者比后者更能令其上级管理者满意,预算中含有一定的松弛成分,可以为预算执行者保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一方面可以用来预防上级管理者经常性的预算削减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动地对预算加以压缩以给其上级管理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尽管出资者、董事会与管理者签订了管理报酬契约,编制企业预算以使大家的目标尽量趋于一致,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的不对称,管理者总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通过非正常手段来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样,所签订的契约对管理者就可能失去一定的约束力,合作博弈也演变成了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是低效率的,此时达成的纳什均衡不是“帕累托上策均衡”。预算松弛是预算契约失灵的表现。

二、预算松弛产生的原因

1、预算编制缺乏长期战略规划

目前,许多发电厂并没有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选择与决策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发电厂的预算编制只注重短期经济活动、忽视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发电厂的战略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有效性差。

2、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参与不相匹配

预算作为一个常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功能:激励功能和计划功能。由于预算责任人与其上司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即预算责任人知道的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关的信息要多于其上司,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预算责任人的能力、预算责任人的偏好,发电厂年度预算如何控制细节等等,导致预算责任人有可能从私利出发,利用预算参与来确定对自己有利的预算水平,从而出现预算松弛。

3、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合理

发电厂采用什么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松弛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编制预算时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而我国多数发电厂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增量或减量预算的编制简便;二是给预算确定中的讨价还价行为留下空间:三是承认历史水平的合理性。尽管增量或减量已经考虑了某些非正常因素,但确立增量或减里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致使预算松弛普遍存在,预算的编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4、缺乏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保障

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赖组织的保证。我国发电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的问题,也容易导致预算松弛的产生。我国尚有部分发电厂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发电厂的预算管理由总经理或者财务部门做出,而不是由专门的预算机构编制而成。这就说明,我国发电厂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很不到位,尤其是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发电厂中的设置较少。由于缺少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得董事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控制、监督等权力大部分都落到了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手中,最终导致预算松弛的普遍存在。

三、基于契约论视角加强预算松弛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契约以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保护

完善契约,明晰产权,可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降低发电厂的运行成本,并为创新活动提供激励,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其实就是对各博弈主体提供一种约束力,使得博弈各方共同遵守,这样的博弈是一种合作博弈,它能使博弈各方达到“双赢”。同时,不仅要明确产权以约束博弈各方,更重要的是根据发电厂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机构情况,及时修改契约和修改约束条件,以保证约束条件的长期有效性,维持合作博弈的长期进行。

2、加强基础管理以减少不确定事项引发的博弈机会

发电厂财务预算编制弈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不确定项目引发的。不确定项目越多,参与人的博弈机会也就越多,发电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也就越差。为了提高预算的真实可靠性,发电厂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就必须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收集、分类整理的管理办法。客观、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能大大减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为此而造成的参与者的不同看法和争议,降低其因此而开展博弈活动的机会,达到发电厂的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的目的。

3、加强交流以促使博弈双方信息的充分对称

对发电厂预算编制起核心作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单位,了解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认真听取预算执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了解。预算执行单位也要积极总结经验,对于预算编制的偏差和一些合理的建议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向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发电厂最高决策层反映。经常的交流,能使得博弈各方信息在预算编制时充分对称,从而减少在预算编制时相互了解、获取信息的程序,达到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4、合理确定预算边界、编制弹性预算

针对发电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使预算合理反映发电厂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和所面临风险的影响,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应合理确定预算的主要边界条件,引入弹性预算编制方法。首先,要对预算期内影响预算目标的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预算的关键因素。其次,要对关键因素的可能出现概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业务量范围,最后按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预算,使预算的不确定性如实反映并得以控制。而且在预算执行中,应注意预算刚性和柔性的结合,当影响预算完成的主要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允许对预算进行合理修正和调整。

四、结论

由于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预算流于形式、缺乏战略指导、预算松弛等问题,导致预算管理的激励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对发电厂的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契约理论视角,提出完善契约以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保护、加强基础管理以减少不确定事项引发的博弈机会、加强交流以促使博弈双方信息的充分对称、合理确定预算边界、编制弹性预算四条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发电厂进行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国富:契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包括: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和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精神病医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改联动,以及我国所处的后WTO时代环境,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疗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其必要。以下笔者结合精神病医院来探讨成本控制问题。

一、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利用预算编制流程确定并下达成本控制目标。

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流程实行的是“二上二下”编报形式,医院的预算编制也应当采用此形式,由下而上编报,采取反复磋商,部门编制,汇总上报,总分结合的方式。

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一上”环节是指:预算部每年定期向全院预算通知,为保证来年预算能够按时下达,每年通知申报下年预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九月初,一方面能够给预算部门充分调研预算执行情况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避开财务部门年底决算工作。上报预算的时间一般应定在九月底。预算部在预算申报时需要向各部门提供本年预算执行的财务数据及下年预算申报的建议,还需要认真解答预算部门提出的各类预算咨询。在各部门按时上报预算后,预算部汇总初始数据,并审核数据的合理性,同时编制相关的预算报表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一下”环节是指: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预算工作会议讨论预算申报初稿的内容,邀请各部门论述预算编制的依据及合理性。通过辩论,确定预算项目及预算金额。预算部根据预算工作会议的辩论结果,分类汇总,及时向预算部门反馈预算工作会议讨论的意见,督促预算部门修改预算初稿。

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二上”环节是指:各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工作会议的指导意见,悉心调整预算申报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及时上报预算修改稿至预算部。预算部再次汇总预算修改稿,编制成相关报表,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及时召开工作会议,根据下年工作重点审议预算修改稿,最终确定预算定稿。同时,对各部门预算实现的目标作出规划,为预算考核做好准备。在很多时候反复讨论的过程往往不止一个轮回,会经过反复磋商和平衡,最终才能下达切实可行的预算指标。

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二下”环节是指:预算部按照院务会讨论通过的预算定稿,经精神病医院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将确定的成本目标按项目分解到各部门,编制各部门的预算明细报表及考核指标,下达到各管理部门。各部门接到下达的预算指标后合理安排工作。这是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和下达的过程。成本目标一经下达,无特殊情况是不能修改的。

二、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

精神病医院的组织结构是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实现的前提。因此,通过修改预算部职能,实现预算部同时也是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的中心,实行成本分级管理原则。

成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一级成本控制中心,同时下设二级成本控制中心(采购中心),和三级成本控制中心(消耗)。此架构的建立是为了保证成本在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对其进行控制。即每个成本控制中心就是个责任中心,完成各成本项目与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定位,形成唯一的成本责任中心,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精神病医院成本形成与医疗过程中,它涉及精神病医院的各个部门,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光靠成本管理部门是不行的,它要求成本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能通力合作。精神病医院管理部门就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提高精神病医院的整体效益。

同时,成本中心必须做到:

其一,清晰成本管理的职责定位,细分到成本管理的操作层面,为责任部门提供工作目标和行为导向,引导各部门尽力达到目标状态,以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其二,确立成本控制的关键岗位。对成本控制起关键作用的岗位和班组列,突出该职能对成本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便于部门内部的管理控制。

其三,完善部门考核指标。

三、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控制需通过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成本计算和业绩评价等行为来实现。建立事前成本控制制度,在事前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开展事中成本监督与控制。最终进行事后成本反馈制度。在全院范围内分级归口原则开展成本控制,做到人人关心成本,事事讲究成本。围绕需要开展的成本控制项目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

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应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方法。它需要精神病医院全体员工的参与,需要覆盖精神病医院的每个领域,涉及精神病医院涉及的全过程。如对于药品、医用耗材、设备应建立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从采购数量、品种、质量、价格和供应商选择、采购供应的额度控制、库存量的控制等方面都要计划在先,责任到人,使对“物”的管理落实到人的行为控制及岗位责任制上。全面成本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其一,明确精神病医院成本管理的目的、原则及方法;其二,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各层部门的工作职能和责任义务;其三,明确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及覆盖范围;其四,说明成本编制的时间、方法及流程;其五,阐述特殊事件成本申报的方法和审批部门的职责及回避范围;其六,规定成本执行情况的通报制度及通报内容;其七,明确成本考核的方法及标准,阐明一般化的奖惩办法等等。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成本控制研究和对医院采用全面成本控制方法控制成本的实际运用和分析,对精神病医院有效实施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提出的几点建议。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