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管理;新时期

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普遍比较大,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学生自身的情况、教学改革的影响、网络的冲击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等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加强管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普遍偏大,并且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促使社会各行业发生新的变化,进而导致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等难以适应时展节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必然造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化高职院校管理方式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2.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深刻影响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那么网络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将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心智模式还不成熟,并且处于转型期,这一阶段存在较强的叛逆心里,网络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甚至一部分学生,无论是课余时间,还是上课时间,都会在网吧度过,并且上网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网络游戏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带坏了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无形中会增加管理老师的工作难度。与新时期的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导致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3.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不适应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原有的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新的校区,进而引发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不在同一个校区学习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院系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必须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此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通过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此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一方面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通过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挖掘学生潜能,通过教育的方式挖掘潜能,帮助其转化为现实性。2.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进行结合,一方面学生需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参与学校的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创新管理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以此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科学、规范,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管理。在未来的学生管理方法方面,个体化、咨询化,以及全方位的双向交流式的管理方式将成为主流。4.依法治校。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依法治校可以全面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法律意识方面,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不断增强,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国家法律、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借助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范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积极参与各种群体性活动,同时合理协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众多挑战。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放松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纪律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下降等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出现抽烟、酗酒、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行为。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18岁左右,这一阶段学生心理正在由不成熟转变为成熟,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同时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压力。对此,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针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想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青.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以内蒙古地区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4-05-24.

[2]刘海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路探索[J].学理论,2010(13).

[3]李进,王正,黄秋明,岳洪群,王永章.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05).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党建 问题 党员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38-01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在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入党动机多元化

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呈多样化、复杂化,他们的入党动机并不是单一性,而是受个人的名利与发展因素影响较为突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盲从型,这部分学生是看到班里的同学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处于从众心理,也跟着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动机有明显的被动性。第二,功利型,这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为评优、就业增加自己的筹码,认为入党能为自己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机遇。第三,荣誉型,这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入党才是光荣的,受人尊敬、名声好。

1.2 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不匹配

为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党组织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提出了要求,力争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周期短、流动性大的实际困难,一年级几乎没有党员,更不可能实现三年级有党支部,因此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全落在学生支部里的党员教师身上。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随之增长,但基层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者人数却仍为原有水平,培养人少与入党积极分子多的矛盾日益明显,有限的几名党务干部在应付日常工作的同时,承担着几十名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任务,不堪重负,难免出现“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导致个别新党员素质不高,自我要求不严,给党组织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党员发展的“质”与“量”不平衡。

1.3 部分学生党员理论水平不高,党性修养欠缺

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学生党员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部分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等没有清晰的认识,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部分学生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和行动上并未入党,对于党的理论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够。从而导致部分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固,更没有发挥党员应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不强,在很多方面等同于普通学生。

1.4 入党前的教育培养与入党后的再教育脱节

目前,在学生党支部中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考察培养,轻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的现象。发展前,对发展对象必须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部分党员出现“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现象;随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再成为其行为指南,一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出现违纪现象,大大损害了党员在学生中的形象。

1.5 支部活动形式与教育模式跟不上新形势

高校中团委、学生会活动丰富多彩,而当支部活动相对较少,而且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现有的教育仍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当支部学习多以读报纸、听报告、座谈会讨论形式为主,形式比较单调,内容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诗效性是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面临的又一课题。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面对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规范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发展和教育工作,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推动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在学生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巩固学生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龙头”作用。

2.1 加强学习与实践,端正入党动机

正确入党动机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以及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入党积极分子要端正入党动机首先要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紧紧抓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首要问题,着重解决自己在理想信念、人生追求、根本宗旨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其次要积极实践。

2.2 坚持发展标准,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由于高职生在校时间短、流动性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其特殊性。发展学生党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和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扩大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严格把关的关系,始终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放在首位,严把“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力争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批”的作用。

2.3 抓好思想建设,提高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基础。共产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不是自发生成的,而是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改造主观世界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党员要具有坚强的党性,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生党支部要注意紧密结合形势,不失时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结合“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党员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2.4 常抓不懈,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

学生入党后容易产生一种松劲情绪,特别是有些入党动机还不完全正确的预备党员,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丝毫不能放松,高职院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考核评议,建立意见箱,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他们扬长避短,改进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要针对学生党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提出新的思路和有效对策,而且要不遗余力把党建工作做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文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健.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2]徐江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5(1)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工作 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2

1 前言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网上购物、交通出行、远程授课等。如何利用网络资源,降低不利因素影响,有效开展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探讨的重要方向。

2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有利因素

从网络本身来讲,网络对学生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中的学习资源丰富,获取途径简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材料;网络环境,可以实现人与人的平等交流,消除学历、身份、所处位置等多方面的限制,可以畅所欲言,彻底释放自己的感情;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环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构建出理想化的世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教师、家长等的沟通,促进感情交流,缓和人际关系。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迅速地渗透进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吸收,从根本上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另外,重视网络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2.2 不利影响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网络秩序并不健全。网络上各种内容良莠不齐,色情、诈骗、暴力、犯罪等不健康信息充斥其中,学生对诱惑的抵制能力较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大为不利。高职学生学业内容相对单一,学习压力骤然降低,为填补思想上的空缺,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大。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除去睡觉休息外,有60%以上的时间身处网络环境,其中只有10%的时间花费在获取知识、搜集材料上。网络生活已经占据了学生太多的生活空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探索出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3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探究方向。为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地符合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学院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就是“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问卷:

10、你对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

另外,通过对“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并没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情绪,大都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授课方式方面,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引入理论知识,更喜欢幽默、亲切的授课教师。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影响,但由于自身克制力、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无法摆脱网络的控制;绝大部分学生都同意并期望学校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连接起来。

3.1 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转变教育工作模式,要求教师要利用好网络,及时了解社会事件,并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使教学课堂既有时代精神的内容,又要有贴近生活的事例相辅助,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新鲜气息,并从具体的社会事实中理解政治思想。另外,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喜好,活化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施,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近期的视频、节目、新闻,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近期的流行元素:《爸爸去哪儿》节目,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家庭认识到国内社会的贫富差距。通过学生都喜欢看的节目,揭示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引出思想政治原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3.2 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消极影响

要加强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就要从学生本身做起。高职学生学习环境、就业压力及对现实条件的不满意,都可能会导致学生沉迷网络、深陷虚幻世界。网络世界中内容驳杂,其中不良信息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尤为显著。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消极影响,不仅要加强学生管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要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干预、引导。高职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教师在多安排课下活动外,也要对学生上网进行有效的干预。例如,在学校网络中心通过游戏时间设置控制游戏时间,通过聊天软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建立专门的游戏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逐渐摆脱虚幻世界的控制等。

3.3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师大多都是专注于思想政治研究的学者,对网络等新兴科技都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面对沉迷网络的学生,教师一般都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在高职院校,面对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学生,这种夫子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在现代教育中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接受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的改变,并努力适应现代教育所赋予思政教师的工作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就是要求教师学习并能够使用网络,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可以从安排教师培训入手,提高教师网络技能使用的能力;并及时引入年轻教师,实现师资力量的年轻化,缩短师生之间年龄差距,对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3.1 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定期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加强校园文化文化建设,构建专门的思想政治活动网络平台,都是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环境的有效措施。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意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学习榜样,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习惯、所见所闻中,不断吸收正能量,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3.3.2 健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管理机制

加强学校网络系统管理机制,是学校使用强制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加强软件监控、筛选网络信息等各种系统管理手段,强制学生“戒除网瘾”,摆脱网络控制。当然,笔者认为这应是学校教育最后的手段,教师应从学生个人素质提高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

4 结语

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网络不应成为工作的“拦路虎”,而应成为帮助该项工作完成的有效工具。我们要将思想教育通过网络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加强学生自身建设,不断消除网络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完整、优秀的人格,真正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101)

参考文献: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负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要负责输出高质量的产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这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征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出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新特征

1.生源素质新特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生源有以下特征:生源本地化、录取分数降低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具体来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向本地招生较多,同时生源多样化,如普通高考、春季高考(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中职生高职(五连专)。随着高职院校迫于生源缩减的现实而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逐年降低,90后学生的时代特性、心理特征等都是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

2.学生价值观新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诚信意识淡薄,出现了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恶意欠缴学费、虚构简历、助学贷款到期不还、考试作弊等;其次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当自觉维护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但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公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众场合抽烟等;第三是价值观扭曲,没有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价值观非常消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利益,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政治选择方面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不够成熟。一些学生把入党、评奖评优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并没有起到榜样作用,自我中心心态极其严重。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违法是可以存在的,42%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必太在意,仅有11%的学生认为应该有更高的信仰和价值追求。

(二)学生管理者的新特征

1.学生管理者趋于年轻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呈年轻化趋势。以笔者所在厦门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在院领导带领下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共46人,其中50岁以上1人,40-50岁之间6人,30-40岁之间15人,30岁以下24人。这些年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开始担任学生辅导员。

2.学生管理者队伍不稳定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最繁琐、最累心的工作,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总是处于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学生问题,所以学生管理者以年轻人为主;其次,随着教育事业单位改革,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人员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教育改革缩减了人员编制以及高职院校扩招等,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编制多数用于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大多属于聘任制人员,这样很多学生管理人员只是把学生管理工作当成一个临时跳板,当成工作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他们只是在应付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用心管理、教育、服务学生,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人整日忙于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转行,没有把学生管理当成事业去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常有人离职,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3.学生管理者数量和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无法达到1︰200的配置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人员时,应聘者以本科生为主,他们专业背景复杂,思想政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人员较少,当他们走上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后,在思想、心理上对学生的辅导不具有专业性,指导效果不佳;再次,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是刚踏入社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原则的把握、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首先,从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发展疲软,就业岗位总量减少,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着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激烈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择业观上存在误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不少本科生、研究生选择应聘到国有企业、考取公务员,或继续深造,很少选择到一线的生产企业。高职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方面受到学历和专业的限制,就业面比较狭窄,只能到一线的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据调查统计,201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66%在私企就业,仅15%在国企就业,而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则少之又少。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一线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就业渠道较少。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教育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高职院校在新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上投入精力较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系统规划,学生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专任教师和教辅工作人员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从长远角度去教育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处、团委、辅导员的事情,教师未形成“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感加重,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诸如自卑、嫉妒、恐惧、猜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和行为,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要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爆炸的形势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传播西方国家的政治观、民主自由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以极大的冲击,给学生管理者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二)学生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结构成员,有自身的内在需要,也有客观的培养规律,而多数学生管理者强制学生按照自己意愿来完成各项任务,不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自由。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培养模式导致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似乎无所不管、时刻在管,却疲于应付、效果不佳,不能主动地研究学生管理的普遍规律、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管理者只有空洞的说教,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沟通,易导致学生故意违反规定、对抗制度。这种缺少对话和沟通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势必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从宏观来讲,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已与经济新常态下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一些老牌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跟市场规律严重脱节,而一些新设置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考虑需求,部分专业甚至照搬本科专业,缺少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讲,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相关部门工作者日常要负责大量的行政工作,很难承担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并且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由辅导员讲授的,辅导员对当前的就业政策相对了解较多,能够及时普及一些基本的就业政策信息,但辅导员毕竟不是就业领域的专家,对就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得并不充分,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掌握和形成基本的就业方法与思维,在就业时无法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针对上文提及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四种途径展开。首先,采用辅导员谈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低,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开展“两课”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再次,采用院校党课理论学习的方式,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党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党课的理论学习;最后,开展以团委、学生会为主的学生自治管理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差造成的,当今我国社会分工仍存在只认等级、不认职业的现象,职业化程度偏低,仍存在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低层次教育的偏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要端正教育态度,注重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不能只强调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专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要讲宏观上的职业精神,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又要细化到专业培养方案,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培养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加强学生管理者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网络思想教育、理论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对这九大能力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作了详细的说明。学生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符合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第一,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工作者时要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以及学历和能力要求,保证学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第二,按要求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人员体系,严格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置辅导员,同时保质保量地做好学工队伍的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管理者要突出“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从提升服务学生质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教育、服务、管理有机统一,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学习、生活环境。强化“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让服务学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三)就业指导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从宏观上讲,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做好深入调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各个专业要制订合理学校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深入企业调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培养与当前产业经济紧密结合。从细节处考虑,高职院校要细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普及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政策。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引进就业方面的专家或企业一线的精英来讲授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毕业生掌握当年的就业政策和规定,让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各自就业的方向,掌握就业的核心技能;其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加强诚信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经济新常态、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必须遵守诚实守信原则,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贯穿于高职三年教育的始终,把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第三,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指导学生面试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企业的需求和招聘岗位信息,学生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搭建企业与毕业生的桥梁,为就业生的面试做出正确的引导。例如,可以开展校园“非你莫属”求职大赛,不仅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面试场景,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也扩大了就业宣传。从学生角度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树立职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要有“先生存,再发展”的理性认识以及“先就业,再择业”的积极心态,多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环境;其次,要理性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求职目标,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生产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勇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石宗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1).

[2]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7(4).

[3]崔俊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连海事大学,2014.

[4]孙海涛.构建高效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08-08-22.

[5]黄颢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学院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佛学院;中青年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17-01

爱国爱教,学修并重,是佛学院办学的根本原则,更是释门子弟一生行持中的主体理念。在充分发挥理论教育、建立正知正见的同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把热爱祖国、接受党和政府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有宗教学识之士、做联系信教群众的信众模范等内容融入到佛学院的教育之中,是新时期对佛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那么,作为一所地方中级佛学院校,福建佛学院应如何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笔者认为,新时期下,福建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围绕以下两个最基本的层面来开展:

一、求真务实,切实加强对佛学院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关系着学院教书育人工作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今后学院的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福建佛学院的领导地位能否加强和改进,关键取决于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因此,应把对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应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1、紧密围绕中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我们的调查,福建佛学院中青年教师虽然熟悉本专业理论,却很难全面理解目前国内外的各种形势,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也不容易深入其中。随着我国改革事业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暂时浮现出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见诸报端,社会各种不良思潮不断出现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或多或少会对中青年教师对政治、对党、对社会主义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或疑虑。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教师及时而正确地认识形势,帮助教师科学分析多种多样的社会发展问题,以事实为论据、说服教师相信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程。2、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现实感受与历史回顾相结合,从历史发展过程来全面、深入地强化中青年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有益于中青年教师从党的发展历程中全面地、历史地认识党的过去和现在,弥补中青年教师从书本到书本地学习党的理论与知识的局限性,有益于从党的奋斗历程与辉煌业绩中进一步理解党做出的重大抉择,有益于培养党外中青年教师对党和人民的感情,吸引他们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道路。

二、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和办法,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思路、内容和方法上的“三个创新”。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做好福建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的创新工作思路,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特色、求突破、上水平。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创新。要根据新时期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确定教育工作内容,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个误导:一是政治化,将本属思想或心理领域的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二是简单化,只有政治教育,没有思想教育。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缺乏层层递进的演进,没有将所有学生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三个层次,其结构是金字塔式的。按照这一模式,公民道德教育是基础,要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做人教育,围绕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要在大多数学生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列入我院基础课程,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让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伟大理想奋斗终身的人生抱负,通过培养和教育将他们吸纳进社团组织。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新的形势下,宗教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即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渗透到和拓展到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当中,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