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1篇

要想不晕,曲径通幽。据悉,汉语能力测试将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考的不是“老外”,却是中国人自己,庞大的考试考证系统又新添加了一名新成员。

国家语委主任王登峰在教育部7月26日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汉语能力测试将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这个消息一出,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言人戴家干:

通过汉语测试,复兴母语文化

戴家干认为,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教育部、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亟须在全社会端正语言观念、营造良好的汉语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表明,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美发达国家都对母语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设置相应考试。我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就有母语教育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本世纪初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应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必须强调,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戴家干介绍说,“汉语能力测试”不同于一般的语文知识测查,更强调鉴定参测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它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这项测试从低到高设为六个等级: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考生不受职业、学历、年龄等限制可自由报考。测试基本全部在计算机上实现,整合各种音频、视频媒体资源,考查母语所必需的文化生活情境。除成绩报告单外,还提供带有诊断功能的综合评价报告,使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同时希望这份综合评价报告可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用人机构在人员录用、晋升等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用人机构了解员工的汉语水平提供参照。

前不久,新浪微博发起投票“汉语能力测试10月开考,你赞成吗?”57%的人表示赞成,39%的人则表示反对。大部分支持者认为,测试可以作为工作学习中评级的统一标准,规范我国现在用语参差不齐的现状。反对者则对其是否能唤起对母语的重视表示怀疑,担心会否成为新一种考试经济。

正方意见:

学好母语传承中华文化,锦上添花

网友“ztq900902”:有必要,中华文化快消失了,各类怪音出场令人堪忧。如此的将来社会风气可能斑驳,定个标准大家有什么质疑的呢?

网友“克拉星空”:当然有必要,君不知现在有些人连最浅显的文言都听不懂,长此以往,我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何以传承?

网友“刘洋”:我觉得很有必要,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诠释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语言底蕴,我们在学外语的同时,还须先努力学好它的基本语法呢,如果对于一个外来语言我们都是那样的认真慎重,那为什么对原本属于我们的语言阻隔门外呢?

网友“阻何佳”:很有必要。现在很多高材生都说不好国语,更不要说普通学历的人。因为不考汉语只考英语,所有人都只为考试学英语,而忽略国语,再这样下去,外国人都比中国人自己的汉语好,中国汉字的精粹都渐渐淡忘了,滥用汉字都已经是普遍现象,应该好好改革了。

反方意见:

母语本存在民间,何必画蛇添足

网友“宇文焱迪”: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原因:1. 国人天天在用汉语,生产生活根本离不开汉语,何来“母语冷”?2. “外语热”就是“外语考试热”而已,没看到谁在国内像用汉语一样用外语!

网友“喻旭东”:我们的母语如今沦落到要靠汉语能力测试这种方式来继承与发扬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难道提升自己的母语只能通过考试来实现,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

网友“珂珂妈咪”:没必要。不要动不动就复兴汉语。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汉语的作用首先是日常交流,然后是工作语言,再是某些文学艺术者的专业语言。对于大众来说,有谁觉得现在的汉语不能满足日常交流呢?

网友“高海宁”:实在没有必要,汉语本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沟通和交流所用的语言,除了哑巴,大家都能基本掌握,至于读写水平虽因人而异,但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承吧。况且,等级考试衡量测试出来的等级就一定准确吗?中国的考试本身就存在偶然性和不科学性。

第三方意见: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语成绩测试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42-02

一、信度

信度即测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又称为可靠性和稳定性(刘润清、韩宝成,2000)。亦即测量结果是否真实、客观的反映实际水平,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5分,第二次得45分,结果的可靠性即信度就值得怀疑了。对成绩测试来说,试卷的稳定性除了可以保证达到同一分数线的测试对象具有基本相同的水平以外,还可以反映教学的变化情况,如果这一届学生的成绩比上一届普遍提高了,就说明教学质量提高了;如果这-届学生的成绩比上一届普遍降低了,就说明教学质量降低了。

那么怎么知道一个汉语成绩测试的信度情况呢?

(一)检验信度的方法

1.再测法:这种方法是用同一套汉语成绩测试试卷给同一批汉语学习者考两次,比较两次的汉语成绩测试结果,求出相关系数。

2.复本法:根据复本考试结果的得分情况来计算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就可以判断汉语成绩测试的复本信度。

(二)提高信度的方法

1.适当增加测试题目的数量:数量多则代表性就大,学生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老师,我会的你都没出",既能提高信度,又可提高效度。但数量太多又操作困难,引起汉语考生的疲劳和反感,所以反而降低测试的可靠性。所以命题者应该寻找一个合适的量,确定合适的题量。

2.测试的难度要适中:难度适中,则信度大,区分度也大。

3.测试的程序应统一:测验的过程直接关系到信度的高低,信度需要规范公平的测验过程去保证。

4.测试的时间要充分:测验的时间如果不足,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影响信度。

5.评分要尽量客观、准确:评分不准确,必然降低信度。

二、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测量是否精确地测量了想要测的东西,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例如,如果要全面测量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设计含有有关的汉字、词汇、语法、文化、语用等方面的知识的综合性阅读试题,而不应当设计只含有某一两个方面的知识的分立式试题。阅读理解必须有-定的速度,因此卷面的长度必须与测试的时间相一致,如果卷面太短,就测不出阅读速度。又如,测量阅读理解能力只能设计测量阅读能力的单项卷面,如果试卷上既有阅读方面的试题,又有写作方面的试题,就不能精确地测量出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既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又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如果文化知识太专,超过了多数测试对象的知识范围,也达不到测试目的,因为难以判断是语言能力方面的问题,还是文化能力方面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效度:

1.一般而言,判断效度的高低,就是判断测验达到目的的程度。

2.测量结果真实、正确的反映被测对象的水平,则为效度较高或有效。

3.效度只是高与低的问题。

(一)效度的类型

在语言测试领域,根据汉语教师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主要讨论三种效度:内容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

1.内容效度:是指汉语测试样本体现整体的程度,也就是测量内容的代表性程度。

2.表面效度:是指审题者个人,依据自己的汉语教学经验和汉语理论修养以及对汉语成绩测试的理解,对该汉语成绩测试的有效程度的评估。

3.结构效度:是指成绩测试在多大程度上与语言学、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教学等理论相一致。

(二)提高效度的方法

1.精心编制题目和试卷:题目难易度、区分度要恰当,数量要适中。

2.严密组织和安排汉语测试:尽量减少无关因素对测试的干扰,为学生创造规范的应试环境。

3.扩充样本的内容和代表性: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命题,考核内容应全面,并能有效代表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领域。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对汉语成绩测试来说,测试的可靠与有效都很重要。信度和效度的基本关系是复杂的,他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矛盾本质,有利于我们在编制汉语成绩测试时更好地平衡和兼顾它们。

(一)相互依存

信度和效度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虽然具有一定的信度,并不一定有效,但没有信度当然就不可能有效度;而没有效度,信度就毫无意义。要想效度高,信度就必须高。有高效度就一定有高信度,高信度不一定就有高效度。

(二)相互排斥

成绩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二者之间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从信息的量与质的矛盾来说,对量的测量容易保证信息的高信度,对质的测量容易保证信息的高效度。但是量的测量要求被测的对象必须是可数的,以便用数字加数量单位来表示"(李筱菊,1997)。我们的汉语成绩测试是测学生的汉语使用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学生的汉语行为是无限的、不可数的,本质上是不能用数字加数量单位来表示的。汉语成绩测试要满足信度,只有把测试设计为全部是定量型的,但这会影响效度;汉语成绩测试要满足效度,只有把测试设计为全部是定性型的,但这又会影响信度。由此可见,汉语成绩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也是一种矛盾的关系。

综上所述,因为测试信度与效度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需要我们在设计汉语成绩测试时综合平衡考虑效度、信度、可行性。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操作时,可以采取直接测试与间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用直接测试(如口试、作文)来提高汉语成绩测试的效度,用间接测试(如多项选择题)来提高汉语成绩测试的信度,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汉语成绩测试的质量。

参考文献: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字水平测试;辅导;策略

中国的语言文化由于民族众多、疆域广阔表现出方言极其繁杂的特点。推广标准的汉字水平,提倡人人学习并使用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半个世纪以来,推广普通话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重大发展的硕果已经悄然的走进了高校,高校汉字水平测试已成为备受各高校重视的学生能力测试,其中汉字水平测试辅导工作也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鼎力支持。

一、汉字水平测试

汉字水平测试是由国家语委和地方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持的一项语言应用能力测试,是一种资格证书考试,旨在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汉字水平测试从高级到低级分成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为规范汉语言的使用,测试主要检验应试者对字量的掌握,形、音、义的辨识和使用,阅读、书写的综合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汉字水平测试辅导策略的目的

1.汉字数量的掌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之内的汉字准确使用数量为4000—5000个汉字。

2.形、音、义的辨别和准确应用:通过学习和测试,使学生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正确的书写这些汉字的标准字形,同时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辨别出他人汉字的书写和应用的错误;同时,能够在汉字的应用环境中准确的说出其汉字的正确读音和音调,并且辨别出他人不准确的汉字发音;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清晰无误的明白所表达汉字的意思,也能知道其汉字的其他常用意义、用法等,对一字(词)多意和容易混淆的汉字、词语能明确的表发其使用的含义。

3.书写、阅读的综合测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顺畅且具有一定感情的阅读文章、报告等,同时能够使学生在社会各个行业准确的进行汉字书面表达,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汉字应用能力。

4.社会工作:经过培训、测评能够使学生对汉字的应用能力有更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应用条件下对汉字进行准确的使用。

三、汉字水平测试辅导策略

从汉字水平测试的长远发展出发,各高校应该积极配合,有效的进行辅导工作。真正做到“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汉语的掌握水平。

1.语音。汉字的拼音主要通过声母、韵母、声调等共同组成,此外也要受到清音、浊音与送气音、不送气音的影响。对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掌握只要求通过学习辅导,能够了解一般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生僻字和容易混淆字读音的分析,如:在A.丰功伟绩(j欤珺.旷日持久(un),C.恪尽职守(k瑁珼.鸾凤和鸣(lu醤)四个选项中,学生应注意旷日持久(un)的“旷”的读音不能“望文读音”;又如:A.规矩(ju),B.罹难(w閕),C.褐色(h瑁珼.竹篙(o)四个选项中如果学生对汉字语音复习不到位,那么很难分辨出B项中罹难(w閕)是错误的。

2.语汇。语汇部分的学习重点应该是掌握汉字基本词的特征,对于那些具有常用性、稳定性、延续性,很少变化的基本词能够熟练的掌握,同时,由于这些词有些是构成新词汇的单元,因此也要注意其衍生、变化的含义。

在语汇相关的内容中,主要通过语素、词、同义词的辨析与选择、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等方面来进行学习,其中同义词的辨析与选择、成语的理解及运用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对于同义词的分析和辨别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词的概念和含义不同;二是词的附加意义差别;三是语法应用上的差别。而在成语的理解及运用方面,高校学生应该首先弄清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典故,然后再研究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音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文字。这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汉字的特点和汉字的字体方面。对于汉字的笔画与偏旁这两种结构单位,学生应该有所掌握,同时也要掌握正确的书写习惯和汉字书写规范。学生要了解阅读文章中出现错别字的类型并予以纠改,能够准确的使用汉字。如:A.大名鼎鼎,B.走投无路,C.旁证博引,D.束之高阁四个选项中,学生如果汉字学习没过关,那么会难以发现C项中“旁证博引”的正确书写方法应该是“旁征博引”;同时,学生复习时也要注意汉字的易混淆错误,如:A.与子偕老,B.心浮气躁,C.丧失殆尽,D.凤毛鳞角四个选项中,应该注意到D选项中的凤毛鳞角的“鳞”应该是“麟”,学生要注意相近似字的区分。

同时,学生也要注意汉字正确的书写规范和书写习惯,主要是正楷字的书写笔顺,如:在汉字书写试题中“轮”第四笔的名称是:A.竖,B.横,C.提,D.撇,如果学生的书写有问题的话,那么学生很可能不会选中正确选项。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合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4篇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是一种符合当前教育现实需求的先进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而非“高分低能”的人才。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总的来说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培养多层次人才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标对汉语言教学提出的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可用的人才,帮助个体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不足,除了让个体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习得若干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接受教育的个体完成自身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目标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对汉语言教学提出的要求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新课程改革对汉语言文学学科进行了性质界定。课程改革中认为汉语言文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与此同时,课程改革针对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做了明确的界定:汉语言文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课程改革中一再强调了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感染熏陶作用,并明确了其教学价值取向。

三、高校汉语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在汉语言教学目标上与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本人认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重课堂引导、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能力与素质结合。

(一)注重课堂引导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课堂引导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以及汉语言文学视野的扩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人认为,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习得的通假字数量以及会背诵的古诗词数量,而应当让学生真正的懂得汉语言文学的内在魅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中学会一些道理,做到触类旁通。

1.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当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发展以及认知的疏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讲座式教学模式

讲座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开放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讲座式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参加互动。针对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当及时给予中肯的点评,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观点,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得到人文熏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改革考试,能力与素质结合

与大多数课程一样,大部分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考核形式以期末考试为主。而考试的内容往往是课堂中讲到的汉语言文学小知识点。本人认为单一的考试形式不利于素质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开展,应当改革考试,做到能力与素质的结合。综合素质测试以及能力倾向测试符合改革考试的要求。

1.综合素质测试

测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汉语言文学单科结业测试中,要尽可能从单纯的知识测试转向综合素质的测试。考试命题尽可能避免考核某些知识点,而应强调学员对汉语言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对语言材料的概括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素质测试,使学生获得科学社会文化的知识和美感。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5篇

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从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策略到教学评价,无不展现出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根据课标精神,我们首先把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定位在“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初入学的儿童首先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如何让这些干巴无味的字母变成活泼有趣的小生灵,展现在孩子面前?我们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发展的最佳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做好教师本身的表演准备,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把“快乐”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顺利达到对课文教学的过渡。那么,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进行测试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呢?我们再一次回归于《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立足课标,准确定位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一项中又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所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是:帮助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

2、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也就是学和用结合的体现,更是紧扣教学目标的体现,所以,汉语拼音教学评价的着眼点也就在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汉语拼音的评价有这样一段话: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3、汉语拼音教学的测评着眼点是汉语拼音能力而不是汉语拼音知识。能力靠培养,靠在教学过程中养成,靠平时的语文实践――说普通话和认读汉字,所以应着重考察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力,纠正地方音的能力。

二、把握口试,辅以笔试

汉语拼音的总目标是: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所以,我们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既做“语言上的巨人”,又不做“行动上的矮子”,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达到全面提高汉语拼音能力的目的。根据课标精神,研究出两份测评标准,体现以下特色:

1、科学把握课程标准,合理定位测评高度

课程标准中对于汉语拼音的目标定位合理,相对以往教学目标,定位较低。我们认为两份测评卷中的每一项内容,均遵循了课标中的要求,没有拔高。首先,从内容上看,只侧重于声母、韵母和音节的正确读写,难易适度;其次,从形式上看,由读写声母、韵母到音节,由看图画读音节到想一想读音节,结构安排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次分明,极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测评状态。

2、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全员参与

根据学生身心及年龄特征,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所以,我们的测评也应从这儿入手,一改以前固有的样式,而是趣字当头,趣意盎然。

首先,充满人文气息的商量性的鼓励性的要求,如同良师温馨的话语,像一缕春风吹入孩子们的心中,激起兴趣,调动参与,使之积极投入测评之中。

听,“你能把下面字母正确、工整地写在四线格中吗?认真写吧!”谁会不认真?“下面的声母我们都学过,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又快又准确。”还有比这更坚定的信心吗?“你能正确、响亮地读出下面的韵母吗?你一定行!”多富有激励性!“咦!整体认读音节都哪儿去啦?”充满了童真与童趣!

看,“多可爱的小虫子,要是把声母涂成红色,韵母涂成绿色,就更漂亮啦!”于是,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开始了!“谁跟谁是好朋友?照样子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好吗?”除了连线,还要看看谁知道的多呢!“你喜欢吗?那就开始吧!”“试一试吧!”像这些商量的语气,询问的口吻,激励的话语,人文的关怀,充盈在这两份参考卷中,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测试,而仿佛是在平时活泼生动的平等对话上。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启发孩子思考,引起探究的欲望,更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活地接受测评,体验成功,享受喜悦,身心得到充分发展。

3、着眼综合能力提高,调动多种感官运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所以我们的测评也应从综合性方面入手,笔试与口试融合了听、看、读、写、想等多种能力的考察,让学生动耳、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多种感官的协调运动。除了让学生读写声、韵母和音节,笔试部分的第三题更是有独到之处:让学生拿起画笔,给可爱的小虫子涂色,韵母涂绿色,声母涂红色。除了在趣中学,在趣中测,还渗透了语文与美术的综合。在汉语拼音的测评中就进行了学科的整合,可谓匠心独具。

4、取向课内课外结合,启动生活实践经验

汉语拼音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说普通话。在教学中老师们都注意到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