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教师论文

物理教师论文

物理教师论文

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差异;贵州省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质,不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这也是从管用一生的传统学校教育向贯穿一生的现代社会化教育转变的需要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而提升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环在于加强其继续教育。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贵阳市城乡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比较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及问卷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贵阳市辖区内的省、市、县、乡、村级约400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包括重点中学及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作为调查总体,向其中20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发放了58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5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67份,有效率97.8%。在城乡教师的界定方面,将所在地为省城、地市、县的教师划分为城市教师,学校所在地为乡镇、村的教师划分为乡村教师。问卷统计显示:调查对象中青年(20~29岁)、中年(30~39岁)、壮年(40~49岁)、老年(50~60岁)教师的人数分别为135人、243人、143人和46人;男、女比例约为1.81∶1;拥有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分别为2人、131人、384人、50人、0人。此次问卷调查中共涉及5个与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问题,分别是:教师所在学校的有关信息,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与管理,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教法,对继续教育的评估。

二对贵阳市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数据分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

问卷数据显示,贵阳市不同区域的中学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普遍比较清楚,但城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对继续教育能够更新物理知识、扩大物理视野的认识上,城乡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9.6%和81.3%,城市物理教师中有79.6%的人认为继续教育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乡村物理教师持这种观点的人占76.7%。另外,在城乡物理教师中,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人分别占70.1%和66.5%,认为能够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分别占66.5%和54.0%,而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师德水平的城乡物理教师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低的,分别占45.5%和40.5%。可见,乡村中学物理教师中有更多的人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更新物理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在城市教育发达区域的中学物理教师则对于继续教育能够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有更为明确的认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乡中学物理教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对教师的主要影响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如在对继续教育能够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的认知方面,乡村中学物理教师要略高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占83.5%,城市教师占80.2%);在对继续教育促使知识和能力结构产生变化的认知上,城市教师高出乡村教师4.5%(其中乡村教师占73.3%,城市教师占77.8%);对继续教育使人格得到完善的认知上,城市教师比乡村教师高出8.3%(其中乡村教师占13.3%,城市教师占21.6%);在对继续教育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认知上,乡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占59%,城市教师占47.3%);对继续教育能够提高工资水平的认知上,乡村教师高出城市教师6.8%(其中城市教师占14.4%,乡村教师占21.2%)。城乡物理教师这种对于升职和增加工资的要求的差异反映出他们在生活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教师的生活水平要高于乡村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方面,城乡物理教师也存在差异。城市教师认为工作任务重、继续教育没时间的占67.7%,乡村教师持这种观点的占57.5%;认为学习地点太远、交通不便的城市教师占10.8%,乡村教师占12.0%;认为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城市教师占7.2%,乡村教师占5.5%。这些数据说明:城市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去接受继续教育;乡村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离继续教育地点远、交通不便。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

城乡物理教师目前在继续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现代化的交流手段、设备还不够充实,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教师的信息交流要略胜于乡村教师(其中,城市教师占54.5%,乡村教师占51.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其中,城市教师占53.9%,乡村教师占47.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城市教师中34.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较少,而乡村教师持这种看法的人占48%;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加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念,如城市教师认为继续教育观念陈旧的占30.5%、乡村教师占35.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加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如城市教师只有24%的人缺乏计算机知识,而乡村教师此类知识不足的人占到了30.5%;城市教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城市教师认为自己知识老化的占25.7%,乡村教师占20.5%。这些数据说明,乡村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落后于城市,而城市教师更渴望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在城乡物理教师中,有70.1%的城市教师最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新进展,持有这种观点的乡村教师只占61.5%;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62.7%〔城市〕、58.1%〔乡村〕);乡村教师也较城市教师更需要教学信息搜集与处理的理论(40.3%〔城市〕、37.7%〔乡村〕);城市教师较乡村教师更需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44.9%〔城市〕、40.7%〔乡村〕);乡村教师较城市教师更需要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理论(38.3%〔城市〕、29.3%〔乡村〕)和有关制定教学目标的理论(30%〔城市〕、23.4%〔乡村〕)。调查数据显示,城乡物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想学习的课程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比城市教师高3.6个百分点(53.9%〔城市〕、57.5%〔乡村〕);社会科学类知识理论,城市教师比乡村教师高4.3个百分点(44.3%〔城市〕、40%〔乡村〕);职业技术类,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高16.9个百分点(23.4%〔城市〕、40.3%〔乡村〕)。可见,城乡物理教师在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3.继续教育的评估标准城乡物理教师较普遍能够接受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为: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71.5%〔城市〕、67.7%〔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更新(58.7%〔城市〕、66.5%〔乡村〕);教师知识有所拓宽(53.9%〔乡村〕、51%〔城市〕);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43.1%〔乡村〕、40.3%〔城市〕);受训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22%〔乡村〕、14.4%〔城市〕)。这些调查数据说明,乡村物理教师比城市物理教师更加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对贵州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城乡中学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水平。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城乡物理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必不可少的环节。持这种看法的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分别为59%、47.3%。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后,工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在这方面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其比例分别为21.2%和14.4%。这些数据在真实地反映出城乡物理教师真实想法的同时,也给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城乡物理教师尤其是乡村物理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是激发城乡特别是乡村物理教师主动性和热情的关键之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2.对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对于贵州城乡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差异,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因时、因地制宜,有区别地加以处理解决。第一,对城乡物理教师分级、分地区进行继续教育。针对城乡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差异,可以以城市和乡村为分班标准来开设城市班和乡村班,并分别安排与之相适应、能够满足各自需求的课程。第二,在充分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前提下,采用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短训方式。其中,以自学为主,分段集中面授为辅。这种短训每学期最好安排在寒暑假期间,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5~7天),最多不能超过两周(15天)。另外,可以利用城市教师离继续教育地点较近之便在双休日进行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组织为期1个月至半学期的物理教师脱产研修班。第三,为减轻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经济负担及克服其交通不便等困难,在县(市)级设立继续教育培训点,以送教上门等形式在双休日开设短训班,组织授课教师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授课。第四,继续教育形式可电教化、多样化。如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或通过考察研究、教学观摩等方式,也可利用引导教师操作实验,进行案例教学、合作教学或自学辅导等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合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所以,对于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的区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其教育投资,改善其继续教学设施。3.对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的相关建议。针对贵州城乡物理教师在继续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差异,本文建议:在充分考虑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前提下按需施教。具体而言,对于城乡教师都非常需要的课程,可以开设必修课。如开设解题教学方法研究课,加强对中学物理教师在解题教学观念和方法上的培训,使其尽快摆脱“题海战”,并引导学生撤出“题海战场”。有区别地安排选修课。如给乡村教师班专门安排开设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理论类的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可采用“菜单式”的方式将课程提前发放到教师手中,供有需求的教师自由选课。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针对性、新颖性、实效性和深刻性”,以提高城乡物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为服务目的。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资料信息中心的建设,确保为乡村物理教师提供丰富、新颖而实用的教学科研资料,不断开设出深受广大城乡物理教师欢迎的好课程。同时,还应按需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以满足城乡物理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相关知识的渴望和需求。

四结语

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城乡中学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阳市城乡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对于我们研究贵州省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有区别地加强其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仅供参考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于此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为“贵州乡村教学名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事实依据。

作者:金耀辉 单位:贵州省教育厅贵州教师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晓华.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新课时,都要重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新课的导入,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自感现象”时,教师可以构建实验形式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带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举着一节电池问学生:这节电池是6V的,如果我们拿着这节电池的两端,会有触电的感觉吗?然后找几位学生来亲自实验,让他们感受下.

这之后将6V的电池组,与日光灯的镇流器线圈构成电路,再让几个学生感受断电后的自感现象.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感觉到了非常明显的触电反应,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很强的好奇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学会等待,不用急着展开,而应该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仅仅摸着电池的两端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电的存在?而把电池和线圈连接起来后反而使人有了触电的感觉,那么线圈中到底存在着我们不知道的什么样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将来揭开谜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揭开谜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水到渠成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诱导到本节的主题上.

二、课堂提问后的等待———不要急于引导

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展示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的常用方式,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常用渠道.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学生表现自我的常用方式,如果教师的提问能恰到好处,能有一定的艺术性,那么就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这样不但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共处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地教和学.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课堂提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为了显示这堂课的高效和质量,就会找班上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提到的问题,优秀的学生回答的非常流利和顺畅,这样就能显示出教学是非常成功的.初看我们不能发现期中存在的问题,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回答问题只找了优秀的学生,而排除了成绩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被排除了在课堂的提问之外.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不应急急忙忙地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也不应及时地给出过多的提示或引导,而应该给全体学生留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时候的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静下来,从这些角度来讲等待就是非常必要的.

三、重难点教学后的等待———不要急于拔高

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高校教师公寓有其自身特殊性存在,无法简单的照搬社会上居民小区的物业服务方式,其独有的特点迫使甲乙双方在管理和服务上做出更多的探索研究和相互的磨合。尤其是入住、退房的接待和对房屋室内设施设备的维护,其功能处于传统物业管理和酒店管理之间,作为产权人的甲方和作为管理人乙方就租户有效使用和爱护固定资产的问题上进行的博弈;有的教师公寓位于其它物业小区内,又必须和其他物业公司进行合作管理等等。因此,作为甲方的行政管理方必须要求乙方在教师公寓物业管理上建立符合其特点的物业服务规范,使其制度化、体系化,一方面严格要求乙方不断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一方面也需要与乙方不断的磨合,共同寻求这一特色的物业服务所能达到的双方都能满意的一种机制。

二、解决方案———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大致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根据物业内容确立从员工管理与接待服务、维护与管理、保洁管理、安全防范、消防管理、维修管理、仓库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八个维度来设定平衡计分卡的目标与指标。

(二)根据学校对教师公寓物业服务的总体目标分析,确定了规章制度、日常接待与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维修管理这五个战略重点。从这五个重点出发,设定详细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

(三)根据KPI指标体系分解为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突发事故和投诉以及住户满意度调查四种考核模式按照一定分值比例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每年进行汇总计分。甲方可以按照上述四项考核指标,每学年对乙方进行考评,得出年度考核总得分,根据取得的考核得分来向乙方支付相应的物业服务费。

(四)利用PDCA循环方法,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变化加以提炼,对考核指标进行改进,以便在来年的考核工作中做出相应地变化,以此逐步完善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甲方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领导是平衡计分卡实施的关键条件。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能较好地阐述本学校教师公寓的战略,才能在可选择的行动中进行权衡取舍,具有选择、决策的权力。

2.定期考核作为传统的考核手段,它的考核指标覆盖所有的物业考核内容,涉及面是最广泛、最全面的。因此,它在四个考核模式中权重应该是最重的,在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也是占主要地位的。而其它三个考核模式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弥补定期考核的不足之处,作为它的辅助手段存在的。

3.重视与乙方和住户的沟通。在绩效系统实施之前,充分告知乙方,并使其有充分时间对其内部进行宣传,确保员工理解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途径,使绩效管理的信息得以充分沟通和交流,得到各部门和员工的配合和认同。

4.每次考核时可以邀请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参与来提升其专业程度,例如邀请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参与考核,对安全管理方面的现场管理进行专业化指导和批评建议第三方的介入可以完全避免传统检查时人情关系上对工作的保留。

5.重视绩效改进措施,为部门和员工提供工作绩效辅导,制定绩效改进措施并落到实处,确保绩效信息得到充分的应用。

三、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意义

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高中物理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07-01

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标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在教师在整个的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的专业成长过程。下面笔者根据所查阅的国内外有关此方面问题的文献及自己仅有的一点体会,对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做出如下概括。

(1)博而精的知识结构;(2)深刻的道德影响力;(3)不断完善的职业能力;(4)专门的组织;(5)专业的培训;(6)统一的培养与评价标准。

2 教师专业化对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专业素养是人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具有行业标准和特殊要求,必须纳入到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视野中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教育素养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从专业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所谓教师专业素养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现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从教师道德、知识、能力修养的角度分析,教师应力求“修以求其精美,养以求其充足”。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身:(1)履行教师的道德誓言;(2)丰富教师专业知识;(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3 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建构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所谓“一体三维”,指教师是具有求真向善趋美人格的主体。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的关键在于人类所拥有的内在智慧与情操,所谓“三维”是充实和体现教师生命主体和人格的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

(1)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是教师获取职位的前提,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高中物理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如下。

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物理教师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的前提。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应该占有广阔的知识而不限于所教专业的狭窄范围,应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素养。具体来说,应包括:对现代物理科学的了解、文理知识的渗透、基本生活常识的掌握。物理教师应了解与物理学科有关的新型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吸收当代物理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发展。

第二,系统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物理学知识,包括普通物理学,如力学、声学、热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等,这也是中学物理中占最大份量的内容;理论物理学,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主要包括相对论,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②物理学方法论的知识。只有当物理教师深刻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后,才能较成功地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知识的能力。③物理学史的研究。在物理学史中,有物理、科热爱,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有物理学家发奋读书,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生动故事。这些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些物理史料,是进行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

第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这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具有较广博的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教育法理论知识。

(2)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教育专业能力则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多种本领的总和。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和质量。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我们可将高中物理教师的主那也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职业能力、物理教师的特殊能力。

首先,教师的基础能力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能力。教师的其他所有能力都离不开基础能力,教师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智慧能力、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

其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带有职业特点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它包括各科教师都具备的、适应各科教师各种教学活动要求的基本的或一般的职业能力,即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教师的物理教学能力;以及物理学科教师剧本一般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具备的特殊的专业能力,即做好演示实验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是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启发思维活动,引起学习兴趣。

第三,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道德素养。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道德应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选择的、认可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西方学者多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从宏观上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从微观上包括教育的信念、学习的信念、学科的信念,自我发展的信念等;二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基于自我期许而表现出来的内在驱动力。其特质为:服务性、专门性、长期性、创新性、自律性,包括无私奉献、敬业乐业、勤学进取、开拓创新、以身作则等;三是教师的职业良心。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道德具体包括:忠诚于育事业,热爱物理教育的敬业精神;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有开阔的胸怀,满腔的热情,明确的理想,正确的方向;有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细微的教学态度;有严谨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甘于奉献、甘为人梯的传统美德;有和蔼、诚信、公正、谦逊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8.

[2] 刘婕.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16.

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Key words: dual-mentor;subject teaching;education master;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statu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288-03

0 引言

2009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之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1]。而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而目前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推行的双导师制,则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2],其中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师则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教学的能力。一般而言,理论导师是培养单位为学生配备的校内导师,大多数由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而实践导师主要由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

随着当前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不断强化,使得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要求的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科教学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双管齐下,探究教育硕士培养的高效、科学的方法。

1 实施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必要性

1.1 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现状

目前而言,现有的生物类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主要由两个导师共同进行指导,其一是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的校内导师,由培养单位选派高校中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所担任;其二是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外导师,主要由中学一线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校内外导师高效合作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充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为今后从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教育硕士的学制通常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由校内的理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所有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按照教学计划修够所需学分;第二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主要是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主要采取集中或散点实习的方式在中学开展基于前期理论学习的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一方面巩固前期理论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则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以为将来从事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学年研究生则主要从事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位论文的钻研、撰写,以及后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因此,第二学年的主要工作同样也需要校内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扎实地投入到相关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以此为今后从事一线教学提供高效保障。

1.2 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优势

相对于目前的双导师制而言,教育硕士的传统导师制即为单一导师制,通常只是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一力承担对教育类硕士的培养重任。由于高校教师通常有比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同时也承担着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因而花费在教育硕士培养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同时,还由于高校教师较长时间地脱离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学实践工作,因此对于教育硕士的指导也仅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这就使得培养的教育硕士也是重理论轻实践,更是出现学生对教学实践锻炼不足,承担基础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就生物教育硕士而言,由于生物学科发展迅速,各方面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实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很多知识点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对接,教育硕士研究生固然能够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但是如何能够深入浅出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教学对象却是需要认真推敲和琢磨的,而在这一点上,校内导师明显是存在短板的。

因此,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双导师制培?B模式的优势不言而喻。其优势主要可以通过与传统导师制的对比窥见一斑。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导师制而言,双导师制补充了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完善教育硕士培养的不足,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养下,教育硕士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则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全面的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并承担今后教书育人的伟大重任。

2 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建设现状评析

2.1 双导师制下的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各院校生物类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双导师制。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对每个生物教育硕士进行最大化的全面培养,校内导师充分利用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理论指导,通过授课、报告、学术交流、论文写作指导等方式全面深化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地追踪现行基础教育的理论积淀过程。同时,校外导师充分发挥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通过各种实践课程及活动指导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教学潜能,提升其教学实践水平,为今后的顺利入职做足准备。

2.2 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现状与评析

2.2.1 生物教育硕士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通过对生物教育硕士的问卷调查与采访,学生普遍对校内导师的评价较好,主要是因为在攻读学位期间与校内导师的接触机会和时间较多,通过经常的沟通和学习,使得学生在教育理论知识水平方面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相对而言,由于校外导师多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平日的教学任务繁重,使得学生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为有限,交流沟通方式主要以电话、QQ或者微信为主,并且交流时间和次数有限,少有面对面的沟通,加之一些学生不善交流,则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就更加形同虚设。当然,针对校外导师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学生表示能够充分理解,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还是希望能够出台更加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够真正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切身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地承担各类教学任务。

2.2.2 校内导师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对生物教育硕士校内导师的调查和采访结果表明,校内导师认为?F行的双导师制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学生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切实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践行。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校内外导师有必要通过交流和沟通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诚然,校内导师既有教育硕士培养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学校各级各类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及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任务,如何更加高效地肩负教育硕士校内导师的任务,这也是当前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2.2.3 校外导师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通过对与承担教学实习的中学、校外导师、相关一线教师等进行采访调查,发现校外导师对生物类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认识主要表现在:①校外导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一线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从而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传授;②在指导教育硕士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学生以及校内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如此可以教学相长,不仅对于学生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提升。

3 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

3.1 理论指导方面的提升

自2009年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以来,学生成了校内外两位导师之间沟通与进步的桥梁。针对于教育硕士的培养在实践方面的需求促成了理论指导的发展方向,而立足于基础教育实际的理论指导则更加具有针对性。相对于孤立的理论学习而言,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并有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基础教学实践过程。

3.2 实践经验方面的提升

对于在校接受较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生物教育硕士而言,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指导,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教育硕士的进步和成长;并且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大环境下,凭借更加高效的创新实践平台(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促成了生物教育硕士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机会,这也使得学生在攻读学位阶段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基础教学理论研究探讨和实践锻炼机会,因而也进一步提升了本校教育类硕士在同领域内的有效竞争力。

3.3 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

通过对已就业的多所中小学的教育硕士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各学校比较一致地认为,相应教育类硕士在承担基础教学的工作后在教学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教学研究潜能,这对于一线教师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生物教育硕士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确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

4 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有效提升策略

4.1 加强校内外导师之间的沟通

虽然双导师制在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校内外导师沟通不畅的问题,同时校外导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校内外导师的有效沟通渠道。鉴于此,作为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有必要出台针对于教育硕士培养的双导师履行的相应管理条例,以使得校内外导师充分明确自身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更加高效地激励双方导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此外,还可以考虑让校外导师为研究生开设教学实践的课程,或者不定期举办教学实践沙龙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尽早且充分地与一线教师接触,汲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加油充电。

4.2 以教育教学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同样地,以双导师制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可以考虑借助于校内外导师的教育教学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个性化、具体化培养。对于校内外导师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承担一定的各级各类教学教改项目,而导师则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施的不同环节。这些项目可能涉及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或者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导师则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让指导的教育硕士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相信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到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获得教育教学方法或者技能的提升,这种项目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对相对空洞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同样也更加有利于生物教育硕士的成长与发展。

4.3 充分发挥导师专业优势,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的中学生物教师,因此,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要更加注重教?W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作为承担教育硕士培养任务的校内外导师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尤其侧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从事紧密联系基础教学实际的教学实践训练,诸如,增加学生教学实践的时间(除了在校实习半年以外,增加平时课程实习的机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习期间充分参与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各项教学事务等等),采取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包括教材分析、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案例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