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范文第1篇

    一、 引入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美 国着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教学生活化运用最为广泛。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要注意素材的典型化,并要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

    设计1:免疫话题可以从学生种牛痘说起,提问:为什么牛痘只要种一次即可获得终身免除天花的忧患,而有些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接种呢?这样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就自然产生了学习动机。

    设计 2:上课伊始,提问每年 12月 1日是什么纪念 Et?生 :国际艾滋病日。师:今年(2006年)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答不上,教师就打出2006年艾滋病日宣传画及宣传口号(StopAIDS,Keepthepromise),请学生尝试翻译(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师: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艾滋病为什么目前是不治之症?从艾滋病 自然引人新课学习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内容与每个人有关,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 3:上课之初,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提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它是一种免疫失调病。那么什么是免疫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4:每年到春末夏初,蚕豆上市之时,总有一些人会因吃蚕豆而发病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总之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人新课,一方面使新知识的学习找到了生长点,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延伸和深化,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为人们的生活造福。

    二、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对教材 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当然 ,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负担,应该能为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服务。如课本只介绍了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教师则可补充说明疫苗有三种:分别是减毒的微生物(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微生物(百日咳病菌,伤寒疫苗)以及微生物成分及其产物(链球菌脂多糖),同时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介绍我国计划免疫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这样既联系了实际,又丰富了认识。

    教学生活化并不排斥引导学生亲近课文 (文本),有时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例如课文中有这么一段 :“l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 ,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 ,过一段时间后 ,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读完这一段,我布置思考题 :联系课文思考如何制备抗蛇毒血清?在我点拨下 ,学生说出了制备抗蛇毒血清的方法和原理,加深了对抗体 、抗原以及它们关系的本质认识。

    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比如在介绍器官移植时,我补充了感动 中国中的一个事例:孝顺的儿子瞒着患尿毒症的母亲为她捐献了自己的一个肾脏表现了感天动地的至爱亲情 ,使学生深受震撼和教育。我们还介绍了几年前全校师生为患红斑狼疮学生捐款的事例,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有机渗透,不留痕迹 ,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 ,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 目标。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我们引用了 2004年全国高考题 :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 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个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答案 D)。又例如,在学习抗体时,我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比如单抗隆抗体的知识,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形成有机联系,知识得以运用。

生物化学教学范文第2篇

1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形式

1)阶段性考试。当每个章节学习结束时,利用每个章节结束的最后一节课时间,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闭卷测试。测试结束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现场对学生答疑解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审阅测试答卷后,将答卷反馈给学生,充分保障学生对成绩评定情况的知情权,并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抓紧补正。

2)实验教学多站式考试。实验课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很好地煅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多站式实验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临床班授课主讲教师担任主考,设四个考点,每个考点设监考教师两名,负责考试过程及考场纪律;每个考点的考试项目满分为5分,总计20分:第一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站:721型分光光度计和离心机使用第三站:电泳仪使用电泳加样第四站:装柱,层析柱上样

3)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理论教学终结考试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旨在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考试的内容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各方面知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成绩评价

1)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研究所作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控制学习过程,使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吉林省精品课程的平台资源,建立生物化学师生交流QQ群、微信群,改变了只能在课堂上与教师见面、提问、交流的状况。利用多种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学生学习的评价,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更加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讲授。

2)学生互评。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和沟通协调能力,为今后的医患交流打好基础。利用理论或实验教学的空闲时间,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话题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的内容、过程和结论。讨论结束后,组内成员相互评分,讨论记录和评分形成文字性材料交给授课教师。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分值设置学生的结课评价成绩由阶段性考试成绩(占20%)、实验教学多站式考试成绩(占20%)和理论教学期末考试(占60%)组成,形成性评价和学生互评不计入结课考核成绩。

2考核体系改革的效果与体会

形成性考核体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紧张感加强,学习态度端正,兴趣增强,能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各种资源对课堂上的知识及时消化,随时进行复习,灵活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对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形成性考核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多项能力阶段性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多站式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互评的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师生的沟通平台使学生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形成性考核体系同时也激发着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质疑与思考,训练了科研思维及批判意识。形成性考核体系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性考核体系给教师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在考核体系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反复论证,不断地摸索、创新、查漏补缺,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形成性考核体系促进教师自身成长与以往的考核模式相比,阶段性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增强责任心的前提下,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来满足配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3讨论

生物化学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绪论;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百年,但我国古代人民对它的认识却很早,如夏禹时期就用“曲”酿酒,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北宋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提取性激素[2]等。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成功完成了3号染色体上大约三千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作为在校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辈精神,通过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报效祖国。通过理论讲述,及时融入德育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生物化学课程

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度高且至关重要的桥梁课程,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难度大,接受知识速度慢,成为困扰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3],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绪论课开始,教师就要着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首先要做到“先见林,后见树”,头脑中先有大的知识框架,明确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抓住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有效利用PPT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动画,加深印象;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解与记忆并重的学科,相关的反应式、代谢途径、生理功能等只能靠记忆,为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可借鉴一些简洁明快的“顺口溜”,如将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即苯丙氨酸、蛋氨酸(也叫甲硫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记作“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同时在绪论课中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他们认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灵感。绪论作为一门课的开篇,要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德育性于一体[4],通过绪论课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明确生物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要学习的大致内容、意义、方法,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教学规律;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表情、眼神、手势、体态,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彩的绪论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会有新的问题、情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昌洪.生物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2]袁丽丽,赵霞,孙革新.绪论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5-56.

[3]何丹.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体会[J].教育界,2012(11):142.

生物化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实践课,是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但能够更好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掌握研究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方法、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基本实验素质,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课程团队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聘任具有高级职称兼有科研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同时配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进而形成了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主讲教师为骨干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强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团队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架构更适于教学对象的内容结构体系,设置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易于操作,主要是验证性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有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活力测定、蛋白质性质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实验,涉及到了层析、分光光度法、样品处理及含量测定等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也涉及到了如离心机、水浴锅、组织捣碎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在积极跟踪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开发一些新的配套综合性训练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训练能力。例如:精氨酸激酶表达与纯化、酵母双杂交检验蓝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菠菜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组分离、蛋白质印迹等实验都是目前已经开设的综合性训练大实验,一般在每学期16-18周开展。由于这些实验所用设备比较多、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涉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初步接触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研的训练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我院开放性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一线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可进行校级、院级等级别科研立项,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按期结题。目前,许多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进修和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随着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进行,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引起各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团队积极探索微课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将实验理论和操作制作成微课,学生就能以网络在线的方式自主学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带着疑问,独立设计或选择实验方案,去验证,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我们根据我院实际实验条件编制了电子版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将其放在网上供同学们下载使用,并利用相关视频资料、三维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原来枯燥、模糊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强化教学过程控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实验教学过程控制:a.加强和监督学生实验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预习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b.实验课时,教师要对关键仪器设备操作要进行示范性操作,并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c.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在完成实验报告中着重强调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强化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验。

5构建现代课程教学互动平台

我校重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把课程网站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活动重要环节。我们积极借助部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建设课程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课程qq群及网站进行老师与学生互动。随时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想法,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不但有效的增强了师生的感情,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6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视,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实验过程和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的分值,具体成绩计算比例为: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上课情况、实验及报告等平时表现进行确定,比例为30%,实验操作考试为30%,实验理论考试为40%。课程建设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之路,我们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教学内容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在确保实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学习新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微课、动画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并且要教学过程控制中探索发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不断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使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作者:倪明 刘春辉 潘继承 侯建军 陈珍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优化设计;创新

生物课程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生物教学重视与否,不仅与中、高考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密切相连,而且与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爱好、转变生物教学模式、丰富生物教学课程等便成为生物教学设计与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课堂教学创新优化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爱好,始终引导学生保持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是促动学生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持续转换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认真探究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课程和参与生物实践的“兴趣”细胞,将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互动的教学活动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教师能在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开场白。或故事引入,或谜语引入,或时事引入,或演示实验引入,或观察图片引入,或动画引入。刚开始就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投入到生物课中来。此外,教师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视频:如细菌真菌的生活、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八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三、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生物创新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生物创新教学,倡导体验式教学、实验室教学、参与式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当地没有植物园的可以参观比较有影响力的房地产楼盘,一般较大的楼盘也有很多名贵物种,通过教师对树种及其特征的讲解或者让学生辨认某种植物的明显特征,让学生在游玩或者参观过程中就能饶有兴致地辨别生物种类及习性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