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1篇

学校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参加各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校运动队在校领导、全体教师及各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式成立。二、目的任务: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提高我校体育竞赛水平,迎接市级的田径。三、基本情况:

学校田径运动队处于初创阶段,竞技水平、基本功不相同,而且身体素质并不突出,理论知识缺乏,训练时间少,因而面临重重困难。其优点是学生积极性高,具有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校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上下齐心协力,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队伍。四、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天训练早晚各一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周训练五天,星期六上午训练。五、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六、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七、思想教育和管理:

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七、运动员名单:

陆思豪三(1)班李梦婕三(1)班张毅峰三(1)班

蒋福建四(3)班王中耀五(2)班陈莹六(1)班

陆莉六(3)班邹雄越六(3)班顾友优六(3)班

市集训点学生:沈思莹吴诚杰郑杉

后备学生:朱嘉雯三(1)顾希平四(1)班班庞凯强四(4)班八、具体训练要求:

准备期:(一周)

1、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一阶段:(2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第二阶段:(3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第三阶段:(4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参加市小学田径比赛九、具体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 选材

温岭市作为我省的经济强市,田径运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大批适合从事田径运动的中学生队伍,各中学具有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力量的优势。根据本人多年的田径训练经验,浅谈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控制训练的过程,供大家参考。

1 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特点

1.1 训练时间的业余性

中学生主要任务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高中学生最大的任务是考大学,业余田径训练只是针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只能在学习之余进行。我们将业余时间划分为课间休息时间、单元上课之前时间(早操时间)和单元下课之后时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因此,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将表现出时间短、次数不多的训练特点。

1.2 训练过程的长期性

竞技运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高中训练一般为3年,这为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长期性、不间断性提供了可能,在相对固定的体育教师下进行训练,能较好地保证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1.3 训练过程的阶段性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15到19岁),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肌肉面积小,肌纤维细,肌肉落后于骨骼的生长,骨骼的坚固性增强,男生身高增长仍明显,而女生明显减缓,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分析与综合能力明显增高,身体发育接近成熟;这个时期的男女生具有较强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对兴趣与爱好趋向专一,观察与判别能力增强,盲从性大大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生、心理特征,为训练阶段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1.4 训练内容的多样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和每一种训练内容对人体作用的局限性,学校业余田径训练所选择的内容应能提高学生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术,促进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宽厚的基础。

1.5 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

中学生不同于成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田径训练过程较之其它体育项目枯燥,这样学生就难以较长时间的从事某一练习。因此,必须通过多样有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

2 训练过程的控制

2.1 选材的控制

2.1.1 生理机能状况对身高、体重、胸围、血压、心率、肺活量、反应时等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测得数据选材。

2.1.2 运动素质的状况选测30m、立定跳远、十字障碍跑、30m单足跳计时计数。测试方法(略),根据测得的数据选材。

2.1.3 心智状况在运动素质测试前和测试后,用心境量表POMS, MAACL或者是BFS来测定学生体育活动和比赛时的心境。选择运动主观体验好,积极性高的学生。

2.1.4 参考父母亲的身高和体形;通过808(智商)量表测学生的神精类型。

2.2 训练过程目标的控制

训练过程的目标就是指训练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把目标划分为阶段性目标和终级目标,并且每个目标都应有定性和定量的要求。

2.3 训练阶段过程划分的控制

一般来说,1周为1个小周期(5到6天),高中业余田径训练一般在期中考试前后各为1个小中周期(2个月)和一个学期为大中周期进行。

2.4 训练计划制定的控制当训练阶段划分以后,就要根据阶段来制定训练计划

制定计划要依据师生的基本情况、训练的目标、训练的内容、场地器材条件、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等制定出:课间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训练日训练计划、小周期训练计划、小中周期训练计划、大中周期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无论制定以上那种计划都必须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可接受性、灵活性、实效性、一致性原则。

2.5 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

2.5.1 课外活动课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指导思想:以发展1到2项身休素质或某项运动技术为主,选择训练内容,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完成训练任务。

训练目标:对于发展的1到2项素质或某项运动技术的学习提出具体要求。100m ×5次,男生每次不能超过13秒,女生不能超过15秒等。

内容选择:以灵敏、速度为主的内容;以速度、速度力量为主的内容;以一般耐力为主的内容;以某个专项为主的内容等。方法和手段:根据发展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依据课的内容和训练目标,可相应采用重复法、间歇法、变换法、持续法、游戏法、竞赛法、循环法、趣味法、综合法等等。

信息反馈:测试成绩、任务完成情况,一次训练结束后3-5min队员心率情况,是否有规律的下降,还有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面部表情、肌肉弹性、睡眠等等。

2.5.2 不同时期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异时性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认识规律和时空的变化,按照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地系统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来控制不同时期的训练过程。

训练目标:确定队员所从事的具体运动项目(如100米或400米);积极培养队员从事专项运动的兴趣、责任感、自信心;进一步改善和完善专项技术;提高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抗练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专项生理机能,使其适应专项运动的需要;初步形成与专项运动相适应的心理品质,以及系统地学习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

选择内容:着重于专项训练、无氧耐力、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并根据专项发展和提高的要求,应特别注重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专项技术微细结构动作的训练,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小肌肉群力量的提高,选择与专项相关密切的各项内容。如:专项本身,专项的一些辅和诱导性练习,与专项用力特点和动作方式相同和相近的各种练习。根据训练的任务和选择的内容,适当选用这些方法:重复法、间歇法、变换法、持续法、游戏法、竞赛法、循环法、趣味法、综合法等等。信息的反馈:通过测验、比赛、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获得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智素质的各项指标。为下次课或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 结语

为了最优控制高中业余田径短跑训练过程,施控者在训练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训练时间的安排上,内容出现的顺序上,依据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特点和训练规律及短跑运动的特性,有程序、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安排。高中在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专项技术、专项技术细微结构动作的训练,在量积累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参考文献:

[1]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1-6

[2]徐新红.少儿田径教学训练特点及阶段训练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70-73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3篇

规划与环境

从规划与环境的关系来说,好的环境创造必须要有好的规划为基础。基地北侧隔路为居民区,西侧为城市主干路金马路,南侧隔路为高压走廊绿化带,东侧相邻实德足球俱乐部。场地呈西高东低。因建设经费紧张,加之当时国内尚无同类型高标准的田径训练基地,所以在规划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认真分析了场地内外环境后,确定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地势,尽可能地减少建筑物基础造价,通过精心设计,多方案择优比较,确定了现实施的这个方案。

田径训练基地规划的首要问题是田径训练场的布置。因为设有标准400m跑道的田径训练场,需至少长宽为180m×110m的场地。它具有占地面积大,要求场地平整度高的特点。因此现选址基于3方面考虑。一,基地东部较平坦,地势较低。且此处有根横贯基地南北的市政下水主干线,在这段地带上不易布置建筑物。另外田径场地设于基地的最低洼处,从技术上讲还能使场地经常保持有充足潮湿的水份来源;二,利用原万达足球俱乐部在此已建的简易足球场地;三,东邻万达足球俱乐部的足球训练场地(其足球场与这一侧的田径训练场地之间有近5m的高差,在训练上互不干拢),利用其场地的空旷来加大田径训练场地周边的空间感,使田径训练场地环境空间更开敞,有助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在考虑功能分区和减少土方量上规划形成了二个台地,高差约4m左右。场地训练区在台下,其它各区在台上,互相独立。

根据田径训练基地的特点,规划上将场地分成场馆训练区、办公教学区和后勤服务区,各区既相对独立,又在使用上相互联系,流线组织明晰,动静分离,如将训练馆与田径训练场构成的场馆训练动区,集中于基地的东北侧。将需安静环境的其它区设于基地西南侧。

主入口设于基地南侧,主要是考虑避免与北部的居民区相互干扰,且南侧道路交通量非常小,利用对面高压走廊下的城市绿化带还可形成自己独立的入口外部环境。在基地的东北和东南,考虑到田径场地有对外开放的可能性,设有对外出入口。从主入口进入基地,左侧为办公楼、后勤辅楼和运动员宿舍,右侧为大连体育运动学校教学楼及食堂和学生宿舍。为防止基地西侧城市主干道和北侧居民区对基地的噪音和视线等干扰,在建筑单体规划布置上,将后勤辅楼设于顺沿城市主干道一侧,将体量巨大的室内训练馆布置在基地西北侧。从而形成了围合内院的实用空间关系。将外侧的噪音和其它的干扰阻隔,使其不能直达安静的内院,保证了教学、宿舍区的安静和正常的训练及教学活动。在基地中部的台地上,设有一个大型水塘。它除可以美化改善基地内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实用功能,就是用它的水来浇洒田径跑道,使跑道经常保持湿润,不起灰(草坡下设有泵房)。

建筑与环境

因为马家军所创造的辉煌成绩,都是在非常艰苦的训练环境下取得的。因此我们用朴素的建筑风格体现出建筑的质朴美。在建筑单体的构思上,首先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根据运动队平时训练、生活和体育教学活动规律,对平面功能区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基地在生活和管理的硬件上达到科学有序。在外部形象设计上,对各建筑单体进行了统一造型和风格上的考虑,使其体现稳重、大方、不奢侈,既表现出体育建筑的简洁性,又能向人们展示滨海城市的建筑风貌。主建筑群均为蓝灰色大坡屋顶,墙面为暖色调的面砖和涂料。建成后的田径训练基地建筑群与实德足球俱乐部的大坡屋顶,构成了体育活动中心特有的风景。淳厚、质朴的建筑与其周围的绿色环境结合,是一种没有华丽的朴素美,它的美透着朴实、真诚。基地临城市干道的建筑墙面上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标志和造型别致的室内训练馆,向人们展示出其体育建筑的文化性,诠释着基地的功能性质。将办公和教学楼设于南部,是考虑到基地外南侧高压走廊下的绿化带有较好的景观,运用借景手法,可使两栋楼有非常好的外部绿化环境。

设计观念的改变调整了我们对体育建筑规划设计的思维定式。体育怎样与建筑融合,怎样与环境融合,永远是我们不断探求的课题。

作者单位:大连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4篇

一、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科学选材

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必须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一切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来实施教学与训练。切不可为训练而训练,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比赛成绩和名次。如果这样,即使运动员取得一定运动成绩,那也往往是昙花一现,到高一年级阶段,就很难取得进步了。此外,实施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必须重视科学选材,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在此基础上建立班、年级代表队,从中再选出一些比较突出的苗子进一步培养,最后确定校代表队的名单。

二、认真制订学校田径课余训练计划

田径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训练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训练水平。教师在实施训练之前,必须制订好完整的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三、建立好运动员训练档案

要了解运动员训练情况及训练水平是否提高,必须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及训练成绩记载。

四、合理训练,遵循训练原则

教师要认真钻研一些训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实际实施科学训练。训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如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

五、注重课余训练医务监督

田径课余训练要注重医务监督。这是因为,训练中有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如脚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等,如不及时处理,会延缓恢复的时间。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此外,教师在训练中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如训练中运动员脸色苍白,无精打采等,应及时停止训练,询问其情况,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其症状。

六、处理好学生课余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很多基层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要训练了,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到场训练,甚至不来训练,导致教师训练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影响了训练的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或者是老师在讲试卷不让其出来。对此,教师不应责怪学生,而应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主动和班主任老师、各科任课老师沟通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家访

田径课余训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帮助其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一般讲来,学生对田径课余训练还是比较有兴趣和信心的,顾虑主要存在于家长的思想中。许多家长不让学生训练的原因往往有两点:一是不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认为参加田径训练会“伤身体”;二是怕自己的孩子参加田径课余训练,学习时间变少,影响文化成绩。对此,教师应及时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忧虑。

田径训练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训练强度;训练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85-01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田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教师还应掌握好学生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只有依据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才能保证学生训练的效果。当前,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训练模式,安排较强的训练强度和较大的训练量。这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使有的学生身心疲惫,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影响训练效果。为此,体育教师应该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和任务量,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保证学生达到训练目标,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一、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化的原因

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化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又包括家庭方面的因素及教师方面的因素。(1)社会原因。当前田径运动整体水平不高,所以,田径受关注度相对比较低。田径训练基本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很少有人了解田径运动,田径的训练很难达到科学化,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影响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2)家庭原因。当前,有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成绩,很少重视田径训练。这些家长轻视体育教学,认为田径训练可有可无,平时只盯着语数英等所谓主科的考试分数。这样,就会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平时很少参加田径训练,偶尔训练时也很难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尺度。(3)教师原因。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很多时候只能从教师这里获取知识,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则会影响学生对于田径的认知。而且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训练方法和训练量的不协调,影响训练效果。

二、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1)完善田径训练体系。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完善训练体系。首先,学校应该真正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协调好田径训练和文化课的时间,避免相互冲突,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其次,应该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并且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督促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最后,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能够胜任田径教学。因为,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田径知识,清楚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

(2)有效协调训练强度和量的关系。只有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处于一个科学比例的时候,田径训练的效果才会处于最佳状态。因为训练强度或者训练量过大,不仅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违背田径训练的宗旨。所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在合理训练量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人专项训练,有效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在力量和速度方面有所提升,提高田径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短跑或者间歇跑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爆发力,让学生的力量和速度得到锻炼,这个时候训练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在进行长跑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训练量,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3)提升训练结构的科学性。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按照相应的结构进行训练,才能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生的田径能力。因为学生的训练强度过大,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等情况;但如果训练强度过小又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即使长时间进行训练,也难以提高学生竞技水平。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许多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都是先进行力量的训练,然后提升强度,提高速度,这样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强度和量的范围,并且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训练。训练结构的科学性会提高训练的质量,同时也只有按照这种科学的模式进行练习,才能够真正提升训练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田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田径训练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作为指导,仅仅注重提高训练强度和增加训练量很难提升田径的水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立足于教学,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把握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具体训练量,科学安排训练计划,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

[2]卜建华.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