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径比赛

田径比赛

田径比赛

田径比赛范文第1篇

卓映君

盛夏的一天,阳光炙烤着大地,我校操场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迎来的是一年一度的校运会。

喇叭里传来了声音“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即将开始,请大家作好准备,”老师的话音刚落,参加第一个项目——400米中长跑的同学马上做好赛前准备运动,精神抖擞地走到起跑点,等待比赛的开始。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都好像实力非凡的样子。使我加重了心里负担。这是旁边的啦啦队正在为我们加油,在一旁观看比赛的老师也纷纷为我们打气加油。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使我直冒冷汗,四肢发软。

枪声响了,比赛开始了,由于心理压力的问题使我远远落后于其他选手,这时我们班的同学看到我远远落后,就站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在为我加油。看着这么多同学对我的支持,我心想:“我一定要赢得这场比赛,为班争光。坚持就是胜利。”于是,同学们的呐喊声似乎净化成一股神圣的力量注入我的体内。这时,我有充满信心,鼓足勇气拼命地向前冲去,一个、两个、三个……。我超越了所有的对手,而且摇摇地领先。很快到终点了。我有尽力地去冲刺,终于,我冲过了终点。同学们的掌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气喘吁吁地会到休息处等待公布比赛结果。

田径比赛范文第2篇

我队共有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现在我就5名运动员的参赛情况作一简单的总结。他们是杨华、冯佳倩、王珏、徐萍、董炎冰。赛前我们对前几年的比赛成绩仔细研究,特别是何校长对各项目的研究与分析,从细从实分析,如去年比赛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今年是继续参加本组别的比赛,还是已经升组了,如在本组别比赛中该运动员今年可能达到什么程度等多方面的探讨。在教育局王科;体育局陈局长,王科;学校房校长,何校长及教练员共同商讨下。杨华参加女子乙组的三项全能项目;冯佳倩、王珏参加女子乙组的跳高和三级跳远项目;徐萍参加男子丙组的跳高和跳远项目;董炎冰参加女子丙组的60米和跳远项目。

赛前,我校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体育局对业余体校运动员训练每天不多于2.5小时的规定,早晨半小时,下午两小时。我给他们5人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专项技术和比赛情况相结合。特别是董炎冰,徐萍跳远的助跑不够稳定,针对这一情况在助跑和踏跳的衔接上狠下工夫。经过一阶段的训练他们的情况很正常。

比赛中,我对他们的心理方面作好疏导工作。因而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本次比赛中本代表队共收获7金9银。本组共五名队员参加十项比赛,共获得4金5银。他们是:冯佳倩四月份测试赛三级跳远成绩11米,本次比赛成绩11.41米,获全省第二名,四月份测试赛跳高成绩1.40米,本次比赛成绩跳高1.56米,获全省第二名。杨华全能第二名,她完全有可能获得全能冠军,主要是100米没有跑出自己应有的成绩。全能比赛分两组,她在第一组比赛,以为自己跑第一就行了。另外,我以往从未安排队员参加全能比赛。作为教练员对全能比赛的技战术指导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己对全能比赛方面的业务知识。王珏跳高第一名,成绩1.65米;三级跳远第一名,成绩11.58米。董炎冰60米第一名,成绩8秒59;跳远第一名,成绩5.06米。徐萍跳远5.10米,获得第二名。这个成绩相对他们来说是可以的。

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对今后的训练思路如下:

(1)本人是高中毕业进入体院学习的,没有经过专业运动员生涯,因而本人要加快教练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高。

(2)进一步利用好武进区教育局、体育局给予我校的招生优惠政策,选好优秀苗子,打好扎实基础,练好人才,出好人才。为体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田径比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田径运动 归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感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70-02

一、引 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F)是归因理论的奠基人,他从根本上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原因分为两部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按照他的分析,人们对一件事件的解释不是归因于个人,就是归因于环境的原因。二者的区别是:个人原因是个体自身的原因,如:人格、心境、态度、动机、能力以及努力等;而环境原因则是外界情境的原因,如运气、工作条件等。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结果的内部和外部归因不是活动分析的终止,还要与其他心理过程互相作用,导致特定的情感体验、对未来的期望和行动选择等。

归因分析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分析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和比赛中去并不断进取。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偏差、错误的归因分析将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多走弯路。下面,笔者根据近两届带队参加我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所总结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从归因分析的角度来谈谈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相关问题。

二、关于田径运动归因分析的控制点问题

归因问题的分析大多集中在控制点上。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某些因素控制着,这些因素便是他们的控制点。它们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内部因素。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中影响着教练员及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导向。

1.要正确认识内控因素和外控因素

内控因素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强烈倾向于将其经历中各种积极或消极因素看作是自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因素处于主动控制之下。外控因素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强烈倾向于将其经历中各种积极或消极因素看作与自己个人的行为无关,因此,这些因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笔者近两届带队参加我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共有12名队员(6男6女)参赛。比赛获得第一名2名(其中破1项省高校记录),第二名2名,第三名2名,其他名次不计。我们发现,具有高内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主要的归因分析是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那些因素,如努力程度、技能发挥水平、注意范围等等。而高外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在出现问题时主要的归因分析是认为裁判、对手、观众等他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本来可以获得较好名次的却未能取得。因此说,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多数应为内控型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和把握那些可控因素上,譬如技术、战术、思维、期望、注意的范围和方向、唤醒水平、对失望的反应等,而且还能有效地应付诸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天气、裁判、对手、场地、比赛时间等,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他们能迅速重新将注意转向可控因素上。这就要求我们的教练员要选好队员,经常在训练时给予良好的心理导向,从而使之能在训练和比赛中鉴别出哪些因素是可控因素,哪些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控制能力,使之在训练、比赛中更能沉着、有效地排除干扰,实现最终目标。

2.归因分析的焦虑唤醒与控制点

无论是内控型或外控型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对内控型运动员而言,极端的内控型运动员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在赛前同样能体验到与外控型运动员相同的极高焦虑感。但内控型运动员往往比外控型运动员更能现实地处理好成功与失败问题,对自己的努力更有信心,这为进行自我调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使赛前焦虑水平降低。在比赛中,我们总结发现高焦虑与外控点之间有可靠相关,实际的或主观的缺乏控制都会导致焦虑。这就要求教练员选材时更要重视运动员的性格、气质特征,尽量挑选内控型运动员,并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和心理调控,逐步培养运动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接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勇于改造和提高自我等能力。

3.归因分析的性别差异与控制点

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发现女运动员较男运动相比,更倾向于外控型。具体表现为:失败时过多地自我指责能力差、外界环境干扰等;成功时则认为是幸运伴随或获胜过程的简单性,而非努力所得。总得来说,女运动员对自己的评价总是较低,对成功的期望较低,对失败总会进行外部的归因分析(如气候、场地、对手、裁判等),而过少地进行内部归因分析(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能力的表现、比赛中的注意力等)。在两届大运会中,笔者有三名所带的女运动员便是这样,比赛中完全有机会冲击冠军的,但总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不愿尽最大努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只获得了第二和第三名。而男队员较多的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比赛中基本上都竭尽全力去奋斗。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的归因分析中就应更多的激发女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求和欲望,注重逐步培养其竞争意识以及努力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三、要注意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及其预防和矫正

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是指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后对其结果很少有或根本无法控制从而产生一种无助感受的分析和判断。对运动员而言,这种无助的感受是在训练、比赛中习得的经验和感受。

1.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感会使运动员把每次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不理想或不及别人归因于客观上无法改变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归因于缺乏能力而不是缺乏努力;第二,归因于外界因素,如恶劣天气、裁判不公、外界因素干扰等因素;第三,对技术技能的改进和提高不愿冒风险,从而产生一种信心不足和无奈感;第四,将自己看作是不断的失败者,从而造成成功的经验越来越少,而无助感越来越强,导致最终对目标失去信心和勇气,甚至最终退出训练和比赛。水平越低,无助感表现越突出,高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场合也会出现此类情况。因此,教练员要认真了解每位运动员并及时进行调节,以便帮助其达到正确的心理定势。

2.习得性无助感的预防及矫正

相对而言,能力方面的归因是稳定的,而努力方面的归因是不稳定的。教练员要注意利用此点去鼓励运动员,以帮助其避免和消除无助感,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得更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矫正:

(1)要尽量给运动员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培养运动员学习的兴趣、动作的正确概念及比赛节奏的把握。具体可尝试:第一,训练时尽量给运动员积极有效的反馈,避免对运动员因表现的好坏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第二,要帮助运动员发现在某些方面自己存在的优势,一直被队友和教练看好;第三,在训练和比赛时要经常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给运动员以激励,如微笑、翘起大拇指、拍拍肩膀等;第四,避免用讽刺、侮辱或大声吼叫对待运动员的失误或失败。

(2)可通过比赛或模拟比赛的形式帮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可控能力,并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向,让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另外,也应不断培养运动员的内控倾向和动机倾向,强调个人努力程度是运动技能和成绩提高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以此引导运动员产生更多的动机效果,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3)归因分析应实事求是。教练员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位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及所具备的最大潜能,准确进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目标设置,对结果的归因分析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总之,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分析会直接影响田径队员将来的期望、情感和行为。因此,教练员一定要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归因分析,通过有效的引导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田径比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田径运动 比赛期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高专项心理素质,做好赛前心理准备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练习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以及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在田径训练中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要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一般心理训练

1.放松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的放松动作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运动中的放松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主动进行的;运动后的放松是直接从动作松弛开始,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的放松感觉。放松能力的练习要求运动员在意识上进行主动调节,其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效和较容易进行的是“意念想象法”和“音乐刺激法”。通过放松要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这是心理调节的专门手段和方法,不同于运动技术训练。

2.呼吸调节训练

呼吸系统的调节能力,是通过系统的训练获得的。在呼吸训练中,首先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方式,一般比胸式呼吸缓慢,呼吸量大,便于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脑力。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掌握缓慢、均匀、细长和连续呼吸的要领。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常用于比赛后的恢复过程和缓解赛前紧张。即通过呼吸调节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和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或比赛打下身心基础。

3.集中注意力训练

田径项目的比赛是在有限的时间或次数内,运动员把身体上、精神上的能力都集中运用到瞬间的比赛中。因此,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已是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不分心,不受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这种能力既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又与后天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训练培养有关。

具体的方法:

(1)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在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言语暗示训练

言语暗示训练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前者是主持心理训练的人,从外部进行暗示;后者是受训者的自我暗示。两种暗示方法要结合使用,一般在心理训练初期,当运动员还不能独立进行自我调节时,多使用他人暗示的方法。在心理训练的后期,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并辅之以他人暗示。这些言语大多是鼓励性的,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或者达到振奋人心的目的。

5.表象训练

运动员在训练时对即将进行的动作技术过程,包括动作要领、用力的顺序、方法和时间等进行系统的回忆练习。方法可用墨想,也可以结合技术图片或看他人练习进行回忆。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把回忆与完成动作时的运动感觉结合起来。目的是强化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从而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正确性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意志品质训练

培养运动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

1.提高训练的困难程度,随着困难程度的增加,要求运动员通过相应的意志品质完成训练任务。

2.疲劳其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员根据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运动员比较疲劳的情况下再增加新的训练内容,这样可以使运动员的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性和坚韧性。

3.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不利的气候或嘈杂的环境中坚持技术训练,并要求运动员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三、注意力集中训练

要求运动员排除外界干扰、气温异常、比赛条件差、观众呐喊及突发事件等影响,做好充分身体和心理准备后才开始完成动作。

1.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

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能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

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四、情绪对比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运动员回忆紧张竞赛场面中的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要求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

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运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控制心理的稳定、具备顽强的意志,往往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练员应该努力做到:(1)在重视心理方法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周期性,这是心理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教练员应把心理训练问题体现在运动员多年的训练计划之中;(2)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结合运动员的专项合理地安排心理训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的核心问题;(3)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及训练队伍内成员的团结,这是心理训练顺利进行的保证。

参考文献:

田径比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状态;田径运动员;比赛;影响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通过观看比赛及赛事录像、查阅文献、收集比赛资料、赛事评论等方法,对我院参加省高职运动会的田径运动员和院田径运动员进行研究。

二、研究分析

通过对我院参加省高职运动会的田径运动员和院田径运动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影响高职田径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第一,训练程度和成绩直接影响高职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训练水平越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就越足。如果运动员参加了全年(包括冬训)的系统训练,身体机能、技战术等训练比较好,训练效果也很好,那其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信心十足,心理状态稳定。训练水平高,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

第二,运动员赛场经验不足,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经验决定高职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控制情绪,克服困难,发挥正常水平。缺乏经验,不能准确地预料比赛中的种种情况,盲目忧虑或乐观,造成选手注意力分散,不能合理调控心理而影响运动员成绩。所以,经常参加比赛或模拟比赛是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控制能力的关键。

第三,参赛动机与目的任务。拟定参赛动机与目的任务是形成运动员赛前心理情绪状态的重要因素。运动员是否充满信心及所持的态度都直接影响情绪。要让运动员掌握主观与客观情况,摆正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激发心理能量。运动员不能带有思想包袱和压力,否则将影响成绩。只有目的明确,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第四,比赛对手的强弱,比赛道次和组次,天气和场地条件,运动员的休息睡眠、体力及伤病,领导、领队、教练及个人、家庭关系等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职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其不能理想发挥。只有排除以上诸因素,让运动员轻装上阵,他们才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变化,影响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的发挥程度。运动员要在比赛中稳定地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仅应具备身体和技战术方面的优势,而且还要具备心理方面的优势。心理状态是一种较复杂的内心反应,其程度变化不仅受大脑神经系统、外界因素干扰及临场经验等影响,而且还伴随着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的反应而变化。

因此,要想让运动员充满信心、轻松比赛和积极投入训练,就要及时而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心理训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首先要加强高职运动员责任感的教育,让运动员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都能为了集体和学院的荣誉去努力拼搏;还要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经过反复锻炼,使运动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还要提高运动员的思想水平和修养,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他们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

教练员要正确而全面地安排训练,让运动员适应各种气候环境;要分析对手的强弱及特点,掌握运动员的思想和心理,帮助其分析情况,解决思想和技术上的问题,让他们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运动员提出的要求和任务要切合实际,不能过分强调拿名次,破纪录;最后,还要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加强后勤保障及夯实奖励机制,减少或避免运动员产生不必要的思想问题,从而使运动员稳定心理状态,激发比赛欲望和成功的信心。

同时,要根据兴奋类型不同的运动员,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根据巴甫洛夫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状态四种类型的分析:偏向于“兴奋型”的运动员,要进行自我约束控制,把握好兴奋点;偏向“活泼型”的要注重冷静,控制情绪被动;偏向“安静型”的要积极调动意志力量,排除干扰,鼓足信心;偏向“抑制型”的要消除赛前紧张状态和克服悲观失望,多做情绪饱满的练习。只有对不同兴奋型的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才能让高职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要根据高职运动员的特点,结合实际,向运动员阐明训练、比赛的意义,增强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的责任感。同时,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建立奖励机制,使高职运动员将学习、训练、比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心理上重视起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挖掘潜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训练和比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