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席晶飞事迹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学习以及反思的,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敢于且勇于面对工作中发生的所有问题,讲实话,讲真话。作为管理人员,更加要勤于思考,经常深入一线现场,主动了解一线员工的真实想法,转变思维方式,服务于一线员工,思考如何帮助一线员工解决日常的工作问题,对日常收集的数据要进行主动分析,总结!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更要主动为一线员工减负减压,也是提升本身工作质量的方法。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席晶飞同志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每一个寰宇东方人可以舍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和席晶飞一样选择反应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是选择随大流,违心地去说一些大众都能“接受”的事情,可能有时说些真话容易得罪人,引起别人的反感,但是有句话叫“忠言逆耳利于行”,选择讲真话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担当和魄力,相信没有人愿意跟没有担当的人共事。工作遇到问题时就要敢于提出并加强沟通,做的时候才能百分百全身心的投入,做实实在在的事,做有结果的事,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公司负责。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讲真话,办实事,一个人能不能干事?会不会办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作为、有担当,要驱除形势一片大好整天想着怎么平安度过的麻痹思想、在其位不办其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通过AES步步检工作座谈会,让我们认识了敢说真话的席晶飞,他的事迹也告诉我,作为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基层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需求,想员工之所想,主动担当,不偷懒,不观望,脚踏实地地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努力落实好各项工作。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一句“我们记录的这些数据有用吗?”让我们认识了席晶飞,敢于说实话,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做的更好。上海寰宇颁发AES步步检诤言奖也表明了我们在质量问题上的态度:“造高品质最美集装箱 做高素质最美造箱人”。AES步步检是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科学管理方法,提升了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质量意识。质量意识的提升也解决了质量问题的源头,从而不制造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全员参与,养成良好的质量意识。

相信在寰宇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敢说真话,敢提出问题的人。我们的企业也正因为有了像“席晶飞”那样脚踏实地,敢说真话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日臻完善,精益求精。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从一件简单的讲实话事件中,我深深感受到公司对讲实话,办实事的决心。我们的员工能讲实话,敢讲实话,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我们要向席晶飞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将讲实话精神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敢于承担,敢说敢做,通过分享席晶飞的一句“我们记录的这些数据有用吗?”让我再次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前总以为在工作中坚持原则,遵照领导的指示,不出差错,按部就班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工作就好,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不求上进、但求无过的思想。既然看到了不足,就要有行动去改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结合实际,善于反思,勇敢表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树立责任感,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席晶飞勇于讲真话的品质,作为财务人员更应该懂得讲真话、做实事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把每月的报表数据搁置高柜,应该让数据为生产,销售等服务,给领导层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销售接单提供可靠数据,为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明确目标,为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供财务数据。讲真话、做实事、促服务正是我们财务人员必修课!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一句“我们记录的这些数据有用吗”让我们认识了席晶飞,敢于讲真话、谏诤言体现了一个员工的担当和魄力,展现了一线员工想做事,做成事,做出价值的渴望。正是因为在寰宇“卓越 共享”的文化引领下,“开明睿智 诚信博爱,开放包容 卓越共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开门纳谏,从善如流,才听到了这样的真言、忠言、诤言!企业为有像席晶飞这样的优秀员工而骄傲!席晶飞为身在这样“开明睿智 开放包容”的企业而自豪!通过学习席晶飞的事迹,自我也进行了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勇于担当,勤于思考。对于数据做好分析,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做到管理的提升!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席晶飞讲实话做实事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反思。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带着自己的想法,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碰到问题时勇于面对、毫不避讳、才能把事做好。财务管理部作为风险防控的职能部门,审核、监督好每一份原始凭证,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绝对不可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坚决予以退回,确保每一份原始凭证的质量。敢讲敢退也是一种担当。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真话是最难讲也是最容易讲的,俗话说言由心声,真话它是反应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往往由于各种因素让我们怯于表达出来,给别人传达出的是一种假真话。通过席晶飞同志的事迹,让我们认识到做一个真实的人,就要敢于讲真话,不务虚名干实事、出实效,这样才值得大家信任,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席晶飞,我们身边的榜样,一个敢说敢质疑的榜样!他的一段话通俗易懂,但值得我们大家深思,他的这种敢说源自于他的责任心。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守信,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的出色完成。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失去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

【心得感悟】学习席晶飞事迹心得体会

席晶飞的一句话,是他严于律己、善于反思、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的体现。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步步检的要求,填好每一张表单是他的工作态度,但是一张张表单背后的意义,是他关注的重点。席工的提问让我们反思,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否也流于形式地应付了一些工作。我们的工作有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地记录,全面的统计分析,跟踪反馈与优化改进。我们应该在反思中不断改善工作方法,优化作业流程,才能有所进步,才能让我们所做的工作真正体现价值。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悟性 创新 工会

“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比智慧更重要的是经验。而且,在经验里面,悟性是最重要的一点。”[1] 这是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对“悟性”的高度评价。笔者通过工会工作的切身体验,发现“悟性”确实对于工会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推陈出新、彰显活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悟性”可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工会工作增添华彩的乐章。“悟性”应当成为当代工会干部创新工会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

何为“悟性”?就是要以对事物或现象敏锐的洞察力做到三个“善于”:第一,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体悟到彼此的联系。第二,善于从看似简凡的小事情中深悟到普遍而深刻的哲理。第三,善于利用矛盾对立统一律参悟到促进事物良性发展变化的理念和方法。

1.解“悟”之一:善于体悟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或现象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工会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或现象之间体悟到彼此的联系,并牵出其中积极的联系大胆作为。

工会曾经倡导“健康人民人”,并践行“日行万步”,号召职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大步走、呼吸走、扭着走、抬腿走、弹着走、直线走、倒着走。这项活动最初是为了维护职工健康权益而策划的,以实现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能。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工会以敏锐的洞察力体悟到健步走的活动形式还联系着其他很多方面。职工在成群结队大步走的过程中,有说有笑,打破了上下级之间、不同科室和部门之间的界限,每个职工都以自己健身的热情影响着周围的人群,使单位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文化氛围更为轻松愉悦。同时,这项活动还可以结合健康宣教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促进形成全民健身的社会环境。由于体悟到了事物之间的积极联系,工会开始大力倡导并推广“日行万步”,把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构建单位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实现增进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全国著名心脏专家胡大一教授十年来“日行万步”,他以亲身体验总结出来的“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箴言,如今已被广大百姓奉为健康圣经。这项原本小范围的工会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知名的健康文化品牌,2010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工会工作成果奖”,2011年12月被评为首都医药卫生文化建设十大创新成果奖。

2.解“悟”之二:善于深悟哲理

小事情并非真的小,可能包蕴着深刻的大道理。若能够透过表象深悟到实质,以大道理为指导去做小事情,那么小事情也可以被做大,做好,做出成效。善于从看似简凡的小事情中深悟到普遍而深刻的哲理也是悟性的重要内涵之一。

演讲是一种非常传统、非常常见的活动形式,但仍然可以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工会组织摒弃了以往逢重要节庆而简单例行演讲比赛的做法,高度发掘了演讲作为引导教职工合理表达诉求的平台作用以及作为宣传医院理念的传媒作用,本着让职工和医院都满意,促进职工和医院共同发展的精神,精心筹办了“讲述人民人自己的故事系列主题精品演讲”活动,先后举办了“印象?人民人”和“健康?人民人”两场主题演讲。精品演讲活动着眼于构建职工之家的工作大局,通过发挥演讲的平台作用,引导教职工真实表达自己作为人民人的种种感受和想法;同时,借助演讲极具感召力的传媒作用,将“构建民主、和谐、进取的幸福家园”理念传播并植根于每一位人民人内心深处。人气就是凝聚力,人心就是生产力,精品演讲成功地凝聚了人气,博得了人心。原本看似陈旧老套的演讲活动,由于工会深悟到其巨大的平台作用和传媒作用,普普通通的演讲变得不再那么普通了,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有了精品的样子,被评为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品活动之一。

工会组织在工作中落实“两个坚持”,坚持会员“全覆盖”,吸纳包括非在编合同制职工在内的全体职工入会;坚持会员“普惠制”,满足会员多样化需求。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会组织,会员的觉悟和素质普遍较高,其中专家、教授等“高端”群体,由于事务繁忙而无暇经常参加工会活动。在深悟“高端”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之后,工会创造性地探索了“高端”休假方式,即以休闲度假为主,兼有少量医疗任务,比如到美丽的西双版纳体验生活,并完成一定量的医疗工作。休息休假是职工的基本权益,度假是工会经常组织的活动,当我们在保障高质量度假的基础上,适量安排医疗任务的时候,医技精湛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端”群体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并且普遍自觉自愿地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当地百姓的赞誉,这种新休假方式也受到“高端”群体的欢迎。

3.解“悟”之三:善于参悟规律

任何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矛盾性,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中国工会的发展也不例外。与世界范围内工会组织普遍不受任何政党领导的特点不同,中国工会开宗明义就是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必然具有自身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行为方式。中国工会既要成为职工切身利益的保护伞,又要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肩负双重任务;有的时候,由于党政和职工对工会角色的期待存在差异,工会工作的推进显得困难重重。在中国现代医院管理体制中,工会与党委、行政、职工共同构成了矛盾对立统一体,并对统一体平稳良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医院管理的各种角色都能够积极正确地发挥作用时,才能够促进管理体制逐渐完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工会组织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以打造党委放心、行政信赖、员工拥护的队伍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会以“建家”为工作重点,兢兢业业、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致力于构建党政和职工都满意的民主、和谐、进取的幸福家园。比如,通过坚持“双代会”制度、成立医院管理民主监督委员会(简称“民监会”)、实行院务公开,既保障了职工的民主参与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又激活了医院公开、公正、透明的民主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文体活动,既保障了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权益,又营造了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医院氛围;通过为职工谋福利、送温暖的各种实际行动,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医院之家的和谐温暖;通过组织“爱心在手”职工技能比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护理技能比赛、财务技能比赛,控感知识与技能比赛、新员工基本知识比赛、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活动,促进教职工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创建开拓进取的医院之家。“建家”既是职工的共同心愿,又是医院的工作大局。工会组织巧妙智慧地通过“建家”把党政和职工的不同利益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既激发了职工“院兴我荣”的爱院意识、参与医院发展建设的高度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又创建了“全院上下共同关心医院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医院的管理建设水平推向“建家”的新的高度。各级各类工会组织积极“建家”并参评模范职工之家,取得了良效,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就是正确把握并成功运用了矛盾对立统一律。

4.小结:“悟”由心生,启灵智,通极境

《现代版说文解字释词辩句》中这样解“悟”字:“悟”者,外觉、内省也。“悟”由“忄、五、口”组合而成。“忄”从心、从情,通灵性,引申为智、爱、魂;“五”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眼明、耳尖、鼻灵、舌活、身健是外觉通达的基本条件;“口”直意为语言、表达,引申为内省加工后要将信息输出,向外表达、展示、传播,推向实践,进入新一轮的外觉内省。[2]

且不论这样的解释是否符合“悟”的字源学,其对于我们深刻解读“悟性”在创新工会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悟”由心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领悟,不是外人外物强加所致。工会组织应当时时处处用真心、动真情、捧真爱,想员工之所需,思医院之所急,尽工会之所能。“悟”是内省,亦要通过外觉得以表达和实践,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必须开启灵智,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新颖鲜活的职工活动,既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又与医院的发展建设步伐一致。总之,工会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悟”外觉而内省的特性,以高度的悟性努力打造党委放心、行政信赖、员工拥护的工会组织!

注 释:

[1]于丹.《感悟》.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3月北京第1版.36

[2]路东来.《现代版说文解字释词辩句:“悟”的三重境界》.《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2.6

参考文献:

[1]张青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干部培训系列讲座.《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展示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为》.2011年10月17日

[2]颜琴.工会工作完全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3]戴文宪.新编工会组织工作实务操作指南.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4]工会基础知识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思考

近年来,人们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语文教学提出质疑。杨东平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这不能不说是切中语文教学的要害。这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就是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无疑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那么造成这种尴尬的根源何在?我想,这主要就在于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多年来,高中教育瞄准高考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初中、小学教育情况类似,语文高考的模式被简单地套用到中小学教育中去。于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排除了一些本来应该有的教学内容,安排进了一些不该有的项目和方法。因此,学生该学的没有学好或根本没学,不必学的反倒可能掌握得十分娴熟。正是由于这种应试机制的存在,使得目前在语文的教学中,有一种程式化的倾向追求外在的形式,注重表演和讲授,教师“主演”,而学生是“看客”。教师常常分析肢解课文,把“教参”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当作一个空的器皿,没有真正表达自己思想的发言权。

二、“体悟式”学习策略的科学内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体验和感悟是“课标”的一个突出理念。经过统计发现,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现“体验”“感受”“感悟”等词共有80余次之多,足以见其重视的程度。因此践行“体悟式”学习策略是相当必要的。那么,究竟应如何正确把握“体悟式学习”策略呢?

“体悟式”学习,首先强调的自然是用“体”的方式解读文学作品。体,本是身体,引申为动词体验:《荀子・修身》“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再引申为亲近,《礼记・学记》“就贤体远。”再由亲近的体验而带有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意思:《礼记・中庸》“敬大臣也,体群臣也。”朱熹注云:“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体”强调身体的活动,它是对传统教学只会“讲大课”“满堂灌”,只重视课堂知识和抽象知识的改造和发展。因此,以“体”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即要求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与作者为友,甚或化身为作家体验其作品中所描绘的情境。但我们必须明确,“体”只是一种认知的手段,目的则为了获取其中的滋味,有所领悟。

“悟”本是佛家重要的思维手段禅宗自诩是不着文字的,讲单刀直入的“识心见性”,主张“顿悟”,因此,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讲究“韵外之致,象外之意。”它体现学习者智慧发展所应有的爆发力和高峰体验。总之,无论“体”和“悟”都要求以读者为中心,真正实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用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所悟,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可以说,“体”“悟”合起来,就是要达到一种身心的全面融合。而从哲学层面讲,“体悟”之“体”的哲学理解是主体在内外部活动中对自我的关照,“悟”指领会、感悟。它超越了体验亲身经历的局限性。

三、“体悟式”学习策略的意义

“体悟式”学习方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它把学生从教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知识积累,去把握文本,体验感受,思考内化:以积极进取的思维去领悟文本,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从而达到激活课堂的目标。更确切的说,体悟式学习方式包含了这样一些重要的内涵:(1)强调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体悟式学习意在寻求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个人意义”。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感悟能力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情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下面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一、在经历中感悟“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语文课堂是阅读的课堂,更是学生体验感悟的课堂。很多的感受,不是仅凭文字与教师的介绍学生就能够体会的,这就需要学生本身的经历来帮助体验。学生对天游峰来回扫那1800多级台阶只是数字上的感受,对于天游峰的险与峻,游客的气喘吁吁与大汗淋漓,老人的累等没有切肤的体验。于是,课前我组织学生爬学校五层楼比赛。有的学生爬得大气直喘,有的女生甚至没能坚持到最后。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对课文中“累”的体验与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老人每天来回扫1800多级台阶,你说累吗?

生:我觉得很累,上次比赛我们才爬五楼,有的人当场就累了,我到现在腿还有点疼。

师:生活中,70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上爬上爬下,扫那1800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师:我们体会到的老人的品质都与天游峰有关,看来作者在文章中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并不是闲来之笔,目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反映出老人的品质与山一样坚韧,不怕苦、勤劳。

师:是呀,通过写山的险与台阶的长来衬托出老人的品质,在写作上叫做“反衬”。

教师通过课前比赛爬楼梯,让学生体会到累。教学时,进行类比感悟,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老人的累。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不是教师强加的,是学生以身体之,以心悟之,更能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二、在细读中感悟“身累心不累”

细读文本,就是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多侧面的内涵。细读要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处,所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只有细读,才能走进文本,才能与作者进行对话,才能悟到作者写作的意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知道老人其实很累,但老人却说不累,产生了矛盾。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一矛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师:老人的工作很累,但老人又是如何说呢?我们读一读老人的话。(学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你从哪几方面读出了老人的不累?

生:“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老人轻松自如,很悠闲,所以老人不觉得累。

师:老人已经70高龄,为什么还在天游峰扫路呢?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呢?

生:老人把这里的山与水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是他的一切。

师:是啊,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水,爱这里的空气,爱这里的花草,爱这里的生活,他已经和武夷山天游峰融为一体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他到底累还是不累?课上至此,学生心中已一目了然――累!非常的累!在天游峰工作,怎会不累?这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与危险,此时就需要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体会、感悟。“累”体验得越深刻,“不累”的认识才会更到位。课堂中设置的一些小矛盾,或者教师提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不是在浪费时间,不是在做重复的事,而是这些需要一而再、再而三思考与回答的问题,能让学生的体验层层深入,在一次次的肯定与反思中感悟越来越深刻,真正达到升华感情的作用。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性 感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但是,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二、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而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传统的方法教学“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节时,教师一般都采用让学生以列表形式整理出船夫驾驶技术好表现在哪几方面。于是学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可以说捡出了这段课文的“骨架”。但仔细想想,学生列出了表格,就等于对驾驶技术好有了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还没有好好看一看文章的“全身”呢!

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做,他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了文章后,让学生当当船夫,向“游人”吆喝,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一做法,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还主动地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感悟,再加工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

(一)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