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班教师论文

小班教师论文

小班教师论文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小班额 教学模式

时下,农民工子女外出就读,城市化趋势、计划生育、择校风等诸多因素使得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逼出了农村“小班额”学校。站惯了四五十人甚至是六十几人的讲台,一下子站在只有八人的教室里,感觉黑压压的满是人头的拥挤的教室一下子空旷起来,心情随之开阔,这是我第一天走上小班讲台的感觉。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尚停留在探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层面,虽然在有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对此的比较、分析、反思进而提升还不够,尤其是在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经验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就一些体会与同行分享。

一、小学“小班额”语文教学理论的探索

“小班额”教学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主题,短时期内一个班级学生数成为个位数的局面难以扭转,小班额教学方法理论的探索成为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新学年开始,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校园网络、教研组活动等不同形式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内容涉及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优(劣)势、具体操作的方法、形式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分层—合作—交流”的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1.复习检查,以旧引新;2.明示目标,出示问题;3.学生自学,教师指导;4.分组讨论,互帮互学;5.回答问题,教师点拨;6.学生练习,教师辅导;7.学生演示,教师点评;8.巩固小结,呼应目标;9.精选作业,分层布置等9大环节,一节课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二、小学“小班额”语文教学与“大班额”教学的区别

“小班额”班级教室有较大空间,教师不仅可以自由排列座位,自愿组合,还可以安排一些简易的书柜作为小图书馆,常用的电教设备作为小电影院,使教室变成家、变成乐园,清静、独特、宽松、安逸。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让我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坛。进行大班教学时,教师并不是不想走下讲台,而是下了讲台,很难有“立足之处”,站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忽视群体中的一部分,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总揽全局。班级缩小的,讲台和学生座位间有一大块空处,我现在一上课,就站在那个位置,是在学生中间的,似乎就在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感觉很亲切。在上课过程中,我更能深入到学生中,到学生身旁去,而学生更能不拘一格地尽情表现。我在教学《看雪》一课时,孩子们或小组讨论,或即兴表演,而我则穿行其中或参与、或点拨,灵活的教室布置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发现,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班的条件下更能发挥作用。如采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影视欣赏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法。这样的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气氛更融洽。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随着人数减少,教师有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做到“阳光普照”。小学实施“小班额”语文教学,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主题教学、分类辅导等模式。

三、小学“小班额”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大学英语教师资源短缺现象,全国一、二年级学生近千万,每位大学英语教师负责上百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少课型必须采用大班教学。既然大班教学暂时不可避免,大力提高大班教学效果就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之一。

论文关键词:大班教学课堂管理教学创新

一、大型课堂教学的新问题

大学扩招后,每位大学英语教师得负责几百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都是进行大班教学。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在70人以上。许多教师认为大班教学存在一些新问题:1)因为学生多,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机会减少;2)组织教学有一定困难,课堂气氛难以调节,师生配合难度大;3)教师检查个人的机会减少;4)人数众多的班级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时间少,学习中的新问题不易被老师发现。5)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主要指教材、教辅、设备等)占有率低,同一班级内学生英语基础层次差别大,平均每个学生占有的课堂空间较小,和老师的接触过少。6)有的教师抱怨大班人数过多,无法了解班上的学生,批改作业的负担过重;教师很难把数量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课堂参和有限,学习效率低下。

目前,我们针对英语大班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大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思索。不少教师(44.6%)认为大班教学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教学效果差,师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施课堂活动,相当数量的学生注重力不集中,教师体力消耗大,深感身心不适。学生的看法也应引起注重,学生感觉不被老师注重,很少有提问或点名的压力,因此课前预习少,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大班上课有一种无人理睬的感觉,注重力分散,空气也不好。针对以上新问题,我们认为大力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新问题之一。

二、大学英语专科大班教学模式探索

(一)课堂管理模式创新

1.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每组人数6—10人,但最好是男女搭配,学生水平高、中、低比率相当。这种管理办法有两种好处:一、便于课堂管理。由于设了小组,大班乱七八糟的局面一下子就清楚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再是无序的。二、便于合作学习。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大班教学下的学生更为适宜。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这种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

2.针对学生学习目前状况,还应为全体学生开设一次组员分工策略培训。每个小组内设立(1)组长(1eader):按要求组织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到课和学习情况,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向学生展示本组活动成果,帮助后进生学习。把握小组讨论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2)检查员(inspector):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3)记录员(secretary):记录小组讨论结果及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新问题和观点,并负责总结并上交一份讨论结果。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

3.固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位置。如有调换,只能在组和组之间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这么多的人数做到一目了然,才能不让学生钻空子或偷懒。每次上课前5分钟检查到课率,责任到人。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到课情况,并将具体情况汇报给班长(如艺术1班,2班和3班合成一个教学班,则各小组分别向本班班长汇报),班长最后向教师汇报并说明缺课学生的具体原因。上课时,教师随时抽查学生回答新问题,如有学生未到而班长瞒报,则扣除小组长和班长的平时分。

4.对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实行“连座制”,并评选“明星小组”。对话表演、回答新问题、听写单词等都按小组进行,成绩也按小组计算。小组成员的成绩和表现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小组内一个成员回答对一个新问题,则每个成员都加两分,但是缺课学生和迟到学生不享受该项待遇(此举可杜绝学生的迟到现象);小组内一个成员听写不及格,则小组内每位成员均扣2分。为防止能者多劳,弱者坐享其成的现象,规定每次课组内每位成员只有一次表现机会。为了多挣分,必须所有成员都积极参和。每四次课评选一次明星小组和明星个人,并分别给他们照相,将成绩和相片上传至班级博客,刺激学生们之间的良性竞争。

5.小策略,大效果。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加快相互之间的熟悉和了解。我们让学生制作名片牌。名片牌上有学生姓名和昵称,有圆形和丁字形。上课回答新问题时,学生举牌示意。此举既可解决大班教学中教师不熟悉学生的新问题,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又可改变课堂的单一形式,使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回答新问题像电视上的有奖竞猜节目或拍卖会,减少了压力,增加了趣昧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大班教学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非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尽量减轻书面作业的批改工作。因此,补偿教师的精力投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均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新问题。

我们专科教研室全体教师本学期进行了提高英语大班教学效果的实验,提出5条策略:一是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二是提高讲课的生动性,以激情教学;三是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合理控制教学信息量;四是应用认知心理学探究成果,合理布置讲课和练习。五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5项操作方案:

1.集体备课,共享课件,集体讨论改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甚至专门开会探究每册书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讲课时适当走动,运用手势,注重声调,穿插幽默,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营造气氛,课堂活动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但是除了固定小组外,我们还可以分班级组(如合班课),男女组,2人组等。教师根据课堂活动内容的需要,随时改变小组形式,使学生保持新鲜感。

3.短讲多练,变换练习形式,讲课15分钟后,加练习5-10分钟。a.为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书面作业有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两种形式。个人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并集中讲解。小组作业由小组成员集体完成,小组间相互批改检查,有争议处由老师决定。b.集体练习和小组练习相结合。如对话练习,我们有全班齐声朗诵,有小组分角色朗读和同桌分角色朗读等,最后个人表演。最后的个人表演往往在讲台上进行,一方面可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另一方面更吸引其他同学的注重力。

4.变换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我们在听说、检查单词、课文讲解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探究出了适合专科生和艺术生的教学方法,在教研活动上相互交流。如检查单词,我们有3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听写法,一种是默写法,即看谁写得多写得快,一种是对译法,即让学生看中文写英文单词,看英文单词写中文意思。所有检查均在课堂上进行,花费时间少,但效果好,原因是一个人代表整个小组。由于平时注重激发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担心拖小组的后腿,惹人耻笑,不得不努力跟上其他同学的节奏。再如单词讲解,针对艺术生和专科生的特征,我们运用了归纳演绎法,即总结出一些字母组合的常见发音,再大量拼读包含该字母组合的单词。如ch在单词开头多半读[t,音同汉语的“吃”,教师在黑板上就可写出chat,cha孵,chain,change,chase,chamber等词,先让学生读,再擦掉让他们拼写。接着再告诉学生ch还可读[k,再写出character,technology等词。一来二去,学生们就克服了对生词的惧怕心理。另一种方法是谐音法。如restaurant一词。许多学生很轻易把中间的不发音的au漏掉。但是,你只要告诉他,我们上“餐馆”吃饭,一般先坐下“rest”,然后就要张大嘴吃了,因此,要把此处的“all”想象成“啊呜一口”。如此讲解后,就是艺术班的学生都没有拼错这个单词。如复述课文,我们采用了化整为零法和朝三暮四法。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全篇背诵。一个星期后检查,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奖励这些学生的同时,引导其他同学找出该篇文章的生词及词组,再对重难点句子进行适当讲解,最后要求全班同学能够当堂复述这些重难点句子。由于要求降低,又由于恰当地进行了竞争机制,同学们热情高涨,参和率高达9o%以上。其实,从一开始,教师们就心知肚明: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这项高难度的任务。但是,假如一开始就分别布置任务,会挫伤部分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此“朝三暮四”,学生们不自觉地发挥了各自的最大潜力而没有一点压力。

5.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班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我们鼓励学生们一个星期最少去外院的自主学习中心和英语沙龙两次以练习听力和口语,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法”,督促学生们把听力和口语教学主要放在课下进行。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技巧讲解和课堂测验。测验每两个单元进行一次。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只要任务得当,方法得当,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把无限的课外时间用在有限的英语学习上。

我们最后总结了大班英语教学模式的活动流程:设置新问题以激活思维——定向引导以促进交流——小组讨论以汇报结果——概括总结以精讲点拨——布置作业。所谓设置新问题就是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能激发学生喜好、激活其思维活动的新问题,涉及一般知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进行信息、认知及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课堂练习时间主要组织小组活动,教师不凌驾在小组之上,而是作为小组的普通一员在小组内发挥功能,各小组将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教师在概括各小组汇报时以鼓励为主,不对学生的语言和内容进行过多的挑剔,而是提出富于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对讨论中出现的语言新问题进行精解,把好语言关。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按照教学大纲布置有关作业,如阅读短文、翻译、背诵、小组书面报告、双人对话等。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班级博客;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G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1-0000-00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我国,小班化教育从20世纪 90年代开始涌现,到目前为止,有关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这说明小班化教育已经为国人所认可。小班化教育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时间和教师交往、沟通,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培养环境和方式。[1]小班化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呈现出与传统大班化班级管理不同的特色:

首先,与传统大班教育相比,小班化的班级管理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的班级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因此教师可以更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与之相适宜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方法,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组织结构是扁平型的。传统班级是“金字塔式”的师生、生生关系结构,而小班化的班级组织结构上下级的界限弱化了,班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级职务,大家都参与班级管理的公共责任意识得到增强。最后,小班化的班级管理相比传统大班教育更精致化、优质化。小班化教育中,班额减少,教师有更多时间、精力组织符合学生需要、有益于学生个体发展的班级活动,建设更宽松、民主的班级文化。

但在实际操作中,小班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实现。例如,小班化班级管理需要学生全员参与,而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和班级活动的开展;小班化班级管理应该既重视个体又重视全体,既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但受传统大班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将工作中心放在班级个别学生身上,而班级里每个学生都需要关注,个体的学习状态、情绪和心理也需要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交流讨论的机会仍然有限,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情感健康发展的良好班级氛围较难形成。此外,小班化的班级管理比大班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更需要符合人性的教育方式。而且,教师要从单一的对学科教学的关注调整为对学生心理、个性、爱好、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2]但在实际教育环境中,教师改善教学的手段单一,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人文关怀方面也不够充分。为了进一步做好小班化班级的管理工作,本文尝试建立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博客,以期改善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小班化教育的质量。

一、班级博客模块的设计

班级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的一种,它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共进的平台,是一种能够挑战传统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教育类网站。[3]班级博客在中小学校已经普及推广开来,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小班化班级这种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中,班级博客的有效使用将成为解决小班化班级管理问题的一种途径,但目前,有关班级博客的论文都是基于传统大班化教育的,小班化班级管理与传统大班化班级管理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班级博客加以重新构建,以提升小班化班级的管理效果,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班级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班级建设管理和班级日常管理,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博客可以围绕这两个模块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二、应用于小班化班级建设管理的班级博客构建

班级建设管理是班级集体和班级文化形成的基石,它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委组建、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等内容。

1.基于班级博客平台的班级管理制度与班委组建

传统大班制强调集体忽视个体,在大班制班级中管理制度一般是教师制定好用以管理学生的工具,其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使班级成员的行为整齐划一、维护集体的外在形象,而集体的成员则处于控制之下,长期的纪律约束使学生个体的创造精神和能力被压制。班委成员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其他学生缺少发言权,很难深入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而对小班化的班级来说,创造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和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目标之一。[4]在班级博客这个人人参与的平台上,普通学生都可以进入班级话语权的中心,班级博客可以开设“班级事务你来参与”栏目,把班级的大事小情都在这里公布。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由学生在博客上集体讨论、投票得出,并把这样的制度在班级博客上置顶,学生登录班级博客时就可以随时看到,由学生自主制定符合学生需求又能对集体所有成员有所约束的细则规定,强化了学生自我监督、反省的能力。小班化班级中的班委应该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其成员都应在民主原则下由学生选举产生,为了提升所有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班委成员应定期选举,大家轮流管理班级事务,这样的管理流程应该固定下来在班级博客上以形成共识。班委成员的管理过程和成果也可以通过班级博客呈现给全班同学,学生的发言反馈可以作为调整班级管理的依据,班委成员的透明式管理以及班委与全体成员的及时互动可以增强班委成员的服务意识和全体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旦确立,学生会很快发展出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也无需事事参与,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博客上予以监督、指导,为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建立扎实的基础。

2.基于班级博客平台的班级活动组织与展示

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提高集体归属感。如今“90后”的学生需要的是符合他们个性色彩的、能深入心灵的班级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策划班级活动。博客本身是以主题的方式信息,教师可以把班级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在班级博客上,活动的动员、意义说明、活动细节的讨论、个体意见的收集都可以通过博客平台实施,所有班级成员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确定活动组织开展的方式。活动结束后可以在博客平台上通过照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的方式展现班级活动的总结,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回顾、体味班级活动带给他们的愉受。所以,班级博客是组织、展示、总结个性化班级活动的最好平台。

3.利用班级博客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5]班级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全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班级成员理解班级目标,使之成为全体班级成员的追求;另一方面班级的共同目标要融合学生的个体目标,也就是班级目标的实现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增强个体对集体的认同。传统大班级中,班级目标往往是教师从外而内向班级成员灌输、强化的。在小班化班级中,应该创设更方便个体表达个人目标的环境,班级博客是展现和实现个人目标的良好载体。在班级博客中可以开辟“我的计划”栏目,教师鼓励学生把个人目标以具体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善,写作能力的提高,与班级同学合作、协作能力的提高,个人爱好兴趣的发展等等,个体通过表达及与同伴的交流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通过讨论与教师的指导找到达到个体目标的途径,班级管理者也可以把个体目标设计到集体活动和计划中,帮助个体达成愿望,帮助其提高能力,在这种环境下,才有可能发展出全体学生所认同的班级文化。在小班化的班级中孕育、培养宽松、民主的班级文化有益于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关爱、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在班级博客中不应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其交流的内容除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外,可以谈论生活、爱好、情感等等,在班级博客中可以设置“我们的生活”、“情感空间”等栏目。在交流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包容、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班级博客中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把班级博客当成自己的“家”畅所欲言,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心灵间的沟通。班级博客里的这种和谐的关系也会延伸到学校环境中来,促进整个班级逐步形成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团结集体。

三、应用于小班化班级日常管理的班级博客构建

班级日常管理维持着班级的正常秩序、保证班级日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它包括班级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两方面内容。班级博客是信息随时更新与交流的平台,因此把它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一种工具将会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1.基于博客的班级虚拟交流环境管理

网络时代,班级环境管理除了班级教室、卫生、财产等管理对象外,还应该注意虚拟交流环境的管理,其中班级博客就是一个代表。在小班化班级中要使班级博客这一便捷平台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对话、交流的又一重要空间,必须采用更有成效的管理方法,那就是教师、学生、家长协同维护和管理,与之相反,现状是现在大多数班级博客只由教师管理,信息更多的是单向传输。在共同管理的班级博客里,教师主要教育类信息,并通过反馈留言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班主任是班级博客的主要管理者,平台建设与运行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学生可以通过轮流选举的班委成员在班级博客上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组织、展示和总结班级集体活动,展示学生个人作品。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博客上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期望与要求,每个家长都可以自由登录发表评价与反馈。这样的协同管理方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使班级内外每个要素都活跃起来,班级博客才能充分发挥其信息双向交流的功能。

2.利用博客实施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性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小班化班级中主要可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辅助教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内容。

(1)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博客辅助教学。随着数字化视频的采集和应用越来越方便,教师可以把课堂讲授的过程记录下来,放置在班级博客上,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点击收看,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思维过程、搜集和整理的教育资源与学生共享,在班级博客上可以分层次地提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满足个别化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博客向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问题解答及评价,并在问题解答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讨论,使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班级博客也可以用来展示在某方面表现优秀学生的作业、分享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学。班主任教师还可以联合科任教师各科信息,使教育信息更完整、丰富。教师、学生在班级博客平台上进行的知识、分享和讨论记录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并日积月累形成了知识的集合,对各科目的教学都起到了辅助作用。

(2)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在小班化班级中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有利于学生与教育资源、教育者以更有效的途径接触。在学校环境之外,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取教育资源,并与同学、教师、辅导者甚至专家近距离交流、沟通。而班级博客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之源。[6]在班级博客中可以构建探究型网络学习共同体和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探究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围绕某个研究主题聚合班级成员及其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助学者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班级博客研究主题、研究计划,共同体成员借助其他社会性软件如QQ、论坛等进行文献传递、协同写作,与助学者讨论、学习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共同体成员通过共同努力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班级博客研究成果,并获取其他共同体成员的评价或建议,完成一个主题的探究学习过程,而共同体内部成员间也在学习中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在班内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目标的学生自主组织起来一起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可以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班级博客可以为有着这样倾向的群体提供空间,展示、共同体成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教师、辅导者也可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3)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是小班化的核心所在。[2]班级博客可以很好地实施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认知能力的提高、个体情感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个性特长的培养。

①个性化认知能力的提高

每个学习者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验、阅历、智力特点、学习品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在小班化班级中应该鼓励学习者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之一就是质疑问难。[3]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外,教师在班级博客中可以设置“头脑风暴”栏目,在其中抛出学生感兴趣的多向思维或开放性问题,如 “请开动脑筋想办法测量不规则石头的体积”、“你对岳飞是如何认识的,他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等。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对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在班级博客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大胆表达、相互交流,尤其是创新想法的表达,由于允许学生在博客中匿名发言,这可以诱导出学生更真实的想法,所以学生的表达欲望和频率都会比课堂上高出许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②个体情感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班级虽然是个集体,有共同的集体目标,但也要充分满足个体情感的需要。班级博客扩展了班级环境,这种虚拟的班级空间能容纳更多个性化的表达,可以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不过,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班级博客就要建设得更加人性化,其抛出的话题应该是学生需要的并能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的真实情感,否则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如每次教师在班级博客上抛出一个情感主题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这些主题可以是“考试考得不好我该怎么办”、“如果有校外人欺负我该怎么办”、“和好朋友闹矛盾了我该怎么办”等等,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与教师、同学交流,倾听其他人的意见或为其他同学出谋划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发言中了解学生的心态,给予正向的引导。当学生在班级博客中主动展现自我、表现自己个性的时候,教师与家长应及时传达对孩子的接纳或肯定。因为当学生被所在集体需要与承认的时候,学生会表现出自我肯定、自信、积极乐观的情绪。[6]好的情绪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的有效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是一对多,在班级博客里,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与学生对话,针对学生的特点予以评价、指导、点拨,例如笔者在一个班级博客里看到班主任教师对全班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描述,下面是其中一个。

“丁雪明:永远的短发,最长不过扎起两个三寸长的小羊角辫。无论数学语文英语还是其他什么课程,她永远是反应最快学生中的一个,语文分析头头是道,数学讲解彻头彻尾,英语更是出口成章,辩论会上则更是她展露身手的平台,那思维,那嘴,那反应,那知识,常常叫对手甘拜下风。这位也热情,做什么都精力充沛,是各项活动的骨干分子。不过,弱点也还是有的,因为嘴快,可是惹了不少麻烦,上课讲,自学课也讲,还能少得了挨批?眼见着天天在进步,一年一个台阶,未来的路还很长,相信会越来越好。” [7]

班主任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细致观察在班级博客中呈现的却是如此轻松的笔调,教师的这种人性化的评价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能起到激励、导向、改进的教育功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③个性特长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因此,应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除了在校内提供各种特长课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可以在班级博客中设置特长展示平台,把学生日常积累的绘画、手工作品,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编写的故事、剧本,乐器演奏,唱歌,舞蹈等艺术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予以展现,班级成员能随时登录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作品,教师与同学都可以给作品以点评和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艺术节期间,班级博客可以把更多学生的作品汇集起来供全校师生前来浏览观看,点击量的增多使平时没有机会当众展示自己的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点评与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激励了学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4)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性管理还包括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和安全与法规教育等,这些都涉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学生从小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8]在小班化教育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再采取大班制教育中经常采用的规范、条例、说教等方式,而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教师在班级博客中进行相关行为习惯教育的时候应该采用故事隐喻、动画演示、教育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积极的行为。例如在“妙音动漫”网站上原创了许多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弟子规等flas,[9]这些动画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可以把这些免费的flash链接分享到班级博客里,这些制作精美的动画必将吸引学生观看,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无形中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班级博客的合理建设促进了班级集体和班级文化的形成,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也得以提高。通过班级博客,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每个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和心理各方面都可以施以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班级博客的有效使用也使之成为组织班级活动、进行辅助教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良好平台,并为学生构建了便于合作的虚拟交流环境。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班级博客的重新构建充分体现了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改善了小班化班级的管理效果,必将会提高小班化班级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汤燕.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11).

[2]李欢.我国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管理(中学版), 2010(1).

[3]王晓.班级博客(Blog)平台的创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12) .

[4]陈月霞.小学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6).

[5]姜苹,孙微微.“以人为本”构建班级情感文化[J].教育与职业,2010(11) .

[6]赵举忠,张敬环,任瑞仙.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情感交流[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

[7]http:///ma_baoping2007/.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不断学习

这些班主任在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断学习,通过阅读书籍、期刊、报纸等途径,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他们阅读的书籍有相关专业、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方面。如陈艳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阅读的专业书籍有《现代语文教学论》、《透视名师课堂管理》、《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小学语文课堂诊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阅读的德育方面的书籍有《情感德育论》、《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班主任工作漫谈》和《班主任成长日记》等;杨兵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有50多部,如《我的教育理想》、《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走进心灵》、《民主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班主任兵法》等。

除了阅读大量书籍外,他们也阅读一些期刊和报纸。通过分析发现,阅读的期刊有《教师博览》、《师道》、《班主任之友》、《教育参考》等;阅读的报纸有《教育导报》、《中国教师报》等。这些教师还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并在“教育在线”等网站或通过QQ、博客互相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同促进与成长。

二、善于反思和研究

这些班主任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到反思对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经常对学生问题或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如万玮写到:“我苦苦思索我失败的原因,苦苦思索为什么学生明知我对他们好还要和我作对!我不断思考一些问题,学生或困难情境该如何处理。”李俊兴写到:“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反思和写作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在反思和写作的过程中,这些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研究成果颇丰。有些班主任在“教育在线”等网站或自己的博客上发帖或撰写教育随笔,如孙有新撰写了60多万字教育随笔;张青云撰写了40万字教育随笔。有些班主任发表了论文,如陈胜、李俊兴、王立华、张青云的多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其中,王立华的两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李善玉、孙凯等也有文章发表在杂志上。有些班主任参编或撰写了专著,如陈艳参编了《破解班主任难题》;万玮撰写了《班主任兵法》和《班主任兵法2》;郑学志撰写了《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和《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等20本专著;吴樱花撰写了《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朱国红撰写了《没有孩子是差生》;李迪撰写了《我班有女初长成》等4本专著。

三、勇于创新

随着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这些班主任能理论结合实际对班级管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如杨兵的德育课堂创新:传统式――班主任就一个主题发表言论、观赏式――学生观赏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写出心得、讨论式――学生就一段材料展开讨论、自主式――学生自主策划班会;朱一花摸索的班主任工作之路:读写结合,重新定义成长方程式,换个角度看孩子;丁如许的中学班级全程系列活动,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师名言,布置“精神接力”的班级日记;谢明尧的四种班干部管理阶段:任命制、竞选制、双班委制、班干部虚名制;赖联群构建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三化六心”模式。

这些中小学班主任也承担着中小学语文、数学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如王开东创建了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自读课文小组授课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处理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必须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处理好师生关系。在案例中,这些班主任采取各种方法关爱和了解学生。如,孙有新在学生生日当天给他们写一封生日贺信,信中有祝福、有鼓励、也有期望;冯婉迪为了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建立QQ群,并苦练游戏本领,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针对一些不上网的孩子,就在作业本上画个笑脸、小卡通画引导他们沟通;孙凯通过无意中和学生聊聊天、说说话,解决学生心理小疙瘩,和学生关系更融洽;徐海红在日记中或利用课余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白,倾听他们成长的心声;许丹红不间断地给全体孩子写信,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五、加强与家长合作

班主任应注重与家长的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在这些案例中,也记录了一些班主任的家长工作。如陈艳为了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每个同学单独谈话,了解其家庭情况,开家长会,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博客等方式和家长沟通,经过努力,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丁如许认识到,“教育家长”是重要的工作,并创立了家校协同教育法:建立“接待家长日”、编写家校协同教育小报、评选优秀家长、构建学习型家庭等;申淑敏探索了“板块教学”和走班制教学,通过学习,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学会了科学有效的育子方法。

六、对工作执着

班主任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尽管工作很辛苦,但这些班主任仍对工作很执着。如,冯婉迪写到:“班主任工作第二年,给自己一个永不放弃的理由。”朱一华写到:“我曾无数次请求校长辞去我教导主任的职务,却死死地拽着班主任不放。我已经把班主任工作当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徐海虹写到:“我的成长中浸润着苦涩的泪水,然而,这份脱胎换骨的成长给了我坚强、给了我执著、给了我不屈的信念,让我从此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今生的永恒。”丁如许写到:“我愿意尽我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为中国的班主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台湾 师范生 班级经营 班级管理。

台湾对学生的管理称为班级经营,大陆相对应称之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等。有台湾教育专家认为,管教学生或班级经营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能之一。①。班级经营策略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训练获得有效的班级经营技巧。台湾教育界为了适应新形势变革,将以班级经营为核心的专业知能作为师范生教师专业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实习制度等方面着重培养师范生班级经营能力。

一、课程设置: 班级经营理论学习和访谈感悟。

台湾对师范生班级经营专业培训一向比较重视。1989年,师院进修部正式开设班级经营课程。1995 年,公布“师资培育法及相关法规选辑”,订定各类教育学程之科目与学分,班级经营列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程的“教育方法学课程”必修学分之一。台湾师范院校都设有“班级经营”课程,作为师资生教育课程必修课。由于班级经营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了提升理论学习,台湾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较多。教育基础课程有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科目,教育方法学课程有教学原理、班级经营、教育测验与评量、辅导原理与实务等。教育课程的比例大约占总课时的 40%,并具体规定修完一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这些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学习与开展班级经营。班级经营课程主要有两大核心: 班级经营理论建构和学生实务经验的开展。各师范院校在实施班级经营的课程架构上有分歧,教师取舍课程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大多数教学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指导。例如单文经主编的《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该书包含所有班级经营的重要科学理论,又有许多配合理论的案例与班级经营技巧,是多数师范院校首选的参考书之一。实际上,各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较为灵活多样。

师范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也有许多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还组织优秀导师访谈报告或采访,通过访谈问题的拟定,让学生了解班级经营的各项操作实务,帮助掌握班级经营的重要内涵。通过学生访谈报告,帮助了解未来教学环境,熟悉班级经营中的教师角色,学习和了解许多优秀教师经营班级的策略与方法,从经验中分享,这对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资生具有相当的帮助,有助于师资生建构班级经营能力。报告访谈之后,要求师范生撰写心得体会,结合班级经营策略与方法给师资生布置相关作业,如教室布置成果、班规拟定与发表、班级经营计划书的拟定。有台湾学者认为,班级经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武功。②不管是级任导师还是科任教师都要掌握班级经营技巧,所有教师都要有做导师的准备,提升教师班级经营的专业知能,既需理论学习也要求有实践锻炼。

二、实习培训: 班级经营技巧实践和观摩。

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或师资培育中心学习称为师资生,到学校实习称为实习生。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毕业,或在一般大学毕业且修完教育学分( 或修满教育学程) 后,经过教师资格初检合格者,才能申请实习教师资格,发放实习证书,联系学校实习。台湾教师实习最初为一年,实行师资培育改革后,2002 年调整为一年或半年。实习包括四个部分: 行政实习、教学实习、导师实习和研习活动。实习期间,以教学实习( 教学效能) 及导师实习( 班级经营) 为主,行政实习及研习活动为辅。

在实习阶段,每位实习生都安排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实习学校的教师,另一位是师培中心指定分配的指导教师。为了培训实习生班级经营的知能,实习学校一般指派担任导师三年以上的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师生共商实习目标、重点、活动、方式和进度。实习生实际上重点跟随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尤其要随班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经营管理。通过随班观摩其指导管理学生的方式,观察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例如观察指导教师每天去教室与学生一起用餐,观察指导导师班级经营的绝招: 包括维持中午吃饭秩序、吵架等处理方法。很多实习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得到实习辅导教师帮助很大,收获很多,尤其在班级经营方面终生受益。如认为辅导教师的班级管理应成为师资培育必修课程,教师给予学生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较多。“我觉得师院的辅导老师给师院生的指导偏重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我觉得小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导我们班级经营方面,则先看我们如何应付处理小朋友争吵,然后,再把他的处理方法告诉我们,然后再用自己如何安抚小朋友的方法让我们了解。”③台湾实习时间较长,导师实习时间得到保证,观摩一段时间的指导教师班级经营技能后,必须亲自带班管理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实习后,还要撰写报告、心得、体会、感悟、收获、反省等,强调实践反思和应用,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将发现的教育实际问题提炼升华,促使理论与实践呈交替前进、螺旋上升的态势,提升班级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论文=格式]

三、研习活动: 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

知能提升台湾班级经营的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专家在班级经营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学科领域,形成一批班级经营研究群体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既从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也进行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习会、工作坊等形式,直接应用到师资生的培养和人才培养中,协助师资生更好地进行良好的班级经营,提高教学效能,发展职业技能。台湾的师资培育机构、研习所都不定期地开办研习活动,如台湾师大教育研究中心、屏东师范学院、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不仅招收在职教师,也针对职前教师开展培训学习。如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 2012 年 1 月举办“师资生暨初任教师主题讲座———未来会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小事”。从实施内容看,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以对学生管教最为棘手。由此,“邀请专家与师资生交流有关学生辅导与管教的问题”,“协助师资生在辅导管教问题上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④师范生参加研习活动,颁发证书,与学分、成绩挂钩并存档。

台湾师范生实习期间需要参加一些研习活动。实习生在实习中面对问题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参加各种教育机构研习会,规定参加教师进修机构研习不少于 7 天,参加师资培育机构的研习或座谈每月至少 1 次。有的学校要求实习生定期参加研习会。例如,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实习教师统一在实习学期中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返校,参加实习教师座谈会或参加相关的研习活动。一些院校还通过自办实习辅导杂志,交流实习消息和指导实习。如台湾大学的《台大教育实习辅导通讯》、东吴大学的《中心通讯》等。⑤台湾积极推进“小班小校”、“零处罚”、“友善校园”等改革,传统的体罚管教方式受到社会谴责,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心理与辅导、教育性管教措施,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师范生通过参加研习班活动,能够接受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从而既使理论获得提升,实践操作也得到指导。

四、资讯网站: 班级经营辅导和交流立体平台构建。

台湾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开设资讯网站,为师范生提供班级经营方面的丰富教学资源。台湾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站实行全民免费,有关班级经营方面的学术著作很多,研究论文也多,可以直接上网络查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控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台湾教育网站较多,其中许多专设有班级经营辅导的网站,既有台湾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中小学设立的,也有民间教育组织或教育作坊建立的。

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咨询相关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咨询教育专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各种班级管理信息。同时,不断学习、反思,提升师范生班级管理知能。影响较大的班级经营网站有: ( 台湾) 教育部爱的教育网、台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所、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政治大学教育系( 所) 教育心理与谘商组、台中师范学院谘商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班级百宝箱等等。这些网站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导和交流的互动立体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班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应用来进行探讨。

五、资格检定: 班级经营专业知能考核和评量。

台湾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如何,教师的班级经营与管教措施是观察的重要指标。⑥为了提升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考核和评价体系相应地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师范生所修课程中有相当比例为教育学程之类课程,而且规定一些课程必修才能毕业。这些考试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考试,如要求师范生写“班级经营计划、班规制定”等。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师培中心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教学实习占 50%,导师实习占 30%,其他占 20%。最终确定实习成绩要结合整个实习阶段的表现来评定,实习生的班级导师带班情况是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资格审定也进行改革,由过去登记制改为检定制。2002 年,台湾进一步修改法规,废除了教师的初检和复检制度,改为教师资格检定制。台湾《师资培育法》规定,教师资格取得程序改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实习与教师检定。职前教育指在师范院校学习完毕,成绩合格,修完学分,发放实习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教师实习。实习一年或半年,评量合格,才能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后,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合格教师证书。在台湾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中,有一门必考课为“课程与教学”,设有“班级经营”领域的考试内容。例如,2008年台湾教师资格考试中有一问答题为“认识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是班级经营的重要工作,试列举五种在开学两周内认识学生的有效方法。”类似的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任用方面,由原来的分发制改为聘任制,这对师范生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其实,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言从事中小学教学没有问题,而掌握班级经营的技能和水平则确有一定难度。因此,聘用教师要综合考核素质。台湾在教师教学专业评鉴指标的建构中,“班级经营”也是重要的层面。教师效能评鉴中的十三个指标,除了教学知能、人际关系、个人表达能力、专业成长的能力属于个人能力培养,其余九个几乎都涉及班级经营方面的成长和素质要求。可见,班级经营的能力是考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尺度。

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在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两岸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以期少走弯路,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台湾比大陆较早经历现代化发展、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迁,许多方面走在前面,在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上又稍具超前性,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台湾在师范生教师专业中,对班级经营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培养系统,构成理论 + 实践 + 培训 + 反思+ 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对班级经营的研究累积不少有效的策略、技巧等成果,对提升师范生班级经营的实际效能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些经验和成果,都值得大陆地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的技巧,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更多的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学习环境。可见,优秀的教师也是优秀的管理者、经营者。不管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手,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必须具有班级管理的专业和知能,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畅高效的进行。未来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师范毕业生的素质,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当前,应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训练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

注释:

①单文经: 《班级经营策略研究》,台北师大书苑,1994年,8 页。

②林进材: 《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23 页 ~ 26 页。

③沈翠莲: 《台湾小学师资培育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年,475 页 ~4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