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书征文

读书征文

读书征文

读书征文范文第1篇

人都希望过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清闲、自在、消遥,且没有争斗,没有是非,没有忧愁,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没有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一切都那么超凡脱俗。在这样的氛围里,做你喜欢做得事,喜欢你喜欢的东西。而这对于我,则喜欢坐下来静静地读书。

读书是讲究兴致和品味的,《论语》、《春秋》我啃也啃不透;黑格尔的《美学》放在我面前,崇高的只有让我瞻仰的份儿;"地摊文学"中的斗斗杀杀男欢女爱的,看一而知其余,丝毫没有那种读书的乐趣和美妙的感觉;虽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能给生活增添一点韵味,可那些阳春白雪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读书何必执意去挖掘而自找苦吃呢?还是休闲文化娱乐文化快餐文化离我们近一些,甜一些,娱乐一些,轻松一些。于是,我选择了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并沉醉于他们的休闲、幽默和散淡之中了。

有文友来寒舍叙旧,谈起读书的事,他问我最近都读什么书。我把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搬给他看。然而,对这些书,他象是不屑一顾,只是扫了一眼,才说:"你就读这种书?"我点头。他说:"书该是一种营养品。而这些书也只是些含糖量比较大的东西,"吃"得多了,除了有些甜味儿,能有多少营养可言。你读过了,又能在你脑子里留下些什么呢?我建议你多读读鲁迅,等我给你拿些书你读。"

过后,他果然给我带来两大箱子书。他说:"这些书刚开始读可能没有多少吸引力,可读多了,你会觉得很有收获。"我想,他的话是对的,因为从他的文章里我能看出他渊博的知识和高贵的人品。

说实话,对他这些书,刚开始我是硬着头皮读的。后来,我觉得这些书对我所读的书颇具针对性--针对那些"闲适文学"的。读得多了,我颇有收获,读书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的,比如读《过秦论》你就必须要读秦史;读《红楼梦》就要读清史;而读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就要读一读鲁迅了。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人人都在追求平等、自由和幸福,可有的人是为了追求人类的平等、自由和幸福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些鲁迅都做到了,在日寇侵我东三省,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鲁迅挺身而出,抗战在文化第一线,显示了其铮铮铁骨。而有的人,象梁实秋,却象是得了"软骨病",躲起来征集"与抗战无关"的文章,还写起了"闲适"的小品文,大谈"吃文化",不知哪来的一副好胃口?更有甚者,如周作人,"为了一块金表",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为了一条命",竟然抛弃民族,任日伪"教育总署督办"过他的散淡的生活去了。面对日军的烧杀抢掠,仍旧喝着他的"苦茶",写着他的"美文",过着悠闲的生活,就丝毫没从这种舒适、散淡的生活中品出点血腥味来?那么多的同胞惨死在日人的屠刀下,他们却能"宠辱不惊",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咀嚼着生活的"乐趣",哪来的好心情?他们虽然也在站立着,可他们却没有站立着的骨气,从骨子里透着一种空虚,因而也只有卖弄一些咬文嚼字的文字罢了。

读书征文范文第2篇

1911年底的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面对他的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也有人说:“为明礼而读书。”“为我爸读书。”有人甚至这样答道。当问到的时候,他非常郑重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现在要我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亦会坚定地答道:为实现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读书!”

来到大学后,随着视野的开阔,了解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感叹祖国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司法不公,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时难以得到保护。村民因征地协议不成而被中铁十一局几百人打砸、张高平叔侄被警方连续逼供七天七夜而蒙冤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异地高考种种不公平的制度、因郭美美事件处在风口浪尖的红十字会、最近网络爆红的雷政富事件......每每看到这些都让我清醒的意识到中国要全面建成法制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仍存在诸多不公。所以,我决心为促进社会公平而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

首先,为实现我的梦想,必须要理智、明辨是非、知法理。而这些大都是我从书籍中学到的。《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是它教会了我什么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悲惨世界》教会了我理性的面对这个世界,不要过于感性......是书,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了我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我实现梦想,成为人民检察官是必须的,这样才能理智的面对各种案件,不感性化,公正的辨别是非,维护公平正义。

其次,成为检察官一定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普希金说过: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而我就是从各种法律书籍中汲取营养。法律常识、法律条文,是判决案件的根据,直接关乎案件的公平合法性。因此,法律知识的积累是最基本的。在法律的知识海洋里,你会充分的感受公平正义,也会不自觉地对立法人心生敬佩。《劳动法》教会了我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司法》教会了我如何维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法》教会了我如何正确行使、维护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法》教会了我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读书征文范文第3篇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同志在谈领导干部要读书的问题时专门讲到,“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人到老年,有太多的阅历,太多的对比,太多的感触,一生中历尽了风风雨雨,尝遍了酸甜苦辣,尝够了春花秋月,饱经了升降沉浮,感受了人生百态。

人到老年,退出了政坛,回归到了自然,头上没有了官帽,手中没有了权力,身边没有了随从,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人到老年,卸下了工作的重担,不再成天的紧张忙碌。时间充裕,生活清闲,一身轻松,无所事事,往往喜欢回忆往事。

人老怀旧,这是人的一种天性。问题在于人不能老是生活在回忆里。如果老是生活在回忆里,就会被一些陈年往事所纠缠,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忧之中,自寻烦恼;就会感到现在与过去反差太大,心理不平衡,产生失落感,郁郁寡欢;就会忽视现在,看不到未来,仿佛天塌地陷,世界的末日到了,心灰意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延长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已成为过去,现在活九十、百岁的人多的是。因此,人虽然进入了老年,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一位西方高龄政治家在离开自己曾多年工作的官邸时说过:“生命始于今日”。进入老年,只是人生进入了一个新起点,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明天的阳光依然灿烂。若想老年生活过得愉快,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窃以为不妨像同志所说的那样,静下心来,多读点书,走进读书的世界。在轻松的阅读中,去寻找一些新鲜的感觉,去享受阅读的愉悦,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在学习中通达人生,感悟人生,享受人生。使自己远离失落,远离烦恼,远离郁结。活得自在,活得潇洒,活得快乐,活得延年益寿。

世界上的书,汇成了浩瀚的知识海洋。如将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书名打印成名单,其长度可排2千万公里,约绕地球5200万圈。书海茫茫,人的精力、时间、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去读,要有选择地去读,读一些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

老年人不妨读点历史书籍。读历史书籍,可以观赏历史的波澜壮阔,考察朝代的兴盛衰亡,品味人生的升降沉浮,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特别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众多的历史人物,如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他们都曾金戈铁马,叱咤风云,驰骋万里,都是天之骄子,但现在都成了过眼烟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尼克松有句名言,“从不回忆过去,永远面向未来。”过去了的无法改变。人生是条单行线,不可能回过头来再走一遍。人生不像写文章,不能把写错了的地方删除掉。人生苦短,不能老是想过去怎么样,而应该珍惜现在,钟情于未来。从历史长卷中我们不难感悟到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不管是伟人、是英雄,还是凡夫俗子,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弹指一挥间”,谁也不能主宰世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众多的风云人物都成了历史,但“青山依旧在”,地球照样运转,江水照样东流,旭日照样东升,夕阳照样西下。大可不必“独怆然而泪下”。老年人一定要走出过去,走进现在,走向未来。做点自己所喜欢做的事,做点自己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

老年人不妨读点人生哲理书籍。哲学向来关注人生,人的一生充满了哲理,哲学与人生相伴。正所谓人生哲学,哲学人生。只要用心去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两两相对的东西。得与失、喜与忧、多与少、大与小、进与退、上与下、真与假、好与坏、利与弊、福与祸、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成与败、长与短……这些既是相互对立的,又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长,就看不出短;没有好,就分辨不出坏;没有多,就比较不出少。人生是道算术题,有加有减,有得有失,此消彼长。“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有人得到了权力,却高处不胜寒;有人得到了财富,却穷得成了精神乞丐;有人得到了名誉,却往往为名所累。“世间哪有扬州鹤,”不可能让一个人把好事占尽。

相对的东西往往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康熙大帝玄烨3岁时出过天花,九死一生,留下一脸麻子,这是人之大不幸。但就是这一不幸,却因祸得福,后来继承了皇位。因为人出过一次天花,便可终身免疫,没有了生命的危险,有利于朝廷的政局稳定。而顺治皇帝的另外四个皇子,虽然没有遭此一劫,却因此与皇位无缘。

同时,有些相对的东西只是人的一种感觉。比喻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谁也说不清楚,全凭自身的感觉。有个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的人感到自己很痛苦,便去寻找幸福的人。最后在乡间田埂上找到了一个坦胸露背、呼呼大睡的农夫。农夫 饿了吃,困了睡,醒了干活,成天乐呵呵的,从不知痛苦为何物。现实生活中,蹬三轮车的人腰躬背驼,汗流浃背地满街跑,嘴里却哼着小调。而有的人带着小秘,开着私家宝马车还经常发牢骚。谁幸福,谁痛苦?

用哲学的思维去感悟人生,可以使人超凡脱俗,走出偏见,进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把烦恼扔给世界,把快乐留给自己。

关于人生哲理方面的书籍很多。近些年《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袁志发所著的《快乐老年》、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所著的《人生漫步》和《人生宝典》、文化部原部长王蒙所著的《我的人生哲学》,都是有关人生哲理方面的专著。这几位作者都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官,且都是现代很有影响的大文豪。他们有的从大漠风尘中走来,有的曾被下放到漠北塞外。他们用自己丰富的政治阅历和人生经历,用冼炼的文笔和深邃的哲理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透析。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书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阅读时醍醐灌顶,读后使人茅塞顿开,如梦方醒,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只要“心儿不曾老”,夕阳无限好。

老年人不妨读点古典诗词。中国是诗词之邦,古典诗词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枝绚丽奇葩。中国诗词始于春秋,盛于唐宋,延续至今,留下了无数壮丽的诗篇。仅唐朝就保存了五万多首。孙沫把唐诗中脍炙人口的诗作挑选出来,编成了《唐诗三百首》。龙榆生著述了《唐宋名家词选》,共选录了唐、五代、两宋词人的词作708篇。这些诗词有的言志、有的咏怀、有的抒情、有的状物、有的明理,汇集了大量的人生阅历和经验。老年人常读这些优美感人的诗词,可以把人引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审美意境,使人产生忘却一切纷扰的感觉,从而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神情开朗。王蒙的座右铭就是“笑向夕阳觅古诗”。

且看,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把大漠塞北写成了千古壮观。王勃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江南秋景写成了千古绝唱。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把四幅独立成画的意境溶入诗篇,令人遐思万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人仿佛进入一种水乡泽国的图画之中。呤诵这些诗词可以使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壮美。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诗词既是写境,更是明理,给人以许多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思辨。

陆游“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辛弃疾“梦里挑灯看剑”等壮丽诗篇,读后令人热血沸腾,激起人们满腔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情。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丹肝两昆仑”、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了作者为了人生的信仰和追求,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宽广胸怀。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感与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震憾着读者的心灵。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抒发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春蚕”、“蜡炬”后来成了形容人的品格的一种象征。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表现出诗人一种乐观自信、豁达浪漫的豪放性格。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夫喜作黄昏颂,满日黄山夕照明”等诗句,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老而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博襟。

宋朝大文豪坡被朝廷一贬再贬的人生际遇,使他写出的诗词更是充满人生的感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好一个“人间如梦”,给人以多少回味与遐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与亲人离别,虽有感伤,却又豁达;既表真情,又含哲理,被后人广为传诵。

读书征文范文第4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题记

蔚蓝的天空下飘过朵朵白云,雪白的云朵下鸟儿在歌唱,草儿在舞蹈,花儿在微笑……多美的画卷啊!这美丽的画卷里,还有一对幸福的母女,女儿依偎在***怀里,手里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听着妈妈讲的童话故事。

女儿瞪着好奇的大眼睛,问道“妈妈,白雪公主长得漂亮吗?”

“当然漂亮。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她的头发像墨一样黑,她的眼眸像溪水一样清澈……”妈妈一边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女儿那可爱的小脑袋瓜,一边说。

“妈妈,白雪公主最终找到幸福了吗?”

“当然找到了呀!”

“为什么呢?”

“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执着的追求,最终找到了幸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个女孩就是我,这便是我对书最初的接触。

童年因书香而快乐!童年因书香而精彩!

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蒙蒙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让心花悄然开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在油墨芳香中,踏着历史的足迹,我来到了大汉王朝。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迁。司马迁一生坎坷,命途多舛,由于直言进谏,触怒了汉武大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发苦读,犹如一朵梅花在严寒中绽放,一条鱼儿在涸澈中抗争,终于完成了一部流芳千古的巨着——《史记》。连鲁迅先生也由衷地赞叹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而司马迁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时时激励着我。在我一开始接触写作时,我的作文总是一塌糊涂。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时,我的心就会忐忑不安起来。“流水账”也许是老师对我的作文的最高评价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对写作绝望了。但当我读了司马迁的故事后,我被他的坚持深深地折服了。从那一刻起,我便决定,开始努力了。于是,作文课上,我积极参与;阅读课上,我博采众长。并随时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有时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想想司马迁,我又会产生无穷的动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品在宣酒杯“2008我的梦想”中小学征文大赛中,获得了县“二等奖”!读书,让我学会了顽强,更让我懂得了坚持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读书征文范文第5篇

文/叶荣根

我想,我跟书籍是有缘份的。而这种缘份是与生俱来的,是早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由上天种下的,不然为何我对书籍天生有一种亲近感?纵观我过去直到现在的人生,好像很少时间离开过书本。也许我早已经被这种醉人的书香迷醉了而不自知,不然为何如此喜欢她?也或者是因为我想做一个精神丰沛而又心灵富足的人;想做一个能与自己灵魂对话的人,而这个目标唯有通过阅读与写作才能最终实现。但无论如何,我一直相信这都是缘份使然。那种深深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喜欢,让我有理由相信我的前世也是一个与书结缘的人。因着这种喜欢,让我甘心情愿地在今生与书为伴,与书终老。

刚刚出生不久,我便与书本有了第一次接触。听母亲说,在我"度"时就知道了我今后会喜欢读书,原因是"度抓周"时抓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书本。闽南称婴儿周岁为"度",这一天除了要请亲友们吃"欧",制作"度龟"馈送亲友外,还有一项"抓周"习俗,让婴孩在八仙桌上自由抓取早已摆着的书、笔、算盘、秤、尺、剪刀、玩具等。母亲说,我抓的正是书,意欲我会应循正路科名成材。也许那天抓周时前世的因缘就已然显现,在书本上生出某种美丽的、足以诱人的书香出来,令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因为从那天开始,这书香注定要侵入这个孩童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极其奇怪的想法,那就是这一生我是否会娶书为伴侣?这样的臆想起先来自于孩童时期我那令父亲骄傲的记忆。许多年以后,当我重新回忆孩童时代的"阅读"时才倏然惊觉。那个时候,我还没正式进入学堂开蒙,便在大姐的教导下学会背诵唐诗,并且开始了平生的第一次"阅读".我竟然把48本三国演义连环画翻阅了一遍,并且能够按顺序背下每一本的书目。以至于开始上学报名时,连学校的老师都知道,这个小孩不简单,还没读书,就有三能,能背三国,能下军棋,能下象棋。这种背诵直到如今,我还依稀记得,当初那滔滔不绝的模样。其实,当时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最多只是阅读的雏形。因为那时我还不认得字,只是在成人的引导之下进行的翻阅,在故事里与图画中第一次对于"书籍"的接触。

在这样的书缘之下,我开始喜欢起阅读来。无论是小学时期翻阅父亲的读物《七侠五义》、《说唐全传》、《杨家将》、《西游记》等等,或者是初中时代迷恋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梁羽生的,卧龙生的,温瑞安的,陈青云的等等,统统不拒。那时候的阅读甚至称得上迷醉,因为醉入书林,便会利用起一切可资利用的时间来阅读。有时候连上闲课(自个认为不重要的课)都偷偷地看。我还因此让历史老师收走了一本《七剑下天山》……

进入不惑,我突然发现看过的书籍貌似都成了过眼云烟,其中的情节已然不复记得,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是否阅读全然没有意义?但我却以为不然,就如同三毛说的:"其实那些读过的书仍然潜在着,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是的,否则我如今为何如此地迷恋写作,也许正是因为读过的书在心中搅动着自己的神思,令我的思想与灵魂必得展现在文字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