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德育总结

中学生德育总结

中学生德育总结

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1.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基于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层次视角

2.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

3.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4.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

7.论大学德育生态环境之建构

8.中美大学德育比较

9.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10.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11.    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

12.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13.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14.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

15.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16.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德育——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德育的一种反思

17.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8.    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

19.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大学德育

20.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21.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优先出版

22.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大学德育文化取向研究

2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德育改革发展

24.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新途径探究

25.儒家思想对韩国大学德育的影响启示  

26.孔子教育思想与大学德育的“生活世界”回归

27.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28.浅谈大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9.浅谈大学德育

30.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31.大学德育中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运用探索

32.生命叙事:让大学德育回归人的情感真实的路径

33.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34.道德关怀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实践与创新

35.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37.大学德育生活化改革动因及策略选择

38.自媒体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39.职业倦怠:大学德育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40.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41.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42.“志功”思想与大学德育

43.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对大学德育的启示

44.大学德育的诗情意

45.张伯苓大学德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46.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

47.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德育意蕴解读

48.从教育“三个面向”谈大学德育的发展方向

49.古代书院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当今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

50.基于德育生态现状的大学德育困境思考

51.责任教育:一个大学德育主题的再阐释

52.信息时代的大学德育工作

53.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

54.古之《大学》对今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55.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

56.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57.大学德育教学改革初探

58.古典文学和大学德育中的美学思想

59.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

60.《大学》中的道德教育

61.大学生个人德育总结4篇

62.大学个人德育总结

63.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64《大学德育自评》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65.大学德育分真有那么重要吗!!

66.大学德育概念

67.浅谈大学德育

68.大学生毕业德育总结2015

69.大学德育工作计划

70.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71.2016年大学德育上半年个人总结范文

7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73.大学生德育教育

74.大学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

75.新编大学德育

76.大学德育总结

77.大学德育文坛

78.浅谈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79.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大学德育研究_购买大学德育研究相关商品

81.大学德育环境及建设

82.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85.大学德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86.2014年英语六级作文预测

87.大学德育教程

88.从一个案例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89.大学德育学

90.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91.大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92.《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93.大学德育价值和德育目标

94.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

95.e时代的大学德育

96.大学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

97.《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

98.大学德育个人工作总结

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实施 检控 总结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论文百事通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教务处、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考试的管理及培训课程的组织)

参考文献:

[1]杜时忠,杨炎轩等. 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实效报告.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学分制;评价体系;模式

学分制在国外存在已久,我国对学分制的引入稍晚,因此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的状况,鉴于将其应用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必须要做好对这一制度的构建工作,同时还要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具体实践过程中,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其应用效果的提高,以为中职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德育学分制概述

对德育学分制的了解能够为其应用过程提供基础,同时也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的来说,所谓的德育主要指的便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培养的过程需要在相关制度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严肃性,同时也是形成了一定体系的。在最初,将学分制应用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当中是以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为基础实现的,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评价,学校要将其以学分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使其能够更加清晰的体现出学生的种种素质及水准。这样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形成清醒的认识,这对于其对道德的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大力度构建德育学分制评价体系

对德育学分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中职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构建过程主要需要从对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实施途径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对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对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为体现公平,保证评价结果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将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基础分与附加分两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中职学校可以将德育的基础分设置为100分,其中思想政治分以及道德品质分均占据其中百分之三十的比重,纪律分占据其中百分之四十的比重。其次,对于附加分来讲,可以将其适当分配在社团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等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形成相应的处罚机制,以使学分制能够更加完善。2.具体实施途径学校可以成立以主管副校长、学生处、系部干事、班主任、学生干部等为主要构成的德育学分制测评实施小组。主管副校长任组长,主要从德育管理职责、资源分配、整改验收等过程来保障德育质量水平;班主任、学生干部负责对照测评标准细则,实施完成本班学生的具体德育测评工作。

三、对道德要素的培养及构建

1.道德认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形成既符合国家意志要求,又富有职教特色、利于学生成长的德育课程体系。职中在德育课教学上,将课程分为必须、选修两类,必修课主要以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选修课则指汇编校规校纪的《德育手册》、第二法律讲堂等。2.道德情感学校可以开展特定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以及猜谜语等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将会得到德育附加分值。手抄报比赛使学生表达了自己对美和人生的追求、猜谜语比赛等有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心理体验。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道德意志所代表的是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状态,一旦这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厌学以及消极的现象。在对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完成,首先,中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帮助农民进行粮食的收割等,这对于其坚定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其社会责任感。4.道德行为学校可以以值周生活动为平台,以言行举止塑造为重点,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周生活动指某班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负责学校的接待引导、义务劳动、校园协理、学生管理等内容。值周生活动能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典型的经验总结,同时也能够发挥引导、实验和示范的作用。5.道德信念高职学校可以开展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校园之星”评比活动——用放大镜找优点,实施阳光育人,凡有过助人为乐、自立自强等突出表现的学生均可被评为“校园之星”,并奖励一定的德育分。通过对校园之星经验总结可以,该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四、对具体实践的总结

1.德育测评体系更加完善德育学分制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德育方法的灵活新颖和德育关系的互动民主,注重实施科学化人性教育。实践证明,德育学分制极大地提高了德育过程的系统效能,较好地解决了德育内容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促进了体系的完善。2.中职学生德育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德育学分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做到根据中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为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充分的教育平台。多年的德育实践表明,加强学生对德育学分制的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3.提高了德育队伍的整体性通过对德育学分制的总结探讨,推动了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教学与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差距,提高了学校改进教育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自觉性。同时也为教师从不同角度介入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进而更好地促使他们围绕德育目标发挥其聪明才智。由于德育过程的全员上阵,大家同心协力有力地拉动了各方面力量,形成了整体合力,为“全员德育”提供了有效载体。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要保证德育效果的提高,可以将学分制引入其中,实践证明,学分制的应用对于德育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通过对学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培养去促使其道德水平进一步改善,以学分制为基础及鼓励手段,使其道德水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振华.实行德育学分制和构建德育评价[J].职教论坛,200(68)

[2]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思想品德;误区;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16-01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说,我从来都是先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教会学生知识。这充分说明这些教师思想认识是正确的,能够意识到德育是育人之本。在现实教育中,学校德育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正常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一、当前德育工作的误区

一是德育课程只贴在墙上。学校德育课程有“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政治”等,这些课程中,中学的政治课开展较好,因为政治课是统考科目,从学校到家庭都比较重视,这种重视,并不是重“德育”而是重分数。挂在嘴边的是“政治考了多少分”,而不是“政治课要求我们怎么关心国家,贡献社会”。小学阶段的“思品”类课程有的只再现在课程表上,贴在墙上,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师有的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精力和干劲明显不足,而有的学校的思品类课程是由“主课”老师兼任的。这些课程被冠以“副课”的名称,从开始就否定课程的重要性,有时被其他学科挤占。按课程表上课时,不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一节课完成四节课的内容,为别的学科让道。这样的思品课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吗?能起到“德育”效果吗?二是 “班队会”走过场。目前课程标准规定,每周一节班队会。班队会是对学生教育的阵地,是对学生一周德育行为的总结,是对以后德育行为的激励和引航。班队会时间可自行安排。因为各个班安排的时间不同,学校德育管理部门检查起来有一定难度,而有的班主任对班队会不够重视,认为浪费时间,班队会走过场情况严重。班主任工作手册上面每周的班队会内容写得充实多彩,大做“表面文章”。三是重大节日、纪念日轻描淡写。“十一国庆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日”“环保纪念日”等,学生们大多不重视,或根本不知道。个别学校以安全为由,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时,只要求班主任在班里讲一讲,或者办张手抄报纪念一下,而实际的教育体验活动根本就不开展。以前的“清明节”,学校会拿出半天的时间,带领全体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共青团市委会组织“缅怀先烈,继往开来”的德育纪念活动,学生会受到教育。近几年,因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等,学校只选代表参加清明节纪念活动。德育重“点”不重“面”,这是德育工作的另一个误区。四是学校的德育监督与考核不到位。学校工作必须是布置、检查、总结相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在弘扬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所以要将德育工作连贯起来,做好活动前的动员与准备。并在活动中跟进,发现典型并及时指引方向,做好总结与表彰工作。材料归档也很有必要,不但能积累过程性材料,还能对下一个德育活动,或者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而目前有些学校,只限于工作布置,提出活动主题之后就没有了下文。还有些学校,布置工作之后,只要一些表格、计划、总结之类的过程材料,并不重视活动真的搞了没有,效果怎样,有哪些成绩和不足。学校考核中,只注重考核教师的师德情况,并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走出德育误区的策略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振兴祖国的重中之重。教育者要提高自身修养,多学习,常进步。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备好基础课,做好渗透工作。同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又能影响到同事。二是加强德育管理。虽然德育主要是学生的自身的体验和成长过程,但教师有引领和管理的职责,主要是要做到先铺设情境,再陈列事实,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勤于观察,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时,不但要管理内容,还要管理过程,重教育而轻形式。三是做好总结工作。德育活动的总结实际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说,我们带着孩子们参加活动,整个过程做完,就起到了教育效果,活动就该结束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总结是对教育活动的回顾和整理,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优缺点,应该加强什么,摒弃什么。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次活动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提升,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三、结束语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之首,教育者必须认清形势,放眼未来,研究德育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德育管理,做好总结工作。目前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受高考的影响,有的教师重智育轻德育,这样做是不对的。必须认清形势,放眼未来,发现目前德育工作的问题以及改正的办法,认识到这些“误区”,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走出这个“误区”,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再谱新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既是领路人,又是参与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做好榜样,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