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 现状 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不但要承担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而且还要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学生的思想仅靠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想是和其心理状况紧密相联的。因此,笔者认为要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必须要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心理教育促进思想教育。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师也要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当然,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不是一回事,但政治教师进行心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如何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以达到促进思想教育的目的呢?

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一)猎奇求新,追求时尚而缺乏持久力。当今的中学生,大多出生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缺乏传统思想的熏陶,缺乏艰苦生活的经历,他们对父辈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也缺乏兴趣,简单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和忆苦思甜的讲解他们根本接受不了。他们的时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由摸索走向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人们的思想从压抑到解放而释放巨大能量的阶段。他们面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他们的世界是物质充裕的世界,与物质匮乏的年代相比有天壤之别。外部环境作为成长的外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并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实践,使他们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新一代的时代特征――猎奇求新,追随时尚而缺乏持久力。

(二)逆反与偏激。逆反和偏激的心理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来自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这说明我国的家庭教育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应该成为关注的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时代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时代的潮流,成为人们观念转变的动力。人们的民主意识、价值评价标准、思维方式、传统习惯都在深刻反思中得到了重新锤炼。思想上一旦被解除,人们对传统就会产生一种激进的逆反和偏激心理,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受这种大气候的影响,这一代的中学生无疑会有这样的心理特征。要对这种逆反和偏激心理加以引导使其趋利避害,单靠思想政治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涉及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

(三)盲目大胆而不计后果。猎奇求新、追求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时尚,必然引发人们对自我的大胆展示。开放的时代赋予开放的意识。一些中学生盲目探险、逃学(如去网吧通宵达旦地上网)、与异往过密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司空见惯,更大胆的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而又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代沟在作怪,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代际关系使两代人形成隔阂,彼此不能理解与沟通,从而不能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还有,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众多的媒体如互联网、影视、报刊杂志等渲染烘托出一个开放的世界,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父辈们相比,新生代们的视野更广、观念更新、更有胆魄。不可避免的是有些行为又显得出格。盲目大胆而不计后果的心理特征根源于此。

当今的中学生心理上具有以上这些时代特征,那么如何把握中学生心理上的时代特征,以便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呢?

二、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周记法。现在的学生与教师代际隔阂较大,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过于密切的关系也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相对而言,写写周记,进行书面交流,乃是沟通师生心理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从形式上讲并不新颖,但也不算过时。周记要反映学生的心理,它的内容可以别具一格,教师应首先以学生的倾听者身份出现,然后以学生的疏导者的身份出现,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了解这些感受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会激发学生更真实地流露内心世界,对工作的开展起促进作用,有助于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思想教育工作就会水到渠成。

(二)建立心理辅导室。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在许多重点中学已经普及。在一个有较好氛围的地方,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和疏通,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守株待兔等学生上门的方式,相对于学生的主动性而言,还是显得过于超前了点。选择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多是一些胆子较大或者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于前往咨询的学生数量偏少,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仅仅是一种摆设,效果较差。对此,学校可以适当地进行宣传,来更新学生的观念。同时,它也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好好地向心理医生学习,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区分开来,找到最佳结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和辅导,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网上交流既符合学生的时代心理需要,也能体现人格的平等,并有较强的保密性,还可以避免产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相当多的学生喜欢上网聊天,这不排除学生以此方式来解除自身的心理问题。因此,网上咨询的开通,可减少学生上网聊天的频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提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1.1采用案例教学,真实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现实案例是非常常见的,并且这些案例都是非常有冲击力,也有信服力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些案例都能产生非常直接的心理感受。而在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不过在此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优秀教师的事例,因为这样的事例更具代表性,也更能激发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其他教师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其精神。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因此通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案例就能够帮助其他教师增强心理健康,并且增强教学质量,达到培训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推举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分析其教师的优秀之处,而在思想品德相关培训上,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榜样,向其学习。

1.2采用情境教学,生动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在学生眼中是比较枯燥和无趣的,即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其中很多知识也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是纯粹的理论教育,那么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时,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教师能够学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就能够更上一层楼。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而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对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想,并思考好答案,当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重复讲解。为了培养教师的耐心,就可以利用情景,让教师模拟课堂教学情况,同时,教师也应该养成写日记或是写总结的习惯,通过写日记和总结,能够让教师对自己进行及时的反思,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对策,同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那么枯燥,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采用讨论的方式,灵活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定有自己的经验和长处,而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求同存异,因为差异是无论如何都存在的,而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就是给予教师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差异,那就包容这种差异,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每一次培训都能够带给教师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在培训中得到提升。而在对教师展开的培训中,可以不必推举某个教师进行讲课,而是可以根据某个案例或是某个观点,让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将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而小组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可以是不同的科目,因为这样就能够从多方面对案例或是观点进行分析。同时,在不同的思想汇聚之后,也许就能够迸发出新的火花。对教师展开的培训中也可以根据某件事物发散思维,让小组之间先进行讨论,讨论完毕之后,推举其中一个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再结合不同小组的看法,作出点评。并可以将其延伸到教学中,比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解决,而学生又会如何反应。

2.2采用实践教学,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高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培训时,应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通过实践检验教师的心理健康,并且通过实践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品质,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便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思想政治知识。不过高校很少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相关培训,虽然思想政治相关培训对教师能够起到很大的影响。高校应该多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或是参与心理品德演讲活动,让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演讲,而演讲的听众可以是本校师生,也可以是校外人士。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和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当教师学习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就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也受到良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探究策略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将心理学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增强思想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以及针对性。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内涵特征、重要意义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积极探究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有效结合的主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是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心理学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一门新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的心理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交叉性、应用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1、心理学不断地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心理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心理学,才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2、心理学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与目的性,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大学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因此,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就要运用心理学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样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思想发展状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测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合理有效运用心理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性。

3、心理学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现教师的有效管理

心理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是以人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为重要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依据人的思想活动与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心理学自身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在思想上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借助于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管理。

三、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学的应用范围狭小,缺乏针对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许多高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少高校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即使有些高校在积极探索心理学理论知识,只不过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并不真正懂得如何运用心理学。

2、缺乏心理学专业人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心理专业人员缺失现象。当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备数量不足,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大都是没接受过系统训练的非心理学专业人员,心理学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3、心理学课程建设滞后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心理学教学与指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没有达成共识,这就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难以熟练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规律。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仍处于初级水平,心理学课程建设滞后,实用性不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有效发挥。

4、缺乏关注学生的心理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和重思想教育轻心理教育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缺乏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难以针对性及时进行解决,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由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已经趋于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心理学的优势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当前教育的对象大都是“80后”和“90后”,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这些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心理因素,诸如不善交往,独立意识差,心理脆弱,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作为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积极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有效落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2、心理学自身的优势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仅仅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心理学具有预测功能的优势,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科学合理地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前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针对性、科学性、预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遵循这些特点,就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思想、爱好,才能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制定措施,解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学生的性格、思想、爱好等特征往往表现在学生的情绪和言行举止上,因此,可以借助于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时掌控好学生的情绪、言语和行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性。

五、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有效结合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向于科学化和合理化,更具有目的性。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有效结合。

1、积极转变思想,对心理学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传统教育观念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心理学教育,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已引起了许多高校的重视,把心理学教育看成高校德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积极运用心理学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心理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对转变观念,对心理学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2、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心理学专业教师的事情,而需要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力度,让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参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的进行。

3、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高校学生常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长时间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一些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心理咨询,能够把心理健康辅导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束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和复杂的育人工作。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采取多种有效心理策略,逐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俊.心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4(3):25-27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26-02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调整自我的情绪、与他人和谐相处等,都是他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出走、暴力、突然死亡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思想观念、工作内容和自身素质等方面实际着手,抛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关心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弊端,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界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用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正常,而且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美国心理学家堪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至少有四种特质: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能恰当地认同别人、能面对和接受现实。随着高校心理问题的层出不穷,心理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其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内容和挑战。

1.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心理基础,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通过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形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为其较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备的心理条件。一个学生要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成功的与人交往,恰当的表露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高校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抑郁、轻生、自卑等心理状态如何调解、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大学生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只有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心态上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业,它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诸方面的培养,而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对于高校的大学生,高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包括心理健康,具备健康的人格。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学会认识自己、学会积极适应社会等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升,所以说,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去处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误区。大学生诸多问题的出现,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更多是表现在心理方面。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心理问题的存在,忽略大学生的真实感受,采取说服、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这些方法往往流于形式,令人感到单调、枯燥,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出现负面效应。高校政治教育要把握人的心理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来发掘大学思心理的潜意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心理教育的方法,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教育环节缺失。目前,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许多高校只重视教育学生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改造世界,而没有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能力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予与重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典型的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人员相对薄弱。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是由辅导员组成,而大多数辅导员都是大学毕业就踏上了这个岗位,大多缺乏社会阅历、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工作方法和内容单一,不能有效解决学生思想上、心态上的问题。

3.高校心理教育存在表面化、短期化的现象。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有一定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有一定的自我情绪的反省能力,但他们往往学到的只是情绪调解的方法,只是用于逃避问题的,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表面化的一种表现。然而,要真正解决情绪问题,要依赖于解决其认知。而认知问题的解决,其实正是一个辩证思维方法加心理学技巧的问题。

三、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体系

1.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互相交叉、重叠,在方法上互相补充。如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某些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解决。从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健康心理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范畴,如形势政策、方针政策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涉及。另一方面,诸如社会障碍、考试焦虑、求职、抑郁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而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却在这些地方有用武之地,可以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彼此分离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要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集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的开展很不平衡,一些高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提到日程。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研究,因此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得不到维护,一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辅导。为了预防和控制学生障碍的高发率,增强心理调适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该加强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如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心理讲座等等,使学生在集体、社会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在定期向学生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的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学生个人,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

4.增强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优良心理品质。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一个能正确认识自我又能客观评价自我的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样的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傲自大。他能审时度势,脚踏实地、坦然地面对挑战,对自己的能力、才智、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既不能用恰当方式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又不能很好的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只是一味归因于自己的无能。

5.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师资队伍。心理素质教育能否实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教师、管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让更多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有能力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特别要对那些心理亚健康和不健康的教工要进行心理辅导和调整。因为学生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与老师接触,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者除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具备明确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流畅的语言、强烈的责任心、真挚的感情和坚强的意志等 [3]。若教师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着人格尚未定型的学生。但反过来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消极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实现,将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的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因为自身认知结构与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发生冲突,而引起的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心理反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面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问题的存在,不仅常常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际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部分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育过程的诸个要素以及教育的途径和载体都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1.受教育者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逆反心理的实际“持有者”。因此,分析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显得至关重要。引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猎奇心理导致。大学生求知欲强,敢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对自己没有涉猎过的领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感到神秘和向往。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说教性,而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己从外界获得的一些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辩驳,而在这辩驳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疑问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他们就容易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好胜心理导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此时人的思想活跃,目光敏锐,不拘泥于成见,凡事批判性强,好胜心切,自我表现心理强烈,愿意标新立异,喜欢鹤立鸡群,因此有时会故意采取与他人相反的态度。

(3)极强的自我意识的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批判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加之,现在部分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然而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有时看问题,做事情难免有失偏颇,结果会事与愿违,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者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验者,在与大学生的矛盾关系中,往往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瑕疵,往往会导致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这其中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可是在工作中有的教育者思想僵化,方法机械,引起了大学生的反感。

(2)教育者放松自我修养、降低自我要求。做人的思想工作最讲究的就是以身作则。但是现实中,一些思想教育者的素质不高,难以为人师表。有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缺乏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达不到有效教育的目的;有些思想教育者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难以服人;有的处理问题形式简单、粗暴,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3.教育环境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形形的丑恶现象。党内一些腐败分子违法乱纪,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一部分人中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使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抵触情绪,引发了逆反心理。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中存在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它影响学生正常的思想情趣,这使他们偏激、烦恼、走极端,甚至是丧失信心,教育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育者工作能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和体系,打破局限于书本,理论的界限,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拓展新的理论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具有现代化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的人和事来教育大学生,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二)、改变教育模式,以主体互动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而不是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1.以心相交。大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都没有完全成熟,经常会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爱护,教育者应经常和他们沟通联系,充分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相互坦诚,彼此信任的良好感情,力求做心灵相融,情感相通,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和真真切切的服务中寻找理想教育的共鸣点。

2.围绕焦点开展工作。现代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但对于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回答和解释,“热点”就变成疑点。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学生关注的焦点,围绕焦点开展工作,以平等讨论、民主协商的方法解他们思想疙瘩,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3.重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大学生们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更要以模范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等各方面都更高一筹,以自己的形象魅力去感召学生。

4.探索隐性教育方式。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面向社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只有自身社会化程度高,才能有效的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和发展社会性,才能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改变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教育工作的状况,要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关心,参与教育活动,互教互帮,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