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历经多年探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有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一系列主客观“瓶颈”。

(一)社会认识误区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接受专业咨询前,大多数人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连锁零售企业内从事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种理念,学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生本能的抵制,进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不如我院其它热门专业。另外,目前尚无专业机构制定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也没建立严格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再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劳动力低成本,大量聘用未受严格专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企业短期逐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受限为更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非学校财力所能承受。在教学过程中,连锁专业能够利用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模拟连锁企业运作流程、能够利用学校超市了解门店基本运作方式。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石”和“灵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内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展示。同样,对于保证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物流配送,校内教学和实训也面临类似问题。

(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偏低,英语水平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002年达到15%,2002到上升到21%,2012年达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的背后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2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分数线,总分为750分,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理科分数线分别为220分和210分(之前曾划定为190分和180分)。进入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目前成都地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外企对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专业,员工晋升需经严格考核。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员工晋升需要通过企业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测试。由于“历史欠账”,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资零售企业后很难通过员工晋升测试。连锁零售企业岗位设置中基层岗位,即“看得见”的岗位主要有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福利待遇差。无法通过晋升考试的员工往往被安排到“看得见”的岗位,这就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种印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做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的。

(四)办学实践经验匮乏1998年,上海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随后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2004年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咨询派,主要是社会流通经济研究机构,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实践派,主要是各大连锁零售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培训内部员工;三是学院派,主要是各高校连锁经营管理、贸易经济、流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受制于工作环境,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与实践派和咨询派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虽然我院加强咨询机构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但咨询派、实践派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理论总结、综合能力较弱,因此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需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短板”在于专业教学缺乏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这也给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存在的主客观“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教育消除认识误区连锁经营商业运作模式是舶来品,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国内高校近几年才陆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专业不够了解是意料中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消除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偏见,让他们看到专业优势,也要看到专业劣势。在就业层面,让所有求职者心动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的“垄断性”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目前,成都市各大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能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要意识到,部分连锁专业毕业生在连锁零售企业始终从事“看得见”的岗位,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所致,而非专业本身的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不断增加,企业急需大量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这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零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三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正式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接触到校内实训室无法提供的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的核心和灵魂。另外,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依托成都市正在打造的西部物流园区机会,积极寻找2-3家大型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物流配送是保障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连锁专业学生到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为将来到连锁零售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英语教学以适应外资企业要求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微观层面而言,个人在学历教育、出国留学、接待国外客人、职称晋升、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等方面都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适应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需要,是融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成都市范围内,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过硬的英语水平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人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基于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灌输英语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英语能力事关个人在外资零售企业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功利导向才能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学校理论教育与连锁零售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应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鼓励专职教师深入连锁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服务性项目研发。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实践性教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与企业合作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落后的高职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新进教师至少应具备一年以上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已进专业课教师,学校应做硬性要求,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年以上,并不定期与企业交流以了解连锁零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五)打造艺术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近年来,我院非艺术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好非艺术专业,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拥有艺术才能是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亮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但这种导向模式容易陷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利用我院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将艺术教育融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是我院连锁专业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塑造我院连锁专业学生独有的艺术技能。针对连锁零售企业运作的特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手绘POP》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制作零售企业卖场POP海报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如何选择播放零售企业卖场背景音乐,给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形体训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仪表、仪态,提升学生在零售企业卖场服务能力。总体来看,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一、前言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o-to-o这种线上线下交易模式已经成为眼下众多企业采用的经营模式。那种固守传统店铺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消费方式。因此,连锁企业在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的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会经营、懂管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发现市场机会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目前,培养连锁经营企业一线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主要由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承担。本文基于对部分高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参照连锁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在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二、现状分析

1.是否认同本专业。(1)对本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本专业还是基本了解的。从统计数据来看,对连锁经营专业感到“很了解”为零,即未有1人对此专业非常了解。而“一般了解”约占71%,表示“了解”的占20%,仅有9%的学生表示还“不了解”。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是“一般了解”,并不十分清楚专业定位、职业技能和工作要求,对连锁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缺乏清醒的认识。因此,要利用专业教育活动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要通过讲座、座谈会、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连锁行业的发展现状,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对连锁经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与讲解,让更多学生能够认识并认同它。(2)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在众多受访学生当中,有1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本专业,有64%的学生比较喜欢,有1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不到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该专业。应该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与教育以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是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欢。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实用性强”和“兴趣”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受学生喜欢的主要因素,分别达49%和38%。所以,教学单位应该因势利导,将社会上一些连锁企业的成功案例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之中,以便学生能及时了解连锁经营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职业素养和职场竞争能力。2.是否认同课程设置。(1)课程重要程度。在对专业课程设置重要程度上,绝大多数受访学生都认为《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经营总部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最为重要的三门课程,应该学好。因此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强调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连锁管理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以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的需要。(2)基本能力课程重要程度。从调查情况看,受访学生都认为“实践能力”是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合作沟通能力”处于次重要素质,而“组织协调能力”、“市场推广开拓能力”也是较次之的重要素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减少理论课程时数,通过现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重视合作沟通、组织协调与市场开拓能力的培养。3.专业培养方面。(1)专业培养模式。有约七成的受访学生都认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与岗位需要紧密结合”是当前人才培养较为理想的模式;有22%的学生认为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实训类课程,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还有不到一成的学生希望“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来授课”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自身技能;只有2%的学生仍然认为应该以“课堂授课”方式来满足学习需要。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学校以实践方式来加强对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增强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竞争能力。许多学校也尝试多种方式与途径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课程进行中到企业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还利用寒暑假安排部分有实践要求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深入企业内部近距离了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等,体会企业经营的种种做法,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增强后续课程学习的主动性。(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度。从调查数据看,大约有近80%的学生都认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没有一个学生否认这种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的作用。“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受到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不仅增加参与“工学结合”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数量,还通过合同、制度等约束手段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及效果。4.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调查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受访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有一半多的学生感觉一般,表明了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当然,也有近六分之一的学生则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示不满意。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从现有的教学模式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然是学校在今后一段时间抓好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三、一些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符合现今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对相关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广泛利用专题报告、专业认知、宣传报道、现场参观等方式,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务必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解与选择该专业。同时,还要到连锁管理企业广泛宣传,让企业更加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职业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2.课程设置优化。调查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需要每一个学校都能够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对课程设置从结构到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课程体系。(1)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围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强化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流程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内容与时数,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类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由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模式转变,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从而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2)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岗位目标与企业实际,紧紧围绕“职能技能”这一核心,充分体现“必须、够用”的原则,逐步降低理论学时数的比重,使整个课程体系突出体现“动手能力优先”、“职业技术优先”的原则。3.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工作。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建议有关学校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管理职能,负责管理、组织、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要与相关企业探讨学生实习途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举措,尽量满足学生现场实习实训的要求。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为了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通过顶岗挂职、合作研发、行业调查等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专业素质。(2)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工作。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难点。要通过建立相应地资源库,有目的地引入来自企业的技师,充实实践课程的教师队伍,以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倩.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迁移能力;连锁专业;关键要素;人才培养

1高校连锁专业学生面临问题

根据对近年连锁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跟踪调查发现,连锁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门店基层管理岗位、门店基层运营岗位、营销管理岗位、采购管理岗位等。从目前高校连锁专业对连锁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培养来看还不够深入,特别是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职业迁移能力相关的关键能力培养很少研究。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迁移互相影响,为了学生具备工作岗位迁移能力,应把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及迁移作为重要的问题来考量。

2现存问题原因

目前高校连锁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等,其中与连锁专业相关的课程占总课时比例达到75%以上,由此看出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片面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这不仅关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

3高校连锁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迁移力影响要素分析

3.1构建知识结构要素

第一,专业知识基础化。通过对连锁行业全面深入的调查,对连锁岗位的所需技能,根据连锁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迁移的需求,梳理出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各个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学习内容,从而确定连锁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二,知识综合化。知识的综合化是指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网。基于连锁专业职业迁移力的角度,知识综合化包括知识结构和内置内容两方面,本质是要从被过度细分的知识、不成体系的知识中转变成整体化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到解决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

3.2构建能力结构要素———连锁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

(1)自我学习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要从这几点着手:首先,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学习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其次,院校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习惯;再次,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透过外部引导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的行为;最后,借由参加各类比赛等活动再一次延伸,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快乐的满足感,自然就会把注意力转向学习,从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实感、满足感,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2)沟通表达能力。在未来的职场中,连锁专业的毕业生将要与同事、上司、客户进行不断的沟通,因此沟通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连锁专业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和组织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完成。

3.3连锁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迁移能力角度,连锁专业的职业能力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在专业岗位上发挥职业技能、处理岗位事务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第一,货品管理能力。货品管理的能力是从分析货品组合、货品采购开始,对货品进行陈列、销售、定价、促销、配送、储存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工作的总称。货品管理业务是连锁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货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第二,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的能力是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搜集及分析企业经营各项指标,掌握各商品销售信息。作为现代连锁企业的员工,必须对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了如指掌,熟练使用现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第三,仓储物流管理能力。仓储物流管理的能力是连锁企业对仓储配送岗提出的要求,包含了对仓储的计划组织及操控能力。仓储配送是现代连锁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连锁企业能够进行有效品类管理的基础。第四,供应商管理能力。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现代连锁企业针对采购管理岗员工提出的要求,管理对象包含对供应商供货数量、质量、服务水平、配合程度等。这种技能已成为现代连锁企业员工的管理必备技能,高效的供货商能够及时供货,对货品质量、促销计划完成度及成本控制性等,不仅为连锁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也是现代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门店开发选址能力。门店开发选址的能力是在现代连锁企业不断拓展的过程中,需要前期调研、确定门店位置、新店开业布局及实施的能力。门店开发能力则更需要连锁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职业进阶,具备职业迁移能力。第六,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是连锁企业员工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其中的关联,透过数据挖掘,得出货品销售的规律。及时调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策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第七,运营管理能力。运营管理是对连锁企业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连锁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员工的基本管理能力,统领其他各职业能力,体现连锁专业毕业生对连锁企业部门管理的综合水平。

3.4创新能力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对高校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对其职业素养、职业迁移能力的培育。在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特长的同时,也要让其意识到与社会企业融合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能够让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创造潜力,也有助于其在毕业后有较强的职业迁移力,能够迅速融入新环境新岗位。

3.5构建素质结构要素

第一,社会素质。这种后天养成的社会素质在整个素养体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社会素质需要生理素质及心理素质来打底,同时,社会素质又给另两种素质打上社会的烙印,既引导高校学生成人,也引导高校学生成才。第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这几种素质中最易产生问题的,其中包含个性、情感、意志、认知等方面。在这些素质中,意志、情感影响一个人的成功欲望及管理情绪的能力,而认知能力则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素质则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一个人的心理如果产生问题,直接影响个体发展,还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划分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断使用的知识形成技能,知识经过不断的内化过程也变成素养。伴随整个社会及行业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不断迭代。

参考文献:

[1]王卫红.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嘉应学院学报,2007(4):6-8.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连锁经营管理 人才培养 有效对策

一、我国连锁经营目前发展状况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流通业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风靡全球,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几年,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连锁体系数量居世界之最。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9年,以经营食品、日用百货、服装、家电等为主的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在国家经济增长转型期过程中,以连锁零售业为代表的消费在三驾马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连锁零售企业不仅拉动着消费,而且也是“社区商业”、“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拉动内需工程的重要承担者,是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的主要通道。连锁零售企业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维护了市场的平稳运行。

目前,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热点主要有:向多业态延伸,以生鲜为突破口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物流建设提高上游能力,零售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人才激励制度得到空前关注,网络零售业务迅速发展。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伴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据《2009年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连锁企业面临的最大人力资源问题是缺乏总部及门店优秀管理人员。参与调研的39%公司认为缺乏总部及门店优秀管理人员是企业面临的第一大人力资源问题,71%公司认为这是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之一;门店基层员工流失严重、难以招聘到符合要求的员工、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等,也是企业面临的主要人力资源问题。

由此可见,现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却与现实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对于解决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专业培养定位模糊。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定位“过高”的问题,连锁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要想真正能够做到对连锁企业较好的管理,首先必须要熟悉基层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否则一切的管理只能是空谈。而事实上是,学校模糊的定位导致培养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想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愿从事较低层次的、实践性较强的服务工作,这就使得学生的“管理”只能停留在空谈和梦想。

2.专业核心技能不突出,与企业需求脱节。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产业业态不同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就会不同。就连锁经营企业的本质属性而言,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三大类人才是与其他企业存在核心差异的关键人才。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3.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专业特征不明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涉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门店营运、信息管理、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难题。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工商管理课程为主,连锁经营类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理论传授为主,连锁经营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懂得一些营销的基本理论,但对连锁经营企业并不真正熟悉,所以就业时往往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

4.师资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多数的地方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对于系统的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缺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使得教学活动脱离实际,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从而直接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与连锁企业所需严重脱节。

5.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目前大多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硬件投入比较欠缺,依然错误地认为该专业有教室就能授课。目前这种观念已明显不适应高等院校的办学思路和特色,特别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讲,需要学生大量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远非在教室里面凭老师一张嘴就能做到的,需要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模拟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大多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水平较低,没有部级以上重点建设实验室和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运行不通畅,急待加强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四、现阶段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定位。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高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一定要明确,在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一方面通过深入连锁企业一线,了解职业岗位对该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同时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专业。现在用人单位欣赏的是,一到岗位就能马上工作的学生,即“零距离”上岗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得一点,但并没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学生。所以,在专业培养定位上一定要进一步细分,要以培养学生擅长某一、两项专业技能为目的,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有所长。

2.教学内容设计强化专业细分特色。连锁经营管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所涉及的课程自然很多,这种情况导致部分院校在连锁教学内容设计时常常难以取舍,认为每门课程都很重要、学生都必须学习,所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一味地填塞课程,导致教学内容臃肿不堪。实际上,很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多门课程不加以改进的填塞,往往会造成科任老师由于内容重复带来的教学困难。并且,过分的强调教学内容的广泛,往往难以体现教学的专业特色。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优化上下工夫,使课程之间可以相融互动。

3.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根据优化结构、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理论教学功底扎实、实践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抓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方面,高校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一线管理人员到校任课;另一方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前往产学研合作单位进修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以掌握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还可以了解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加快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学校应该将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校内基地实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外基地实训,掌握一线操作技能,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通过超市进校园、校企共建、学校自建等方式多管齐下,建立多层次、多行业、多业态、多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解决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

五、结束语

总之,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而言,绝大多数院校都刚刚起步,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不仅仅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办学的发展速度、办学成本和办学质量,更关系到所办专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也会影响院校本身的发展。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才能为连锁经营企业提供适合的有用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0中国连锁经营年鉴.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6.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实训体系;高职人才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大部分已经构建起校内专业实训室,校外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基础的顶岗实习。在这种体系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思路主要是在校内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理论,通过校内专业实训室模拟连锁企业信息化系统,商业策划营销,客户服务等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连锁企业经营技能,最后在校外连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实际经营经验,巩固并提升各项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一定连锁企业经营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整个实训体系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设中,通过不断实践、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中逐步构建起来。在最初的运用时期,相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融入了模拟经营、软件操作,实体企业实践的实训体系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使了各项专业技能掌握度的提高,但随着商业零售发展的变革,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变化,现有的实训体系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二、不足之处

(一)校内实训室结构单一

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主要有两个基本大类。第一类是机房,通过软件模拟连锁经营整个流程,或者细化某一环节,比如仓储物流,门店开发。大部分学校现阶段多使用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来进行实训,能很好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但这种软件系统与真实企业所用内部系统存在一定差距,最大的不足表现在数据都是虚构,不能反映现实经济运行现状。第二类是仿真经营环境,通过教室内部设计布置,构建一个仿真经营环境,大部分以超市货架,收银机为主。这类实训室能让学生动手实操,掌握收银机,门店布局,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技能,但如果仅限于模拟超市就显得过于单一。

(二)实训体系缺乏对综合经营能力的培养

连锁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需要各类经营管理知识,如金融、会计、营销、物流、英语等,目前现有的连锁专业实训体系更注重“专”,突出连锁经营特色,而在“广”上面就略显薄弱了。连锁企业融资,门店财务报表制作,营销方案设计,物流路线规划,商业接待口语等技能的培养大部分只能依托课堂理论教学,无法通过现有实训室去开展。因此造成学生岗位基础技能十分扎实,但一旦面对管理岗位中需处理的各类问题时缺乏方法、技能和经验。

(三)校园商业环境利用度不高

校园是一个小型商业环境,大部分学校习惯于交给社会商业机构去满足师生对商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今后从事零售业,服务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则在努力寻找社会实习实践的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能利用校园商业环境鼓励连锁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校园师生,对提高学生就业力、创新力都具有极大积极效应。现阶段,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大胆创业,也积极提供一系列支持,但在具体操作上仍需设计和完善。

(四)校外顶岗实习不够多样性

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学生双方反映,校外顶岗实习一方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带来大量可塑的人才。不过在实践过程中,顶岗实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主要包括实习单位业态单一性,多为超市或大型物流企业;岗位单一,多为基层岗位,轮岗机会少;工作内容单一,多为重复性工作,操作简单。这些单一性往往会影响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对专业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印象。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结合自身教学需求开发实训软件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软件使用上,要以直接购买转变为结合自我需求的软件开发,当然这里首先要选择一个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至于实训内容开发则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连锁企业合作,运用真实数据开发软件,突出与现实经济的融合;二是结合今后学生就业区域,开发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软件;三是与其他相关专业互融互通,如连锁企业财务软件,连锁企业营销软件等。无论何种方式,关键是在现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开发实用性软件。

(二)贴合本专业特色的校园零售环境构建

校园零售环境构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校园商业向学生开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开展开店,营销,策划等工作,获得商业零售活动经验,提升商业经营管理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商业活动竞赛,培训学生商业经营技能。其实,很多学校都开展过创业大赛,但只局限在构思阶段。今后应开展更多具体的商业活动竞赛,如门店布局设计大赛,节假日促销方案大赛等,将具体经营活动也融入到大赛中,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实践自己所学。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多业态、全方位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一直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未来应更加深入,全面的进行。在顶岗实习上,校企合作要实现几个方向的改革。首先,合作企业要实现多业态,多类型,不再局限于超市、物流企业,多与便利店、专业店等创新型业态合作。其次,岗位多样性,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多岗位轮岗实习;再次,内容丰富性,不再局限于基础操作,鼓励学生参与促销方案设计类策划性工作内容;最后,专业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人员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顶岗实习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效果。

作者:王青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