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范文第1篇

1.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为其成员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和一系列的心理互动,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共有的心理障碍。团体心理咨询这种操作形式,突破了个体心理咨询的一些束缚,使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2.特点

与个体辅导相比,团体辅导有如下优点:首先,团体辅导是一种多向性的交流,当事人看到其他人有着与自己类似的问题或痛苦,可以提高自我认识,安定情绪,进而互相支持、互相影响;其次,团体辅导效率高,能够集中解决一些共同的问题;再次,团体辅导对于帮助那些具有害羞、孤独的人际交往障碍者,有特殊的功效。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人际交往、入学适应、自信心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识等,都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来解决。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从而在放松、安全的环境氛围中面对自己的问题。鉴于是由一些具有相同问题的人群组成,经过辅导可以达到涉及范围广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层面

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效率高、涉及范围广等优点,应用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缓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足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或辅导员)或者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室)来解决高校学生的共性问题,则对这些部门的工作者是非常有压力的。因此,从各个层面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1.宿舍层面

宿舍是大学生们生活的小社会,很多问题的出现与发现都是在宿舍。因此,如果能从宿舍抓起,一方面可以解决很多管理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团体动力的影响,团体会逐渐具有预防的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隐藏于大学生内部的心理问题,可以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这就要求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走进宿舍,需要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公寓管理部门、朋辈互助团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维护宿舍健康的成长环境。

2.班级层面

目前,在部分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已经走进了班集体,但是,由于各种限制条件,还不能覆盖到所有的班集体。一个班集体往往会具有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如果能营造很好的团体氛围,则会具有很好的咨询效果。班集体可以利用团日活动时间、班会时间或者特定的心理辅导时间开展关于班级凝聚力、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技巧的团体辅导;也可以利用某一危机事件进行相关主题的辅导,如网络成瘾、拒绝、珍惜生命、借钱不还等心理辅导。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在团体中共同获得成长,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3.学校层面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室)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开展,根据针对性强、需求性迫切的相关主题的心理辅导。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可以开展新生适应心理辅导;在新生心理普查结束后,根据筛查结果,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毕业生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心理辅导等。学校也可以从培训方面开展团体辅导。培训的对象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以及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部(协会)成员等。通过对心理工作者的培训,使心理工作者们更具有专业精神与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整体心理工作者的素养,壮大心理工作者的队伍,充实心理工作的力量。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内容

把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具体化,我们会发现有以下一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管理时间;应对压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思维;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提高情绪控制的能力;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求职技巧……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可以借鉴团体辅导的诸多理念和做法。

1.自我认识,准确定位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大学生可以通过认识生理我、心理我以及社会我来完成自我认识,并进行准确定位。良好的自我认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自我统一性,对于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可以运用“小小动物园”、“化茧成蝶”、“优点轰炸”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善对自我的认识。

2.能力培养的技巧

概括来说,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是大学生们都需要具备与提高的,因此,应该有针对性、有主题、有目标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创设日常情景进行心理剧表演、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游戏等。通过团体这样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社会小环境,参与者在不断地互动过程中掌握与别人相处的方式。通过团体这个微型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参与者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讨论彼此的心得体会,并不断审视、改进自己;同时,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教会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技巧的掌握与练习,达到学生能“自助”的目的。如,在我校的日常工作中已经开展了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团体辅导、情绪控制能力提高的团体辅导等。运用的心理小游戏包括“我说你做”、“解开千千结”、“情绪万花筒”等。

3.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

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讲授、专家讲座等。学生在听完授课及讲座后,只能被动地、从理性层面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很少能实际地、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创设的模拟情景中变被动为主动,从团体的每位成员身上借鉴不同的价值观与观点,从而对自己的各方面进行衡量,在真正意义上帮助自己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设计方案中可以舒伯(D.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人匹配理论、克朗伯兹生涯决定社会学习论及帕森斯和威廉姆逊的特质因素论为依据进行设计。运用“生涯十字路口”、“价值观大拍卖”、“条件大扫描”等心理游戏进行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通过感受分享、价值观表述等,让参与者进行深入思考。

4.其他

如进行关于自信心培养、压力管理、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人际关系技巧及恋爱技巧的团体心理辅导。

四、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团体辅导的困难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

【分类号】G441

引 言

高职学生学业拖延一般是指高职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的拖延,通常表现为学习者虽然知道本身是该在原计划的时限内按时完成学业任务,并且学习者自己愿意这样去做,但实际上出于多种原因,最终却没有在时限内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学业拖延导致学业拖延者产生不符合要求的学习结果,使其遭受负面情绪的困扰,体验痛苦、焦虑等,除此之外还导致大大降低了个体学习的信念和生活的幸福感。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应该受到关注,本文将对团体心理辅导运用于高职学生学业拖延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进行探索。

一、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团体心理辅导在学业拖延干预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团体心理咨询是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完善、学习新态度、形成新行为、建立新的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体,从而实现辅导目的的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形式。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一些院校的F体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广受欢迎且有效的辅导形式,尤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其作用更为凸显。如今,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获得蓬勃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和借鉴经验。客观来说,高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学习和实践,更有益于推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职学生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团体心理辅导用于干预高职学生学业拖延并非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依据上,具体如下:

(1)团体动力学。团体动力学又叫群体动力学,源于勒温的场理论,理论认为团体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共同组成的整体,不可分割,每个成员都是其他成员心理场的组成部分,因此团队成员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可以通过营造团体气氛、团体内聚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团体的动力性作用的目的。

(2)社会学习理论。1941年,米勒和多拉德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解释人在社会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该理论发展壮大。在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中,一方面成员之间通过分享拖延状况及共同处理共有的学业拖延困扰,从团队中学习对自己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团队创造信任和信赖的氛围,彼此放下防守开放自己,这种开放性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以培养良好的适应行为。

(3)自我效能感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在该理论下,评价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成功与否,标准中必然包括了活动中干预对象能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期待―我相信我可以成功,从而通过个体成功的经验,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4)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也称为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6O年代成立。在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中,领导者要协助成员积极面对自己的非理性观点,帮助他们厘清学业拖延的行为和非理性信念之间的联系,改变不合理信念,形成合理信念,培养正确的行为。

(5)人本主义。该理论坚信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潜能。团体心理咨询满足人们实现自我的需求,从目标分析,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是以人本的概念为基础的。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成员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行为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学会实现自我的自我控制与选择。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能够让成员感受真实的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最终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实现自我。

三、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对学业拖延研究的深入,研究从学业拖延“是什么”、“为什么”逐渐转向“怎么办”即“如何对干预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拖延干预研究是可行的,原因如下:

(1)模式相同。团体心理辅导过程是信息的双向沟通和传输过程,在此过程中成员彼此互动。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业拖延的干预时,各团队成员通过对于学业拖延这一主题的充分讨论和鲜活真实的活动体验,能充分调动成员参与的热情,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从而帮助成员尽快成长。

(2)目标同质。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所面对的学业拖延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中,参与辅导的目标是改变成员行为,而干预组成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学业拖延行为,也有着相同的降低拖延行为的高愿望,他们渴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减少自己的学业拖延行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最终培养适应,增加自信,并形成积极的自我。

(3)心理特点相同。参与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处于同一心理发展阶段,面临同一学业拖延现状,且降低学业拖延的愿望非常迫切,正是因为他们正面临相似的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保证干预效果提供了有力保证。

(4)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特质。学业拖延团体心理体辅导的领导者是经过多年的心理学学习研究,并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的个体,领导者基于学业拖延干预目标和成员对象特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针对高职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辅导方案,并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完善和落实团体辅导方案。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具有模式相同、目标同质、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相同、符合要求的领导者特质等条件下,为具有学业拖延并有降低拖延愿望的高职学生进行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张艳秋. (2008). 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07期, 55-57.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去。这同时带来一些关于辅导效果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究竟能不能取得一些实际的效果?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过程两方面,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做一些探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团体,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

行为。

二、如何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当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考量。方法如下:

观察,可以是对当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总体效果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一个专题辅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时间段后的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测量,是通过量表进行测量,针对的只能是学生的某一具体态度在一个时间段后的转变情况,也就是选定某一专题的心理辅导,用辅导前的态度,与辅导一段时间后的态度进行对比,将对比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从实践环节上追求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只对学生产生导向性的影响,确定内容之后,才能对这一辅导内容考察效果。正因为辅导内容是效果的依托,才将其列出说明。在班级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来自心理教育教程,也可以选择学生展现出的整体性的、倾向性的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目标,是对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和效果的预期,是团体活动的导向。目标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服务,又是检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依据。

3.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

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所做的一切行为,都应当与达成目标有关,否则就是在浪费有限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达到目标就是追求效果。那么所有的方案设计都要围绕目标进行,也是追求效果的必然要求。

判断方案是否围绕目标进行,首先要判断方案能够对内容起什么作用,如果看不到作用,就应当予以否定。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案从呈现的形式上讲,不外乎四种:讲述、问答、讨论、体验。

相对于什么内容,在什么时机采用哪种形式,需要从可能产生的效果出发考虑,全程考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以方案最适合团体心理辅导目标的要求为准。

4.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和修正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是前述设计的实际呈现,但不是设计的简单再现。这个阶段对“领导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领导者”负有维持和指引团体心理辅导按预定方向进行的责任。并且,在实施的同时还伴随着对辅导发展偏差的修正,实施与修正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专题的导入、活动的展开、讨论与反馈、总结与结束。要想将这个过程完成好,还需要一些技术,如何完成也必然涉及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这些技术。技术有很多,而且技术还是发展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选取几个常见的、主要的技术作一个说明。

分组技术

分组作用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团体活动。

反应技术

反应技术是团体“领导者”的基本功,包括倾听、复述、反映、

澄清。

互动技术

建立关系是互动技术的基础,互动就是团体成员间的交流,利用互动可以在团体中形成良好的气氛,形成尊重、接纳、信任、关怀的人际关系。互动技术包括解说、联结、促动、沟通。

行动技术

行动技术指的是“领导者”在维持团体心理辅导时所作的行为技巧。行动技术包括提问、调停、聚焦、示范。

参考文献:

[1]陶泻.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团体心理辅导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25-02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中国大陆,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培养良好适应习惯的助人过程。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人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主题教育的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已越来越普遍,这种形式在充满乐趣的团体活动中,让大学生们进行体验、分享,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利用校园中天生存在的团体力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为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

二 研究现状

从数量上看,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起步晚,根植于心理学研究这个家底就不够深厚,因而研究数量较少;从研究领域上看,其辐射面有限,对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多扎堆于对正面效果的反复验证上,因而创新不足;从研究工具上看,被广泛使用的仍为国外引进的心理量表,虽在引进过程中经过校订,但难免缺乏与我国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对接。

1.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依据团体辅导的功能,可将其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训练性团体辅导和治疗性团体辅导,在团体辅导中可以达到教育团体成员、使成员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治疗已经出现的问题等效果。或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

依据团体成员的问题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异质团体与同质团体。其中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心理困扰,或者说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相似,如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贫困生自卑团体、缓解抑郁学生情绪团体、学习困难团体、情绪调控训练团体、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学生干部培养团体、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应对突发事件团体、减肥团体等等;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某些背景或个人特质不太相同的团体。

依据团体辅导被引入高校的形式,又可将其分为专业模式和思想政治模式两类。专业模式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织,通过招募志愿者组成团体,进行历时1~3个月的团体辅导过程,包括团体的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全程由心理学专业人士负责;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模式,由辅导员或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或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的团体辅导,从制定团体目标、团体成员组成、实施时间、地点等全程都有辅导员的参与。

2.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与实施

概括起来,团体心理辅导有以下特点:(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多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2)效率高、省时省力。(3)辅导效果易巩固。(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弥补心理素质教育和个体咨询的缺点,而且还可解决目前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的重视,也得到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3.研究工具的使用

国内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如SCL-90(症状自评量表)、16PF(卡特尔16种因素问卷)、UPI(大学生健康调查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等,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但对国内大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

4.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步骤

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具体步骤为:(1)确定对象,即确定哪些人适合参加本次团体活动。(2)制定目标。(3)进行方式和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创造团体经验以引发成员参与分享。(4)思考配合团体活动进行时所需要的场地、设备与材料。(5)将设计好的活动先行组成一个试验性小团体试用一次,并讨论、思考和修正。(6)准备每一活动进行的大纲以及必需的材料。(7)准备备用活动,根据团体活动的进展有弹性地调整原先的设计。(8)团体活动结束时,应用问卷或其他方式方法来了解大家对团体的反馈,以评估活动是否达到团体的目标。(9)团体的反馈、自己的检讨以及所记录的资料都应加以保存。

5.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情景性,因而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也能得到长久的保持,故其所发挥的作用和潜能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促成大学生正向心理激励方面的研究有:孙时进、范新河和刘伟的《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邢秀茶、王欣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张姝的《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刘琼珍的《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张翠红、谢正、陈佐明、刘素贞、代娟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钱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李永生、马瑞、张郢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危机干预的研究有:尚云、李辉、高俊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许若兰、王敏的《大学生情绪调适的团体辅导研究》;白羽、樊富珉的《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向群英的《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张姝、郝善学的《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的研究》;韦耀阳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

三 结果与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研究与推广,从辅导方向上看,从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从接受辅导的方式来看,也由治疗团体转向发展性团体,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更大的效能;从辅导效果来看,更多的研究者重视于长效影响而不是即时影响,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今后的研究应围绕创新实证研究、细化研究团体、丰富研究领域、制定符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需要的研究工具来逐步深入,以促进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实现更深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邬骏跃.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1):118~120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贺芳.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3):44~48

[4]马亚静、曾秀丽.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141~143

[5]于晓溪.试谈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

[6]谢春艳.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4~97

[7]黄丽春.浅论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1):73~74

[8]武成莉、王淑敏、杨稣.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讨[J].理论导刊,2010(2):38~40

[9]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1):77~79

[10]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74~80

[11]张姝.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D].西南大学,2006

[12]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3]张翠红、谢正、陈佐明等.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4):295~297

[14]钱晓.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8(8):70~74

[15]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2):1459~1461

[16]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5):369~371

[17]许若兰、王敏.大学生情绪调适的团体辅导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8]白羽、樊富珉.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4):247~25

[19]向群英.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924~925

[20]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34~38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吴岚(1979- ),女,吉林吉林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学生工作办公室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能力及在学生工作中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253XS421)和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高等院校文科类学生职业能力特性及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EUZYTS1303,项目主持人:吴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089-02

目前国内各高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大学教育中,并作为重要内容向大学生普及。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员工的优秀品质单靠企业的短程培训是不够的,必须把先进的员工意识和职业化的思想融入大学教育。鉴于大学生校园学习的主要特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在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开展起来困难较大,在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价值观、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内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开展教育则较为符合实际。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质量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能力与团体心理辅导

1.职业能力。心理学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从职业发展来看也是影响一个人成就的重要因素。在职业能力分类的研究方面,蒋乃平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等。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2.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起源。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主要是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信息与指导。在后来发展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提供信息与忠告,而要帮助当事人解决各种问题,使当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起源来看是与职业指导活动密切相关的。

3.团体心理辅导用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如今,很多学者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国内有实证研究证明,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自我概念的有效探索,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涯目标定向能力,增强了大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等。在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团体辅导有以下优势:

第一,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实践优势。职业能力培养在内容上即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实践环节上它需要在开放的、安全的环境中去探索个人、与人沟通,进一步培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式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更易被大学生们接受。第二,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团队优势。职业能力发展有其个体差异性要求,但在指导过程中也有一些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解决,比如对个人的自我探索、沟通的技巧、责任心的培养等。用较少的力量解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同辈群体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大。团体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同龄人交流、分享的机会,可以从团体中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这种自我教育的团队形式更容易产生效能。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一,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动力学是心理学家勒温建立的研究团体生活动力的学说。它是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凝聚力,它强有力地把个体动机需求与团体的目标结构连接在一起,使团体行为深深影响个体行为。第二,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选择的结果。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第三,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到青春期时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

2.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责任感培养等社会能力培养为重点。可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一个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包括热身活动、情景模拟、行为训练等。活动过程强调认知与体验并重,使成员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体验,并为参与者提供实践新行为的机会。

第一单元为情绪与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我的情绪及不良情绪的危害,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活动主要开展情绪收集箱、积极自我暗示法实践等。第二单元为责任心培养与人际沟通团体辅导,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学生团队责任心及沟通技巧。活动主要开展报数比赛、撕纸活动等。第三单元为团队建设团体辅导,使学生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观念。活动主要开展几手几脚、海上遇险情境活动等。第四单元为创意金头脑团体辅导,协助学生学习一种激发创意思考的方法,认识创新思考的重要性。活动主要开展分组搭纸塔、圆球活动等。

3.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检验。在团体辅导开始前与结束后分别让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自我评估表》,比较团体辅导前后的成员的成长变化,同时在团体结束后也可让成员填写《团体满意度评估表》,以了解其对团体辅导的整体满意度。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也要进行跟进访谈,检验团体辅导的持久性。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建议

1.强调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团体心理辅导是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强调团体动力、团体活动中人际关系与互动对人的影响,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对象是有共同目标和凝聚力的有序组织。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尽快培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交往认识他人和自我,促成相互理解和认同,使他们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实践中。如果在团体中学生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促使大学生逐步实现心理社会化。

2.注重自我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性质,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要重视自我教育的教育形式,以人的发展观为理念,引导协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实践,努力让成员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渐减少对指导者的依赖,引导他们模仿团体情境解决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支持。

3.给学生创造职业环境。职业能力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内容在理论上要使学生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构成及职业化的要求,明确工作单位的用人标准及人才素质要求;在行为训练环节设计上可模拟工作情境,为实现学生进入工作即进入职业角色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实践条件。

4.注重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辅导。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职业能力培养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辅导系统。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可以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辅导目标,选取学生的发展的共性问题为主题,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辅导内容,更好地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

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在完善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团队意识,促进大学生责任心培养等方面加强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为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左占伟,冯超.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概念的区分[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