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桂林高校 贫困体育生 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制度,体育类大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体育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区内的学生,也有很大是来自农村家庭和偏远地区。有很大部分学生家庭是相对比较贫困的,而他们在大学的整体体育消费观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阐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贫困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概况,通过调查并分析广西师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不足与制约因素,结合广西师范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促进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和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把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主要有从大一到大四的通过学校贫困认定的体育贫困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方法,查阅相关体育类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献资料,收集并整理,了解体育贫困学生的基本概况,为撰写本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2.2问卷调查法

运用周末例会形式向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指导填写并回收,提高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60份,每个年级调查40人,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6 份,有效率为91%。

2.2.3访谈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的部分在校体育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从而检测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情况的真实和可信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

3.1.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体育贫困大学生中生源地为地级城市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21.9%,生源地为县级城市的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1%,生源地为乡镇的有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4%,生源地为农村的有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有一半来自县城和农村,来自城市和乡镇的体育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来自农村的体育大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的生活费用受到家庭收入的限制,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家庭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家庭收入比较有限,当他们解决了基本学习生活问题之后才可能有剩余的费用来进行体育消费,因此,在体育消费上,来自城市和县城的体育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更加积极。

3.1.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基本情况

据本研究问卷调查显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资助,在本次调查中,生活费由家长给予的体育大学生人数为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3%,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在生活费方面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经济独立程度较小,这都制约着体育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购买能力。

3.1.3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V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为慢跑、羽毛球、篮球和排球。大多数女生较喜欢气排球运动,而硬排由于球速快、难度大,对弹跳、身高和技术等要求高,很少有女生选择硬排。男生则喜欢对抗性运动如硬排,篮球。

3.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消费资金的数量反映了体育消费的水平。在调查对象中,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100以下126人,占总数的87.5%;100-200元16人,占总数的11.1%;200-300元2人,占总数的1.4%;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300―400元及400元以上的为0人。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每月除了饮食费用的支出,还有用于书籍、网络、通讯等支出。当他们经过合理预算后,如有资金剩余才可能进行体育消费支出,而且不会过多投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贫困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主要依赖于家庭,生源地为城市的体育消费总体上比乡镇的高,生源地域经济差异制约着她们的经济能力,限制了她们体育消费水平。

(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高低与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

4.2建议

(1)学校应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消费意识,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在保持实物消费的同时,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转变,使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合理发展。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可以提供体育专业类的勤工俭学平台,提高体育贫困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提高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高福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34-35.

[2] 韩雪.论体育消费心理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20-21.

[3] 林娟.广西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西体育科技,2006,27(3):48-52.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消费;区域;人口;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我国越发凸显。与之相应,文化消费问题,作为扩大和拉动内需的重要方面,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文化消费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有赖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愿望的提高;而另一方面也在于,正如党和政府指出的那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执政党和政府对于文化的认识的质的提升,这种认识也正与马斯洛著名的消费需求层次理论相应和,根据他的理论,更为高级的精神性需求(诸如审美、自我实现等等)有待于相对低级的生理性等的需求满足之后才会出现――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如今恰已到了这个阶段。

但也应当看到,与目前仍然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以及各个区域之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差异相应,当下我国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方面,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由于消费主体在年龄、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其文化消费行为也可能显现出差异性。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当下,如何统筹安排文化产业的布局,从而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考察,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下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于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活动有一个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在这个整体把握之下,还要对于国内各区域间、各不同的消费主体间的文化消费活动的差异性有一定的认识。

综观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消费研究的总体状况,可以说,其中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问题、文化消费状况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各种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方案等,均已有所涉及,并取得了相当成果。但是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个两极化的趋向:一方面是一些宏观性的国家文化消费状况研究,这种研究往往过于宏观,对于文化消费统而论之,我们无法从中得出相应的文化产业推动方案来;另一方面一些地域性的研究或针对某个群体的研究,在研究问题的具体性和针对性上,有很大的价值,但却无法使我们获得关于我国文化消费的整体状况的认知,从而也就无法在宏观上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由此本研究试图做出一些尝试,以弥补宏观与微观研究之间的裂痕和空白。实际上,随着我国文化消费活动的日益繁荣和文化消费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已经大体上把握了各个具体的文化消费活动类别,有些像影视产品的消费等还得到了十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

由此本文第一个试图考察的问题就是:在整体的全国语境内,各个具体的文化消费活动,其参与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在宏观语境下照顾到具体消费情况的问题,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消费类别的差异性概况。

接下来值得追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各种不同的文化消费活动,是否存在地域差异的问题。比如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是否甲地区的人们更倾向于参与而乙地区的人们就没那么热衷于参与?而欣赏影视作品是否毫无地域差别,是一个全国性的热门文化消费?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安排文化产业的结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对总体性的文化消费行为的比较做更为细致深入和全面的考察,本文接下来要研究的不同问题是:在对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上,不同年龄段之间,以及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其差异性状况是怎样的。这是更为进一步的细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我国文化消费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首都北京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时,采取了将北京单独列出的方式,本文将在最后对于北京市的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有一个单独的分析论述。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指标。调查指标的确立。依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九大分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与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体育、娱乐业分类标准,本文将文化消费划分为以下十项文化消费活动: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欣赏影视作品、观看艺术表演、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收藏艺术品、游览名胜古迹、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

(二)调查方案。通过印象博观网络科技(北京)提供的新浪微调查平台采集样本。北京以外省市按照区域配额采集样本,男女比例以1:1加权处理。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15日,共回收有效数据6207份。

(三)样本构成的基本描述。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样本为6207份,部分问卷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据问卷信息统计,受访民众中,男性占49.1%,女性占50.9%。样本年龄分布20岁以下为1.50%、21-30岁为36.80%、31-40岁为39.80%、41-50岁为17.00%、50岁以上为4.90%,年龄多集中于20-40岁之间。

从学历来看,受访民众中初中学历占1.7%、高中、中专或职中学历占10.1%、

大专学历占24.9%、大学本科学历占54.5%、硕士、博士学历占8.8%。

(四)中国区域地理细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专家意见法,作者综合了4位专家和文献研究的结果,把中国分为7大文化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华中。同时,由于本研究以北京市居民文化消费情况为着重研究对象,因此对北京市的调查数据单独进行了分析。具体分组情况见下表:

行政区划中未包括香港、台湾、澳门,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所以未研究香港、台湾、澳门3个地区

三、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差异性比较分析

(一)文化消费活动的总体情况。整体居民对于十项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度呈现较大的差异。

首先,较为大众化的文化消费活动是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度最高;而收藏艺术品是最为小众的,参与度最低。

其次,游览名胜古迹、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是整体居民参与最多的三大文化消费活动。

第三,十大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度可大致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度最高,达到七成以上;第二梯队为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均有六成以上的居民参与;第三梯队包括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观看艺术表演、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六大类,参与度在三四成左右;第四梯队为收藏艺术品,参与度仅为16%,是十大类中最小众的文化消费类别。

1、我国不同区域文化消费参与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首先,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京地区文化消费参与度最高。在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观看艺术表演、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收藏艺术品、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这七大活动中均占最高比重。其次,在欣赏影视作品方面,西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方面,西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游览名胜古迹方面,华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

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参与度排名前三的均是北京、西南和华南地区。

2、不同年龄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情况差异大。首先,年龄轴两端居民消费热情高,21-40岁区间的居民热情相对来说较低,消费市场有待加强。收藏艺术品、参观艺术展览的消费主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且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差异大,优势明显。游览名胜古迹的消费主体是41-50岁人群,其次是31-40岁,20岁以下人群消费比例最小。

欣赏影视作品这一活动明显呈现低龄化,20岁以下群体参与欣赏影视作品活动的占比达到最大,其次是21-30岁,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的行为变少,呈现负相关。

3、不同职业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具有不同特点。在十项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在八项活动中占比均为最大,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在参观艺术展览、游览名胜古迹、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观看艺术表演、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均占较大比重。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占比重较大。离退休人员在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中占比重较大。

3、北京地区居民文化消费特征分析

四、结论与分析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重要载体,并为我国中长期扩大消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文化消费在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文化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文化消费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很低。通过本次全国性调查,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整体现状以及区域差异有了宏观的把握,从而为我国制定文化消费政策提供参照。

第一,十大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度可大致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度最高,达到七成以上;第二梯队为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均有六成以上的居民参与;第三梯队包括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观看艺术表演、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六大类,参与度在三四成左右;第四梯队为收藏艺术品,参与度仅为16%,是十大类中最小众的文化消费类别。

第二,我国不同区域文化消费参与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地区文化消费参与度最高。在欣赏影视作品方面,西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方面,西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游览名胜古迹方面,华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参与度排名前三的均是北京、西南和华南地区。

第三,不同年龄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情况差异大。年龄轴两端居民消费热情高,21-40岁区间的居民热情相对来说较低,消费市场有待加强。收藏艺术品、参观艺术展览的消费主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且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差异大,优势明显。游览名胜古迹的消费主体是41-50岁人群,其次是31-40岁,20岁以下人群消费比例最小。欣赏影视作品这一活动明显呈现低龄化,20岁以下群体参与欣赏影视作品活动的占比达到最大,其次是21-30岁,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的行为变少,呈现负相关。

第四,不同职业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具有不同特点。在十项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在八项活动中占比均为最大,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占比重较大。离退休人员在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中占比重较大。

第五,在文化消费参与度最高的北京地区,在欣赏影视作品、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女性有更大的消费意愿;男性对收藏艺术品意愿更强;在观看艺术表演中,中青年人占较大比重;在消费饮食产品中,41-50岁的居民有更大的偏好;在欣赏影视作品中,学生占最大比重,离退休人员占比重最小;在观看艺术表演与收藏艺术品中,企业管理人员占最大比重,离退休人员占比重较小;收入越高,对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热情就越高;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在各项活动参与情况中参与度都比较低。

五、对策建议

(一)明确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四大梯队”现状,巩固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冷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应针对“文化消费四大梯队”制定不同刺激策略。例如,位列第一、二梯队的游览名胜古迹、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三项活动是消费热点,需要继续巩固这一现状;而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观看艺术表演、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这六大类的消费市场有待加强,应向第一二梯队看齐;针对消费冷门――收藏艺术品,应切实有效扩大消费人群,扩展收藏艺术品的消费市场。

(二)树立文化消费均衡发展意识,以文化消费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稳固北京地区消费市场,加强其他地区文化消费市场建设,突出各自文化特色。依据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北京地区仍是我国文化消费热点城市,可适当把北京地区大流量的消费人群引向其他地区,带动其他地区文化消费,促使我国文化消费均衡发展。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71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65-03

自从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就一直是党中央主要关注的问题,在十也注重的提及了,其中农民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群体,对于这个群体的主要思想和行为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这个群体,也可以更好的帮助这个群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群体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后和90后成为了这个群体的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公布的《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中就有数据表示全国2.29亿的农民工中16~30岁的就占有61.6%,而这部分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是在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及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我们多选取的是全国总工会给予的概念“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龄在30周岁以下),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在2013年中央又再一次一号文件表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可见对于农民工的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其中重要一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是研究的主体,对于其消费情况的研究就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将在结合文献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总结并与原来的农民工进行比较,在查找文献时发现对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的因素的讨论较少,本文也会进行简单的影响因素的总结,并提出建议来实现帮助农民工消费的合理化。

1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了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拥有传统农民工的消费行为“赚钱―攒钱―汇钱”三部曲,实现最初从家乡中走出来的目的就是多挣钱补贴家用,将赚得的钱邮寄回家。第二,就是身在城市中向往城市生活,使得自己更像城市中的人,而消费行为更加城市化,使得其可以融入城市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两点却是相互矛盾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种矛盾也就在不断的加深,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与观念一直在保守与开放两者之间徘徊,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也就更加的复杂。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与老一辈确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程度普遍偏高,就产生了一种对于生活的“享受型”消费,也就会比老一辈的农民工有更贴近于城市的消费行为;老一辈的农民工多还是更亲近于家乡,还是希望回到家乡,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更向往城市,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所谓的“城里人”;还有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同,希望和城市相融,有些消费行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就表现出了从保守到开放的发展,更加与城市居民相趋同,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炫耀性消费行为。

在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后我们可以发现其消费更贴近于城市化的表象,从而其消费结构也就会发生与其相关的变化,变得更加的复杂化与多元化,也会表现出一些80后、90后应有的前卫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根据多个调查报告的总结来看,在基本生活保障上的花费如食品、住房与老一辈很相似,都是很节俭的,属于仍处在保守观念下的花销,多半是工作单位的盒饭,住房多半是合租或是职工宿舍。但是其最大的不同则体现在其他的一些方面,第一,在服装方面花销与老一辈相比更大,而且追求时尚,更看重衣服的款式与风格;第二,在文化消费方面有一定的比例,会主动地去充电学习,参加培训,但是业余生活还多以电视和网络为主,手机是他们的必需品,每个人都会拥有手机而且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手机上网更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因此网络对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消息的获得比起电视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手机,与此同时也就必然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手机费用的增加。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表现出更加趋近于城市消费结构的特点,在满足基本生活的条件下也会更加地去享受生活,在休闲娱乐上会有一定比例的花销,并且其使用的消费工具也更加现代化,更多的依赖网络与手机。

2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上确有很多与老一辈不同的地方,并且表现出了独特消费特点,在城市中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但是又不同于正常的城市消费的情况,由于还是拥有农民工的观念,所以思想与价值观并不是完全的现代化,并且其整体恩格尔系数是较低的,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消费情况,因此也就必然存在很多的问题:①在整体的消费分配上,储蓄比例和储蓄倾向较高。农民工储蓄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背井离乡出外务工目的就是为了补贴家用,但是由于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还有对于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有更高的储蓄倾向。②虽然消费倾向较高但是消费水平还是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会储蓄一部分,但是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来说还是较低的,因为年纪和生活的环境还有教育程度的不同,其消费倾向是较高的,有一定的消费意识,但是由于收入有限,与真正的城镇职工相比整体的消费水平还是要低很多的。③消费行为的冲动性较多于计划性的消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都是80后、90后的,还是一群年轻人,具有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并且对于新的事物很敏感,所以有很多消费都是喜欢就买了,觉得好玩就买了。由于农民工其实是属于长期的城市流动人口,并不会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计划性的消费行为多会发生在一些耐用品上,而且对于这些的花费并不大,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过于冲动性。④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中炫耀性消费行为的比重过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是存在矛盾性的,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而其实产生这种矛盾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种对社会尊重和认可的虚荣心。⑤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不合理。他们除了基本的食物支出外,在自身享受,休闲娱乐上的支出更高,他们更关心服饰的时尚,更喜欢与同事们外出娱乐,喜欢用手机上网聊天,但是在自身的文化精神消费和自身教育上比重过低。

3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消费情况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实现消费的更加合理化,我们必然要清楚影响他们消费的重要因素。

3.1外部因素

3.1.1经济发展

现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GDP的增长也必然带来通货膨胀的增加,现在的物价飞涨,无论是生活用品,从食物到服装,还是房价都在节节攀升。但是现今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也一直是一个问题,自从经济危机后就业一直都处于寒季,并且对于大的城市,涌入的农民工很多,职位却紧缺,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收入也必将不稳定,还要面对物价的增长,这必然是很大的压力。这种外部大局的经济的稳定对于农民工来说是很重要的,既影响他们挣钱也影响他们花钱。

3.1.2国家政策情况

农民工其实是中国的一种特有群体,因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城市与农村相区别,也就产生了农民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我国一直很重视农村的发展,也重视农民工的生活情况,在农民工方面有很多制度,像是户籍制度,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是为了使农民工的生活更好,像是法律别规定了对于农民工的工资薪酬问题等多项与农民工利益相关的条款。在国家的政策方针上是大力帮助农民工的,尤其是现今对于城市化的大力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家的政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与每个人的收入、住房、社会保障等息息相关,也同时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问题。

3.1.3社会态度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挣扎在城市边缘的一个群体,整个社会大众对于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老一辈的农民工对于城市并没有很大的渴望,他们更加依恋于自己的家乡,而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则是有无限的遐想。社会大众大多一直对农民工有一种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农民工们没有文化,自身素质也低,从事的工作是比较低级的。这种轻视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种对于他们身份的不认同与贬低,尤其在一些大的城市大家是很看重本地户口的,这种轻视必然会使新生代农民工更想去证明自己,从而就会使他们炫耀性的消费行为增加,影响他们的消费结构。

3.2内部因素

3.2.1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情况

“有进才有出”一直是一个常识,消费的情况怎样,必然会受到收入的影响,收入的多少会影响消费的水平,收入越高消费的能力必然越强,同时也会影响消费结构的丰富性,有较高的收入就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文化消费的比例也会上升的,而且收入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储蓄的比例,如果收入稳定,对于未来就会有很好的预期,那么储蓄的比例也就会下降,消费水平自然就上升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情况对于其消费情况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3.2.2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老一辈农民工,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和个人修养。受到的教育越多,对于文化消费的程度越会不同,因为教育会影响其文化思想,那么对于知识文化的需求则会增加,会使得自身的学习欲望增强,会更渴望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会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会不同,并且消费方式就不会太过单一,会选择更高支出的消费方式,这样就会使得文化消费的支出有一定的提高,使得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3.2.3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庭的影响。首先家庭的结构就会影响到他们,新生代农民工是80后、90后,90后必然单身较多,与80后中成家立业的相比,消费的结构和消费行为必然会不同。如果是90后还处于单身,那么就会像一个孩子,那么整个家庭的收入重担多不会在其身上,那么他满足自身享受性消费的比例就更高。而如果是成家立业的那么对于家中的责任就会更大,消费行为就会更有计划性,生活压力就会更重。因此家庭结构会影响消费行为和结构。再者,家庭的收入情况也会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如果家庭本身收入就较高较富裕,那么消费的水平和倾向就会更高,可是如果家庭的整体收入就较低,外出的农民工是家中的收入主力,那么自然其消费的水平和倾向就会较低。

4结论

现今的中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而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一个纽带存在的群体农民工也就得到了更加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又出现了,对于其的研究也就很重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情况,可以看出其无论是在消费行为还是消费结构都有明显的城市趋向性,更加贴近市民化,有较低比例的文化消费和较高成分的炫耀性消费,因此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不是最合理的,于是就简要的分析了基本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外部的政治经济区域,还是内在的思想观念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为了可以实现帮助农民工消费更加合理化的目标而提出几点建议:①区域实现平衡发展,缩小区域的差距,增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力度。由于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不同会使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消费行为和结构都有不同,为了实现统一化必然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平衡。②完善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衣食住行都应有一定的辅助,像可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体制,为农民工安排低保房,加强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保障,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的“同工同酬”的待遇,同时对于已经实施的政策要加大实施力度和监督力度,使其可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并且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要进行保障,使其可以稳定,甚至可以帮助增加其的收入,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消费倾向。③增强扩大农民工的文化消费需求,使他们的消费结构更加丰富。政府应当帮助改善农民工的消费环境,并且引导他们进行文化消费行为,可以引导或教育开办一些活动如宣传会,对农民工展览,再者办一些专门的农民工学校,或是教授一些职业技能,完善相应教育制度,增加在农民工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另外可以要求雇用农民工的企事业单位定期地举办一些教育方面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一定受教育水平,并且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对于文化消费的欲望,还可以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合理化其消费结构。④社会整体要改变原有的看法,要尊重农民工。整体的社会舆论要进行变化,不要一直将农民工与城市隔离开,认为没有本地户籍的人就是另类的,虽然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但是其不过是因为经济上的紧缺,而且不是成长于城市,我们要将其视为城市的一员。同时每一人也要改变原有的轻视态度,这样也会使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不会有太过强烈的自卑。

参考文献:

[1]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兆伟.新生代农民工的符号消费与社会认同[D].济南:山东大学,2008.

[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2009.

[4]唐有财.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12):102-107.

[5]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S].2010.

[6]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近1亿人:四大特征六个转变[R].2010.

[7]肖金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浅析[J].现代商业,2010:277-278.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随着社套主义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社套主义经济理论也有了许多重大的改变和发展,消费经济理论在我国客观上经所丁从不被重视捌普遍重祝的过程。消费经济理论更加引起丁广泛的注意本文提出当前值得重祝的几个理论问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是论述得很清楚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冲指出.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生产的对立规定上的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索。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那是自明之理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索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索。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尉要豪相互同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索,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屦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髓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集中,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索之问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客观上具有比较固定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基本保持不变的方面,也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方面。现在看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主要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第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要大一些。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消费对生产所起的作用要大一些。第二是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关,在产业结构比较单调,人们可以利用的消费品品种比较步的情况下,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要大些,相反,在产业结构极其复杂,社会产品品种繁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所起的作用比较大,同时,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比较大.而在第三产业充分投展的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制约作用会表现得比较明显。第三是与社会经济的管理体翩有关。在我们过去所采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对消费几乎起着单方面的决定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的市场选择对于生产的发展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提高在消费与生产相互关系同题上的认识对这个同题的认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引导消费和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的途径很多,引导消费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怎样引导消费,又涉及多种方法和各个不同的方面。

从引导消费的方法来讲,可以包括第一,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改变对未来经济生活的预期。这要通过窟俦和广泛地开展消费者教育,向广大的消费者传播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知识才能做到。第二,引导消费者改变货币支出的结构,将一部分储蓄和投资需求转变为消费需求,这一般要通过改变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利息率和其他一些途径才能实现。第三,通过改变消费市场的供应和价格.吸引消费者扩大消费需求.这相对说来是比较长期的任务。因为市场供结的改变要以生产结构的调整作为基本的前提而生产结橱的改变则涉及多方面的变化,需要较长期的努力。第四,通过改变消费环境来引导消费者扩大市场需求 消费环境不好,不利于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消费环境改善了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可能扩大。第五,通过改变与消费有关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取消客观上限制消费的那些体制和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

从引导捎费的各个具体方面来讲.可以包括第一,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提高消费者的收人,特别是提高较低收人水平居民的收人,这样才会扩大整个居民收人的消费倾向,即扩大整个居民收人中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应该说,这是引导消费的根本方面,因为只有收人增加了,消费需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增加。第二,引导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括质量。消费者收人水平提高以后,要积极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把增加的收^更多地用与消费.才会扩大消费市场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括质量的改善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t也包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既包括消费者各种各样生理需要的满足,也包括消费者作为一个令面发展的社会化的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既包括消费者个人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包括生活公共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还包括消费环境的改善等。第三,引导消费者改变生活方式,形成符合时代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健康的、科学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时形成,要求消费者扩大消费需求和提高各种消费需求的档次。第四,与上述各个方面有关的是,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扩大一系列新兴消费品市场的需求。例如,扩大对旅漪文化消费的需求,扩大对现代电子信息消费产品的需求,扩大对医疗保健消费品的需求,扩大环保和绿色消费的需求等等,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居民个人的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都自然会发生改变。第五,适当扩大公共消费需求。公共消费是指那些满足全社会居民共同需要的消费,而且这些消费不适台由居民的个人消费基金来开支。一般说来,社会公共消费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消费,社会管理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消费,治理和改善环境方面的消费,维护社会次序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消费,在一定时期内没有直接经济回报的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消费等。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满足程度与居民个人生活消费的扩大和满足程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某种客观的关系,这些又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科学地解决居民个人消费与社会公共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相应提高.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t应该适当地扩大社会公共消费需求,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第六,扩大内需的另一个必须单独提出的问题是积教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人,扩大,大农民的消费需求。

3.消费结构的研究

消费结构是现实消费生括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性,也是消费经济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蕈要的课题。一般而言,消费结构是指单个的消费者或全社会的居民都消费些什么和每种消费多少。就其具体的内容来看,消费结构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居民消费中各种各样的开支占了整个消费支出多太百分比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的同题很多比如说,它表明居民的购买力的投向t表明市场的结构表明各种各样的产品在一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实现的可能性,进而表明在一亳发展水平上所要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商居民阶层消费结构的差别和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结构的变化,则可以表明这些国家、地区和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上的差别和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不同时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可以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发展的客观趋势,表明它与生产发展的相互关系,对市场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消费结构依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些方面包括居民个人和全社会商品消费和自给消费的对比,它可以直接说明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也包括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的对比,它直接表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也包括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的对比它可以直接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从而反映出产业结构的状况。也包括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的对比,它直接表明社会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变化的状况和速度。还有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的对比t同样可以说明多方面的问题。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实证研究,具体说明一定时问和地点居民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实际状况。

4.生活质量的研究

生活质量的研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蛆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社会经济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时认为现代人所追求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生活质量。后来,美国人罗斯托把生活质量与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他认为,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区分为传统社会、为经济快速发展准备条件的阶段、经济起飞阶段、社会的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研究生活质量的问题,被认为是和现实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爆炸、信伸危机、贫富悬殊和其他一些社会问题,现在还有信息污染这样的问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蛆是人们并没有觉得更幸福。这种情况客观上促进了生活质量问题的提出和这方面研究的发展。

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曾经认为生活质量是资产阶级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看法当然已经改变了。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是90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小康水平t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插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i既包括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t也包括生活福利和劳曲环境的改善。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翻度下,生活质量是表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在生活疆域里得以实现的状况的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概念今天,生活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过方面要研究的问题有,生活质量的具体表现和对居民个人和全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具体评价和衡量,这需要设计一整套的指标;我们要分析影响和决定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因索;研究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还要研究在社会主义翩度下,生插质量的特殊规定性。

5.与消费有关的若千体制问题

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已经改变了与消费有关的许多具体的经济制度t而且在改革一些这样的制度比如改革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制度,包括取消各种各样凭票证供应消费品的制度,将各种福利性质的分配转变为以货币为媒舟的按劳分配,改变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的项目和份额等等。总之,从根本上从最终的作用上讲,经济体制韵每一个具体的变化都会直接和问接地影响到广大群众的消费生活。

现在与居民消费有关的体制改革主要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城市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包括把过去一直采用的福利分房全部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货币分房包括住房商品化,承认和保护居民的房产权允许居民买卖房屋等这是引起居民消费需求、消费结掏和消费品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索第二是医疗制度的改革,将过去赋市居民的公费医疗改变为居民个人负担一定部分的医疗制度第三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过去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职工养老保险改变为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共删负担的养老保险制度第四是教育体制的改革。过去的教育费用包括高等教育的费用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现在正在扩大由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负担的部分。

与居民消费直接相关的这些体制的改革干涉及副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具体的操作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体翩改革,过去的体制有什么弊端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究竟要在这些方面建立超什么样的体钶,这样暾对人民群众有什么好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t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政策同题.都是今天必蕊认真研究的课题

6公共消费与集团消费的研究

社会公共消费与居民个人消费的相互关系是消费经济学要研究的一十重要同题。有时人们在区分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其实,一十极其简单而又准确的区分方法是,由个人消费基金来支付的消费是个人消费,由公共消费基金来支付的消费是公共消费,哪些消费项目应该是由个人消费基金来支付的t哪些项目应该是由公共消费基盒来支付的,哪些项目应该是由公共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共同负担的.公共部分和个人负担的部分分别应该是多少.这些都值得认真的研究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它们的关系应该是不相同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共消费项目是很多的,其中有些正在转变为个人消费.倒如上面曾经提到的住房消费等。把公共消费中的一定部分转变为、人消费并不是简单地让个人去掏钱就行了,而是要相应地改变整十社会消费基盒在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之问的分配转变为个人消费的部分增加了,整干消费基金中分配绐个人的部分也相应增加。

其次是那些不能或不直转变为个人消费的公共消费有些项目的开支应该有所缩减,有些项目的开支应该有所增加.这些问题上可参考国外一些做法。我们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其目的之一是要节省行政经费的开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有多少人.有多宽的地域范围行政管理的职责有哪些,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基础上,应该开支多少行政经费至少从理论上讲,是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簿准的。其他方面的公共消费也是这样现在,在保护和治理环境方面,在加强科学研究方面,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方面,在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方面,都应该适度地扩大公共消费的准备基金决定公共消费基金是应该扩大还是应该缩减的另一个参照的标准是个人消费所达到的满足程度如果社会成员的个人消费水平很低.公共消费也就不可能扩大太多相反,如果个人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公共消费基金增加得稍微多一点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集团消费是消费经济学中客观上研究得比较少的一个同题集团消费或多或少带有公共消费的性质集团消费中也会有一部分是生产性的消费就非生产性消费部分而言.集团消费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对集团消费首先要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集团消费所采取的政策当然也有一个能不能和怎样执行的同题。这些都需要研究工作者下更多的功夫击探索。

7.消费环境的研究

消费环境客观上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消费者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消费环境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形成~个复杂的体系。首先.人们注意的是消费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人们赖阻生存的地域和空问,水土、空气、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系统。它们本来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天条件,但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劳动产品,成为了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消费的人工物质环境,它是指在自然辫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类劳动刨造甜各种服务于人们消费生活的物质设施和物质条件,主要包括蛤消费者提供水、电、气的网络,道路、交通和邮电通信系统,医疗服务系统商业和旅游服务系统,各种文化服务设施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还有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各种设施等。这些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当然是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第三是消费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包括人工、史化社会制度、公共秩序社会治安和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环境同样必须通过人类劳动才能建设好消费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其他物质消费品和服务形式的消费品的生产虽然都要付出人类劳动,但是,环境的建议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环境消费一般属于公共消费,太部丹环境产品部不能分成一定数量的单位出卖。第二,对环境消费的重视依环境污染的情况而定,在不同的地区,差别比较大,因而人们对改善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第三,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效果和物质消费品生产的效果相比,有时不那么明显第阿,环境保护和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共利益和长远利益,它在某种程度上与目前的消费品生产有一定矛盾,与一个一个的生产者的目前利益有一定矛盾。由于所有这些特点,使得对消费环境的研究和提出各种对策来改善和建设好消费环境变得比较复杂

8.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漪费信息和信息消费的研究

消费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消费领域里表现出来的文化.并不一定任何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品都表现为某种文化。表现出消费文化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应该是得到比较广泛的接受,井藉以流传开来,传承下去的如果某种消费行为或消费品技当作一种消费文化而被人们所接受,它自然会有比较广阔的市场或市场前景。因此,现在,人们比较重视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文化内涵,企业和全社会都比较重视消费文化。至于文化消费,它首先是指对于文化和精神产品的消费,但是由于人们开始重视几乎所有消费昂和清费行为的文化内涵,所以文化消费不一定是指专门的文化产品的消费,而且也包括着物质产品的消费。

消费信息是与人们的生活消费有关的信息,它可以区分为社会俦播给消费者的信息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派生出来的信息这两种信息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发挥着敏其重要}由作用。信息消费则是消费者剐于各种信息产品的消费,这已经成为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几个问题在传统的消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都是研究得比较少的。但是今天它们的重要性提高了消费经济学必须注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研究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消费信息和信息消费都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规定性和特殊的发展规律;它们在现代消费中有什么样的特殊重要性,它们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社会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比较好等等,

9.消费市场预测

现代市场预测的理论和方法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消费市场进行预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分析各阶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中发现居民消费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消费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具体结果,反映了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进疔调整的具体要求。通过比较不同盼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别和分析各阶层居民的数量分布,可以顶测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大致过程t从而分析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可能性。因此,在对消费市场需求进行顶测时,必须特别重视对消费结构的研究。

与此相关的一十问题是消费函数的研究消费函数是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函数关系。具体分析居民备方面消费支出与收人的关系,剥于预澍市场需求被认为具有重要的价值消费市场预测与一般的经济预测相比,可能有一些特殊性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比立¨,消费者心理预期及其变化是今天引起市场需求变化和解释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个童要因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新情况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居民消费水平也比较低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于经济生活所超的作用是相列较小的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都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于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大,而且这种作用还有扩大的鹤势。在生活质量提高的情况下一消费者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也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心理需要的实现一这直接使廿理因素的作用扩大。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乡大学生消费方式保定

大学校园尤如一个大舞台,交替上演着一幕幕流行热,“求知热”、“经商热”、“恋爱热”、“考研热”等等,形成了一个多彩的画卷,而近十年来,有一种热可以说是长盛不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大学生的“消费热”。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比如:陆汉文、桂永1999年对上海市5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与较高的消费欲望。李永华2000年通过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的一次调查,认为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家庭,但大学生消费则主要以远超出其基本需求追求享受与发展的小康为主。张志祥认为当代大学生消费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从总体而言,自本世纪以来,有关大学生的消费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宏观的总体上的研究,而对于群体内部的差别群体,如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大学生等,缺乏足够和全面的关注。本文利用“保定高校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通过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实证分析,揭示两种大学生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异同,并试图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调查资料和分析方法

1.调查资料。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06年4月份我们课题组,在华北电力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抽样调查。每所大学发放问卷1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873份,其中城镇大学生631份,占样本总数的21.96%,农村大学生2242份,占样本总数的78.04%,因为本次调查样本较大,因而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分析方法。采用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以下简称ELES)对城乡大学生消费进行比较。该模型是建立在经典消费理论分析基础上,由效用函数导出。模型各部分的经济学概念明确,符合定性分析的习惯。ELES的具体模型为(1)

式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支出额,分别为第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消费者对它的基本需求,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额,为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消费者的收入用于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以后的余额中追加购买第类商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为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总额。对于截面数据,模型(1)中的和是常数,令 (2)

代入(1)式,有:(3)

在已知某一时间截面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消费者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消费者着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平均支出额的情况下,便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出(3)式的参数的值,比较两个群体间的的值,可以得到他们消费水平的差异。

二、结果调查

1.消费水平的比较。“消费水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的内容丰富。考虑到学费、住宿费并非由学生自主决定,往返(学校―家乡)的交通费用与本人的籍贯有关,因此,我们没有把这些费用纳入比较之列,而是根据城乡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量(除去学费、住宿费、交通费)以及他们的自我评价得出的结果。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分别为456.45元与355.5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22.10%,调查同时还表明,有29.4%的城市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很高或较高,而只有22.0%的农村大学生有相同的评价。有7.5%的城市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较低或很低的水平,而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却远远高于此,达到18.0%。

表1 除学费、住宿费和往返(学校―家庭)交通费外的月消费比较

表2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

2.消费结构的比较

消费结构研究是消费方式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保定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实际情况,重点考察了以下六个方面:食品支出(包括吃饭、买零食等,但不包括请客吃饭等)、穿着支出、学习用品支出(包括购买教材―这类费用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如购买二手书和其它书籍、文具用品,但不包括电脑等大件的学习工具)、娱乐休闲支出(包括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参加各种演出、运动健身等)、恋爱支出、通讯支出。如(表3)所示,两个群体在饮食、娱乐休闲、娱乐休闲支出、通讯支出、学习用品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前四项是城市子女明显高于农村子女,而在学习用品支出上农村子女反而高于城市子女。

表3 运用线性支出系统计算出的食品支出等六个方面的的值

3.消费习惯的比较

消费习惯是消费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针对保定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计划消费、慎重消费、人情消费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计划性消费。计划性消费即理性消费,与即时消费、冲动消费、感性消费等概念是相对立的。调查表明,在问及“您是否有计划地花钱?”时,分别有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表示他们的消费是有计划的或者是比较有计划,另外在回答“你是否将手头的钱存入银行”时,城市子女和非城市子女作肯定回答的分别占61.3%和61.9%,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4 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

慎重消费。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方式时保持慎重、经济的态度,我们把这种消费成为慎重消费。由于服装的质量和价格一般被认为直接同使用价值相联系,因此我们将购买服装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调查表明,在购买服装时,希望有同伴作参谋的城市大学生占城市大学生总数的61.2%,农村子女占其总数的65.2%,但是在选购如鞋帽、日用品、化装品考虑的因素排名确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城市大学生对价格的考虑没有农村大学生那样的强烈;城市大学生对价格、质量考虑的明显的较多,显示出品质消费的特征。

表5 城乡大学生选购商品时考虑的因素

人情消费。人情消费包括请客吃饭、赠送礼品等,是交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人的“挣面子”角度来说,这种消费是“挣面子”必不可少的途径。“面子”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里,不论城市大学生还是农村大学生都会意识到“面子”的重要性,请客吃饭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我们对两个不同的群体大学生请客吃饭的经常性进行考察,两个消费的群体在类似请客吃饭人情消费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换言之,农村大学生的相对较低的家庭经济地位并没有减少请客吃饭这类的人情消费。

表6 城乡大学生请客吃饭情况

4.三个现象

手机潮现象:在校园里,手机成为学生的时尚选择,拥有高档手机(指价钱在1600元以上)的占大多数,调查表明,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手机拥有量分别为98%和96%,高档手机拥有量分别为80%和60%,比我们预料的要高很多。

偏颇现象: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存在很大偏颇。

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月消费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50元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据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50元左右。然而部分学生饮食费用在2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表7 城乡大学生拥有手机情况

三、讨论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消费在其结构、水平和习惯上存在许多异同。这种消费行为特征,是和大学生特定的社会地位及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我们试图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

家庭社会地位与大学生消费方式 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行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是,大学生并非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的经济来源归根到底还是依附于家庭,长久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异没有明显减少。而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城市大学生的家庭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农村大学生,这就导致前者家庭对其消费对其消费的支持力强于后者,两个大学生群体的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是他们个体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8 城乡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比较

当然,在消费结构的分析当中,我们也发现城乡城乡大学生在学习用品的支出上的显著差异,而且农村城乡大学生的消费要高于城市城乡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与他们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并不相一致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可能与农村城乡大学生学习的成功意愿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城乡文化差异有关。比较而言,农村城乡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要差一些,这种差距是否成为他们加大学业投入以求得更大回报的主要动因之一,这些解释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大学生手机拥有量之高超出我们的预料,这可能确实在生活、学习、联系工作等方面更加方便,也反映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大学生消费日益向“中产阶级”消费方式看齐,通过对城乡大学生在消费习惯的比较,发现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是存在许多共同点。由于城乡大学生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二者在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城乡大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其价值观和消费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两个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习惯都不断地朝着更加理性、科学和智慧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