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对我国的整个节能减排的过程来说,建筑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建材的生产、开采、运输、建筑、建筑的使用、拆除等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建筑的本身,由于我国的建筑节能减排推行时间较晚,现行的建筑全过程多是粗放型,对节能环保的工作重视不够,一个建筑项目从开始到完成投入使用其过程不仅消耗大量资源,也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在此种情况下,建筑的节能减排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污染问题。经过快速的经济工业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一种基本战略思想、国家在各行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我国能耗总量居于世界第二,其中建筑、交通、工业是最大的三大耗能大户,我国建筑科技和建筑节能减排的投入过少,对节能减排不重视,这种情况是明显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我国建筑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再一方面我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整个华北、东北地区常年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已经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此产生的医疗健康压力、交通运输限行、工业企业限产等问题更为严重其中北方空气污染的PM2.5中较为严重的是由于冬季烧煤集中供暖大量燃烧的燃煤有关,这就要求必须改进建筑物本身的保暖性能、这就要求建筑在设计时就要从结构入手考虑建筑的节能减排性,外墙的保暖性等,在此产业中新型建筑材料、保暖外墙、保暖门窗等能够产生庞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催生的相关产业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减排是一个真正利国利民的工程。

二、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现状

(一)建筑业规模庞大。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截比到2020年底,预计我国房屋建筑面积会新增最少250亿平方米。大部分的中国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形复杂多样,可以说涵盖了现有的所有的土地类型,虽然土地类型并不一致,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村民的建房设计并不合理,没有正规的前期规划:农村建筑布局杂乱无章,存在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耗能大能效低。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时期,建筑能耗过大,而能效却无法达到标准。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建筑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建筑节能体系不完善。大量能源消耗导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某些省市也针对本地能源现状和建筑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目前的节能规范己经基本上完善和严谨,但是由于现在也只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初期阶段,节能减排的体系无法全面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业,现行的节能技术体系并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高能源消耗,节能技术需要随高速经济发展同步快速更新技术,以达到更高的节能减排量。

三、建筑节能减排的注意事项

(一)政策上。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先后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多个法律法规文件,随之还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我国建筑节能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执行建筑节能过程的不同层面、不同阶段均会出现不利于节能的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强制与激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灵活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利用政府的引导、约束和调控作用,确保节能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意识上。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在设计、施工、监理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位多层次培训建筑节能技术人才,为建筑节能开展提供技术保证;再次加快技术革新,形成完善的节能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体系、保温节能体系、门窗体系及节能产品等进行技术创新,为建筑节能的推行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保证。

(三)施工上。建筑材料的采购次序,进场时间和库存等问题即是经济问题又是节能减排问题,建筑材料体积和自重都很大,反复的来回搬运能明显的提高能耗,设计人员应该在图纸会审时就注意建筑用材的节能和环境问题、施工方应该设计适当的进场次序,建材堆放合理,避免二次运输,合理装运防止出现不够或者过多的问题同时注意折损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运输,进而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就地取材,尽量使用400公里内能够生产和提供的建筑材料,过远的大量运输明显增加建筑的碳总排放量,在施工的每个过程中渗入节能减排的理念。

(四)绿化上。绿化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时,尤其是小区的整体设计,学校、行政机关的整体设计中,好的绿化设计能够起到改善微气候,调节冷热、改善热岛效应等重要节能环保作用,合理的绿化还能明显降低噪音、降低小区空气污染,阻挡外界污染等,同时还能调节碳氧平衡、减轻排水压力防止城市内涝等。所以要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到绿化的作用,通过绿化的安排更好的保证建筑的节能减排,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节能减排建筑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地理区域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首先以政府政策为主导,通过大力的宣传推进,充分利用地理要素和材料、绿化等因素进行建筑的设计施工,聪儿保障建筑节能减排的最大化,不断总结经验吸收先进技术,更好的丰富和完善节能减排建筑的技术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佐军,赵西君.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J].江淮论坛,2014,(2):5-9.

[2]余侃华,张中华.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J].建筑技术,2012,43(3):266-269.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 863计划以减排废气、节水、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为主要内容,支撑计划以减排废水为主要内容,973计划以减排废物为主要内容

辽宁省2012年统计的368项跟踪调查项目中有161项课题成果已转化。在这161项成果转化的课题中,863计划有85项,占52.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0项,占37.3%;973计划15项,占9.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占0.6%。

截至2012年调查,全省161项课题累计减排废气1245万立方米,其中863计划占99.4%;累计减排废水275万吨,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占98.2%;累计减排废物1304万吨,其中973计划占99.7%;节水24268万吨,其中863计划占84.6%,科技支撑计划占15.4%;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1570万吨,其中863计划占99.6%。

2 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课题主要集中在沈阳和丹东两市

从各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来看,截至2012年,全省科技计划跟踪课题共减排废气1245万立方米,其中丹东市的“丹东市环保汽车运行考核与应用技术研究”一个课题累计减排废气达到1200万立方米,降低比率达到30%;全省减排废水275万吨,其中沈阳市减排废水达到269万吨,占全省的97.8%;全省减排废物1304万吨,节水24268万吨,沈阳节约均占100%;全省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1570万吨,沈阳节约1518万吨,占96.7%。

3 节能减排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 和“制造业”

从课题所属行业来看,由于“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多是基础研究,不以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因此没有划分行业。“农、林、牧、渔业”主要以节水和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为主要内容,其中,节水20520万吨,占2012年累计节水的84.6%,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512万吨,占2012年累计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的32.6%;制造业的课题既减排废气、减排废水、减排废物、节水又节约了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其中占全省比例比较高的分别是减排废气1208万立方米,占97.0%;减排废水270万吨,占98.2%。

4 节能减排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药学” 、“冶金工程技术” 、“矿山工程技术” 、“农学” 和“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类课题

从课题所属学科来看,“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课题主要以减排废气为主要内容,占2012年累计减排废气的99.0%;“药学”类课题主要以减排废水为主要内容,占2012年累计减排废水的97.8%;“冶金工程技术”和“矿山工程技术”类课题主要以减排废物为主要内容,分别占2012年累计减排废物的76.7%和23.0%;“农学”类课题主要以节水为主要内容,占2012年累计节水的99.0%;“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和“农学”类课题主要以节约点、煤、油、气等折算标煤为主要内容,分别占2012年累计节约的63.8%和32.6%。

5 针对我省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外省的经验,提出若干建议

近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节能降耗,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辽宁省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还比较明显,节能减排还面临许多问题。对此提出若干建议:

(1)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将节能减排作为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科技计划要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同时,还将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绿色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突出抓好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

(2)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最有效的手段是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辽宁省应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和引导社会资金研发一批重点行业共性、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加大节能减排科技自主创新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物理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此,经济发展必须彻底并且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粗放经济模式,改为采用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因地制宜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要特别注意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各市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与该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合理安排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工程。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费碳减排 干预政策 现场实验 书评

化石能源消耗导致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全球性重大议题。削减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传统上国际理论界倾向于关注碳排放总量(及生产层面的碳排放),而对消费层面碳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公众)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一个主要群体。消费者(公众)的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已经占重要地位。消费者消费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消费者降低能源消费,实现消费碳减排成为中国当前重要的现实课题。事实上,降低能源消费,削减消费碳排放也已经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201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2015年11月16日,环境保护部了《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绿色生活方式既是个人选择,也是法律义务,使公众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近年来理论界开始重视和研究消费碳排放及其削减问题。但是,对于消费碳减排的干预政策这一核心论题,目前理论界还缺乏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相应地,探索消费碳减排干预政策的客观规律成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管理领域一个迫切的基础理论课题。在这一现实背景和发展趋势下,王建明博士、教授的专著《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实验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针对购买购置、使用消费、回收处理三环节,采用实验研究考察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的实际效应,检验态度变量的中介作用和情境变量的调节作用,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丰富了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研究的范式。

本专著共七章。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论和前提,先分析当前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和消费碳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第二章、第三章分别从计量分析和理论探索视角分析全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消费碳排放和外部干预政策。第二章先对消费碳排放进行总体测算,再考察消费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以便为进一步分析消费碳减排的外部干预政策奠定基础。第三章先对行为干预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其次对外部干预政策的内涵和分类维度进行分析,接着分别探讨信息干预政策和结构干预政策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作用,最后探索社会文化情境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作用。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从三个维度对外部干预政策(包括信息传播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实验研究,这是本书的重点和核心。其中,第四章以购买购置环节的消费碳减排为例进行实验分析,第五章以使用消费环节的消费碳减排为例进行实验分析,第六章以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为例进行实验分析。第七章是全书的结论和建议,提出推进消费碳减排的外部干预政策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路,最后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本专著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至少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为研究外部干预政策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提供了第一手基础实验数据,并设计政策效应评估的基础性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2)为政府相关部门(发改委、环保局、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街道办等)评估消费碳减排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3)为政府相关部门设计和有效实施干预政策以转变消费行为模式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基本构架、制度设计和主要思路等)。

本专著主要采用现场实验和统计分析技术。(1)本专著进行了三次现场实验。第一次实验招募400个被试者作为对象(分为四个实验组),主要检验绿色信息政策对产品购买中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第二次实验招募1316个被试者作为对象(分为四个实验组),主要检验绿色信息政策对产品使用中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第三次实验招募1231个被试者作为对象(分为两个实验组),主要检验经济激励政策对产品回收中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2)对大样本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以客观测度干预政策、文化情境对消费碳减排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运用组间设计的实验设计检验特定干预政策的影响效应,运用2×2组间因子设计检验不同干预政策间的交互效应,运用2×2组间因子设计检验社会文化情境对政策干预效应的调节效应。

本专著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从理论上探索了外部干预政策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为干预政策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模型、路径和方法。(2)通过大样本政策实验,为测度干预政策的影响效应和文化情境的调节效应提供了第一手实验数据。(3)提出了消费碳减排的两维度三阶段干预政策构架,为政府制定有效干预政策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

本专著提出了若干创新性理论观点。(1)消费碳排放的基础研究应成为中国理论界重视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对于中国进行国际商务和气候问题谈判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2)加强对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干A和引导,促进消费者降低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实现消费碳减排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现实课题。(3)中国区域间消费碳排放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经济发达地区消费,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担”的格局。(4)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外部干预政策分为两大类:前置政策和后继政策,或者分为信息政策(心理政策)和结构政策两类。(5)在购买购置环节,理性诉求比感性诉求的传播效果更好,利己诉求比利他诉求的传播效果更好。(6)在购买购置环节,宜优先采用理性信息诉求和利己信息诉求向消费者进行绿色信息传播。(7)在使用消费环节,大尺度信息诉求相对小尺度信息诉求更能促进消费者对信息传播形成积极的态度,也更能促进消费者的节能型使用行为。(8)在使用消费环节,宜优先采用大尺度信息诉求向消费者进行绿色信息传播,同时结合利己信息诉求,这样传播效果更好。(9)在回收处理环节,垃圾按量收费政策的实际效应一般不会因为收费标准的高低而产生明显差异。(10)在回收处理环节,垃圾按量收费可以在部分城市(或城区、社区)先试行,特别是针对以年轻人、低学历者、高垃圾问题感知者为主的社区。(11)必须针对各微观主体设计针对性、独特性、具体化、精细化的外部干预政策。(12)消费碳减排的制度设计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类。(13)绿色信息传播者要特别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改变绿色信息传播的格局、逻辑和模式。这些理论观点散发着学术的清香,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学者的力量。

本专著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外部干预政策对公众消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71203192)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诉求内容、诉求方式对能源节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主效应、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Y15G030053)”和浙江财经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B类)的资助。我认为,本专著试图从消费视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理念,选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结构逻辑严谨、数据分析规范,是消费碳减排实验研究领域的一本基础性、创新性、前沿性著作,对消费碳减排政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大价值。希望王建明博士在消费碳减排领域进一步加强原创性研究,为促进消费碳减排作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鉴于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由此使用碳排放这一简称虽并不完全精确,但易被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参见王建明:《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实验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版,第1页。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审计模式;审计管理

节能减排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污总量控制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功能,已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及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作尝试性研究。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内涵,才能科学解决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创建适应实际需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模式

根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期)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模式: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督促节能减排资金和政策的落实

严格审计财政预算安排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益性。

(二)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完善各项节约制度和机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计算各年度企业的费用指标、吨产品耗能指标、收入成本指标、利润变化指标,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审查资金投入产出效果,认真查找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制止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三)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

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经济责任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情况、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其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工作职责。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

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用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分析能源耗费对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查看是否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生产工艺等原因造成能源耗费过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促使企业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向耗用能源低、排污少的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五)与环境保护部门实施联合审计

在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审查事项完全由审计部门负责,而这种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评价必然涉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经济业务、国家环保部门的业务活动乃至环境保护工作业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而且应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环保部门对环境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审计部门对审计技术比较在行,因此,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联动机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疑是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手段。

三、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一)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

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

审计机构在编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利用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并最终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立项主要应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素:(1)考虑开展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

排清洁生产效果为重点的审计和审计调查。(2)考虑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集中供热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审计调查。(3)考虑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节能、节水、节电等应用工程及水源地保护、排污费、城市环保等专项投入、专项收费进行审计,揭示和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规范专项收费征缴、管理和使用。(4)考虑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促使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制定审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组织、计划和指导,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计划审计时间和成本,明确和落实审计人员的分工与责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制定节能减排审计方案时,首先,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其次,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与审计方法;再次,科学选择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

3.组织实施。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个步骤:(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标准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机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特点进行调查取证。(2)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现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纽带,与一般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相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底稿更侧重于对审计发现事项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4.撰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评价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结果。

节能减排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注重以下两点:(1)报告内容和要素齐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情况及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的需要。(2)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明问题原因,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促进与加强整改,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落到实处。5.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延伸,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在整改期间进行后续的跟踪审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审计证据,还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除用到常规的审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特别要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和证据的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审计人员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贯彻系统性原则,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应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一)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应注意从3方面进行: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机关在编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审计的全面性,突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重点,使审计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要根据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能力状况,确定如何实施审计。3.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动态和全程管理。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二)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审计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使审计人员更加适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1.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

能。2.要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和考评机制。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管理。

(四)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应用价值。因此,对审计成果进行管理要做到:1.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考核机制。2.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责机制。3.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管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今后同类审计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体形系数,碳敏感性,节能减排,住宅

1概述

随着国际碳交易进入后京都时代以及国内碳交易试点的推进,建筑节能的内涵和外延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样,住宅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也将面临语境转换的时代要求。由于我国住宅建设量巨大,为配合国家减少碳排放的各阶段目标,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专注于使用阶段节能的设计标准及理念,并结合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概念进行扎实的研究,揭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建筑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实质对应,探寻以规划和设计为先导的低碳之道。在住宅设计领域,从1986年颁布的第一部节能设计标准到最新的标准,均将体形系数作为重要的规定性指标之一。在国标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建筑体形系数的定义为:“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分别加以限定,当体形系数大于规定限值时,必须按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建筑体形系数与住宅的体量处理、平立面设计均密切相关,是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因此,以体形系数的碳敏感性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可以在住宅建筑设计方法与建筑碳排放之间建立起清晰而直观的联系,并为建筑师提供思路上的拓展与启发。同时,此研究对于增强减排意识,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住宅领域碳排放计算与国际通用计算平台的接轨以及相应标准的制定,也具有前瞻性意义。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是指通过定量分析来研究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时,对某一个或一组关键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不确定分析方法,其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逐一改变相关变量数值的方式来揭示关键指标受这些因素变动影响大小的规律。在本研究中,体形系数碳敏感性这一概念被用以表征体形系数发生变化时,对于建筑碳足迹指标所产生影响的程度。这一研究将突破以往针对使用阶段进行研究的局限性,量化分析住宅体形系数在全生命周期向度上的碳敏感性,并将最新的国际碳足迹计算标准与中国节能减排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以期为设计实践提供客观准确的考量依据,也为将来基于碳足迹合理设定住宅体形系数取值范围打下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2既有研究

当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基于计算机软件虚拟平台和模型分析,对住宅体形系数与节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一些计算方法和基本规律。本研究拟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大量分析和整理近些年已建成的住宅,采用模拟实验、类型化提炼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住宅体形系数的碳敏感性进行详实而科学的实证研究。国内对于体形系数与节能减排关联性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虽然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体形系数与住宅能耗有密切关系,但是,由于多数研究都以抽象数学模型为基础,并运用各种动态能耗模拟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目前,我国在居住建筑节能减排设计研究方面,已取得了相当进展。但总的来说,目前尚缺乏权威统一的标准依据,而且与国际计算标准间的衔接与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外对建筑节能问题的研究始自20世纪60年代,在建筑设计与能耗以及碳排放的关系研究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建立了一系列评估标准、计算方法。国外学者也对住宅体形系数与碳排放的关系有所研究。但是,由于住宅类型、建造方法和技术思路的差异,欧美国家的研究多侧重于表面积系数与建筑碳排放关系的研究。

3研究目标

1)通过体形系数碳敏感性分析,揭示体形系数与住宅碳排放之间的数理关系。由传统上专注使用阶段能源消耗转向对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量化考察,是低碳视野下住宅可持续设计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将通过充分翔实的数学定量分析,基于对建成住宅的实证研究,揭示体形系数与碳排放之间的科学规律,将传统上对于体形系数与建筑能耗之间关系的研究,延伸到碳排放领域中,为在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视野下的体形系数控制及其指标设定提供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2)面向设计实践,揭示与体形系数相关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法的碳敏感性。低碳设计是技术更是意识。由于体形系数是设计实践中的重要控制指标,对住宅设计思路的影响普遍且深入。本研究将通过严谨的数理研究,揭示与体形系数相关设计方法对于住宅碳排放的不同影响程度,并且通过量化的、明确的研究结果呈现,使建筑师对于设计手段与碳排放之间关系有较为直观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的减排意识。3)以体形系数为突破口,将住宅研究在碳排放向度上延伸至国际标准平台。由于碳排放国际标准的长期缺位,国内外有关建筑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尚无正式的统一标准。201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第一部碳排放国际标准ISO/TS14067:2013Greenhousegases—Carbonfootprintofproducts—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quantificationandcommunication,确定了产品和服务向度上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准则。这一准则将为今后包括建筑碳排放在内的各类相关碳排放计算起到指导作用。本课题把ISO14067的相关计算规则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将其引入至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中,以体形系数为突破口,在国际碳足迹标准平台之上进行住宅研究,为未来融入国际碳交易平台打下研究基础。

4结语

目前量化碳足迹正逐步成为国际上各行业通用的可持续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碳交易平台,将传统基于能耗的节能理论向碳排放进行拓展和语境转换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体形系数碳敏感性研究将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来进行这一转换的探索。一方面,以通过节能模拟验算并已经建成的住宅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将以往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抽象模拟方法与现场实测验证的方法相结合,更加客观准确地揭示研究对象的真实规律。另一方面,在碳排放视野下,在研究中引入最新国际碳排放标准,结合国际最新碳排放标准的计算规则,对体形系数与住宅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验证,从而获得准确的数理规律,为建筑碳排放的研究寻求国际化支撑。

作者:张磊 黄欣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黄一如,黄欣.基于标准计算平台的建筑生命周期碳评价[J].华中建筑,2012(6):32-34.

[2]黄一如,张磊.产业化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J].建筑学报,2012(8):70-71.

[3]黄一如,冯华晟.集合住宅体形系数研究[A].第六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C].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