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电厂;调试管理;调试流程

作者简介:徐娟娟(1988-),女,山东德州人,山东中实易通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王子奇(1984-),男,河北鹿泉人,山东中实易通有限公司,工程师。(山东 济南 250101)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93-03

核电站工程建设分为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和安装施工、调试四大阶段。核电站调试是电厂投入商业运行前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同时,核电调试期间又面临着参建单位多、接动复杂、质量标准严格、安全要求高等诸多考验。一套合理的调试管理模式和体系对于优化调试过程控制、理顺各工作单位间的接口关系、保证调试质量、控制调试工期、节省工程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核电调试管理模式的简介

纵观国内外已建核电站的调试经验,调试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专业工程师调试管理模式,根据核电站的各个系统按不同专业的组成配备不同的专业工程师负责该方面的调试实施工作;系统工程师调试管理模式,按照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安排系统工程师,一个系统工程师负责一个或几个系统,不按专业划分。

而无论是专业工程师调试管理模式还是系统工程师调试管理模式,其管理内容均涵盖了组织结构与责任分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划管理、文件管理等方面。在本文中仅以海阳核电为例深入探讨调试管理模式在海阳核电的具体应用。

二、海阳核电调试管理的主要内容

海阳核电采用系统工程师调试管理模式,并建立了一套系统全面的管理程序。本文仅介绍与调试关系密切五个方面的管理内容:

1.组织结构与责任分工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建立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工作职责,本文主要介绍在调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单位和部门。海阳核电一期工程调试主要组织机构图如图1所示:

(1)联合调试队:联合调试队是由调试管理部、核岛调试承包商、常规岛调试承包商、计划协调组、维修组等组成的联合调试机构。

调试管理部是业主专门负责管理、组织和实施调试启动及试运行的部门,与调试承包商接口。其职能为接收并管理建安向调试移交的系统和设备并在预运行试验完成后向生产部门(运行、维修等)移交,代表联合调试队与安装、设计单位及其他部门的接口协调等。

调试承包商主要负责调试技术和调试移交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实施,编制各级调试计划,解决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除此之外,调试承包商还与调试管理部共同负责建安向调试移交过程中的验收和确认、负责组织实施预运行试验结束后系统及设备向生产移交的工作。

计划协调组是联合调试队下专门负责编制并调试计划、协调各调试参与单位按计划实施调试活动的部门。

(2)维修部:机组调试及启动试运期间,维修部主要负责联合调试队管辖下的系统和设备在TOTO(调试向生产移交)前的维修工作以及在调试期间维护和维修项目的工作准备与执行。同时,维修部还参与调试技术文件审查和建安向调试移交检查。

(3)运行部:运行部在机组调试及启动试运期间主要负责系统由建安向调试移交前建立隔离,调试工作中配合调试活动,根据调试计划向联合调试队签发试验许可证并管理试验边界。同时,运行部还参与调试技术文件与临时变更的审查并参与建安向调试移交检查。在TOTO后运行部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

(4)安全质保部:安全质保部是业主负责工业安全、质保的监督部门。在调试期间,安全质保部主要负责移交过程中对工业安全设施和在此期间发生的不符合项进行监督管理。

(5)工程部:工程部与建安承包商接口,负责监督和组织建安承包商向调试移交,协调建安向调试移交遗留项、安装尾项和调试期间发现的属于土建、安装等原因产生的缺陷处理,同时协调调试期间相关的建安支持性工作。

(6)建安承包商:建安承包商负责完成常规岛建安合同要求的前期调试工作,解决联合调试队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安装完工的系统和设备向联合调试队移交并处理遗留项、尾项和调试期间发生的建安质量问题,同时配合调试处理期间出现的设备、设计修改等问题。

2.质量管理

海阳核电为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了质量控制分级和质量控制点制度。质量控制(QC)分三级:1级QC适用于非核安全相关的试验项目或一般试验项目或活动;2级QC适用于纵深防御相关的试验项目或相对重要的试验项目;3级QC适用于核安全相关的试验项目或重大的试验项目。试验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QC点):见证点(W-Point),需要进行检查,但不属于工作继续的必要条件;停工待检点(H-Point),在某一特定活动期间或之后进行下一项工作前需进行检查或检验时所指定的点;报告点(R-Point),试验报告应提交给质量控制工程师。

联合调试队编制了调试质量控制大纲并设置了质量控制工程师(QCE)全程审查监督:调试工作开展前编制质量控制计划(COQP),过程中执行调试质量控制计划,完成后编写调试质量监督报告(CQSR)。

3.安全管理

基于核电安全至上的理念,为落实安全管理,海阳核电在调试期间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调试人员安全管理组织机制和安全网络。制订定期安全检查整改制度和调试过程安全控制程序并定期召开调试安全会议。同时,编制调试过程风险分析程序,对现场各种调试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制订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开展调试安全标准化建设,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建立调试经验反馈制度,在调试工作中落实安全监督等。

4.计划管理

海阳核电计划实行分级规划,与调试工作密切相关的是三级计划、四级计划、专项计划、90天滚动计划、调试三天滚动计划等。

三级计划根据工程一级进度计划、工程二级进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了满足里程碑节点和项目完成节点的系统完工顺序,是进行调试活动逻辑安排和进度控制的重要手段。所有调试三级计划中的系统都有相应的四级调试计划,详细显示试验、试验支持和接动的顺序、工期。调试三天滚动计划是对调试四级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根据现场设备安装情况、调试活动每日更新,反映调试活动的最新进展状态。一些重大试验有相应的专项计划,按实际需要由调试承包商编制和修订。90天滚动计划包括四级计划中前30天活动的跟踪及后60天活动的前瞻。

5.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核电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核电企业质量安全的保证,也是核电调试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海阳核电调试文件细分为五大类:调试技术文件、调试管理文件、调试记录和报告、调试变更及调试移交文件。每一类调试文件又包括不同的调试文件类型,总计约24类调试文件。

三、海阳核电调试流程

海阳核电预运行试验阶段调试工作流程主要有建安向调试移交(TOP)流程、调试试验流程和调试向生产移交(TOTO)流程。

1.建安向调试移交流程

建安向调试移交流程包括移交文件编制、移交联合检查和隔离挂牌等。调试承包商依据设备的区域和功能划分TOP移交包并编制TPSD文件,界定移交包的范围和边界。继而调试承包商依据TPSD文件编制TOP文件,界定TOP移交包的隔离边界和包内设备并提出调试前需建安完成的临时措施。建安承包商根据TOP文件完成施工安装工作和试验后,将工作情况补充入TOP文件。联合检查后调试单位和生产单位对TOP移交包内施工安装、试验情况提出缺陷和遗留项,由建安承包商处理缺陷。无缺陷后,运行部门根据调试承包商提交的TOB隔离工单对移交包设备进行隔离挂牌加锁,确保移交包以安全状态移交至调试队。建安向调试移交流程图如图2所示。

2.调试试验流程

调试试验流程明确了TOP移交包移交至调试队后调试试验申请、排程、实施以及试验过程中缺陷处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调试承包商依据已编制的调试程序准备文件——调试大纲、试验规格书和试验策划编制调试试验程序。调试试验程序需体现试验过程中的安全和技术注意事项及质量监控点,且必须在TOP移交包移交至调试队之前生效。

TOP移交包移交至调试队后,调试承包商发起试验工单,试验工单需明确试验项目、试验所需的隔离边界和试验预期的实施策划。运行部门审查批准试验隔离边界的同时,计划组对工单的试验项目和策划进行审查,并依据全厂施工和调试进度排程。运行部门依据计划组的排程和调试承包商提交的隔离申请进行现场隔离挂牌工作。调试承包商确定隔离情况后即可取得运行部授予的试验许可,开始移交包内的调试试验工作。调试试验过程中,调试承包商主导,调试管理部协调辅助,运行部门负责设备操作。

若试验过程中发现缺陷,发现人将缺陷登录至缺陷处理流程。调试队确认缺陷后,维修部受理缺陷,并依据缺陷情况发起缺陷处理工单,并将缺陷处理工作定责给责任方。缺陷处理工单的流程与试验工单基本一致。此处,若缺陷影响调试试验的进行,则运行部门将调试试验许可暂时收回,待缺陷处理完毕后由调试承包商对缺陷处理情况进行确认并关闭缺陷处理工单后方可继续进行调试试验工作。

调试试验工作全部完成后调试承包商编制调试报告并提交联合调试队审查。报告签字生效后归档。调试试验流程图如图3所示。

3.调试向生产移交流程

调试向生产移交(TOTO)流程与建安向调试移交流程(TOP)类似,包括移交文件编制、联合检查和挂牌移交。首先调试承包商拟定TOTO移交包边界,交由生产部门确认。之后调试承包商将调试试验相关记录补充至TOTO移交包文件,交由生产部门审核,同时组织联合检查,对TOTO移交包内的设备调试情况提出缺陷项和遗留项。调试承包商将所有缺陷项目处理完毕后,运行部门根据设备实际状况确定边界并挂牌隔离,补充试验报告并归档。调试向生产移交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四、总结

海阳核电在调试管理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严格的人员授权制度,所有参与调试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及管理流程的培训考核;参与调试的各个部门与单位责任划分清晰明确;生产部门全程参与系统隔离及调试试验工作;注重调试工作前的文件准备,文件经过多级审查确保正确性与可实施性;质量管理分级,设置质量点,实现以点带面的质量控制目标;自建安至生产有明确的移交流程,层层把关确保各阶段的工程质量;实行多级计划管理,统一协调工程进展;整个调试流程采用先进的电子工单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钱剑秋.秦山核电厂调试[J].核动力工程,1993,14(1).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BIM技术 二维码技术 工程管理

1 引言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成熟,各个企业都在尝试通过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力。通过将BIM技术和二维码技术融入到传统的工作流程中去,可以提升传统工作的效率、施工管理效率,同时将传统工作中一些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更容易掌握和控制的常规性施工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来介绍BIM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的尝试及应用,即: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应用尝试;如何做这样的应用尝试;通过这样的应用尝试可以获得怎么的效果。

2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应用尝试

2.1 为什么要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中

2.1.1 弥补设计环节中的不足

以往施工单位拿到设计施工蓝图后,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图纸会审,提出疑问,然后由设计单位来答复。施工单位由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审查,一般分为两组人:土建专业工程师若干人来审查结构专业和建筑专业图纸;机电专业工程师若干人来审查机电专业图纸。而机电专业内部一般又分为两组人:电气专业工程师审查电气专业、弱电专业、消防报警等相关专业图纸;给排水、采暖及通风工程、消防及喷淋等相关专业图纸。这样问题就来了,由于时间限制或沟通手段的限制,各专业工程师无法对思想中构建的施工现场进行结合,所以在发现的问题中,以漏项、不明确、相同项目的解释不相同等解释失误或注释失误原因为主,而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现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2 改进施工单位现场深化设计的方法

在机电专业的图纸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内容:管道或桥架标高贴梁底敷设;管道或桥架标高为某某标高;管道或桥架标高根据现场情况定;管道或桥架标高应满足净高要求等等内容。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情况需要现场解决,尤其是空间问题,比如:机电各专业管道桥架之间的空间冲突、碰撞;机电专业与结构或建筑专业空间位置冲突、碰撞等。为了避免这种冲突,施工单位往往需要找一个施工经验非常丰富的工程师,通过CAD的二维图纸的复制重叠,在思想中构建三维景象,然后进行各专业的综合管线排布。这样的传统方法,不仅对从事工作工程师的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消耗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存在一定的错误率。

2.1.3 提高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沟通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如:工程师之间探讨现场问题的时候,通常会拿着蓝图,几个人去现场查看进行沟通;在工程师对劳务人员进行技术或安全交底的时候,会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导致施工不准确或施工错误;工程师与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沟通施工方案的时候,大家往往拿着二维的施工蓝图,在会议室开会讨论。这种沟通基于不同人思想中构架的三维景象,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过于消耗精力、消耗时间,然而结果有时候还不尽人意。而且这样的沟通是否能够达到每个人心中的目标,完全取决于沟通者技术能力、施工经验、思维方式、表述与接收表述的能力。

2.1.4 建设单位对后期运维的需求

当工程建设完毕移交至建设单位后,建设单位往往会开始考虑运维或物业的管理相关工作,而通常交接性工作是很繁琐的一件事。再或者再业主使用工程期间的某天,需要对某些设备或者配件进行查询或更新,而重新查找对应蓝图和资料是也很繁琐的,而有时候可能查找不到。

2.2 为什么要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工程中

2.2.1 保证管线综合排布的实施

由于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后,各专业之间如何确保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BIM模型结合实体建造,所以会采用综合支吊架预制加工技术来确保各专业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综合支吊架往往是好多种,同时新技术所带来了新流程、新环节,而我们如何快速准确的将其找到并且安装到正确位置,这个就成为新技术应用如何后确保效率提升和施工工期的问题就出现了。

2.2.2 保证施工进度和目标施工成本的落实

由于机电系统较多,涉及的材料较多,尤其是一些预制加工异形构建。提高总包物资管理工作,保证分包及劳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质量、减少认为错误并确保工期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BIM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的尝试应用方法

3.1 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应用的必要准备

BIM用台式机若干台(建议配置:CPU:Intel Core I7 4770;内存:2*8G=16G,1600MHZ;主板:Z87;显卡:AMD HD7870,256bits,2G;硬盘:1T机械硬盘,7200转和250G固态硬盘;27寸显示器);带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手机若干(常规安卓手机均可,人员自备);改进的物资管理系统(二维码专用通道)

3.2 利用BIM技术和二维码进行管线综合及施工

尝试将BIM技术和二维码技术融入到传统的工作流程中去,流程共有三部分组成:管线综合技术流程,施工材料领取流程,物资精细化管理流程。

3.2.1 管线综合技术流程

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各专业BIM模型图(Revit、Archicad、Magicad)将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进行碰撞检测解决碰撞点并进行管线综合绘制综合支吊架和异形连接件,制定相应二维码设计院审核施工图后,将图纸派发给劳务人员施工,将二维码和预制加工构建大样图发给厂家进行加工

3.2.2 施工材料领取流程

分包人员扫描二维码,进行总包出库工作劳务人员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查看材料施工信息管线综合并行施工

3.2.3 物资精细化管理流程

物资精细化管理流程图

4 心得体会

4.1 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通过将BIM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相结合应用到传统的工作流程中去,解决了以往设计方面的不足;减少了设计变更,减少了窝工代工;增加了所有人员的沟通效率、准确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成本;增加了材料利用率,解决了材料,更加绿色环保;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4.2 有待改善的方面

通过将BIM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相结合应用到传统的工作流程中去,需要由公司向下逐层推行,否则向下的执行力不够,这样会原有的工程管理和新技术应用这两方面不能统一。然而应用BIM和二维码新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和传统流程融为一体,这样他们才不会孤立存在,避免劳民伤财。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ABB 机器人;虚拟运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2)02-0046-03

ABB Robot Production Line Virtual Operation System

WANG Run-sheng

(Dorgfeng Motor Corporation Passenger Vehicle Company,Wuhan 430058,China)

Abstract: By constructing a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robot production line,it applyies the site production procedures to transfer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Siemens S7400 procedure,intouch procedure,ABB robot procedure data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build a completely real production site.Through the virtual operating system,testing new models of production process can eliminate the potentially problems of product design process and equipments at the design stage.

Key Words: ABB robots;virtual operating system

现在乘用车公司重点岗位大量使用ABB工业机器人,但对机器人软件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虽然有机器人仿真系统,但大部分只是仿真机器人孤岛。还没有一套能够全仿真整条机器人生产线的技术,不能够在新车型研制期间进行虚拟试运行测试。由于不能在设计早期很好地考虑现场机器人与其它设备实际运行中的各种因素,致使设备停线、设计更改频繁,延误了上市周期、增加了产品成本。为此作者基于分布网络PC设计了ABB机器人虚拟运行仿真生产线。

1 机器人生产线仿真系统

1.1 机器人生产线仿真系统现状

机器人仿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仿真技术不断向数字化编程、数字化虚拟试生产等前沿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化制造市场领先的仿真系统主要有Dassault System DELMIA、SIEMENS PLM TECNOMATIX等。各汽车厂家也在探索如何应用这些最新技术来提升行业竞争力。

1.2 机器人虚拟试运行系统

目前各机器人厂商都有自己的三维机器人仿真软件,但基本都是仿真机器人孤岛,外部PLC系统复杂信号的仿真与现场不能一致,无法仿真整个系统。最前沿的SIMENS TECNOMATIX机器人系统自动生产线的虚拟试运行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这套系统可以在统一界面上完成机械和电气调试工作。可仿真生产程序的PLC与机器人,但由于只适用于西门子PLC系统,并且还不能真正基于事件来触发PLC输入点。因此不能适用于应用多种厂家设备的乘用车复杂的机器人生产线。因此,必须自主研制一款适合乘用车现状的虚拟机器人运行系统,以更逼真的仿真模拟现场,使更多的问题发现在早期。

2 ABB机器人生产线虚拟运行系统

2.1 机器人生产线虚拟运行系统方案

乘用车机器人生产线电气设备主要有三菱PLC Q06、西门子PLC S7-400、 ABB机器人IRC5、INTOUCH上位机界面。以上每一种系统都有相应的软件。使用VISUAL STUDIO编制连接程序,通过网络将各分布系统软件连接在一起,信息共享形成基本的虚拟运行系统(见图2)。将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设备调试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统一到一个环境中并行工作。在办公室环境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全面的逻辑调试、可靠的安全规程验证和周期验证及调试。

2.2 机器人生产线虚拟运行系统组成

机器人虚拟运行系统由6 部分组成: ①机器人生产线模型;②西门子逻辑控制;③三菱逻辑控制;④Intouch界面;⑤仿真控制台(见图3);⑥自制机器人示教器。各设备均使用现场程序,各设备信号通过程序连接。信号触发为三维模型事件驱动型,当三维模型运动接触到开关时,即发送输入信号到PLC,PLC发出逻辑信号驱动三维模型及机器人系统运动。

2.3 机器人生产线虚拟运行系统的实现

2.3.1 虚拟生产线系统软件构成

虚拟生产线系统机器人仿真及机械硬件及各类现场输入开关由硬件接触检测来提供新信号。输出则驱动三维机械单元运行。ABB ROBOTSUTDIO完成机器人仿真,输送线程序仿真由GX-simulator完成,机器人外部PLC仿真由西门子S7-PLSIM 完成,上位机仿真由INTOUCH完成。按钮操作台及连接程序、示教器按钮及摇杆控制程序等由Visual Studio编写。

2.3.2 虚拟生产线系统数据接口

在各电脑之间编写数据读取和交换程序,在三菱GX系统中利用MELSOFT application接口可获取三菱GX simulator信息。S7-PLSIM、ABB ROBOTSTUDIO利用API接口可获取和控制西门子与机器人输入输出信号、SMC可控制获取上位机INTOUCH的输入输出信息。通过这些编写接口连接程序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交换,充分利用各厂商的软件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虚拟生产线的仿真。例如图4中运动的台车接触到行程开关触发IO信号,监控程序将IO信号发送给三菱GX developer,GX simulator摩擦轮运转停止信号消失,连接程序将停止信号发送给三维机械单元IO,摩擦轮机械单元停止运行。同时数据交换程序将GX输出点传输给西门子S7-PLSIM,PLSIM与机器人通讯的输入输出DB1021、DB1022的数据,通过ROBOTSTIDO API和机器人进行数字及模拟IO交换。机器人得到到位信息开始仿真工作。

2.4 机器人生产线虚拟运行系统的应用

借助虚拟系统对现实生产要素进行计算机的虚拟再现(见图5)、生产线布局、西门子PLC程序调试、机器人位置修改、程序调试等(见图6)。在计算机上得到跟车间生产线基本一致的效果。针对2011年乘用车公司新车型应用机器人虚拟运行系统在没有试验车的情况下对生产线硬件进行干涉测试,对软件进行模拟测试。对三维车模进行机器人编程。经测试,发现生产线的现场光电检测硬件和PLC软件限制均并不能检测出新车型。经修改测试后确定了硬件软件的改造方案,并在试验车到来之前完成设备改造工作。在X15新车型上线时进行了局部测试,原来需要连续7天的生产线调试工作现在只用了2天就一次成功。

3 结论

在乘用车公司新车型上线过程中局部试验了机器人虚拟运行系统,工程师可并行工作,极大地节省了调试时间,可在设计阶段发现硬件及软件问题。可有效减少改造、测试及安装过程中的费用,减少了指导变更指令的数量,减少因新车型上线导致的设备故障和停线时间。

参考文献:

[1] 何京文.机器人焊接系统离线编程实例研究[C]. 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A集,2009,12:639-642.

[2] 李险峰.DELMIA让数字化工厂成为现实[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9:48-50.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第4篇

旧有模式亟需改进

山东电力检修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其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主管全省交流500千伏及±66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管理29座500千伏变电站,1座±660千伏直流换流站,管辖超高压线路6000公里。公司目前直管电力生产管理及技能人员1000余人,在济南、淄博、青岛、临沂、济宁、烟台等地建有分部。当前每个分部都设有相应的变电运维班、线路运维班等班组,人员分布比较分散,且员工普遍年轻,生产经验和相关生产知识十分缺乏。为此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编写、购买培训教材,并采取“普调考”模式对员工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考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方式还存在着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试题库利用率低,管理难度大。公司自成立以来,根据生产实际对市面上的试题进行了长期精简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超高压公司所辖8个专业的培训试题库,但是现在该试题库缺少良好的维护、查看和使用环境,试题库管理难度增大。

培训课件亟需整合。目前市面上针对超高压管理的相关课件较少,公司的培训课件主要来源于厂家提供的一手资料,或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自行整理,这部分课件一方面贴合公司生产实际,且多针对具体设备型号或缺陷进行讲解,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大多数课件结构不同,语言现场性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课件管理系统将课件内容整合、完善起来,以利于不同地域的专业人员互相学习和提高。

培训考试实效性较差。目前公司考试多采用“异地集中,试卷统一下发,同时开考,密封阅卷”方式,为保证考试公平性和连贯性,还要求同一专业人员须集中在一个时段内参加考试,而受超高压电网运行的重要性影响,大部分考试无法按时按期开展;而且,受各方面影响,部分考试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屡受质疑,考试开展范围不断缩小。

考试结果统计困难。公司人员基数巨大,生产设备可开放性差,外出到厂学习费用高,而受公司生产方式影响,无法经常进行集中授课,且该部分人员的培训考试统计结果目前无法录入ERP系统,影响了该部分人员的考试学习及效果评估。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公司认为应该采取项目开发模式,建设一套能够进行全体人员培训管理,全面满足培训工作的各项需求,且能够进行试题库整理、试卷组设、网络在线考试,网络在线学习、现场考试监督等功能的培训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人才开发和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推进方案落地执行

目前国内很多电力企业在使用远程培训系统或远程考试系统,但就实际考察情况来看,其所采用的考试、培训系统设计均较为简单,多是利用软件系统出售手中现有的试题库等资源,企业中的网络考试系统使用机会较少。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与人力资源管理或人才培养与开发等软件的对接,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实际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无法满足多人次、多场次、大体量的远程培训或考试工作,更无法做到远程培训考试的现场监控。

国外企业的培训系统多采用模块式的培训课件系统,其主要方式是建立人才培养档案,并为每个专业人员建立相应的培训学习模块,采取模块化教学进行人员培训,其能够较好地支持人员在线学习,考试方式可在线上或线下进行。虽然这种国外培训系统模式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较高,但国外企业普遍人员较少,资金雄厚,在企业培训上资金投入巨大,且往往采用“分散通知,集中进行”的模式,即分别通知需要学习或培训的人员利用工作时间到统一的多媒体教室或自身机位进行学习,这一点与山东电力检修公司人员分布广、结构分散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模仿较为困难。且一期投入资金十分巨大,不利于收效的比较和成本的估量。

基于以上对国内外相关情况的背景分析和研究,结合公司实际和具体培训情况,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确立了六大目标:一是应用远程培训的理念,使用创新技术改变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模式,减少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无效投资。二是以公司现有局域网络和硬件设备为支撑,整合原有系统软件内容,将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通过网络传送到员工面前,提高培训办班效益。三是让员工尤其是变电运维专业人员能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或接受培训,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学习环境。四是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建立起员工个性化学习平台,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五是要真正实现系统的远程考试功能,时刻对所学内容和知识进行检验和考核。六是通过连接ERP、HRP系统建立良好的培训、考试档案,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确定研发目标后,公司先后多次与多个软件生产厂家进行座谈、研究,在深入调研后确定合作厂家和产品,接下来对需进行二次开发的重点内容和模块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更新和完善,最终确定了二次研发的方案。方案明确要求,远程培训考试系统要在原有部分功能基础上实现的功能有:远程培训功能;课件上传、管理功能;人员信息管理功能;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功能;人员自学功能;培训需求上报功能;培训计划生成功能;培训项目生成功能;远程培训考试功能;试题库管理功能;培训成绩管理功能;培训综合测评功能;远程培训考试现场监考功能。并要求其必须能够实现多场地、多场次、多人次的远程考试、监考和培训功能,实现培训课件的自动播放和计时,以及试题库的录入等功能,保证系统试题显示、操作正确,保证系统在多用户同时访问下正常运行。

经过与厂家反复研究,我们将主要经济指标定位为:可满足1000人同时在线考试;可满足20场次不同考试同时进行;可满足100个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并保证信息录入延缓不多于2秒,断线率和数据丢失率小于0.1%;满足至少3个系统间人员信息和教育培训信息的互传与共享;可满足10G左右单独课件的上传与播放;可满足5000人的企业人员及相关信息管理;可满足500人同时在线培训和学习,并记录相关信息。

组织实施后续研发

2012年6月,该套系统设计初步完成,公司关键用户组织部分最终用户对照软件开况进行试用,并充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

该套系统一期开发较为成功,但部分功能开发尚不完善,随后公司组织关键用户与多数最终用户对一期开况和二期开况进行了多次试用并进行了验收,系统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公司随后组织了6期试点运行班和多次多专业网络普调考、知识课件导入,多专业大批量题库导入等工作,一边运行,一边对BUG进行最终修改与调试。到2012年下半年,项目取得成功并投入使用。

一套好的系统需要不断的提升与改进。在系统两期开发基本结束后,我们同开发厂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再次讨论,认为培训系统应当在后期优先完成完善课件、试题系统内上传、审核功能,增加以部门为单位进行考试、培训的统计功能,增加对员工参加同一考试级别、次数的限制。

新系统的“四大亮点”

公司远程培训系统的开发,突出了利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培训效果的创新思路,所开发的远程培训系统,具有以下四个创新亮点:

实用性强。远程培训监控考试系统结合公司人员分布广,集中困难,设备拆解难,知识共享度不高等现状,充分利用了公司现有资源优势,让企业员工培训得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过去难以同时组织的培训能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同时实施,使过去不能大规模组织的培训现在能够大规模组织,也使原来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培训资源得以多次重复利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结合性强。针对以往培训系统培训效果检验难度大,远程培训缺乏管理,培训与实际差别性大等问题,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加入随堂考试,页面考试控制切换,尝试性开发摄像头监控,培训一二级在线评估等方式提高培训管理和效果检验的能力,为保证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时管理。本系统从长远考虑,针对培训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关联性强但结合性较弱的现状,有效利用公司现有的HRP系统,实现两套系统之间的人员信息互联,用人员身份证号做关键索引,自动从HRP人力资源管理库中定期获取更新员工基础信息,减少了对系统基础信息进行维护的工作量,保证信息的实时性,提高了管理效能。系统将培训、考试信息和成绩统一录入员工培训信息库,并尝试采取积分方式量化员工培训成绩为员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对员工能力考察、晋升使用等工作提供规范的参考依据,通过系统打造起公司对员工培训、能力考查、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工作平台。

参与性强。针对公司人员分布广泛的现状,依据公司三级培训网络人员构成情况,我们将各专业各级题库和教材库的维护权限开放给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允许上级直接调用下级题库和培训教材内容,在培训系统中加入对课件上传人员或主讲教师人员积分的维护功能,提高人员进行系统维护的能动性。

加入讲师答疑模块,利用论坛功能,设计置顶帖等方式使同事间的业务知识交流更为流畅,能够更好的分享相互间的经验。设置讲师评分功能,在对公司内部讲师指定工作维护任务的同时,每年不定期的通过系统开展网络投票活动,由员工在系统中匿名评选上传课件优良,答疑效果良好的讲师,并通过该方式进行内部讲师的业绩考核,提高网上教学质量和水平。

系统的应用管理和效果评估

系统投入正常运转后,公司在下发使用手册,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的同时,结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优秀人才管理办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参考相关远程培训教育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内容,先期完成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远程培训监控考试管理办法》(试行),对员工参与学习,教师进行资源维护,分部各类信息及时维护更新及使用系统的量化标准进行了明确,对自行组织考试、参加上级组织考试所占人员数量,考试成绩量化换算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为今后利用系统开展各类活动统一了标准。

公司三级培训网络的构成人员积极审查共享培训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人资部负责根据确定年度的培训重点,内部讲师负责编制具有本公司特色的培训资源,并保证资源的独创性和先进性。通过建立专业讲师库的方式,由其他专业讲师相互间进行资源审核,确保培训资源真实有效并贴近生产,专、兼职培训员负责解释使用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好培训资源的后续维护工作。

系统建成以后,公司先后导入各类题库10余个大类,近10万道试题,涵盖了公司一般管理、专业生产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部行业,先后维护各类培训课件3000余套,年人均访问量达数万次,人均网上学习时间在50小时以上。

公司利用系统先后组织各类普调考百余次,涵盖全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先后有多位同志通过系统选拔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普调考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维仿真教学软件 开发 应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7-03

计算机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然后按一定的实验方案,利用系统的模型通过模型解算的方法来获得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研究系统的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相似原理、系统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各种相关领域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根据系统试验目的,建立系统模型,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运行试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由二维平面图形向三维虚拟现实逐步转化。三维仿真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经济实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育培、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之中。

一、三维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

仿真教学是利用实物或计算机创设各种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环境,并根据真实环境中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设计、运行、优化等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新的教学手段开发奠定了基础,使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互联网使用,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实现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依赖于硬件设备进行教学的局限,促进职业教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了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实验或实习仿真教学系统,开展仿真教学和实验、实训操作训练,如利用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实现学生编程刀具路径轨迹校验、检查碰撞、工件过切、程序优化等教学过程,尽可能避免未经校验的程序在实机操作过程发生碰撞等危害事故。电梯技术实训仿真教学系统可实现电梯技术中的机械、电路、传感器、变频调速、PLC 控制等技术实训的仿真教学。建立与课程相对应的仿真实验室、仿真实训室、仿真实训车间、工厂,利用仿真实训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项目实训,如数控仿真实训室、三维电子导游仿真实训室、财务仿真实训室、冶金仿真实训室、变电仿真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室,使学生直观地、低成本地体验生产环境,完整地、清晰地了解生产流程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等。

二、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方式

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由此可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专业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要积极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组织力量开发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仿真教学软件,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和专业建设的需求。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通常有学校自主开发、校企合作开发、软件购置三种方式。学校组织教师自主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是解决教师教学中特定的教学问题,这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基于单片机技能大赛的三维虚拟仿真软件,仿真度高,可以根据训练项目进行编程和调试程序实训操作,包括单片机控制的机械手进行实时仿真等。校企合作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是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定制的产品,学校根据自身教学需要提出仿真软件系统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教学模块功能、产品的指标等需求,成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认知规律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再由软件技术开发公司来负责技术实现。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仿真、地质灾害三维仿真等与教材配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软件。软件购置是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使用场所,购置易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软件衔接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系统。

三、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

教学软件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实施特定的教学过程而设计开发的应用软件,教学性是它固有的属性。在开发过程中应将教学设计和软件工程二者有机结合,软件开发团队应该由职教专家和专业技术专家等组成。自主开发和校企合作开发仿真教学软件一般由分析、论证、设计、实现、测试、验收这六个阶段组成,而软件购置则省略了设计和实现这两个阶段,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如图 1 所示。

(一)需求分析。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是保证教学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主要任务是回答“软件必须做什么”,从而确定软件开发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并在使用条件分析、软件功能分析和教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软件的使用条件、教学功能、教学特性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二)方案论证。根据软件开发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对所要开发的软件产品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已有教学软件同类产品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依据教学需求分析和已有产品现状分析的结论论证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从教学软件开发的经费、开发团队的组成及其成员的技术水平、教学功能实现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论证教学软件开发的可行性,进一步确定开发软件的总目标。

(三)软件设计。为了保证教学软件的教学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软件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分别进行分析设计,确定教学软件整体框架结构,功能模块等。

(四)软件实现。软件实现是教学软件开发流程中最能体现教学软件特色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进行技术预研,选择合理的开发平台以及软件工具,然后根据软件设计的结果,围绕教学软件的界面、数据库、功能模块等详细规划。比如,对机械部件的实物原型进行三维建模、运动功能、驱动控制、外部数据接口等功能设计。最后,使用 Unity3D 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实行仿真环境的场景、环游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先测量实物的实际尺寸,使用 CAD 软件绘制二维图像(.DWG 格式),然后利用二维图像在 3DsMax 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FBX格式),最后在 Unity3D 软件中导入三维模型,针对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以及人机交互功能进行代码的编写。 (五)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确保教学软件|量的重要环节,分为单元测试、整体测试。由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教师和学生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功能和效果等测试,及时发现软件产品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进行修改优化。

(六)评审验收。教学软件的评审验收需要专家、同行和用户三方结合进行。专家和同行的评审可以保证教学软件的教学功能和技术性功能,用户评审有利于积累教学软件的开发经验。

四、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机制

仿真教学软件(系统)应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在职培训者。应用仿真教学软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的虚拟交互,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味,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利用仿真软件开展教学,可以弥补场地、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和网络搭建的平台,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网络教学和远程培训。为更好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仿真软件运行管理机制、学习者学习机制、教师培训机制、仿真软件应用的考评机制、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如图 2 所示。

(一)仿真软件运行管理机制。为教师、学生和培训者提供便捷的教学使用平台是仿真教学软件应用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学软件运行管理机制是教学软件应用中最重要的机制。经评审验收后仿真教学软件由学校信息中心或相应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负责教学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相关的专业教学部门或开发部门负责开发与之对应的教材、学习指导等教学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为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提供基本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明确工作职责来建设仿真教学软件运行管理机制。

(二)学习者学习机制。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和远程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和在职职工。可通过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或职工参加远程学习的情况与对应课程考核成绩挂钩的方式建立学习者的学习机制。

(三)教师培训机制。教师是仿真教学软件的主要用户之一。教师要对软件的使用方法、应用场合及其主要功能、教学性能要十分清楚,并能熟练演示和操作仿真软件,才有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可采取企业培训、校本培训和开展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的方式对教师开展培训,并建立教师学习培训跟踪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教师会用、想用,使之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四)仿真教学软件应用的考评机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要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课堂教学或组织实施项目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下转第38页)(上接第28页)更好地利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建立教师应用仿真软件的考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教师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明确为工作职责之一;二是把教师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的考评机制纳入教师学期业务考核内容;三是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挂钩,将教师运用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岗位能力,作为资格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奖励制度,对教师开发仿真软件和应用仿真软件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给予业务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

(五)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从教师、学生、培训者的多维角度,对软件教学功能、性能、效果和可操作性及开发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在调查评价基础上分析其使用效率、使用效果、评价反馈意见等,为同类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改进的依据和借鉴。

总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仿真的硬件与软件成本的逐渐降低,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将不断地升级更新,更加智能化、真实化,从而使得仿真软件具有成本较低、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操作简单、灵活方便、维护容易、学生参与性强、互动性好、易于接受的特点,最终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将会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廖守亿,陈 坚,等.计算机仿真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郝丽娜,刘兴刚.计算机仿真技术及CAD[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