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历自我鉴定

学历自我鉴定

学历自我鉴定

学历自我鉴定范文第1篇

跨出学校大门,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愿你点亮生命的台灯,照亮通往成功的征程。祝你事业马到功成!生活精彩纷纷!人生一帆风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范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1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即,对自已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作一个鉴定和鉴定:

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当然,本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

一是学习成绩还不是十分优秀,三年来,虽然我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但却始终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刚进大学时,学习的环境变宽松了,学习更多需要的是自主性,于是,长期在老师、家长督导下学习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和动力,幸亏后来在老师、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从迷失中找回了方向,从而迎头赶上,但因此也落下了一些课程。

二是与同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和同学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未能十分有效地工作与学习,导致时间使用的紧张,无意中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造成没能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2通过三年的大专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三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自我鉴定,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三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一次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一、在思想上

我积极地向组织靠拢,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在大学期间取得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公共关系资格证书等。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二、生活上

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努力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我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三、在生活和工作中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性情太直率了,需要处事冷静稳重才好。但是我对班级和学生会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对人友善,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通过三年的大专,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会努力!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三年的大专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3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特此鉴定一下大学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三,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回顾三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三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当过班上的组织委员,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排球。在三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我是从大一开始接触排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每年的排球赛我们都获得了好成绩,为系里争光。打排球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4时光转瞬即逝,大专三年的生活已经临近尾声,回顾已经过去的的三年多,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兼职实践、文体活动,在这三年多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专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虽然在刚进入大专的时候我还是懵懵懂懂的,不善言语,但那种农村学生特有的质朴、诚实气质,使我很快就和同学们建立了很融洽的关系。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我开始主动的和同学沟通,了解关心同学,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同学排忧解难。

同时我还很关心时事方面的知识,了解最新时事动态、关注专家的时事见解,这是我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曾被三次授予优秀团员称号,被通过考核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我还会为争取早日成为__而继续努力的。

在学习上,我也没有怠慢甚至更用功,更努力的去完成我的学习目标。在会展策划管理班的时候,努力学习会展专业知识;在中英教改班的时候,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通过大专英语四级之后,努力向六级通过证书而努力。

在生活上:与室友、同班同学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良好,能够与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共同学习和工作,努力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为自己的交际方面和工作方面营造良好的条件,努力使自己的大专生活过得精彩而充实。同时,对本人而言,积极参加活动结交朋友和交流经验,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大专这几年年,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学习的认识也更认真。担任班干部和实验室管理员让我性格更加独立,能力更为提高,个性逐渐成熟、思考全面。

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5三年专科生活已向我挥手告别而去了,在此对自己作个鉴定如下: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品行关系到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品行,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友爱同学,乐于助人。

在学习上。我态度认真,刻苦,具备了扎实得专业知识:熟悉等设计软件。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观和对美的洞察能力。为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充实自己。

在工作上。我积极参加学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工作计划详细分明,协助老师和同学,做好班集体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勤工俭学等活动,还有自己到校外投身相关专业兼职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我认真负责,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历自我鉴定范文第2篇

从小深受祖父的影响,我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经过我的努力终于成为历史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一晃眼,我进入XX大学历史系以来,已经走过了4年的风风雨雨。

大学四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工作和生活都本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原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怕困苦,向自己的成功彼岸迈进。

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本人把“教育”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并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人热心于社会实践,曾多次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本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诚实守信,自信乐观,吃苦耐劳,善于与同事相处,具有很强的团结合作意识。我本是平凡人,却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得到那么多人的教诲、鼓舞和帮助。

大学四年,恍若昨天,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充实而快乐。今后,我始终会以一颗谦虚、热情和执着的心来对待我的工作和事业,始终以朴实的性格,实干的作风,端正的态度,乐观的精神去诚诚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路。

学历自我鉴定范文第3篇

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唐太宗李世民对此深有感触:“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后世历代帝王官吏们的极大关注。有人还将其编为警句“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学习历史,对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尤为重要。清代龚自珍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要真正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先研究蕴含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而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视历史,更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继承了黑格尔的“巨大的历史感”,对整个世界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贯遵循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同志就是善于运用历史的典范。他的许多成功决策,无不借鉴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土地革命时期,鉴于历史上农民起义易犯流寇主义错误的教训,他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的思想。1949年春天,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方案,当时有些外国领导人也提出类似的建议。予以拒绝,断然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并告诫全党“不可沽名学霸王”,避免了革命半途而废的历史悲剧。在进北京前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同志又把夺取全国胜利比喻为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把执政看成是“进京赶考”,鼓励各将士“一定要考好,决不当李自成”,从而避免了重蹈李自成“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的历史覆辙。

学历自我鉴定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医疗纠纷 诉讼 解决机制

我国医患关系一直都处在一个紧张的环境中,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医患矛盾更加激化,医疗纠纷案件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为了缓解医患之间的这种矛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我们需要对医疗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进行探讨,以便能缓和医患关系。

一、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特征分析

(一)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

在目前的医疗纠纷案件中,大多数都是采用调节制度解决医疗纠纷,医疗纠纷的调节制度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令医患双方都满意的医疗纠纷解决方案,很多医院愿意以和解的方式化解这次的矛盾,只是为了缓和医患之间的关系,维护医院的形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是公平的,得到的结果是双方都满意的,但是却不一定能得到社会多数人的认同。在医疗纠纷案件中,调节制度对医患双方是公平合理的,但是却不一定能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地位。而医疗纠纷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解决各种医疗纠纷,还能有效的维护我国法律的地位,保证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

(二)可以为同类型的医疗纠纷案提供参考

通过医疗诉讼制度解决的医疗纠纷案,不但能解决医疗纠纷中的各种问题,还能形成一套统一的解决思路,为其它类似医疗纠纷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因为我国走的是依法治国的道路,以任何一种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都必须以法院可能的判决结果为前提,而调解的结果也只能对案件双方的当事人起到约束作用,不会对案件以外的第三人造成影响,而医疗纠纷诉讼解决制度则可以对案件以外的第三人进行约束,因此医疗纠纷诉讼解决制度的效力远远高于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机制。

(三)具有强制性

在利用诉讼解决机制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国家作为主体参与到了案件的审理过程当中,因此无论何种解决方式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进而保证了医疗纠纷案件处理结果的合理、合法性,削弱了案件当事人对案件结果的意识控制。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可以对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人以妨碍公务罪提起告诉,避免了一些外力因素对诉讼结果的干扰。当一方当事人不愿意履行判决结果的时候,法院有权强制其实施,这一特点刚好可以提现国家法律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国家解决纠纷的规范性、强制性。

(四)在解决程序上更具有严格性

医疗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所以具有严格性,主要是因为从当事人提起诉讼开始到法院作出判决结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程序完成的,比非诉讼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审理过程更加严格。在审理的过程中,法院必须要查清楚整个医疗纠纷案件的事实,这也是法院代表国家维护社会正义的体现,符合公正解决医疗纠纷的客观需要。

二、现行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病历的认证上存在困难

首先,医院还无法全面的认识到病历的重要作用,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中,很多医护人员还不能认识到病历的重要性,认为病历只是对病人医疗活动的一种简单的记录,却没有认识到病历应该是医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解决医疗纠纷有效的法律依据,由于医护人员的在病历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进而影响了病历的真实性。其次病历相关内容不完善,病历是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最有效的证据,因为病历记录了病患整个的医疗过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病历却经常出现问题。例如病患的住院病例中缺少护理记录或者是护理记录的时间不正确等等,因而影响了病历的使用。最后,缺乏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因为病历是医生临床工作总结,因此一般都是医生手写的,有的医生为了追求速度字迹可能比较潦草,不容易辨认,再加上由于病历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很可能导致病历遗失,进而影响到病历后期的使用。

(二)司法诉讼的诉讼效率不高

首先,诉讼的负价值性远远高于正价值性,因为很多病患认为在诉讼中获得经济利益远远要小于调解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他们会尽量避免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医疗纠纷。其次,诉讼的成本过高,超出了大多数病患的承受范围。目前,我国医疗纠纷案的诉讼解决机制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立法,通过人民法院来审理案件,再加上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原被告都是委托律师来进行诉讼的,需要缴纳一部分律师费,除此之外,还需要缴纳其它的一些费用,总的来说诉讼成本比较高,病患在接受医疗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积蓄,无法再承担如此昂贵的诉讼费用,因此他们会选择成本较低的非诉讼解决方式。最后,诉讼过程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根据以往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诉讼涉及到很多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执行的过程中都需要浪费一定的时间,从原告提起诉讼到法院审判中间经历的过程都比较复杂,例如医疗纠纷的过错认定、患者的伤残鉴定等,都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鉴定,这些鉴定机构又有自己的一套鉴定程序,因此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三、医疗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病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病历管理工作

1.提高医护人员对病历重要性的认识

医护人员最应该认识到病历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份病历都是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以为医护人员以后的医疗工作提供参考,因此主治医生在填写病历的时候应该有耐心,字迹要清楚,不要一笔带过,以提高病历的证据性。

2.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医护人员的服务不到位,得不到病患的认同,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院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应该做好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医德的培养,医护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努力赢得病患的认可。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自然而然就会提高服务水平,病历的填写的过程中错误也就会相继减少。

3.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机制

由于大部分病历都是由主治医生手写的,因此医院应该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医务人员的书写过程进行规范,保证手写病历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医院应该建立电子病历,手写档案固然重要,但是手写病历在保存的过程中面临的不可抗力太多,很容易发生遗失,因此医院应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完善病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将病人的情况及时录入到系统当中,实现病历的信息化管理。

(二)提高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诉讼效率

1.降低诉讼成本

病患或者病患家属不愿意选择诉讼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诉讼成本过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适当的缩减诉讼成本,调整各个项目的收费标准,另外,医院还应该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利用诉讼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的病患或者病患家属,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采用比例分摊的方式为诉讼人承担一定的费用,以减轻病患或者病患家属的负担,进而吸引更多的人用诉讼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

2.建立医疗纠纷预案登记制度

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医疗纠纷诉讼之后,法院立案受理之前,应该对符合法定起诉条件、有调节可能的案件,在得到当事人的同意之后法院可以引导当事人到社会法庭、调节委员会或者是相关结构进行法院委托下的调节,调节不成在由法院正式立案受理。这样不但可以达到诉讼与调解的配合,还能符合司法价值取向,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注意的是预立案和委托调节应该是免费的,委托调解的结果应该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在公证以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结果,法院有权强制其实行。这样不但可以降低诉讼成本,还可以缩短诉讼时间,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减少鉴定过程,缩短鉴定时间

我国新颁发的有关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当中规定,医疗赔偿纠纷有两种,一种是由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另一种是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它医疗赔偿纠纷,并根据诉讼理由分别采取两种鉴定方式和赔偿依据。由于不同的当事人对该规定的看法不同,因此诉讼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力图在鉴定机构、赔偿标准上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理解,进而引发了医疗纠纷诉讼中的二元化现象。不但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还浪费了一定的司法资源,使诉讼过程更加复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减少不必要的鉴定过程,全力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二元化现象,取消一些非必要的医疗事故鉴定方法,减少鉴定的次数,以降低诉讼成本,缩短诉讼时间,提高诉讼效率。

4.注重医法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经过我们对最近几年审理过的各类医疗纠纷案件的研究分析发现,医院面临的医疗纠纷和法律性问题进一步增加,因此医院对既懂医学又懂法学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涉医法律问题,则需要有一大批既懂医学又懂法学的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来为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及时引进一批高精尖的医法综合型人才。因此医院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为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培养一批医法综合型的专业化人才,最大可能的维护医疗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有关的鉴定制度

1.成立专门的鉴定机构,完善鉴定体系

目前医院鉴定过程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个专门的鉴定机构,在诉讼过程中凡是需要鉴定的材料和事故责任等需要去不同的机构进行鉴定,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鉴定结果的可信度,但是却延长了案件审理的时间。因此政府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鉴定机构,专门负责诉讼过程中相关材料的鉴定工作,根据目前鉴定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鉴定体系。另外还要配置专门的鉴定人员,在医疗过错的鉴定人员中做好选择医疗协会推荐的专业人才为鉴定小组成员,这样不但可以节省鉴定的流程,缩短鉴定的时间,还能提高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效率。

2.统一医疗损害鉴定标准

学历自我鉴定范文第5篇

最早是看到相关领导针对复建阿房官的批示,并建议举办“秦亡于奢”为主题的展览开始进行策划工作的。历史上的阿房官建而未成,是秦二世灭亡教训的见证。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传至二世秦王朝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展览策划上,先是进行“秦亡于奢”的调研,然后构思文案,进行实物挑选,撰写展览大纲,最后进入设计环节。在研究工作中思考了许多问题,也查阅了许多资料,由此想到了《资治通鉴》,那本几乎所有知道些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的书,想到了拓展主题,何不把《资治通鉴》办成展览呢?

《资治通鉴》其书

《资治通鉴》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元v元年(1086年)校定完毕,元祜七年刊印行世,称元祜本,现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出版的翻刻元刊本是《通鉴》现存最好的版本。如果只做版本文献展,似乎我们只看到了古籍善本的历史文物价值,却忽视了《资治通鉴》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意义。

这部巨著上起战国(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起),下终五代(即周世宗显德六年止),凡1362年(公元前403-公元959年),成书294卷,加上《目录》30卷,《考异》(即参考群书,评其同异)30卷,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它搜罗史料极为丰富,除消纳“十七史”(《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种正史于一书外,还参考杂史、笔记、奏议、文集等类资料322种之多。其编纂过程是先由司马光独自编撰首八卷,得到皇帝批准后,由司马光主持成立编书机构,集中各方面的专家分工合作进行编写。《资治通鉴》不仅在史学上完善了编年体,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巨大发展,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语道出从中国悠久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的真谛。《资治通鉴》一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且“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中国古代北宋及其以后的各代封建统治者都对其褒赞有加,并将《资治通鉴》作为治理国家的教科书,很多封建统治者把书中“立政以礼”和“为政以德”的思想作为座右铭;很多后世文人将《资治通鉴》作为文史经典巨著,倾尽一生进行不懈的研究,产生了专门的“通鉴学”。《资治通鉴》书写了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历史风云,它也在历史风云中书写了自身的不朽,如同一盏历史明灯为后世指引治国平天下的正确方向,其创作者司马光也一同彪炳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之中。举办《资治通鉴》展,挖掘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知古鉴今,应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展览策划理念

有趣

《资治通鉴》展览将文本文化通过视觉表达和创造感官体验环境呈现给观众,丰富观众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展览信息到达观众的有效性与对观众影响的持久性,关键决定因素即展览的趣味性。《资治通鉴》凡294卷文言正本,对现在的观众而言未免晦涩枯燥。展览应寓教于乐,寻找独特有趣的切人点,构思易于人们理解的展线,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创新形式,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资治通鉴》虽然是国学大作,曲高和寡,但既然展览观众是民众,展览目的是为教育民众,则展览本身必须改变其中规中矩的沉静质感,而需更具平民化的吸引力,走通俗直观、互动对话的道路,让展馆成为民众高雅地休闲娱乐的场所。

有准

准,即准绳,依据。展览立意要明确,一切形式服务于目的,一场展览有无达到其预定的目标是评判展览策划成功与否的标尺。展览的文案、标签、图表说明以及宣传材料需客观准确,展览要阐释的每一个概念、讲述的每一个故事要出处明确、有法可循、有理可据,这是展览信息可信可靠的基础。展览遴选的展品是被历史选择而充满敬意保留下来的文物,其残缺与陈旧反而增加了它们的厚重感与光彩。策展人以物为准,以其自身与后备学术团队的研究为信,为大家带来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视觉与心灵体验。

有理

除却日常不易见到的文物展品和设计感十足的展厅,我想展览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其特有的、形象的道理讲述。展览包含实物,有策展人的思维,这些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让博物馆体验最终不能被单纯的3D影像和视频解说所取代。观众眼里的《资治通鉴))是见仁见智的,因为文化背景和兴趣的不同,不同观众在展览中的看到的、想到的也有所差异。观众来到这个展览,是开眼界、受教育还是看国宝,这都不重要,观众的参观目的不同,但策展人的意图是让观众有所得,这对任何一位观众都是相同的,且可实现的。“理”不分大小深浅,能触动人就好。《资治通鉴》展览让老百姓体验到的是超过参观时间成本的,他就愿意来。同样是休闲娱乐,老百姓还可以去电影院,去咖啡厅,因此作为展览策划人,我们必须使其通过参观留下点什么,爱上这种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观展体验。这才是一个好的展览策划最需要考虑的一点。

有威

美国博物馆联盟的…项调查数据显示,87%的观众认为博物馆是可信的,67%的人信任书本,只有50%的人相信电视新闻。可见相较于其他智识传播媒介,人们认为博物馆展览最具权威性。这种权威建立在“以物为证”的展示方式上,也建立在对研究学者和展览策划者的信任上。具体的“物”让一些抽象的观念变得真实、更具说服力,因此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参观一个展览时,我们认为自己见到的是“权威”的东西。《资治通鉴》本是史学教科书,以其为主题的展览策划也要力图以一种权威的声音来发话。我们的展览策划团队是专业的,我们的策划方案征求了多方学术意见、经过各界专家的审核,保证了展品是可靠的、阐释是客观准确的、历史的复位与重建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是一种负责任的“意向临摹”。

有用

《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福泽经年累世,以其包容性经受住了社会变迁、制度更替的考验,现如今仍是意义非凡、颇有裨益。好的东西在社会生态中得以保留,值得用一场优秀的展览打包其中的哲思供我们生活消费。《资治通鉴》中的警世名言很多,除了展览中明示或暗藏的…部分,我们还将通过书法家现场书写名言警句的活动,用艺术发声,传播这些名言警句背后保藏的道理。希望观众能从中拾取一二,以敬畏的态度接受,并逐渐转变为自身为人处事的原则与立场。

关于文案的形成

拨开历史的烟云,拂去尘封的糟粕,重新审视《资治通鉴》,其中所凝结的历史教训和智慧,并没有因岁月的远去和时代的变迁而成为明日黄花,相反,它始终历久弥新,焕发着夺目的光辉。《资治通鉴》之中,“立政以礼”“为政以德”“民本”等诸多思想,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因此,在当代也有必要再次去细细地品读和研究《资治通鉴》所蕴含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宋元时期,曾著有《资治通鉴音注》的史学家胡三省,称赞((资治通鉴》的内容广博,“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因此,《资治通鉴》也是普及历史知识、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况下,要将《资治通鉴》和其研究全方面地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展览就是最好的依托形式。将历史学、文献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融会贯通在一个展览中,确立《资治通鉴》文字和选择文物之间的关系。展览内容把《资治通鉴》放在广阔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去考量,从政治、经济、人与自然等诸多方面来探究。经过精心策划和专家论证,展览共分为“治国之道”“战略之术”“民生之本”“经世之学”“自然之法”“名家品评”等六大主题部分。

第一部分“治国之道”,立意取自“立政以礼”,是《资治通鉴》强调的治国的核心。《资治通鉴》中还阐述了明君要崇俭戒奢,还需须具备仁、明、武三德。第二部分“战略之术”则是《资治通鉴》记述的重点,即战略战术的制定和运用。第三部分“民生之本”,着重强调民本是重民、宽民恤民、利民富民的思想。第四部分为“经世之学”。在《资治通鉴》的宏大历史叙述背景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中的纲常名教和崇礼尚义。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利人为仁的义利观,像“求利以养生…‘义以利事”“爱利天下”“君子尚仁义”等。第五部分为“自然之法”。司马光对天道与人事、自然与社会各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作用进行了论述。《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自然现象对社会安定、政权统治有着深刻影响。通过记录从先秦到五代有关自然现象的史实,使人汲取历史教益,以顺应“天道”变化。第六部分为“品评《资治通鉴》”。点评、批注过《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以及近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历代名家的点评,为《资治通鉴》这部旷世之作提供了精妙的注脚。

此外,展览在空间上、物质上、观念上全面构思,在充分总结和分析《资治通鉴》的内容和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以文物展示为主,同时配合必要的辅助展品,例如照片、图版、模型、视频等多种展陈手段,特别是结合内容通过一个个故事展开的线索,在设计中给予成组、突出展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观众感到不晦涩、易理解。如在展板文字描述的基础上加入绘画故事或是采用立体化形式表现战争,突出故事情节;地图与投影的结合,立体线路展示;运用纱幔喷绘、立体化全景图、剪影人物等方式虚实结合展示,并采用小场景视频、互动、展板相结合,使展览更加生动,与观众产生良好的互动,更好地解读《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人物故事。

怎样使展览价值最大化

小警句,大道理

《资治通鉴》-书的内容以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事件、政策为主,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鉴》其文约300多万字,展览不可尽述,权且以数十句名言为引,启迪观众,引导其对该书进一步的兴趣与品读。小小名言警句可为观众探究历史经验和教训拨开一条路,以小见大,“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趋利避害。讲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

古籍文献在今日看来有些晦涩难懂,运用展览的形式来解读《资治通鉴》的核心精髓,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资治通鉴》包含的历史智慧和历史细节以故事场景的形式加以重点解读、生动展现,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融入历史情境,并且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历史,同时使展览策划者与参观者产生双向交流,与当代社会和网络热点相关联

《资治通鉴》作为一本难得的史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让大家知道这个展览、关注这个展览?我们需要将展览通过新时代的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观众,通过多媒体终端、网络、社交平台等,发掘展览的话题性,与公众的生活相关联。让老百姓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展览,跟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来参观展览时能得到一种怎样的全新体验,策展人需要理解一个展览对观众的平常生活意味着什么,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才能达到更好的展览效应。

《资治通鉴》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精华,且极富历史借鉴意义及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启示作用。经过专家多次论证,认为举办“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展览”极具必要性。古人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读史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还是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展览的举办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参观者进一步阅读历史古籍,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引发更多的深入思考,培养眼界,启迪心智。通过《资治通鉴》展览,将物质的文物纳入精神层面的历史视野中,让参观者重温历史,并发挥深远的社会作用。

展览配套活动

与《资治通鉴))展览同期配套的书法笔会活动,由书法家现场书写《资治通鉴》中民众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用书法艺术的形式传播名言中蕴含的道理,让观众从中获得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带来的精神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