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第1篇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我带着疑问,随着霍金的《时间简史》,畅游知识海洋,感受科学魅力,探寻科技之光!

一 对于霍金——大师的力量与榜样

霍金,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是科学时代下的巨人;他更是轮椅上挑战命运的勇士。他的世界或许很小很小,因为他不能说,不能写,只能坐着思考。他的世界却也很大很大,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学,宇宙大爆炸,思想的光芒在时空遨游,解开宇宙之谜。

在我眼里,霍金的《时间简史》并不仅是一本杰出的物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思想智慧火花,洋溢人文情怀的文学著作。我会记得:书中霍金将自旋为2的粒子比作是扑克牌中的Q,解释了自旋粒子旋转一周两次回到自身的原理。多么巧妙的比喻呀,把纷繁复杂的原理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真正的大师,真正的伟人,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科学的奥秘,投身科技事业。而这也正是,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 对于译本——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我阅读的《时间简史》是译文版,感觉文字叙述流畅简明,避开了生硬干涩的直译,选择了生动形象的意译。我对于译者的佩服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故特意查阅了编者的资料,才认识这位冠绝中华的科技人才——吴忠超。

吴忠超,中学时代的奥赛神牛,中科大的天才学生,霍金的亲门弟子。在牛津的日子里,吴忠超与霍金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也正是他,将霍金的著作一本本译为中文,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霍金的绚丽思想世界。

我想,在中国,像吴忠超这样,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的科技人员有很多,他们身系祖国,奋战一线,奉献青春。中国神州系列飞船的升天与嫦娥登月,无不凝结着中国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拥有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三 对于著作——思考中回味,回味后思考

歌德曾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而《时间简史》也正是这样一本书,通过对宇宙的探寻,层层推进,引发我们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发现广义相对论以后,曾经竭力寻找一个理论,以使得令人讨厌量子论不再这么随意。我虽对量子学没有深入了解,但却讨厌那种基于统计学的偶然性。世界本是一部完美并且严格的机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我是无神论者,但也并不是没有信仰,就像我不喜欢孤注一掷地相信万能上帝操纵命运。却很喜欢时间这个概念。时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在数学意义上我们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坐标轴。那我们走过的时间显然是无限个点连起的连续直线,但我们却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确标出的点上。换句话说,那些被我们抛弃的点是时间的渣滓。每个人的坐标点不尽相同,但有些历史事件却显著地成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凭籍。那被茨威格形容为聚集在避雷针尖的电荷。在霍金看来,时间作为一个活动的直线轴与看上去沉静的空间是相异,但却实实在在有着因果关系。这种宽容宿命论不禁让我联想翩翩。

空间与时间的相异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赖时间,不论是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生物。

对于宇宙的有限无界的概念,爱因斯坦早就构想过。他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说法:能量应该守恒。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话,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失,于是熵必然减少--这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尽管热力学第二定理是一个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够保证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无界的。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是先哲对宇宙作出的精准描述。

这样说来,时间和空间是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这一切,无限,无界,无尽……

霍金曾说过:“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我想,科学也正是这样,一个个的猜测,一个个的推演,一个个的证实……。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第2篇

精选关于优秀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   在喜马拉雅听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系统自动给推荐了霍金的《时间简史》。试着听了三章,出乎意料地发现该书写得深入浅出,对原来觉得很玄妙的话题给出了非常简明扼要的叙述,让人脑洞大开。说完全能够听懂那是自欺欺人,但确实让人长了不少见识,了解到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经典学说。后面一些难懂的章节只是跳着听,特别是基本粒子夸克部分,如同听天书,但终于还是囫囵吞枣听完了。

  想起来未来简史作者的一个观点,即未来的宗教一定是来源于科学,其实在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里很多关于宇宙起源时间的讨论都可以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探索的是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基本的哲学命题,当然这里没有任何关于意识的讨论,仅仅是从物理的宇宙宏观到粒子微观的讨论,也涉及到了很多科学史的内容。

  本质上这还是一本科普读物,向人们介绍物理学前沿的一些理论,但并没有任何数学推演(如果有,那就真成天书了)。而且书中内容也大部分限于作者的研究领域,向美剧《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研究的弦理论,书中就没有提到(弦理论应该是在时间简史之后诞生的)。

  说个书中的小细节: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依据就是天文学家观察到几乎所有星球都在加速离开我们,那这是怎么观测到的呢?其实就是基于很简单的波源在运动中频率的变化(火车由远而近向你驶来时汽笛的声音会变尖),又叫多普勒效应来判断的。既然星球都在加速离开我们,那是不是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了呢?作者给了一个很形象比喻:一个正在充气膨胀的气球,在气球上每一个点上看,其他点都在远离自己。

  霍金的后半生只能坐在轮椅上靠着机器合成的声音向人们发表些他的见解和预言,比如警告人们不要以向外太空发射电波的方式试图跟外星人联络(中国科幻作家获奖作品《三体》就描述了类似宇宙丛林法则和这样做的后果);还警告机器人的进化远远超出了生物进化的节奏,可能会最终取代人类......

  而今,霍金走了,大概上帝怕他泄漏太多天机。

  精选关于优秀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

  《时间简史》的作者是被人称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残疾人,他不可以说话,而且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两制脚则朝内扭曲,而且霍金他还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这样的残疾人居然能写出一本在全世界都拥有无数读者的科学著作。就这一点,我就很佩服他。

  霍金小时候很聪明,他竟然发现了八种进入房间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们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这些碎零件组成了一台简易电脑,电脑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第3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优秀范文   从小时侯,我就常常抬头仰望星空,那些亮闪闪的小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人想去不断探索,不断揭开其中的奥秘。

  到此刻,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些疑问:宇宙有没有边界?如果有,那宇宙的外面又会是什么?它会不会消失?没有宇宙之前有没有时间?时间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里,霍金先生对这些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探讨,让我明白了更多的知识。

  初读此书,我就被霍金先生那简单趣味,而又充满着道理的语言给折服了,他把那些复杂,枯燥无味的公式,还有科学道理给分析的十分易懂,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整本书的编排从浅显到深入,让我读了还想读,让人欲罢不能。

  虽然我只读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能够从霍金先生幽默的言语中发现他对生命、自由与死亡的独特见解。霍金先生总是用最平易的语言向我们阐述时间与空间的本质以及宇宙的发展。他以简单的例子解释着黑洞理论,反粒子和虚粒子的概念。这本书加深了我对宇宙知识的了解,听到了一些一齐全然不知的名词,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我对宇宙的兴趣也更浓了。

  宇宙,这个对于我异常神秘的世界,我也开始了对于它的探索。

  搬出天文望远镜,调整好焦距,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我观察了很久的星星——土星。看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小点后,我开始了微调。视野中的图像越来越清晰,一个带有光环的黄色星星展此刻我的眼前,看到它,我不禁高喊起来:“我成功啦,我看到了土星!”在那一刻,我又不禁想起中国在天文领域的发展:2.16米天文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也是远东最大的光学望远镜,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提高一等奖,FAST天眼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还有数不胜数的火箭、卫星等等,都代表了我国天文领域的重要发展,也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技术的提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可是这种种的问号又是那么的趣味,那么的吸引我们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觉得神秘无比。这些问题必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展而解开。此刻,就让我们将这一切留给时间吧!

  读了这本书,我已经置身于广阔的宇宙,期待解开更多的谜题。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优秀范文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民族依靠着先进的科学创造了灿烂的古国文明。科学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军事、政治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时间简史》正是人类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而《时间简史》则为我们诠释了这一切。

  《时间简史》是由__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霍金撰写的一本科学著作。

  《时间简史》里试图把宇宙描述成一个有限但无边界的空间,它是完全自足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就是存在。对时间则有如下描述,“无序度或熵随着时间增加是一个所谓的时间箭头的例子。时间箭头将过去和未来区别开来,使时间有了方向。至少有三种时间箭头:第一个,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即是在这个时间方向上无序度或熵增加;然后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最后,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方向上宇宙在膨胀,而不是在收缩。”

  我觉得除非找到宇宙大爆炸时的奇点或者宇宙的边界,否则是无法找到时间的方向的,那方向似乎形成了一个球体,指向任何地方。我也倾向于相信,宇宙有开始也有结束,宇宙是任意产生的,可能已经产生了无数次也结束了无数次,每一次存在的时间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从一秒到几百亿年。我们现在只是其中一次,其它某一次也可能产生过智慧生命也可能没有产生过。总之是任意的,这一次不是幸运,而是亿万种可能中必然的一种。

  宇宙现在在膨胀,那么将来它会压缩吗?如果它压缩,时间的方向就会和现在相反,就会出现破碎的花瓶的碎片从地上跳到桌子上又结合成花瓶的现象啊。时间简史上说,无边界条件意味着,事实上在收缩相时无序度继续增加。就是说宇宙即使压缩时,时间的方向也会和膨胀时,即现在发生的时间同向。《时间简史》上说收缩相时不适合智慧生命的生存,因为那没有强的热力学时间箭头。我不认为这是原因,为什么不能假设,在宇宙由膨胀转为收缩的临界时,所有的生物将获得永恒的生命,直到收缩到奇点呢?或许由膨胀转为收缩,继而收缩到奇点的时间只是一秒。当然,是在数百亿年也不一定。收缩时的空间和现在肯定完全不一样,生命或许将飞越到没有时间观念……

  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了解到科学上的很多重大的进展都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们不盲目的追随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提出自己的理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于现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将不同于往,它肩负着培养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今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武力方面,以往的传统观念将不利于更快速的发展,有时甚至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创新将是今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潮流。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优秀范文

  这个春节花了半天时刻看《时刻简史》,实话说虽然这本书已然经过编撰,评述已经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从小物理成绩就差的我读起来依然稀里糊涂,贸贸然写下一点读后感表示一下对自我的嘲讽。

  看过《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整个物理学是人类在归纳对宇宙和时刻的一个渐进认识的过程,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马赫,牛顿,以及之后的爱因斯坦再到当代的霍金。都是后人在归纳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然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牛顿说他不是个伟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道理。伽利略透过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和地动说,牛顿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再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再到此刻霍金的时刻简史,他们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上自我的思考,归纳提出了新的理论。可见没有事物的发展是一触而就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来源于人类对未知事物不断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辩证和归纳。

  虽然从小物理很差,但是我一向以来对天文和地理很感兴趣,中考时候地理甚至还拿过满分,只是对理论物理这样的抽象的纯理论基础学科明白起来很困难,肯能是抽象思维潜质不足吧。因此看了《时刻简史》后对其中所阐述的理论还是有一些自我的看法。

  《时刻简史》在我肤浅的认识看来是向读者描述这样一个世界:整个宇宙是一个服务器,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恒星甚至星系都是跟这个服务器连接的一个节点,他们独自运行又透过服务器相互关联,依靠各种基本物理法则相互作用。服务器的运行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可存档当然也不可能回档。各个节点之间透过各种光波等来通讯,正因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光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的各种影响等原因产生网络延迟,导致节点之间的通讯并不一样步。节点由于自身运行速度的质量等等原因导致相对于其他节点的运行时刻是不确定的,但是每个节点相对于整个服务器的运行时刻确是固定的。因此在A节点观察B节点和C节点的状态和在D节点观察B节点和C节点的状态可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而在服务器观察A,B,C,D节点状态的结果是确定和一致的。这又让我联想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服务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服务器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各自生活的圈子。很多人看似遥不可及,却在这个大的服务器下方相互影响,哪怕是十分细微的。有一个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认为哪怕完全不可能认识的两个人之间只要透过6个中间人就能够建立联系,这是透过超多统计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反过来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第4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精选   宇宙经过无数次的爆炸走向灭亡;又通过无数次爆炸,留下残核而重生。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不过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取代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现在的太阳系、现在的地球以及现在的人类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说到宇宙的最初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短片视频。短片中讲述我们人类所看、所听、所触、所感的都是不复存在的。乍一听,我们可能会觉得此言论是语出惊人,喧哗取宠,但实则不然。

  我们都知道人的所有感官系统都是由大脑所控制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传播到我们的大脑组织,然后再由我们大脑组织显像出我们看到的以及我们所听到的景象或者声音。试想一下把一个人的大脑组织拿出来,然后把它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与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电脑连接在一起。电脑中的画面出现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这个大脑的视觉系统中显现出相同的画面?我们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在电脑中播放,这时候的大脑听觉系统是不是也会同时听到一样的音乐呢?这一切真的令人匪夷所思。继续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与电脑连接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切断,此时此刻大脑中还能显现出画面、听到音乐吗?答案非常清楚,不能。而这些清晰的画面和声音的形成正是借助于微量元素的作用。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万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万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

  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灭亡之后的重生将会更精彩。太阳系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但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许等到地球、太阳系结束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找到另外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现在的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统治者、占有者和使用者,等到那个时候人类将会成为另一个星球的统治者、甚至整个宇宙的统治者。

  霍金给我展现的这一切,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时间会是一个公平的评判者。然而,短时间内,我们能赖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们无法赶超时间和超越空间,能做的就是珍惜爱护我们现在共同的家园,珍惜拥有的时光和生活,把每天都当成末日来过。那样即使明天就如电影《20xx》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也一样能泰然处之。

  最后,联想到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中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又有怎么样的理由在一点点的挫折面前萎靡不振,有怎样的理由在宝贵的时间面前虚度我们的青春?霍金身残志不残,不仅与残疾斗争20年,而且把他高超的智慧奉献于科学研究,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高难度的科学研究。我不能不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他给科学界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人所付出的。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尽管上帝是公平的,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凭借着依旧热忱的心全力以赴。这些霍金都做到了!而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么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打破局限,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求知问道。不耻下问,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高度。同时逐步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本好书不仅让人获得最新知识,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奇迹_—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精选

  在这个假期里,妈妈送我了一份新年礼物,这是一本书,当我一打开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给深深的迷住了。我看着这本书时,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使我的心豁然开朗,它的魅力像地心引力一样把我给紧紧的吸引住了,读着它,我不亦乐乎。它便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著作——《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是一部非常深奥的书,它是一部物理学的著作,在这部书中,霍金带领我们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我们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读了《时间简史》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可以比得上学富五车了。知道了什么是“宇宙大爆炸”,黑洞是什么,黑洞是怎样产生的,恒星会死亡吗,宇宙会毁灭吗,宇宙是怎样诞生的等问题。还没读这部书时,我一直认为黑洞是看得见的,恒星是不会死亡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不会毁灭的等等,读完这部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所想的这一切,都是错的,读了这部书后,我才正确的'了解了宇宙。所以,《时间简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时间简史》是一部很好的书,我非常喜欢它,它引导我走向了物理学的天堂,是为我打开科学殿堂的金钥匙。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精选

  自古以来,咱们头顶的天空究竟有什么奥秘这一难题一向困扰着人们。关于世界起源有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等,西方世界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于是乎,在欧美能够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数人都虔诚地信仰着上帝。但是很可惜呀,哈勃望远镜把地球周围200亿光年范围内的空间都检查了一遍,却丝毫没有上帝的影子。尽管这两种看法很明显都是错误的,但它也反映出人类爱思考的一面,实在想不出来时,就编一个盘古,上帝之类的出来,自圆其说。

  霍金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到达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必须难度的,如果你没有必须的物理基础的话,那就更加难以明白了。其实阻碍咱们明白的最大原因还是咱们平时生活在宏观低速的环境中,无法明白在宇观或微观下的物质及其户外状态。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它在物质的户外速度接近光速时才有好处,但咱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类状况,因此除非有超强的想象潜质与抽象分析潜质,想要明白其实很难。因此我将从一个业余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仅仅是出于爱好与好奇关于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坚持他的宇宙大爆炸观点。即宇宙原来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因而它的密度无限大。它突然就爆发了,四散开来,同时爆炸产生的温度极高,从此宇宙就一向持续膨胀,直到此刻,而爆炸的那一刻就是时间的开始。在膨胀的过程中,有些气体,灰尘渐渐冷却聚集在一齐,构成各种各样的星球,宇宙的样貌渐渐清晰了起来。那里有个麻烦的地方,那就是大爆炸是时间的开始,那么在大爆炸“之前”,那个奇点算什么,没有时间跨度么?或许用“之前”有些不适宜,毕竟在开始之前能有什么呢?!但是开始又是从哪来的呢,这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无论你说什么是源头,你都能够怀疑这个源头的来源,结束这种无休止的怀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坚信一个最早的,没有“在那之前”。因此很多人就坚信上帝,霍金呢,坚信那个“奇点”,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么多人信,估计没什么可信度,大爆炸理论也只是猜想,没有被证实。事实证明,没有信仰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脑中一片混沌,无法被拯救。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第5篇

(广东)林雄辉

读完《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之后,给我留下了四点深刻印象。

1、《读本》是对广东党组织和人民90年奋斗历史的全景描绘。《读本》共12章42.5万字,它全面记述和反映了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全书气势恢宏,从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全面展示了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90年来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描绘了广东人民在南粤大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奋斗开拓的生动画面。读后,能够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广东的今天”;能够感受到鲜明的广东特色,有血有肉、重点突出。这是一部讴歌广东共产党员,评说广东重大史实,展现广东巨变历史,揭示广东发展真谛的成功之作。

2、《读本》是对广东党史在全国党史中突出地位的真实再现。广东是党内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六个地方之一,也是响应党中央号召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书中用真实的史料以及恰当的评说,凸显了广东党的历史在全国党史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广东在国内的许多第一,《读本》都予以肯定。广东是中国的风水宝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试验地。广东党的历史值得大书特书,广东党的历史所发挥的作用必须予以展示,广东党史在全国党史中的突出地位必须予以肯定。

3、《读本》是对广东革命和建设历程中重大史实的准确评述。修书立说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已经走过的历史,特别是对已经走过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史实,作出公正客观的准确评述。在这一点上,《读本》做得很到位。许多新的史实,新的力证,新的评说,不仅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澄清了不少历史的谜团与疑惑。有的读后感到欣慰,有的读后感到振奋,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广东人民的诚实与正直,也可以看到广东党组织的拼搏与坚强。

4、《读本》是对广东党史工作者长期辛勤劳作的充分肯定。《读本》写作手法独特,它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采用纪事本末体与编年体相结合的手法,避免了以往类似书籍的单调枯燥毛病,增强了地方特色和可读性。《读本》编写体例新颖,采取“历史概说”与“要事本末”相结合的体例,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重点突出、丰满圆润。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红色画卷 策励后人

(广东)黄振位

《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生动地反映了中共广东组织领导广东各族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历程,是一部富有感染力和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画卷,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新作。

  一、主题鲜明,突出亮点

本书紧紧扣住“中共广东组织领导广东人民革命和建设”这一主题,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阐述和评析,以铁的事实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一个地方党组织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党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一历史结论。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内容,基本能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忠于史实、凸显亮点,不仅给人增添了有益的养分和历史的回味,而且也展示相当的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

  二、构思命意,推陈出新

本书在“章”的结构上,虽然基本按照各个历史时期划分标目,但却打破了一般党史按章、节、目、小目的传统范式,而采用新的结构编排,即以“历史概说”、“要事本末”排序,展现广东党史概貌。这种构思命意,极富清新感。

各章中的“历史概说”,实际上是从纵的方面撰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概要。这些“概要”,基本上按编年述史,论说客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如第六章的“历史概说”,就从到“三反”、“五反”,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概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广东建立的过程,条理清晰,论说恰当。

如果说,本书一方面是以“历史概说”为经,那么,另一方面是以“要事本末”为纬。书中正是以“要事本末”为主体,通过历史的横切面入手,有选择地演绎广东的革命历史风云。以这种纵横交错的新的视角来阐述历史,寻觅历史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则可给读者提供审视历史新的空间和获取新的体验。

  三、写法新颖,颇具匠心

古人云:“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的确如此!任何传世佳作贵就贵在于能独创新例,自成一体,标新立异,如果一味沿袭前人的衣钵,毫无自己的风格,当定落俗套,是无法成为精品的。可以看得出,本书的作者无论是在总体结构还是在具体写法上都是想作一些新的尝试的。这些尝试是否取得成功,固然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和广大读者的评判,但以笔者的一己之见,其写法颇有新意。新就新在于:一是“简”,二是“明”,三是“精”,四是“美”。

总之,全书基本做到了政治性、学术性、通俗性、知识性的统一。当然,书中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诸如:某些重大事件未被列入,象全国第一个省级农会――广东省农民协会。又如某些事件划分过细,象中共中央南迁广州和党的“三大”,分为两目,实可合二为一。再如,某些事件(如《“”,放“卫星”》)述而不论,似应作适当点评,等等。尽管如此,本书不失为一部信史,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中共广东历史研究的科学化与大众化

(广东)陈金龙

通读《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全书,掩卷凝思,深感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中共广东历史研究科学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一、中共广东历史研究的科学化

编写体例的科学化。《读本》采取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既勾勒了中共广东历史的发展线索,呈现了中共广东历史的整体轮廓,又对中共广东历史的大事、要事、重要人物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叙述,做到了点面结合、纵横结合。这种编写体例,在中共党史的研究中是不多见的,可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历史呈现的科学化。中共广东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本》能将中共广东历史置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宏观背景下来考察,既凸显了中共广东历史的地位,又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同时,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研究中共广东历史,应把探究历史的真实作为最高目标与追求,通过历史真实的呈现探寻历史发展规律。《读本》依据确凿、可靠的史料,既呈现了中共广东历史的辉煌,也展现了中共广东历史的曲折,读起来感到可信、真实。

历史评价的科学化。《读本》尽管以述为主,但对不少重大事件仍作出了科学评价。如对杨匏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国共合作的地位、秘密大营救的历史意义、广东试点工作的成绩与缺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等,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历史主义的眼光和判断。更为重要的是,全书通过中共广东历史的叙述,揭示了“党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等深刻道理。

二、中共广东历史研究的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如何将中共广东历史的鲜活内容以适合大众阅读习惯、接受能力、语言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中共广东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是广东党史研究者应当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读本》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从中亦可窥见学术研究成果大众化的方法和路径。

学术研究成果大众化应选择大众关切的问题进行研究。学术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术研究所指涉的问题能唤起大众的注意力,引起大众心理、情感上的共鸣。《读本》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大众关切的问题,特别是在全国具有独特性、领先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叙述和评价,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兴趣。

学术研究成果大众化应将真实而又具体的历史告诉读者。学术既要大众化,又不能背离科学化原则或走上庸俗化道路。《读本》一书,根据可靠的文献与史料,对不少历史细节进行了描述,还原了部分历史场景,包含了不少故事情节,使对中共广东历史的叙述变得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学术研究成果大众化应适合大众的阅读习惯、接受能力、语言习惯。《读本》一书,其编写体例适合大众进行选择性阅读。同时,全书以文学的笔调,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历史,内容生动丰富,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书中结合文字叙述精心挑选了一些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可观可视,更有利于本书接近大众、走向大众。

应当说,《读本》一书,史实性与理论性俱备、学术性与可读性俱强,实现了中共广东历史研究科学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共广东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广东)左双文

近日拜读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持编写的《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读后深感该书与同类出版物中个别平庸、乏味的应景之作不同,是一本贴近读者、贴近时代的优秀读物,为广大党员、群众了解中共广东地方党史(实际上也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读性、分量适中的读本,是中共广东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个“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了新内容

该书系统、全面、简明扼要,加入了最新发展的内容,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新内容,一直写到2010年11月的广州亚运会,是很多同类著作还未来得及整理的,是广东党史历程时间上最完整的新成果。

从广东党史在整个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两头最重要,中间也有不少亮点,但最最重要的,笔者以为应该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东率先杀开了一条血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也符合广东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求真务实的民风民性,党的正确路线为广东地方党组织、为广东人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读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作了及时而较为充分的反映。

尝试了新体例

全书分“历史概说”与“要事本末”,以若干条清晰的线索,串起一系列重要史实、重大事件,点、面结合,纵、横兼顾,使主要史实更突出、更生动、更饱满。

作出了新判断

整本书观点鲜明、态度严谨,表述准确。同时也不回避广东党史上尤其是六、七、八章等涉及的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些较为复杂、敏感的问题以及经历的曲折与艰难,但分寸和尺度把握得较为恰如其分,较为客观、公允。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了作者新的掂量和判断,能令人信服。

体现了新眼光

本书选材较为精当。近百年历史,无数大事要事,如何取舍,才能反映广东党史的本质、特质?在材料的取舍上,必须要有眼光、有高度、有独到的见解,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现在看,选得比较准,突出了广东、广州在中共党史上的重点、亮点,体现了编著者对广东党史了然于胸,挥洒自如。

进行了新表述

作为不只是局限于专业范围的历史简明读本,要打动读者、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要赢得专业之外的读者喜爱,就必须在文字上、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必须具有可读性。在这方面,本书也作了新的尝试,努力有新的表述。全书文笔清新、流畅,尤其像一、二、三、十、十一、十二等章节,文字作了很认真的锤炼,优美、舒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同时选配了一些广东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图文并茂,加强了直观性。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要把这本优秀党史读物宣传好、发行好

(广东)金炳亮

《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一书的编写出版者对本书下了很多功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选材精当。本书突出写重大历史事件、而以极简的手法概述各阶段历史的写法十分新颖。在重大历史事件的选取上,编写者不拘泥于常规的宏大叙事,而是注意挖掘历史细节,注重广东地方特色。当中既有耳熟能详的著名事件,也有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既反映发生在广东的重要事件,又突出广东在中共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经过细致的选择与编排,每章大概覆盖5到10年时间。

二、形式新颖,多有创新。一是在体例上以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如果说以编年体写出的“历史概说”是线的话,那么以纪事本末体写出的“要事本末”就是点,点线结合,既是时空上的纵横结合,也是写法上的虚实结合。对读者而言,则既可以当教科书学习,又可以当故事书阅读。二是用简明读本的方式写史,避开了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专题史等所要求的虽然严谨却可能偏于学术的难题,有利于党史知识的普及,特别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对之更会觉得可亲可近。改变了过去许多党史读物说教味重、读起来比较枯燥的状况。三是史料鲜活,文风朴实,图文并茂,可以说开启了党史撰写的一个好的文风。四是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书眉、章扉等细节安排与文字、图片结合完美,相得益彰。以上的创新虽然只是形式上的创新,但对内容相对不变的党史读物却是重大的创新,可以说,体现了我省党史研究工作者与时俱进的精神,有助于充分发挥党史读物存史资政育人。

我社与省委党史研究室长期合作,为配合推出建党九十周年系列图书,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多次会谈研讨。以本书为例,出版社从选题提出就开始介入,与党史研究室一起研究,仅是书稿提纲的大调整就达五次之多。经过半年双方反复磋商、研究、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结合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两种记叙手法完成本书。为了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党史研究室从各种曾经出版的图书中挑选出一百多幅插图,为各章的每一个条目配图,还把近三十部厚重的图册送到我社的编辑室,我社编辑深为感动。可以说,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配合特别好,编写者与出版者的配合也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