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间不等人

时间不等人

时间不等人

时间不等人范文第1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不等人范文第2篇

关键词:等待忍耐力;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01

寒假在红绿灯路口等待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青年等待了20多秒后看到没有车就走了过去。想到“等待忍耐力”时,让我对几次研讨课中出现的教学混乱现象产生了新的看法:为什么在四路纵队进行运球练习的过程中,后面的学生会不顾课堂纪律和体育教师的要求而玩与练习无关的事情?为什么在“贴膏药”游戏中有的同学不愿意玩,最后干脆坐到地上休息?难道是游戏本身不好玩,学生没有兴趣?应该不是,因为刚开始组织游戏时同学们都很有激情地参与游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出现了消极的情绪呢?联系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不难看出,学生之所以对游戏产生厌烦和消极情绪,主要是游戏的方法设计上存在问题,让学生过度等待,超出了学生等待忍耐极限,因而出现了上述教学现象。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在开始准备部分体育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贴膏药”的体育游戏,学生围成圆圈队形,每小队站三人开始了追赶贴人的游戏。刚开始,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氛围非常激烈。然而,好景不长,部分学生在跑动过程中只顾自己玩,往往是跑了3-4圈以后跑不动了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贴到了自己喜欢的且已经跑过的同学后面。有的同学经过好几轮变换都没有轮到自己,由于长时间的等候,出现了厌烦情绪,有的同学干别的事情去了,有的同学干脆坐在地上休息了,游戏因此变得消极和混乱。

案例二:在组织篮球运球的练习中,有一位体育教师将60个学生的班级分成4路纵队,在4条15米长的跑道上进行往返运球练习。结果是前面的学生非常激烈地在参加练习,而后面的学生因为等待了很长时间,失去了耐心,有的你推我,我推你;还有的在玩别的游戏,甚至离开了队伍。体育教师不停地在维持纪律,调整队伍,但任凭老师怎样大声喊,学生还是自己玩自己的,全然不顾体育教师的存在。

案例三:在一次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的上课中,教学内容是蹲踞式起跑。A教师将队伍调整为4列横队,听教师口令后按次序分4次一队一队向同一方向跑出。B教师同样将队伍调整为4列横队,但是组织学生站成“口”字形,学生分别朝4个方向站立,听教师口令后,男女同学向4个不同方向同时跑出。练习的结果是A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只练习了1次就没有时间了,而且最后跑出的队的学生组织泛散,等待极不耐烦。B教师在同样的时间内组织学生练习了3次,学生练习的兴趣高,精神饱满。

二、产生组织教学混乱的原因

上述三个案例中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组织泛散等现象。并不是学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体育课或体育项目,而是因为过度的等待时间削减了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了烦躁的心理,出现了厌烦和躁动的情绪,以至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与游戏和练习无关的事情。由此可见,漫长的等待足可以破坏一次本来十分完美的学生参与游戏的期望,让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变得混乱。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等待忍耐心理是有极限的,超过了等待忍耐的心理临界点,人的注意力自然就会分散,甚至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在同济大学召开的“中德道路信号灯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行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极限,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我国杭州在06年下半年做过一个网友调查,有1500人参与,结果发现50—60秒的占49.74%,40—50秒占19.64%,30—40秒占9.42%。而麦当劳的服务标准中就规定“不要让顾客在柜台边等候30秒以上,因为这是人与人对话时产生焦虑的临界点。”交通信号的等待忍耐以及顾客购物的等待忍耐与我们体育竞赛游戏的等待感受有相似之处,可能我们学生参与体育游戏和比赛的迫切程度要大大高于等红灯的过程。因此,排在后面的学生会不顾其他同学的比赛过程,做与游戏无关的事情,主要是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时忽略了小学生的等待忍耐心理和有效注意时间。一般研究认为,5—7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儿童增加到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约为30分钟,这主要与儿童大脑功能发育完善程度有关。然而,根据目前的学校条件和班级的学生数,体育课中完全消除练习者的等待时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作为体育教师所要努力做到的是将练习者等待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不能超出学生的等待忍耐极限时间。

三、减少练习者感觉等待时间的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感觉到的等待服务时间往往比他们实际等待的时间要长。而学生的感觉等待时间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主要受到学生主观心理的影响,所以要实现学生感觉等待时间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考虑到影响学生感觉等待的心理因素。美国著名营销学家戴维·梅斯特(David H·Maister)的研究成果表明:(1)空闲时间的等待比忙碌时间的等待感觉更漫长。(2)过程前等待的时间比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感觉更漫长。(3)单独等待时间比集体等待时间感觉更漫长。(4)不公平的等待比公平的等待时间感觉更漫长。(5)没有理由的等待比得知理由的等待时间感觉更漫长。(6)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等待时间感觉更漫长。(7)焦虑的等待时间比平静的等待时间感觉要长。(8)秩序混乱的等待时间比有序的等待时间感觉要长。(9)不被关注的等待时间比实际等待时间感觉要长。由于感觉等待时间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实际等待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来改变学生的感觉等待时间,就相当于变相地缩减实际等待时间。这样就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最优化。

1、通过设置情景或播放音乐等措施让等待过程充满愉快

由于学生的感觉等待时间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主要受到学生主观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因此,改变学生心理状况,让等待的过程充满愉快,来改变学生的感觉等待时间。如:设置教学情境,播放与主题有关的音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最终融入到比赛和游戏中。变相的缩减等待时间,减少因为等待厌烦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案例一“贴膏药”游戏中,就可以播放带有语言提示和要求的音乐,引导学生闪贴(快速贴到旁边的学生后),让旁边的同学来不及反应而被抓,实现追逐对象的快速更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率,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采用比赛和游戏的方法让等待过程充满价值

枯燥的练习和过度的等待会让学生失去对体育练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把原来不是游戏的教材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把简单的项目改造成综合趣味性的项目。在练习中添入比赛竞争的成分,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让学生在关注比赛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其他同伴的表现,并能为小组服务和加油,减少因空闲等待而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比赛的结果产生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的等待过程充满价值。另外,也可以借鉴银行为顾客提供相关杂志和信息的做法,可以给案例二中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篮球,让后面排队等候的同学先在原地练习运球,让其在练习中等待,既提高了技能,又缓解了等待产生的焦虑心理。

3、老师可以对已经练习过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激励,让等待者被关注

不被关注的等待时间让人感觉比实际等待要长,当老师对排长队现象视而不见时,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漠视,就会去做别的事情。因此,当等待不可避免时,体育教师要及时让排队等待的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关注。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被关注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练习过程中增加一些评价,增加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环节,让排队等候的学生对练习过程中的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帮助;教师也可以对正在练习中的学生与等待中的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对比,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让所有的学生将注意都集中到技能的练习和掌握上来,从而在心理上起到“缩短”等待时间的效果。

4、设定合理科学的练习队形,减少实际等待时间

体育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在设计和组织一堂体育课、一个游戏或者一次比赛时,要详细了解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尽量让我们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案例二中一个学生完成15米往返运球大概需要10秒左右,每个队有12人,轮到最后一个运球就需要等待110来秒,如果中间同学运球出现失误,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学生的等待忍耐极限,学生自然会注意分散。要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就要优化组织教学,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增加分组,可以分成8个或更多的组别,也可以缩短运球距离或进行迎面运球接力,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和次数,减少等待的时间,教学氛围和效果就都会提高。

5、完善比赛规则,实现比赛公平公正,缩短学生感觉等待时间

秩序混乱的等待时间比实际等待时间感觉要长。等待如果是有序的,学生都能排队等候,但如果出现有人插队,就会破坏静态排队的状态。后面的学生由于参与的机会被剥夺或延迟,就会出现焦虑和愤怒的心情,造成情绪激动和心理紧张,让等待变得更长。案例一“贴膏药”游戏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进行改进:首先游戏规则要制定得详细一些,规定学生不能贴到已经贴过的队前面,可以用“标志牌”帮助学生显示哪些队已经贴过,避免出现重复贴的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追赶和被追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规定学生跑动的时间和圈数不能超过学生等待忍耐的极限数。而在运球练习过程中更应该杜绝插队现象的出现,通过完善比赛规则,培养小组长保证比赛的公平和有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静态排队一视同仁的氛围,从而实现减少感觉等待时间的效果。

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严谨的组织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把握好学生等待心理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练习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度,才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 桔.高校图书馆读者等待时间管理[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

[2]魏燕荣.缩短感觉等待时间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浅析商业银行顾客等待心理[J].理论科学

[3]何倩茵.谈服务业中顾客等待时间管理[J].商业时代,2002(4)

时间不等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工作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前,办公空间设计更多的考虑“人”这个要素。因为,良好的办公空间环境,可以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激励员工更好的去工作、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然而,关于我国高层建筑办公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如卫生间、门厅等)的人性化设计还没有引起相当的重视,更谈不上系统研究。因此,本文拟对高层建筑办公空间中的公共空间与工作区之间的空间退让关系展开研究。

1、办公空间的功能要素及划分

办公空间的功能要素要由其空间大小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应包含前台、工作区、总经办、财务室、会议室、茶水间、洗手间、打印室以及机要房等等。大型的办公空间还可以进一步详细设计。办公空间的功能要素主要由工作区、公共接待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以及配套服务空间等组成(图1)。

2、公共空间的内涵和功能作用

公共空间从概念上可理解为人们所共同拥有、使用的区域。由于建筑内外都由公共空间。本文研究的是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指的是由屋面(必须含有)、墙面以及地面共同为何而成的区域,这种区域能够为公众共同拥有[1]、使用。

由于建筑内部公共空间适合人们工作区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人们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到这些地休息、聊天以及做一些其他释放身心的相关活动。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好坏以及工作效率的高低;此外,其设计水平还能反映出某建筑的综合品质以及某单位的对外形象。因此,合理的设计公共空间,有助于建筑整体环境品位的提升,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3、办公空间退让关系研究

根据笔者对武汉、上海10余个高层建筑的综合调查,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拟从门厅、中庭以及开水间做简要探讨。

(1)门厅 门厅可以称作为一个“脸面”,它是职员、来客等要经常经过的场所,从另一个层面说,它还代表着一定的形象问题。在对门厅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空间过渡情况。针对于建筑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的门厅在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到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在环境营造时,要关注空间尺度的小、光照的强弱以及装饰材料对整个环境的影响等等。最终效果要达到一种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而而言,对人的心理可以产生一种平和的过渡和延伸,而不是感觉比较突兀。二是竖向设计方面。由于门厅人流量会比较大,同时还要注意形象问题。因此设计时,我们可以利用三维空间设计法,做成几层通高的形式,进而引入螺旋楼梯、夹层以及吊灯等等[2],此种设计方法很容易形成空间大小的开阔感以及空间内容的丰富性。不但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同时能给人们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惬意。三是组织人流。门厅人流量比较大。设计时,首先要明晰主流人员(办公人员),对于主流人员的通道要给予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不被其他空间所干扰。前台最好布置在里主要通道比较进,又有一定距离的合适的位置,同时要确保前台前方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方便人们的咨询、逗留。此外,通往其他功能用房的人流群最好能从一层次要入口进入,不顾一定要做到方便、易达、成为一体。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空间档次的提高方面也有很大突破。此外,设计时还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空间供人们休息、交谈或等候等。

(2)中庭 简单讲,对中庭进行设计时,应考虑限定合适的尺度,这个尺度不但能让人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周围元素所创造空间氛围的丰富变化,让人尽享其中。

(3)开水间 开水间一般会具有相关饮水设备,当前开水间的功能也向休息、交谈以及储藏等等延伸。在对开水间设计时,还是应充分考虑“人”的舒适、健康、安全。例如,在设计时,我们可以把开水间放设置在视野好的外墙处,同时配置室内植物;此外,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设计成较为开阔的空间,以供员工交流、休息以及释放自我等。

时间不等人范文第4篇

关键词:等待时间 排队 时间价值 控制感觉

在任何一个服务系统中,等待都是不可避免的,当服务需求超过服务企业的运作能力时就出现等待。等待时间是消费者评价服务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服务评价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了减少这些负面的影响,服务企业就要通过改进其服务传递系统以提供迅捷的服务,如果一项服务要求顾客等待,那么就要采取行动在不改变实际等待时间的同时,设法减少等待的负面影响。

顾客等待时间的逻辑

顾客等待时间有两种维度:实际等待时间和感受的时间,实际等待时间是客观的,而感受的时间则是主观的。研究人员通过各种调研总结了一些等待的逻辑:

空虚的等待时间更长。静止中的等待是空洞无聊的,这种空虚的感觉会增加顾客主观感受的等待时间长度,令顾客觉得“度日如年”。

焦虑使等待更显长。等待会使顾客的焦虑心情发展起来,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焦虑心情会加剧,使等待显得更长。

言而无信使等候更长。预见中的等待可以接受,在服务企业没有承诺时顾客可以接受等待,但是如果服务企业做出了不可兑现的承诺,言而无信会使顾客感觉等待的时间更长。

没有解释使等待更长。在说清楚原因的情况下,顾客会认为等待是有意义的,如果服务提供者对服务的等待或延误不提供解释,则顾客会觉得等待的时间很长。

遵守规则的等候不显长。顾客按照顺序接受服务是一种公平原则,如果等待是有秩序的,顾客的焦虑心情会缓解,可以安心等候;反之,如果等候中有人不遵守规则,顾客就会从平静的等待变成相互竞争,造成心理紧张,从而使等待变得更长。

影响顾客等待心理的因素

在不改变实际等待时间的情况下,顾客感受的时间影响着顾客的心情,从而影响他们对服务的评价。影响顾客等待心理主要有以下因素:

时间价值。时间是客观的,人们对时间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同顾客赋予时间不同的价值。因此,为等待服务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但是具有不同时间价值的顾客在心理上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两类顾客对排队的相同时间的感受很不同,而认为自己的时间是稀缺资源的顾客却对即使是很短时间的延误都难以忍受。

控制感觉。等待会使人承受经济和心理上的成本,顾客会体验到相当大的压力,关键因素在于顾客不能确定必须等待的时间,缺少对等待的控制感觉。

顾客控制感觉包括他们为减少真正的等待时间所能做的事情,在希望排列等待的队伍变得更短的同时,可以选择保留、离开或者以后再来以及等待信息的获取。一般情况下,顾客对局面的缺乏控制可能使等待时间变得无法忍受。相反,如果顾客能够为缩短等待做一些事情或者能够得到有关等待的信息,则他们会感觉到等待变得更具有可知性和可控性,他们更加能够忍受等待。

控制能力。顾客通常倾向于将服务的延迟归咎于服务提供者,同时也会认为服务提供者对延迟的控制能力是有区别的。当顾客越是认为服务提供者能够对延误进行控制时,他们越不能忍受等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就越低,越不可能重新消费这种服务;顾客对于他们认为服务提供者所不能控制的等待,可以忍受相对较长的时间。

等待中体验服务的设计方式

等待是服务的一部分,为了提高顾客的服务质量评价,就要有效管理顾客的等待时间,使顾客在等待中得到良好的服务经历,留下美好的服务体验。

充实等待时间

在顾客等待服务时,通过对其等待时间的充实,能够增加顾客的认识活动并抵消一定量的延迟负面影响。通过充实时间,顾客会将较少的注意力用于关注时间的流逝,等待会显得短暂些;另外,如果顾客的注意力集中到别的活动上,对服务的等待就不会显得很突出;而且,相关的充实物不仅可以转移正在等待的顾客的注意力,还可以使他们认为服务已经开始,因此会使等待时间看起来很短暂或者不存在了。

服务提供者可以给顾客在等待时间里提供一些内容,以充实他们的等待时间。例如,饭店可以通过为客人提供菜单充实等待吃饭的时间;当顾客等待电话接通时,常常播放音乐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许多酒店和办公楼电梯的门上都镶有镜子,使得人们在等待电梯时可以整理着装,有的电梯旁摆放电视机,让人们可以观赏电视节目,减少烦躁心情。

增强顾客的控制感觉

等待的不确定性削弱了顾客的控制感觉,是造成顾客紧张心理的根本来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降低不确定性,增强顾客的控制感觉:

选择合适的排队结构,减少顾客焦虑 服务管理中的排队是指等待消费服务的顾客在进入点前排队,排队结构是指排队的人数、他们的位置、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对顾客行为的影响。如果服务企业设立多个服务台,有三种常见的排队结构可供选择:多条队、单条队和叫号。

多条队方式可以使顾客自由选择其中一条队伍,而且可以中途改变想法而转队。这种排队方式对等候时间的估计容易产生焦虑,而且容易产生竞争,导致紧张心理。

单条队也叫蛇形队,用栏杆、柱子等使到达的顾客排成蜿蜒曲折的队伍,一旦有一个服务台出现空闲,队首的第一位顾客就上前接受服务。这种排队结构可以保证排队者遵守规则,先来先走,而且只有一条队,没有选错队的可能,这样就可以减轻顾客等待的紧张心理。

叫号方式是顾客到达时领取一个号码,标明在队伍中的位置,等候叫号接受服务。这种方式下顾客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公平性。

每种排队结构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服务企业应该根据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排队结构,以帮助缓解顾客焦虑。

设定合理的排队规则,维护等待的公平性 当顾客在等待时感觉到不公平,则觉得等待的时间显得很长,因此为了减少顾客感受的等待时间,服务企业应该设立合理的排队规则,尽量维持等待的公平性。

排队规则是由服务企业制定的、从排队的顾客中挑选下一个接受服务的政策。最常用的排队规则是先到达者先服务,对所有的顾客一视同仁,按照顺序提供服务,因而对顾客来说是公平的。这种方法只根据顾客在队伍中的位置来确定接受服务的顺序,是一种静态的规则。

动态的排队规则是基于顾客的某些特征或等待队伍的状况决定接受服务的顾客。例如,很多服务企业设立贵宾窗口,为具有优先权的顾客先提供服务;医院里的普通病人需要等待,而急诊病人可以优先等等。动态的排队规则容易使排着队的、没有得到优待的顾客感到恼怒,因此服务提供者要敏锐觉察顾客的忧虑,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顾客产生受歧视的感觉。

提供等待信息,促进顾客积极等待 信息会增加顾客对环境的可预测性,降低不确定性,刺激他们重新评价等待,使他们感觉到等待是可知可控的, 从而积极地接受等待。此外对延迟的解释使顾客了解必须等待的原因,表明服务企业对顾客的负责态度和他们对顾客的重视与由衷的歉意,可以舒缓顾客的不满情绪,促使他们较平静地接受等待。因此,在顾客等待时,服务提供者应该适时提供有关的等待信息,对延迟做出合理的解释。

提高服务人员控制能力

事实证明,服务人员的控制能力会影响顾客对等待的反应,当顾客认为服务人员能够对等待进行控制而未控制时,他们会比较生气,认为服务人员是不可靠、不可信赖的,觉得等待是不可以接受的。服务企业应该赋予一线服务人员适当的权利,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为顾客解决人为不可控因素以外的等待问题,减少顾客的不满。

参考文献:

时间不等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等》 意象 时间 女性 生存状态

推拿医师庞松龄的诊所里,挤满了候诊的病人,她们一边等着轮到自己,一边在白净的玻璃窗前说着可为外人道的闲言碎语。

张爱玲在短篇小说《等》中摄取了这样一则“生活的切片”(Slice of Life)。没有小说里常见的起承转合,只有生活中常见的纷繁芜杂,加之早期诸篇名作的光芒笼罩,这篇创作于1944年11月的短篇小说似有足够理由为人所忽略。但是,纷乱杂陈的生活表象之下,却潜藏着不容忽略的艺术真实。就小说叙述的流利细腻和人物描写的生动真切而言,《等》并不比张爱玲的其他小说逊色多少。尤可称道的是,《等》用独特的时间意象状写生命体验,一方面为笔下人物的生存状态涂上了时间的底色,另一方面也在狭小的空间中呈现出近乎凝固的时间,从而活画出一幅抗战时期沦陷区社会状况和妇女境地的缩影。借助候诊的太太们对琐碎生活的絮絮叨叨,折射出女性生存状态的“大悲”,《等》的典型意义至今仍然值得探讨。

一、“滴―答”声下女性的焦虑与恐惧

《等》中所描写的男人的世界,是一个残暴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死的人真多,堆得像山”――在遥远的欧洲疯狂地犯下残忍的战争罪行的同时,上海的沦陷区也正进行着与欧洲相比看似“不算一回事”的战争,可是这无形的剑总是准确地刺中命运控制下无力的人们。

“三轮车过桥,警察一律都要收十块钱,不给啊?不给请你到行里去一趟。”①三轮车夫屈服于“行规”而交出的这十块钱,到头来还不是又转嫁到了顾客头上。这是男人生存的世界――无理可言的残暴。

当女性的存在成为男人梦的填补与点缀时,《等》中所描写的女人的世界,则依附着男性的世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更加残暴的不讲理的丈夫欺负妻子的故事。

无论是王太太、包太太,还是童太太、奚太太,无一不活在对岁月的敏感和焦虑下,她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及恐惧比男性更为强烈。

奚太太一方面忍受丈夫在外“讨了小”,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老去的容颜和不断脱落的头发,不得不在焦虑中等待着丈夫的回心转意。而她的焦虑感与恐惧感正是在丈夫的钱财和自身的年华的对比中不断地加剧。丈夫越阔,她的年华愈长,容颜愈衰,焦虑愈深,但她所期盼的岁月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她只能在这种卑微、难堪、无能、焦虑的状态中继续无望地期盼。

同样的,守着“一大块稳妥的悲哀”的童太太“整个世界像是潮抹布擦过”,是无休止的妥协。人的卑微与无奈、人与人之间的虚假和冷漠,在这个狭小的生存空间里,在这一个个琐屑的生活片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人类最亲密的至亲关系、夫妻关系都被虚假笼罩时,她们只能生活在荒凉和黑暗中,不管如何挣扎,也逃不出时代的梦魇。一种凄凉的、恐怖不安的气氛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一种彻骨冰凉没落的氛围裹夹着她们,使诊所里充斥着深深的“惘然”,大家一时“寂寞无声”。

“里间壁上的挂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心细如发,将文明人的时间划成小方格:远远却又听到正午的鸡啼,微微一两声,仿佛有几千里地没有人烟。”在这一片段里出现了《等》中第一组时间意象――挂钟声与鸡啼声。

张爱玲常用一些空幻易逝的声音意象来比拟时间,如《十八春》里卖蘑菇豆腐干的老人苍老的呼声,《中国的日夜》中道士木鱼的“托――托――”声,《怨女》里晚钟的“砰砰”声――让笔下的人物在这一个个从生活中截取的声音空间中展示着逝水流年。

而《等》中用挂钟声表现文明的破碎,再用鸡啼声来表现没有生气的人生,构造了外在的荒凉感,一气呵成,相得益彰。对于童太太,对于像童太太一样的那些女性来说,当失去其人生的依靠点――丈夫时,整个生命就如千里无人烟般的荒芜。用挂钟声、鸡啼声象征着那些“文明人”无聊沉闷的整个人生状态,而那些被丈夫们遗弃的失去青春的太太们只能在等待中被悬置、被耽搁。

《等》中女性人物的岁月是静止的、死寂的,流动的时间仿若停滞了。在喧哗与骚动之后,只听见寂静的空间中生命在“滴―答”地流走。

二、猫样的岁月下女性等待的悲凉与无奈

“等”到最后将等来什么?在小说的最后张爱玲用一个非常高蹈的意象作答,这也是《等》中出现的第二个时间意象:

一只乌云盖雪的猫在屋顶上走过,只看见它黑色的背,连着尾巴像一条蛇,徐徐波动着。不一会,它又出现在阳台外面,沿着栏杆慢慢走过来,不朝左看,也不朝右看;它归它慢慢走过去了。

末了,张爱玲大而化之地加上一句:

生命自顾自走过去了。

曾在台湾诗人痖弦的《深渊》中读到这样的句子:“岁月,猫脸的岁月;岁月,紧贴在手腕上,打着旗语的岁月。”②是的,岁月似猫,一如猫时而温驯,时而暴虐,莫测而难以驾驭。所谓岁月无情,暴君似的喜怒无常,正暗合了猫的性情。

同时,张爱玲在“猫”脸上勾勒了一双眼睛。她于小说中不断地提示庞太太的“眼睛也非常亮,黑眼眶,大眼睛,两盏灯似地照亮了黑瘦的小脸”“两盏光明嬉笑的大眼睛像人家楼上的灯,与路人完全不相干”,又不避重复地说女儿阿芳的“面如锅底,却生着一双笑眼,又黑又亮”、“笑着秘密的黑眼眶的笑”、“笑着黑眼眶的笑”。将庞太太与女儿阿芳的眼睛刻画如黑夜中闪闪发亮的猫眼,将“岁月似猫”的形象更为彻底地烘托了出来。

那一双猫眼,在一片黑暗中冷眼漠视别人的人生,不冷不热,与己无关,却殊不知自己也身处在岁月的漩涡中,只是暂时停留在漩涡的中心。

因此,在《等》的结尾里,我认为张爱玲用这样一只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的猫来暗喻岁月(时间),表达的是:“岁月(时间)自顾自走过去了。”这是一条光明而苦涩的尾巴,暗示着生命在岁月的等待中消磨,而等来的结果,终究是一场空。

在日常琐事中,“生命已经自顾自走过去了”,岁月在无意义中逐渐消磨,生活永远呈现平庸无聊的人生恒常状态。日常生活将人拴在了庸俗、盲目、无聊的圈中,且带有强大的循环与轮回的吸附力,如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怪圈,将每个人都牢牢吸附在它的磁场内,消磨着人的意志和生命的意义,从而使人逐渐在麻木、迟钝、盲目中,一代代地生活下去。

而人生如此无聊空虚时,岁月却不管它,自顾自地往前走着。这群等着推拿的太太,可以等到医生的推拿,却等不到自己的幸福,只能如唐文标先生所说:“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③这是叹息人生的荒谬,还是惆怅生命的短暂,抑或兼而有之,只能留待各人独自品尝。

人在时间面前是如此虚弱,人在命运面前是这样不知所措,就如长安(《倾城之恋》)吹着的“long,long ago”的呜咽的琴声,凄婉而哀伤,岁月自顾自地走过,踏在现代文明的断墙颓垣中,徒留生的无常与等待的无奈与悲凉。

三、“等”不来的岁月――从《等》说开去

从哲学上讲,时间和空间是二位一体的。然而相对于不变的空间而言,不断变化的时间更易引发人们内心深度的恐慌。时间构成了每个个体生命的全部,而等待是生命的常态,不过是生命之河中的短暂停顿。短暂的等待在无尽的时间面前犹如沧海一粟,转眼即逝。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道:“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④张爱玲明知人生的安稳才是永恒,却不懂如何在那个时代获得安稳。她以她的敏锐与细致,抓住这瞬间流逝的等待,将等待的时间空间化,将抽象、理性的时间加以具体的、感性的意象来表达,从而在再现等待这一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同时,将人的生命时间流程蕴含其中,显露出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时间意识。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时间乃一切现象之先天的方式条件。”“感官之一切对象,皆在时间中,且必须在时间关系中。”⑤就文学创作而言,作家对时间的感知凝聚着其对世界和生命独特的观照;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作家都有自己对时间的独特感知方式。当审视张爱玲在作品中创设的内在时间结构时,我们发现,时间的轨迹在空间中获得了某种形式,时间又赋予了场景生命流逝的影象,以多样的形态为人们呈现出生命曾经的形式。在《传奇》中,我们除了看到《等》中挂钟声、鸡啼声、猫这些时间意象外,还可看到张爱玲将时间凝聚在古旧器物上、人物及其肢体中、流动的音乐中……将长长的时间隐没于日常琐屑的细节中,而其间隐约闪烁的是主体对时间的恐惧及试图消除这种恐惧感的努力。

时间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作为一种手段参与到叙述当中,并非单纯的叙述,而是通过复杂的、抽象的意象,以独特而多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在时间的旷野与刹那里,她将女性心头郁结的对于时间流逝的恐惧,对生命与存在的意义和本质的参透跃然纸上,为笔下人物的生存状态涂上了时间的底色,使她们得以存在并展开自身,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和历史价值。

《沉香屑》中的香烟缭绕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见证了曾经流逝的时间、曾经发生的故事;《创世纪》中的戚紫微容颜的改变,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倾城之恋》中那拉过来又拉过去的凄凉的胡琴声,不断重复节奏,如呼吸般从容持续,映射着潮起潮落,四季轮回……

无数时间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一切都无可逃遁,给人以虚幻的感受,一切仿佛是空,却又亘古如一,单调机械,显现了时间的空幻与荒凉。大片的时间埋没于繁缛的细节、琐屑的日常生活中,永远那么单调、呆板、缺乏生气。隐藏于细节背后的,恰是那在不知觉的点滴中流逝的时间。

而生活于其中的女性,被耽搁在时间的背后,在这一个时空下展示她们的逝水流年。不仅是《等》中的那群有各自的忧愁、烦恼的太太们,在不经意的话语与神情中显露着她们的隐痛与悲凉;或是《倾城之恋》里对时间的恐慌的白流苏,还是《茉莉香片》中“死还死在屏风上”的冯碧落,曾经的生命和希望,一点点被岁月磨蚀直至干涸、消亡。在张爱玲时间底色下生存的女性,无不充满了对青春时光流逝的恐惧,她们都在等待之中耗去了多少岁月、多少时光?时间的流逝显得那样触目惊心,这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那个时代的女性的脆弱。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构成了一个像影子一样沉没下去的苟活者群落,这些苟安的女性抛弃了时代的同时也被时代所抛弃,她们拥有的是一个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悲凉的旧世界。她们等不到她们想要的岁月,反而在自欺欺人的等待中让生命的意志渐渐疲弱、萎顿下去,麻痹它的感觉力和感受力,让生命在消亡过程中走向最终的死亡。

相对于壮烈与悲壮,张爱玲更喜欢苍凉。她曾说:“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⑥在其作品的背后,往往带有一种挽歌的无尽情怀……一曲曲对逝去时代的挽歌。在一种文明的时空条件变化后,张爱玲笔下的艺术世界再也难以复现。张爱玲写的苍凉是一种启示,所以是未完的。这种未完使我们在每每读后的回味咏叹之余,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未完的生活,人生并非如设想中如此无望。

东山魁夷说:“生命究竟是什么?我在某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又要去另外的地方。不存在什么长住之世,长住之地,长住之家。我发现,只有流转和无常才是生之明证。”⑦在流转和无常面前,在时间的刹那与永恒里,张爱玲“让生命来到你这里”⑧展示给我们在时间底色下那些女性真实而惨淡的人生。生命虽然不能逃脱时间的追杀,然而仍然有理由存在下去。也许,只有具备这样的生命自觉,我们才能正视和反省短促的人生与难以回避的死亡――这也正是张爱玲的意义之所在。

注释:

①张爱玲.传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449.下文所引同一作品,不再另注.

②痖弦.痖弦诗集.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88:241.

③唐文标.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期小说长论.张爱玲杂碎.台北:联经出版事业,1976:96.

④张爱玲.自己的文章.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1968:20.

⑤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35.

⑥张爱玲.自己的文章.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1968:21.

⑦东山魁夷.东野魁夷散文精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135.

⑧张爱玲.再版的话.传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352.

参考文献:

[1]张爱玲.传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水晶.替张爱玲补妆[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