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范文第1篇

某日,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电脑变得反应迟钝,越来越不听使唤,又过了一会儿,发生了蓝屏死机现象。我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2。于是,我怀疑是病毒或木马在作怪。重新开机,在启动到桌面上之后,奇虎360安全卫士弹出提示,说有一个未知的系统启动项正在被装入。再看窗口中的详细说明,启动项“名称”为“KernelFaultCheck”,“路径”为“%systemroot%\system32\dumprep 0 -k”,“出品公司”为空。从出品公司为空这项,我判断这很可能是一个木马,企图加入自动运行的行列,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到底是不是木马,我还是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于是决定到网上去查个究竟(图1)。

(1)

【案例解说】

在网上搜索,发现遇到这种情况的用户也不少。原来啊,这个启动项的作用是用来向微软汇报错误的,大家在使用Windows XP或2003时,当遇到非法操作的时候,系统总会问你是否发送错误报告给微软,以便微软解决问题。出现这个提示是开机错误报告,系统非法关机重启后就会出现。注册表里有此值就说明系统曾经有错误发生,没有系统错误时系统重启这一项也就没有。

这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坏处,起码它能够帮助微软进一步完善它的系统。但如果你想关闭它,如果你不想让这种“吓人”的提示打扰你,你也可以关闭错误报告功能,这样就不会再出现这个项了。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右键单击“我的电脑”,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图2);

(2)

第二步:在“系统属性”窗口中选择“高级”选项卡(图3);

(3)

第三步:在该选项卡窗口的下端,选择“错误报告”按钮(图4);

(4)

第四步:在“错误汇报”窗口中选择“禁用错误汇报”,然后确认即可(图5)。

(5)

如果你希望系统在发生了一般的错误时不通知你,而在发生严重的错误时仍要通知你,那么你在选择“禁用错误汇报”单选项的同时,还可以选中下面的“但在发生严重错误时通知我”复选框。

【答疑解惑】

我是否需要发送错误报告?

要解决这个疑难,首先应该知道不同选择的各自结果是什么。

(1)选择不发送,则只要错误还存在,错误报告会再次出现。

(2)选择发送,则系统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Internet发送给微软公司。在报告发送完成后,如果以前其他人已经报告过类似问题,微软会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只要单击“其他信息”的链接,就会打开相关的网页。用户根据网页上的提示进行操作,即可解决问题。

从上面的结果来看,应该选择发送,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系统发送报告时,会将程序崩溃时用户正在浏览或编译的资料也发送到微软。因为错误报告搜集的数据包括错误类型、用户最近的操作、网络信息、日志文件、配置文件、内存快照及软件配置信息等,所以在不经意间许多用户的隐私信息也随着报告而一同发送到微软公司了。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泄露的信息并不十分重要,各大厂商在软件协议中也承认为用户保守机密,但用户还是应该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很多公司或个人通过Internet搜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而贸然发送错误报告极有可能将公司的秘密或隐私泄露出去。

【术语词典】

木马与启动项

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英文叫做Trojan horse,其名称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了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如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

大家所熟知的木马程序一般的启动方式有:加载到“开始”菜单中的“启动”项、记录到注册表的[HKEY_CURRENT 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 Run]项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项中,更高级的木马还会注册为系统的“服务”程序,以上这几种启动方式都可以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在“开始运行”中执行“Msconfig”)的“启动”项和“服务”项中找到它的踪迹。

错误报告

在Windows XP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某个程序出现非法操作或错误提示是每个电脑都会遇到的情况。而此时,Windows XP会启动错误报告机制(Windows Error Reporting,简称WER),询问用户是否发送错误信息到微软公司,同时程序将停止运行。

【技巧与提示】

1. 有针对性地关闭错误报告

如果经常是由于某个程序出错而导致错误报告出现的话,则可以直接将该程序排除在错误报告之外。首先,按上述方法打开“错误汇报”对话框,选中“启用错误汇报”;单击“选择程序”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不为这些程序报告错误”下的“添加”按钮,打开“添加程序”对话框,然后输入程序的完整文件名称,如WINWORD.EXE,单击“确定”按钮,则以后WORD即使出现程序错误,也不会弹出错误提示了。

2. 彻底关闭错误报告

我们还可以彻底关闭错误报告服务。在“运行”框中输入services.msc命令,打开“服务”窗口,双击右侧的Error Reporting Service,打开“Error Reporting Service的属性”对话框,将“启动类型”改为“已禁用”,确定后重新启动系统即可。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范文第2篇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虑了目前广东省水利信息网的连网需要,也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正式刊布后的修改或转换留下余地。因此,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规定做好自己区域或部门的计算机IP地址和域名分配的规划管理和分配,是执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重点环节之一。

政府系统专网平台建设走在前面的个别地区,可按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IP地址方案设计,将设计方案报省水利厅备案,便于做好相互之间的转换处理安排。

3、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除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综合说明、工程背景、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建设管理、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补充对工程的可扩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论证内容,具体可大致按以下九个部分组成来展开编写:

(1)综合说明。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任务和实现目标等方面的论述;把握论证理由充分、实现目标明确的原则。

(2)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包括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系统内部界面划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并绘出系统的拓扑图或物理结构模型图(见附图参考式样)。

(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数量以及配套工程量。包括各分支子系统或模块的面向任务、结构、功能、设备类别、数量和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种类分项(形式、工程量等)汇总表。

(4)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备选型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论述,重点是系统的安全性。

(5)工程实施计划。列出工程建设计划时间,各分支系统或部分的进度及相应的资金安排计划。此外,还应根据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核准固定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方式和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计资[20xx]652号)的要求,提出项目的发包初步方案。

(6)工程管理设计。主要拟定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构,并根据(参照)有关标准作出运行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说明等。

(7)论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电磁波辐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对周边环境、景观有可能产生破坏或者影响的开挖和建筑项目的前提下才需要进行论证。

(8)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由于现有的设计定额很少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的设备和软件费的标准,应由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将设备和软件的购臵价提交概预算编制人员,按规定的估(概)算编制规程作出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

(9)经济评价。包括工程效益、工程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应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1994年颁发)进行编制。

4、其它

4.1与外部系统的衔接安排及之间的边界划分

由于水利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联密切、共享要求高的特点,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工程,只要不是在孤立的环境条件下建设的,都应该在可研报告中对新与旧(若有的话)、点与面以及内与外三者之间的衔接及边界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划分。否则,就没有回答工程是否存在重复建设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4.2多媒体演示汇报稿制作

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写后,便进入专家评审和计划部门审批程序。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不可避免地要在评审会上,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与会专家以及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等单位的领导作汇报。通过高水平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汇报,能够使与会的专家、领导和代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架构和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可研报告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如何将大篇幅的可研报告浓缩为提纲式的讲稿,充分利用计算机Powerpoint的功能,制作出简明、清晰、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汇报稿,也是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重要任务之一。

5、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在编制单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为保证可研报告的质量,应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负责或通过与其它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主要参考资料: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监督; 财务公开; XBRL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108-02

一、引言

受现行体制机制影响,高校权力很大程度上属“内部人”、“自己人”操作,影响了高校财务公开的执行及其对反腐倡廉的促进与保障效应,使高校成为权力腐败的高发区。目前普遍存在高校巨额融资、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内控失效、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不明显等问题。应加强高校权力制约与监督,切实解决高校“内部人”、“自己人”监督的问题,落实广大师生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经济源头上确保高校信息公开透明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本文运用XBRL先进网络技术,以财务信息披露为载体,探讨基于XBRL技术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二、现行财务报告公开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财务报告在它诞生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改变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在很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其局限性也显露出来。

(一)现行的财务报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现行的财务报告在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或恶意篡改数据,影响其会计质量。因为现行的财务报告由单位的财务人员完成,差错不为外界知晓,也无法掌控,有可能出现出于某种利益而任意篡改财务数据、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等行为,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二)现行的财务报告比较晦涩难懂

基本上采用统一的通用格式,会计数据信息经过高度集成后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披露。如果不具有财经方面的知识,就不容易理解。而高度集成后的财务数据对信息使用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需要信息使用者花费大量时间去分析,以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三)现行的财务报告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个性化需求

尽管报告的编制者也希望编制出能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报告,但现实中不同的使用者侧重点不同。因各自的利益不同,用于决策的信息需求有很大的差异。现行的财务报告采用通用格式,提供的信息是无差别和有限的,大量非货币化的信息如人力资源、客户满意度、企业声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无法反映、提供,而且企业的经营目标决定其报告主要面对的是企业的股东,首先为股东服务,满足股东的要求,这就会忽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政府等)。

(四)现行的财务报告时效性有所欠缺

随着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利益相关者希望可随时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但现行的按月、按季、按年披露的财务报告已远远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XBRL技术概述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国际上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基本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料共享,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财务信息交换的最新公认标准和技术。XBRL技术主要由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三部分构成。

作为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其优势在于为现有的不同报告系统提供一个灵活沟通的信息平台,允许其他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直接交互,使他们有效地链接起来,及时自动地完成不同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处理。利益相关者通过XBRL可将经过标记的有效的信息根据各自的需要快速地转换为不同格式文档信息,真正实现“各取所需”。XBRL技术下,通过对网络财务报告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可以编制出比现行网络财务报告更加先进的报告,可以将网络财务报告中不能自动读取的信息转换为一种可以自动读取的信息,提升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率。自2001年XBRL国际组织颁布了总分类账XBRL以及以美国GAAP为基础的明细分类标准以来,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纷纷颁布了以各自GAAP为基础的XBRL明细分类标准。中国已于2008年11月12日成立了XBRL中国地区组织。目前,XBRL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XBRL的未来备受关注。

四、基于XBRL技术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对策

基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高校与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借助现代先进技术XBRL,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一个较为开放的、平立的、具有国际标准的数据描述通用语言,进行及时、准确、有效、高效的财务报告数据电子集成、存储、处理、交换、披露、共享,以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度,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权力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组建XBRL研发及其应用团队,设计XBRL报告系统具体目标流程

XBRL技术是一项先进性很强、复杂且难度大的现代商业语言工具,以XBRL技术研发及其应用于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系统的实施流程,需建立在坚实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较丰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基础上。随着高校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用于XBRL系统技术的研发应用资金有了资金保障;高校聚集大量的电子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构建XBRL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而XBRL报告系统具体目标流程尤为重要,关系到XBRL在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系统中的运行流畅性和目标实现度。XBRL报告系统具体目标流程包括财务信息需求分析,XBRL系统规划设计,XBRL系统研发团队(或供应商),XBRL系统实施、风险评估及改良,XBRL系统运行与功能扩展。

(二)确立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的内容

我国高校利益相关者除了教职工外,包括政府、捐资助学者、学生与家长、民营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现在或潜在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尽管高校财务信息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但高校信息需求者对财务信息需求各不相同,如学生及家长更多关注高校收费问题、大学生培养成本问题等财务信息,而政府相关部门、投资者、捐赠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外界信息使用者更多关注历史财务信息、财务管理规范性、财务收支项目及标准、现金流量信息、投资规模与负债额度、办学资源情况、目前财务状况、未来财务趋势,把一定时期的财务与业务的变动信息、财务与业务资源分配、资源资金利用效率(尤其是科研经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财务指标及高校的基本信息(例如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和高校未来发展规划与业务发展状况等非财务指标比较分析后设计为简明直观的财务信息统计图表等财务信息。上述这些财务信息均应列为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的主要内容。

(三)建立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网站,为财务信息披露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目前实践中清华大学集成财务系统、天财高校财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复旦天翼高级财务管理平台等财务信息披露系统的优点,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根据预先设计的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的内容和文本格式,建立既适合学校自身管理特点又适应高校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使用需求的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网站。首先把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高校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审计报告书内容等需要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格式转换,集成一个简明直观的视图,上传到学校校园网总服务器的数据库;其次,通过对上述财务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并根据学校分类等特点,灵活选择文本格式模式(如实时报告模式、事项报告模式、三层报告模式、数据库报告模式、按需报告模式等),一方面把需要披露的财务信息、审计报告书与其他需要公开的如学校基本信息等非财务信息上传到财政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数据系统和教育部设立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平台进行公开披露,供信息需求者知情与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将上述提及的财务信息与其他需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到学校官方网站的平台,供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使用与监督,促进高校财务健康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

(四)加强对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网站的内容更新与系统维护及功能扩展

对于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网站,需实行专人管理,除了定期存档历史信息外,还需对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网站进行信息更新与系统维护。在系统维护过程中需通过不断吸收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控制与系统管理功能改良,确保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运行流畅与功能扩展及延伸,不断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财务信息透明性以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综合披露的时效性,以不断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高校财务信息使用与需求的多层次性、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有效需求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之需。

【参考文献】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ADR 监测 报告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7-0306-04

How to improv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 in hospitals

Jin Xiaoqing, Liang Yi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working efficacy of the current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n hospitals was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current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it must be optimized.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 report

在我国,约有75%的患者用药是经医生处方得到,有75%的ADR报告来自医疗机构[1],可见,医疗机构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也是ADR产生和防治以及监测与报告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ADR监测与报告的管理制度,优化运作程序,对于我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据WHO调查,全球死亡的患者中,1/3死于不合理用药。ADR的发生率为10%~20%,其中约有5%的患者由于严重的ADR 而死亡。据统计,美国因ADR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 200[2]。若按WHO报道的ADR发生率为依据,推算我国住院患者发生ADR人数,估计为250万~750万[3],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造成有限卫生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我国医疗机构在ADR监测与报告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中心报告显示,2005年共收到ADR报告数为17.3万份,根据WHO的标准,每百万人口每年至少应有300份报告,其中涉及严重病例的报告应不少于30%,我国仅达到该标准的1/6,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不到2%,98%的报告来自医疗机构,而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常常没有或是非常不完善[4]。这对于ADR尤其是严重的ADR预警、监测和防治极为不利,也非常不利于医疗机构提高合理用药和杜绝药品滥用的工作水平体系。因此,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及其运作机制显得刻不容缓。

2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组织体系

完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是搞好ADR工作的保证。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ADR监测与报告领导机构、ADR监测与报告常设办公机构、ADR监测与评定专家咨询机构和各业务科室监测小组组成,ADR监测与报告网络和信息流程详见图1。

ADR监测和报告的领导机构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医务行政、药学、护理及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医疗机构的ADR的监测和报告总体部署和指挥工作,为ADR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ADR监测和报告常设办公机构可设在医疗机构的药学部(药剂科),负责ADR日常工作,如ADR信息的收集、整理、核实、分类及存档,接受患者ADR咨询、投诉,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和迅速传递ADR信息并指导和协调ADR工作的展开。ADR监测和报告的专家咨询机构的成员主要由ADR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药师、护师、药事管理学专家组成。他们主要负责对上报的ADR病例的因果关系作权威性判断,判断与ADR有关的高危药物和患者情况,定期抽检各科室医疗处方,监督各监测小组工作,并对其进行工作评价,接受有关咨询,负责ADR的学术讨论、相关业务的研究以及教育和培训工作。各ADR监测小组由各科室负责人、各病区护理部门负责人或临床药师担任组长,迅速、准确和有效率地收集、整理、核实、记录和报告ADR及其有关信息,并协助完成其他诸如ADR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保护和监护等工作。

3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运作机制

3.1 强化“可疑就报”的原则

监测和报告的基本作用是发现ADR信号。尽管监测单元报告的ADR可能没有详尽的因果关系判断,但如果某药物确实会产生某种ADR,只要可疑即报,只有这样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关该药物的ADR的报告,当报告累计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找到规律性的问题。监测ADR、评价药品与ADR的因果关系是研究ADR发生规律、减少ADR的重要环节。但是,这需要大量ADR原始报告的积累,这些报告是发现ADR信号、寻找ADR规律的基础。ADR因果关系固然重要,过分强调因果关系,尤其在报告之前就强调因果关系,必定会限制报告的数量及速度,就可能导致报告的积累不足,如果报告来源不丰富,因果关系反而难以确定。

3.2 建立完善的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及程序

建立、健全ADR监测和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是做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基础。但是,为了使这些制度和程序不流于形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2004年3月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阐明这些制度和程序目的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尽可能详细地给予规定,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和相应的考核、评审及奖罚措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也是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之一,该工作的有关考核内容应纳入医疗机构“基础管理考核标准”。此外,选拔好一线监测和报告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完备的信息情报资料,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也是开展好工作的关键。

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地位不同,比如医生处于一线地位,药师以及管理人员处于二线地位,但对于ADR信息接受和转递,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ADR信息流以“全通道”的方式在体系中进行流转,有利于各参与主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职能。这对于及时发现ADR或疑似病例,对ADR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监护,对ADR报告病例进行初步评估和报告监测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集中汇报和上传下达”的信息流转模式。

3.3 确定重点的监测控制对象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每天使用的药品种类、规格、批号乃至来自不同生产经营企业的同种药品很多,而ADR监测与报告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确定重点的监测控制对象也就成为提高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水平和效率的因素之一。除了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如临床试验药品、上市5年以内的新药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之外,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药品,其他医疗机构发现的有ADR疑似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首次生产的药品,药品经营企业首次经营的药品,发生ADR或ADR疑似的相同类别、相同生产和经营企业生产经销的药品,相邻批号的药品等,也应作为ADR重点监测控制对象。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就能有的放矢进行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并能使这个工作事半功倍。

4 强化医师、药师和护士的协同作用

ADR监测与报告不只是医师的工作,也是药师和护士的工作,如果这三者包括三者之间协同工作做得好,建立完善好三者协同工作的规范可使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富有成效。护士承担给药操作、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各种观察等任务。护士不但是药品的领取者和管理者,而且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她们对患者在药品使用后反应的感受最直接、最具体。在医生的指导下,护士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各种变化、听取患者的主诉并及时记录,及时发现ADR或ADR疑似病例,也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处理ADR。

药师深入临床,除了及时收集、归纳、整理、分析和反馈临床上出现的ADR之外,还要向医护人员介绍药品的组成、作用原理、适应证、剂型及用法、用量等,协助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的临床观察和重点药品品种的监测,向护士说明给药操作与疗效的密切关系,同时回答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药咨询,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ADR的敏感度,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报告。同时,药师参加科室查房和疑难病历讨论及会诊抢救,了解医生的用药情况和处方质量,监测血药浓度,和医生、护士协作,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变化和反应做全面的探讨,对于及时发现和确定ADR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ADR信息计算机系统的建立

要提高ADR报告的效率和实现信息的共享,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目前,国内尚无满足此工作的较成熟的软件包,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HIS)建设作为医疗机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HIS系统性能稳定,信息全面,数据结构统一,数据充分,操作简便,程序界面又为医务人员所熟悉,便于自学使用,为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医院内部ADR 监测、报告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的运行平台。

5.1 系统构成和数据结构

大部分HIS 系统采用Oracle 大型数据库。ADR 的基本数据结构可架构在现行HIS 系统上。首先在Oracle 数据库中建立ADR有关数据空间, 然后分别建立住院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医嘱、检查和检验情况、ADR监测记录及辅助信息(药物配伍表、老幼剂量折算表、药物统计分析方法、ADR 监测的标准化描述、ADR 监测论文汇编、系统运行参数配置)等数据表。这些表格有一定的基本格式,便于识别和填写。

5.2 系统主要功能

基本信息编辑和系统参数设置功能:系统具有增加、删除、修改、转换、检索、排序、筛选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基本的数据库维护功能。根据监测的不同需要,修改系统运行参数,完成特殊统计需求或增添外挂功能模块。

删除、修改和转换功能:对各个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删除和修改,摒弃不需要的信息,修正表内信息或对表内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统一性。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切换到相应的数据表现形式,方便对数据的观察与处理。

检索、排序和筛选功能:对基本数据按条件进行常规检索、排序和筛选操作,提高数据的表现力。

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包括对ADR 的描述性报告、分析性总结和流行病学研究等功能。主要描述一定时间和范围内ADR的发生率、程度、分型、种数以及ADR药物的分类频率和单种药、联合用药的频率等指标。应用统计学原理对ADR 与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疾病、过敏史和肝、肾功能等因素的关系做出分析性报告。

流行病学研究功能:阶段性、描述性和分析性报告,为进一步做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提供线索。

临床用药实时监测功能:主要包括在院患者用药监测、特殊药品(含新药) 的临床用药追踪、中药制剂和新药的安全性评价等。

以上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便于更新和完善。

5.3 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该系统依托于HIS 系统所建的区域网,服务器端运行Windows NT410 或更高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是Oracle713或更高版本。客户端程序应用Power Builder 610,运行在Pentium 高档微机的Windows 98/ Me/ 2000 操作系统环境下。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进行检索、统计时可以任意选择或组合各种条件为研究各种人群及ADR发生概况提供足够的数据。

5.4 系统运行实例

某心脏病患者住院治疗,医院住院部依据HIS系统设定好的标准表格,分别就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医嘱、检查检验情况、ADR监测记录及辅助信息等进行及时输入。每天根据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进行更新。这些表格按照规定的渠道进行传送和处理。系统对患者表内的数据进行评判,如处方的配伍不合要求、用药不合理等情况,进行提示和警告,并提出正确的参考方案,修正信息或对信息作标准化处理,但输入者一旦确认输入信息,没有权限进行更改,使得ADR产生的可能性降低。

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生了ADR或不良事件,系统可以将数据及时传送到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符合“可疑就报”的原则。利用医院科室内部使用的交换网络,全院相关浏览终端都可以看到有关ADR报告。由于这个系统深入到各科室ADR信息的存储、浏览、报告、检索等工作当中,使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效率很大幅度地提高,也给临床带来许多方便。系统服务器可集中刻盘保存ADR数据,患者和相关的ADR基本信息一直保留在服务器。检索ADR信息时,如果该病例资料已经保存到光盘,系统会提示保存该记录的光盘号,可以在服务器端插入光盘,也可以直接借阅该光盘。ADR信息数据在服务器上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刻录到光盘上,每张光盘备份两份,一份用于检索,一份用作备份。服务器中的患者信息可以定时备份。如果发生意外,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光盘及时、方便地恢复,充分保障数据资料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ADR报告与监测的计算机软件设置简便,一般通晓计算机知识的人员都可以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HIS系统上进行嵌合运行。

6 结语

我国医疗机构现有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尚需完整,HIS建设的独特优势为医疗机构ADR报告监测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大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报告数据分析的若干方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1):56.

2 王焕.30%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N].南京晨报,2005-5-21(4).

3 孙忠实,朱珠.当代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1)[J].中国医药导刊,2003,5(1):68.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信息需求;外部信息需求;ERP;网络财务报告XBRL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对建设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有了迫切需求,很多企业已经或准备应用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正处在从“部门级”到“企业级”的转型阶段。与此同时,作为支持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信息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发展,其中,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通过制定互联网上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的技术规范及其实现手段,以支持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实现,从而推进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进程。在这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如何转型,如何应用网络财务报告技术去或获取财务信息,ERP、XBRL给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什么变化,本文将从其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关系的视角,梳理出脉络,以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会计人员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需求

(一)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前提目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尚无明确统一,但从会计信息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和作用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即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维护各种会计数据,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二是信息支持,即辅助信息使用者作出最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在实现这两方面功能之前,首先要明确谁需要会计信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需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即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者等,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做不同的决策对信息的需求都不同,同时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的是通用财务报告这种折衷方式。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处理和信息支持系统,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就会被淘汰,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和求生存的危机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技术支撑,为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二)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会计信息以掌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资金流状况,并据以组织、调节、控制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推进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从会计管理的视角来看,内部管理者需要一个满足内部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即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系统。这一系统要求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金等会计信息;能够实现会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与分析,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经营管理的绩效和决策水平。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系统,受“职能壁垒”和“会计科目分类记录”的约束,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只能被动的等待业务单据的传递、按企业的会计科目采集会计数据,并按科目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类、汇总、计算,一直浓缩到财务报表。对于内部管理者来讲,这种滞后的会计信息不能被有效利用;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分离,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按会计科目浓缩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急需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强有力地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因此,消除“职能壁垒”,将会计业务与其他部门业务融为一体,实现整个企业的数据共享,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一,成为企业信息系统改革的方向。而ERP系统正是适应这种变革的产物。

(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需求而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变化满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涉及的因素很多:一是会计信息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不是简单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信息支持问题;二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众多主体,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中不同的个体,做不同决策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都不同,很难全部枚举;三是经济在不断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四是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受成本约束等。目前最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首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进行规范,并纳入法规范畴,这就是企业会计准则;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采用折衷方案――通用财务报告。显然,这种方案不能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国际大环境使得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国界模糊,迫切要求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是会计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无法彻底解决以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各国会计准则也只能是“趋同”,而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同”,因此,同一财务报告在不同会计准则间的转换仍然是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融资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扫除了时空障碍,人们开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希望在互联网连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上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使会计能发挥国际商业语言的功能,并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供支持。网络财务报告、XBRL就是顺应这种国际化、信息化的产物,其将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和财务报告模式发生变革。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组成部件会计作为一个管理和控制系统,是要以企业目标为立足点的。而企业又是一个由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和供、产、销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一体的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复杂系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要将其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整体最优效果。20世纪90年代,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日趋成熟的条件下,ERP系统应运而生。ERP系统经历了MRP(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演进过程。MRP是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将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计划整合为一体进行管理,解决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设备的充分利用、作业的均衡安排、库存的合理储备;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能力负荷的分析和计算;MRPⅡ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将财务、成本、市场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

个系统统一管理,形成集财务、制造、销售、采购、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等子系统为一体的相互协同作业的综合集成系统;ERP系统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顾客需求、企业内部制造活动、供应商和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客户需求制造的思想。从ERP演进历程不难看出:无论是MRPⅡ还是ERP,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作为MRPⅡ或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也将其称为“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ERP系统中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融为一体ERP系统对企业业务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实现了企业各职能领域的集成管理和全流程的动态作业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订单拉动的机制,会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协同作业。因此,ERP中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全面业务流程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如当一笔销售业务发生,销售发票(凭单)生成后,可以自动触发销售出库和发货业务流程以及收款业务流程,并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发货单以及出库和收款记账凭证。将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融为一体,不仅可以自动采集会计数据,也缩短了原始凭单到会计部门传递的时间,可以及时反映企业资金运行状况、动态的成本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纠正偏差,履行监督控制的职能,提高管理绩效。

(三)ERP系统中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ERP系统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各个职能管理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无缝连接,消除了传统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企业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另外,通过ERP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整合,还可以共享企业上下游的信息资源。ERP系统之所以能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首选方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先进的体系结构。ERP系统采用的是“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结构”,是基于业务过程和业务事件构建的系统。系统结构能使物理上分散的企业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整体,支持不同层次、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当经济业务发生后,按业务事件规则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和存储后,可建立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库,实现了业务源数据的共享。由于ERP系统内的信息处理打破了“职能壁垒”,可以根据管理者的决策需求对源数据进行信息加工,能够同时获得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网络财务报告

(一)网络财务报告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提交和阅读的方式网络财务报告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财务报告方式,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手段,将企业财务报告转化为一种可以通过网络呈报和阅读的报告形式。目前,我国网络财务报告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是纸介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即纸介质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网络版本。这种方式对于财务报告的生产和提供者,要求其将已提交的纸介质的财务报告的电子版按监管者要求的格式传递到指定的网站。如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证监会要求在其指定的报纸上披露,同时传递到证监会指定的网站。而对于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增加克一种获取财务报告的新途径: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阅读软件(WORD或PDF或HTML)获得财务信息。虽然这种网络财务报告方式对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的弊端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其没有增加企业的提供成本还能提高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不受时空约束,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所需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企业网站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因此,网络财务报告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

(二)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要求电子财务数据标准化及跨平台使用虽然网络财务报告迅速普及,但纸介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带来信息利用上的诸多不便。首先,用WORD或PDF或HTML格式提交的电子化的财务报告只能阅读,如果要将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再利用(如对某个行业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则需要将财务报告数据重新采集与输入,再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处理,不仅耗费时间也增大了数据重新录入发生差错的风险,不利于财务报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如果采用数据库文件形式的电子化的财务报告,由于电子化的财务数据交换标准的不一致,以及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平台的不兼容,也不利于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利用。因此,网络财务报告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电子化的财务报告数据的标准化以及计算机应用平台的无关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呈报手段改革的优势。由此,产生了可扩展财务报告语――XBRL。

(三)网络财务报告对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网络版的通用财务报告无法解决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但是网上披露信息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企业财务呈报的时间和方式、数据的多样性、财务信息的可利用性以及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过程的变革提供了技术动因。另一方面,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探寻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解决方案,其中“事项法”会计就是Sorter教授在1969年提出的。Sorter认为,通用财务报告是以价值法会计理论为基础的,价值法会计假设“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可预知性和同一性”,故现行的会计理论根据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规定经济事项价值汇总、分摊的方法,以会计科目为基础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并以价值为基础进行财务报告。而事实上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企业也并不了解外部使用者对信息分类汇总的需求,因此,价值法会计受到质疑。“事项法”会计建立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即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够重构发生过的事项。基于“事项法”会计理论,会计信息系统仅存储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事项的原子化的数据,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提取数据进行信息的加工、汇总等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事项价值信息,还可以获得非价值信息,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事项法”会计加大了信息提供成本,同时也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要求较高,因此相当长时间未受到重视。随着网络和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入发展,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结构集成了经济交易事项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基于“事项法”的财务报告模式逐渐被提出,如“数据库报告模式”、“按需报告模式”等,也使网络财务报告由仅是方式的改变向财务呈报的内容、格式、信息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和手段的变革转换,对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

四、会计信息系统与XBRL

(一)XBRL是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电子财务数据交换的一种国际技术规范XBRL于1998年在美国提出,迄今为止,对XBRL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从技术角度来看,XBRL是要解决网络财务报告中电子化的财务数据能在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因此,首先要制定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电子财务数据的标准以及数据处理的技术规范。而1996年底由W3C提出的XML(eX-

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和技术正好符合了XBRL的需求。XML是一种能够使用户创造标识的语言,可以将数据与格式从网页中分开,便于存储和共享数据,并且具有平立性等众多技术优势。XBRL是基于XML技术基础的,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在互联网上披露企业财务报告的国际标准和技术。XBRL的标准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和分类标准(Taxoiomy)。前者是XBRL的核心,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后者是技术规范在各国财务报告的具体应用,必须基于特定版本的技术规范制定,这样保证了各国财务报告的技术手段的一致性。我国也正在着手建立相应的分类标准。

(二)XBRL是互联网环境中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计算机语言XBRL国际组织网站(省略)从商业价值、技术特征及应用三个方面给出了XBRL的定义:XBRL是应用于商业和会计数据电子化交流的一种语言,用来改革全世界的商业报告。它有助于商业信息的编制、分析和交流,对提供和使用会计数据的所有人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以及可靠而准确的商业信息。这一定义说明了XBRL的语言环境、目标和功用,即通过XBRL制定的规范化的标准可以编制出方便使用者检索和阅读的网络财务报告,从而提高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利用财务信息的能力。用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最主要的特征是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分离。财务报告的内容被转换成标准化的带有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材料”保存在XBRL实例文档中,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结构化文本检索技术、信息分析技术进一步处理;而财务报告的显示格式保存在XBRL样式单中,同一个财务报告的XBRL实例文档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样式单来实现输出多种样式的报告。目前,我国对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还在试点阶段,上交所和深交所将部分上市公司提交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电子版,通过XBRL格式转换器,将其转换成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采集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XBRL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XBRL彻底创新了网络财务呈报的手段。首先,制定了电子财务数据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只要能联上互联网就能共享和传递;其二,改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结构,传统的只能阅读的非结构化的电子版的财务报告转变成标准化的带有统一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材料”,这样便于使用者自由采集分析所需的财务数据;其三,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分离,对于同一个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便于不同类型的用户生成不同的报告;其四,基于XBRL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深入到账簿系统和经济交易事项,使得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传输和利用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由此,我们看到,XBRL使财务呈报链条上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到电子信息标准带来的利益,方便了各类信息使用者自动搜索和用软件处理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五、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