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

论文正文:

我国经济危机对策

一、经济环境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

经济问题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

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

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

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没有掌握专利和技术,在人民币升值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权利提高销售价格。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一来,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必定是锐减,我国制造业受到巨大打击。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是无法实现平稳发展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综合上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极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导致我国经济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所以,下面就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的尝试解决,以此来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稳定国内发展。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恢复我国经济元气。

恶化的投资环境使大家都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投资了。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元气的。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开辟其他的国际潜力市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比如,广东就已经提出在粤澳港的区域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渠道。此外,政府直接出手扶持制造业,鼓励制造业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措施。

2.实现有力、公平的金融监管,使我国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

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在全世界泛滥。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离开严格的监管,各种违规现象就会发生,违规的操作一定会打破市场的平衡。所以,强化金融监管十分重要。我们要杜绝一切非法资金流动污染市场,合理引导资源流向有需要的企业,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正常发展。此外,也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竞争,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间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可持续力。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慈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对于提高我们百姓的消费水平,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出口阻碍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击也减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就会更加畅通、更加合理。另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还要提升产业结构。尤其是面对现在的状况,提升产业结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项策略主要针对我国的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护好我们的专利,掌握定价权,以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市场原教旨主义动态比较利益理论国家战略

论文摘要: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需要转变经济思想,认清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破除“市场原教旨主叉”的迷思,坚持用动态比较利益理论指导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强调巨额外汇储备应为国家战略服务。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家信用的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破产。系统性的危机发生以后,理论的假设前提就变了,“市场经济均衡论”体系瓦解了,相关的模型,指标和参数也失灵了。我们说这次危机比1929—1933年大危机更加严重,是说在1:30的金融杠杆的翘动下,全球经济95%虚拟化,一旦紧缩程度及其猛烈。我们又说危机是有希望被克服的,是说目前国家干预和国际协调的力量大大加强了。在关键时刻,各国政府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那一套,而是开始联手挽救经济,不象80年前那样,大家迷信“看不见的”。现在的美国决策者并不真正相信这一套,他们向别人推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休克疗法”,是为了本国资本收购他国廉价资产;一旦自己国家金融崩溃,他们绝不紧缩,而是大力度扩张。正因为如此,世界经济才有了一半希望。另一半希望,就是没有完全卷入“全球化”的中国,有庞大的内部需求尚待启动。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面前,完全有可能先稳定后发展,并带动全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将同时崛起,国际地位将空前提高。中国将真正做到早就说过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二、破除“市场原教旨主义”“均衡市场”只是一种假设

思想与路线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而理论的假设是否合乎实际,又是战略与政策的基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是市场经济均衡论。在美国政府呼吁国会通过救市方案的时候,美国有120个经济学家联名写信反对。他们在捍卫教科书上自由经济理念。他们自己迷信市场,也教学生迷信市场,经济如果出了问题,肯定不是市场造成的,而是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还不彻底。为什么我们必须相信市场?是因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使经济达到均衡。市场机制是什么?是价格机制。价格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又可以自动调整供求关系。国际收支决定汇率,汇率又调节国际收支。资金供求决定利率,利率又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市场自身的缺点是存在的,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垄断,需要政府来补充,但是,市场机制在本质上是均衡的,物价高了,自然会跌回来;跌了,自然会涨回来。政府不能干预。

有两个犹太人反对均衡论,一个是大左派马克思,他说资本主义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一个是大索罗斯,他说垄断和预期会改变供求关系本身,从而使市场丧失均衡,特别在金融市场上是如此。他说,均衡市场虽然到处存在,但对于投资者没有意义,因为只能够得平均利润率。只有非均衡市场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他也预言了中国的崛起: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国家会出现非均衡的崛起。我们看到期货、股票、房地产、涨起来没有边,跌起来也没有头。实际上,大多数国家、企业和个人,也都不是均衡发展的。否则暴富群体从何而来?两极分化从何而来?文明兴衰又从何而来?

市场经济均衡论的直接目的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在一般情况下的确如此,但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特别是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时候,国家必须干预,各国必须联手干预。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中国干预了,保持了稳定。但是我们自己不敢总结自己的经验。为什么?因为我们打破了香港100多年以来的“积极不干预”的“惯例”,变成了积极干预。敢做不敢说,说明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话语霸权的猖狂。还是索罗斯比较坦率,他说我为什么败在中国手里?没想到中国政府“不守规矩”。

的确,有些规矩和理念是不能遵守的,比如“人民币自由兑换”,在近期内就不能实行。相反,我们还要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管制。这是我们国家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稳定的“杀手锏”。

三、_比较利益是动态的可用国家力量来帮助提升

前几年我和“主流经济学家”辩论“以裤子换飞机”的问题。他们一直主张中国发挥劳动力优势,用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导致中国30年来出口导向型经济过度发展,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低成本盲目扩张。一旦世界经济衰退,必定遭受重创。这是多年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鼓吹比较利益理论的恶果。

比较利益的确存在,这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但不能把它静态化。比较利益或者说“发挥优势”,主要是指自然资源而言。中国和中东做贸易,只能是出口劳动密集产品而进口石油。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石油。用裤子换石油是合理的,在一定时期用裤子换飞机也是合理的。但是,长期甚至永远用裤子换飞机就是不合理的。因为,飞机与石油不同,是人造的。凡是人造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加速教育,扩大投资和强化科研解决,作为产业在一定时期需要国家保护。这就是说,比较利益是动态的,是可以升级的,升级所依靠的不仅是市场机制,也包括国家和社会力量。

在动态比较利益理论指导下,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应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裤子换飞机,一方面用卖裤子赚的钱造飞机。以国家力量为主导发展战略产业是必要的,特别是航天航空、核与电子。重型机械,精密仪器,汽车造船的技术升级,可以引进外资,也需要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植。不可用静态比较利益为指导思想来制订长远发展战略,把我国产业长期定位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这样,我们庞大的储蓄和外汇储备将无从使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只能廉价出口,过剩的资金成为投机资本或者外流。国家应采取系列政策加速技术进步,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略。

四、金融创新不能盲目发展巨额外汇储备应为国家战略服务

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提出“金融创新论”,整整左右世界经济30年。他们提出,金融应超前于经济发展,各国应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本自由流动。金融衍生工具极端膨胀,使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大。世界经济在1比30的金融杠杆放大之下,高度繁荣;一旦破裂,高度紧缩。问题在于,金融创新的制高点是掌握在美英国际投机资本手里的。

他们有资本有经验,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玩弄于股掌之中。所谓“规律论”与“阴谋论”之争,是对立统一。有没有阴谋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种假设。金融创新是规律,也有陷阱。在国际投机资本空前强大,到处制造危机和崩溃的背景下,我们宁可假设有阴谋,以提高警惕,注意金融安全。看看那些“国际投资银行”是怎样在中国兴风作浪,他们的报告和代言人是如何影响决策,操纵舆论,就可知问题的严重性。我国股市两次大规模崩盘,都是在创业板推出的前夕。创业板不能推出,就延缓民间企业技术进步速度。在中国股市从2400点跌到1000点的时候,“国有企业衰亡论”甚嚣尘上,预期极差,与此同时,我们就大量贱卖国有资产。

这样的里应外合,难道只是巧合吗?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竟然购买美国次级债,前一段又有人鼓吹去美国“抄底”,这万万不可行。所谓“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我们不知道“底”在哪里,也不应该去购买美国资产。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仍旧存在,但目前阶段需要稳定。一定要严格控制投机资本自由流动。人民币不能宣布自由兑换,但是在强势预期下可以自动出境,可以通过香港局部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机遇的把握

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的非线性扰动、紊乱、崩溃,其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变的越来越严重,以至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地将资金配置到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中。

一、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近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例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的,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育担当着责无旁贷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重任。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乃至全球经济流通领域各个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显而易见、不容小觑的,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其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中也一直占据重要席位,因此,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大学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巨变,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当获得何种启示?又该如何应对?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就此进行粗略探讨。

一、世界经济危机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冲击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经历了摸索与建构阶段,正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燎原之势,给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当头一棒,带来了令人扼腕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具体转化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所承受的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的压力。

(一)国际压力。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国际化、大学功能一体化、信息合作化、学科交叉化的总体趋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该重新审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成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构以人为本的本科教育,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构建大学英语教育新模式。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以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危机后发展需求的人才。

全球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会面临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面对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的需求,摆在当前高等教育面前的任务艰巨而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为以后局势的变化发展早做准备。教育部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发挥现有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陸,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突破英语学习局限于课堂和教师的传统做法,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学以致用。

(二)国内压力。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主要问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具备实用性和社会交往性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与就业需要关联不大,无法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硬件落后,很少甚至没有吸收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大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单一,教师大多出自英语专业,行业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和学生都无法从宏观上充分看到英语学习的即时价值和意义,把语言学习和社会、经济发展剥离开来。

其实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只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大批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人才,造就合格的21世纪公民,充分适应社会前进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抗经济危机性,这也才是我们现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建立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较好地处理CET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常规思路与基本方法

(一)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设置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和社会实用教学,从社会发展和抗经济危机出发,课程由四个级别三种课型变为六个级别九种课型等,增加四级英语后续课程,推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增加高级阅读、高级视听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英语选修课程,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为更好地学学英语打下基础;学校还要定期举办学习方法、考试辅导、背景知识讲座和各项英语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样化培养人才。合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实行分级教学、分类培养。学校通过分级考试,设定三个或五个不同的学习起点和终点的班级,按照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英语水平编班上课,培养顶尖级水平的英语人才和具有其他专业知识又英语素质过硬的人才。根据不同课型,对班级进行灵活性的拆分与合并,大、中、小课相结合,既节约教师资源,又保证授课质量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既加强了优秀教师的辐射力量,提高了培养要求,也给教师开辟了更多的发挥余地。学校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手,学生提前达到课程基本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倾向自由选课,从而拓宽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大学还可以自编教材,熔语言、文化、其他学科知识为一炉,满足不同起点的学生要求。

(三)改变学分管理制度。学校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积极学学英语,鼓励学生向英语更高目标奋斗,达到抗经济危机的水平。可以采用必修、免修和选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完全学分,还要鼓励竞争、允许跳级。凡提前完成课程基本要求者,可以用节余课时继续学习四级后续课程。(四)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技能,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英语学习环境,达到一个教师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有关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受到了冲击,也得到了启发。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考虑到全球性的经济巨变,大学英语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必须能够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传统实用方法。从教学大纲、教材建设、三基培养等方面着手对课程改革实施一系列举措,使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我们要改变长期使用一套教材的做法,采用多元化教材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成绩,采用不同的教材,甚至可以是自编教材,也可以把《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版大学英语》等教材的优点全部集中,还可以鼓励教师尽可能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寻找一些更实用的教学资料,跟上时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分级教学,有重点地培养英语水平突出的学生。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实行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还要不断提高在职岗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定期派遣教师到上海、北京、杭州、西安等地参加出版社举办的教材教法培训班,聆听专家的讲课和讲座。

全校积极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设立英语角、英语广播电台,举办英语听力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等,活跃校园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探索创新方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坚持分级、分类指导,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严格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经济危机时期及以后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要积极挖掘学生的英语潜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种培养方向,在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适应环境方法。现在是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毕业就会就业”已是昔日美景,面对当前就业艰难的压力,将来的日子里激烈残酷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等到渡过经济危机,社会和经济又将面临再次的高速发展,竞争将会更加的白热化。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仅要能够对抗经济危机,还要能够对抗经济发展。

要求拥有英语水平突出的交际能力将是现在和未来就业的明确走势。大学英语必须增开语音课程,学生要掌握语音知识,把握读音规则,既方便记忆单词又有助英语表达。学生发音准确,对开口说英语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辨音能力。增开翻译和阅读课程,培养译语意识,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母语干扰。开设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来辅助英语教学新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心理,促进教学质量。引进新闻英语,激发学生听广播、看报刊的兴趣,开阔学生眼界和心胸,有助于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业升级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

(一)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产业矛盾突出(见表1)。

表1显示,2010年1-2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72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上升了2.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缓慢。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2.8亿元,增长9.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7%,下降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与上年持平。

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比较缓慢。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快于GDP增长速度,工业当中高耗能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偏快,这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出口需求萎缩且创新能力不足

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下降,这直接对我国出口加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2010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98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5%;进口8858.4亿美元,同比增长45.5%。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尚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待解决,加上欧洲债务危机还在发展,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这些都会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

我国一直主要出口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或者两头在外的代工型产品。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污染,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从长期来看,只有提高出口创新能力,才能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三)产能过剩且存在重复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率在30多年间缓慢上升,造成产能过剩和基础建设过剩,工业产能平均富余30%-40%。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这必然导致产能过剩。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一些重化工业的大规模投资,引发了对钢材、水泥、能源、化工等相关行业的扩张,出现了行业的重复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四)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首先,投资和消费的失衡。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在20%-30%左右,我国自2003年以来,投资率已连续6年超过了4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我国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明显偏高,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1978-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缓慢下降,居民消费率从1985年的53%降至2008年的35.3%,与欧美发达国家更是相差30个百分点。

其次,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经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瓶颈。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来以后,一些政策措施刚刚出台,需要一段时间来发挥作用,有些还不够完善。其中有一些是能源的价格,一些税收的政策都还存在扭曲,所以从体制和机制的方面存在差距。

此外,我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失衡,制造业与服务业失衡都有加剧的趋势。更严重的是资产价格泡沫仍有待解决。所以急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衡。

美国产业升级经验分析

美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周期调整,并成功地进行了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外产业升级经验,对我国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经济调整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忽视了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美国生产已现过剩,零售物价水平不断走低,逐步开始侵蚀企业利润,实体经济对新厂房、设备的投资获利不断减少,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见图1)。

与此同时,美国长期以来信用扩张所致的过多热钱就转移到了股市,过度的信贷和投机,股市价格高位上涨,这在1927年到1929年间尤为突出(见图2)。

美国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的物价水平,加上股票市场投机行为严重,1929年10月下旬,最终由美联储提高利率引发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大萧条以来,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对促进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罗斯福新政重视危机时期的预期管理、充分利用货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回升。其做法同后来凯恩斯创设的有效需求理论相一致。凯恩斯应对经济萧条的逻辑起点是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干预,故而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第二次繁荣。

(二)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石油危机的产业调整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分别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在滞胀经济恶化的同时,美国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调整,美国将促进高科技开发的产业政策作为国家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强化经济中的自由竞争,激励创新,放松对工商业活动的政府管制。这种政策的推行,在美国经济中造成了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形成了美国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的时期。硅谷、盐湖城、波士顿128号公路等一些后来声名远播的高新技术创业带的出现,“微软”的崛起,便是其典型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钢铁、汽车、半导体都受到严重的竞争威胁,钢铁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国内汽车产业受到日本汽车的冲击,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急剧下降。面对竞争力的衰竭,美国企业进行大规模改组和改造。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成为竞争力强大的朝阳产业,也使钢铁、建筑、汽车等传统产业重振雄风,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第三产业中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高技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产业升级(牛正兰,2001)。

美国产业升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经济周期调整中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对制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一)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美国在石油危机爆发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促进美国经济发展。这说明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内需不振外需受阻,根本原因是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技术增值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根据目前情况,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重要技术革新。一是新能源、节能循环技术革新,建立绿色动力系统,发展低碳动力经济。二是实现初级产品过剩产业的升级与技术跨越。以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生产能力,将会给传统产业的技术转型与跨越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二)扩大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需求的水平和结构对于经济周期调整和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通过推行罗斯福新政和贯彻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扩大需求,最终使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需求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

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消费率太低,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从长期来看,只有本国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才能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同时,经济危机后我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受阻,只有挖掘内在潜力,扩大内需市场,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

(三)选择“支柱”产业带动产业升级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成功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趋势,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使经济发展找到了新动力。“支柱”产业对当时各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对于其他产业调整的服务和支撑作用。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编制并组织实施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努力开展工作,同时努力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对其重点产业的支持,可直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陶洁、杨保建,2005)。

(四)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钢铁、汽车、半导体都受到严重的竞争威胁,钢铁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国内汽车产业受到日本汽车的冲击,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急剧下降。面对竞争力的衰竭,趁着信息化和全球化大潮,美国企业进行大规模改组和改造,使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重新高速发展。

我国钢铁、水泥、化工、煤炭等行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存在过度竞争、大量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生产无效率等问题。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2010年6月22日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从7月15日开始取消钢铁、焦炭、煤等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将对这些行业的供需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促进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并购重组。这都将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过剩产能的淘汰。

参考文献:

1.吴昌宝,杨红益.全球经济周期调整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