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营养学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投掷类项目主要包括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等,基本都是非周期性运动,要求运动员有较大的力量和较好的爆发力。根据投掷运动员的项目特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营养膳食使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顺利进行,促进机体的体力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运动员身体健康。通过调查发现,乌市投掷运动员对营养知识了解较少,为了广泛普及运动营养知识,提高运动营养素质,从思想上改变投掷运动员的营养价值观,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营养膳食结构进行分析,从而使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成绩有更大的飞跃。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投掷运动员 营养 膳食 结构分析

营养膳食与运动员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膳食是健康的基础更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合理的营养膳食可以保证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过程,运动时能使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顺利进行,并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更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对乌市投掷专业队进行了营养膳食的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为投掷运动水平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和辅助投掷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共计调查乌鲁木齐48名投掷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23人、女运动员25人,其中少数民族19人,所有被调查人均来自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乌市第七十中学、乌市体育运动学校、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5所学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查采用问卷法。发放问卷48份,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

2.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3.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题目,就所出现的问题访问投掷的专业老师、教练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决办法,为论文撰写提供可靠情况。

4.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的期刊杂志及政府文件为研究依据,为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分析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一)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的年龄情况

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对象中年龄在14岁以下的投掷运动员有1人,占总人数的2%,所占比例较小;年龄在15-17岁投掷运动员有7人,占总人数的14.6%,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多处于发育阶段,在营养膳食方面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年龄在18-20岁投掷运动员有29人,占总人数的60.4%,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骨骼发育基本成形,营养膳食按照普通田径运动员标准合理安排即可。年龄在21岁以上的投掷运动员有11人,占总人数的23%。

(二)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从事项目及人数情况

在被调查的五所院校中铅球运动员14人,占总人数的29%,铁饼运动员16人,占总人数的33%,标枪运动员18人,占总人数的38%。因为乌鲁木齐没有开展链球项目,所以人数为0。见表2。

(三)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获奖情况

从表3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取得了全国前8名的投掷运动员有1人,占总人数的2.4%,取得了全疆前3名的投掷运动员有21人,占总人数的44%,取得了全疆前6名的投掷运动员有8人,占总人数的17%,乌市赛前3名的投掷运动员有10人,占总人数的21%,取得了乌市赛前6名的投掷运动员有3人,占总人数的6.6%,没有取得任何名次的投掷运动员有4人,占总人数的9%。

(四)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食用早餐情况

从表4调查结果来看,通过计算每周吃7次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占33%,每周吃3-5次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占54%,每周吃1-2次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占11%,而基本不吃的投掷运动员占2%。通过调查每天吃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只有33%,而食用早餐不规律的人数较多,早餐作为投掷运动员应每天都吃早餐并良好的习惯。

(五)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主食摄入情况

通过调查,主食少于850克的人数23人,占总人数的42%,接近一半人数,可见忽视了主食对投掷运动眼员的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还发现,所调查的投掷运动员基本不食用粗杂粮的制品,这阻碍了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吸收。

众所周知,主食中所含的营养成份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这也是投掷运动员供能的主要物质,资料显示投掷运动员所需的能量约为4700kcal,而我国运动员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推荐建议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5%,通过计算投掷运动员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为646.25克-763.75克。查表得知大米和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约为76%,计算得知投掷运动员一天摄入主食为850克-1005克。

(六)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蔬菜种类摄入情况

通过表5可以看出每天食用2-3种蔬菜的人数占了63.5%。投掷运动员摄入的蔬菜水果的种类越多表明摄入的维生素的种类也就越多,所以我们提倡投掷运动员要多种、多量的食用蔬果类食品。

投掷运动员一天对主要维生素的需求为:VC:175-250(mg),VB1:2.5-4.0(mg),VB2:4.0-5.5(mg),VB6:7-10(mg),VB12:0.004-0.009(mg),VPP:25-45(mg),VA:2.8-3.8(mg),VE:20-35(mg)。其中维生素C可以促进生物氧化,在抗运动性疲劳、抗贫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七)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对饮品的选择

通过表6发现,喝茶饮料和汽水的投掷运动员有21人,占33.3%。运动员提倡饮用适合自己的运动饮料。运动饮料的原理就是通过液体的方式为人体提供营养,让其可以快速为人体吸收。水占成人体重的60%,占少年儿童体重的65%,是人体体液的重要成分。水具有运输营养、排除废物、维持血液流量和酸碱平衡的作用。人体的物质代谢都是在细胞内水环境中进行的,水还具有维持体温、保持脏器的形态和机能等作用。因此,人体缺水可引起细胞功能下降,代谢能力降低,大脑机能减退,循环障碍,体温升高,血液酸化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引导能力。

运动时出汗丢失大量的水、盐叫脱水。脱水达体重的2%,即会导致有氧耐力降低;脱水达体重的4%-5%,运动能力下降20%-30%;脱水达体重7%,运动能力严重降低。所以运动员在气候炎热条件下进行训练时,注意水和盐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训练后补足失去的水和盐是获得良好恢复的方法之一。

(八)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营养膳食知识调查

通过表7发现,在我们所调查的48人中,有12.5%的学生相对比较了解食物营养价值,有50%的学生基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而有37.5%的人完全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九)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的饮食调配选择

通过表8发现,在投掷运动员的饮食调配中由教练调配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4.8%,由自我调配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63.5%,由家庭调配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15.9%,无法调配的有10人,占总人数15.9%。

(十)参加比赛的前期、中期、后期的饮食变化选择

通过表9发现,在投掷运动员的参加比赛的前期、中期、后期的饮食变化选择中24人选择有变化,占总人数的50%,无变化和无所谓的共占50%。

有关资料显示,赛前10天左右属于减运动量的调整期,在此期间的运动量一般都比较小。由于能量消耗少,因此,饮食的热量应相应减少,以避免因体重增加而对比赛不利。饮食中不要过多地补充蛋白质或脂肪等酸性食物,因为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物多数是酸性,体液偏酸对比赛不利。同时赛前饮食中应充分利用糖,使机体内的糖元储备充足。此外,在赛前10天开始增加维生素B1和A,因为维生素B1和A在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C应在短时间运动项目比赛前40min服用,方可达到预期目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市投掷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投掷运动员中14-18周岁年龄段学生占77%之多,这个年龄段学生正是身体发育阶段,需要钙、蛋白质等有助于生长发育的营养补充,并且被调研对象是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对象,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因此在营养膳食方面更应注意有年龄针对性,既要考虑到体力需要也要考虑到脑力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正确的营养膳食引导和补充。

2.乌市投掷运动员每日营养膳食均衡度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乌市投掷运动员主食有米面两大类比较单一,而且每日主食少于850克的运动员占42%,换言之有42%的人每日用于供能的碳水化合物不足,无法保证正常训练的供能。具体的特点是:(1)食用蔬菜种类过少;(2)运动饮料多集中于高糖饮料;(3)多数运动员有吃夜宵习惯;(4)多数运动员三餐食用肉类。

3.运动项目、运动成绩与营养膳食均衡度的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拿到全国比赛前八名和全疆前三名的学生中,运动项目与营养膳食均衡度的关联不大,但是运动成绩与营养膳食均衡度关系成正比,即多数成绩突出的运动员比较重视营养膳食结构合理、营养意识较强。

4.对营养膳食知识了解的程度

在调查中显示,将近80%的人十分了解营养知识,营养知识的匮乏是直接导致乌市投掷运动员营养膳食水平下降的原因,营养意识的落后,导致了不重视、不注意,从而在侧面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可谓后患无穷。

5.赛前、中、后期营养膳食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忽视赛前、中、后期营养膳食。由于投掷运动不同于马拉松跑、公路自行车等运动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比赛后两三天内的膳食应和比赛前的饮食一样,多供给糖、维生素和蛋白质,少吃脂肪,弥补比赛时大量的能量消耗。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和保证睡眠时间。

(二)建议

1.运动员及教练员营养膳食知识的普及

聘请专业营养师定期开设运动员营养膳食宣传教育班;定期组织学生自己创编营养膳食宣传海报或墙报;组织专家编订具有项目特点的营养膳食手册;在青年教师中培养既具备教练能力有具备专业营养膳食知识的专才;定期做调查问卷和讨论课了解学生营养膳食需求,解决学生营养膳食方面的困惑;家长与教练应定期进行意见交流与反馈相互促进。

2.加强教练员对营养膳食干预

针对项目特点制定每日每餐食谱;针对不同训练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运动员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加强干预力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饮食进行调整和监督;限制高脂肪、碳酸饮料、高胆固醇等亚健康食品的过多摄入。

3.学校领导对运动员膳食的重视

加强食堂管理人员和厨师对运动员营养的重视和了解;增强学校合理膳食科研方面的研究师资与力度。

四、结束语

现代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掘接近人类生理能量的极限,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相差无几,比赛的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只有百分之几秒或几厘米的差距。为了在竞赛中获胜,运动员平时除了要加强科学训练和科学恢复措施之外,还必须注重合理的膳食营养。膳食营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系统工程,疲劳与恢复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通过合理营养消除疲劳是运动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合理营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更有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研究型教学可以弥补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从问题引导教学进程、重视专业能力训练、强调“干中学”和激发主动学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型教学的优势;探讨了研究型教学的典型模式,即问题驱动模式、课题参与模式和论文引导模式;并从课程设置、课题支撑、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型教学的支撑条件。

关键词:市场营销;研究型教学;教研教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4702

1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市场营销”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专业之一,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就业率高。但是,近年来,部分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也出现了招生情况不理想的情况。部分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存在负面认知,认为该专业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性,难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学生产生这种负面认知的原因,除了对专业不够了解,更多源于现有培养模式存在不足。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偏重知识内容的传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用性认识不清;其次,专业能力训练不足,学生觉得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缺乏技术性、不够专业、比较空泛;其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尽管设置了很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学生仍不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最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导致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质量不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不突出。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仍有待探讨。

已有关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多关注实践教学途径,提出了任务驱动(金龙布,2012;周毓娴,2011)、项目实训(何浏等,2012)、竞赛引导(张薇,2009)等教学方法。此类研究一方面凸显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证实了通过实践教学途径提升能力的有效性,因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上述教学方法也存在局限:学生的介入程度较浅,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所培养的专业能力具备广度却缺乏深度。换言之,这些教学方法所培养的专业能力,足以胜任一般营销工作,却难以形成专业竞争优势。

“研究型教学”可以弥补上述教学法的不足。研究型教学将学习、研究、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何云峰,2009)。研究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透彻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提升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在面对真实市场中的复杂营销问题时,能够自主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是专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此外,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精深程度远超过一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专业特长,强化其专业竞争优势。

目前,将研究型教学运用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研究文献较少。李甲贵等(2011)总结葡萄酒市场学研究型教学实践,从选题、文献阅读、写作技能、时间管理、过程管理等角度提出了教学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类似的其他研究尚不多见。

2 研究型教学的优势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2.1 问题引导教学进程

问题引导是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并归纳和总结,充分认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用性,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独立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学期都围绕学期之初引入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某邮电类高校的客户关系管理课上,引入“如果你是运营商分析经理,如何识别离网倾向的客户”,全学期围绕该问题教学,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2 重视专业能力训练

研究型教学在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对专业能力的训练,专业能力对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增强市场营销专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技术性和专业性,形成专业竞争优势。

重视专业能力训练要求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注重营销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和市场调查研究等能力,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技术,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从培养方法和培养模等环节保障教学的有效展开。

2.3 强调“干中学”

研究型教学注重培养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动机,激发学生探究欲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形成综合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干中学”培养模式强调在学习的同时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提高效率,提升能力。

“干中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为全面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某邮电类高校在教学进程中提倡学生参与研究课题,边干边学,不仅获取了知识,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能力提升。

2.4 激发主动学习

改变以往学生处于习惯于接受知识灌输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倡开展自主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真实市场中的复杂营销问题时,能够自主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启迪思维,挖掘潜能,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倡发散思维。某邮电类高校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并采取论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市场营销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典型模式

3.1 问题驱动模式

问题驱动模式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学习训练,分析得到可行解决方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问题驱动模式中,教师将问题作为作业,学生带着问题寻找资料,通过理论和事实求证得出结论,并最终做出合理的解答。

整学期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围绕某问题展开,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获取知识。某邮电类高校在客户关系管理课上,先提出“如果你是运营商分析经理,如何针对有离网倾向的客户制定针对营销策略”的问题,在分析该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本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内容,按照问题驱动模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2 课题参与模式

学生不仅要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培养科学研究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参与课题参加学术讨论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学会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创新能力。

例如某邮电类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学生参与课题,运用专业知识处理问题,学生通过在课题中参与文献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等工作,形成专业特长,强化专业竞争优势,在提升市场营销专业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3.3 论文引导模式

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缺乏科研能力,不具备科研方法和技巧。教师将科研思路、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学习培养科研意识,完成分析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既体现学术价值,又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例如某邮电类高校在市场营销三年级中寻找有读研打算或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更深入、更系统性的专业知识,从搜集资料文献到做研究设计并撰写论文这个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市场营销专业研究型教学的支撑条件

4.1 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市场营销专业领域,融入现代教学工具,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适应当代社会信息、运用市场营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被动”传授与“主动”启发的教学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某邮电类高校为满足专业化和前沿性的要求,开设课程主要有:统计学、运筹学、营销前沿理论等;课程设置从内容上和方法上改进:让学生参与研究课题,用问题引导模式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课题支撑

横向和纵向的课题给相应教学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根据教学需求设立项目,并挑选合适的学生参与课题,从课题选择到教学效果反馈,详细探讨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学生从完成项目的角度不断学习改进,从而提升能力。

某邮电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实践计划的相关项目主要有:淘宝网店销售模式研究、网络营销模式研究、消费者行为调研项目等。学校还专门设立针对本科生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取优秀本科生参与课题,学习并实践研究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3 师资队伍

教师既要有组织科研的能力也要有研究设计的能力,在组织和教授学生适应研究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调查研究,给予帮助和点评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划并实施,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某邮电类高校基于市场营销专业要求设立营销策划、市场研究和学术科研等项目小组,由精心挑选的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使学生在面对真实市场中的不同营销问题时,能够自主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4.4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重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搭建科研平台,及时总结交流,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供参与科研和提升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中受益。

某邮电类高校配置了相应的教学软(科研团队等)硬件(实验室等)条件,健全科研平台管理制度,保障科研教学有序进行,使学生尽早进入学术前沿领域,科研平台的存在使得研究型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5 考核方式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缺乏创新。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应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融入知识、素质、能力等的综合性水平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传统的答卷和策划方案对专业能力的考察不强,全新考核方式应该满足:考核内容全面化,开放性问题多元化,综合性的考察学生的能力;作业和考试形式多样化,如研究报告、论文等,考核中推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金龙布.任务驱动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99100.

[2]周毓娴.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14):9394.

[3]何浏,杨伊侬,杨芷华.综合实训与案例相结合的地方院校本科教学研究——以《品牌管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7677.

[4]张薇.从上海市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看大学生科创竞赛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有效作用和实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31):7677.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略)

1.1(略)

1.2学生的相关学科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运动营养学课程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营养、运动员训练的营养3个方面。目前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差异比较明显。在中学受过完整课程教育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但缺乏相关的运动体验。一些体校或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对运动训练的感受较深。但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营养学基础知识部分因为与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生理学密切相关,学习起来感觉深奥、抽象,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也不高,而对于体育锻炼和运动员训练的营养等知识相对兴趣和需求要高一些。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动力,它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是运动营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1.3以往的教学模式单一

运动营养学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单一的教师授课为主,以考勤、作业、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虽然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但单一的授课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层次的需求,也无法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体育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很强,单纯的理论课讲授使得学生参与意识下降,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时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大学生,是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改进运动营养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2.1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因为运动营养学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的关系密切,授课教师必须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加学科延展性和趣味性,在学习营养学知识时,适当复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在讲授运动与宏量营养素章节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糖在不同运动状态时供能的方式差异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200次高抬腿、400米跑、1000米跑后根据自身体会,学习磷酸原供能系统、糖无氧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差异。同时可以打破章节顺序的约束,把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要求中对糖的需求这一部分知识适当提前,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切身体会中获得知识。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用课本的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最成功的体验莫过于在生活和训练中感受和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2.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为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运动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总结反思”的教学过程。设置PBL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4]。

2.2.1学生授课法学生授课法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展开讨论和制作教学课件PPT,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对新课内容进行讲解,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评价,总结优缺点,最后由老师点评、打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学生授课法改教师单调地讲解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最后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而且使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引入学生授课法旨在强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通过钻研、讨论、提炼等过程,学习新知识,并使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创造性教育的精神[5]。

2.2.2案例讨论法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养体育营养物质物质代谢

1.“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呼唤“营养体育”教育

体育概念一直以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两种: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狭义体育是单指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广义上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体说,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或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方法,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表以前,学校体育主要以狭义上的体育教育为基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素质也一届不如一届。随着中学生体育课堂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落实,各地方学校实施了新的体育健康标准。体育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淤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的教学方法;于要有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盂要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情绪;榆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要求各位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经验、有着过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改变学生和老师们的错误观念,而“营养体育”教学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法。

2.“营养体育”教育探析

营养我们通常所指营养素,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有供给能量,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身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营养体育是通过体育锻炼来维持生命活动与健康生长,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及人自身需要所进行的人体活动。

2.1 营养体育理论教学。体育理论思想教育是打开学生自我锻炼心灵之门,上好第一节体育理论是教师为以后的体育教学树立良好形象打下基础,体育理论教育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其分以下三步:淤理论教育。

体育是人们生存的保证,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人的本身”,人们也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活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减轻疲劳、防止肢体畸形劳损,可以使视觉变得更宽广,听觉和触觉更加敏感,肌肉的收缩也更加准确,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会使你的皮肤和体型更加健美。于体育改善人体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心脏、肺、血液、血管的健康运转。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你有足够的体力来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清醒的头脑,从而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盂体育能给予人们第二生命。体育的价值在“体育康复学”、“医疗与健康”来说是司空见惯了,体育锻炼比有些医药治疗都来得好,来的有效。古代的八段绵、瑜伽、四字诀等气功,还有现代太极、体操、游泳、跑步等等,当然,在生活当中你听到的看到的可能更多,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来治愈自己的身体疾病,在各行各业推动盛行。我校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一辈子”,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观,体育有如营养物质每天都要吸收、消化、再吸收、再消化,要不间断的循环和推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树立起营养体育的思想观念。

2.2 “营养体育”教学准备更符合物质代谢原理。营养体育首先讲究计划,它是打持久战的教学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教学。营养体育教学有着年度、学期、月计划和课时计划,在教学内容上选择贴近生活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选择基本体操的前滚翻与自我保护、武术的防身术、防溺水的游泳、运动损伤与急救处理,以及放松按摩等等一些知识和技术、技能。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能力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道院校普遍设置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环节、就业出路等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是就业的必备技能。但事实上,高校开设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缺乏整体规划,加之学生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力较弱,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完善现有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应用人才为目标,理论储备和实践技能都要与单位和社会运行紧密结合。从现实情况看,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供需矛盾,大量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涌向人才市场,而企业却无法吸纳这些专业学生,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也不能满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完善。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学时,可以缩小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另外,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增设实践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理论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实现创新,这种创新成为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支撑。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保障

开展实践教学是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保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务水平,使其能较快地融入市场,胜任工作,实现顺利就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教学,不仅扎实了基础理论,也强化了实验操作、软件运用、实训技能锻炼等内容,实现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1]。

3.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是有一定空间的,这也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为谋求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常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而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最直接的途径和渠道,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投身企业生产建设,使学生获取更多企业提供的平台,为校企联合办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实践内容越具体、越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越高,越能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2]。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

1.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思维观念的束缚,偏重理论知识的魇冢以理论掌握程度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论是社会实践、校内实验还是课内外实训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教学过程看,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仍沿用传统讲授型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大量理论知识,过于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较少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动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并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3]。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梳理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一个完整体系,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由实践内涵和实训外延两方面构成,校内实践教学的目标、环节、内容、思路和效果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的模式、手段、策略和考评要共同发挥作用。内涵条件是实践的方案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外延条件是实践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基地创建等,这些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事实上,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很少从系统性角度思考实践教学过程,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论形式如何都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参与了较多的实践活动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结论,无法真正领悟所学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学管理存在混乱

尽管部分高校鼓励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资源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但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却存在诸多混乱之处,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后,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追踪监督机制和双向沟通交流方式,而更多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实践方案设计和内容实施都没有深入研究,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管理经验不足,主观管理现象严重。高校与社会没有从双赢角度商议实践的具体方式,造成实践过程的评价和考核缺少量化指标,学生实践效果不显著,管理上的滞后造成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环节难以落到实处[4]。

4.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课程实践要求。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只局限于常规课堂教学,进入一线企业挂职的机会较少,学校、学院和实践基地的利益分配和资源对接不通畅,企业认为学生实践会造成单位负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则认为实践基地是免费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并没有给学校带来利益补偿。这样,实践基地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即使建设实践基地也只是作为实习环节的一部分,较少关注实践基地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长期效益等,导致基地利用率不高,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2]。

5.实践教学内容片面单调

实践教学内容是针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殊性来设置和安排的,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社会调研、业务流程模拟操作、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展开,显得片面单调,即使与社会及企业有一定接触,也只是局部了解。实践教学环境、项目、目标、过程及标准等都是虚拟的,学生参与企业真正意义的运行实践非常少,多数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的保密、安全或资源的限制,并没有提供针对学生的实质性实践内容,不允许学生参与企业的实务操作,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

结合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特点,要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导向,确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要,具体教学策略和模式可按以下路径展开。

1.更新理念,确保师资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突出经济管理的原理方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断更新理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实践应用教学转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顺利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归宿,增加实践课时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实践服务。

在更新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定期将专业教师送往企业挂职培训,接受实务技能训练,才能将企业的需求信息、决策方式、办事流程带入课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并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教师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水平,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既要有理论教学水平又要有实践能力,才能带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5]。

2.校企合作,质量优先

为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找到校企利益互惠和需求满足的交点,学校要尽可能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研究方向和教学资源为企业改进管理流程、研发新型产品、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企业则要发挥其拥有的信息和资源,协助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交通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

校企合作要真正实现双方共赢,就要保证合作质量,这也是推行校企合作的本质所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安排要与企业工作环境和要求紧密结合。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能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就要以质量为本,从实践经费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作好具体规划,并根据企业情况的改变灵活调整。

3.基地建设,注重效率

实践基地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良性运转的有力保障,要由校方和企业领导、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双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实践基地的规划和落实。

实践基地建设要依托校外企业加以推广,要持续性建设而不是一次性建设,使之真正为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渠道。因此,广泛实现产学研合作基地一体化,拓展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提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必须将专业实践、德育实践、调研创新实践和技能实践融为一体,体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4.方式灵活,考核客观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除了社会调研、企业实`外,还要在校内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可根据教学需要实施情景案例分析,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通过视频播放企业治理和公司运营方面的成功案例,由教师详细解释说明,增强直观效果;配备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实训室或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强化动手能力;以实践性、应用性、调研性和建模性内容为主,改革毕业设计模式,体现论文的实用性;开展论文大赛、创意大赛、风采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还要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提供经费和平台,由学生组队完成相应项目。

实践的具体形式要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避免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要做到实践活动专人负责,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选择性参与,体现实践为学生服务的原则。确立科学客观的考核标准和具体办法,分门别类的设置相应分值,由学校、学院和企业相关人员担任评委,区分学生的实践效果并给予点评并实施相应的奖励[6]。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科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从思路、规划和方式上确立相应策略,才能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深入,体现服务社会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刘尧飞:《经管类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设计》,《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4期,第136-139页。

[2]党文娟:《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1期,第158-160页。

[3]牛红军、张丙乾、董继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室科学》2012年第2期,第28-31页。

[4]曹婷:《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12年第10期,第66-67页。

[5]刘玉来:《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突出“活”和“实”》,《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182-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