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学生论文

美术学生论文

美术学生论文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1.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现阶段课程的发展,初高校生已经不像小学课程那样轻松,学生所面临的中考使得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受到忽视。学生对美术逐渐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度。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其重要程度虽然不等同于主要课程,却也是不能或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课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只能挑较为重要的课程来讲。美术教育的任务重,课程时间少,内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所有任务。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高校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二、美术教育在高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全面培养学生情商

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下,学生表现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对画作的喜爱程度和欣赏水平会呈现差异,在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对自身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使学生深切体会艺术欣赏的乐趣,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提升,情商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达成。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高校的美术课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是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师在全面授课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还应具有材料工具及作业表现手法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关注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使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更加重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生情感,修养,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觑,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成长,美术教育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需要体力运动,因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材料工具,动手制作或是绘制图画。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项策略

学生的态度及美术课自身的局限使得美术课程长期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的存在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才能充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开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培养高校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做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中,让同学们赏析西方著名画作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同学们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中,学生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通过感受画家的生平、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可以独立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感情的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积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等方式使艺术表现变得多姿多彩。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会给美术赏析课堂以“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教师的审美情感教育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情感都具有启发性作用。教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综合素质教学方式

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呢?

一、在教语数的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语数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语文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开天地》这个课文的想象非常丰富,配备的插图也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的形象,一个脚蹬着地,双手撑着天的巨人,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我是这样来增加美术内容的,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画得这么大?画面中天和地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的运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又如数学课里就有一个单元是《对称、旋转和平移》,所讲也就是美术图案里的内容,只不过加上了数学的元素。在教学中,我运用科汉•盖纳写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书中介绍的“对称与设计”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看看镜子中自己的脸,用尺子放在脸的中部,明白什么是对称。然后发给学生大小和色彩都不同的长方形纸,用了重叠或不重叠的方法进行对称的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方块形的位置以及色彩的关系,而且眼睛离不开对称的目标。学生通过设计活动,直观、平直的掌握要求学会的一个数学概念,体验创造设计的愉悦,同时了解、欣赏、感受美术中图案的对称美。“儿童学习了某种学科课程后,再创造有关的美术作品,他们就能在具体的经验中,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科汉•盖纳)这样既上好了语文数学,同时提高了美术素养,有了一定的欣赏素养,对美术也就增加了喜爱,喜爱了,兴趣也便有了。

二、就地取材,变匮乏为丰富

在教学工具匮乏的时候。通常没有美术工具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无法开展,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吧,在绘画教学中,一,尽量用一、二种颜色去表现画面;二,工具主要用铅笔、圆珠笔;三,增加线描画的内容。

如手工课要用的卡纸,住校的学生可以去边上的小店要一些香烟壳;又如《玩具望远镜》制作,书中要求的是用一次性杯或零食的外包装壳等废弃用品,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学生平时捡的矿泉水瓶、果奶瓶等,每人发了一份,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望远镜的桶身,通过粘贴,又利用山村取之不尽的树叶装饰,进行调整。二十几位同学每人作出了不同的报纸望远镜,效果同样好。农村的孩子一样非常聪明,只是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和给予练习的机会。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擦亮学生的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被丢弃的物品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样既节约又简便,更让孩子惊喜地发现,美,原来也在废物中!

三、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句话在新课标就有,比较老套,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真正让学生做到那是很不容易的。早先在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就拿早读来说,读是为老师而读。美术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学习、爱美术学习、主动学习呢?

开始我带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羡慕起来。果然,学生满眼看到的都是漂亮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爱美的心被促动了。在美术课的时候,我常常让学生按课文的内容板画简笔画,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比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我一边说,一边就在黑板上快速的画出荷花、荷叶在文中的情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单线线描同样能画出美的画面。

在生活学习中,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无形当中激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心理。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我这样一次又一次,一步进一步地做,学生美术学习的观念改变了,在提出教学任务后,学生比较配合,能主动的、积极的寻找材料及代替品。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体操教学;审美能力;有效策略

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美感的体育项目,其将不同形式的美感融入了运动当中,从而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性,主要包括舞蹈美感、音律美感以及形态美感等几个方面。艺术体操将人体与艺术有机结合到一起,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体操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美育过程。将审美能力培养作为目标融入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柔韧性、肢体力量以及身体素质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其审美观念。

一、形体训练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形体训练是艺术体操教学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形体美。形体美是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美感,包含很多细节。教师在开展艺术体操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合适的训练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站姿训练。站姿能将学生的外部形象完全展现出来,提高站姿的优美性主要在于将脊背挺直、立腰等。正确的站姿能展现学生的精气神。其次,坐姿训练。端庄的坐姿能将女性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其内在文化修养展现出来。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坐姿,让整个人看起来端庄得体[1]。最后,行走姿态训练。走路的姿态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现一个人的魅力,优美的走路姿态也是一名艺术体操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主要在于腿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与身体保持一种协调,展现出律动美感。所以,走路时应该保证身高、腿长与迈步的跨度相协调。

二、动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站在美学的角度上,稍具复杂度的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内心的审美活动。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利用艺术体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动作教学环节。动作教学的要点是动作的表现力以及身体姿态这两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舞蹈元素,使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形体的优美姿态能展现出来。例如,巴塞转体等舞蹈动作都能将肢体动作与器械相互融合,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美感。学生在练习艺术体操动作的过程中将这些舞蹈动作融入跳跃、平衡以及转体等动作当中则能适当提高体操动作的难度。

三、音乐感悟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体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中,还是在真正的比赛过程中,音乐无时无刻都被渗透于整个项目当中。融入音乐伴奏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韵律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动作表现中将力量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之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受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并能在音乐的带动下使全身的肌肉得到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节奏感,从而带给学生美学感受。另外,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肢体动作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美感。四、教师仪态展示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教导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引导其参与学习、训练以及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艺术体操技能的主要“模板”,教师的仪态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形象非常重要,优美的姿态、端庄的气质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都能影响他人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形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能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强化自身对美感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是一项展现美感的体育运动,也是我国体育运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审美能力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体训练、动作教学、音乐感悟以及仪态展示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试想,一个连美术兴趣都没有的人,他如何能翩翩起舞。但是,仅仅有美术兴趣,就一定能进行审美创造吗?不一定。对儿童来说,还有一个过程。开始阶段,他可能无从下手。其实,美术创造并不神秘,那些被大人不屑一顾的儿童行为,如缝沙袋、折纸、粘贴画等等就是一种美术创造。当儿童用自己的手和思维来涂鸦自己的想法时,不同的学生有不风的表达方式,都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一如成人的观点得到尊重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尊重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我们曾多少次讽刺、挖苦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我们又曾多少次呵斥这些涂鸦,我们曾扼杀了多少个幻想,我们当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时,我们又犯了多少次类似的错误,因此,我想在美术课上必许鼓励、支持儿童的美术兴趣,给他们机会表达自己,享受自己的成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唤醒他们的审美创造愿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鼓励欣赏学生有个性的作业画面,支持他们与众不同的画法,哪怕只是一个局部,从而唤醒潜在的审美感觉。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生造一个好句子,用一个恰当的词语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信心倍增,美术作业又何尝不可呢?教师的鼓励与表扬给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的态度可使之辉煌也可使之熄灭。这点点闪光就是学生的创造灵感,正确的引导可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创造行为,并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

二、倡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兴趣带进课堂,让同学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同时学习他人的艺术创作经验,提高美术课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全班学生的审美创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穿编丝线、撕纸、贴纸等行为。各显所长,能者为师,增长才干。这种艺术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一些精妙的工艺品,而这个过程便是绘画的创作素材,这些亲身体验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画面就显得生动活泼,而他们也乐于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样的审美创造,建立自己的画册、工艺品集,在老师的帮助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展览,给学生巨大的鼓舞,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