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一、主动担当,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但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而且是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一要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作为衡量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充分利用个人自学、集中研讨等方式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克服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思想情绪,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意识,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三是突出真抓实干。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三大革命”等关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上,敢闯敢试、破解难题,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比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为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不仅是对中央和省市委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二、履职尽责,勤勉作为勇担当。

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现在的大形势来讲,不履职尽责的问题表现多样,程度和形式都各不相同。因此要广泛深入基层一线、深入问题一线、深入项目一线,广泛通过专题调研、问题排查、系统梳理等方式,把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都查摆出来,达到“开肠破肚”、直面问题的效果;

然后对标担当作为标准,把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对号入座,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直面群众、直面问题,将真正有利于百姓的事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今天坐在这里的都是一家人,我们的队伍由初心而凝聚,因使命而壮大,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挑战,要知重负重讲奉献,团结一致讲担当,农村基层工作繁杂,比如说厕改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好螺丝钉的精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我们的使命。

三、把好方向,掌好担当作为之舵。

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担当作为,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同时还要把握好政策方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把握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把握工作重点,立足于工作实际,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工作计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牛鼻子”,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一名分管领导,首先要将业务弄通做实,这样在接下来的工作落实和协调中才能找准发力点,不至于延误工作的最佳时机,反之就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拖全镇的后腿。

四是善于学习,增强担当之能。

领导干部要做到善于担当作为,就必须严格按照的要求,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练就善于担当的“真本事”。这些本领对基层干部我们来说是必备之技,唯有克服自满和懈怠,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虚心向领导、同事学,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方可在基层工作中展现自我,结合领导班子部署安排,以寸我之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同时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特别是善于总结提升推动工作的好方法和好经验,也要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因地制宜的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实际当中,学习、提升,练就高强本领之后,才不会感到本领恐慌,在下步工作中,才有担当作为的底气。

五是严实作风,牢记使命勤作为。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交际法教学 口语 教学模式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以来,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一直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以往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学生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的学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语言是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怎样才能做到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是英语学习者普遍关心的事情;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把交际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解决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英语教学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交际法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它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获得交际能力。

一、语言理论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理论根据是:语言即交际。当我们进行交际时,我们会运用语言来完成一些功能,如争论、劝导或允许等。而且我们是在特定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完成这些功能的。说话者选择用来表达其思想的特定方式不仅取决于他的意图目的、情感状态,而且与他的说话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交际法的语言理论起源于功能主义学派。英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以为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话语篇章的范围:正在发生什么事?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话语篇章参与者的关系:进行话语交流的参与者、参与者是那些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等。

3.话语篇章的方式:语言在特定情境中起何种作用,例如语言是如何被组织起来表达意义的,通过何种渠道——书面的、或是口头的、或者是二者的结合。

归纳起来,交际语言观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系统。

2.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际。

3.语言的结构反映了交际的功能和目的。

4.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仅具有语法结构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在特定语篇中语言功能意义和交际意义的类别特征。

二、口语训练是大学生达到交际目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口语训练在大学教学课堂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交际法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重视学习者本身、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对于适合个人水平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特别能提高表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谈论与学习者关系密切的话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口语训练的模式可以很好的说明:口语训练是大学生达到交际目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课堂会话

课堂会话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它是交际法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交际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组织课堂会话时,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把教师的教学落实到学生的身上,首先,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好英语的能力和愿望。同时,师生双方要知道英语课堂的和谐交际应该是双向传递方式,现代英语教学法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要视双向传递是否通畅,即不是看教师说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要视双向传递是否通畅,即不是看教师说了多少英语,更要重要的是看学生开口说了多少英语;所以教师应善于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灵活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在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得体地进行交流的能力。诸如课堂提问、讲故事、复述课文等形式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例如:每次上课之前由学生轮流用英语做文字游戏、或介绍校园趣闻、或做值日汇报。

1.个人会话

通过值日汇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练习口语的机会;教师如果善于使每个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学生就会看到自身的价值,知道自己是课堂交际活动不可缺少的。从而就会关心和参与课堂交际活动。

2.提问会话

另外一种方法是让一个或几个学生成为中心人物,全班同学轮流向他(她)提出问题,他(或她)必须做出回答,提问可涉及各个领域,但最好事先提醒学生不要涉及个人隐私和一些敏感的问题,这个活动的中心人物也可以是教师。因为学生总喜欢更多地了解老师的家庭生活,工作情况及对事物的看法,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影响和教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方法。把思想教育于教学中,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给师生间、同学问的交流和沟通创造良好机会。

(二)角色表演/模拟

角色表演和模拟活动经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综合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方法之一。角色表演要求学生扮演“假定角色”,就是说学生扮演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模拟一般要求学生参与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涉及到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三)英语角

另一种方法是非常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那就是英语角。它一般是由学生,或由老师主持的,最好有外籍人,学校任何学生和老师参加的一种活动。在那里你不仅表现自己,还可以交上好多热爱英语的朋友,可以找到自信、动力等。 转贴于

三、紧扣教材内容提问,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纽南(Nunan)将交际法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五点:强调运用目标学习交际在学习情境中使用真实语篇;提供机会使学习者不仅重视语言而且重视学习过程自身;扩充学习者的个人经验;将课堂学习与课外语言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交际法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几乎事事都有交际意图。学生要使用英语进行各种交际活动,例如游戏、角色表演、解决问题等。交际法教学过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交际法认为教材是直接影响课堂活动和语言使用质量高低的因素。简言之,教材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交际语言的运用。当前交际法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篇章型、任务型、和实物型。

(一)篇章型教材

设计出版了许多这类教材以指导和配合交际法教学,但有一些教材事实上是大致按照结构主义大纲编写的,稍加调整就声称是以交际法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当然有些教材与以前的课本相比有不小的差别,比如莫罗与约翰的《交际教材》,教材中没有传统对话、操练和句型等,而只用了大量的可视材料、录音材料、图片、启动对话的句子片段等。

(二)任务型教材

为了配合交际法教学,这类教材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表演、模拟和任务型的交际活动。教材通常包括练习册、提示卡、双人交流练习册等。在双人交流材料中通常有两套不同的材料,分别为两位中每位准备的。这两套材料有时是互补的,每位同学必须通过获取对方掌握的信息,才能把各自手中的材料补充完整。有时要求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两人之间有一定关系(比如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材料还提供其它一些材料以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实践。

(三)实物型材料

许多交际法的支持者都提倡在教室里使用“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以语言为基础的实物,如路标、杂志、广告、报纸、图表和可视等。可以围绕这些材料开展各种语言交际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其不仅要重视语言,而且要重视学习过程。这种活动方式包括学生一边用语言来活动一边做事情,例如制作广播节目使学生用外语进行读、写、谈等。同时还得去摆弄录音机、音响效果、音乐等等。这种实践活动与交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相一致:如果学生学习外语时能够感觉到他们正在用他们学习的语言做事情,他们会对外语学习更加有信心。

近20年以来交际法已经有相当的发展,它对大学教学法的综合表达使得它与其它教学方法在范围和地位上都有所不同。当今大学都正在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并认为它是目前教学法中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5.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89.

[3]杨欣欣.再谈交际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4]张文.交际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2).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英语教学中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因此,在发展英语听说能力的过程中,二者要协调一致地发展。此外,英语听力理解有很多影响因素,如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听是主动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主动表达和传达信息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和巩固。

首先,听是说的基础。在语言交流活动中,交际双方都把自己当成听者,而把对方当作是说话者。在交际者接收和理解信息之后,要进行内在信息处理,在此基础上产生表达动机,然后通过内在和外在语言的转化,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说是建立在清晰的接收和正确的理解之上的。因此,没有信息的输入、积累和语言信息的综合分析,就不会有思想的自由表达。

其次,说是听的前提。语言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输入,说是为了另一方的听。这种内在系统的口语交流模式表明交际者要进行口语信息的输入和理解。清楚正确的表达信息能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再次,听和说的技能相互影响。听和说都是对语言口语符号的处理,听和说的能力就是对语言声音符号的处理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话能力较高的人说话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此外,大脑的运动语言神经中枢与听觉神经中枢紧密相联系。说话人根据听话人接收状况经常调整讲话内容和语速,听话人也会按照说话人的讲话内容来调整听的重点和方向。因此,在发展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听和说的能力要协调一致地发展。听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习者获得足够和纯正的语言输入,这是说的良好准备;说有助于吸收和内化随时听到的信息,并使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成为表达个人思想的渠道。听和说相互检验和监督,一方的提高可以促进另一方的提高。听和说的技能是不断重复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

总之,语言交流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听和说是两个有着相反运动机制的过程,但双方处在相同的交流环境中,并使用同样的声音媒介和神经心理基础,采用同样的信息处理模式来接收和处理语言信息。正是同样的基础使听和说的技能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和影响。这种内在联系要求听力教学应该将两种技能的提高适当地结合在一起。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将会有助于信息的内化和学习者交流能力的提高。然而,英语听力理解是被很多因素所影响的,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主要接收两种信息来源,分别是系统的或语言信息和图式或非语言信息。语言信息包括语言知识,如发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也就是听力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非语言信息包括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情感因素和听力材料等。

语言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尤其是语音和音位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经常会成为正确理解的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在理解生词较多和句法稍难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感到太吃力,然而有时在听简单熟悉的单词和句子时却怎么也听不懂,认识的单词在听力材料中却无法识别,这种情况往往更让学习者受挫。通常学生只了解单词在孤立状态时的读音,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句子也无法流畅的表达,甚至还处在单个词说的状态,所以,他们无法感知在连续的语流中单词的语音特征,这给学习者听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多困难。在连续的口语中,单词互相连接,音位有时会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在听力课堂上他们通常在听前或听后会解释一些生词和较难的句式,并且听力材料至少会播放两遍,因此由生词和较难句法所造成的听力障碍能够较容易地被清除,但是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一些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知识,如连读、省音、弱读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听力理解的极大障碍。

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他的情感因素也会对他的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影响。前者指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历史等的理解程度。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使用的差别,因此在听力中,学生很容易误解语义。长期的被动语言输入往往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结果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失败结束。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他们具有进一步深入探求知识的欲望(h. d. brown, 1994)。这些非语言因素如果被忽视,听力理解的提高同样是有限的。

听力材料的因素

足够的语言输入是听力提高的一个前提,恰当地选择听力材料是及其重要的。听力课堂上经常令人沮丧的情况就是听力教材老化不实用,不能及时更新,听力材料的语言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将来的语言交流做准备。结果,很多学生在听力课上缺少主动接收语言信息的兴趣,在他们眼中,听力课成了“睡觉课”。好的听力材料应该是语言真实,包含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实用有趣,能够使他们有机会在日常交流和对某些话题进行讨论时练习和使用。此外,听力材料应该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将听力材料制作成生动的演示光盘,真实的交流场景,真实的人物,并配有必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便加强理解。

总之,听力理解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克服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新时期英语听力教学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rown, g. 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longman. 1977.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专业英语 新教学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1

Discuss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Materials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GUO Rui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442002)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zed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our university and based on the opinion that the ESP teaching should combine using with learning perfectl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velop a new teaching model for ESP courses and provide several teaching methodologies for reference. It also discussed the obstructing factor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SP; new teaching model; countermeasure

0 前言

目前S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社会对具有专业英语能力、创造力和专业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在市场经济竞争和人才跨国流动中也更具有优势。因此,如何转变现有单一化课堂模式,培养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化技术竞争的人才,才是新形势下的挑战和目标。在专业英语课堂上,师生同为教学主体,发挥好主体优势,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将从ESP定义与特点出发,结合国外英语教学法交流和我校实际教学现状,探索更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1 专门用途英语特点及教学现状

为了区分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我们有必要了解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or ESP)是1970年出现的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Strevens对于ESP的定义是:“和学校里的通用英语不一样,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①目前,学界认为Dudley-Evans 和 St. John对ESP的修订定义更为主流和宽松,他们把ESP学习对象扩大到初学者,把ESP教学重点放在学科中的语言交流能力而非内容。也就是说,ESP的教学核心是特定专业或行业领域里使用的语言,如词汇和句法、语篇和体裁,尤其是这个领域里的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②③

教育部在2016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中,应特别重视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④尽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但是在各高校仍普遍采用的主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囊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能力的全面训练,更谈不上达到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教学目标。⑤

目前,我校材料成型专业英语为专业必修课,教学班人数常为80~100人,班级容量大、教学主体庞大,非母语教学课程,为管理和控制教学秩序,这必然驱使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满堂灌词汇和语法,学生整堂课拍照笔记。这将重新回到课堂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以上的教学模式剥离了学生思维与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割裂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体验、兴趣和价值观的联系,学生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 ESP教学新模式改革理论与方法

2.1 新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师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其教学模式应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Hutchinson有关学习的基本原则和Williams的语言教学心理的理论基础。⑥⑦Hutchinson认为学习是一个发展、思考和积极的过程,并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赖于学生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学习还是一种情感经历,因此要求教师尽量使教学活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从而降低学生学习中的负面情感因素。Williams语言教学心理中提出建构主义、社会交互和人本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均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人和社会属性:学习的内容要体现学习者在知识、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与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学习方式要有自身知识的递进和思考,与周围环境和人物产生交往与互动。并进一步强调“学”和“用”的有机结合,“用”是“学”的目的,也是“学”的手段,提倡学习者在交往中全面提高内在素质。

2.2 新教学模式设计的具体形式

新教学模式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和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其中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教学活动环节均设计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更好发挥生生互动的效果,课堂内容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分别以组织、引导、激励、评估和参与者等不同身份融入到教学中。下面将着重探讨三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模式:

(1)信息输入为前提,任务驱动为目标。对于首次接触专业英语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已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但对于专业英语课程来说,学生们首先面对的难题是多数在日常英语中未曾涉猎的专业词汇,而材料类专业英语包含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表征、材料成形及其热处理及材料加工与表面处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课堂设计,如问答、观看专业相关录像片段、观看相关讲座和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认知词汇、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并较好衔接学生已有知识,使现有知识和所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加强知识输入效果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设置以输入知识为载体的专业任务,充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知识运用能力。该方法以“交易”为例,根据班级容量可以将学生分为3~4小组,每组从“原材料交易”、“加工设备交易”、“技术转让”等主题中选择一个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原材料铝交易”,一组学生扮演原材料供应商,一组学生扮演原材料采购专员,教师给供应商组不同铝材型号,并对应提供采购组不同铝材产品,分配完任务后,两组学生之间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进行交流,最终完成原材料交易。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需要根据已学专业知识推断不同型材的应用范围,进而用英语提供给对方不同型材原材料的组织性能、加工工艺、成本及适用范围等参数,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材料各项参数的表达方法,完成了从知识输入到掌握消化后知识输出的递进,感受了专业知识领域的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

(2)分级分层教学,个性化风采展示。历年《教学大纲》中都对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等级目标进行了定义,并且多种理论均认为应消除负面学习情绪,进行鼓励式教学,因此新模式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不同能力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定制个性化展示方案,鼓励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比如定期进行学生风采展示,教师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根据其兴趣挑选一定难度的文献资料给与学生,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和结构替代资料内难点部分,由学生于课余时间整理资料完成PPT制作后进行课堂讲座展示。讲座前学生将生词写在黑板上,简要介绍讲座内容,讲座结束后可以进行演讲人提问或者回答听众问题,教师则作为评估者进行相应指导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展示厅,指导学生自己根据展厅内汽车零部件查阅相关的材质、加工方法及用途等信息,进行翻译和语言组织,形成完整解说词,进而带领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英文导游解说。

(3)学以致用,实操训练验真知。知识学习的目标是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学习同样如此。语言的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信息交流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达到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和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目的,实现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循环。比如对于材料类学生来说,材料组织与性能检测、材料加工成形及其模拟等方方面面都将涉及到各种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而大多数仪器设备说明书、软件操作界面均附带英文版,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内所学习内容进行试翻译,进而比对中文版或者汉化版进行相应修正,检验自己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新模式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必然将制约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应对。

3.1 师资方面

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决定了该课程区别于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一般认为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英语基础的教师是最佳授课教师人选。目前,我校专业英语课程也遵从该惯例,除商务、旅游等个别专业由专业英语教师授课外,其他工科学科基本为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对于该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解决:(1)针对工科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教师,他们经过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大多缺乏英语教学的方法。因此,可通过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进行改善。近年,我校积极推广国际合作项目,大批教师获得赴英英语教学培训的机会,这不但提高了教师们的英语教学水平,还提高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并且教师发展部门定期聘请外教授课的方式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2)应转变专业英语教师不能教授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的传统观念。专业英语教师并不一定最了解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可能比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推动课堂交流。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领域内语言技能,实现专业领域内的交流和有效学习。

3.2 学生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对象,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学生的参与度密不可分。然而,部分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推广将带有抵触情绪,这是因为新模式将不再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如阅读专业英语文章后进行翻译练习等机械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此,教师在课程导入前应该让学生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特点,语言的学习最终效果是达到以语言为工具达到专业领域内无障碍的知识获取与分享目的,并且其学习特点应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这也有别于数理化课程的学习。

校级本科教学与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JX201605

注释

①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M. Tickoo. ESP: State of the Art.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②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

③ Dudley-Evans.T. &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④ 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⑤ 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国外语,2011(5).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技能;口语交际;策略培养

现在多数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自信不足,口不能言,词不达意现象普遍。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对口语交流虽然也抱有美好希冀,但是整个教学更倾向于“重笔头轻口头”的现状,使语言的综合运用成为理论上的可行,口语交际犹如模式表演,徒具外形而已。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课标中说的技能再细化,形成课堂行之有效的微技能呢?

百度百科对微技能的界定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吸收、了解该语言书面或口头发出的种种知识和信息。基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学好语言就要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而每个技能又可划分为更小的语言技能,即微技能(micro-skill)。

一、Why――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微技能

1.搭建框架,指导口语教学

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英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快捷、最专业的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韵律和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微技能的界定让教师能准确认清每节课的语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预测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体系

怎样的语言交际是完整的?今天的交流有效吗?学生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的评价与衡量。微技能的渗透和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更突显其学习意识,收获成功。

3.给家长有效参考的标准

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极为关注,语言微技能的教学使他们能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英语表达状态,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学会指导沟通的途径。

二、What――使用微技能需要什么

1.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领航者。教师对微技能的准确认识,对语言材料的精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会并熟练运用于交际中,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交际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微技能,并能运用微技能进行口语交际,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2.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是学生进行交流的内容,只有合适、有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并注重微技能的使用和反馈。小学生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要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整合。可以是教材上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英文歌曲,简单信息等资源,也可以是网络上的一些趣味话题或时文等语言资源。

三、How――怎样使用微技能

1.明示口语微技能目标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大道的目标。”语言微技能中需要的策略有:语音类(发音、模仿和语调)、口语策略类――有关话题的引出、维持、插话、转移、回应和结束;运用不同的口语词块,固定句型表达等等。

2.组织针对性口语活动

(1)耳濡目染

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语言也是如此,要想学会交际,首先要学会倾听――听英语表达的语气、节奏、力度;其次就是多模仿――学语流,学地道的表达。除了布置例常的每周20分钟听读外,每天的早读课我都安排学生听迪斯尼动画英语,剑桥动画英语等原版语音材料十分钟;之后让学生跟录音朗读;关掉声音,尝试给录音进行配音。在这样的语言环境浸润下,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地道、更流畅、更自然;能学会利用非语言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开口、勇敢地开口、优美地开口。

(2)头脑风暴

口语交际之所以会困难重重,学生有口难开,绝大多数原因在于学生“积不厚,启不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补充经验,提升水平,拓宽思维。牛津教材的设计大多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语言材料,对于这样的一些材料,我们要善于放手,鼓励学生关注话题的引出、维持,善于将过去的知识组成自己的口语“储蓄库”。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时事话题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的练习,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收获很多。

(3)脱口而出

学习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用。微技能最终的呈现方式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口语输出。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每个单元的主题、学生的生活时事进行大量的talk show练习,为学生脱口而出创设机会。

脱口秀练习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重组大脑中的信息,并通过简单的交流,比较流畅地进行表达,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胆识,也可以检测学生各项微技能的综合运用。

3.学生主动反馈与评价

(1)知“微”积厚――微技能“举一反三”

学习者要能够连贯地说出几个词或几句话,前提是学生有这样的语言积累;学习者能够把词语按照不同的长度,以组块的形式说出来,关键在于学生的组块意识;学习者能够按照某种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班有一本“诸葛亮词汇本”,学生本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收集。如字母a开头的单词:apple,an,animal,Ann,American,...,拓展到以go开头的词组:go swimming,go to school,go home,...形容人或事的词;形容动作的词汇等等不一而足,积累语言厚度。

(2)知“微”见“章”――微技能“举三归一”

微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和评价,离不开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例如,表演对话“mummy and her baby”,学生分别从得体性、准确性、流畅性给表演的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风采奖”;评选“礼仪小卫士”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流活动,实现微技能的举三归一。

(3)知“微”见“著”――微技能“归一悟三”

语言的各项技能都是互通的,能说会说就懂得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写,即所谓归一悟三。在微技能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更善于模仿,更关注听到的内容,并努力尝试运用听到的内容;学生通过词汇和句型的积累,能在口头上表达对某一话题的理解,并能通过话题进行简单的写作。通过微技能目标进行作文的互相评阅。同时通过写作,反馈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再训练,最终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语言微技能不是万能的

史宁中教授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传递的,只能考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语言交际的智慧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微技能的运用也离不开基于学生实践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技能都是空谈,所以我们切忌微技能的喧宾夺主,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