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范文第1篇

多想看淡过往,多想相逢如戏一场,不在让失落的青春烙上层层伤,可浮生留梦,始终做不到洒脱,只言片语中都是这绵绵的情殇。明知道过往是幕剧一场,我却一回回为它彷徨,明知道追忆只会换来叠叠伤,我却执着愿在颓废中迷茫。

又是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悠悠荡漾起落寞的旋律,千丝万缕的挂念,是你熟悉又模糊难舍的容颜。那些风轻云淡的日子,仿佛昨日般清晰,闭上眼,仍能看到那柔柔的长发,清汤挂面似的脸庞,还有嘴角淡淡的忧伤。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我宁愿宿醉在梦中永不醒来,用我一生的温柔,守护着你的容颜,每一天都牵着你的手,每一天都看到你的笑,没有离别,没有忧伤,走近我,温暖你!只一眼,便是幸福,只一霎,便是天堂。

就这样,沉迷在虚幻中,带着满满的思念,在斑驳陆离的世界里,一次次把你追寻,无言的等待,无期的守望,茫茫人海,你却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荒芜的心,一遍遍叹息着,这尘世的缘分,来的突然走的又这样匆忙,相逢一场,留下的只有苦恋的心,唯美的伤。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你只是我路过的寂寞渡口,梦醒之后,怎会留下这些悠悠的缠绵伤。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你只是我路经的一朵闲花,梦醒之后,怎会留下些许浪漫的芬芳。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你只是我路上的一处风景,梦醒之后,怎会留下这般痴心的留恋。

回头望去,思念远在天边,低声呻吟在凄迷的世界,风中摇曳的生命,为一份尘世滑落的感情,呜咽着悲伤,哀叹着缘来缘去的无奈,种豆相思,却永远结不出情果。一句再见,成就了离别,眼泪在路上尽情的落下,瑟疼了眼,刺疼了心。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我是否会叹原来你只是我的梦境,不会让泪水一次次在无声中悄然滑落,不会让心一次次在脆弱中泥泞不堪,不会让回忆一次次在忧伤中支离破碎。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我是否会因为知道一切只是一场梦,而停止在流年里的吟唱,不在为之一次次洗白了颜,这割不断的思念,这舍不去的忧愁,在褪色的梦里,是否会变的越来越淡?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我是否会看轻尘世间的缘分,不在为之执着的燃烧中哀伤,所有的细节,在醒来后渐渐的遗忘,不在为一份早已注定的结局,让心在回忆中成伤。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你不会是我心扉出最美的回忆,此去天涯相隔,我不会日日为一份过往苦苦缠绵,世间悲欢离合本就多遇,叹一切梦一场,心会舍去多少忧伤。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你只是我梦里的出现,你的美丽只是瞬间,从我身边离去后,我不会记住你过多的画面,不会让你闯进我的生活,让你带走了我太多的欢颜。

若,相逢只是梦一场,这些在流年里一遍遍细数的曾经,敲在心上的时候怎会这般的疼痛,怎会躲在陌生的地点,想你一次次泪满面,这辗转反侧的忧伤,怎会悄悄地来到我的身前。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范文第2篇

——文/浅月若寒

空荡的房间,落寞的心,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嗟叹感伤,面对前途的迷茫。其实害怕一个人的孤独,却不得不习惯了一个人的寂寞。打从那一天舍友拖着行李踏上了归途,姐妹们便一个接着一个离开,迟早都是要走的,离开这个我们温馨的小屋。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离别的身影终于消失在眼际,那一刻眼泪在打转,但是她安慰我说,我们要相信自己,现在的离别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兴许哪一天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夜深人静时,独居小屋,望着对面收拾空了的床铺,不禁再次伤感了起来,想到未来,一朝分别,很难再相见,心不禁疼了起来……

是夜,如死海般沉寂。畏缩在墙角,静静地听着依旧是伤感的曲子,面无表情,想哭却发现已没有再哭的力气,即使哭断肠,也没有人安慰,于是不想再掉泪,就让今夜放纵一回悲伤,趁着无人的时光,待到阳光下再假装坚强,拾起明媚的行装。为什么只是我一个人?我还在等待什么?面对前方一片未知,心如止水,不知何去何从。心情开始低落,不知何时才能平复,此去经年,天各一方。

相识不如相见,相见不如怀念。注定要分别,莫如不相逢,纵使相逢应不识。几年前的那个秋天,天涯海角的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相聚,从此形影不离,一起笑一起哭,相濡以沫。我是坚信缘分的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多少人有缘相见却无缘相守,多少人重逢却又擦肩,我们能够在一起生活度过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该是前世千年的回眸换取,五百年相遇,五百年相守,余下的日子全部交给怀念,注定还是要离别,只是这份情早已久久伫足心里,成了此生难以割舍的眷恋,纵使相隔天边云端,也随风万里延绵……

人总是在行将失去时抑或失去之后,才懂得怜取眼前人。不禁回想起前尘那个与我水火不容的姑娘,直到这一年最后的时光里,无论过去多少恩怨多少隔阂,全在这一刻化解为宜,竟也会赔上些许泪花儿,告诉自己是真的不舍。多少话儿都在这一刻说尽,深怕一个转身就是一生,我曾以为此一别无需遗憾,竟是高估了自己,一颗感性的心总是无法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别离,很怕别离,很怕失去,曾经拥有过,想起就心疼。

沉闷的气氛下,彼此只是不语。心中都清楚这个场景终会来临,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想要安慰别人却发现连自己也安慰不了。终究还是无法善意地将自己伪装起来,我还是那个最真的自己。一副愁眉地对着姐妹们说着伤情的别话,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一别天涯远,难再续前缘。我笑着说:“没事,等你们结婚的时候,我一定会去”。每个人都把希望寄托于此,便有了一份期盼,即使尚且遥遥无期,可未来谁又能说得准。没准哪一天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重逢,相互一惊,便是会心一笑,那时你已是最美的新娘,让我为你披上嫁妆。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范文第3篇

织女:

几千年过去了,一年一次的鹊桥会,成了我们之间惟一的交流,每次匆匆来去,不及话尽心底的相思,又得挥泪作别。这个悲伤掺着喜悦,快乐浇着忧愁的日子,我们已重复了太久,我不愿相信这是我俩永远的宿命!

记得初逢你时我一贫如洗,目不识丁,倒是有了不老之身后,多了学习的时间与机会。今夜我铺纸着墨,道来数千年来的际遇......

儿女成家后,我便带上那张牛皮上路了。它是我最看重财富,只有它才能让我飞上鹊桥与你相逢,亦不敢忘老牛对我们的恩情。

日子过的一直很清苦,直到有一年,我在一个渡口拾着一木箱,打开看时却见金银各有百两。当时也有拿走的心理,可想,丢的人不知有多着急!我在那里等了两个时辰,终于见失主来寻。那人姓胡,徵州生意人,他见我为人正直,便让我随他做生意。

十年之后,我执意要走,不想让他和他身边的人看出我是不会苍老的。他在钱庄为我存了一笔钱,一两金赚十两金难,百两金赚千两金却不难,后来的百余年,大多以生意为生。可生活上的富足让我的心更空虚,也一直在追问自已,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约一千八百年前的一天,我路过一个叫做断肠崖的地方,风闻有神雕侠夫妇曾在那里留下一段佳话。神雕侠杨过之妻小龙女身中剧毒,又怕自已死了,杨过无心求生,便在崖边留字,说十六年后再相见!她以为十六年的时间,可以淡去杨过对她的感情,不至寻死,然十六年后,杨过等不到她仍跳下悬崖,却在崖下重逢爱妻!

我深懂杨过的心思,爱人的心都是一样的,有如你我!如果有一年七夕,鹊桥上少了一个,另一个如何安置自已没有尽头的人生。

二十一世纪中叶。数千年的游历让我精通各国语言,也读了不少书。有一个黄昏,在美国剑桥上看夕阳的时候,偶然认识了一个机器人杰瑞。虽是机器人,他外表与常人无异,他有人一样的思想和情感。闲谈中得知他与红尘中的一个女子相恋了,他们可以一起生活,但那样的话,他会失去永生的机会,会和常人一样生儿育女,然后慢慢老去。

他在那个家族里生活了二百多年了,给予他生命的老博士去世后,因感激他的恩情,一直不舍得离开他们家,但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他目睹了这个家族里的一场场生死离别。每一个亲人的过世都是心中的一场浩劫,他说,永生不是幸福的。

六十年后,我再回去看杰瑞的时候,白发苍苍的他正坐着摇椅,他的妻子坐在他的旁边,手里帮他剥着巧克粒糖,边递给他边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天你很乖。”我没有打扰他们,悄悄的走开了。世上的人有生有死,花草有灿烂也有凋零,这样的过程,是幸福的,因为每一种变数都在诠释生命的短暂与精彩。

而我们,活的开心吗?不过是用无尽的时光去重复同一种日子。等待,相逢,别离。等待,相逢,别离.......

有人曾留词说我们,两情若时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我想说,若能转世续蝶梦,何必千年守鹊桥。我日日牵挂银河彼岸的你,你时时担心红尘的我。这样的相思不是快乐的,这样只有约期,难共寒暑的分离只会为你增添无奈与悲伤!

织女,现在已经是二十二世纪了,科技发达到人可以来往于太空。千百年来,我一直在苦心研究自然学,在离地球一亿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名为圆梦天涯的星座,有可供人类生存的条件,那么远的地方,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必能逃出天兵将的视线。

但有一个前提,在那里,我们的生命只有一百年,你愿意随我去吗?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范文第4篇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烧着,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夜无眠,踏记忆而行,遮一襟风,挽一袖月,找寻前世的你,拭去岁月的尘埃,拣过往的足迹装入行囊,将你我的故事清点、收藏。

此刻,我分明看到了你我那些曾风尘仆仆相聚的岁月。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生活,便披上了华彩,那时,思念,从来就不舍昼夜,不管严冬,不理酷暑,跨越千重山,万重水,只心中那个执念,足可以穿越千年的尘烟。那个火红的五月,重逢的五月,你为谁撑一柄紫色的遮阳伞?那个寒冷的冬天,你握谁冰冷的手心疼地温暖?那个盛夏,谁又用纸巾为你拭去脸颊上如豆的汗水、让你神情里充满了欢喜?你问: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深刻含义吗?我便沉沉地难过了整天,此后,无数个日子,思念如潮踏夜而来,滴滴流动在心海。

那时,静夜,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便飞向遥远的你,回味你举手投足间的儒雅、回眸微笑中露出的爱恋。思念中常常陷入一种莫名的情绪里,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诗,“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尘世间,有些人,有些事,错过就是一生。

一切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吗?如果年少时不曾相遇,不曾相悦,或不曾错过,就不会有数十年渺无音讯后绵长的牵挂;如果没有那次不刻意的重逢,就不会有后来再次痛彻心扉的别离。那场相遇后,以为生命便一绽绚烂,以为你我的世界因彼此而永恒。你说,假如不曾错过,我们现在会在某个安静的院落度着平淡而幸福的时光,即使没有锦衣玉食,无高官厚禄,日子也会有滋有味。于是,梦中幻想:在烟火缥缈处,在一爬满绿藤的庭院,和一心仪男子相伴相随,恬淡安逸,早迎朝霞,晚送夕阳,静心将日子过得情深意长。初一:小军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范文第5篇

这位饮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专家,追随钱学森半个多世纪,奠定了我国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并将毕生心血倾注其中,至死不渝。

“病重住院期间,父亲仍然时时惦记着工作。”其子庄飞告诉记者,庄逢甘常对前来探望的人表示,病好了以后还要回去工作,要“大干一场”。

可是,这次他的愿望没有能实现。

追随钱学森走上“空动”研究之路

1925年2月,江苏常州一户以榨油为生的人家喜得贵子。也许是为了表达久旱逢雨的盼子之情,父亲庄德成为儿子取名逢甘。

10岁那年,庄逢甘进入常州县立初级中学学习,成绩出众、文理兼优。几年后日军侵华,深受民族气节教育的他心急如焚,只恨自己不能跃马横刀走上抗日战场。

1942年,庄逢甘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寻求航空救国之道。5年后,他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在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李普曼教授的指导下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专业。当时,钱学森正好在该校担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于是庄逢甘不仅得到了钱学森的业务指导,还有机会与他交流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理想。

由于在湍流统计理论方面的杰出才华,庄逢甘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已收到学院让他留校当研究员的聘书。不久又受聘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学者。

此时,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庄逢甘听到祖国的召唤,再也按捺不住。1950年8月,他毅然放弃在美国已经获得的荣誉和地位,回到祖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1951年7月,经知名学者周培源、钱伟长推荐,他又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兼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陈赓将军点名将庄逢甘调到哈军工,讲授空气动力学并筹建实验室。2年后,钱学森到哈军工参观,一到学校,便要求与庄逢甘等人见面。分别五年后在祖国重逢,庄逢甘十分兴奋,说:“你回来了,这下可以好好研究一些理论了。”钱学森对他说:“现在主要不是搞理论研究,而是要搞工程建设。没有工程建设,研究就是空的。”一席话,给庄逢甘深刻的启迪。

不久后,钱学森向国务院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草拟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规划,开列了参与此项工作的21位高级专家名单,其中便有庄逢甘的名字。从此,庄逢甘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走上了火箭、导弹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一名饮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专家。

给卫星、导弹研制架设“高速通道”

1980年5月18日,我国成功地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一石击起千层浪。西方航天专家立即做出推断:中国已经建成了专门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试验的秘密机构,而且具备了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

这样的推断并非空穴来风。空气动力学在航空航天业发展中被誉为“先行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美国、前苏联等世界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成立了部级的研究试验机构。

1956年10月,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最早组建的十个研究室中的第七室就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室。年仅31岁的庄逢甘被钱学森点名担任该室的技术负责人。

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有三大手段,风洞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风洞是一种能产生人工气流,并能观测气流或气流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管道装置,不同流速、密度和温度的气流能模拟各种飞行器的真实飞行状态。对机、导弹、卫星来说,没有风洞,就意味着要做实弹试验,而一次试验的花费则高得惊人。

庄逢甘深感重任在肩。1957年8月,他起草了第一份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设备规划,随后在外援中断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条件下,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开始了逆风飞扬的艰苦征程。七载寒暑,他们踏遍蜀道,愚公移山般地选址凿洞,当地百姓看见他们把仪器架在山坡上,甚至以为遇到了看风水的阴阳先生。

1964年,国防科委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庄逢甘等任副组长的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对全国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设备建设做了全面规划。从1965年中国首座风洞设计起到20世纪80年代陆续建成,庄逢甘一直是技术负责人之一。在他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先后建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跨超声风洞、高超声风洞等设施,形成了气动试验新的规模,奠定了我国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对我国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各种飞行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空动”前沿的开拓者

中国成功地进行原子弹与氢弹爆炸后,外界惊呼:“东方巨龙终于打进了世界核俱乐部!”实际上,我国当时尚未真正具有核威慑力量,因为我国的核武器运载工具――洲际导弹还没有研制成功。由于“有弹无枪”,弹只能“呆”在家里。

1969年、1971年我国接连进行了两次洲际导弹飞行试验,但均因弹头再入时被烧穿,致使试验失败。试验人员从捡到的端头帽上发现导弹头部都有一条7、8毫米的沟槽,这触发了中国洲际导弹研制史上一场规模空前,被钱学森称为“淮海战役”的弹头再入气动、防热研究战役。庄逢甘被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委以“淮海战役”前线指挥长的重任,承担“烧蚀防热研究”攻关。这使他成为了我国烧蚀防热气动理论、烧蚀实验和测试技术的开拓者。

“淮海战役”集中了全国气动领域的精兵强将,庄逢甘则是名副其实的“统帅”。然而在科研一线,却经常可以看到他像一位普通技术人员一样,亲自参加试验甚至记录各种数据。他说,惟有这样做,决策起来心里才踏实。

经过十多年奋力攻关,庄逢甘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现有科技成果,解决了再入弹头的气动、防热和再入物理多项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气动研究和发展模式。

庄逢甘还非常重视流体力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十分注重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的探索。1989年他主持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旋涡、激波和非平衡起主导作用的复杂流动》课题,带领百余名科技人员,对非定常流和旋涡运动,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前沿课题,孕育着下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许多新概念,具备很大的发展前途与应用价值。

25个水饺的“婚宴”

除了事业上成果卓著,庄逢甘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满,令人羡慕。他和夫人戴淑芬自1953年结婚以来,一个举案齐眉,一个敬如上宾,呈现出科坛伉俪高尚的人格魅力。

1952年暑假过后,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庄逢甘以兼职副教授的身份,给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三年级学生开了一个学期的课,讲授《流体力学》。讲台上这位27岁的归国博士才华横溢,很快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崇拜,戴淑芬也是其“粉丝”之一。期末考试后,戴淑芬感觉考得不好,心中内疚,于是满怀歉意地给庄逢甘写了一封信:没有学好老师的课,对不起老师,不知还能否再见到老师。没想到几天后,庄逢甘专门从中科院数学所来到北大女生宿舍看望大家,像兄长一样和蔼可亲。当戴淑芬送他离开时,庄逢甘问她星期天是否有时间,要请她吃饭。从此,每周星期天都成了这两位青年的幸福时光。

1953年9月1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庄逢甘被调了过来。同一天,他与戴淑芬喜结连理。没有婚礼,两人只是照了一张结婚照。婚宴也很简单,全部内容仅为25个水饺,新郎吃了15个,新娘吃了10个。

然而正是这样简简单单走到一起的两个人,在此后半个多世纪中从没吵过架,始终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庄逢甘时常检讨自己一生不管家务:“家务事,名为帮忙,实为添乱。”但细心的戴淑芬一直坚持照顾他的起居生活。直到八十多岁腿脚不便,庄逢甘还坚持上午上班,都是在夫人的搀扶下先到食堂用餐,然后走进办公大楼。令旁人又是羡慕,又是钦佩。

回忆自己的父亲,庄飞对庄逢甘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教育方式。“父亲对我们很少‘言传’,更多是‘身教’。”他说,“他自己非常刻苦,我记忆中,他下班回家也总是在看书、写文件,每天工作到很晚。这样的工作、学习精神,让我们从小就受到了感染。”

庄逢甘简历

1925年生于江苏常州

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194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

1956年调入国防部五院,筹建空气动力所

和风洞建设工程,到1965年建成了从低速风洞到高超声速风洞试验设备。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和第一、三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员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年当

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

的老专家”

1993年获航天奖

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2004年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载人航天突

出贡献者奖章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