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批评教育;表扬;情感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在此,就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1 目的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 言辞慎重。“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比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学生的主体性。有时,班主任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有意义的批评是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自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次批评可以是一次师生共同进步的机会,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

3 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 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 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6 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 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 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9 曲径通幽。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你怎么上课时间睡觉,站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师陪你站一会好吗?”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批评教育范文第2篇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颇多,其中常用的是表扬和批评。理解表扬和批评的辩证关系,把握二者的尺度则是教师管理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总想怎样“镇住”学生,使学生规规矩矩、言听计从。因此,经常对学生斥责、挖苦、做检查、请家长,真是想尽了方法。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有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就不灵验了。我在场时学生显得很守纪律,一但我离开,学生们就炸了窝。我这才意识到,“镇住”学生的做法并不高明。挫折和失败提醒了我,我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注重尊重学生,用关心爱抚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并确定了“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表扬是肯定学生,给予荣誉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成功的批评也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里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学生,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颗糖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你一颗糖。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种批评绝对称得上艺术。下面我就对工作中批评教育的几个误区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误区一:宁有好心,不给好脸。

现在还经常听到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反复说“老师这是为了你好”“爱之深,恨之切”之类的话语,仿佛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教师就可以板起面孔,对学生呵斥、指责。很多的影视作品也塑造了许多这样的“冷面”优秀教师形象。其实,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强制、压服式的爱是不领情的。曾有一个学生毕业后在给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我感谢老师几年来对我的帮助,也请您原谅我在学校时的不懂事。说实话,我很尊重您,但有时对您的批评并不服气。不是我执迷不悟,而是看到您那怒气冲冲的脸,听到大声的训斥时,就不由自主的产生反抗情绪,即使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无动于衷。”这种批评方式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不仅谈不上对学生的激励,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消极情绪。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或鞭挞,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就立刻占据了他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可见,批评学生更需要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成为“自己人”时,他们的心灵之门才会打开,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失时机、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美好心灵的塑造。

误区二:以彼之长,较此之短。

我们提倡榜样的教育作用:适时的选择学生中的好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进而获得明确的前进方向和巨大动力,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有效的。但这里应注意的是:不要有针对性的拿一个学生的优点与另一个学生的缺点比较,甚至想用这一方法来使一方“就范”,快速向对方看齐。

记得北京国安足球队曾有一句口号――“国安永远争第一”。虽然它从未获得一次联赛冠军,甚至2003年滑到保级的边缘,但这句高昂的口号却一直响彻北京先农坛体育馆。这是一种气势,更是一种尊严的体现。我们知道,人都有起码的自尊,且有一个心理承受的底线。每个学生都想在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心目中有个好的印象,谁也不愿意被人面对面说自己不如别人。你一比长较短,即使说的话合情合理,学生也不高兴再听下去。再说,这种比较也多半不得要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误区三:反面教材,旧事重提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学生犯错之后最怕什么?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最集中,那就是怕“揪小辫子”、“穿小鞋”。有的学生曾愤愤地说,我们承认自己以前的失误,也正在试图弥补。可当再次有过错时,老师又会把“陈芝麻,烂谷子”都抖出来,好像是“翻案重审”最让学生不能容忍的是,老师经常拿那些曾经有过错的学生现身说法,教导别人不要像“某某某”一样。其实,将心比心的想想,作为成年人,我们不慎有了过失之后,最担心的也莫过于此了!

我在批评学生时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看到学生已有了改正的意向和行为,那么这件事就已告结束,套用一句老话就是“这一页已翻过去了”,既往不咎。我们应该具备容纳学生犯错的度量,不对学生的错误耿耿于怀,不因此而产生偏见,更不能作反面典型,反复提起。用仁爱之心去感化学生,为 他们的一点失误惋惜的同时,伸出热情的手,为学生才点滴进步而欣喜不已,宽严结合,刚柔并济。

批评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批评的目的;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批评的态度;批评的语言;批评教育后的思想工作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人们对待批评刚开始都不能接受,不乐于接受批评,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也常会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待学生的缺点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以下是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批评教育的目的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不再犯错误。”因此做为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辨是非,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事实,允许学生为自己申辩,看一看自己哪些做得对,同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和启发他们自己哪些做得不对,让学生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启发他们自觉改正错误。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批评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便达到批评教育的更好效果。如幽默、风趣、自嘲的批评方式。记得我在中途接一个班,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彼此的不了解,班级里有个男生对我的批评和帮助不但不感激,相反意见很大。一次课堂上,当我指出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时,他非常冷淡地瞅了我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就坐下了。怎么办?我环顾全班同学,急中生智说了一句当下电视剧里流行的话:“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不好!不好!”全班同学都一愣,然后都大笑了起来,原以为我会大发雷霆。我继续我的独白“虽然我长得不好看,但是心肠可好了,只知道严格要求你,是为你好,可是你却生气了。”那个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有时批评不应总是谈大道理,讲人生,偶尔自嘲一下自己,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的机会,也是一个不错的批评方式。

三、带有善意的批评态度

作为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缺点和错误,并改正不足,是为了调动他们身上的正能量,而不是为了发泄、整人,更不是在学生身上寻找茬,把学生批评的一无是处,自尊心受到损害。所以我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以平和的口吻,客观、公正的心态去理解学生们所犯的错误。学生们犯错误是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不要恶意挖苦,添油加醋,说风凉话,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宽容、期待,真正的去关心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批评教育才有它的真正含义。

四、注意批评教育的地点、时间及学生间的差异

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乱发脾气,在遇到冲突时,自己先做冷处理,心平气和地去批评教育学生。做到当着众人不批评学生,当着家长不批评学生,课上的错误,课下去解决,小的错误,不具普遍性的错误不当众批评。可以私下像朋友一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自尊心强、学习好的,各个方面都比较上进的学生,可采用直接地批评方式,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各个方面都不上进的学生,则要有耐心和爱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脾气暴躁,不讲理的学生,则不应以暴治暴,而应采取暗示和提醒的方式。

五、注意批评语言的语气和分寸

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词语要灵活多样的运用,少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多用肯定开导式的语气和句子。那么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例如,两名学生课间打架,我会说:“看一看你俩受伤没有?唉,甲同学你下手怎么这么狠,乙同学你也没有吃亏啊!都是同班同学,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说一说怎么回事儿?”这样间接的提醒,比直接的批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简单粗暴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们难堪,学生像接受审判那样低头等待批评,本能地会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所以我批评学生时,说出的话易于接受,以事论事,不东扯西扯,少说刺伤自尊的话如“笨蛋”“有病”“死不要脸”等。当你表达失望的情绪时,你可以说:“我本来以为你能改正过来,唉,看来我又错了!没事儿,错了再改。”你也可能会说“我早就看透你了,狗改不了吃屎!”同样是批评,表达的是同样的情绪,但批评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六、做好批评教育的后期思想工作

批评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批评 艺术 尊重 爱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成长的――接受批评、自觉反省而努力改正,从而更好地成长。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育管理中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学生,他们是相对意义上完整的社会人,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我们要给予适当尊重,否则教育工作将事倍功半甚至酿出教育悲剧。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事,教育者严谨而温婉的工作作风,灵活而策略地运用教学原则,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对于“批评”,结合工作实际,我浅谈几点体会:

一、批评要掌握事实

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全面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不能让被批评者觉得是无中生有,从而有被“误解、欺骗、冤枉、不公正对待”等感觉。有的学生学“精”了,为了避免教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根本达不到矫枉过正的效果。如一个学生,常常在班上捣乱,找他谈时他又往往不说实话。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在批评他之前,都从各方面掌握他所犯错误的全部材料,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细节而花上大半天时间。随后批评他时。在事实面前他就主动承认错误了,反复几次,他的侥幸心理弱了,觉得经常受老师批评没什么意思。在期末考试动员会上,他主动上台发言,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力争受到表扬。

二、批评要有的放矢

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大。教师在台上大讲特讲。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批评要有的放矢,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如某学期的中考刚过,统计表明我们班的成绩没什么优势,我立即召开班干部会议,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班会上我做了有的放矢的批评,列举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做得不够的具体事例,然后给他们提出目标,最后指派一名班干部对一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同学进行督促。并及时向我反馈情况。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成绩又领先了。

三、批评要有理有节、留有余地

批评时或点到为止或不指名到姓而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对教师的宽容产生认同、对自己的错误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武断定性,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积极性,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某学生常常旷课,以往的教师批评他都听不入耳。不少教师将他判了“死刑”。有一次他又旷课,他回校后我批评了他,不过我没有历数他的过错,也不讲他屡数不改,而是叫他将以往旷课的原因总结出来,叫他想想,有什么原因:是不可以克服的,我可以帮助他。第二天,他对我说,旷课的原因都可以克服,其实可以做到不旷课的。于是我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你已经懂事,自己想想吧。后来一个学期他都没缺过课,连迟到都极少。

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可能情况很糟糕。我校一位女生因拉肚子而迟到,正在上课的年轻男教师问她迟到原因,她难为情不说,于是教师不准她进教室。冬天室外很冷,从小娇养的独生女没有受过这等委曲,便哭着回家了。其父一听很生气,便亲自送女儿到校,猛地把教室门打开,对女儿说:“进去!我看谁不让你进!”这位教师很难堪。岂止难堪!丧失了个人威信不说,又使学生潜意识里增长了“不尊重老师、削弱纪律意识”的野性。

四、批评要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的批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生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生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特别是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捧”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种学生,在平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结束会更好。

五、批评要迂回启发

批评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班主任 批评手段 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般都会采取两种教育手段――表扬和批评。受表扬者如遇和风细雨般的滋润,而受批评者则如受狂风暴雨般的摧残。没有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更何况是大庭广众之下的批评,脸上无光,内心自尊受伤。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犯错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教育学家所言,没有批评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甚至是畸形的教育。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1]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班主任有权利运用这种批评方式教育学生。可是,如何批评,如何正确分析犯错误者的原因,如何达到批评的终极目的,是班主任值得反思的地方。

自古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学生都会犯错,尤其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自制力差,难免会做错事或犯错误。以体校为例,体校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运动员又是学生。这意味着他们的目标是双向的,并且有主次之分,即运动出成绩是主要的,学习文化成绩是次要的。因此,他们对于上课就显得力不从心,会犯错无非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上课经常迟到;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完成;三是上课玩手机、讲话、睡觉或做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四是班级卫生不打扫。遇到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每天都像机器一样做着循环的运动,批评这些学生,尤其是第一种情况屡见不鲜。我第一年做班主任就遇到一个“迟到大王”,平均每周迟到四次。

第一天遇见他迟到,我简单地批评他两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迟到。第二天又看见他迟到,我有点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罚他站在门口,然后询问他迟到的原因。他的回答简单明了:睡过了。我厉声训斥几句,然后放他进来。第三天,他迟到依旧,我气急败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落他接二连三迟到,并且惩罚他站在门外一节课。本以为这种严厉的惩罚能使他悔过,可是这只是短期的功效。过了一段时间,他依然迟到。我拿他没辙,就只能重复不断地批评甚至惩罚他,到学期结束,他的迟到次数并未减少。这则失败的案例告诉我:无目的的批评无济于事,因为我没有了解他迟到的真正原因,也没有教育他迟到的后果,所以每次重复式的批评对他只能是对牛弹琴。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墨子怒责耕柱子”[2]的故事:墨子的徒弟耕柱子一向骄傲自满,令墨子很不满,有一次他犯了个过失,墨子对他发怒,耕柱子不服气地说:“我毋俞于人乎?”墨子听到徒弟的反驳并未暴跳如雷,反而平心静气地用驾骥与驾牛上太行山作喻,问他:“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不假思索地答道:“将驱骥也。”墨子问:“何故驱骥也?”耕柱子说:“骥足以责。”墨子说:“我亦以子为足以责。”耕柱子悔悟。墨子迂回巧妙的批评使得耕柱子心悦诚服地接受。这则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第二学期开始,我就找那个经常迟到的学生谈话。在找他谈话之前,我努力发现总结他的优点:打扫班级很积极。除此以外,我还和他的教练沟通,询问他的训练情况,得知他的训练成绩很不错,而且训练很刻苦。于是,我就以他的优点为切入口表扬他。起先,他大概以为我找他又是批评他迟到的事,所以听到我出其不意的表扬有点无所适从,不断地挠头,羞涩地微带。后来我转入正题,告诉他美中不足的就是他上学期迟到次数较多,如果能改掉那个毛病就非常完美了。他听到我“和风细雨”般的批评倒觉得难为情起来,只好为自己的错误解释原因:“主要是训练太累了,早上就起不来,闹钟闹了就是不想起,又关了,后来就睡过了头。”我说:“非常能理解你们训练的辛苦,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出成绩。相信你拿出训练的一半精神用在学习上,你的文化成绩会和你的运动成绩一样出色。运动成绩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荣耀,而文化则伴随你一生。你愿意做一个文盲吗?”他听了连连点头。我见他有悔过之意,不再得理不饶人,鼓励他改掉迟到这个毛病,并且给他一个“特赦令”,每周允许他迟到一次,至于哪天运用就看他自己。果然,一个月下来,他偶有迟到,基本在我给他的“特赦”范围之内。

其实在了解他迟到的原因之后,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棘手,因此,班主任应该先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并讲究方法策略,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班主任把批评只是作为一种管理班级的手段。遇到学生犯错,就一味地批评指责,不但事倍功半,而且让有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油子”,对批评不感冒。班主任要通过批评改变他们的想法,击中要害,引起他们的反思。当然,如果情况允许的话,班主任就可以把批评变为理解甚至是表扬。学生们就像一棵棵成长中的果树,批评就像剪树的剪刀,树不修剪就不成材,可又不能胡乱修剪,只有剪得恰到好处,才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批评学生是一门科学,如何批评学生、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